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合集下载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同步测试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同步测试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一、单项选择题1.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假定入射角为0°,那么折射角为〔〕A.0°B.30°C.60°D.90°2.如下图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舞台激光束B.错位的〝铅笔〞C.反光镜成像D.水中倒影3.如下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构成的是〔〕A.树叶在空中上的影子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C.人的腿在水中〝变短〞了D.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4.一只小羊过河时差点被淹死,小马站在河边,看着清澈的河水在想:〝怎样会这样呢?河水看起来也就到小羊的下巴呀!〞如下图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发生这一现象的缘由〔〕A. B. C. D.5.以下关于光学现象的描画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B. 图乙中,缩小镜应用了光的折射C. 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 图丁中,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色散现象6.如下图,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

无水时,射灯从S点收回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

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区分出现P a、P b、P c、P d四个光点(不思索水面对光的反射)。

那么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陈列从下往上依次为〔〕A. P a、P b、P c、P dB. P d、P c、P b、P aC. P c、P d、P a、P bD. P b、P a、P d、P c7.小明在东钱湖畔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越,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构成的是〔〕A. 船儿B. 鱼儿C. 白云D. 青山8.将刻度尺斜拔出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状况〔〕A. 变得疏了B. 变得密了C. 一局部变疏一局部变密D. 疏密没有变化二、填空题9.拔出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局部斜看起来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弯折,都是由于光从________斜射向________时发作了折射的缘故.10.小王同窗在研讨光的折射规律时依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下图的a、b、c三图,依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失掉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11.«康熙几暇格物编•蒙气»中记载:〝正如置钱碗底,远视假定无,及盛满水时,那么钱随水光而显现矣.〞这描画的是光的 ________〔选填〝直线传达〞、〝反射〞或〝折射〞〕现象.当看到钱的像时,此时像的位置比物体的位置 ________〔选填〝高〞或〝低〞〕.12.如下图,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构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过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___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进程中,折射角 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同步练习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同步练习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3.4 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能正确反应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A.B.C.D.2.传说乾隆皇帝夜晚在月色下漫步,看到江边树上鸟儿栖息,倒影映水中,水中鱼儿游动。

便吟道:“月挂树梢,鱼游枝头鸟宿水。

”随后讨对下联,竟无人对出。

你以为此联中的()A.“鱼”和“鸟”都是光的反射现象B.“鱼”是折射现象,“鸟”是反射现象C.“鱼”和“鸟”都是光的折射现象D.“鱼”是反射现象,“鸟”是折射现象3.如图为一液位感觉装置原理图,光束经液面反射后照耀到光电屏的S 点。

如入射光方向、光电屏方向、容器的方向保持不变,且容器没有发生倾斜,则当液面降低时,反射光将()A.照耀到 S 点左边B.照耀到 S 点右边C.仍旧照耀到 S 点D.没法确立4.如图甲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平面镜不动,光源以v 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光源S 在镜中的像为S′;如图乙所示,烧杯中装有半杯水,一束光芒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保持入射点不变,入射光芒顺时针旋转α角。

对于这两个情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 S′以速度v沿 SO 直线方向向右挪动B.甲图中, S′以速度 v 沿 SS′连线向 S 挪动C.乙图中,折射光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小于αD.乙图中,折射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大于α5.一束光芒与界面成30°角入射到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已知反射光芒与折射光芒的夹角是85°,则折射角为()A.15°B.35°C.45°D.55°6.对于光的折射现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芒倾向法线方向B.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芒偏离法线方向C.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流传方向改变90°D.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或折射二.填空题7.在学习光的折射后,王明做了如下图的实验,他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 A 处恰漂亮不到它,这时让同学张亮沿碗壁慢慢向碗中加水,王明在 A 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由于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现象。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同步练习(无答案)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同步练习(无答案)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同一个平面内;_______和__________位于________两侧;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减小而_______。

当一束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

2、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将鱼叉叉向所看到“鱼”的____方(填“上方”、“下方”或“正位置”),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现象,人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如果我们要用手电筒照鱼,应当向鱼的_______照(填“上方”、“下方”或“正位置”)。

3、如图,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___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___。

4、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进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_____度,MN的_____侧是空气(填"左"或"右")5、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

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

你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6、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60°角入射时,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成130°角,则入射角为_____,折射角为_____。

7、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____(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潜水员在水下看到水中的游鱼,这是_______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D
图1
15.今年 5 月 23 日,蓬莱阁附近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 现象的原因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景物经水面成像
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 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折射 。
16.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

