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子和原子

合集下载

分子和原子

分子和原子

3.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课前预习】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物质的微粒性 【阅读】教材第48页至49页,图3-1、2、3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和 等构成的。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阅读】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以20滴水为一毫升计算,这个数字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如果拿一个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所以,分子的 和 都很小。

【实验探究】1、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一现象:实验二烧杯A 烧杯B现象解释所以,分子总是在 。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受热下, 。

2、[演示1] 将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 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

[演示2]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 慢慢推入。

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现象:结论: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 浓氨水 酚酞溶液氨分子的扩散实验 浓氨水酚酞溶液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 水 空气3、1个水分子由1个和2个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构成。

所以,分子是由构成的。

【知识归纳】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2、分子的性质(特征):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⑵分子总是在不断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⑶分子之间有: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1. 什么是原子?1.1 原子的定义原子就像是物质的基本构件,简单说,它是构成一切东西的“小砖块”。

想象一下,一个可口的汉堡,原子就是每一块面包、每一片生菜的最小单位。

每个原子都有一个中心叫原子核,里面有质子和中子,外面则围绕着电子,像行星围绕着太阳一样。

1.2 原子的种类原子有很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性。

比如,氧原子和氢原子,听起来是不是像两个朋友?它们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水,这是我们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东西。

所以,原子之间的“友谊”非常重要!2. 分子是什么?2.1 分子的定义分子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小团队”。

就像是一个乐队,多个乐器齐奏出美妙的音乐。

分子的构成可以非常简单,比如氧气(O₂)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也可以非常复杂,比如蛋白质,它是由成千上万的原子组成的复杂结构。

2.2 分子的种类分子也有很多种类,像我们身边的空气、食物,甚至是我们的身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不同的分子可以带来不同的味道和感觉,想想你吃的冰淇淋和热辣的咖喱,都是分子在里面起作用哦。

3. 原子与分子的联系3.1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和分子的关系就像是单个乐手与整个乐队之间的关系。

没有原子,就没有分子;而分子则是由多个原子组合而成的。

所以,如果你了解了原子,理解分子也就不难了。

3.2 共同构成万物这些原子和分子一起构成了我们身边的一切。

无论是石头、树木,还是人类,都是由它们组合而成的。

有时候,想象它们在宇宙中翩翩起舞,就觉得生活充满了诗意。

4. 原子与分子的区别4.1 规模大小原子是基本单位,而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

因此,分子的规模往往要比单个原子大得多。

你可以想象,原子就像是沙滩上的沙粒,而分子就像是一个个装满沙子的沙堡。

4.2 性质不同原子的性质主要由它的电子构成决定,而分子的性质则取决于原子的组合方式。

比如,同样都是由氧和氢构成的水(H₂O)和过氧化氢(H₂O₂),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一个能喝,另一个则是漂白剂!这就像两个看似相似的人,性格却天差地别。

3.2分子和原子

3.2分子和原子

100ml
100ml
100ml
100ml酒精 酒精
小结:分子 小结: 间有一定间 100ml水 水 隔
间隔越大 的因素
混合后< 混合后<200ml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水的电解
H
O
小结: 小结:
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分子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烧杯A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烧杯B
溶液不变色
氨分子运动, 烧杯中, 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 解释 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3 实验探究3:酒精与水混合
200ml 200ml 100ml酒精 酒精 100ml水混 水 合后, 合后,总体 是否等于 积是否等于 温度越高 影响分子 200ml? 200ml? 压强越小 间隔大小 200ml
实验探究1 实验探究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实验探究 2
观察与思考1 观察与思考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向盛有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 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的微粒之一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小结:分子(或原子) 小结:分子(或原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3.2.3分子和原子(微观角度)

3.2.3分子和原子(微观角度)
$3.2.2
分图片:
氧原子O
氧分子O2 液氧 氧气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氢原子H
氢分子H2 液氢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 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氢气
氧原子O 臭氧分子O3 臭氧 臭氧气由臭氧分子构成 臭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化合物


