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及其研究进展PPT
合集下载
噬菌体展示技术和其应用ppt课件
2024/3/30
25
应用举例:
部分做过的工作
2024/3/30
26
一、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构建一个半合成抗体库,不经免疫制备人源抗Tie2 Fab抗体。通过RT-PCR方法,从人脐带血淋巴细胞总 RNA 扩增轻链基因及重链VH段基因,将轻链基因插 入pCOMb3载体中,得人轻链质粒库;从乙肝表面抗 体(HBsAb)的Fd段基因制备含有不同长度随机化 CDR3的FR3-CDR3-J-CH1片段,然后将VH段基因与随 机化的CDR3融合,得到Fd基因片段,再将其插入轻链 质粒库中,得半合成人Fab质粒库。
成3节段
2024/3/30
17
M13噬菌体
丝 状 噬 菌 体
λ噬菌体、T4噬菌体、T7噬菌体
蝌 蚪 形 噬 菌 体
2024/3/30
18
T7与M13相比优势明显
T7Select的优势 解释
是在细胞质中表 达的裂解性噬菌 体
C-端融合
与M13不同,T7是裂解性的,其展示的蛋白无需分泌。
插入序列被克隆到T7Select载体基因10 的C-端,可以使带有终止密码子的 插入子得以表达和展示。
2024/3/30
34人源噬菌体Fab抗体半合成的构建将酶切纯化的重链重叠PCR产M13的超感染 下,繁殖出表算出κ+Fd(包括CDR3-5个菌落,涂格,过夜培养后菌落PCR: 其中6个克隆中有轻链也有重链。双链插入率 为60%左右。
κ 链 文 库 的 容 量 为 5.03×106,λ 链 文 库 的 容 量 为 6.8×106(多次建库混合后的库容量)。
从平板上随机挑取10个菌落,涂为70%。
载体克隆容量大 T7载体比M13克隆容量大,而任何克隆到M13上大于1 kbp的片段都不稳定。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应用.ppt
Lytic phages specifically kill pathogenic bacteria as an alternative to antibiotics
Example of a successful phage therapy treatment.
接受过噬菌体治疗的病人对细菌和病 毒感染的抵抗力增强, 噬菌体能上调感染 病人的免疫应答。噬菌体治疗能改变血清 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水平, 体外加入 噬菌体能提高血细胞培养物中的TNF-α和 白细胞介素6水平。IL-6 涉及Th2 型应答, 对诱导B细胞分化成抗体形成细胞特别重要。 总之, 这些结果表明噬菌体能作为细胞和 体液免疫的天然佐剂。
In phage display, a heterologous peptide or protein is display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hage through transcriptional fusion with a coat-protein gene ,producing novel phage particles that have a variety of potential uses.
目前,能用于蛋白质/多肽展示的噬菌 体系统有丝状噬菌体展示系统、λ噬菌体展 示系统、T4噬菌体展示系统和T7噬菌体展示 系统。
T7 噬菌体基因组由39936bp双链线性DNA组成,有 160bp 的突出末端。T7噬菌体衣壳蛋白通常有2 种形式, 10A(344氨基酸)和10B(397氨基酸),10B是在10A的341 个氨基酸的翻译框中产生的(translational frameshift), 约占衣壳蛋白的10%,功能性衣壳或者由10A、或者由10B、 或者由10A和10B以一定比例构成,这说明T7衣壳蛋白能够 容纳变异体。独特的10B 衣壳蛋白区存在于噬菌体表面, 所以被用作噬菌体展示。不像丝状噬菌体系统,展示在T7 表面的多肽或蛋白质不需要通过细胞膜分泌出来,因而其 表面展示多肽和蛋白的范围广。T7展示系统可以高、中、 低拷贝地展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展 示系统。
噬菌体分析与基因结构 PPT
ad16- +
+
ad8-
0.14% 野生 型的 形成
1、4 2、4
ad16-
+ ad16-
+
1 2 3 4
+
ad2ad8-
ad8-
ad16- +
突变
+
ad8-
ad16- ad8-
突变 2、3
反式
+
+
ad16-
+
突变 1、3
+
+
野生 顺式 野生
三、基因的精细作图
噬菌体T4 rII 突变型遗传图
研究表明
透明,小
半透明,大
h r+
h+ r
↘
↙
E. Coli B
↓释放
噬菌斑
↓感染 E. coli B + E. Coli B/2
出现的4种噬菌斑
噬菌斑类型 推导基因型
透明,小 半透明,大 半透明,小 透明,大
h r+ h+ r h+ r+ hr
h r+、h +r :亲本类型 h+ r+、h r :重组合类型
• 断裂基因,重叠基因,跳跃基因,假基因 等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基因的内容。
二、顺反效应与互补
1、反式互补
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连锁基因。Arg1、Arg2
Arg1+ Arg2- × Arg1- Arg2+
(突变型)
(突变型)
Arg1+ Arg2- / Arg1- Arg2+ 异核体(野生型)
反式(trans): 两个突变座位分属同源 染色体的两个染色体
• rII突变型分成两组(功能群):A组和B组。
A组
B组
A组
B组
高中生物 噬菌体侵染细菌 研究课 课件(共19张PPT)(共19张PPT)
格里菲思(1877-1941)
艾弗里(1877-1955)
推测: S型菌细胞内存 在“转化因子”。
证明: DNA是导致细 菌转化的因子。
1951年,赫里奥特(R·Herriott) 提出一个十分富有魅力和启发性的假 说:“病毒的作用可能像一个充满着 转化因子的注射针。这样的病毒本身 不会进入细胞,但它不仅用尾部接触 寄生细胞,并可能通过酶的作用在细 胞外膜上钻一小孔,然后病毒头部的 DNA就钻入细菌细胞。”
如何使噬菌体外壳与细菌脱离? 脱离后如何把二者分开?
