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具体要求解读(汇报稿)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本学年,学生刚刚由一年级升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小结如下: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
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
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
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
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
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
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一、教材概述2024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要求,以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数学世界,培养其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学生应能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基础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数学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等。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数与计算:这部分内容将重点讲解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法、写法、大小比较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图形与几何:介绍基础几何知识,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统计与概率:初步介绍数据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意义和概率的概念。
4.实践与应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册教材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技巧:1.情境教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2.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游戏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4.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5.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
五、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册教材采用了以下评估与反馈机制:1.课堂表现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全部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全部内容解读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说稿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说稿
小学数学新课标是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旨在培养学
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如数
的认识、运算法则、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等,同时要熟练运用这些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数学思维:新课标鼓励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进行有效
思考。
3. 问题解决:新课标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认为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数学
的美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提倡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利用计
算机、互联网等工具辅助数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6. 数学文化:新课标鼓励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7. 评价方式: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还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价。
8.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新课标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同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doc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义务教看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FI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屮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经历从实际物体屮抽象出简单儿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儿何休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数学思考:1.能对调查过程屮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屮蕴涵着信息。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小,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口常生活小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他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屮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屮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三、内容标准: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理解符号<,=, >的含义,能用符号描述数的大小。
3.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屮的-•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数的运算: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屮的简单问题,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三)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小,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Z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一年级
1.与现实情景相结合,模拟交易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认识钟表,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及相应的知识。(在动手拨表、语言叙述中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四)探索规律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数的认识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百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借助物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像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小学数学一年级二册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项目
总目标
学段目标
根据年级内容对学段目标进行分析和解读(细化)
实施建议
评价措施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概率
综合与实践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讲述讲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说课标1、小学数学总共有三个学段,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
2、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
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共六个单元。
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汇报
一、背景分析
本册教材的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 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都是一年级上册知识的扩展,其余内容是学生 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口算是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所涉及的计算内 容是整个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教学的核心,是迅速 和准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必要前提,更是解决生 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强调 优法的计算。
二、课程目标
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百以内数的 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 单的估算。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各单位之 间的进率。 2.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 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会探索给 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3.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 的数据处理方法。 4.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 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四、课程评价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注重对平时作业的评价,以电信平台以及微信的形 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加大表扬的力度,利用多种表 扬形式和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鼓励。 2.结合平时学生的各项表现,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位学生做出有 效及时准确的综合评定。 3.每节课、每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进行知识检 测与补差;按时进行周清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期中、期末进行综合知识检测评价。
四、课程评价
4.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表现+数学实践活动表现 (+口算比赛成绩 根据上课听讲、参加数学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发言的情 况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 课堂好的表现: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举手,积极发 言,声音洪亮,认真聆听,不做小动作,不小声说话。 作业表现:作业按时完成,保质保量。作业要干净,工整, 认真。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一、整体目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打好数学的基础。
二、知识要求1.数的读写认识:认识0~20的数字,掌握它们的读写,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2.数的组成和拆分:认识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拆分,理解数的分解与合成的关系。
3.数的比较和排序:能够比较大小、排序大小。
4.加减法运算: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能够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解决问题。
5.图形认识:认识几何图形,包括直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6.时间和日常生活:了解一天的时间,认识钟点和日常活动的先后顺序。
7.空间方位:认识基本的方位词,能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8.量的认识:认识长度、体积、质量等基本量,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
三、技能要求1.掌握数的认识和读写。
2.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能够进行一步加减法的应用。
3.掌握简单的图形认识和描述。
4.能够描述简单的时间和日常生活顺序。
5.能够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6.能够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和估算。
四、情感态度要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1.数的认识和读写教学要求:a.认识从0到20的数字。
b.掌握数字的读写。
c.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a.从实际生活中认识0到20的数字,如门牌号码、公交车号码等。
b.学习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并通过数字认识游戏来加深对数字的印象。
c.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字的大小关系。
2.数的组成和拆分教学要求:a.认识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拆分。
b.理解数的分解与合成的关系。
教学内容:a.利用教具或实际物品,让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拆分,如7由3和4组成。
b.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分解与合成的关系,如2和3合成5。
新课标数学一二年级解读
新课标数学一二年级解读新课标数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数学一二年级内容的解读:1. 数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将学习认识数字0-10,理解它们的含义和顺序。
二年级学生则扩展到认识0-100的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2. 数的运算:一年级学生将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基础的运算规则。
二年级学生则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并开始接触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
