2016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千米和吨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结合导入环节,讲解千米和吨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千米是长度的单位,吨是质量的单位。

3. 换算关系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距离、称重物品等。

5.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距离、称重物品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千米和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8.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第15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千米和吨的应用,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动手操作、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千米和吨的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千米和吨的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千米和吨的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千米和吨的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千米和米的换算;2. 吨和千克的换算。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2. 能够灵活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的应用;2.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量单位换算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旅行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旅行中可能遇到的距离和重量问题。

2. 知识回顾:复习米和千米、千克和吨的换算方法。

3. 课件展示:通过课件,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行驶了300千米,求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米?”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解答练习题,如:“1吨等于多少千克?”6.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米与千米换算:1千米 = 1000米2. 吨与千克换算:1吨 = 1000千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1千米等于1000米。

()(2)选择题:1吨等于()千克。

(A. 1000 B. 100 C. 10000)(3)计算题:一辆汽车行驶了200千米,求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米?2. 答案:(1)判断题:√(2)选择题:A(3)计算题:行驶的距离是20000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但在换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长度和质量单位的换算,如厘米与米、克与千克等。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掌握换算方法。

2.掌握吨和千克的关系,能够进行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能够理解吨和千克的关系及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1.令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千米和吨的实物或图片。

3.吨和千克的实物或图片。

4.小组合作的助手,支持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分析该物品的性质,特点以及数量单位。

(3) 教师告诉学生这是千米或吨的概念。

2.知识讲解(1)教师出示PPT,通过图片对千米和米的概念、关系和换算方法讲解。

(2) 针对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教师通过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3.知识运用(1)学生课堂互动,重点是通过游戏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2)游戏内容包括:拼图、抢答、口算等。

(3)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达到丰富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4.总结(1)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

(2) 对学生思维训练加强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解答学生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作业(1) 着重布置书面作业,在习题中强化知识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Python练习题,使用Python编写千米和吨的换算程序,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PPT讲解和游戏实践,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第二单千米和吨第1课时认识千米教课目的: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成立 1 千米的长度观点,知道 1 千米= 1000 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质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累积与查找资料,持续领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取踊跃的数学学习感情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知道 1 千米 =1000 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简单换算。

教课难点:感知 1 千米,初步成立 1 千米的长度观点。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质问题。

教课准备:课件、米尺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发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让学生相互比划并谈谈 1 米、 1 分米、 1 厘米、 1 毫米的长度。

2、出示题目:给下边的物体填上适合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 硬币厚约3()学生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3、课件出示教材第20 页例 1,发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发问:为何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许听闻过千米?(学生一般会说在公路路碑、汽车导航、汽车仪表显示、地图上等)5、教师出示教材 20 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行程或丈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往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能够用字母“ 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认识千米。

二、互动新授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 千米究竟有多长,我们一同往返想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

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概是100米,你怎么记着它的?(学生一般会用自己走的步数和走的时间来记忆100 米)明确:像这样的 100 米,我们走 10 次就是 1000 米,也就是 1 千米。

(板书 1 千米 =1000 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边的单位之间要停留一下。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1课时(2)-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 讲授新课(1)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

(2)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1千米 = 1000米,1吨 = 1000千克。

(3)举例说明千米和吨的应用如:一辆汽车行驶了5千米,表示汽车行驶了5000米。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吨,表示物体的质量是2000千克。

3. 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第22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计算。

4.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 千米和吨的概念2. 千米和吨的换算关系3. 千米和吨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新课”环节。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导入新课”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导入新课的重要性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但千米和吨作为较大的单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际情境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巩固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和吨的图片、实物模型、换算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如路线图、货物重量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地图上的路线、货物称重等,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和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并用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如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估算货物重量等。

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千米和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千米和吨

千米和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千米和吨

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课题:认识千米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

(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千米和吨-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千米和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千米是长度单位,是“千米”的简称,符号为“km”。

2. 吨的概念:吨是质量单位,是“吨”的简称,符号为“t”。

3. 千米和米的换算:1千米=1000米。

4. 吨和千克的换算:1吨=1000千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千米和米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和吨的定义,以及它们与米、千克的关系。

3. 换算方法讲解:详细讲解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练习。

5. 实际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意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实例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米和吨的概念。

