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不良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

高胆红素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发育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而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概念。

心肌酶谱是用来检测心肌损伤的一种生化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

当心肌受损时,这些酶的释放会增加,因此心肌酶谱可以用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而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指标,其水平的升高通常意味着机体存在炎症反应。

通过检测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以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否伴随着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尤其是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患者,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往往会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新生儿心肌细胞损伤,导致心肌酶谱中相关酶的释放增加。

对于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及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也可能伴随着炎症反应,导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

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仅仅是指导临床治疗的辅助检查手段,不能单独用于诊断和治疗判断。

在进行检测和解读结果时,需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在使用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时,也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肌肉损伤、其他感染情况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探讨血清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肝脏损伤及损伤程度。

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抽取患儿治疗前、后的静脉血,使用美国雅培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长征牌试剂)检测肝功能及γ-GT、ALP。

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γ-GT、ALP明显增高,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亦有改变(P<0.05),而AL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患儿胆道排泄功能有问题,存在胆汁淤积。

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肝功能损伤,但对肝细胞损害较少,需早期积极予以治疗。

标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多见于出生后7 d 内的新生儿,可由围产、母乳、感染、溶血等多种因素引起。

胆红素明显增高可对机体多个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如果不积极治疗,甚至可致死或致残。

本研究通过对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酶测定,探讨血清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肝脏损伤及损伤程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其中女23例,男37例;足月儿44例,早产儿16例;生后1 d内的4例,2~4 d的27例,5~7 d的23例,1周以上的6例。

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围产因素25例,感染因素12例,溶血病6例,母乳性黄疸5例,原因不明12例。

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为136.7~366.5μmol/L。

1.2 方法2 结果3 讨论γ-GT升高常见于肝内或肝后胆道梗阻、阻塞性黄疸胆管炎、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病患者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引起黄疸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上,高胆红素血症是最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之一,尤其在新生儿中更为常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和治疗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除了传统的血清胆红素监测外,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也被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检测和诊断,如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

本文将从临床意义的角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和意义。

心肌酶谱是指在心肌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一类特殊蛋白质的总称,包括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酶(LDH)等。

这些心肌酶谱在心肌细胞受损后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的升高可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由于胆红素的沉积和代谢异常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心肌细胞损伤,因此心肌酶谱的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水平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影响程度。

研究表明,高胆红素血症与肌酸激酶等心肌酶谱的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高胆红素血症导致黄疸较严重的情况下。

通过监测心肌酶谱的水平,可以及早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影响,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

心肌酶谱的监测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一些伴随心肌损伤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通过监测心肌酶谱的水平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治疗有效,心肌酶谱的水平会逐渐下降;反之,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心肌酶谱的水平可能会持续升高。

心肌酶谱的监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也是近年来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备受关注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尤其是在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中,炎症反应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超敏C反应蛋白的监测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含量升高,导致黄疸发生的一种疾病。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也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酶谱的关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酶谱的关系。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胆红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组织,其中也包括心脏肌肉组织。

胆红素在心肌细胞内可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导致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异常。

胆红素还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调节异常,影响心肌收缩功能。

常见的心肌酶谱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yo)等,这些指标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往往会升高,反映出心肌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心肌酶谱的改变可以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超敏C反应蛋白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的合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炎症、感染、组织坏死、创伤等。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由于胆红素对细胞的影响,容易导致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从而触发超敏C反应蛋白的合成和释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往往会升高。

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不仅可以反映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炎症反应程度,还可以提示医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存在感染和器官损伤等并发症,从而指导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医生们常常会通过对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监测来帮助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情。

对这些指标的动态监测也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及时评估疗效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医生们应该及时监测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影响的临床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影响的临床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影响的临床探讨作者:欧元香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18期[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进行CK、CK-MB测定,对照组选择入院时进行CK、CK-MB测定。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K、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细胞存在着一定的损伤,而且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同时,应重视对心肌的营养及保护性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21-0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多发病,最严重的后果是血中间接胆红素升高到一定程度可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甚至死亡[1-3]。

