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幻小说中反映的中国社会发展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空间想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空间想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空间想象陈舒劼摘 要:空间想象是科幻小说的重要主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无意于继续传统文学观对地方美学的深耕营造,而是在表现空间物理形态变形与重组的诸多可能之时,聚焦于特定空间场域中各种关系的相互纠缠和彼此冲突。

网络作为科幻空间想象的变量和增量,进一步动摇了关于主体、真实、身份等概念的既有认知。

发现空间的丰富性、分析空间构成诸要素的生产与相互作用、思考面对空间的价值立场,是未来科幻小说空间想象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科幻小说;空间想象;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21)03-0184-09DOI:10.13644/31-1112.2021.03.017作者简介:陈舒劼,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福建 福州 350025)小宇宙中只剩下漂流瓶和生态球。

……在一千米见方的宇宙中……几只清澈的水球在零重力环境中静静地漂浮着,有一条小鱼从一只水球中蹦出,跃入另一只水球,轻盈地穿游于绿藻之间。

①看着那蓝色的星球,我像是看着母亲的瞳仁,泪水在我的眼中打转,我哽咽着说:“是的,孩子,那是地球。

”②这时,在人类无法去到的天空中,聚满了亿万双叹为观止的眼睛。

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空间想象的特质,可从上述三段引文中略见一斑。

这三段引文分别来自三部小说的结尾:刘慈欣的《三体Ⅲ》和《超新星纪元》,以及韩松的《高铁》。

《三体Ⅲ》———同时也是整个“三体”系列———终结于这段人造小宇宙的全知视角描述之中,而《超新星纪元》和《高铁》则贡献了一组视线相反的空间关系:从地外的宇宙空间回观地球母星,收稿日期:2020-12-08① 刘慈欣:《三体Ⅲ》,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513页。

② 刘慈欣:《超新星纪元》,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342页。

③ 韩松:《高铁》,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第366页。

从《三体》透视科幻文学在我国的现状与社会意义

从《三体》透视科幻文学在我国的现状与社会意义

013[摘 要] 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及电视剧《三体》获国民热捧。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曲折,不被主流文学所接纳,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它能起到重要作用。

以《三体》为例,剖析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唯物史观和社会学角度解读科幻文学所带来的社会、教育意义并展望未来。

[关 键 词] 《三体》;科幻文学;社会意义从《三体》透视科幻文学在我国的现状与社会意义廖书伦一、搭建交流的理性平台:科幻文学初涉(一)科幻文学背景知识《辞海》对科幻文学的定义为:“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

”由此可见,科幻文学是科学与幻想的有机结合。

自然科学的进步变革、技术的发展升级是科幻文学发展的源动力,科幻文学反过来体现出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与传统的幻想、神话相比,科幻文学大大拓宽了文学可触及的领域,以理性化视角将与时俱进的宏大话题纳入文学性活动,例如外星文明、宇宙空间、科技伦理、未来社会等。

(二)纵观科幻文学发展史:长期被排挤,游走在主流文学边缘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是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1]。

科幻文学起源于工业化伴随的现代化进程,是关于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文学。

不幸的是,在西方科幻文学即使在最辉煌的时刻也不被主流文学所承认[2]。

20世纪初,科幻文学传入我国掀起小高峰,最早的一部作品为《月球殖民地小说》;20世纪50年代有作品浮现,由于受苏联影响,大多为少儿科幻,且在此之后,国内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长期边界模糊[3]100;20世纪70年代迎来高峰,而80年代因“科文之争”被打压与忽视,只有四川《科幻世界》杂志残存。

在科幻同仁的坚持下,中国科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复苏,直到今天的初步繁荣,进入“新生代科幻”时期[4]。

回顾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史,曲折且充满险阻,断代现象严重,缺乏产业实力。

(三)进入新时代,科幻文学大有可为在20世纪初我国初步实现政治近代化的背景下,出于反封建的使命需要,文学界盛行启蒙主义思潮,中国文学现代化逐步发生[5]。

2022_年度中国短篇科幻小说创作综述

2022_年度中国短篇科幻小说创作综述

2022年,我国各平台短篇科幻小说①发表近400篇,这一数字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发表平台包括书刊、科幻专业线上平台与科幻主题征文等。

本年度中国短篇科幻小说创作继续保持了主题多样性、多元化的良性发展态势,呈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新气象:从创作群体来看,2022年的短篇科幻小说创作队伍以中青年作家为主,年轻的新秀作家势力尤其强劲,这一年发表的很多好作品均为在校大学生甚至高中生的新作;从创作主题来看,作者们在世俗、灾难、中国元素等方面不断挖掘与深耕,探索了各种不同的题材类型和写作风格。