搅拌 离心
实验的难点三: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侵入细菌的只有噬 菌体的DNA?
亲代噬菌体
原宿主细菌内 预期结果:子代噬菌体
32P标记DNA
无32P标记DNA
DNA(√有/无)32P标记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蛋白质外壳(有/无√)35S标记
预期结果 (放射性有无) 上清液: √ 沉淀物:
上清液: 沉淀物: √
赫尔希(1908-1997 ) 美国微生物学家
蔡斯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实验结果 搅拌中测定的同位素比例及受侵染细菌的存活曲线
为什么搅拌时间短,细胞外的35S占初始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的百分比低?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 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采用什么方法区分和跟踪DNA和蛋白质? C、H、O、N 、32PP
C、H、O、N、35S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吸附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思考:
实验的难点一:如何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实验的难点二:怎样使噬菌体外壳从细菌表面脱落下来? 实验的难点三: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侵入细菌的只有噬
噬菌体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耐药性课件
噬菌体细菌的遗传 与变异细菌的耐药 性课件
目录
• 噬菌体细菌的遗传 • 细菌的变异 • 细菌的耐药性 • 噬菌体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噬菌体细菌的遗传
噬菌体的基本结构
头部
由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空壳,内部包含遗传物质。
尾部
由蛋白质组成的细长尾巴,尾部末端通常带有几个突起,可以吸附到细菌上。
耐药性机制还包括产生修饰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来破坏药物或使其失去活性。
耐药性的传播方式
耐药性可以通过基因突变自然 产生,也可以通过质粒、转座 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在不同菌 种间传播。
耐药性可以通过菌群内部的自 然选择和进化而积累和扩大。
耐药性也可以通过医院内感染、 社区感染等方式传播,导致耐 药菌株的流行和扩散。
05
总结与展望
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和思考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耐受能力,能够在药物作用下生存并繁殖。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根据耐药性的来源,细菌耐药性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天然耐药性是指某些细 菌天生对某些抗生素具有抵抗力,而获得耐药性则是由于细菌在受到抗生素选择压力时发 生基因突变而获得的抵抗力。
性。
耐药性是指某些病菌具有抵抗药 物作用的能力,使得药物无法有
效杀灭它们。
耐药性是指病菌在遇到抗菌药物 时,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或代
谢途径来抵抗药物的作用。
耐药性的机制
耐药性机制是指病菌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代谢途径或基因表达来抵抗抗菌药物的 作用。 耐药性机制包括减少药物进入细胞、增加药物外排、改变药物作用靶点等途径。
04
噬菌体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噬菌体对细菌耐药性的诱导作用
目录
• 噬菌体细菌的遗传 • 细菌的变异 • 细菌的耐药性 • 噬菌体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噬菌体细菌的遗传
噬菌体的基本结构
头部
由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空壳,内部包含遗传物质。
尾部
由蛋白质组成的细长尾巴,尾部末端通常带有几个突起,可以吸附到细菌上。
耐药性机制还包括产生修饰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来破坏药物或使其失去活性。
耐药性的传播方式
耐药性可以通过基因突变自然 产生,也可以通过质粒、转座 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在不同菌 种间传播。
耐药性可以通过菌群内部的自 然选择和进化而积累和扩大。
耐药性也可以通过医院内感染、 社区感染等方式传播,导致耐 药菌株的流行和扩散。
05
总结与展望
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和思考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耐受能力,能够在药物作用下生存并繁殖。
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根据耐药性的来源,细菌耐药性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天然耐药性是指某些细 菌天生对某些抗生素具有抵抗力,而获得耐药性则是由于细菌在受到抗生素选择压力时发 生基因突变而获得的抵抗力。
性。
耐药性是指某些病菌具有抵抗药 物作用的能力,使得药物无法有
效杀灭它们。
耐药性是指病菌在遇到抗菌药物 时,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或代
谢途径来抵抗药物的作用。
耐药性的机制
耐药性机制是指病菌通过改变自身的结构、代谢途径或基因表达来抵抗抗菌药物的 作用。 耐药性机制包括减少药物进入细胞、增加药物外排、改变药物作用靶点等途径。
04
噬菌体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噬菌体对细菌耐药性的诱导作用
噬菌体PPT课件
生物合成
细菌不再复制自身 DNA,而受噬 菌体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利用 细胞的合成机构,如核糖体、 tRNA、 酶、ATP等,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复 制子代噬菌体DNA,同时在不断合成子 代噬菌体的外壳Pr。
生物合成
RNA多聚酶的转录 胞浆内核Pr体转译Fra bibliotek亲代DNA
mRNA
早期Pr(功能Pr)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严格的寄生性(宿主特异性)
