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答题中的马克思哲学思维系列之一--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马克思考试重点
马克思考试重点马克思考试重点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3、【1】就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刚好相反。
【2】就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与之相反。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法: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3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实践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人类社会依赖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有两个方面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队里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的表现: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公务员大面试运用到的马哲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
3、发展的本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4、量变质变关系原理:要求我们(1)重视量的积累(2)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3)坚持适度原则5、矛盾的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主次矛盾关系原理:(1)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次方面:(1)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有重要影响。
(3)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重点论8、内外因关系原理:(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2)外因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9、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这就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10、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到前进。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构成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担当者和体现者。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4)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它们的实践经验是精神财富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也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
(6)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个人是相对于社会而言的个体。
个人包括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突破公务员面试必备(理论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切问题。
邓⼩平同志也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离开了实践,所有的理论都会变成空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论思想,同时⼜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的辩证法思想。
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的同时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环节。
我们不能像过去⼀段时间那样空洞地夸⼤思想的作⽤,但⼜不能陷⼊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的拜⾦主义。
3、从表⾯看,⽣态失衡、全球危机是⾃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它是⼈与⾃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因为这种危机是由于⼈的实践活动进⼊⾃然系统⽽导致的,它是以“天灾”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祸”。
4、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通过联系⽽相互过渡。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是事物由低级向⾼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其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数量上的增加,更需要注重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改善和提⾼。
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
6、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果观告诉我们,凡事需要事先作⾜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脑的。
7、马克思主义⽭盾观认为⽭盾是普遍存在于⼀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每⼀事物的发展中存在着⾃始⾃终的⽭盾运动。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盾的客观存在,全⾯把握其性质,科学分析和解决⽭盾。
8、真理和谬误在⼀定范围内的对⽴是绝对的,但是超出⼀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相对性的观点要求我们从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上去把握真理。
9、⼈们在⽇常⼯作和学习中需要通过⼀定的调节来解决价值冲突,这种调节总是要使需要服从可能,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答案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
首先,它不是脱离实际的体系吗,永远面对现实世界;其次,它不是宗派主义体系,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最后,它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具有自我批评意识,能够根据时代变化、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完善。
所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与时俱进要求人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新的时代特点,研究和探索新的问题;(3)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
二、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答案:(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是不深刻、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反映,是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二者相互渗透(3)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通过思维加工,即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
有的商品生产者的商品数量和品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他就会盈利,发财致富。
反之则会亏损,甚至陷于破产。
四、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
云南省2022年事业单位招聘[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2年事业单位招聘[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第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历代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性、革命性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B )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统一的问题D.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3.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C )A.上帝创世说B.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世界是不可知的4.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C )A.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5.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D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达尔文的进化论C.康德的经验论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它的创立意味着:( D ) A×A.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B.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合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7.我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是:(D) A.不可知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A)A.没有达到一般和个别的辩证统一B.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C.带有较大的猜测性和直观性D.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C)A.天文学和数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机械力学10.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哲学史上革命性的变革,主要在于马克思确立了:(B)A.科学的物质观B.科学的实践观C.科学的认识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坚持:(ABCD)BCDA.正确处理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问题B.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D.世界可知性的问题2.下列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CD)A.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B.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3.下列选项中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D) BCDA.哲学就是世界观B.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还比较朴素的,也就是说自发的、未经论证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C.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因而也就具备了哲学思维的实际基础D.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4.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ACB)ACDA.世界是静止不动的,还是运动变化的B.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还是没有同一性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D.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ABCD)A.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在自然和社会压史领域郡彻底贯穿了唯物主义的原则6.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有:(ABD)A.数学来源于人的头脑自由的创造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世界统一于存在D.心外无物7.下列关系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 A BCD)A.天人关系B.形神关系C.理气关系D.知行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BCD)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C.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9.以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BCD)A.它主张全部抛弃历史上的一切B.它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C.它自身并不是一个终极真理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完善。