这一年的新作中,既有描写宇宙星海的佳作,又有观照历史和现实人物生活的新尝试;既有对神话世界的模仿,又有对未来人机伦理问题的追问;既有严肃沉重的灾难和现实主义大作,又有戏谑俏皮轻松的小作品。

一、世俗的镜像国内学界一直关注中国科幻小说对现实的反馈与想象,并将其视为一种整体特征和未来继续深化的趋势。

在彰显人类意志、地方性描写与元宇宙建构等方面,2022年的中国短篇科幻小说的现实书写呈现出一股鲜明的“世俗性”倾向。

*通信作者:李珂,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讲师,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起航学者”,研究方向为科幻文学、比较文学等。

*************.cn。

①本文将2.5万字以内的科幻小说定义为短篇科幻小说,数字统计来源于中文科幻数据库https://。

该数据库汇集了实体书刊、在线专业平台和专业征文奖三大类发表平台的科幻小说。

2022年度中国短篇科幻小说创作综述李 珂*(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常州 213164)(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摘 要] 2022年度中国短篇科幻小说创作继续保持了主题多样性、多元化的良性发展态势,呈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新气象。

创作群体以中青年作家为主,年轻的新秀作家势力尤其强劲,很多好作品均为在校大学生甚至高中生的新作。

从创作主题来看,作者们在世俗、灾难、中国元素等方面不断挖掘与深耕,探索了各种不同的题材类型和写作风格:既有描写宇宙星海的佳作,又有观照历史和现实人物生活的新尝试;既有对神话世界的模仿,又有对未来人机伦理问题的追问;既有严肃沉重的灾难和现实主义大作,又有戏谑俏皮轻松的小作品。

中国科幻简史

中国科幻简史

中国科幻简史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

它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现实的结合体,包含了丰富的科技元素、未来世界的想象,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1900年代初开始,梳理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中的经典作品和代表作家,以及科幻文学与中国社会的关系。

1900年代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现代科学,科技成果的出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模式造成了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科幻文学开始萌芽。

首批中国科幻小说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如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中所呈现的“化蛇人”、“机关虎”等形象,正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一次尝试。

这些作品开始带有明显的科幻元素,虽然在当时并未被定义为科幻文学,但它们对后来科幻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中国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大规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科幻文学也受到了政治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科幻作品着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形象。

经典作品如严文井的《冰河》、王晋康的《春回大地》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技发展的向往与期望,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

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受到政治因素的限制,但也奠定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基础,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科幻文学逐渐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政策也为中国科幻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和思维方式。

由于受到西方现代科幻文学的影响,中国科幻作家开始注重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作品中开始涌现出更多的社会批判、探索人性和未来的想象。

代表作家有王晋康、许自力、韩少功、刘慈欣等,他们的作品如《盘丝洞》、《超新星纪元》、《三体》等,都成为了中国科幻文学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更是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和科技的向往也愈发强烈。

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的现实意义解读

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的现实意义解读

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的现实意义解读发布时间:2021-03-03T15:43:17.05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上作者:时应权、李新新[导读] :《三体》系列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经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翻译后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该小说在国内外热度不减。

作品在国内有超过百万册的销量,成为近几十年来最畅销的科幻小说,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被引进到美国的中国长篇科幻小说。

对《三体》系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因此,本论文拟以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为研究对象,解读四川成都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时应权、李新新 610039摘要:《三体》系列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经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翻译后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该小说在国内外热度不减。

作品在国内有超过百万册的销量,成为近几十年来最畅销的科幻小说,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被引进到美国的中国长篇科幻小说。

对《三体》系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因此,本论文拟以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为研究对象,解读其科幻外衣包裹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现实意义;刘慈欣引言:《三体》系列是以宇宙为背景,完成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之间从未知到对抗,到人类文明几乎灭亡这样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宏大叙事。

《三体》系列是科幻小说,但是在科幻外衣的包裹之下彰显的是现实社会的光辉。

刘媛评论道:“《三体》关注的现实主要是落在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中进行,使我们了解了过去的灾难,也清楚当今的现实”[1]。

纳杨认为“‘地球往事’系列中蕴含的深切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描写,很好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现实意义”[2]。

从科幻与现实的关系切入刘慈欣《三体》系列,其核心问题是始终贯穿在刘慈欣的“地球往事”系列中的主线——地球危机。

近两年中国长篇科幻小说创作观察

近两年中国长篇科幻小说创作观察

近两年中国长篇科幻小说创作观察刘瀚诚 三丰本文的讨论范围是近两年在中国大陆以纸质书刊形式出版、总字数在8万字以上,以中文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

数量上看,中文长篇科幻小说的出版规模较前几年有所下降,共计出版新作188部。

其中,有72部作品此前曾在网络文学平台发表,在这两年才以纸质书形式首次出版。

这些作品在网络连载阶段已积攒了规模庞大的读者群,其内容也经受住了考验,其“先发表后转化”的出版模式已成为一种降低出版风险的有效手段。

这两年的科幻创作在内容上呈现一些鲜明的特征。

首先,在灾难肆虐和国际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危机叙事已成为这两年长篇科幻创作的主流题材,作品重点关注突发灾害的影响及应对。

