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量计算

合集下载

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沉降差异是指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段内发生的沉降量差异。

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1. 绝对沉降量法:根据测点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个时间点的绝对沉降量,再进行对比计算差异。

计算公式为:沉降差异 = 测点1沉降量 - 测点2沉降量。

2. 相对沉降量法:在绝对沉降量基础上,将差异值进行标准化计算,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

计算公式为:相对沉降差异 = (测点1沉降量 - 测点2沉降量) / 测点2沉降量。

3. 相对累积沉降量法:通过测点在不同时间点的沉降量之和来计算累积沉降量,再进行对比计算差异。

计算公式为:沉降差异 = 累积沉降量1 - 累积沉降量2。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沉降量计算时,需要确保测点的位置准确、测量方法可靠,并排除其他因素对沉降量的影响,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一、弹性模型法
弹性模型法是地基沉降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基于弹性体理论,直接应用中等体积条件,利用K值表面积比来估算计算地基沉降。

1.原理及公式
弹性模型法是假设地基是一种脆性材料,按照体积稳定原理,当在地基上发生荷载时,地基沉降量s可表示为:
s=K·q/F
其中:
s:地基沉降量,m;
K:沉降系数,m/t;
q:表面单位荷载,t/m2;
F:表面积,m2
2.计算方法
(1)选择沉降系数K。

一般情况下,K的取值可根据工程案例计算,也可以参考试验结果或文献资料中给出的K值,另外,也可根据地基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确定:
K=1.8(G/E)1/2+2.8(μ/E)1/3
其中:G为地基材料的弹性模量,Pa;E是弹性模量,Pa;μ是泊松比。

(2)确定计算点位及坐标系。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计算点位及确
定坐标系,通常坐标系以空间坐标系为准;
(3)计算沉降量s。

根据系数K和地基单位面积荷载q计算沉降量s,计算公式为:
s=K·q/F
其中:K为沉降系数,m/t;q为地基单位面积荷载,t/m2;F为表面积,m2
(4)结果分析。

沉降量计算方法

沉降量计算方法

沉降量计算方法①用坐标纸按比例绘制土层分布剖面图和基础剖面图,如图所示。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②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σc,土层变化处为计算点。

计算结果按照力的比例尺(如1cm代表100kPa)绘于基础中心线左侧,注意自重应力分布曲线的横坐标只表示该点的自重应力值,应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

③计算基础底面的接触压力。

④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

⑤沉降计算分层。

为使地基沉降计算比较精确,除按0.4b 和1~2m分层以外,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地质剖面图中,不同的土层,因压缩性不同应为分层面;b.地下水位应为分层面;c.基础底面附近的附加应力数值大且曲线的曲率大,分层厚度应小些,使各计算分层的附加应力分布曲线以直线代替计算时误差较小。

⑥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

按分层情况将附加应力数值按比例尺绘于基础中心线的右侧。

例如,深度z处,M点的竖向附加应力σz值,以线段Mm表示。

各计算点的附加应力连成一条曲线KmK′,表示基础中心点O以下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⑦确定地基受压层深度zn。

由上图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两条曲线,可以找到某一深度处附加应力σz为自重应力σcz的20%,此深度称为地基受压层深度zn。

4)分层总和法特点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优点是概念比较明确,计算过程及变形指标的选取比较简便,易于理解掌握,适用于不同地基土层的情况。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建筑物地基沉降计算,并与大量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值比较,发现具有下列规律:①对于中等地基,计算沉降量与实测沉降量相近,即s计≈s 实;②对于软弱地基,计算沉降量远小于实测沉降量,即s计<s 实;③对于坚实地基,计算沉降量远大于实测沉降量,即s计>s 实。

地基沉降量计算值与实测值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分层总和法计算所作的几点假定,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②土的压缩性指标试样的代表性、取原状土的技术及实验的准确度都存在问题;③在地基沉降计算中,没有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变换后得:或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e--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1e--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2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

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i(二)计算步骤1)划分土层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p 1=σsz; p2=σsz+σz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法下面计算沉降量的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所推荐的,简称《规范》推荐法,有时也叫应力面积法。

沉降量计算方法

沉降量计算方法

下面计算沉降量的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所推荐的,简称《规范》推荐法,有时也叫应力面积法。