只寄生在易感宿主体内,即一种 噬菌体只能在相对应的细菌内增殖,如 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只能感染伤寒沙门菌 ,而不能感染其它种的沙门菌(变形杆 菌)。 这种特异性的根据是细菌表面所 存在的噬菌体受体。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裂解作用
噬菌体感染宿主局后可出现两种 结果,其一是裂解细菌,完成溶菌周期 (裂解周期),这种噬菌体称毒性噬菌 体。 毒性噬菌体:就是能在宿主菌细 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达到 一定数量后,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溶源作用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 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 DNA 能随细菌 DNA 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传代。这种随 细菌分裂而传代的状态称为溶源状态。能 形成溶源状态的噬菌体称温和性噬菌体。 整合在 DNA 上的噬菌体基因称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性细菌。
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 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毒性噬菌体的溶菌现象
毒性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后可出现溶菌 现象,如果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成半透明的菌悬液,感染后,便澄清。 在固体培养基中,若用适量噬菌体和宿主 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面可有透 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 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的,称为 噬斑.
噬斑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ppt课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得知DNA是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不是,但是许多人对艾弗里的实 验提出了质疑?
在当时的技术下,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 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科学家设想:最好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直 接地、单独地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精选PPT课件
1
更具说服力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6
用含35s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 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精选PPT课件
7
用含32p 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 标记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精选PPT课件
8
用35S标记的一组主要在上清夜中检测到放射性,而 用32P标记的一组,却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 (M.Chase)
精选PPT课件
2
大肠杆菌T2噬菌体
精选PPT课件
3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是蛋白质还是DNA
呢?
精选PPT课件
4
大肠杆菌T2噬菌体
C、H、O、N、P
(标记32p)
C、H、O、N 、S
(标记35s )
T2噬菌体化学组分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其中硫仅存
性。想一想,这一结论说大量的T2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
记的DNA,但却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又说明了什
么呢?
精选PPT课件
10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11
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精选PPT课件
1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在当时的技术下,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 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科学家设想:最好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直 接地、单独地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精选PPT课件
1
更具说服力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6
用含35s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 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精选PPT课件
7
用含32p 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 标记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精选PPT课件
8
用35S标记的一组主要在上清夜中检测到放射性,而 用32P标记的一组,却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 (M.Chase)
精选PPT课件
2
大肠杆菌T2噬菌体
精选PPT课件
3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是蛋白质还是DNA
呢?
精选PPT课件
4
大肠杆菌T2噬菌体
C、H、O、N、P
(标记32p)
C、H、O、N 、S
(标记35s )
T2噬菌体化学组分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其中硫仅存
性。想一想,这一结论说大量的T2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
记的DNA,但却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又说明了什
么呢?