其次,受国际环境影响,描绘国际政治博弈的长篇小说相比往年显著增加,且更加关注中国在解决世界性问题时扮演的角色。

其三,关注前沿科技的近未来题材作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科幻作者们尝试回应人们普遍所具有的科技引发的“后人类”身份焦虑。

其四,关注中国本土文化,注重树立科幻场域的本土话语权的作品则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此外,随着女性主义观念的觉醒,这两年还出现了一众优秀的女性主义长篇科幻小说,为中文科幻创作增添了亮色。

危机叙事成为主流题材这两年,灾难引发的社会动荡进一步延宕。

在国际舞台上,周边地区的诸多地缘冲突标志着我国周边的区域稳定发生变化;在国内,灾难无疑引起社会层面的广泛焦虑,另一方面也为创作者提供了关注焦点。

危机叙事也自然成为最近长篇科幻小说的主流题材。

在这两年的长篇科幻小说中,有接近三成作品都描绘了各式各样的灾难或危机,代表作品如苏晋的《病毒猎人:巴山猎蝠》、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圆太极的《无限天罗》、陈继明的《0.25秒的静止》、邓思渊的《先知机器》、牛煜琛的《地球大龟裂》、宝树的《灭绝古陆》、苏学军的《洪荒战纪》、仐三的《暗月纪元》和鲁般的《忒弥斯》等。

其中,《病毒猎人:巴山猎蝠》是直接体现疫情的、有代表性的科幻小说之一。

中国科幻简史

中国科幻简史

中国科幻简史中国科幻文学在近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新文化运动对前现代文化进行了批判,追求现代化、科学化和国际化。

科幻作品的涌现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幻想本位论》的文章,提倡“以真理和现实为原则,以艺术和想象为机械”,并把科幻作为文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这篇文章对于中国科幻文学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科幻文学开始迎来了一个高潮。

当时,欧美科幻文学的翻译和传播使中国的科幻作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科幻理念和思想。

著名的科幻作家、翻译家郭沫若在这个时期开始翻译并创作科幻小说。

他的著作《智者星辰》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环境的变化对科幻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毛泽东提出了“知识分子要自食其力”的口号,许多科幻作家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

相比之下,科幻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有一些作品涌现出来。

1977年,中国科幻文学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邓小平上台后,他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其中包括“科技现代化”。

这为科幻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1980年代,中国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作家们开始创作更多的科幻小说,涉及的主题也更加广泛,包括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

1990年代以后,中国的科幻文学进一步发展。

国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科幻作品的翻译和引进也不断增多,中国的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国外的科幻文学。

中国科幻电影、电视剧等媒体形式也得到了发展,推动了科幻文学的进一步繁荣。

中国科幻文学经历了起步、发展、停滞和重启的过程。

尽管受到了一些限制,但中国的科幻文学作品仍然充满创意和想象力,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科幻文学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好评中国优秀作品案例

好评中国优秀作品案例

好评中国优秀作品案例篇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近年来,中国文学创作越来越繁荣,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有传统的小说、散文、诗歌等,还有绘本、小说集、传记等多样化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中国优秀作品的案例:1. 《活着》 - 作者余华这本小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

这本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和意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三体》 - 作者刘慈欣这本科幻小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讲述了人类和外星文明之间的对抗。

它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和宇宙的本质,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3. 《红楼梦》 - 作者曹雪芹这本小说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这本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4. 《追风筝的人》 -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这本小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讲述了一个阿富汗人的生活经历。

这本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它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情感和人性,被誉为国际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几本小说,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绘本《小王子》、小说集《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篇二: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文学创作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一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界广受好评,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例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外,中国当代文学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活着》、《平凡的世界》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阅读和好评,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中国近代科幻小说兴起的特点及影响

中国近代科幻小说兴起的特点及影响
时丽琼 :中国近代科幻小说兴起 的特点及影响
中国近代科 幻小说兴起 的特点及影 响
时 丽琼
(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6 5 0 5 0 0 )
摘 要: 科幻小说是很 独特 的文学类型, 一百多年前, 从西方传入我国, 且迅速被那些具有 改革意识 的小说家接受 ,
迅速掀起 了 创作 高潮 。 这种新兴小说 与传 统小说不 同, 具有 浓厚 的晚清时期救亡与启蒙 思想 。 广 大知 识分子为开启 民 智 ,渴望通过宣传科 技,以实现强兵 富国的强烈愿望。随着 时代发展 ,为迎合时代需求,科幻 小说 亦在 变化发展 中承 载更多的内容 。 关键字 :近代;科幻小说;发展特点;影响。
S HI Li - q i o n g
Abs t r a c t : As a v e r y u n i q u e l i t e r a r y g e n r e , s c i e n c e i f c t i o n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o Ch i n a f r o m t h e We s t o v e r a h u n d r e d y e a r s a g o ,q u i c k l y a c c e p t e d b y t h o s e n o v e l i s t s wi t h i n n o v a t i v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n d q u i c ly k s e t o f f a c r e a t i v e c l i ma x .T h i s n e wl y - e me r g i n g n o v e l g e n r e , d i fe r e n t f r o m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o n e ,  ̄a ur t e s a s t r o n g i d e o l o g i c a l 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a n d s a l v a t i o n i n

