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全民教育理念

合集下载

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
(视频)新世纪中国教 育纪实之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加深对当代教育使命的认识,全民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具 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深刻认识到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的 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全民教育在解决人类困境中的重要作用。 2.全民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终身化进程。 3.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了解世界,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 的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全民教育的宗旨 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 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有尊 严地生活,并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 困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 全民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开展全民教育,让全人类和平相处、共 同进步,从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全民教育成就
1、在2000年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 文盲 2、2004年全国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市、区)达到2774 (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99个),“两基”人口覆盖率 由2000年的85%提高到93.6%。 3、成人扫盲取得巨大成就。2001-2004年全国共扫除文盲 803万人,年均扫除文盲200多万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4%左右 。 4、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技术培训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开 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 5、中国小学适龄女童基本都能接受教育 6、少数民族教育与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
我国扫盲情况
全民教育是解决当代人类困境的基本手段
全民教育对于“人类困境”问题解决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缓解贫困。 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 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缓解贫困(贫苦大学生)视频
国际间的联合行动,推动全民教育运动发展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强调,要在世界各国有 效推行全民教育就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使 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成为一种人类共同的普遍 责任。

比较初等教育

比较初等教育

《比较初等教育》第一章期末复习要点在第一章“绪论”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掌握比较教育的定义和比较初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在了解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来了解各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及了解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了解比较教育研究的资源,包括一些国际比较教育机构和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比较初等教育。

一、了解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比较教育以及比较初等教育的使命都是是多方面的。

在不足200年的发展中,比较教育的工作者和学习者至少赋予了比较教育三大使命,即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

这三大使命又演化为五大基本任务:1.解别国的教育;2.认识本国的教育;3.认识教育的规律;4.推动教育改革;5.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二、理解比较教育的定义,比较初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精品文档比较初等教育作为比较教育的一个分支领域,比较研究各国初等教育领域中当代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譬如初等教育制度、初等学校课程、教学和管理,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以及与初等教育密切相关的初等学校的教师培养,等等。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比较教育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它方法;第二,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第三,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第四,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

三、了解比较教育的发展比较教育的发展可以大致地分为“比较教育的史前期”和作为一个学科的比较教育“领域创建”、“学科建制”、“蓬勃发展”和“泛化发展”等四个时期。

四、掌握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应重点掌握文字主教材中埃德蒙?金的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和布莱恩?霍尔姆斯的“问题研究法”。

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

视频(全民 教育倡导)
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全民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它不同于以往 任何教育概念。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儿童 的早期护理与教育、初等教育、成人扫盲、技能 培训、妇女教育,等等。
全民教育是满足所有人(包括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 学习需要。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可以使任何社会中的任何个 人有能力并有责任去尊重和依赖他们共同的文化、语言和 精神的遗产,促进他人的教育,推动社会正义事业,保护 环境,宽容与自己不同的社会、政治和宗教制度,从而坚 持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念和人权,并为这 个互相依存的世界建立国际和平与团结而努力。教育发展 的另一个但更基本的目的就是传递并丰富共同的文化和道 德价值观念。正是从这些价值观念中,个人和社会发现了 自己的特性和价值。基础教育本身不仅仅是目的,它是终 身学习和人类发展的基础,而各国可以在这一基础上系统 地建立其他层次其他类型的教育和培训。
(视频)新世纪中国教 育纪实之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加深对当代教育使命的认识,全民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具 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深刻认识到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的 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全民教育在解决人类困境中的重要作用。 2.全民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终身化进程。 3.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了解世界,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 的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全民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全民教育思想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教育发展 的一种主要思潮。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 “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为标志。其宗旨和最终目的是要 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要,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 和谋生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并有一定的 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困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开 展全民教育,让全人类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从而使世 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都必须获得达到和维持必要的学习 水平的机会 二、必须积极消除教育差异 三、必须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获得和结果上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习题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习题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DCBCC ADBCB BADD二、辨析题: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其实离生物起源说不远。

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但具有进步意义的是,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己远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也不再是青少年一带的专利,而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

教育改革也应该着眼于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教育需求。

从一定意义上说,受教育权成为与人的生存与发展权紧密相关的一项公民权利,全民教育的理念也不断得到实践。

二、简答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自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学习者或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方式,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两大方面。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其中,教育者是主导型的因素。

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习者是主体,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

二者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使个体杜会化和社会个体化。

2.教育的功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根据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根据作用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本科教育学 第二章 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