2. 讲解换算方法时,要详细、清晰,让学生容易理解。

3. 练习题的设计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4. 及时总结,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补充和说明:在教授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后,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千米和吨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和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即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千米和吨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大单位量的意义,并学习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能正确理解千米和吨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难点:理解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以及换算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尺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长跑比赛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果小明跑了3千米,小华跑了5千米,那么小明和小华谁跑的路程更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千米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千米的意思,并用尺子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吨概念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重量单位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千克的概念,然后引入吨的概念,并用实物举例说明吨的重量。

同时,教师讲解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换算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教师用PPT 展示换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换算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千米和吨的概念、换算公式,以及实际例子。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量,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答案:略2. 爸爸体重70千克,妈妈体重60千克,请问爸爸和妈妈谁的体重更重?答案:爸爸的体重更重。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02页至第103页。

主要学习了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

学生将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尺子、称重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去操场,测量操场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将操场的长度换算成千米,应该如何操作?2. 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换算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讲解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辆汽车行驶了100千米,问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有关千米和吨的换算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500米等于多少千米?”、“1吨等于多少千克?”等。

5. 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学校运来20吨大米,请问需要多少个10千克的袋子来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千米 < > 米吨 < > 千克七、作业设计a. 学校到家的距离是1200米,换算成千米是多少?b.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360千米,换算成米是多少?答案:a. 1200米 = 1.2千米b. 360千米 = 360000米a. 一头牛的质量是400千克,换算成吨是多少?b.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换算成千克是多少?答案:a. 400千克 = 0.4吨b. 2吨 = 2000千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千米和吨的单位换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教案教案:千米和吨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道千米和吨是什么单位,并能正确读写和换算千米和吨的多少。

2. 能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

3. 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白板、教具道具、练习题、千米和吨的图片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 向学生展示一张千米的图片和一张吨的图片,让学生先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什么单位的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标记,问他们知道这两个单位是什么吗?3. 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并纠正错误的回答。

4. 教师解释并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朗读和书写这两个单位。

Step 2 学习千米和吨的换算1. 可以利用教具道具或实际物品来演示千米和吨的换算过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换算的意义。

2. 举例说明1千米等于1000米,1吨等于1000千克,并引导学生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3.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并让他们在白板上书写换算过程。

Step 3 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的计算。

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一共骑了3千米。

他每小时能骑行20千米。

请问他骑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2. 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列式出解题步骤,然后在黑板上解答这个问题。

Step 4 小结巩固1. 教师向学生提问,巩固新学的知识。

例如:1千米等于多少米?1吨等于多少千克?2. 随机出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在纸上完成,并进行互相检查。

Step 5 练习巩固1. 配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家庭练习。

Step 6 展示和总结1. 学生上交作业,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展示给全班。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Step 7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千米和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一千米和一吨的概念,初步感受到它们数值的巨大;2.了解千米和吨的应用场景,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学会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小黑板、粘贴板、游戏卡、计量器具等;2.距离、重量比大的实物,比如体重计、身高尺等;3.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辅助讲解。

教学内容:一、导入(15分钟)1. 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量词,比如“一只苹果”,“三支笔”,“一把椅子”等等。

这些量词有的表示数量多少,有的表示面积大小,还有一些表示时间长度等等。

2. 今天我们学习两个新的量词——“千米”和“吨”,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我们接下来来一起探索一下。

二、分组活动(30分钟)1.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组准备一些游戏卡。

每张卡片上用图片和单词的形式介绍一种不同的物品。

2.每个组随机选取一张卡片,然后让其中一个同学出来大声念出卡片上所写的物品名称和商品数量。

3.让其他同学来依次表示物品数量更多的都已经没有办法用目前学过的量词表示了,这个时候可以引入千米和吨这两个量词作为比较。

例如:“卡片上写着一堆沙子,其中有100千克。

这个数值已经很大了,但是我们现在又需要知道更大的数量怎么表示呢?我们可以使用‘吨’这个量词,100千克相当于0.1吨。

”4. 组间比较结果,让学生自我检查结果是否正确,进行互相纠正补充。

三、讲解(25分钟)1. 随机抽出几个小组介绍他们抽到的卡片上所标记的物品以及数量,然后引出千米和吨这两个概念。

2. 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一下“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比如说,在高速公路上,里程牌上的数字就是用千米计算的;在物流公司中,通常会用吨车来承运大批物品。

3. 通过计量器具或者跟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感受一下“千米”和“吨”所代表的数量之巨大。

四、巩固(20分钟)1. 张贴一些图片或素材,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数据,判断使用哪个量词比较合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和吨2-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 千米和吨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2. 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米尺、天平等测量工具。

3.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重量单位(克、千克)。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重量单位——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千米的概念:千米是长度单位,符号是km,1千米等于1000米。