“光荣中华”: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光荣中华”: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系等都具 有积 极 的学 术意 义。
论 文 将 跨 文 化 的 形 象 学拉 仲 为 跨 文 学 的 形
0 40
灵 和厚重 的现实结 合起来 ,同时 注重表现 科学 渤 的内涵和美感 ,努 力创造 出一种具有 中国特 色 海 的科幻 文学样 式 。 嘲 f , ” j 何为 “ 国特 色” 么 中 ?它 大 科学 的 内涵 和美感 ” 有何关 系?他笔 下那些 学 与 “ 代表宇宙 神秘与人 类智慧 的 巨大 物体所展 示 的 激情与崇 高 , 又怎 样参与 了“ 厚重 的现实 ” ?
的 优 秀 学 位 论 文 。 投 票 决 议 , 致 通 过 贾 立 元 经 一
的论的 中 国形 象 问题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图发 现 力
其 中 的 历 史 文 化 线 索 , 阐 释 背 后 的 时 代 诉 求 选 题 对 认 识 科 幻 文 学 的 意 义 、 进 本 土 创 作 的 促 发展 . 以及 国 家 形 象 构 筑 与 文 学 之 间 的 互 动 关
此 窥 见 中国科 幻 在 未 来叙 事 方 面 的 潜 能和 困境 , 并揭 示 刘 慈欣 在 当代 文 学 中的 重 要 意 义 。
关 键词 : 幻 小 说 ; 国形 象 ; 慈欣 科 中 刘
中 图分 类号 :2 67 I 0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8 5 2 1 ) — 0 9 0 1 7 — 2 4( 0 101 0 3 — 7
哲 学 社

使之蜕 变 出新 的 、 健康 的 民族 主体 。这 样看来 。 五 四一代 错失科 幻 , 为时势所 迫 ③ 实
但对 主体 “ ”的恢 复容易走 人另 一个 极 力

“ 浑” “ 高” 雄 与 崇

论小说在当代社会的功能与意义

论小说在当代社会的功能与意义

论小说在当代社会的功能与意义前言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阐述性,在人类的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小说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和意义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旨在探讨小说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小说对个体的影响首先,小说能够对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和情节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理解社会。

在当代社会,不同类型的小说都具有各自的意义。

例如,文化类的小说可以让人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让读者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更多的了解;科幻类的小说则可以拓宽人们的想象,让读者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还有一些小说则是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点滴,让读者对现实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小说对社会的影响其次,小说还能够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比如那些成功作者通过小说转化为文化现象,进而引发社会热议,影响社会的思想、价值观等。

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它们成功地表现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小说中,莎士比亚的作品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世界,成为人类文化珍品。

朱自清的《背影》、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通过小说展现社会现象,引发了反思和思考,对当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成功的小说甚至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进一步传播了作者的思想、价值观、以及被表达的文化要素。

小说对未来的启示最后,小说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对未来的启示。

小说通过对未来的描绘和想象,让人们对未来不再迷茫和恐惧,而是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小说家通过对科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想象和描述,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例如,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2001:太空漫游》,描绘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故事,尽管这个小说发表于1968年,但其中的科技想象和对人类的审视,至今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中国,许多科幻小说作家也把目光投向未来,描绘大量的未来世界,挖掘科技对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各种可能性。

考点十六 议论文阅读(好题冲关真题演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六    议论文阅读(好题冲关真题演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六议论文阅读【2023年真题专练】(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苦心人,天不负”“梅花香自苦寒来”……吃苦,是人生必经的历程,所有吃过的苦,都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当代青年,身处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不仅要肯吃苦、能吃苦,更要________。

②作为一种价值认知,青年人的“自找苦吃”,既表现为不安于舒适的现状,勇于自我突破;更表现为追求社会价值,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学习,把教室和实验室搬到乡野,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安逸工作,到艰苦的农村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用自己的苦换来乡亲的甜。

为了更远大的目标,他们主动走出“舒适圈”把艰苦作为成长的阶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建功立业。