本科教育学 第二章  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

2、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两种属性:“技术”和“教育” 从“技术”的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
从“教育”的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
3、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1)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2)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 (4)促进教育现代化
1、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 由法国成人教育学者保罗・朗格朗于1965 年提起,主张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 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 育机会的统一。
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 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 的各种教育和训练的总和。
3、终身教育的意义
(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面理解。
“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 根据的原则。”
(2)终身教育的过程是促进教育型社会向学习型社 会转化的过程
教育型社会: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主导的教育形式的社会。
学习型社会:教育与家庭、工作、生活密切交织的社会,公民享 有自由学习、训练的机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4、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
(1)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师的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 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等
(2)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e-学习(e-learning), e-学院(e-college), e-大学(e-university),e-学位(e-degree)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采用
(1)普及并完成初等教育 (2)减少成人文盲率 (3)扩大幼儿的看护和发展活动 (4)提高学习成绩 (5)扩大基础教育并提供青年及成人所需要

《比较初等教育》各章练习及答案{改后}

《比较初等教育》各章练习及答案{改后}

《比较初等教育》自测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____________提出来的。

2.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3.________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4.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

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5.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____________ ,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6.英国教育家迈克尔•萨德勒为后来的学者留下了一段名言:“____________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____________制约和说明着校内的事。

”7.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____________ 。

8.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____________”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

9.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去探询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10.1929年,中山大学________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教育专著《各国教育比较论》。

11.二战以后,国际比较教育机构大量涌现。

第一类是政府间国际组织。

首先诞生的是国际性、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教育、________和________组织。

”(二)简答题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2.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3.《舒芬法案》奠定了普鲁士公共初等教育的哪六大基础和特性?4.英国教育家迈克尔•萨德勒对比较教育的发展至少有哪些贡献?5.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对教育有巨大影响的三大类因素是什么?6.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那些特点?7.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包括哪三个部分?8.学习比较教育有什么意义?9.“比较教育”至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三)论述题1.谈谈如何理解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提醒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当注意的概念、环境、制度和操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1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4教育的历史演进1原始形态的教育: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

2教育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

3教育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

2古代形态的教育:1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3现代形态的教育:1教育的公共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普及性4教育的法制化4当代形态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当代主要的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性、整合性、民主性、灵活性)。

2全民教育理念(差别平等、普及化)。

3素质教育理念(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

4创新教育理念(超越性、全面性、主体性、实践性)。

5全纳教育理念(平等性、合作性、差异性、持续性)。

6教育学的发展历程:P17--247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的提升。

3教育学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1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教育的作用方向不同,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所谓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所谓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1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使自己逐步作为这一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1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

关注中国全民教育全民教育问题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概念。

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扫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消除男女受教育之间的差别。

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通过了《达喀尔纲领》,使得全民教育的目标更为具体化并确定了时间表。

全民教育为了响应《达喀尔纲领》的号召,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举措,中国最近也公布了《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并在首都北京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扫盲与农村教育,而中国职业教育更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直以来,技术工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从事的是低人一等的职业。

但是,近年来,这一状况在中国逐步得到了改变,职业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中国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同高中一个层次的中专、技校,另一类则是介于高中和大学本科之间的大专和高等职业学校,如今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远高于72%的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

许多毕业生毕业后都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并获得了不错的收入,他们中的一些人还通过继续学习,拥有了更高的技能和学历,成为了所在单位的骨干。

对于职业教育“吃香”的原因,有关人士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人员有着较强的需求。

目前,许多世界知名的大企业把它们的生产企业甚至研究机构设在了中国;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努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懂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蓝领”,从而使得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比较容易。

与此同时,“蓝领”的待遇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有着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级“蓝领”的收入比普通“白领”还要高。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职业教育近年来在中国“热”了起来。

中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最近召开的有关会议上指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全民教育理论

全民教育理论

全民教育理论全民教育理论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论,自1990年被国际社会正式提出后,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其目标正如《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的:“就是满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即向人民提供知识、技术、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满足他们能自尊地生活,不断学习,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要求。

”这一目标不仅主导了当前国际教育改革和努力的方向,也代表了未来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是世界教育最宏大的目标之一。