3. 几何图形:一年级学生将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年级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属性,如边的数量和长度,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4. 度量单位: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和容量单位(如毫升和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度量。
二年级学生则扩展到学习重量单位(如克和千克)和时间单位(如小时和分钟)。
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如通过图表或列表来表示。
二年级学生则学习更复杂的数据表示方法,如条形图和折线图。
6. 数学思维: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数学语言: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思想和解决问题,这包括数学符号、术语和表达式的正确使用。
8. 数学活动:新课标鼓励通过数学游戏、实践活动和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9. 评价方式: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头表达、实际操作和项目作业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一二年级的学生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具体要求解读(汇报稿)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11~20各数的认识
7.认识钟表(整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数与代数
知识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数学思考: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对应单元:
第1单元
认识图形(二)
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应单元:
第2、4、5、6、7单元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找规律
图形与几何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对应单元:
第2、4单元
2.位置
4.认识图形(一)
图形与几何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初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仔细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一年级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用不同数量的珠子摆不同的数,引领学生有序的摆,摆中找规律,用规律解决后面的问题。
light点着lit / lightedlit / lighted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学生在活动中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站队、座位等),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小学数学一年级二册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项目
总目标
学段目标
根据年级内容对学段目标进行分析和解读(细化)
实施建议
评价措施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概率
综合与实践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是孩子们接触数学教育的起点,也是打下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打好数学基础,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首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等。
在数的认识方面,学生需要认识0-1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能够用手指、物品等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在加法和减法方面,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在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方面,学生需要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并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简单的比较。
其次,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生活化、趣味化和启发性。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再次,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化。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同时,评价还要注重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环境应该注重创设,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数学角、数学墙、数学展示柜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数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打好数学基础,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是学生接触数学学科的起点,也是打下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将围绕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展开讨论,希望对教师和家长们在教学和辅导孩子时有所帮助。
首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图形、时间、长度等方面。
在数的认识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逐步认识1-100的数,掌握数的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
在加减法方面,学生需要掌握1-10的加减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和书写。
在图形方面,学生需要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在时间和长度方面,学生需要学会读懂钟表、日历等时间工具,认识长度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测量。
其次,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打下数学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总之,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学生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年级上册)全册课程标准解读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册的教学目标是: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6))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2)(6))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解决问题(1)(2)(3)(4))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认识(2))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1)(3)(5)(7))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1))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5))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情感与态度(1)(2))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情感与态度)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实践活动1、2、3)。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一年级.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小学数学一年级二册课程标准目标解读项目总目标知●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识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技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能识和基本技能。
学段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百以内数的意义,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根据年级内容对学段目标进行分析和解读(细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概率(一)数的认识(一)图形的认识 1. 能根据给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百以内数的意义,能认、1.通过拼、折、摆等定的标准或读、写百以内的数。
(借助物品,使学生能够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者自己选定正确地数出 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识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标准,对事实施评价综合与实践建议措施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算技能;理解常见的量;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 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借助计数器,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名称及数字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加减运算的意义。
2.演示交流中,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拼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课标要求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
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
本节内容“上下” 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知识技能目标)(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素质培养目标)(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二学段目标和内容整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目标(供参考)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内容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一)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小学数学课程实用标准解读汇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修改稿)一、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xiaochen2]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xiaochen3]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xiaochen4]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xiaochen5]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xiaochen6]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xiaochen7]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4.认识符号“=”、“>”、“<”,理解它们的含义,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数学思考: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20以内数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意识。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初步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对应单元:
第2、4单元
2.位置
4.认识图形(一)
图形与几何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数学思考: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3.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4.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
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感。
一年级数学标准解读
上册
下册
数与代数
知识技能:
1.能正确地数出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数学思考: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对应单元: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综合与实践
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解读人:
前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九年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学段,小学一到三年级为第一学段。今天我们一年级数学学科组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解读一年级数学上册、下册课标要求。
2.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应单元:
第2、4、5、6、7单元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找规律
图形与几何பைடு நூலகம்
4.初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仔细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对应单元:
第1、3、5、6、7、8单元
1.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11~20各数的认识
7.认识钟表(整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数与代数
知识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解决问题:
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对应单元:
第1单元
认识图形(二)
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乐园
统计与概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类的含义,能根据给定或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用数据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2.经历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问题解决:
1.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