纯净物 物质
混合物
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氧原子 B 硫原子 • C 氧原子和硫原子 D 二氧化硫分子 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A 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 于200 mL • B 打开盛装浓盐酸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 C 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 D 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
碳原子C
氧原子O
二氧化碳分子CO2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 子构成
碳原子
碳 木炭由碳原子构成
铁原子

铁由铁原子构成
氦原子He
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氦气
原子
分子
水的蒸发
加热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了,水分子没有变, 物理变化
水的电解 通电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 和氧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和氧 分子,水分子变了,化学变化。
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
•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氧气和臭氧
空气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 (1)宏观上理解: • 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 • 混合物: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 (2)微观上理解: •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 并且分子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3.2分子和原子

§3.2分子和原子

§3.2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质,并会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并会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及要求问题1:由实验探究感知物质是微粒构成的。

问题2:学生通过自学课本50页第三自然段至51页前两自然段,并完成实验,探究归纳出分子的性质探究分子基本性质的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实验1:[1.1]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凉水的烧杯中投入一粒品红(不要搅拌),仔细观察并进行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2:[2.1]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读数。

你能否解释这一现象?[2.2]用注射器,分别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将栓塞慢慢推入,感受一下:哪只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为什么混合后读数的体积__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三、达标测试1.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B、水受热蒸发加快是由于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是利用大气压强增大,气体分子缩小,使空气进入轮胎D、冰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化学性质也相同2.解释下列现象: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在花圃中能闻到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热胀冷缩___________________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用滴管吸取适量的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上(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氨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高中化学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K1 K2优秀课件

高中化学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K1 K2优秀课件

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离该分子最近且距离相 等的CO2分子有12个CO2分子?
65
87
31
42
〔2〕冰 晶体的结构如以下图所示
构成冰晶体的结构微粒是H2O 分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 是氢键〔也存在范德华力〕 在冰的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 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 子相互吸引,这样的排列使冰晶 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留有相当大的空隙。
〔2〕 SiO2
观察SiO2晶体结构
SiO2中每个Si与4个O结合构成 正四面体,同时每个O与2个Si结合。
SiO2晶体中, Si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 1﹕(4×1/2)=1﹕2 Si原子个数与Si—O键数之比为: 1﹕4 注意: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它的化学式代表 晶体中各构成粒子的个数比,而不代表真实的分子组成。
二、原子晶体
1.结构特点: (1)构成晶体粒子:原子
晶体熔化 破坏它
(2)晶体里粒子间的作用:共价键。
2.定义:在晶体里,所有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三 维网状结构的晶体。
3.原子晶体性质的共性: 熔点高,硬度大,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4 .常见原子晶体 〔1〕金刚石 在金刚石晶体中,
每个C与多少个C成键? 4 C采取何种杂化方式? SP3杂化 形成怎样的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的立体网状结构 键角? 109°28′
C. 金刚石和HCl
D. CCl4和KCl
例题2.C60、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如以下图所示〔石墨仅表 示出其中的一层〕
〔1〕C60、金刚石和石墨三者互为 A、同分异构体 C、同系物
B

B、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
〔2〕固态时,C60属于 分子 〔填“离子〞、“原子〞或 “分子〞〕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练习: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练习: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A组1.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A.NH3、HD、C8H10B.PCl3、CO2、H2SO4C.SO2、SO3、C60l4、Na2S、H2O22.BeCl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3相似。

由此可推测BeCl2()A.熔融态不导电B.水溶液呈中性C.熔点比BeBr2高D.不与NaOH溶液反应3.水的沸点是100 ℃,硫化氢的分子结构跟水相似,但它的沸点却很低,是-60.7 ℃,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范德华力B.共价键C.氢键D.相对分子质量4.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W得电子能力比Q强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5.下列关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SiO2晶体中,1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B.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C.C6H5OH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D.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越高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7.HgCl2稀溶液可作为手术刀的消毒剂,已知HgCl2有如下性质:①HgCl2晶体熔点较低;②HgCl2熔融状态下不导电;③HgCl2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微弱电离。