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还要面对诸如经费、人口等问题的挑战。

因此,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一、全民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扫盲教育运动的发展扫除文盲,历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其1949年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致力于促进和鼓励旨在扫除文盲的各种活动,如1965年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世界教育部长扫盲大会”,可以说是国际扫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它的主要功绩“是唤起世界舆论对文盲这一丑恶现象注意”并创造了实用读写能力的概念。

德黑兰会议后即进行了“世界扫盲实验计划”,这一关系到在11个国家进行的系列实验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实用读写能力的概念。

但这一注重实用读写能力的扫盲实验却为10年后在波斯波利斯举行的国际扫盲讨论会所否定,这是因为:(1)世界扫盲实验计划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成人扫盲运动;(2)它们未能令人信服地提示出实用扫盲同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而这正是这一实验计划的主要目标。

德黑兰会议后实验运动的经验教训以及波斯波利斯国际扫盲讨论会的总结表明,取得扫盲教育成功的首要先决条件是政治意愿和承诺,而这意味着要制定相应的综合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计划,并必须使之充分实施。

经济的或称资金的重要性对于扫盲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儿童的学校教育即初等教育的普及对于扫除文盲“即使不起决定性作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彻底消除文盲而且从根本上加以消除,就必须使所有儿童都能入学读书。

2015河北教资统考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重点)

2015河北教资统考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重点)

2015河北教资统考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重点)教育与教育学1、P3教育的含义:通常来说,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之中,其外延包含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P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P5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4、P9教育的历史演进(1)、原始形态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

(2)、教育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

(3)、教育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

(2)、古代形态的教育特征:(1)、学校教育史教育的主要形式。

(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3)、现代形态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公共性。

(2)、教育的生产性。

(3)、教育的普及性。

(4)、教育的法制化。

(4)、当代形态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P11主要的教育理念含义:自己写,必考(1)终身教育理念: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2)全民教育理念: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主张从普及初等教育、扫除成人文盲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以消除教育上的不平等。

(3)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和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使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当代主要教育理念

当代主要教育理念

(三)当代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但终身教育真正得以概念化和体系化,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提倡、推广和普及,却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时任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提交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受到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的共同关注。

自此之后,“终身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术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开展终身教育的热潮。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特征如下:(1)终身性。

终身教育超越了封闭的学校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时间上的延展性上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

(2)整合性。

终身教育不仅在空间维度上追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整合,在教育内容上也兼容职业教育、闲暇教育及生活教育。

(3)民主性。

终身教育反对只针对个别优秀人才而进行的所谓“精英教育”,要求突破围墙、年龄、性别、专业等各种限制,使教育向所有人开放,促使每个人都能从教育中获益。

(4)灵活性。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任何需要学习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

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意义:(1)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2)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3)传统的师生关系被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所取代;(4)提出了多元化的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5)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2015上海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备考(各章重点)

2015上海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备考(各章重点)

2015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各章重点)教育与教育学1、P3教育的含义:通常来说,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之中,其外延包含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P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P5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4、P9教育的历史演进(1)、原始形态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

(2)、教育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

(3)、教育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

(2)、古代形态的教育特征:(1)、学校教育史教育的主要形式。

(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3)、现代形态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公共性。

(2)、教育的生产性。

(3)、教育的普及性。

(4)、教育的法制化。

(4)、当代形态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P11主要的教育理念含义:自己写,必考(1)终身教育理念: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2)全民教育理念: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主张从普及初等教育、扫除成人文盲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以消除教育上的不平等。

(3)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地位和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使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什么是全民教育?

什么是全民教育?

什么是全民教育?什么是全民教育?——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与平等全民教育,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资源,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与资源,推动人民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安排。

全民教育的宗旨是要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与平等,让人人都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什么是全民教育的意义?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民教育不但包括普及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种类型的教育。

这样每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民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素质提高,让人们更加有创造力和创造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的基础。

3. 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通过全民教育,可以传承和宣扬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自身文化修养和影响力。

什么是全民教育的实施途径?1. 普及义务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全民教育的实现至关重要。

国家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普及义务教育普及。

2. 加强职业教育。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加强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职业教育网络和覆盖范围。

让更多人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3. 推行继续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深造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推行继续教育,让更多人不断学习更新自己。

4. 进行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加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修养,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学习需求。

通过社区教育,促进群众的文化交流和素质提高。

全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实现,是国家推行的一项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政策,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面推进全民教育,将有助于改善教育现状,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全民教育1990年3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发起和赞助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在泰国宗迪恩召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两个历史性文件,确定了世界全民教育的使命和发展目标。