③的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加迫切地需要青年人的参与和担当。

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时代洪流中,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北斗卫星团队中的青年人不受外界诱惑,自找苦吃,勇敢面对艰苦环境,承担重任,用靓丽的青春描绘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

④当然,时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青年人面对的“苦”也不同。

过去,人们更多地要忍受外在的艰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如今,物质条件充裕,很少有筋骨之劳、体肤之饿,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复杂多变的现实。

在面对现实不确定性的焦虑中,在探索未知而遇到的孤独中,青年人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要承受更多精神意志上的考验与磨砺,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强大做出贡献。

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研究院智能超算研究中心的成员们,立足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勇闯科技“无人区”,开展前沿性课题的研究,进行了上万次数据验证,终于找到了智能超算的最优解,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持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他们也因此获得了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青年最高荣誉。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

• 失败
• 古典主义科幻理论的基本上是失败的 理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过分强调科幻 文学的工具价值。在第一时期中,这种工 具价值表现为“科学普及的工具”;而第 二时期则改成“图解社会政治信条”或 “传达主流文学思想的工具”。
科幻在中国
• 为中国科幻敲响第一声锣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 本世纪初叶,他用文言文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 从那时算起中国科幻可以说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
重要人物
• 文革后,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标志 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 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他重 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 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 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 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中国其他重要的科幻作 家还有:刘兴诗、王晓达等人。
球往事》三部曲。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1.4.2121.4.21Wednesday, April 21, 20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3:52:1223:52:1223:524/21/2021 11:52:12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4.2123:52:1223:52Apr -2121- Apr-21
在科幻世界杂志的推动下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刘慈杂志在引介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学知识方面多年来做出了大量贡献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
第一时期
• 起源于1902年。当年,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赏 西方的科学技术,希望能向国人广泛传播的态度。由于过分惧怕科学 读物的文本在的中国读者中无法获得接受,鲁迅希望科幻小说这种载 体,能以糖衣炮弹的方式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传达给国民。“普及 科学知识”于是成了将近90年漫长岁月中中国科幻小说存在的中心价 值。这种“利用科幻小说进行科学普及”观念的泛滥,还受到大量引 进苏联科幻小说理论的影响,并被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些不可理喻的因 素所强化。可以说,从1902起到1979止,中国科幻创作一直处于某 种“功利主义”的时代。其将科幻文学中的“科普功能”不适当地夸 大,使其成为创作的主导价值。这种价值取向,对中国科幻小说的繁 荣,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并直接限制了作家的创作,限制了公众对科 幻文学形式的理解。

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批评

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批评

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批评摘要:科幻小说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文学审美本质上,它的价值既不是科学本身,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幻想,而是基于科学背景上的人类幻想,或以幻想形式表达出来的人们对科学精神的向往。

科学性和幻想性是科幻小说的两大基本美学特性。

从我国20世纪科幻小说整体发展状况看,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经历了从“科普论”、“科学人生观”到“回归自我”的价值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科普论”创作曾一度处于中心价值。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文学价值;审美批评“科幻小说”作为一个新兴独立的小说文类,它是集“科学”、“幻想”和“小说”三要素为一体的文学创作。

其中“科学”与“幻想”是构成科幻小说特色的美学要素,而且这两者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体。

一方面,它应当是“幻想”的小说,就是说,它的社会功能是文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幻想小说,但它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最终目的。

从我国20世纪科幻小说整体发展状况看,由于科幻小说的“科学”性能长期超越“小说”可能的美学范畴,结果造成幻想力严重缺失,其原因在于科幻小说创作价值观念的偏颇,而导致这一偏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一、“科普论”创作与文学的“工具化”在中国,科幻小说是西方“舶来品”。

作为一种引进的艺术,它的出现是中国人谋求改变社会现实在文学上的表现。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思潮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将“科学”视为衡量现代社会价值的标准逐渐为社会所接受。

这一价值取向也反映了当时改良知识分子要求打破传统思想“重人文、轻自然”观念的自觉意识,为科幻小说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开创了自由的空间。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一文,首次提到“哲理科学小说”,声明这类小说的作用是“发明哲学及格致学”。

1903年,包天笑在《铁世界译余赘言》中强调科幻小说是文明世界的“先导”。

科幻小说进入中国后,得到许多文化人的竭力推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鲁迅。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现状及前景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现状及前景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现状及前景◎任冬梅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文学的变化,中国科幻小说成为21世纪中国文学拓展想象力边界的最重要的文类之一,出现了一批反映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复杂现实的作品,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科幻小说”。

具有中国气象和美学风格的历史科幻小说则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科幻发展的另一个支脉,它们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本土化”及“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科幻,由于作家人数的不足和现实对想象力的挑战,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蕴含危机。

关键词: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1》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接连斩获“雨果奖”,中国科幻小说终于跃入大众视野,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仅主流文学界、批评界将目光投向中国科幻小说,连影视圈、互联网、产业界也对科幻报以热切期待。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随着《三体》三部曲的出现达到顶峰,有论者将这一时段称为中国科幻的“第四次高潮”。