这些已为人们所熟知,为了解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对患儿心肌细胞存在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可逆,该研究对2011年3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进行CK、CK-MB 测定,并与9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新生儿科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230例为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均≥220.6 μmoI/L,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其中男118例.女112例,胎龄(39.1±0.9)周,出生体重(3.18±0.8)kg,日龄(3.7±1.6)d。

对照组为同期新生儿科住院的非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为(72±33.6)μmol/L共96例,其中男49例,女47例,胎龄(39.3±0.8)周,出生体重(3.26±0.7)kg,日龄(3.5±1.4)d。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44例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组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生理性黄疸组在颜面出现黄疸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均抽静脉血分别进行AST、LDH、α-HBDH、CK、CK-MB、CTn-T测定。

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抽血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病理性黄疸组AST,LDH,α-HBDH,CK,CK-MB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

治疗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

两组患儿血清CTn-T阳性率分别为87.6%和2.8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应及时、早期治疗,以避免可能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新生儿【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27-0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严重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临床上高胆红素脑病报道较多,而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及心肌酶有无影响,国内报道较少,因此,我们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14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多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测定,以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变化,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4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选标准为:(1)无明确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病史,体温正常,母亲妊娠期健康;(2)入院后,查血常规、肝功能、血电解质、动脉血气、末梢血糖、优生四项(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弓形虫抗体)结果均正常[1]。

(3)出院诊断为:(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溶血病/头颅血肿/咽下综合症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影响的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影响的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影响的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32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心肌酶及心电图。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值各项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血清心肌酶值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新生儿心肌的损害性改变,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不可逆损伤。

标签: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心电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表现[1]。

除了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外,亦可造成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2],本文就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害的关系进行分析,笔者对5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及3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本院2010年1~10月儿科住院的患儿,均为足月、体重适于胎龄,日龄1~7 d,血清胆红素≥205.2 μmol/L,男性28例,女性22例,全部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3]。

取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自然分娩或选择性剖宫产,已排除合并围生期窒息、严重感染、颅内出血等因素,胆红素升高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2 方法全部患者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2个阶段,取患儿静脉血3 ml(不抗凝血)立即送检。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心肌酶(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并对所有新生儿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作者:雷媛杨波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9期[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探讨血清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肝脏损伤及损伤程度。

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抽取患儿治疗前、后的静脉血,使用美国雅培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长征牌试剂)检测肝功能及γ-GT、ALP。

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γ-GT、ALP明显增高,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患儿胆道排泄功能有问题,存在胆汁淤积。

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肝功能损伤,但对肝细胞损害较少,需早期积极予以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26-0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多见于出生后7 d内的新生儿,可由围产、母乳、感染、溶血等多种因素引起。

胆红素明显增高可对机体多个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如果不积极治疗,甚至可致死或致残。

本研究通过对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清酶测定,探讨血清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肝脏损伤及损伤程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其中女23例,男37例;足月儿44例,早产儿16例;生后1 d内的4例,2~4 d的27例,5~7 d的23例,1周以上的6例。

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围产因素25例,感染因素12例,溶血病6例,母乳性黄疸5例,原因不明12例。

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为136.7~366.5μmol/L。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含量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溶血性黄疸,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脑损伤甚至死亡。

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指标,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两个指标的角度,分析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危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疾病。

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数日内发病,表现为皮肤、巩膜、黏膜等部位黄疸,合并黄疸的新生儿多数为高胆红素血症。

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核黄疸,严重时可损害脑部神经细胞,引起脑损伤,甚至出现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严重后遗症。

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于预防严重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肌酶谱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心肌酶是指在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释放到血浆中的一类酶类蛋白,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一般会出现溶血性黄疸,而溶血过程中,心肌细胞受损,相应的心肌酶也会释放增高。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心肌受损情况,及时干预治疗,减轻心肌细胞受损及严重后果的发生。

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核黄疸的新生儿中,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肌受损,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心肌酶谱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并且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水平会显著升高。

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评估患儿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由于溶血及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肝损伤等因素,容易引起机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值与心肌酶谱改变的相关性。

方法:统计本院儿科病房8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分别于入院时和经治疗10天后黄疸基本消退时取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进行血总胆红素(TBil)和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黄疸消退后心肌酶谱各值均明显下降。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能引起心肌细胞的损害,但经积极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故应及时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心肌细胞损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且人们最为关注的往往是胆红素对耳和脑神经的损害,其实,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普知识的普及,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核黄疸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