此次会议开启了全民教育这一国际行动,正式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概念。

全民教育理念有这样几层基本含义:第一、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

第二、强调受教育权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要克服种族偏见、性别偏见等种种歧视行为,重视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

第三、重视提升教育的质量。

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塞内加尔举办了“世界全民教育论坛”,发布了《达喀尔纲领》。

《达喀尔纲领》中的一项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人人都能学好,在读、写、算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质量是教育的核心,课堂上和其它学习场所中的教学情况对于儿童、青年和成人未来的生活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

高质量的教育是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基本学习需要,丰富他们的生活及其全面生活经验的教育”。

全民教育对中国的影响1、以教育理念的倡导推动“两基”的进展。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两基”的任务:在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大中城市基本满足幼儿接受教育的需要,广大农村积极发展学前一年的教育。

2、推动了中国教育民主、平等化进程。

3、推进教育决策、行动的科学化进程。

2004 年以来,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了西部农村地区78%的农村中小学校,使1 亿学生受益。

此外,还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及保证进城务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免费就读的计划。

为此,中国政府每年增加投入六百亿人民币。

2005 年底,中国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含义和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含义和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含义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理念,旨在促进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内部交往和互相理解。

它的内涵包括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意识、弘扬中华文化、培育爱国精神、推进多元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等方面。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家庭,它由56个民族组成,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正是要让广大的中华儿女,尤其是年轻一代,在民族交往过程中坚持同舟共济、互助合作的信念,为共同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还包括加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求人民群众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发展,并把中华文化传承给子孙后代。

另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也要求我们培养爱国精神,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自然、建设与发展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本质特征,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和信念,进一步激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

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还要求我们推进多元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而且处于世界主要文化体系的结合点,具备沟通不同文化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条件。

我们要坚守公正平等的理念,强化多元文化的认知、对话、协作和共享,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和发展的共同繁荣。

总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坚持多元共存、平等互鉴、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让我们在自豪中领略中华文化的瑰丽,让我们在自信中促进中华民族的自身发展,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繁荣的中华民族家庭!。

建设全民教育的路径与方案

建设全民教育的路径与方案

建设全民教育的路径与方案建设全民教育的路径与方案全民教育是指国家将教育机会和资源,普及到全体人民,让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竞争力。

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本文将从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全民教育的含义与目标,以及建设全民教育的路径和方案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建设全民教育体系。

一、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贯穿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与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

经济学家Friedrich Hayek曾说过:教育是时代的投资,是一个繁荣乃至内和稳定社会的关键因素。

现在,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

不可否认的是顶级人才是任何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为了培养更多的顶尖人才,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国家要大力推进全民教育。

二、全民教育的含义与目标全民教育是指国家推动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全面普及、公平共享、高质量发展,使全体人民能够享受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

其目的是培养人才、助推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全民教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公平共享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人们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来接受教育,不受家庭背景、财产和地域等条件的影响。

推进全民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打破成长环境的限制,扩大各地、各民族、各群众之间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均等化的程度,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全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国民在全球化时代下的软实力。

推进全民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阅读、科技、创新和领导力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生活中更深入的思考。

3.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人才全民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为社会聚合生力量,以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新理念
主讲民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全民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全民教育的目的 与实施策略 全民教育理念的影响
第一节 全民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一、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全民健康”政 策倡议的激励
二、得益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参与 三、与当时的世界教育形势密切相关
一、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全民健康” 政策倡议的激励
第二节 终身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终身教育的内涵
二、终身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目的
一、终身教育的个体目的
二、终身教育的社会目的
二、得益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参与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不满足与只在支持儿童 健康方面的努力,它计划将教育纳入自 己对“儿童的综合服务”中,并希望有 一次大的国际行动。其联合教科文组织 世界银行一起参与全民教育国际行动, 此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动希望加入 这一国际行动。至此,这四个组织结成 了联盟召开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世界 全民教育大会”,这次会议提出的“全 民教育”目标,代表了世界各国和国际
1978年在苏联阿拉木图举行的国际基本保健 会议要求全球社会在世界各国人民间“对保健资 金做到更为公平的分配”,从而使他们在社会生 活和经济生活方面能够过得更好。在联合国大会 的同意下,世界卫生组织于1981年通过了到 2000年达到全民健康的全球战略。受世界卫生组 织“全民健康”大胆倡议的鼓舞,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适时提出了“全民教育”的倡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