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心理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经济心理学概述
经济心理学发展史的需要知道的大神
1.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法)1902年,出版《经济心理学》*经济现象的主观价
值论,价格的心理预期论
2.乔治·卡托纳(匈牙利—美国)制定了“消费者情感指数”CSI被称为美国经济
心理学之父
卡托纳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消费行为
1、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收入变化对于经
济波动的冲击。

2、对消费者的情绪、意向、预期、欲望、态度和动机的测量预先指明了他们
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对耐用品消费的变化。

卡托纳于1952-1954年间制定了“消费者情感指数”(Consumer Sentiment Index 简称CSI)又称消费者信心指数,用来测量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期望以及乐观或悲观情绪。

该指标已逐步发展成为预测经济波动、指导投资行为的重要指标。

消费者行为在他1975年出版的《经济心理学》一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Daniel Kahneman(1934- )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长
于巴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经济心理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理论假设的差异
⏹关注变化
⏹关注他人
⏹关注现在
差异的归纳
⏹完全理性 vs 有限理性
⏹卓越的自制力 vs 自我约束问题
⏹完全自私 vs 有限自私
理论模式的差异
⏹规范性 vs 描述性
联系:行为经济学并不否认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假设,只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做了再思考和有益的补充。

第二讲经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效用理论及其应用
●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

它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物
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足感
➢效用是一个主观心理感受
➢效用与使用价值不同
●效用的特点
➢主观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偏好)
✧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
大小的不同评价。

➢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商品市场由人们的偏好决定,所以,企业和商人应该主动去开发、发现
消费者的一些偏好。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概念
✧总效用(TU):消费一定量物品中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价值论
随着所消费的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
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认为这是一种
普遍现象,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1)边际效用大于0时,总效用增加
2)边际效用等于0时,总效用最大
3)边际效用小于0时,总效用减少
4)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由谁决定?
边际效用量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

要求满足的需要越多和越强烈,
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量越少,那么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就越重要,因而物
品的边际效用就越高,反之,边际效用和价值就越低。

(物以稀为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
①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②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

③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④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

⑤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观标准。

➢造成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了解)
①人的生理或心理对某种连续刺激的反应。

即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
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对这种连续反复刺激的反应就会减少,从而使满足程度
递减,最后甚至会出现反感或抵制。

②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多种用途,一般地说消费者总是先把它用在最基本层
次的需要上,因而第一单位的消费就会有最大的边际效用,当第一层的需
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消费者就会把它用到第二、第三……等等层次
的需要,从而使其用途越来越次要,边际效
用也就递减了。

➢边际效用与心理物理定律
✧韦伯-费希纳定律:S=a lg I(S为感
觉量,I为刺激量,a为常数。


✧刺激量呈对数变化时,感觉量才会发生
变化。

✧对照总效用函数和对数函数,不难发现这两者所揭示的心理量和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也是较为一致的
◆心理物理定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关系
a)二者的目的一致,都试图揭示物理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
b)假设基础一致:1.感觉单位相等
2.总感觉可分为较小感觉单位的总和
c)揭示的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致
●生活中的“效用理论”
“多买少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生动的体现
理性消费者购买的是满足程度,而不是绝对量,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而非单
纯的高消费。

A、社会总福利的提高(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例:1元钱对于穷人和富人的差别
B、企业的激励问题(如何利用人的偏好、物质奖励的有限性问题等)
薪酬激励的三种含义:一是工资水平必须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递增。

二是收入越高激励成本也就越高。

三是确定的收入和不确定的风险收入不
是等价的,承担风险越大的人需要得到的补偿越多。

人们收入水平低于预期时的痛苦指数大大高于收入水平高于预期时的快乐指
数。

第三讲决策心理概述(大题)
判断启发式偏差及其总结
易得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
人们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件的事例或者出现的程度来评估其频率、可能性或者事件可能的原因。

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判断的概率也越高。

(1)易于回忆(基于生动性和时间接近)(2)易于提取(基于记忆结构)
(3)假定的联系(1)对基率不敏感
(2)对样本大小的不敏感(3)对偶然性的误解(4)向平均数回归
(5)联合谬误
知识祸因
●人们在估计别人知识的时候,不能忽视自己拥有而别人没有的知识。