①中国科幻的这一次勃兴是多方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由于创作人数的不足,原创力量较为薄弱,中国科幻小说目前既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

一中国文学想象力的边界中国科幻诞生于晚清时期,至今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科技强国”到“少儿科普”再到社会“成人化”的探索,科幻文学始终肩负着一些外在力量赋予的使命,被寄予厚望,但却从来没有进入过主流文学的视野。

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及文学结构的改变,科幻小说终于开始进入文学舞台的中心,其影响力也外溢出科幻迷的“小圈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传播。

主持人语:我认为21世纪的中国科幻文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普遍的体裁”而非简单的类型文学。

正如小说曾肩负了各种问题的索求而成为普遍的体裁一样,在当下的语境中,科幻文学因其“越界性”而最有可能变成综合性的文本,也最有可能填补人文学话语所遭遇的失语之后的空白。

本期文章中,任冬梅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在21世纪的写作小史及其困境和前景,谢尚发则从作品切入,分析了刘宇昆基于“算法”的未来想象学。

中国科幻发展史

中国科幻发展史

中国科幻发展史摘要:一、前言1.中国科幻的起源2.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二、20世纪初的中国科幻1.鲁迅的《月球上的中国》2.徐霞客的《星际战争》3.茅盾的《子夜星》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科幻发展1.50-60年代的科幻创作2.70-80年代的科幻热潮3.《三体》系列的出现四、中国科幻的现状与展望1.科幻产业的崛起2.国内外市场的拓展3.新生代科幻作家崛起正文:中国科幻发展史一、前言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科幻创作。

二、20世纪初的中国科幻1.鲁迅的《月球上的中国》鲁迅是中国科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月球上的中国》是中国科幻史上的一部开创性作品。

通过这部作品,鲁迅表达了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和对科学的向往。

2.徐霞客的《星际战争》徐霞客是中国科幻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

他的作品《星际战争》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发生在宇宙空间的战争,展现了人类勇敢面对未知挑战的精神。

3.茅盾的《子夜星》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科幻小说《子夜星》以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科幻发展1.50-60年代的科幻创作新中国成立后,科幻创作在政策的鼓励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科幻作品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呈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70-80年代的科幻热潮70-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科幻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的科幻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涌现出了诸如《地球往事》系列、《三体》系列等优秀作品。

3.《三体》系列的出现《三体》系列是中国科幻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科幻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该系列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还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评价。

四、中国科幻的现状与展望1.科幻产业的崛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幻产业在中国逐渐崛起。

科幻电影、科幻游戏、科幻动漫等产业蓬勃发展,为中国科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社会进步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社会进步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社会进步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现代文学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科技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并分析科技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首先,科技的进步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表达方式。

在以前,作家们只能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描绘现实生活,但现在,科技的发展使得作家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触摸和感受到社会的变化。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他们可以通过描述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交流和互动来展现现代社会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揭示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其次,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

以前,作品的传播主要依靠印刷和出版,而现在,随着电子书的出现和互联网的普及,作品可以更加迅速地传播到全球各地。

这种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中国作家的作品能够更广泛地被读者所接触和了解,也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他们更喜欢快节奏的、简短的信息传递方式。

这对于作家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传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使得作品的抄袭和盗版问题更加严重,这给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打击。

然而,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

除了科技对文学的影响,文学也可以对科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科技的思考和探索,引发人们对科技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经常涉及到对未来科技的设想和探索,这些设想和探索往往会对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

科技的进步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一些挑战,作家们需要应对这些挑战并寻找新的创作方式。

高考试卷读本(一)天一文化卷(三)

高考试卷读本(一)天一文化卷(三)

高考试卷读本(一)天一文化卷(三)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科幻文学不是脱离现实的精神飞地,其创作和繁荣仍然根植于深广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是特定观念文化的产物。

历史与现实为科幻创作提供所需的素材,同时也提供其必需的问题关怀。

科幻文学虽然多用科学的外衣包裹现实的问题,并通过虚构性书写将其放置在虚拟的时空维度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回答,但其现实性精神实质却一以贯之。

现实性的底色让科幻文学超越“幻”的神奇而获得人类学学术考察的关键品质,即对真实性的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科幻文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问题关怀,更呈现了创作者对于现实的深切思考,是一种有深度的文化书写。

使科幻成其为科幻的关键,一是科学的质材,二是想象和虚构,二者的结合构成科幻文学魅力的基础。

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瑟尔在《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一书中谈到:“文学的表现与再现功能使人类的超乎寻常的可塑性,自由伸展到了一个几乎没有边界的文化大背景之中……文学就变成了一种呈现‘可能存在'或‘可能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的百花园。