但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5%均合并有心肌酶学的异常,且异常程度与血总胆红素的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为探讨胆红素对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我院儿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8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于入院时和经治疗10天后黄疸基本消退时进行心肌酶谱和血TBil等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儿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共收治84例以黄疸为惟一症状而住院的新生儿,日龄2~28天,其中足月儿68例,早产儿16例,男54例,女30例,所有新生儿血清TBil定量测定均≥220.6 mmol/L,除黄疸外,均无明显围生期窒息史,不伴有明显的感染征象。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标准[1]。

1.2 标本采集方法:分别在患儿入院时及经治疗黄疸基本消退后(约为治疗10天后)取外周静脉不抗凝血3 ml,用上海科华试剂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TBil、AST、LDH、CK、CK-MB,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常规作心电图、X 线胸片、血常规、肝功能、血培养等检查。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影响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影响
组 和治疗 2组治疗 7 d后皮肤黄疸渐消退 , 血清胆红素渐降至 正 常范 围 , 同时心 肌酶 明显下 降 , 但两 组心 肌酶下 降水 平 比
较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见 表 12 P> .5 , 、。
1 3 方 法 : 有人组新 生儿于人院当天治疗前股静脉穿刺 . 所
q ) 并 予 改 善 心 肌 代 谢 药 物 维 生 素 C A P 辅 酶 A、 胞 色 d, 、T 、 细
高胆红 素血症
可 以引起新生 儿心肌的损害性改变 , 经蓝光照射及保护心肌治疗后 , 心肌酶谱逐渐恢 复正常 , 预后 良好 。
高胆 红 素 血 症 是 新 生 儿 期 常 见 的 症 状 之 一 。 为 了 解 高
细 胞 膜 完 整 性 丧 失 , S 、D C 、 K—MB逸 出 , 血 清 中 A T L H、K C 致
3 讨 论
近年 随着对胆红素 生理 功能及毒性 作用 的进一步研 究 , 发现胆红素对心 、 、 、 等重 要器 官及 血液 、 疫等 系统 肝 肾 肺 免 均有不 同程度 的损伤 。心肌酶分 布在全身组 织中 , 特别是 心 、 肺脏 、 肝、 骨骼 肌 、 肾脏 、 中含量 高 , 脑 这些 组织 损伤 后使
组3 4例 , 1 , l , 男 8例 女 6例 给予蓝光 照射治疗 ; 治疗 2组 3 4 例, 2 , 1 , 男 2例 女 2例 除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外 , 尚给予保护心
肌 治疗 。 对 照 组 6 0例 选 择 同 期 门诊 体 检 的健 康 新 生 儿 男 3 8 例, 2 女 2例 , 生 5— 6d 出 2 。
后 复查心 肌酶谱并 进行 统计 学 比较。结果 病例组与对 照组 比较 , 心肌 酶谱各项 指标均升高 , 差别有 统计学 意义

新生儿高胆血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血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血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心肌酶升高的关系及影响心肌酶升高的因素。

方法:本文选自2009年1-10月份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7例病理性黄疸抽血化验总胆红素。

结果:1、自娩组与剖宫产组总胆红素及心肌酶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内比较总胆红素升高与心肌酶升高均无相关性。

2、正常组组内比较,总胆红素升高与CK升高无相关性,与其余四项心肌酶升高呈正相关,AST、CK-MB呈正相关(P<0.05),LDH、HBDH呈高度正相关(P<0.01)。

3、正常组与胎膜早破组比较,胎膜早破组AST、LDH、HBDH显著升高,其中AST、LDH有显著性差异(P<0.05),HBDH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4、正常组与宫内窘迫组比较,宫内窘迫组血清心肌酶均显著增高,其中CK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四项心肌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在病理性黄疸中,胎膜早破时,AST、LDH、HBDH升高对心肌有一定损害。