精选PPT课件
10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11
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精选PPT课件
1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噬菌体的复制PPT
4.装配 头部壳体装入DNA;基板、尾管、尾鞘、各部件 装配成无尾丝的尾部;头部与尾部自发结合;最 后装上尾丝
5.释放 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 胞壁,使细胞裂解,释放出子过其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的病毒受 体特异性结合、附着于细胞表面的过程。
2. 注入 尾丝收缩使尾管触及细胞壁,尾管端 携带 的 溶菌酶溶解局部细胞壁的肽聚糖。然后 尾鞘收缩将尾管推出并将核算注入细胞内, 蛋白质壳体留于菌体外。
3.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噬菌体的DNA注入后进行半保留复制,利用宿主 细胞内的原材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
病毒的增殖
(噬菌体的复制为例)
噬菌体
化学组成 噬菌机理 侵染过程过程
DNA 核酸 RNA 噬菌体 头膜 尾轴 蛋白质 尾鞘
基片
噬菌体的噬菌机理
噬菌体颗粒感染一个细菌细胞后可迅速生 成几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每个子代颗粒 又可感染细菌细胞,再生成几百个子代噬 菌体颗粒。如此重复只需4次,一个噬菌体 颗粒便可使几十亿个细菌感染而死亡。
噬菌体及其研究进展PPT课件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RNA噬菌体
少数为环状单链 多数为线状单链
少数为线状双链
第5页,共31页。
第6页,共31页。
化学组成
❖ 核酸:DNA或RNA,基因组大小为2-200kb,某些噬菌体基因组中还 含有异常碱基。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RNA噬菌体
少数为环状单链
多数为线状单链
少数为线状双链
第29页,共31页。
❖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抗体、模拟抗原表位,不仅绕过了细胞融 合,而且可以以单克隆抗体(McAb) 或单链抗体( ScFv)为靶分 子筛选真菌毒素的模拟抗原表位,代替真菌毒素的标准品,建立无 毒ELISA检测方法,保证实验操作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的人身安全。
❖ 熊啸(2007 年)等选用抗黄曲霉毒素M1(antiAFM1,Aflatoxin M1,AFM1)单克隆抗体为筛选配基,从噬菌 体表面展示的随机7 肽库中筛选出AFM1 抗原的模拟表位 LTSFPRH 和MAPSSWR,为研制出安全无毒的ELISA 试剂盒奠 定基础。
第9页,共31页。
烈性噬菌体的溶菌周期
生物合成 装配
释放
第10页,共31页。
2、噬菌体的应用技术
测定辐射剂量
鉴定细菌分型
预防和治疗
传染性疾病
应用
检测基因 产物的活性
检测病原菌
筛选目的基因
第11页,共31页。
3、噬菌体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 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
❖ 作为食品添加剂 ❖ 噬菌体展示技术检测真菌毒素
用噬菌体截获某种病原菌随后病原菌被噬菌体感染用杀毒剂将胞外的剩余噬菌体杀死然后将噬菌体与被感染细胞混合并在装有软琼脂的双层培养基上培养被感染的细胞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休在培养基中就会形16实验方法标本采集后臵于sc增菌管中37增菌18h左右ss平板分离培养37过夜然后挑出具有沙门氏菌特征的单个菌落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皿上每块平板划格后可接种8落左右
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的实验(详细版)ppt课件
9
有两位同学同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
• 同学甲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
• 同学乙用32P标记的噬菌体
因为有急事,匆匆做完实验, 1.标记大肠杆菌: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有
发现底层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事离开实验室,良久才回来继
你能分析原因么?
2.标记噬菌体:
续实验操作,发现上清液中检 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菌
体
过程及结论
侵
染
细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菌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菌 实
35S 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质无35S DNA
验
32 P 标记DNA
无32P标记DNA
DNA有32P标记
是遗传物质
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是 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16
本课小结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生
第一步:标记大肠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 的培养基
含32P的细菌
第二步: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噬菌体
5
实验思路: 1.标记大肠杆菌:
2.标记噬菌体:
3.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4. 搅拌离心培养液:上清液(培养液)
5.观察放射性
沉淀物(大肠杆菌含子代噬菌体)
6
离心
离心
7
实验结果
亲代噬菌体
35S 标记蛋白质 32 P 标记DNA
有两位同学同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
• 同学甲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
• 同学乙用32P标记的噬菌体
因为有急事,匆匆做完实验, 1.标记大肠杆菌: 侵染细菌,做到第三步骤时有
发现底层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事离开实验室,良久才回来继
你能分析原因么?