”科幻文学充分体现了文学的虚构与想象特征,同时也将人类的虚构性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人类将去何处,世界会有何种前途和命运,宇宙的规则和目的是什么……每一部科幻作品都试图提供某种形式的答案。

2018年11月,刘慈欣在美国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获奖感言中谈到:“与人们常有的误解不同,科幻小说并不是在预测未来,它只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就像一堆想象力的鹅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科幻小说中反映的中国社会发展摘要:科幻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社会价值,然而长期不受重视,不被大众所理解。

近代以来,我国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作品,中国科幻也从最初的模仿,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基本相契合,科幻文学大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发展历程能间接或直接地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科幻文学近现代文学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的科幻小说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是纯粹的舶来品。

不过,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并非全无科幻的影子。

如《山海经》、《列子·汤问》中的《偃师》等。

中国并不缺乏幻想的传统,但是缺乏构建在科学理性上的想象力。

清朝末年,我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撬开,中国内忧外患,面临亡国的危险。

有识之士开始睁开眼看西方,引进西方优秀的东西,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企图以吸取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失败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戊戌维新思想启蒙的推动下,科幻小说也自然而然地传入中国。

这些作品引发了中国文化先行者们种种改造国家的幻想,丰富了当时读者的心灵,启发了中国的科幻创作。

鲁迅曾在《月界旅行·辩言》中写道“盖胪陈科学,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

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

……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1鲁迅的看法代表了当时的普遍态度。

又如《空中飞艇<弁言>》中说“小说之益于国家、社会者有二:一政治小说,一工艺实业小说。

人人能读之,亦人人喜读之。

……使一科学书,强执人研究之,必不济矣。

此小说所以长也。

我国今日,输入西欧之学潮,新书新籍,翻译印刷者,汗牛充栋。

苟欲其事半功倍,全国普及乎?请自科学小说始。

”2这说明中国当时引进科幻小说,或称“科学小说”,是作为救国救民的一种工具,承担了科学普及的历史使命。

这些文字清楚地反映出当时国难当头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人们科1《鲁迅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257页。

(此注释是引文位置,未查到原文)学救国的理念,而这种背景也必然导致了对科幻作品片面的认识。

孙宝瑄在名为《忘山庐日记》中也写过类似的话“观科学小说,可以通种种格物致知原理”。

3还说“故观我国小说,不过排遣而已;观西人小说,大有助于学问也”4。

这其中则蕴含着当时人们对中国文化普遍而又有些片面的批判态度。

二、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科幻小说概要(一)晚清时期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至日本。

途中,他看到柴四郎的政治小说《佳人奇遇记》,大感惊讶,亲自翻译了该小说,并在1902年在《新小说》上连载《新中国未来记》。

他在绪言中说“顾确信此类之书,于中国前途,大有裨助”。

5《新中国未来记》想象了1962年,“我国维新五十周年大祝典”6“万国太平会议新成”7,以六十年后的视角,“追述”作者想象中的未来事。

书中着重描写了黄克强与李去病之间就“革命还是改良”进行的辩驳。

这部小说反映了变法失败之后,如梁启超一样的有识之士内心中关于“革命还是改良”的挣扎与彷徨。

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谭》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完整的科幻小说。

书中对科学的叙述很多,包括力学、天文学、动植物学、医学、电学、化学等各各方面,其中提问、探索、发现的描写颇多,可见西方启蒙主义的影子,及作者对中国人启蒙和进步,并最终引领世界的期盼。

许指严的《电世界》是一部带有乌托邦气质的理想小说。

其中描述了电王建立电世界,带领中国统一世界,让世界人民过上富足生活的过程。

其中体现了对西方科技稍带盲目的崇拜,和中国人民渴望复兴的朴素愿望,同时也带有天朝大国思想的残余。

晚清科幻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救国和启蒙成为最集中的两个命题。

这些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情况,广泛地从各方面刻画社会的每一个角度,对政府和一切的社会恶现象进行抨击,并从事新思想新学识的灌输,作启蒙运动。

然而,由于中国科学素养的先天不足,科学和巫术、迷信的界限混杂,带有神秘论色彩的遗留;并且科学小说的作者在假作是多只是片断、零散地体现着自己对科学的点滴收获,少有系统全面的理解,而启蒙阶段较难避免的急进心态,也使这种理解更加断章取义,呈现消化不良的病态。

然而这些科幻小说真3《忘山庐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4同上5《新中国未来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同上7同上诚地表达了对先进文明、理想社会的强烈向往,与“伪科学”有着本质区别,应该充分肯定基探索价值和先驱精神。

(二)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由于多种历史原因,科幻小说创作较少。

民国成立后,玩世态度与颓废趣味一直笼罩着清末的文坛,使得民初的小说并未能突破晚清创作的影响,重造时代风貌。

“五四”运动时期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大旗似乎有利于科幻小说的创作,但反观当时科幻创作的实际成果,“五四”学术思想的新思潮,并未掀起科幻小说创作的波涛。