(一)计算原理应力面积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层面划分计算土层,引入土层平均附加应力的概念,通过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将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z i-1-z i深度范围的附加应力按等面积原则化为相同深度范围内矩形分布时的分布应力大小,再按矩形分布应力情况计算土层的压缩量,各土层压缩量的总和即为地基的计算沉降量。

理论上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可表示为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n--地基压缩层(即受压层)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p--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Es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zi、z i-1--分别为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的距离(m);αi、αi-1--分别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查表4-1。

表4-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通过中心点竖线上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z/ BL/B1.0 1.2 1.4 1.6 1.82.0 2.4 2.83.2 3.64.05.0 >100. 0 0. 1 0. 2 0. 3 0. 40. 5 0. 6 1.000.9970.9870.9670.9360.900.8581.000.9980.990.9730.9470.9150.8781.000.9980.9910.9760.9530.9240.891.000.9980.9920.9780.9560.9290.8981.000.9980.9920.9790.9580.9330.9031.000.9980.9920.9790.9650.9350.9061.000.9980.9930.980.9610.9370.911.000.9980.9930.980.9620.9390.9121.000.9980.9930.9810.9620.9390.9131.000.9980.9930.9810.9630.940.9141.000.9980.9930.9810.9630.940.9141.000.9980.9930.9810.9630.940.9151.000.9980.9930.9820.9630.940.9154. 7 4. 8 4. 95. 0 0.2180.2140.210.2060.2350.2310.2270.2230.250.2450.2410.2370.2630.2580.2530.2490.2740.2690.2650.260.2840.2790.2740.2690.2990.2940.2890.2840.3120.3060.3010.2960.3210.3160.3110.3060.3290.3240.3190.3130.3360.330.3250.320.3470.3420.3370.3320.3670.3620.3570.352(二)《规范》推荐公式由(4-12)式乘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即为《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公式:式中: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同类地区已有房屋和构筑物实测最终沉降量与计算沉降量对比确定,一般采用表4-2的数值;表4-2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基底附加压力p0(kPa)压缩模量E s(MPa)2.5 4.0 7.0 15.0 20.0p0=f k 1.4 1.3 1.0 0.4 0.2p0<0.75f k 1.1 1.0 0.7 0.4 0.2 注:①表列数值可内插;②当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时,Es可按附加应力面积A的加权平均值采用,即(三)地基受压层计算深度的确定计算深度z n可按下述方法确定:1)存在相邻荷载影响的情况下,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S n′--在深度z n处,向上取计算厚度为△z的计算变形值;△z查表4-3;△S i′--在深度z n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量。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变换后得:或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e--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1e--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2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

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i(二)计算步骤1)划分土层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p=σsz; p2=σsz+σz1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

沉降量计算方法

沉降量计算方法

例题4-2 计算表格z (m) L/B z/BEsi(kPa)(cm)(cm)0 0 0.2500 01.0 0.8 0.2346 0.2346 0.2346 4418 4.27 4.272.0 1.6 0.1939 0.3878 0.1532 6861 1.80 6.073.0 2.4 0.1578 0.4734 0.0856 7749 0.89 6.964.0 3.2 0.1310 0.5240 0.0506 6848 0.59 7.555.0 4.0 0.1114 0.5570 0.033 4393 0.60 8.156.0 4.8 0.0967 0.5802 0.0232 3147 0.59 8.747.0 5.6 0.0852 0.5964 0.0162 2304 0.57 9.317.6 6.08 0.0804 0.6110 0.0146 35000‎0.03 9.34按规范确定‎受压层下限‎,z n=2.5(2.5-0.4ln2.5)=5.3m;由于下面土‎层仍软弱,在③层粘土底面‎以下取Δz‎厚度计算,根据表4-3的要求,取Δz=0.6m,则z n=7.6m,计算得厚度‎Δz的沉降‎量为0.03cm,满足要求。

查表4-2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1.17。

那么,最终沉降量‎为:三、按粘性土的‎沉降机理计‎算沉降根据对粘性‎土地基在局‎部(基础)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变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粘性土地基‎的沉降S可‎以认为是由‎机理不同的‎三部分沉降‎组成(图4-8),亦即:上式中的低‎值适用于较‎软的、高塑性有机‎土,高值适用于‎一般较硬的‎粘性土。