下列关于HgCl2的叙述正确的是()A.HgCl2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H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C.HgCl2属于电解质,且属于强电解质D.HgCl2属于非电解质8.正硼酸(H3BO3)是一种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3.2原子的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3.2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启发思维,增强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想象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什么是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人们认识原子的过程:曲折、漫长二、探究新知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能被电场和磁场联合偏转的作用,测定了这种粒子的荷质比,1903年汤姆生发现电子。

散射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有复杂的结构,可以再分。

一、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有何关系?解析:相等2.电子带电吗?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有何关系? 解析:相等3.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所带电荷数叫做核电荷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几种原子的构成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发现:1.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分别相等。

大一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

大一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

大一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理工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大一基础化学课程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大一基础化学教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1. 原子结构1.1 元素和原子: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1.2 原子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电子的电荷为负。

1.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代表元素中质子的数目,质量数代表元素的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2. 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排列,分为周期数和族数。

周期数代表原子层次,族数代表元素的化学性质。

2.2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元素的性质分类,具有周期性和周期分组的特点。

3. 化学键和分子3.1 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3.2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微粒。

4. 化学反应4.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等。

4.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可以通过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来达到平衡。

5. 配位化合物5.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若干个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

5.2 配位数的概念:配位数是指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体的数目。

6. 化学平衡6.1 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比保持不变的状态。

6.2 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反映了化学平衡的偏向性,反应速率决定了化学反应的快慢。

7. 酸碱理论7.1 酸碱的定义:根据不同的酸碱理论,酸碱有不同的定义,常见的有酸碱电离理论和酸碱中心理论。

3.2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3.2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氢键具有方向性
冰中1个水分子周围有几个水分子?为什么?
冰中1个水分子周围有4个水分子
【思考与交流】
1.分子晶体有哪些物理特性,为什么? 2.怎样判断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间作用力 对分子的熔沸点有什么影响?
5.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1)性质:
分子晶体熔沸点低、硬度小、易升华,固体 和熔融状态不导电,有些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12g金刚石C-C键数为多少NA?
①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以sp3杂化,分别与4个 相邻的C 原子形成4个σ 键,故键角为 109°28′,每个C原子的配位数为4; ②每个C原子均可与相邻的4个C构成实心的正 四面体,向空间无限延伸得到立体网状的金刚 石晶体,在一个小正四面体中平均含有 1+4×1/4 =2个碳原子; ③在金刚石中最小的环是六元环,1个环中平 均含有6×1/12=1/2个C原子,含C-C键数为 6×1/6=1; ④金刚石的晶胞中含有C原子为8个,内含4个 小正四面体,含有C-C键数为16。
4.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1)只有范德华力,无分子间氢键 —分子密堆积
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如: C60、干冰 、O2 等
(2)有分子间氢键 —分子非密堆积 如:HF 、冰、NH3 水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 氢键
氢键具有 方向性 有 紧邻的 4 个 水分子
,由于
,故在冰的每个水分子周围只
分子的非密堆积
(2)本质原因:
分子间作用力很弱。 ---分子间作用力强弱 (3)熔沸点的比较: 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熔沸点越高。 B.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分子极性越大, 熔沸点越高。 C.分子间有氢键的物质熔沸点反常。
【问题探究】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3.2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3.2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知识点讲义——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重、难点)1.原子的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简单的实心体。

知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原子中还含有更小的粒子——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2.原子的结构(1)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方法仍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中子每个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带负电)电子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稀有气体、金属单质、金刚石、硅等,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如氦气的化学性质由氦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②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位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

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电荷由质子提供,所以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简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总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①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类原子,其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②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对于质子数,如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

③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④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2 原子结构(解析版)

3.2 原子结构(解析版)

课题2 原子结构一、【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原子核(带正电)1、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注: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质子和电子所带动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

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二)核外电子排布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排布规律:(1)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8个电子。

3、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原子核);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弧线(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4、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