宫内窘迫时,心肌各酶均有显著升高,心肌损害严重。

除外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时的正常分娩组总胆红素升高与四项心肌酶升高呈正相关。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近年来随着生化全项的开展,人们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新生儿的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的甚至升高到10-20倍,包括LDH(乳酸脱氢酶)、AST(谷草转氨酶)、HBDH(α-羟丁酸脱氢酶)、CK(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本文为了探讨心肌酶升高的相关因素,分别对自然产、剖宫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以及除外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称正常组(以下简称正常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及心肌各酶进行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1对象:选择2009年1-10月产科分娩的新生儿病例性黄疸37例,男21例,女1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符合下列条件:①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300克,②阿氏评分≥8分,③除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其他病症。

血清心肌酶水平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心肌酶水平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levels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 Ninety-two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selected as a study group,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a mild subgroup, a moderate subgroup and a severe subgroup based on their total bilirubin (TBil) levels, and the other 30 healthy newborns were selected as a control group.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level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dicator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disease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severe subgroup than the mild group and the moderate group, and the indicators were higher in the moderate group than the mild group (P<0.05).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leve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Bil levels. Conclusion: Serum myocardial enzyme is high-expressed in the children with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yocardial zymogram can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degree of disease and the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effect.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醛固酮的代谢机制尚未完全成熟而导致的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症状。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大约6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周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高胆红素血症。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良性的,但是对一小部分新生儿来说,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就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了。

在这个过程中,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等临床检查参数的分析可以给予临床医生更多的辅助信息,促进早期的干预和治疗。

心肌酶谱是一组用来检测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常见的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

在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通过检测心肌酶谱可以了解新生儿体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大部分情况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会伴随心肌损伤,但是对于一些病因不明或者临床表现不符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以帮助排除心脏相关的问题,对病因的诊断和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生化指标。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下,通过检测hs-CRP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儿的炎症水平,同时作为感染指标的一种,hs-CRP的检测也可以帮助排除潜在的感染病因。

从心肌酶谱的角度来看,典型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常不会对心肌产生明显的直接损害,但在一些情况下,如血管紧张素相关的高胆红素血症或者与新生儿黄疸相关的其他疾病,如新生儿并发症产生的黄疸--性胎儿红细胞破损综合征,新生儿特发性弥散性细胞内黄质沉积(idiopath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等情况,可能会对心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这些情况下,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肌损伤的情况,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干预。

除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本身的诊断和干预意义之外,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还可以为患儿的长期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复极不均一及心电不稳定性增加有关。

与文献报道[6]QT d 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QT d 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说明高血压患者出现左室肥厚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相符合。

这提示了Q Td 可作为评价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指标。

综上所述,QT d 是一种无创、简便的预测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合LV MI 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1] 胡永丽,刘建敏.高血压患者QT 离散度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2:94-95[2] 薛桦,刘海燕.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 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分析.吉林医学,2009,30(20:2417-2418[3] Day CP,M c Comb JM ,Cam pbell RF.QT dispersion:an in dica -tion of arrhythm ia risk in patients w ith long QT in tervals.Br H eart J ,1990(63:342[4] 余振球,赵连友,惠汝太,等.实用高血压学.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43[5] 姚玉庆.QT 离散度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8:1034[6] 郭玉琳,马春燕,哈力旦.QT 离散度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关系.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52(本文编辑:彭玲d oi:10.3969/j.is sn.1006-5571.2011.02.004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 的临床意义李元国1 徐晓蓉1 袁传顺2=摘要>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cT nI的影响。

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3例,同时选择24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 BIL、心肌酶谱(CK 、CK -M 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 nI。

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影响。

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同时选择20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心肌的损害性改变,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越高损害越明显,而且与早产因素相关。

检测心肌酶谱(CK、CK-MB)及肌钙蛋白(cTnI)能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高膽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对新生儿其他多种器官的损害也是客观存在的。

2009年1月-2010年10月,笔者检测了60例高胆新生儿的CK、CK-MB、cTnI水平,旨在探讨CK、CK-MB、cTnI对早期判断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价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8例,均为顺产,并排除有先天发育畸形、宫内窘迫、窒息、严重感染病史者。

参照有关标准[1]分为3组,轻度高胆组22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205~257 μmol/L,均为足月儿;重度高胆组20例,TBIL≥257 μmol/L,均为足月儿;早产合并高胆组18例,TBIL≥257 μmol/L,均为早产儿。