射,物体经玻璃幕墙反射后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如图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
答:
(填选项中的字母)
⑵、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幕墙看去,发现该大厦 前的旗杆在玻璃幕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 14 所示。他经过仔细观察 和 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上下两块镀膜玻璃不 在同 一竖直平面内所造成的,请你利用简易器材,运用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要求 写出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和简述实验过程。
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2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17. 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18.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 ()
19.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 糖
12.人坐在游船上,从水面上可以看到天空中的白云,也可以看到水中游动的鱼,前者属
于光的
现象,后者属于光的
现象.
13.一束光线与水面成 38°角入射,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 射角是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同步测试(含解析)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同步测试(含解析)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透过草叶上的露珠看到了被放大的叶脉B. 从不同方向都看到了桌面上的苹果C. 在台灯下写字时,纸面上出现了手的影子D. 房间的墙壁上装有大的平面镜,增大了视觉空间2.人看到水池里鱼的像,它的形成是由于()A. 光的色散B. 光的反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光的折射3.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C. D.4.在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银幕上的手影B. 老虎在水中的倒影C. 用钢叉向水中叉鱼D. 看到地上的书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树荫下的光斑B. 手影C. 月亮的“倒影”D. 笔“折断”了6.筷子放在盛有水的碗里,侧面看去筷子发生弯折,这是由于光的()A. 折射现象B. 反射现象C. 漫反射现象D. 镜面反射现象7.如图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照镜子B. 使用放大镜C. 阳光下的影子D. 水中的倒影8.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 B.C. D.9.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10.如图,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度。

11.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变了一个小魔术: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是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种现象是由于 ________造成的,人眼看到的硬币比真实的硬币位置要 ________(选填“高”或“低”)1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空气中的入射角i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β0°17°24°3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比如: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跟着增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同步练习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同步练习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同步练习新版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同步练习新版粤教沪版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大些.(这里的“角”指的是入射角和折射角)在水中看到岸上物体A,看到好像在A′,其位置变高了,无论岸上看水中景物,还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其中MM′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NN′是法线AO是入射光线 OC是折射光线入射角是∠A O N折射角是∠C O N′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八年级物理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同步练习新版粤教沪版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第题图八年级物理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同步练习新版粤教沪版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决定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大小,光由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发生折射时,同时也一定发生反射,同反射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例】如图中,O A、O B和O 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三条光线,则是法线,反射角为度,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解析】此题是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综合运用,根据相邻等角夹法线,从图中可以知道法线是X X′.根据反射角、折射角的定义可以知道反射角是,折射角是.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界面的右面是玻璃.【答案】X X′右【方法归纳】本题是一道比较全面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题目,首先可以根据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从而确定界面,再判断法线和折射光线.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说出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几个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光的折射规律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C 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度折射角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请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第题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律请写出两条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3.4 探究光的折射规 同步练习沪粤版物理八年级册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3.4 探究光的折射规 同步练习沪粤版物理八年级册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同步练习第三章光和眼睛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一.选择题1、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

如图是牙刷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中的“牙刷”比实际牙刷小B.灯光下牙刷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水中的牙刷柄变粗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牙刷在水面发生“断折”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B. C. D.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N'是界面 B.入射角等于30°C.折射角等于50° D.MM'的右边是玻璃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5、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为()A.0° B.45 C.32° D.58°6、如图所示,从玻璃砖中的A点发出的光线,在通过界面MN射入空气中时,()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C.折射角可能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7、当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如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且小于入射角 B.逐渐减小,且大于入射角C.逐渐增大,且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大于入射角8、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逐渐往杯中加水,则观察到的光斑将会()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上移动 D.原位不动9、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10、如图所示,小明到广水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时,看到“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如图3-4-1所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由图可知入射角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

图3-4-12.如图3-4-2所示,把一块厚玻璃砖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

图3-4-23.如图3-4-3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图3-4-34.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路可逆知识点 2 光的折射规律5.小宇利用如图3-4-4所示的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图3-4-4(1)实验中,在水中放入少许牛奶并搅拌均匀,向水面上方喷烟雾并盖上玻璃片,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判断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实验证明,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4)当光垂直照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__。