3、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

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如:氯化钾、氯化钠等。

(五)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理解:(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2)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4)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二、【典例解析】例题1: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答案】D【解析】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92;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选D。

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2)冰的晶体:氢键型晶体、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正四面体形。特点:4℃密度最大。
课后反思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子晶体的概念
2、了解金刚石等典型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汇报]由于氢键的方向性,使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点的4个分子相互吸引,形成空隙较大的网状体,密度比水小,所以结的冰会浮在水面上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冰融化为水时,密度增大?
[思考与交流]为何干冰的熔沸点比冰低,密度却比冰大?
[随堂练习]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五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两题:
解析:CH4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H2O分子为折线型,是极性分子。第1题D正确。第2题中CH4和H2O的个数比为6∶(46+2)=1∶8,B正确。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一、分子晶体
1、分子晶体:
(1)定义:由分子构成。相邻分子靠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
(2)构成微粒:分子
[投影]
[设问]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与C--C共价键参数有什么关系?
[讲]金刚石里的C--C共价键的键长(154 pm)很短,键能(347.7kJ/mo1)很大,这一结构使金刚石在所有已知晶体中硬度最大,而且熔点(>3 550℃)也很高。高硬度、高熔点是原子晶体的特性。

3.2原子的结构分解

3.2原子的结构分解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乐桥镇初级中学
物质可以由
也可以由
分子 构成, 原子 构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再
由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一、原子的构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那么, 原子究竟是不是简单而不可 分割的实心球体呢? 你能猜想原子的内部结 构吗?
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体积很小
P53
一、原子的构成
分子(不带电)
原子核 原 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电 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表3-1 几种原 子的构 成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26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 于中子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氢原子的中子数为0,因此,不是所有的原子都 含有中子。 不同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正电 的原子核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 负电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 和核外带______ 中子 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 质子 和______ _______ 相反,所以整个原子______ 不显 相等 _______ ,电性_____ (填显或不显)电性。 分子 ;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原子 ;原子中带正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质子和原子核 ;不显电性 电荷的粒子是 的粒子是 中子 。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 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 111 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___

3.2 分子和原子

3.2 分子和原子

3.2 分子和原子一. 教学内容分子和原子二、考点清单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认识原子的构成。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一)认识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分子:【典型例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

3.2广州市玉岩中学初三化学校本预习学案和校本作业_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_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3.2广州市玉岩中学初三化学校本预习学案和校本作业_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_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州市玉岩中学初三化学预习学案【本节要点】 1.多数分子由原子构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5.原子先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课前预习】 1.人们把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称为分子。

阅读课本48页最后一段,___________个水分子构成了一滴水,20滴水大约是___________mL ,这些水可以测出密度、沸点、熔点,有固、液、气态的变化。

加热这些水变成水蒸气是___________变化,水分子本身没变,分子个数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只是分子间____________变化了。

但是1个水分子既没有熔点、沸点,也不存在固、液、气三态。

也就是说物理性质是很多分子共同......表现出来的性质。

2.很多分子还能拆分成更小的微粒,人们称为原子。

如,课本50页图3-5所示:1个氧分子是由______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_________个氢原子构成的。

观察1个二氧化碳分子,大胆猜一下,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个氧原子和_________个碳原子构成的。

3.《庄子》中有个成语:相濡以沫,说明再少的水也能解渴,甚至只剩1个水分子了,也还具备水的化学性质。

如果将1个水分子(H 2O )拆开成2个氢原子(H )和一个氧原子(O ),则化学性质完全变化了,根本就不是水了;氧气(O 2)能供我们呼吸,我们需要的是氧分子(O 2);但是如果将氧分子(O 2)都拆开变成一个一个的氧原子(O ),不但不能供人呼吸了,甚至对我们人体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分子和原子》教案与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课程背景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而分子和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

1.2 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特点;(3)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关系;(4)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子的定义和特点,原子的定义和特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2)难点: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1.5 教学准备(1)教材或教学资源;(2)多媒体设备;(3)实验器材。