2023年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往往是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零散的,非理论化的。
但哲学是通过学者研究和归纳而形成的系统的、规范的、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自然知识的理论体系,社会知识的理论体系,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可以考多项选择题: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知识材料,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但是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的内容,哲学超越时代,哲学不受时代的制约,时代依赖于哲学)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时(A思维与存在B人和自然C主体和客体D、实践和结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分为两个方面:1、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考单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单选,根据这两个标准,我们发现可以分为四类。
)3、唯物与唯心的对立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朴素唯物、机械唯物和辩证唯物(代表分别为古代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如火、原子等。
(米利都学派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的元质是无限。
”阿那克西美尼说:“构成万物基质的是气。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重要代表人物有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荷兰的斯宾诺莎,18世纪法国的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哈等。
国家公务员面试中涉及到的哲学原理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是真正科学的物质观;(领会:世界是物质的,⼀切物质都是运动的,即发展变化的,物质在运动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总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辩证法不过是关于⾃然、⼈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唯物辨证法认为,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或要素之间的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存在的前提的;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互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作⽤的诸要素的总和; 系统:是指相互关系的若⼲要素按⼀定⽅式组成的统⼀整体;马克思第⼀次将系统⽅法应⽤于社会历史研究;系统的规模、层次、⼤⼩是不同的。
发展:是指⼀种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级的运动变化。
同⼀事物的简单重复、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都不是发展;事物由⾼级到低级的运动是倒退,也不是发展。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命⼒和远⼤前途的事物;新产⽣的事物不⼀定都是新事物,也不能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是否具有新特点、⼒量是否强⼤来识别。
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趋灭亡的事物。
形⽽上学:是指同辩证法相对⽴的反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它⽤孤⽴的、⽚⾯的和静⽌的观点看世界; ⽭盾:就是对⽴统⼀,是指事物内部两⽅⾯之间既对⽴⼜统⼀的关系,亦即事物内部两⽅⾯之间既相互排斥⼜相互联系的关系;辨证⽭盾是对⽴的统⼀关系,它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能排除的。
⽭盾的同⼀性:是指⽭盾的双⽅相互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的含义,⼀是⽭盾双⽅相互依存,⼆是⽭盾双⽅相互贯通,即⽭盾双⽅的相互渗透以及⽭盾双⽅向⾃⼰的对⽴⾯转化的趋势。
⽭盾的⽃争性:是指⽭盾双⽅相互排斥、相互对⽴的性质;⽭盾的⽃争性是⼀个具有⼴泛含义的哲学范畴,具有⽆限多样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基重要考点试题及答案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题库认识论(1)(单选题)明朝的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写道:“至是,闻穆公伐晋,三百余人,皆舍命趋至韩原,前来助战。
恰遇穆公被围,一齐奋勇救出。
真是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其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
A.实践的水平和发展都要受到客观手段和规律的支配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参考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A项符合题意要求。
故本题答案选A。
(2)(单选题)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下列名言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有()。
①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参考答案】C。
题干所说的话的主要内涵是实践与认识存在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与此观点一致的是②和④。
①和③与题干观点不一致,只是说了读书(认识)的重要性,而没有实践的内容。
故本题答案选C。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
下列对认识的本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D.主体与客体首先是反映被反映的关系(认识关系),然后才是改造被改造关系(实践关系) 【参考答案】D。
主体与客体首先是改造被改造关系(实践关系),然后才是反映被反映的关系(认识关系)。
(4)(单选题)近日,我国在量子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薄膜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军队文职-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军队文职-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的联系与发展[单选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江南博哥)的观点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所以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单选题]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因果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题干中一些哲学家认为因果关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一观点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单选题]3.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外在的,都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正面表现本质,后者是歪曲地表现本质。
[单选题]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而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单选题]5.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可能分为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
关于变化的马克思原理
关于变化的马克思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变化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解决,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即量变引起质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即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4.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关于变化的原理强调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
动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认识的进步以及实践活动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门科目,对于备考者来说,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进行汇总,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充满矛盾的全息系统,认识世界必须从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矛盾斗争的角度进行。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应用,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是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2.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的社会制度,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得到充分保障。
3. 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强调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确保无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强调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和发展。
2. 观念批判: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揭示其表面现象和虚假性质,揭示社会现象中的本质矛盾和阶级斗争。
3.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正确认识,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 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指吸收、借鉴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华图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应对面试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应对面试华图教育 罗 勇面试在公职类考试中越来越重要,得分技巧很多,通过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实际教学发现,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对考生在面试中的自身展现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面试中语言选择的重要性从面试的概念分析,面试以观察和交谈为主要手段,语言就是交谈手段的核心。
公职类面试考试所采取的方式比较正规,而不像一般的企业或者私人应聘带有一些较为松散甚至是随意的色彩。
在较为正规的考试环境下,考官和考生之间很少会有较为主观随意的交谈,而是要根据所设定的特定问题用考试语言来组织成答案并通过口述作出回答。
在面试的测评要素中,言语表达是一个评分权重较高的测评要素,基本要求是表达清晰准确、有逻辑性,而其实真正要在面试中夺取胜利,考生对自己的言语要求不该仅仅达到这样的层次。
因为,语言在求职面试中是求职者与招聘人员实现沟通求职情况、交流思想,展示自己知识、智慧、能力和气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主要渠道。
同时,还要考虑到公职类面试的正式性,这就使得求职者在面试考试中所使用的语言更加具有“金口玉言”的性质。
所以,为了在公职类面试中能用语言牵住考官的心,吸引住考官的眼球,增强竞争力,最终获得成功,语言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语言属于指导思想性语言。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公职类考试必然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职岗位,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所以,也要求考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唯一指导思想。