随机抽取同期生理性黄疸不明显(TBIL≤85 μmol/L)的足月、顺产新生儿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9例。

1.2方法采集新生儿静脉血4 ml(溶血标本除外),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BIL、CK、CK-MB,所用试剂为上海长征有限公司生产;同时应用Roche公司cobas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cTnI,所有检测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摘要】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中心肌酶谱的变化与胆红素血症有密切关系,超敏C反应蛋白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系统分析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在病情中的变化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强调了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提出了综合考虑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治疗策略,并呼吁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者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以提高其诊治水平。

这些结果对未来在该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诊断、治疗、防治策略、联合检测、研究。

1. 引言1.1 胆红素血症的定义和病因胆红素血症是指机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的一种疾病状态,是由于胆红素的代谢障碍或排泄障碍所导致的。

在新生儿中,胆红素血症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更为常见。

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足,致使胆红素在体内堆积过多。

胆红素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通过肝细胞内的胆红素代谢途径,将胆红素转变成为易溶解的间接胆红素,再经由胆汁排出体外。

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包括:①胆红素代谢障碍,如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或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②胆红素排泄障碍,如先天性巨血管性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使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③溶血引起的胆红素增多,如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或Rh血型不合引起溶血性黄疸。

胆红素血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核黄疸、脑病等,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不良影响。

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2 心肌酶谱变化与胆红素血症的关系心肌酶是指心肌中的一类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心肌肌钙蛋白(cTnI)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1. 引言1.1 胆红素血症的概念胆红素血症是指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或转运异常引起的。

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产生的一种黄色素,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脏处理并排出体外。

当胆红素代谢或转运出现问题时,胆红素就会在血液中累积,导致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出现。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导致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不足,容易出现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核黄疸、脑损伤等并发症。

及时检测和处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血液中胆红素的水平,可以及早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了解胆红素血症的概念和危害也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工作,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2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是指心肌细胞内的一组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酶(LDH)等。

这些酶在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成为评估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

在临床上,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监测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评估心肌病变的进展。

肌酸激酶是最常用的心肌酶谱指标之一,其升高可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LDH的升高也与心肌梗死相关,但其升高时间较长,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限制。

肌红蛋白的升高则与心肌死亡和心力衰竭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监测疗效。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实践中,心肌酶谱的检测对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和系统炎症反应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1.3 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人类体内的重要蛋白质,它通常在肝细胞中合成并释放到血液中。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联合检测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联合检测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联合检测血清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李焕琼;钟斌才【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enzymes (AST, CK, CKMB, LDH) and cTnI levels in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 (HBN). Methods Sixty-eight children with HBN accept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June 2014 were col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is study,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mild HBN group with 22 cases, severe HBN group with 24 patients, premature and severe HBN group with 22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HBN. Sixty-eight children who were con-sidered healthy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and compare AST, CK, CKMB, LDH and cTnI level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AST, CK, CKMB, LDH and cTnI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ST, CK, CKMB, LDH and cTnI lev-els in premature birth and severe HB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mild HBN group and severe HB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yocardial enzymes and cTnI are cor-related with HBN. Combined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enzymes and cTnI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tial value fo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HBN, but its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are yet to be validated.%目的:探讨心肌酶谱的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与肌钙蛋白I (cTnI)联合检测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HBN)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容易导致黄疸、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

本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心肌酶谱和超敏C 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在发生机制方面,心肌酶谱的变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都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密切相关。

结合检测这两项指标能够更好地评估疾病的程度和预后,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当着重探讨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寻找更精准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联合检测,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由于胆红素的代谢速度较慢,因此会出现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情况。

如果胆红素的水平过高,就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进而引发黄疸等症状。

高胆红素血症不仅会给新生儿带来身体不适,还可能对其器官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它们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以期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控和管理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治这一常见疾病。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机制,探讨其与心肌酶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2. 探讨心肌酶谱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3-11-13T11:04:01.3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周华孙燕
[导读] 新生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加之病理因素的参与,极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且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