1.6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结构;(2)讲解:介绍分子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运动规律;讲解原子的定义、特点以及原子间的结构;(3)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分子间的吸引作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4)讨论:分组讨论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化学、药品制造等;(5)总结:概括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强调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1.7 作业布置(1)复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总结其特点;(2)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解释。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2 教学改进(1)在实验环节,增加实验教师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2)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应用。

三、教学评价3.1 学生评价3.2 教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有了加深。

3.2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选修3)

3.2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选修3)

分子间作用力
较低 固态或熔融 时都不能 相似相溶
3.当干冰熔化或汽化时,发生变化的是(
B )
A、CO2分子内C—O键
B、CO2分子间作用力 C、CO2分子间作用力和C—O键 D、O—O键:
晶体类型 结 构 物 理 性 质 构成粒子 作用形式 熔、沸点 导电性 溶解性 离子晶体 阴阳离子 离子键 较高 熔融或水 溶液中能 多数能溶 分子晶体 分子
2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 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 2、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 3、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 物理性质的影响。 • 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 别。 • 5、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研究过 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观察与思考: 下列两种晶体有什么共同点?
干冰晶体结构
碘晶体结构
一、分子晶体
• 概念
–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 键)相结合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粒子间的 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有哪些物理特性,为什么?
一、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较小的硬度 –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 电。
• 碳元素和硅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 为什么CO2晶体的熔、沸点很低,而SiO2晶体 的熔沸点很高?
二氧化硅晶体结构示意图
Si O
109º 28´
180º
共价键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109º 28´
共价键
1. 下列性质符合分子晶体的是( B ) A、熔点是1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是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不能溶于水,熔点是1723 ℃ ,沸点是2230 ℃ 。 D、熔点是97.81 ℃,质软、导电,密度是0.97 g/cm3。 2.下列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B ) A、 CaO、NO、CO C、CO2、SO2、MgCl2 B、Cl2、H2O2、He D、CH4、NH3、NaOH

3.2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3.2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分子的密堆积
干 冰 的 晶 体 结 构 图 (与CO2分子距离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 ) 分子距离最近的CO 分子共有12个 共有12
分子的非密堆积
冰的结构 冰中1个水分子周围有4个水分子 冰中1个水分子周围有4 当冰刚刚融化为液态水时, 当冰刚刚融化为液态水时,热运动使冰的结构部分解 水分子间的空隙减小,密度反而增大, 体,水分子间的空隙减小,密度反而增大,超过4 ℃时, 才由于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密度渐渐减小。 才由于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密度渐渐减小。 ( m=ρv )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四氯化硅的结构和四氯化碳类似,对其性质的推断, 1、四氯化硅的结构和四氯化碳类似,对其性质的推断, 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①四氯化碳晶体是分子晶体;②通常情况下为液态; 四氯化碳晶体是分子晶体; 通常情况下为液态; 熔点高于四氯化碳; 属于正四面体的分子构型。 ③熔点高于四氯化碳;④属于正四面体的分子构型。
)
可燃冰
思 考与交流 CO2和SiO2的一些物理性质如下表所 示,通过比较试判断SiO2晶体是否属于分子 晶体。
二、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原子晶体(共价晶体)
1、概念: 概念: 所有原子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 所有原子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整块晶体是一个 三维的共价键网状结构,是一个“巨分子” 三维的共价键网状结构,是一个“巨分子”,又称 共价晶体。 共价晶体。
只含有分子的晶体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2、构成晶体的微粒: 、构成晶体的微粒: 3、微粒间作用: 、微粒间作用:
4、气化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气化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
5、典型的分子晶体
(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 (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 所有非金属氢化物: (2)大部分酸 (2)大部分酸: 大部分 (3)部分非金属单质 (3)部分非金属单质: 部分非金属单质: H2O,H2S,NH3,CH4,HX H2SO4,HNO3,H3PO4 X2,O2,H2, S8,P4, C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分子和原子一. 教学内容分子和原子二、考点清单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认识原子的构成。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一)认识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典型例题】例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对应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 分子大,原子小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解析】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也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硅;故A错。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故B错。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肯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毫无联系的分子和原子没有可比性,如汞原子比氢分子大,故C错。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要改变,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答案】D例3: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通过模拟图示较为直观、形象地将有关粒子的构成情况展示出来,使本来很抽象的微观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甲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甲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发生化学变化后,观察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成物的分子构成。