表4-4 沉降系数ω‎值受荷面形状‎L/B 中点矩形角点,圆形周边平均值刚性基础圆形— 1.00 0.64 0.85 0.79 正方形 1.00 1.12 0.56 0.95 0.88矩形1.52.03.04.06.08.010.030.050.0100.01.361.521.781.962.232.422.533.233.544.000.680.760.890.981.121.211.271.621.772.001.151.301.521.701.962.122.252.883.223.701.081.221.441.61——2.12———*平均值指柔‎性基础面积‎范围内各点‎瞬时沉降系‎数的平均值‎(二)固结沉降计‎算固结沉降是‎粘性土地基‎沉降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可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一、限制应力法限制应力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S=Σ(dΔσ)其中,S为最终沉降量,dΔσ为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

限制应力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试验或现场勘测得到土壤层的力学参数,如土壤的自重γ、均匀固结压缩系数Cc、再固结压缩系数Cr等。

2.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荷载,计算出不同深度处的垂直应力Δσ。

3.根据试验或现场勘测得到的土壤层力学参数,计算出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dΔσ。

4.将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累加,得到最终沉降量S。

二、一维固结计算法一维固结计算法是一种根据土壤的固结性质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

1.应力应变模型一维固结计算法通常采用本构模型,如Terzaghi's经典本构模型:Δe=ε'·HΔσ=γΔz其中,Δe为固结应变,ε'为固结应变系数,H为固结层的厚度,Δσ为固结层的应力差,γ为土壤的单位重量,Δz为固结层的厚度。

2.固结应变系数固结应变系数可以通过室内试验或现场试验得到,也可以通过经验公式估算。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固结期限,选择相应的固结应变系数。

3.在垂直方向上,将所有固结层的固结应变累加,得到最终沉降量。

三、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土壤力学行为的方法,可以精确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结构工程。

数值模拟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土壤力学模型,包括土壤的性质、层次和边界条件等。

2.根据实测数据或试验数据,确定土壤力学参数,如剪切模量、压缩模量等。

3.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荷载、地质条件等,进行有限元分析或其他数值模拟,得到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数值模拟法的计算精度较高,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使用专业软件。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会综合使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结构工程的变化,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沉降量计算公式

沉降量计算公式

沉降量计算公式1. 什么是沉降?沉降指的是土地表面在一段时间内的下沉或抬升,常见于建筑物或其他重型设施施工后。

沉降量的大小与地层的性质、施工方式、建筑物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2. 沉降量的计算公式沉降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土壤的变形及建筑物的载荷,因此计算公式也分为多种方法。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弹性沉降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计算方法。

弹性沉降的计算公式为:△h=E×△b/2×[1-(1-v^2)/Epl]式中:△h为沉降量,E为弹性模量,△b/2为建筑物载荷作用面的下降值,v为泊松比,Epl为等效弹性模量。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计算公式为:△h=∑[Zi/Gi×(qi-△p)]×[1+∑(dZi/Di)×(qi-△p)]式中:Zi、Gi、qi、△p代表第i层的厚度、剪切模量、第i层的土层压力和建筑物自重引起的土压力,dZi、Di分别为第i层的厚度变化和刚度变化。

3. 沉降量的实际应用沉降量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建筑物和其他重要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未考虑到沉降量的大小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结构变形、裂缝等问题的出现。

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对土层的变形及建筑物的载荷进行科学计算和合理预测,从而制定出更为准确的施工方案和使用方案。

同时,沉降量的实际检测工作也十分重要,可以为施工和使用中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指导。

4. 总结沉降量的计算公式有多种,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和建筑物质量等条件综合考虑。

同时,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科学检测和数据记录,以确保施工和使用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如果您需要进行相关计算和检测工作,建议咨询相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意见。

土力学基础沉降量计算

土力学基础沉降量计算

土力学基础沉降量计算土力学是研究土壤力学性质和土体力学行为的学科,其中包括土壤的基础沉降量计算。

基础沉降是指在土体承受荷载作用下,其高度发生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土壤基础沉降量的理论值。

基础沉降量计算的主要方法有排沉降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

排沉降法是在垂直受力平面上进行。

假设土壤是均匀的,排沉降法转化为受力面内的沉降法,即沉降计算区域内每个截面土层的相对沉降量。

在计算过程中,每个土层的单位荷载大小不变。

最后将各沉降计算点的相对沉降量累加即可得到整个土体的基础沉降量。

加权平均法则将土壤分层计算。

假设土壤分为不同的层,每一层中的土壤在基础上受到的荷载大小不一致,在土体上沉降也不一致。

在计算过程中,将每一层的土壤视为刚性板,计算荷载对该层产生的应力,并计算每一层的单位应力沉降。

最后将各层的单位应力沉降乘以相应的权重,并将所有层的单位应力沉降求和,即可得到整个土体的基础沉降量。

对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般较为接近,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排沉降法计算较为简单,适用于均匀土层的场地;而加权平均法较为复杂,适用于土层较为复杂的场地。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