2.标记噬菌体:
续实验操作,发现上清液中检 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菌
体
过程及结论
侵
染
细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菌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菌 实
35S 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质无35S DNA
验
32 P 标记DNA
无32P标记DNA
DNA有32P标记
是遗传物质
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是 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16
本课小结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 生
第一步:标记大肠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 的培养基
含32P的细菌
第二步: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噬菌体+含32P的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噬菌体
5
实验思路: 1.标记大肠杆菌:
2.标记噬菌体:
3.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4. 搅拌离心培养液:上清液(培养液)
5.观察放射性
沉淀物(大肠杆菌含子代噬菌体)
6
离心
离心
7
实验结果
亲代噬菌体
35S 标记蛋白质 32 P 标记DNA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噬菌体可以用于治疗耐药性细菌感 染,通过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作用 ,破坏细菌的生存能力。
此外,噬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 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
噬菌体可以作为生物农药,通过与病原菌结 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此外,噬菌体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具有潜在的 应用价值,例如用于净化污水和降解有机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蛋白质外壳决定噬 菌体的特异性,可 以识别、结合并侵 入宿主细胞。
尾部
由尾鞘、尾管和尾板组成。
尾鞘和尾管共同形成噬菌体的尾部,尾板则帮助噬菌体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
尾部与头部之间通过颈部相连。
噬菌体的基因组
噬菌体的基因组通常由DNA或 RNA组成,其大小和复杂性因
噬菌体种类而异。
噬菌体的基因组编码了其生命 周期和复制策略所需的所有基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噬菌体概述 • 噬菌体的结构与组成 • 噬菌体的复制周期 • 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 噬菌体的应用与前景 • 相关词汇解释
01
噬菌体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只能感染细 菌和其它微生物。
结构简单,由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 组成。
装配与释放
装配
噬菌体使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装配其蛋白质外壳和基因组。
释放
一旦噬菌体组装完毕,它就会裂解宿主细胞并释放出新的噬 菌体颗粒。
04
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 作用
噬菌体对宿主的影响
01
02
03
裂解性感染
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增殖,最终导致宿主细胞 裂解死亡。
溶原性感染
第四章--噬菌体-PPT幻灯片
溶原状态
l 十分稳定,能经历许多代 l 在某些条件如紫外线、X线、致癌剂、突变剂等作
用下,可中断溶原状态进入溶菌性状态,这称为前 噬菌体的诱导与切离,发生率为10-2-10-5。 l 极少数溶原性细菌中的前噬菌体离开细菌基因组后, 不进入溶菌性周期,这个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治 愈”。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l 只要细菌有特异性受体,不论死活噬菌体都能吸附, 但噬菌体不能进入死亡的宿主菌。
穿入
l 有尾噬菌体吸附宿主后,借助尾部末端含有的 一种类似溶菌酶的物质,在细菌细胞壁上溶一 小孔,然后通过尾鞘的收缩,将头部DNA注入 细菌体内,而蛋白衣壳留在菌细胞外。
l 无尾噬菌体与丝形噬菌体可以脱壳的方式进入 细菌细胞内。
溶原周期
l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l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基因与 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 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T4 bacteriophages infecting E.coli.
噬菌体噬菌体的复制来自2.化学组成l 蛋白质
© 构成噬菌体的头部的衣壳及尾部,包括尾髓、尾鞘、尾板、 尾刺和尾丝,起着保护核酸的作用,并决定噬菌体外形和 表面特征。
l 核酸-遗传物质
© 基因组大小2-200Kb © 核酸为DNA或RNA,大多数噬菌体的DNA为双链DNA,但一些
微小DNA噬菌体的DNA为环状单链。多数RNA噬菌体的RNA为 线状单链,少数为线状双链,且分成几个节段。 © 某些噬菌体的基因组含有异常碱基,如大肠埃希菌T2噬菌 体无胞嘧啶,而代以5-羟甲基胞嘧啶与糖基化的5-羟甲基 胞嘧啶;某些枯草芽胞杆菌噬菌体无胸腺嘧啶,而代以尿 嘧啶、 5-羟甲基尿嘧啶。因宿主细胞内没有这些碱基,可 成为噬菌体DNA的天然标记。
课件噬菌体遗传与变异.ppt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化学组成
– 蛋白质与核酸
抗原性 抵抗力:比细菌强
噬菌体
噬菌体的种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
–致育质粒(F质粒):编码细菌性菌毛 –耐药质粒(R质粒):编码细菌耐药性
毒力质粒(Vi质粒):编码细菌毒力因子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编码大肠埃希菌的大
肠菌素 –代谢质粒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基因载体
转座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
是指基因组中能够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片段。 转位(transposition):转位因子能从染色体 或质粒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在另一个位置。 转位因子的转位行为,能使DNA发生插入突变和 广泛的基因重排。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抑制基因转录 ✓ 阻遏蛋白 ✓ 辅阻遏物