“五四”的“科学”呼吁未能带动科幻创作的风气,除了当时科学环境尚未成熟之外,与“五四”科学思潮的偏向有相当的关系。

“五四”时期的科学认知朝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科学主义”的泛滥,一是严肃的科学专业研究。

“科学主义”的基点是对于科学的理性思维方法与精神的过度崇拜。

一批接受西方系统的科学教育,具备严谨的科学专业修养的知识分子,致力于近代科学的引进与科学研究的开展,其活动是高度专业化的,只有专家才能加以鉴定、接受和发挥,“外行人”休想登堂入室。

这样的思潮对于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并无立即的成效,因此对于当时的推动科学小说的创作仍未产生作用。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五四”运动中科学思潮的局限性。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思潮,虽然未能直接促成的发达,却为中国的科学文艺创作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和社会基础,“科学”逐渐为国人所重视,科学文艺的创作日益成熟,科幻小说在30年代后期展现了新的风貌。

然而受到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共内战的影响,科幻小说复苏迹象夭折。

三、建国后的科幻小说概要及其反应的社会现实(一)文革前的科普化时期1949年至1966年是中国科幻第一个特点鲜明的阶段,也是新中国科幻的起步阶段。

在此之前,中国科幻小说凤毛麟角,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科幻作家肖建亨指出:“我们的科学幻想小说,也只有到了解放之后才获得了真正的新生,获得了真正的原动力,才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8建国初期,苏联科幻文学得到了大量引进,为中国科幻注入了乐观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新鲜血液。

50年代,现代中国人第一次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中摆脱战乱,走上自强之路,以讨8《试论我国科学幻想小说的发展——兼谈我国科学幻想小说的一些争论》——《科学文艺》,1980(4)。

论未来为主要内容的科幻文学也应运而兴。

1954年,《中国少年报》刊发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自此以后,中国原创科幻小说屡见报端,许多作品广泛而深远,深受读者欢迎,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貌。

例如,刘兴诗的《北方的云》便极具特色。

小说中讲述了运用热核反应进行人工降雨的故事,涉及了大量的大气科学的知识,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也带有粗暴的、苏联式的共产主义设想,给作品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迟叔昌的小说《“科学怪人”的奇想》,对比了新旧中国两位生物学家的个人遭遇。

同样的一项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科学技术,在新旧中国所受的待遇截然不同,前者失败,让民族始终走在痛苦的深渊中;后者成功,将民族带入了更宽广的天地。

这篇小说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新中国成立后大好前景的无限赞颂。

从中能看出当时中国人民的乐观精神,间接反映出中国人民切实感受到的中国社会的变化。

在这一阶段,科幻仍然是科学普及的工具,鲁迅的倡导加上苏联科幻理论的传播,导致了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观念始终伴随着科幻的创作与传播。

即便如此,这也是“中国科幻小说迎来的第一次创作高潮”(孔庆东)9。

新时期之初的科幻小说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立刻从科普的窠臼中挣脱出来,而是仍走着科普的老路,科幻小说的创作观念不变。

这种局限性是由时代导致的,新中国的成立虽然能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一个安定的有利环境,但并不能立刻让国民的思想改头换面,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科幻作家也不例外。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国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的时候,科幻文学也理应迎合国家实用性的需要,自然会把科普作为工作的中心。

(二)文革时期,文革之后的社会化时期及当代概述文革时期,写作科幻小说当时被看作是“唯心主义思想”,所以科幻作品极少。

文革之后,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推动下,科幻文学也迎来了一个新时期。

1979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第六期上发表《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提出科幻文学无法以普及具体的科学知识为目的,至多也只能普及一点“科学的人生观”。

郑文光也在《科学文艺杂谈》中谈到:“科学幻想小说要不要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我认为是需要的。

”“如何利用科学幻想小说这一特定的文学形式反映现实生活,是今天科学幻想小说面临的任务。

”10英9《中国科幻小说概述》,孔庆东。

10《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271页。

(此注释是引文位置,未查到原文)美的科幻作品及理论也开始进入中国,对中国科幻的发展造成了突出的影响,中外科幻作家的交流也逐渐展开。

科幻小说开始摆脱科普的束缚,开始描写社会生活。

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

《三体》通过对“文革”的细致描写,表达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同时把目光投向整个宇宙,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着中国科幻的最高水准。

新时期科幻的成就,间接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文化及政治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四、小结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科幻小说也历经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可以看到,科幻小说发展的各个阶段基本与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一一对应。

对其的研究能够增进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了解。

参考书目:[1]吴岩.《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7。

[2]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3]萧星寒.《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简史》,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1.6。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