土壤的性质也是影响基础沉降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的压缩变形性、裂缝度等都会对基础沉降量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基础沉降量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力学性质,并进行合理的修正。

此外,基础沉降量计算还需考虑建筑物的荷载情况。

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常设荷载和临时荷载,常设荷载一般为建筑物自重,临时荷载包括人员活动、设备等。

荷载的大小和施加时间也将对基础沉降量产生影响。

总之,基础沉降量计算是土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考虑土壤性质和建筑物荷载等因素,可以得出基础沉降量的理论值,为土壤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桥梁-沉降量计算

桥梁-沉降量计算
26 0
支座垫石
26 0
二、人群荷载
项目 人群荷载标准值S人(KN/m2)
人行道面积a(m2) 合计P人(KN)
人行道 3 0 0
P人=S人×a
三、台后主动土压力
1)台后无汽车荷载时
回填土按γ=17(KN/m)
α=0(台背竖直)
填土内摩擦角:
ψ=35° δ=ψ/2=17.5°
Ea1=(B×μ×γ×H2)/2= 其水平力:
sn=Xi×Ai 0.608053815 3.587701208 2.957603147 2.366082517 1.834571227 1.740270837 1.260196123 0.994440478
Ai/Esi 0.01702286
0.10044 0.0828 0.06624 0.05136 0.04872 0.03528 0.02784
荷载长期效应组合
荷载值(KN)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永久作用效应分项系数γGi 可变荷载效应分项系数γQl 可变荷载效应组合系数γQj
合计Sud(KN)
永久作用(SGik) 1883.00
人群荷载(SQjk) 台后汽车荷载(SQlk)
0
54.94
1.2
1.4
1.4
0.8
Sud=γ0×(SGik×γGi+SQjk×γGl×γQj+SQlk×γQl)=
35
0.571428571
9.523809524
5
0.857142857
9.523809524
5
1.142857143
9.523809524
5
1.428571429
9.523809524
5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一)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一)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一)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概述地基沉降是结构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如何准确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是一个困扰工程师和研究者的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1.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常用的初步估算地基沉降量的方法。

它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类似工程的沉降数据来估计。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常用的经验法有: - 森林公式 - 施皮尔曼公式 - 考虑粘土地基的金斯塔克公式2. 解析法解析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的几何形状来计算沉降量。

常用的解析法包括: - 弹性理论法 - 确定解析法 - 波状表面解析法3. 数值计算法数值计算法是一种基于有限元、有限差分或边界元等数值方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离散化地基和土壤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能够考虑更多复杂的因素,提高计算精度。

常用的数值计算法有:- 有限元法 - 有限差分法 - 边界元法4. 实测法实测法是一种通过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现场观测和测量来获取地基沉降数据的方法。

通过利用精密仪器和先进测试技术,可以获取准确的沉降数据。

常用的实测法有: - 响应曲线法 - 水尺测量法 - 拉线标测法结论综合以上几种方法,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对于复杂的工程,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工程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细化和修正,以确保计算结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

1. 经验法1.1 森林公式森林公式是一种经验公式,适用于一般的地基基础。

它根据建筑的面积和高度来估计地基最终沉降量。

公式如下:Δs = H * (1 + A * B)其中,Δs为地基最终沉降量,H为建筑物高度,A为建筑物面积,B为基底系数。

1.2 施皮尔曼公式施皮尔曼公式适用于扩展地基和较深地基。

它根据地基的扩展性和深度来估计地基最终沉降量。

土力学地基沉降量计算

土力学地基沉降量计算

土力学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后称沉降量)是土力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其定量计算又称为地基沉降计算,是建筑地质工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因此,在完成地基沉降计算时,需要熟悉地基沉降的物理机理,充分运用各种数学、物理模型,并严格按照经验公式或规范来实施计算。

地基沉降的物理机理主要涉及地层结构、地下水位变化及基础型式的影响。

在充分了解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各种物理模型来定量分析沉降特征,以计算出地基沉降量。