周华孙燕(贵航贵阳医院儿科贵州贵阳 550009)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44例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组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生理性黄疸组在颜面出现黄疸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均抽静脉血分别进行AST、LDH、α-HBDH、CK、CK-MB、CTn-T测定。

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抽血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病理性黄疸组AST,LDH,α-HBDH,CK,CK-MB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

治疗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

两组患儿血清CTn-T阳性率分别为87.6%和2.8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应及时、早期治疗,以避免可能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27-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严重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临床上高胆红素脑病报道较多,而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及心肌酶有无影响,国内报道较少,因此,我们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14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多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测定,以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变化,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选标准为:(1)无明确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病史,体温正常,母亲妊娠期健康;(2)入院后,查血常规、肝功能、血电解质、动脉血气、末梢血糖、优生四项(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弓形虫抗体)结果均正常[1]。

(3)出院诊断为:(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溶血病/头颅血肿/咽下综合症等。

(4)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无异常。

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分类[2]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73例,胎龄38.8±0.8周,出生体重3.28±0.81kg,日龄1-7天;生理性黄疸71例,为我院产科出生的同期新生儿,胎龄39.1±0.6周,出生体重3.36±0.76kg,日龄1-7天。

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入院日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病理性黄疸组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生理性黄疸组在颜面出现黄疸后第二天清晨空腹,均抽股静脉血3~4ml,置于含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中,所有标本即刻以4000r/min离心15分钟,分离血清,在日立70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监测观察的心肌酶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

另分其中血清在罗氏的电化学发光仪(型号601)上测定肌钙蛋白-T(CTn-T)。

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抽血复查上述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学测定见表1。

结果显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几项酶学比较,病理性黄疸组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学测定结果(x-±s,IU/L)
注: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P﹤0.01
2.2 两组患儿血清CTn-T测定结果见表2。

病理性黄疸组血清CTn-T阳性率为87.6%,而生理性黄疸血清CTn-T阳性率为2.8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两组患儿血清CTn-T测定结果(x-±s)
注: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P﹤0.01
2.3 病理性黄疸组患儿治愈前后血清心肌酶动态变化见表3。

结果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病理性黄疸组患儿治愈前后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x-±s)
注:治疗前后组比较,P﹤0.01
3.讨论
新生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加之病理因素的参与,极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且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

非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物质,可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从而对器官组织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细胞损害[3],心肌细胞也会同时受累。

有报道,非结合胆红素能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糖原分解过程,从而造成细胞生存的能量不足[4],且体内蓄积过多时有严重的毒性作用,心脏也会同时受累。

血清心肌酶是指一组特异性反应心肌损害的酶学指标,包括心肌酶AST、LDH、α-HBDH、CK及其同工酶(CK-MB)及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CTn)[5],当心肌受损这些酶可以释放入血,特别是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内,CK-MB测定对心肌损伤阳性率达97.5%、特异性达100%;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T可作为心肌损伤最有特异性的指标[6],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优于CK-MB。

故此以上是目前常用的与心肌损害有关的检查。

本次研究通过检查患儿血清AST、LDH、α-HBDH、CK、CK-MB以及CTn-T等6项指标,来观察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的情况。

本组资料显示,入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新生儿时期,血胆红素增高可引起心
肌细胞损害。

心肌酶学各项指标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经过综合治疗后恢复期测定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均低于治疗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而这种损害是可逆的,经过退黄及营养心肌治疗,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7]。

因此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必须注意心肌损害。

在此研究中也提醒临床新生儿科医生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必须把心肌酶测定作为临床心肌受损的指标,一旦心肌受损,应及时、早期治疗,以避免可能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参考文献
[1] 新生儿常用化验正常值//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涵.实用新生儿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1-951.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8—440.
[3] 吴晓翠,陈新.新生儿黄疸—诊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 01.4:28.
[4] 吴翠贞.病理生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08-210.
[5] 王国兴.血清心肌酶异常的临床解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 8.8.(7).8:579-580
[6] Bodor GS,Portorfiled D,Voss EM,et al.Cardic troponin I is not expressed in fetal and health or disease adult human skeletal muscle tissue〔J〕.Clin Chem,1995,41(12):1710-1715.
[7] 刘新晖,黄玫,孙正香,等.肌钙蛋白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心肌损伤.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