【答案】(1)单质(2)分解(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例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解析】温度升高后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并不是分子的数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是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并没有破裂,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

A表示分子变大了,C、D表示分子都破裂了,B表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答案】B例5: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表示混合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解析】纯净物宏观上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如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A、C、D都是纯净物。

B图中的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B是混合物。

从图中看出只有C是由原子构成的。

单质、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在纯净物中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是单质,由2种或2种以上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所以C、D属于单质,A属于化合物。

【答案】纯净物:ACD 混合物:B C由原子构成单质:CD 化合物:A例6: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不能再分【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借助专门仪器放大几十万倍才能感知,每滴水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到的水分子聚集而成,故A错;分子由原子构成,每个分子中的某种原子的个数在分子符号中用“角码”表示,且分子中不能含有分子,故B错,C对;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改变分子间的间隔或运动速率,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D错。

【答案】C例7:已知在相同的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

在图中,容器A(器壁能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充满氢气,并连续地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给出的信息“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有关,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

结合分子运动论知识,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A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氢气比空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那么单位时间内进入A内的氢气分子比逸出的空气分子多,使A中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B管中有水喷出。

【答案】有水喷出;进入A中的氢气分子数比逸出的空气分子数多,使A中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将广口瓶里的水从B管处压出,故看到B管有水喷出。

知识点2:原子的构成一)构成原子的粒子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序号,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典型例题】例1:下列是对原子的叙述(1)原子是最小的粒子;(2)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3)原子不显电性;(4)原子都在不停运动着。

说法正确的是()A.(1)B.(3)C.(2)D.(3)和(4)【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原子及原子构成知识是否真正理解。

对于知识要掌握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还可再分。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答案(3)正确。

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是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中子。

如一种氢原子的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不含中子。

原子和分子一样,不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4)正确。

【答案】D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不能再分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C.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解析】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但在其它变化(原子核裂变)中,原子可以再分,故A不正确.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B不正确。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故C也不正确.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答案】D例3:科学上发现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这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解析】因为这三种原子都属氢元素的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又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这三种氢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等,分别为0、1、2.【答案】见分析.例4:现代战争中曾经使用过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_.【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原子中下列粒子间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序号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从而推导:中子数=236-92=144电子数=92中子数-电子数=144-92=52【答案】52四、应考锦囊本讲所涉及的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及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解题的关键是: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掌握它们的性质、区别与联系,理解自然界的一切物理、化学变化都是分子、原子等粒子运动(变化)的结果,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

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中各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五、本讲小结:注意用比较的方式认识分子与原子1、相似性: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②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有一定的质量,都有间隔。

③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④都可计种类和个数2、分子与原子的不同:3、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有的原子先构成分子(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再由分子构成物质(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有的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稀有气体等。

4、原子的构成:六、超前思维:(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此,不同元素之间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碳_________和氧____________组成的。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其次是:。

4、元素符号:用来表示。

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

5、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原子、分子: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小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红磷燃烧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 水分子变大了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 汤姆生B. 道尔顿C. 拉瓦锡D. 阿伏加德罗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氢原子B. 氧分子C. 氢分子D. 水分子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A. 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B.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 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9.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水B、纯净物C、混合物D、糖水10.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A. A=B=CB. B=C=DC. A=C=DD. A=B=D11. 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的真实质量之比为A. 1:1B. 1:6C. 2:1D. 1:212.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A. 水银B. 硫磺C. 铁粉D. 镁条1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14.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 O2B. 2OC. 2O2-D.2O21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C. CO2D. SO216.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