6.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折射光线一定在法线和入射光线所确定的平面内B.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不一定在一个平面内C.折射角可能小于入射角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7.如图3-4-5所示,两条光线沿1、2方向斜射入水中形成了3、4两条折射光线,其中2和4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3-4-5A.3的入射光线是2B.3是1的反射光线C.1对应的折射光线是3D.2对应的折射光线是4知识点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8.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请在图3-4-6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2019-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当发生光的折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减小5°时,折射角也减小5°D.光的折射过程中,光路是不可逆的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60°B.折射角等于4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3.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的是()A.B.C.D.4.下列不能用“光路具有可逆性”解释的现象是()A.人在岸上看水中的游鱼时,鱼儿也能看到岸上的人B.汽车的灯光照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灯光又沿原方向返回C.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小红,小红通过平面镜也看到了小明D.用潜望镜能观察到水面的情况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B.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C.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雨后睛朗的夜晚,背着月光行走,为了不踩着地上的积水应该不走亮处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句中的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错觉C.“井底之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才造成的“坐井观天,所见其小”D.“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是既有光的反射也有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7.如图光现象中,形成原因和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雨后彩虹B.水中倒影C.铅笔“折断”D.海市蜃楼8.小李把一个硬币放在碗里,移动碗直到眼睛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往碗里倒水,倒到一定程度时,小李又重新看到硬币。

小李用作图方法说明结论正确的是()A.B.C.D.9.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树木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B.树木在平静水面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C.透过露珠看到被放大的树叶叶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海面发生反射后成的虚像10.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 C. D.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如图所示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所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其中∠1=∠2),由此可判断出(填字母)为折射光线,空气在界面的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12.小红爷爷在岸上A处看到水中B处有一条鱼在云朵里游泳,鱼是现象,云朵是现象,(均选填“光的折射”或“光的反射”).若小红爷爷拿着鱼叉准备叉鱼,他应该对准射出(选填“鱼”“鱼上方”“鱼下方”)。

13.泳池底部一个装饰灯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逆着光线看去,会感觉到灯的位置(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选填“深”“浅”或“不变”).人的位置不动,泳池中抽出一部分水,看到的灯的位置比原来(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4.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15.如图所示,2019年2月19日,我国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天空中出现了“四日同辉”的奇妙景观,这是幻日现象。

出现幻日现象是因为天空中半透明的薄云里面,漂浮着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当它们整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六角形冰柱上时发生了;阳光照射到树木后,在地面出现了树木的影子,可以用来解释。

16.小文和小满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通过实验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但粗心的小文没有及时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请你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根据图示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

17.在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关于海市蜃楼的记载,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光污染中的白亮污染是由光的形成的。

18.如图所示,小希看见水中有条小鱼。

A、B两点一处是“眼中鱼”,另一处是真实鱼的位置。

若要在眼睛处用一束激光照射到水中鱼上,应瞄准水中的(选填“A”、“B”或“AB之间”)。

三.作图题(共2小题)19.一束光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请你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20.如图所示,点S表示天空中的小鸟,点S′表示游泳者在水下看到的小鸟,请画出游泳者能看到小鸟的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

(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如图所示是某小组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6.7°13.3°19.6°25.2°30.7°35.1°38.6°40.6°折射角γ10°20°30°40°50°60°70°80°(l)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并结合光路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对光从其它透明介质得到具进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将下列结论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2)该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光从玻璃进入到空气中时,有一部分光反射到玻璃砖内,请你在图中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经过玻璃面反射后的光路图。

(3)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该组同学在进行光从玻璃进入到空气中的实验时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他们继续进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实验,当入射角增大时,(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全反射现象。

22.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

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他测量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3)小明将光屏F调至与光屏E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入射角α30°45°60°折射角β22°32°41°(沪粤版)2019-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反射过程中光路可逆。

【解答】解:A、当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即此时没有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综上分析可得,折射角等于或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故B正确;C、入射光线减小5°时,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增大角度减小小于5°,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增大角度减小大于5°,故C错误;D、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错误。

故选:B。

2.【分析】首先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及折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其次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

【解答】解: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N′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M′为界面;由图中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60°可知,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也为60°。

由图可知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90°﹣50°=40°,所以折射角为40°。

光从空气斜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

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3.【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A、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A 图表示的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对,故A错误;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B图中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错误;C、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对,故C错误;D、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正确;故选:D。

4.【分析】在光的反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两面相互垂直放置的平面镜通过光的反射来工作的。

【解答】解:A、人在岸上看水中的游鱼时,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鱼儿也能看到岸上的人,能证明光路具有可逆性,故A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的尾灯是两面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当光射向尾灯时,经过两次反射,最后的反射光线将沿原方向返回,不能证明光路具有可逆性,故B符合题意;C、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小红,小红通过平面镜也看到了小明,这是光的反射现象,能证明光路具有可逆性,故C不符合题意;D、用潜望镜能观察水面情况时,在水面也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到观察者,能证明光路具有可逆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扩大视野,是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C、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