促进基因转录
细菌的变异机制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的突变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过 程称为基因转移。
重组(rebination)
–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使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
IS Resistance Gene(s) IS
Tn
转座子的特征
转座子 Tn1 Tn2 Tn3
Tn4 Tn5 Tn6 Tn7 Tn9 Tn10 Tn551 Tn971 Tn1681
形态与结构
–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化学组成
– 蛋白质与核酸
抗原性 抵抗力:比细菌强
噬菌体
噬菌体的种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
–致育质粒(F质粒):编码细菌性菌毛 –耐药质粒(R质粒):编码细菌耐药性
毒力质粒(Vi质粒):编码细菌毒力因子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编码大肠埃希菌的大
肠菌素 –代谢质粒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基因载体
转座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
是指基因组中能够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片段。 转位(transposition):转位因子能从染色体 或质粒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在另一个位置。 转位因子的转位行为,能使DNA发生插入突变和 广泛的基因重排。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抑制基因转录 ✓ 阻遏蛋白 ✓ 辅阻遏物
促进基因转录
细菌的变异机制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的突变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过 程称为基因转移。
重组(rebination)
–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使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
IS Resistance Gene(s) IS
Tn
转座子的特征
转座子 Tn1 Tn2 Tn3
Tn4 Tn5 Tn6 Tn7 Tn9 Tn10 Tn551 Tn971 Tn1681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PPT
三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病毒)
2020/3/25
1
• (2)代谢特点: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 (3)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
的作用
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
组成成分。 •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2020/3/25
2
• 3.过程及现象
• 3.结果及分析
分组
含32P噬菌 体+细菌
含35S噬菌 体+细菌
2020/3/25
结果
结果分析
上清液中几乎无 32P,32P主要分布 在宿主细胞内
32P-DNA进入了 宿主细胞内
宿主细胞内无35S, 35S-蛋白质外壳
35S主要分布在上 未进入宿主细胞留
清液中
在外面
11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 和35S作出标记,如下表:
离心
离心
蛋白质外壳留 在细胞外,不 起作用
细菌内没有放 射性的T2噬菌 体
DNA进入到细菌 细胞内,指导T2噬 菌的增殖
细菌内有放射 性的T2噬菌体
6
(3)赫尔希和蔡斯发现:细菌体裂解释放出 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 不能检测到32S标记的蛋白质。这结果说明 什么?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2020/3/25
7
• 4.实验表明
•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
中,而 蛋白质外壳
留在外面。
•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
• 5.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
1.T2噬菌体(病毒)
2020/3/25
1
• (2)代谢特点: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 (3)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
的作用
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
组成成分。 •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2020/3/25
2
• 3.过程及现象
• 3.结果及分析
分组
含32P噬菌 体+细菌
含35S噬菌 体+细菌
2020/3/25
结果
结果分析
上清液中几乎无 32P,32P主要分布 在宿主细胞内
32P-DNA进入了 宿主细胞内
宿主细胞内无35S, 35S-蛋白质外壳
35S主要分布在上 未进入宿主细胞留
清液中
在外面
11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 和35S作出标记,如下表:
离心
离心
蛋白质外壳留 在细胞外,不 起作用
细菌内没有放 射性的T2噬菌 体
DNA进入到细菌 细胞内,指导T2噬 菌的增殖
细菌内有放射 性的T2噬菌体
6
(3)赫尔希和蔡斯发现:细菌体裂解释放出 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 不能检测到32S标记的蛋白质。这结果说明 什么?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2020/3/25
7
• 4.实验表明
•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
中,而 蛋白质外壳
留在外面。
•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
• 5.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菌体及其应用
Contents
1
噬菌体简介
2
噬菌体应用技术简介
3
噬菌体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4
前景及展望
1、噬菌体简介
❖ 概念:噬菌体是感染细菌、 真菌、螺旋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及放线菌等微生 物的病毒,属非细胞微生 物。
❖ 特性: ▪ 个体微小,需用电镜观察,
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少数为环状单链 多数为线状单链 RNA噬菌体 少数为线状双链
化学组成