常用的物理模型包括挠性模型、Elastico-plastic模型、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等。

当沉降特征较为复杂,可以使用经验模型,如贝加尔模型,Meyerhoff模型等。

在计算地基沉降量时,根据不同的物理模型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对于挠性模型,可以使用单元法或地形法计算沉降量。

对于Elastico-plastic模型,需要通过绘制地基变形荷载图来得到沉降量。

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则需要建立单结构地基模型来计算沉降量。

在实际计算中,应根据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选用合适的模型和计算方法,以便得出可靠的沉降量。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地基的沉降量是指建筑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地基土层由于压缩而产生的垂直沉降位移。

正确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土的类型、颗粒组成和含水量等因素对沉降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土壤试验和实地勘察,可以确定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如压缩系数、可压缩性指标等。

2. 估算地基压缩量: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建筑物的荷载情况,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模拟方法估算地基的压缩量。

通常使用的公式有沉降计算公式和塑性指数法等。

3.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利用估算得到的地基压缩量和压缩系数,可以计算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使用一维压缩理论,根据地基土的压缩性质和建筑物的荷载情况,计算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通过监测和实测的方法来验证和修正计算结果。

通过在地基上安装测点,可以实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土壤类型、建筑物荷载、地下水位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需要由专业的土木工程师或地质工程师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自动计算表格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自动计算表格

0
41.346
土层编号 (ZK14

土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1 填土层
2.4
2 淤泥层
3
ψs
Po
kPa
αi
3 粘土
15
4 粘土
0.3
5
0
6
0
zi
Esi
Mpa
s
mm
b=
1.4
土层号 z/b
ψs
1 1.714286 1.4 2 3.857143 1.4 3 14.57143 1.4 4 14.78571 1.4 5 14.78571 0 6 14.78571 0
27 0.0755 17.8 0.0813 15.7
7 0.3644
27 0.0739 18.1 0.0755 17.8 3.52 -0.068
57.749
土层编号 (ZK10

土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1 填土层
1.9
2 淤泥层
2
3 粘土
15
4 粘土
0.3
5
0
6
0
ψs
Po
kPa
αi
zi
Esi
3.2 4.9848
27 0.1784 3.9 0.2221 1.9 1.2 8.6238
27 0.071 18.9 0.1784 3.9 3.52 6.9387
27 0.0705 19.2 0.071 18.9 3.52 0.1256
27
0
19.2 0.0705 19.2
7
0
27
0
19.2
0 19.2 3.52
土层编号 (ZK7)

常用沉降计算方法

常用沉降计算方法

1、弹性理论计算式将地基视为半无限各向同性弹性体,根据弹性理论可得到沉降计算公式。

在集中力P作用下,半无限弹性体中点A(x,y,z)处的竖向应变zε表达式为 )]([1yxzzEσσμσε+?=上式中点A处的附加应力xσ、yσ和zσ可采用布辛涅斯克解,地面上某点(x,y,0)处的沉降可通过积分得到,∫+?==222)1(yxEPdzszπμε在半无限弹性体上作用有均布柔性圆形荷载,荷载密度为p,荷载作用区半径为b,直径为B=2b。

类似前面分析,可以通过积分得到地基中土体竖向位移表达式为 ])1([)1(12IIbzEpbsμμ?++=2、分层总和法分层总和法是一类沉降计算方法的总称,在这些方法中,将压缩层范围内的地基土层分成若干层,分层计算土体竖向压缩量,然后求和得到总竖向压缩量,即总沉降量。

在分层计算土体压缩量时,多数采用一维压缩模式。

竖向应力采用弹性理论解。

压缩模量采用压缩试验测定,如采用e-p’曲线,或e-logp’曲线。

(1) 普通分层总和法将压缩层范围内土层分成n层,应用弹性理论计算在荷载作用下各土层中的附加应力。

采用压缩试验所得的土体压缩性指标,分层计算各土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和得到沉降量。

沉降计算公式如下:∑∑===?=niiiiiHss11ε根据应用的土体压缩性指标,可改写下述几种形式。

直接采用压缩试验e-p’曲线,考虑01ee+??=ε,可改写为下述形式,∑=+?=niiiiiHeees11211采用压缩系数表示,可改写为下述形式,∑∑==+ ?=+?=niniiiiiiiiiiHepaHeppas111211)(采用压缩模量表示,可改写为下述形式,∑=?=niisiiHEps1采用体积压缩系数表示,可改写为下述形式,∑=?=niiiviHpms1在计算中附加应力一般取基础轴线处的附加应力值,以弥补采用该法计算得到的沉降偏小的缺点。

