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初中语文教师亟须提高的基本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初中语文教师亟须提高的基本功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其中后半句话说明了读者如何阅读理解的一个过程。意思是说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
诵读是披文入情的最好方式。因为借助朗读,以声传情,运用形象思维,唤起自己的的内心视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
2.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之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把作者的感情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急促处还他个急促,舒缓处还他个舒缓……这样不但了解写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感通了,这正是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好办法。
3.切合文本之要求
汉字的特点是音、形、义三位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声音本身就是文本的一个维度。解读研究文本过程中,如果缺少这个维度,自然是残缺的,肯定不能得其精髓。
二、初中语文教师朗读能力之现状
1.从初中语文教师的构成情况看
初中语文教师有一部分是师范专科、本科毕业的,更有一部分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通过脱产进修、函授学习、自学考试获得学历达标的,还有一部分是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正的或顶替接班的等等。他们整体上看,没有或者缺乏系统的朗读训练。
2.从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看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有用多媒体代替范读的,有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代读的,或者放任学生散读的,还有干脆不读直接开讲的。究其原因,或者是老师认为不需要范读,或者是老师自己因为能力有限,生怕在学生面前丢丑而不敢范读。如果语文课总是这样的,那么,总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似的。
3.从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教育培训看
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针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不少,但内容多为学科目前沿动态信息,学科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学科教学评价,学科教材建设,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多媒体、信息网络应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惟独缺少朗读这一类的基本功的培训与再提高上面。
三、初中语文教师提高朗读能力的出路。
1.明解朗读的要求,分解朗读能力的各项指标,分阶段逐项进行训练
从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区分多音多义字,到注意节秦、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再到正确把握材料的思想感情等,一项一项地分项单独练习与多项整合练习相结合。
2.阅读过程中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与品味赏析文本的能力
要学会对语言文字进行审视、掂量、咀嚼和玩味,时刻注意,处处留心:把握文字的表达内容,品味文字的内涵,领悟文字的节奏,倾听文本的声音,做到品言语之韵味,听无声处惊雷,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把静态的语言转化为立体的图像、有声的旋律,像“过电影”一般在脑海中闪现声、光、电、色、形,从而感悟到语言的奥妙和真谛。
3.在不断的模仿与揣摩中,增强朗读训练的针对性
借助听广播、看电视时处处留心学习、他细琢磨别人朗读的优点,加以消化与吸收。收集相关课文朗读的音频与视频资料反复聆听,认真揣摩,尝试模仿,并在模仿中尝试突破,力求创新,形成自已的朗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