❖ 核酸:DNA或RNA,基因组大小为2-200kb,某些噬菌体基因 组中还含有异常碱基。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少数为环状单链 多数为线状单链 RNA噬菌体 少数为线状双链
❖ 按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告噬菌体已经能够成功检测许多菌种,如
E.coli,Salmonella.spp 等 。
简介
利用荧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快速检测技术
对于细菌来说,发光机理可用下式表述:
F M N H 2+ R C H O + O 2 → F M N + H 2O + R C O O H + h ν(490nm)
❖ 在每格中央用灭菌的毛细滴管滴上O-I噬菌体, 待溶液干 后置37 ℃ 6-8 h 培养或过夜, 观察噬菌体裂解情况。
❖ 发现被O-I 噬菌体裂解的菌株, 马上挑取噬斑周围菌苔直 接做沙门氏菌A- F 多价血清凝集试验, 凝集阳性者即可 初步报告结果, 然后转种克氏双糖铁管作进一步鉴定分型。
简例
测定辐射剂量
鉴定细菌分型
预防和治疗 传染性疾病
应用
检测基因 产物的活性
检测病原菌
筛选目的基因
3、噬菌体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 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 ❖ 作为食品添加剂 ❖ 噬菌体展示技术检测真菌毒素
3.1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
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是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关 健的技术环节。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7600 万人因食用了 受污染的食物而患病,其中91% 是由于细菌污染造成。
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
严格的寄生特异性。
形态与结构
❖ 形态:蝌蚪形,微球形,细杆形
❖ 噬菌体颗粒在结构上有很
大差别,一般可分成三种
头部
类型,即
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
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和
线状体,迄今已知的噬菌
尾部
体大多数是有尾部结构的
二十面体。
❖ 核酸:DNA或RNA,基因组大小为2-200kb,某些噬菌体基因 组中还含有异常碱基。
简介
A图只有细菌,荧光视野里不见任何发光物质;B图中只有荧光标记O-I噬菌体,视野 下偶尔可见量圆点状的荧光物质,不见菌形;C图是荧光标记O-I噬菌体和沙门氏 菌混合,可见大量杆状物,少量点状物,极少数彗星状杆状物,将杆状物质与沙门氏菌 的革兰氏染色形态进行比较,两者一致。 由此可推知,C图中杆形物是侵有荧光噬菌体的沙门氏菌,点状物是标记的O-I噬菌 体,结合B图可知彗星状杆形物是即将裂解的宿主菌。
反应是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细菌的荧光素酶是一个7 7 k D 的 二聚体,其中包含α亚基( 4 0 3 7 k D ) 和β亚基(37kD)。 目前,生物发光基因(lux,luc)在报告噬菌体检测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
❖ 该技术中,将一个报告基因通过噬菌体插入到目标菌体的 D N A 中,随着报告基因的表达,目标菌体便可快速得到 检测。
❖ 应用在这一技术的报告系统主要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 荧光素酶(lux,luc)基因,细菌冰核蛋白(inaW)基因,
E.coliβ- 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和生物素亲和蛋白。报
现存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多聚酶链式反 应(PCR)法、生物芯片技术和免疫学方法等。 缺点:费时费力、价格昂贵、特异性或灵敏度低、国内试剂 供应不配套等,很难适应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快速反应的 需要。
有必要寻找一种简捷、快速、灵敏度高的检测食源性病原微 生物的方法以及技术平台。
检测方法
❖ O-I噬菌体是作用于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噬菌体,染色体为双 链DNA,受体是宿主细胞壁上核心多糖的乙酰氨基葡萄糖。 应用O-I噬菌体进行饮食行业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带菌调 查结果表明, 沙门氏菌检出率为0. 131%, 与广东省报道 的0. 134%检出率相近, 说明O- I 噬菌体应用对沙门氏菌 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不失为大量从业人员 沙门氏菌调查的较为理想快速诊断方法。
3.1.2荧光染料标记法
❖ 原理:选用一种合适的染色剂,噬菌体的核酸染色标记,
然后用标记过的噬菌体侵染相应的宿主菌,噬菌体吸附在 宿主菌表面后,随即将标记过的核酸注入宿主细胞,随着 越来越多的噬菌体核酸的注入,细胞内荧光随着荧光素的 增多而增强,借助荧光显微镜便能判定宿主菌的存在,从 而实现病原菌的检测。
噬菌斑检测 荧光染料标记 报告基因检测
3.1.1噬菌斑检测
❖ 原理:用噬菌体截获某种 病原菌,随后病原菌被噬 菌体感染,用杀毒剂将胞 外的剩余噬菌体杀死,然 后将噬菌体与被感染细胞 混合并在装有软琼脂的双 层培养基上培养,被感染 的细胞破裂释放出子代噬 菌休,在培养基中就会形 成空斑。
实验方法
❖ 标本采集后置于SC 增菌管中37 ℃ 增菌18 h左右, SS 平 板分离培养37 ℃ 过夜, 然后挑出具有沙门氏菌特征的单 个菌落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皿上, 每块平板划格后可接 种8 个菌落左右。
简例
❖ 蒋鲁岩等用此方法快速检测食品源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 达10 CFU/100μL;120份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O-I噬菌体 检测与生化鉴定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10%,符合率 为91.7%。表明用荧光标记的O-I噬菌体可以快速、直观、 准确、大量地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3.1.3报告基因检测技术
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
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 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 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 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烈
性
噬
菌
生物合成
体
的
装配
溶 菌
释放
周 期
2、噬菌体的应用技术
Contents
1
噬菌体简介
2
噬菌体应用技术简介
3
噬菌体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4
前景及展望
1、噬菌体简介
❖ 概念:噬菌体是感染细菌、 真菌、螺旋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及放线菌等微生 物的病毒,属非细胞微生 物。