2. 讲解吨的概念:吨是重量单位,符号是t,1吨等于1000千克。

3. 通过实例讲解千米和吨的应用,如: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需要多少时间?一桶水重多少吨?4. 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5.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并换算成千米。

2. 使用天平测量物品的重量,并换算成吨。

3. 学生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答案,强调易错点。

3. 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下节课前检查)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米和吨》是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长度和质量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千米和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千米和吨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千米和吨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运用千米和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千米和吨的概念和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地图、体重秤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千米和吨的应用。

3.小组讨论工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白板,方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记录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游戏规则如下:教师出示一张地图,上面有两条路线,一条是5千米,一条是10千米。

学生需要选择一条路线,并估算出另一条路线的长度。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千米或者米作为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千米和吨的定义及换算关系,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没有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更多地要求学生合理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教材从更为广阔的天地里,让学生了解有关千米和吨的知识。




1.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3〕班级汇报讨论,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8题
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4.练习三第9题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三、智力冲浪,拓展提高。
1. 课本第25页思考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获取题中信息。
〔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3〕班级汇报讨论,集体订正。
习题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第6-9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千米及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3. 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千米及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运用千米及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谈话导入,板题示标。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组织交流。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引导学生获取图中信息。
〔2〕独立练习,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4. “想想做做”第4题。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第2课时(1)-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2课时(1)-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背景和目标课程名称:千米和吨适用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课时数:第二单元,第2课时(1)教学目标:1. 了解含有千米单位的长度数量,并能够读取其数值。

2. 了解含有吨单位的重量数量,并能够读取其数值。

3. 能够将长度和重量单位转换为更小或更大的单位。

4. 能够运用所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千米和吨的概念理解。

2. 千米和吨的读法。

3. 千米和吨的换算。

教学难点:1. 千米和吨的换算。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出问题:你走过一条长路,你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将学生的答案记录在黑板上。

•引入知识点:我们要用千米(km)来衡量这条长路的长度。

2. 正文教学•通过教材图片,介绍千米的定义和常见使用场景。

•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填写表格,记录一些距离场景并用千米表示出来,强化对千米数量的理解。

•帮助学生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进而进行数据转换。

•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千米的概念、读法与换算。

接着,介绍吨的相关知识。

•通过教材图片,介绍吨的定义和常见使用场景。

•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填写表格,记录一些重量场景并用吨表示出来,强化对吨数量的理解。

•帮助学生理解吨与其他重量单位的关系,进而进行数据转换。

•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吨的概念、读法与换算。

最后,将千米和吨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运用。

•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货车要运输10吨物品,需要的车要长多少米才能装下?•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答案。

3. 总结与扩展•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所学知识。

•留下扩展问题:还有哪些单位与千米、吨有关系?我们可以使用千米和吨来计算哪些场景的长度和重量?四、教学评估通过设计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答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千米和吨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千米和吨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千米和吨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互换关系;2.了解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掌握吨与千克、克之间的互换关系;3.通过生动的示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2.掌握吨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千米的认识和学习(1)通过实物感受千米的长度1.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一段千米长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2.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比较教室长度与千米长度的差异。

(2)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1.让学生回忆和复习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单位;2.引导学生理解,千米表示的是长度的一种更大的单位;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互换方法。

(3)练习和巩固1.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2.对于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2. 吨的认识和学习(1)通过实物感受吨的重量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如书包、地球仪等,让学生感受吨的重量;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大小,理解吨表示的是重量的一种更大的单位。

(2)吨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1.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千克、克等重量单位;2.引导学生掌握吨和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比如1吨等于多少千克;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算。

(3)练习和巩固1.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2.对于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应用与拓展1.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计算距离、重量等;2.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布置的习题等形式进行评价;2.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沟通等方式进行评价;3.评价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的提升。

优品课件之2016届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

优品课件之2016届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

2016届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安丰育才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包永庆执教者:课题认识千米课型新授课时 1 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

(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执教者:课题认识千米课型新授课时 1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

(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后记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执教者:课题认识吨课型新授课时 2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重点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板书:1千克=1000克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交流共享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

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

2.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3.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后记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执教者:课题练习三课型练习课时 3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和光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知识再现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吨)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

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

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千克的面包。

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

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1000千克=1吨(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

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

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教后记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三学科:数学中心备课人:执教者:课题第二单元练习课型课堂练习课时 4备课时间2016.2..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通过单元检测了解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情况,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便于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单元练习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