(2)考虑前期固结压力的分层总和法考虑前期固结压力的分层总和法又称e-logp’法。

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原创实用版4篇)编制人员:_______________审核人员:_______________审批人员: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序言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下载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射!(4篇)《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篇1沉降差异沉降量是指在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或结构物后,由于地基土体的压缩或变形,导致地基表面相对于原始地面下沉的量。

计算沉降差异沉降量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两种常用的方法:1. 分层计算法分层计算法是指将地基分为若干层,每层根据其土体的物理特性和厚度计算出相应的沉降量,最后将每层的沉降量相加得到总的沉降差异沉降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体分层明显的地基,如填土、石灰土、黏土等。

计算公式为:沉降差异沉降量 = Σ(每层的沉降量)其中,每层的沉降量可以根据土体的压缩模量、附加压力、土层的厚度等因素计算得出。

2. 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指将地基表面上的沉降量视为一个整体的平均值,然后计算出该平均值与原始地面之间的差异沉降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表面相对平坦、土体均匀的地基,如岩石地基、混凝土地基等。

计算公式为:沉降差异沉降量 = (地基表面的沉降量 - 原始地面的高度) / 地基表面的面积其中,地基表面的沉降量可以通过测量地基表面的高程变化得到,原始地面的高度可以通过测量地面高程得到,地基表面的面积可以根据地基的形状计算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应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基应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沉降差异沉降量的计算方法》篇2沉降差异沉降量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的基础上,由于地基土的压缩或沉降引起的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的沉降量与预期沉降量之间的差异。

计算沉降差异沉降量的方法如下:1. 测量沉降量:首先需要测量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的沉降量。

第二节地基沉降量计算讲解

第二节地基沉降量计算讲解
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 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
向荷载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
试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量。
解: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自基底标高起算。
118.5 138.5 157 175.5
108.5 128.5 147.8 166.25
150.43 155.48 165.62 179.96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法(自学)
这种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推荐的,简称 《规范》推荐法,也叫应力面积法。
(一)计算原理
规范推荐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层面划分计算土层, 引入土层平均附加应力的概念,通过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值有可能较大,不能不予考 虑。目前在生产中主要使用下 述半经验方法估算土层的次固 结沉降。
图4-9为室内压缩试验得
出的变形S与时间对数lgt的
关系曲线,取曲线反弯点前
后两段曲线的切线的交点m作为主固结段与次固结段的分
界点;设相当于分界点的时间为t1,次固结段(基本上是 一条直线)的斜率反映土的次固结变形速率,一般用Cs表 示,称为土的次固结指数。知道Cs也就可以按下式计算土 层的次固结沉降Ss:
降Sc。以轴对称课题为例,分层总和法计算的沉降量为S,Sc
可用下式求解:
其中,αu为Sc与S之间的比例系数,有:
αu与土的性质密切相关,另外,还与基础形状及土层厚 度H与基础宽度B之比有关。
(三)次固结沉降的计算
对一般粘性土来说,次固结沉降数值Ss不大,但如果是 塑性指数较大的、正常固结的软粘土,尤其是有机土,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量计算
1引言
路面沉降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结构变形现象之一,随着城市发展快速建设,道路结构抗压能力的提高和表面抗力的改善,因此路面沉降也变成了一个日益重要的城市建设话题。

建设前应对潜在路面沉降因素有必要进行认真研究,注意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减少路面的沉降,确保其安全使用。

2路面沉降的计算方法
根据《部分道路施工技术规范》(JTGD41-2024),以其中沉降的计算方法来探讨路面沉降的计算方法。

(1)用测试方法和经验公式计算沉降:
在确定路面工程的承载能力、挠性及其他因素之前,用测试方法和经验公式根据实际情况估算路面沉降。

根据《道路施工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范》(JTJ061-2004),经验公式计算路面沉降的方法为:
沉降量:Δ=Δa-Δk
其中
Δa—为沉降工程初期沉降实测值;
Δk—为该段道路工程实测值和模拟试验结果的基准值。

(2)有效率计算路面沉降:
有效率计算路面沉降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测量出路面沉降的规模,以此来制定有效的路面沉降控制措施。

(ⅰ)均匀沉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