❖ 特性: ▪ 个体微小,需用电镜观察,
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少数为环状单链 多数为线状单链 RNA噬菌体 少数为线状双链
化学组成
❖ 核酸:DNA或RNA,基因组大小为2-200kb,某些噬菌体基因 组中还含有异常碱基。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少数为环状单链 多数为线状单链 RNA噬菌体 少数为线状双链
❖ 按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告噬菌体已经能够成功检测许多菌种,如
E.coli,Salmonella.spp 等 。
简介
利用荧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快速检测技术
对于细菌来说,发光机理可用下式表述:
F M N H 2+ R C H O + O 2 → F M N + H 2O + R C O O H + h ν(490nm)
❖ 在每格中央用灭菌的毛细滴管滴上O-I噬菌体, 待溶液干 后置37 ℃ 6-8 h 培养或过夜, 观察噬菌体裂解情况。
❖ 发现被O-I 噬菌体裂解的菌株, 马上挑取噬斑周围菌苔直 接做沙门氏菌A- F 多价血清凝集试验, 凝集阳性者即可 初步报告结果, 然后转种克氏双糖铁管作进一步鉴定分型。
简例
测定辐射剂量
鉴定细菌分型
预防和治疗 传染性疾病
应用
检测基因 产物的活性
检测病原菌
筛选目的基因
3、噬菌体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 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 ❖ 作为食品添加剂 ❖ 噬菌体展示技术检测真菌毒素
3.1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
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是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关 健的技术环节。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7600 万人因食用了 受污染的食物而患病,其中91% 是由于细菌污染造成。
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
严格的寄生特异性。
形态与结构
❖ 形态:蝌蚪形,微球形,细杆形
❖ 噬菌体颗粒在结构上有很
大差别,一般可分成三种
头部
类型,即
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
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和
线状体,迄今已知的噬菌
尾部
体大多数是有尾部结构的
二十面体。
❖ 核酸:DNA或RNA,基因组大小为2-200kb,某些噬菌体基因 组中还含有异常碱基。
简介
A图只有细菌,荧光视野里不见任何发光物质;B图中只有荧光标记O-I噬菌体,视野 下偶尔可见量圆点状的荧光物质,不见菌形;C图是荧光标记O-I噬菌体和沙门氏 菌混合,可见大量杆状物,少量点状物,极少数彗星状杆状物,将杆状物质与沙门氏菌 的革兰氏染色形态进行比较,两者一致。 由此可推知,C图中杆形物是侵有荧光噬菌体的沙门氏菌,点状物是标记的O-I噬菌 体,结合B图可知彗星状杆形物是即将裂解的宿主菌。
反应是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细菌的荧光素酶是一个7 7 k D 的 二聚体,其中包含α亚基( 4 0 3 7 k D ) 和β亚基(37kD)。 目前,生物发光基因(lux,luc)在报告噬菌体检测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
❖ 该技术中,将一个报告基因通过噬菌体插入到目标菌体的 D N A 中,随着报告基因的表达,目标菌体便可快速得到 检测。
❖ 应用在这一技术的报告系统主要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 荧光素酶(lux,luc)基因,细菌冰核蛋白(inaW)基因,
E.coliβ- 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和生物素亲和蛋白。报
现存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多聚酶链式反 应(PCR)法、生物芯片技术和免疫学方法等。 缺点:费时费力、价格昂贵、特异性或灵敏度低、国内试剂 供应不配套等,很难适应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快速反应的 需要。
有必要寻找一种简捷、快速、灵敏度高的检测食源性病原微 生物的方法以及技术平台。
检测方法
❖ O-I噬菌体是作用于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噬菌体,染色体为双 链DNA,受体是宿主细胞壁上核心多糖的乙酰氨基葡萄糖。 应用O-I噬菌体进行饮食行业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带菌调 查结果表明, 沙门氏菌检出率为0. 131%, 与广东省报道 的0. 134%检出率相近, 说明O- I 噬菌体应用对沙门氏菌 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不失为大量从业人员 沙门氏菌调查的较为理想快速诊断方法。
3.1.2荧光染料标记法
❖ 原理:选用一种合适的染色剂,噬菌体的核酸染色标记,
然后用标记过的噬菌体侵染相应的宿主菌,噬菌体吸附在 宿主菌表面后,随即将标记过的核酸注入宿主细胞,随着 越来越多的噬菌体核酸的注入,细胞内荧光随着荧光素的 增多而增强,借助荧光显微镜便能判定宿主菌的存在,从 而实现病原菌的检测。
噬菌斑检测 荧光染料标记 报告基因检测
3.1.1噬菌斑检测
❖ 原理:用噬菌体截获某种 病原菌,随后病原菌被噬 菌体感染,用杀毒剂将胞 外的剩余噬菌体杀死,然 后将噬菌体与被感染细胞 混合并在装有软琼脂的双 层培养基上培养,被感染 的细胞破裂释放出子代噬 菌休,在培养基中就会形 成空斑。
实验方法
❖ 标本采集后置于SC 增菌管中37 ℃ 增菌18 h左右, SS 平 板分离培养37 ℃ 过夜, 然后挑出具有沙门氏菌特征的单 个菌落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皿上, 每块平板划格后可接 种8 个菌落左右。
简例
❖ 蒋鲁岩等用此方法快速检测食品源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 达10 CFU/100μL;120份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O-I噬菌体 检测与生化鉴定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10%,符合率 为91.7%。表明用荧光标记的O-I噬菌体可以快速、直观、 准确、大量地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3.1.3报告基因检测技术
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
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 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 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 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烈
性
噬
菌
生物合成
体
的
装配
溶 菌
释放
周 期
2、噬菌体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