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135.0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1)去(2)委
(3)期 (4)顾
翻译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古语有谦辞和敬辞,请把下列词语加以归类。
尊君、家君、令堂、高朋、奉陪、家慈、舍弟、见谅
谦辞:
敬辞:
2.术使
刘基
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②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③毁柙④。
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⑤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⑥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来觉也,一理有开之,其术穷矣。
”
【注释】①狙(jū):即猕猴。
②假(jiǎ):授予;给予。
③栅:栅栏。
④柙(xiá):笼子。
⑤馁(něi):饥饿。
⑥道揆(kuí):指法则;准则;法度。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求草木之实(果实)
B.山之果公所树与(果树)
C.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睡觉)
D.狙公卒馁而死(最终)
翻译句子。
(1)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
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乙】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
”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
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此子宜置丘壑中。
”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⑤,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
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注释】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
②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
③识具:见地,才略。
④目精:眼珠。
⑤妍蚩(chī):也作“妍媸”,美和丑。
⑥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能以.径寸之木以:______
②清风徐.来徐:______
③或.数年不点目精或:______
④人问其故.故: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高可二黍许。
②此子宜置丘壑中。
(3)【甲】【乙】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
【甲】文段写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______;【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______。
(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4.《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5.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解释下列加画线的字①怒而飞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去以六月息
④其正色邪
下列各组中,加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中往来种作.
B.怒而飞乃记之而去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我酌油知之
D.具答之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翻译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子加画线的词⑴渔人甚异之()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
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咸.不解其意咸______
②值.积雪始晴值______
(2)请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______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
8.【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解释加下划线词语。
(1)见往事耳()
(2)及鲁肃过浔阳()
(3)即更刮目相待()
(4)唯傅修期耳()
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
(1)离开 (2) 丢下,抛弃 (3) 约定 (4) 回头看
【小题2】
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小题3】
做人要重礼守信
【小题4】
谦辞:家君、家慈、舍弟、见谅
敬辞:尊君、令堂、高朋、奉陪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注意本题中“委”解释为“丢下,抛弃”。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注意“至”、“信”的正确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
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
谦辞与敬辞一般的区别为: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
一般对己。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自己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高朋是对友人的敬称。
“奉陪”是敬辞,陪伴。
家慈又称“家母”,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
所以分类为:谦辞:家君、家慈、舍弟、见谅;敬辞:尊君、令堂、高朋、奉陪。
2.【答案】【小题1】
B
【小题2】
(1)每天早晨他就在庭院向众猕猴分配任务,派老猕猴领它们到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
(2)取走那些积存的果实,一起逃入森林,不再返回。
【小题3】
民不可愚,术不可使。
治理国家要靠法度,而不是权术,蒙蔽群众使其不察内情,不明真相,只能得逞于一时,一旦大家觉醒,其权术也就一文不值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
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
B.树:种植。
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需注意“旦
日”“使”“积”的解释。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故事,联系现实,选择恰当的角度,由表及里,揣摩文章蕴含的道理。
理解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分析,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民不可愚,术不可使。
治理国家要靠法度,而不是权术,蒙蔽群众使其不察内情,不明真相,只能得逞于一时,一旦大家觉醒,其权术也就一文不值了。
3.【答案】用;慢慢地;有时;原因;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
以:用;
②清风慢慢地吹来。
徐:慢慢地;
③句意为: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
或:有时;
④句意为:人们问其中的原因。
故:原因。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重点词语:可:大约;许:上下。
句子翻译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②重点词语:此子:这位先生;宜:应当。
句子翻译为: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句子的能力。
第一空对应的原文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意思是: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第二空对应的原文为“传神写照”,意思是: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答案:
(1)①以:用;②徐:慢慢地;③或:有时;④故:原因。
(2)①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②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3)【甲】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乙】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
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
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
有人间他是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裴楷俊逸爽朗,很有才识,这恰恰是表现他的才识。
”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
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
有人问他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一山一水问游乐,自以为超过他。
’这位先生就该安置在山崖沟壑里。
”顾恺之画人物画,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别人问他原因,他说“人身体的美丑,没有什么特别微妙之处;真正的传神之笔,正是那眼睛。
”
顾长康谈论作画时说:“要画出手挥五弦的动作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神态就很难。
”
通假字: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
右手攀右指(指--通“趾”,脚趾头。
攀--通“扳pān”,扳着。
)
4.【答案】【小题1】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小题2】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题3】
①方法;
②这,这样的人;
③居住;
④违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理解能力。
回答这类题目,先要仔细阅读文本,明白文本意思,结合人物言行把握人物形象,再结合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阅读可知讲的是景春和孟子关于大丈夫的看法。
从文段第一句景春的话可知他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段内容,再结合题干要求针对相关语句做深入分析。
仔细阅读文段后可知,孟子认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即“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平时应多积累、牢记,还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注意解释时要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本题:道:方法。
是:这,这样的人。
居:居住。
违:违背。
5.【答案】【小题1】
①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盘旋飞翔③气息,这里指风④表示选择
【小题2】
C
【小题3】
(1)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
(2)天色深蓝,这是它的本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积累文言词语,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本题应注意“怒”“抟”“其”的正确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的能力。
积累文言词语,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的含义。
本题采用反选排除法,A.前一个“其”表示选择,后一个“其”代指桃花源,所以不同;B.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而”表承接,所以不同;C.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D.前一个“之”代指他们,后一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以不同。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将关键字词翻译准确。
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本题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如下重点字词:“抟”“扶摇”“去”“息”“其”“至”“邪”等。
还要注意省略句翻译时一定要将成分补充完整。
6.【答案】【小题1】(1)对……感到惊异
(2)交错相通
(3)束缚,约束
(4)停止
【小题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小题3】(1)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
【小题4】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注意“异”属于词类活用,“交通”属于古今异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仔细读文本,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甲文】描写出了桃源的优美风景,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而【乙文】却是作者真是生活的写照,在【乙文】中找出体现作者生活困苦的句子回答本题。
【乙文】对应的句子就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垂髫”“怡然”的正确翻译;翻译第(2)句时,要注意“但”“劳”的正确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了解全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联系具体的语境,抓住关键词句,结合人物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此题选文[乙]中,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不是在抚琴,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
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7.【答案】全,都;遇到,碰上…的时候;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咸”在古文中是“全、都”的意思;“值”是多义词,在这里指遇到,碰上…的时候.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悉”指都;“覆”指覆盖;“妨”指妨碍;故翻译为: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
(3)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和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概括为:”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从这两件事中概括陶公的性格特点即可,抓住“节俭、勤勉”等词回答即可.
答案:(1)①全,都;②遇到,碰上…的时候.
(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课文译文: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的根部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宣武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
文言词语“咸”的用法:
古义:全,都.
今义:像盐的味道,含盐分多的,与“淡”相对.
文言词语“值”的用法:1.价值,价钱.
2.物和价相当,引申有意义或有价.
3.数学上指演算所得结果.
4.遇到,逢着.
5.当,轮到.
8.【答案】【小题1】(1)了解
(2)等到
(3)重新
(4)罢了
【小题2】(1)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小题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