这就在一定意义上要求考生在面试过程中要擅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语言。
运用这类语言不仅是一个考生思想政治方向的体现,也是知识涵养和能力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是运用指导思想语言夺取高分的重要元素。
在一些需要辩证地看的问题中,特别是结构化中的综合分析题,很多学员在培训时最典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型的表现是一张口就说“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显得过于急切和刻板。
教资国考-政治哲学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二)
教资国考|政治哲学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二)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原理)【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应用】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神舟系列的发展演变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区域在发展;祖国在前进。
【关键词】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完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促进新事物成长、支持和拥护新事物╱创新、更新、刷新、发展、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新思路╱长远利益,战略高度╱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面向未来,为了子孙后代╱具有前瞻性,科学预测╱推陈出新╱新陈代谢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应用】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战胜金融危机;正确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中美关系等。
党校哲学考研题库答案解析
党校哲学考研题库答案解析党校哲学考研题库是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共产党党校哲学专业考研学生设计的复习材料。
它通常包含了一系列哲学基础理论、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答案解析。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题库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答案解析示例。
问题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1.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即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4. 认识论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2:请解释“质”与“量”的关系。
答案解析:“质”是指事物的内在属性和特性,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量”则是指事物的外在特征和数量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1. 质是量的基础,量是质的表现形式。
2. 质和量相互依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飞跃,即发生质变。
3.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量的积累来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律。
问题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观点。
它意味着:1. 真理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
2. 真理的检验不在于逻辑推理或主观想象,而在于实践的验证。
3.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从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
问题4: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案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
4.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问题5:请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面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有四方面,分别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和德国古典哲学。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首先,它所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以经济学的形式对劳动作为主体活动的创造能力的肯定。
第二,古典经济学家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分工问题。
第三,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对立状况进行了经济上的分析。
正当古典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永恒的“自然形式”来论证的时候,19世纪初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却已对它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第一,他们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必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触及到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试图用社会经济状况来说明政治制度。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是指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5~1830年)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梯叶里、基佐、米涅等。
首先,他们突破了把历史发展归结为个别杰出人物自觉活动结果的英雄史观,提出应当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二,他们结合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对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作了具体的考察。
第三,这些历史学家不满意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政治机构决定社会生活的理论,试图证明财产关系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现实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是作为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先导而出现的哲学思潮。
其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其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在哲学思想上的历史贡献主要是:第一,它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
政治学科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4.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比较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发展总要经历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过程。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1.联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中存在曲折,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2)要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起来,全面认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
2.哲学原理(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国家公务员笔试成绩即将公布,安徽华图刘晓庆老师为你准备国考面试备考文章,你准备好迎接国考面试了吗。
希望对你的面试有所帮助。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排名:/zt/gkcjpm/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zt/gkms/
国考面试答题中的马克思哲学思维系列之一
-----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华图教育刘晓庆
国考面试偏重考察学生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考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思考问题的一种具体分析能力。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要摆脱感性认识,学会理性思维,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所以笔者将会从国考面试中最常涉及到的思维方法,帮助考生学会如何在面试答题中巧妙使用马哲思维,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笔者将会主要分析三种思维,分别是: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本文为系列一,主要分析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个观点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基本内容。
原理内容是: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这个基本观点构成了我们理性认识的第一步,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唯一不会变化的就是变化本身,就连最新的量子宇宙学理论也证明了这一观点,量子宇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演变的过程就是存在的过程,也就是说变化就是一种存在,这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谋而合。
这个理论给我们的方法论指导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可以解决很多面试真题。
比如综合分析里经常会考察一些时事热点,经常会出现新兴事物,谈谈你的看法。
具体而言,像“互联网经济、共享时代、直播平台、移动支付”等等新兴事物的出现。
就需要考生能够从变化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现象。
很多考生在谈论这些现象的时候,只能浮在表面,几句话就匆匆结束答题,是因为思维没法打开,而思维没法打开是不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特点。
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律就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旧事物必然会被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必然会灭亡。
当然新生事物在孕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重重问题,我们只有顺应形势、行之有效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趋势下,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你可以选择当
时代的弄潮儿,站在时代的风口,引领时代,比如马云;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去推动它的发展;大部分人选择成为适应者,享受它的便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它的弊端。
但你不可能逆时代潮流而行之,那样的选择只会被时代淘汰。
就比如去年某地有上千名出租车司机罢工反对网约车,当地人在网上说你们尽管罢工,反正我们也有网约车可以用。
这就反映了这些出租车司机没有认识到网约车是互联网经济和共享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出租车,只能适应这种时代趋势,改善自身服务,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才是出路。
再比如人际沟通中,如果你加入一个新环境,你将会如何适应。
这种适应能力本质上也是一种你应对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能否在短时间里学习并适应新环境,迅速融入环境,把握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为我所用。
以上,给考生提供了一种思维去思考面试中的题目,熟练并巧妙使用这个方法,不断加强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应试能力,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地把握答题要点,又能另辟蹊径,获得考官青睐,成功上岸!
华图教育刘晓庆
2018年1月17日(本文版权归安徽华图刘晓庆老师所有,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