●营销专家在预测其他消费者的信念、价值和品位时通常不及非专家做得好。

●“戴维”的私人信息
●以己度人
第四讲锚定与过度自信
锚定效应
在判断过程中,人们对于一个不确定数值的估计往往是以初始值为依据,然后进行并不充分的上下调整。

*(看看就行)“价格黏性”:只要过去的价格被用作对新价格提供建议,新价格就趋于接近旧价格。

过度自信
●概念:大部分人会高估自己的评估能力,不能认识到真实的偏差。

●产生原因
⏹过度自信的产生部分是由于人们不能准确评估自己判断的准确程度。

⏹也有可能是由于不能对问题的难度做出合适的解释,当人们回答中等难度到
极难的问题时更加倾向于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的两个表现
1)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
公司管理者在考虑购并时,首先他们选定一个收购目标。

然后对收购目标的真正价值进行评估。

如果自己的估值高于收购对象的市值,就会发起收购。

*如果并购不能通过协同效益或者其它方式创造财富, 为什么公司还要进行收购?
2)投资决策中的过度自信
a)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现象
b)爱冒险和分散化不足
c)赌场资金效应
d)网上交易
投资者由电话委托转到网上交易后,周转率上升,收益率下降。

*一月效应?
第五讲偏好与框架效应
期望效用模型
●四条原则(对它的质疑要熟悉)
a)占优性
b)相消性(阿莱悖论)
c)传递性
d)恒定性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

(由卡尼曼和沃特斯基提出)
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
⏹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
⏹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
⏹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禀赋效应
●概念
也称做拥有效用,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具体表现
●WTP-WTA缺口
人们为了买入一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willingness to pay)和放弃该商品而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willingness to accept)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偏好反转
●概念: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
甚至出现逆转的现象.
●具体事例
成对赌博选择时由赌博获胜的概率决定
单独出价则是由输赢的金额决定
框架效应
●概念
由于参考点的不同,使决策者的参考框架不同,因而采取了不同的选择。

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之为框架效应。

●框架依赖偏差
当人们从特定的框架中看问题时,决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所用的特殊的框架,由此产生的偏差称为框架依赖偏差。

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框架依赖对恒定性的违背
⏹恒定性是指各个期望的优先顺序不依赖于他们的描述方式,改变各个结果
的描述方式(框架)不会改变优先顺序。

e.g.在两阶段博弈中第一阶段中有75%的概率结束游戏同时没有任何收益,
有25%的概率进入第二阶段。

如果进入第二阶段可以在3000和4000
(0.80)之间选择。

(N=141),要求被试必须在做出博弈之前做出选择。

A(3000)78%
B(4000,0.80)22%
计算概率:得3000美元,0.25×1=0.25
得4000美元,0.25×0.8=0.20
当问题以(3000,0.25)和(4000,0.20)出现时选择结果为(N=95)
C(3000,0.25) 35%
D (4000,0.20) 65%
●框架依赖对占优性的违背
e.g.在以下AB中进行选择(N=86)
A、25%的概率盈240美元,75%的概率亏760美元;
B、25%的概率盈250美元,75%的概率亏750美元;
实验结果:A[0]; B[100%]
当你面对下面的决策时,请分别指出在决策1和决策2中你更喜欢的选项。

决策1:C、确定的收益240美元;
D、25%的概率盈余1000美元,75%的概率盈余为0;
实验结果:N=150;C[84%];D[16%]
决策2:E、确定的损失750美元;
F、75%的概率损失1000美元,25%的概率不损失;
实验结果:N=150;E[13%];F[87%]
同时决策结果:C+F(73%); C+E(11%);D+E(3%); D+F(13%)
第六讲非理性决策
后悔理论
●决策者不只是注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一旦人们知道自己决策
的结果,人们将把它与如若选择其它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加以比较,这一比较可能会引起某种感觉,如后悔或满意。

●决策者的决策受两个因素影响: ①选择备择对象所能获得的结果;②后悔和欣喜
的预期
●这个理论的关键是结果间的差距越大产生的后悔程度也越大。

●基于反事实思维表现出的后悔:奥运会上银牌得主没有铜牌得主开心
●个体面临相对最坏结果的可能性为选择项不获益概率与对比选项获益概率的乘
积。

E.g.要对下列两种情况作出决策:一是有100%的机会获得$8;二是只有67%的机会获得$12.
选择前者不获益概率为0,对比选项获益概率为0.67,面临最坏结果的可能性为0;
选择后者不获益概率为0.33,对比选项获益概率为1,面临最坏结果的可能性为0.33。

