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的不足及建议措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的不足及建议措施

【摘要】为应对口译市场对实用型口译人才的需求,高校的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必须面向实用化、专业化的发展。笔者通过自身学习口译的经历从学生主体出发,探寻高校口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措施,为今后的口译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生主体;口译教学;现状和不足;建议措施

1.高校口译专业教学现状

口译教学是指以培养口译能力和译员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强调技能性、实践性以及仿真性[1](王斌华,2006)。高校作为系统、周期性口译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承担着为整个口译行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我国已经有多所高校开设了英语翻译专业,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完整翻译教育体系已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口译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说都很不规范,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统一的纲要和体系来指导口译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其次,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班级规模过大、不能因材施教等也构成了高校口译教学的难点。

2.以学生为主体视角下的英语口译教学不足

笔者认为,学生是感受教师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口译这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并要求较大强度的自主训练的学科,更需要从学生感受及吸收效果出发来研究口译教学中存在不足,以往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以教师的角度出发,本文将从学生接收信息的角度来研究高校口译教学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2.1学生实践机会不足,课后自主练习材料缺乏

口译是一项实用性很高的课程,不仅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还要注重翻译实践。然而,我国高校口译课开设的课时数普遍过少,造成了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实践性内容很少涉及,多数高校并未与当地的一些口译人才需求机构建立联系,并未提供给口译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由于口译课时的限制,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不足,只能学习一些口译理论或者大概了解一些口译方法,而造成口译技巧的训练时间大大减少,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多数高校缺乏给学生提供口译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条件,如翻译语言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口译语料库等。如著名口译专家鲍川运所言:“目标过高,课时不足,这是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矛盾”[2](鲍川运,2004)。

2.2班级设置不合理

在口译教学中,班级规模越小,每位学生得到训练的机会就更多,而目前我国英语专业班级普遍设置在20至30人左右的班级,这就导致学生的单位训练时

数只有几分钟。另外,目前我国高校口译课程多数是在本科高年级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缺乏对口译基本能力的训练与普及,导致大三大四的学生未经过基本选拔直接进入口译课程的训练,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2.3教材使用与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前流行并正在使用的口译教材,种类单一,内容陈旧。大都片面强调语言的转换和翻译的理论方法,与翻译实践严重脱节,系统性不强。而针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不能与教学媒体以最有效的方式整合和优化,反馈信息很薄弱。目前部分高校仍未建立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和高校多媒体设备配备落后的状况,导致口译教学效率低下。

2.4专业师资缺乏

一些高校由于口译教师队伍不稳定,口译教师队伍的团结协作、相互支持较少,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且现有的口译课教师大多未接受过比较完整、系统、正规的口译教育与培训,不少口译课教师缺少甚至没有口译实践的经验,自身也缺乏对口译的理论和教学的研究,很难胜任口译课的教学工作。

3.口译教学改进措施

基于上述论证的观点,笔者将从学生为主体出发,提出高校在口译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措施,以期今后我国口译教学中能够克服这些缺点,更好实现口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标,更好的为我国口译人才输出做准备。

3.1建立需求联系,合理增加课时

口译是一门技能课,除了课堂上口译基础理论及口译基本技巧的灌输以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模拟逼真或真实的口译实践机会。“口译技能训练是从认知理解到掌握的内在转化的过程,是从知识到能力的状态,口译实践的关键就是要实现这些转化”[3](刘和平,2001)。例如,通过院校的引进,与口译人才需求机构建立联系并维持良好的人才交流关系,既便于口译在校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感受真实的口译环境氛围,又为社会有序的输出口译人才;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口译专业培训机构,补充学校内无法提供的训练缺陷;为学生提供校外各种规模口译实践机会,例如:参加国际性展览会或国际会议的志愿者等。其次,要适当增加口译课时量。故此,已开设口译课程的院系应将课时数增加到每周4~6学时以上,课程应延续两年或三年。

3.2缩小班级规模,合理选拔学生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既然是注重实践,那么教学内容就需要突出实践,同时必要的理论教学也必不可少。仲伟合曾提出,口译员应掌握的知识包括:双语知识、百科知识、口译技能等[4](仲伟合,2003)。在第七届口译国家会议上,Franz Pochhacke教授强调,在实践培训中,我们应该增

加翻译理论研究的课程[5](Franz Pochhacke,2007)。因此,口译教学课程应该有这些合理的方面。据此,笔者建议口译教学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板块:百科知识模块、双语知识模块、口译理论模块、口译技能训练模块、口译主题实践模块。

部分高校对学习口译专业的学生并未进行初步的筛选,因此并未对学生的潜力、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作详细的了解,笔者建议开设口译课的高校应该在大一时,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及职业兴趣规划,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选拔,挑选最合适的学生进行优化训练。

3.3系统使用教材,建立口译语料库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由于更新的难度,这类教材时效性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因此,除了使用固定的教材外,任课教师应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形势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信息资源,如报纸、因特网等来补充课外材料,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灵活,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其次,校方应为口译教学配备语言实验室或语音设备,开发适合本校口译课程教学的课件,组织专业口译教师建立资料多样、规模大型、检索便利的口译教学语料库,教师需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4注重教师能力提升,适当引进优秀职业译员

一名优秀的口译教师必须既能胜任译员的日常工作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各高校应着力引进专业人才,聘用或邀请拥有讲课才能的职业口译员来校授课,分享口译实战经验和技法。同时鼓励在职口译教师参加专业口译培训和校外口译实践活动。

4.结语

笔者从学生主体出发,综合各个高校口译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不足,分别从口译教学中课时、实践、教材、教师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今后的口译教学提供一些改进思路。高校口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从事口译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教学必须走向实用化、专业化发展,实现高校口译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3]刘和平.口译技巧一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3-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