结合概率,选择后者后悔的可能性更大。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
改变的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当失败的原因可以用与个体初期决策无关的因素加以解释时,更容易出现沉没
成本效应。

E.g.NBA的球队也会为最初的选秀增加投入
第七讲心理账户
概念
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

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
●由不同来源的财富而设立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
意外之财和辛苦挣来的钱
●为不同消费项目而设立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
日常开销和礼物开销
●不同存储方式导致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
购房与买车
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
分离收益,合并损失,小失大得应合并,小得大失应分析。

小得大失应具体分析
–在小得大失悬殊时应分开(40,-6000)
–在小得大失不悬殊时应合并(40,-50)
第八讲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案例题)
自我控制与投资行为
一、自我控制的内涵
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认知偏差,做出理性决策;
二、自我控制中的认知偏差
●风险过分规避
投资者违背自身的风险偏好,过分远离可能造成损失的所有风险;
●控制幻觉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失去控制
a)过分依赖专家
b)寻找与自己具有相似观点的人群
c)心态失衡
三、影响投资者自我控制的因素
●情绪性影响
唤醒水平与决策质量
●储蓄与自我控制
一次性存款比从日常收入中拿钱存款更容易
●投资者心态的影响
d)荷兰1963年的崩盘
e)南海公司泡沫
f)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
●资金规模和盈亏状况
a)投资资金所占总资产的比例
b)亏损额所占总投资的比例
●能力高低和对投资风险的把握
特沃斯基的研究
●对投资结果的评价方式
a)心理账户
b)短期评估
c)塞勒(1995)密切关注价格变化的股民比长期投资者更倾向于规避风
险,切最终受益也低于长期投资者
四、如何自我控制
●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
●明确投资目标
●制定量化投资标准
●分散化策略
●控制投资环境
➢每月只查看一支股票
➢每月的同一天交易一次
➢每年检查一次投资组合
●制定有效规则
➢不要买价格过低的股票;
➢聊天室和留言板的信息不可当真;
➢买股票之前多做检查,是否符合自己的选股标准,提醒自己不可能比市场知道的更多;
➢努力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
➢每年反思自己投资中的心理偏差
常见的投资偏差
一、共同基金与指数基金
●共同基金的优越业绩是随机发生的
●共同基金宣传赢家,去掉输家
二、否认随机事件的随机性
●当一个基金连续两年优于市场,投资者将得出该基金将来必定也优于市
场;
●甚至认为基金的管理者能力强,值得投资。

●数据显示,共同基金的业绩趋于向平均数回归,与过去业绩呈弱相关甚至
负相关
三、现状偏差
贝纳特兹和塞勒(1999),教授把退休金5:5分到债券和股票上,在任职和退休前基本上保持不变。

当公司为退休金账户提供一个投资选项时,提供的股票基金的百分比能很好地预测雇员投资股票金额的百分比
萨缪尔森和泽克豪森(1988)
•继承舅舅遗产的研究
•四种投资分别是:中等风险的股票、高风险的股票、美国国库券、市政债券
•被试中的绝大多数愿意保持现有的投资,而不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投资。

401(K)计划中,当注册系统从参与系统转变为自动注册时,同一公司的最初注册率从49%上升为86%
四、代表性偏差-好公司就是好股票
好公司的特点是盈利能力强、销售收入增长快、管理水平高
好股票的特点是价格上涨幅度比其他股票大。

存在问题:
a)很少有公司能够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
b)公众对这类业绩高速增长的公司的追捧抬高了股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
下跌,即过度反应。

●实证研究1
Josef 等人分析了纽约和美国证券交易所1963-1990年所有股票,根据过去5年内公司销售收入的增幅确定“热门股”和“价值股”,热门股下一年的收益为11.4%;价值股为18.7%;五年后热门股为81.8%;价值股为
143.4%。

用市盈率为指标划分的热门股和价值股也表明,价值股的市场表现好于热门股。

●实证研究2
代表性思维对金融专家的影响
第一次调查为1997-1998年,第二次为1999年:市场处于牛市,金融专家今后30年预期权益类资产的年风险溢价水平为7.2%;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持围绕均值波动的观点。

第三次调查为2001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已下跌25%,教授们的估计为
5.5%。

仍坚持股票市场收益率围绕均值波动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