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氓》导学案

合集下载

氓的导学案

氓的导学案

氓的导学案诗经《氓》里描述的是一种古时候人们的爱情故事!下面请欣赏店铺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氓》导学案,希望你能够喜欢!《氓》导学案学习设想: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

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虽然然老师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慢慢熏陶感染,以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他们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诗经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
一、导言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作为一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刻内涵的经典之作,《诗经》中的每一篇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人文情感。

本导学案以《诗经·氓》为主题,将通过深入研读、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拓宽同学们对《诗经》的理解和认识。

二、文本背景
《诗经·氓》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一篇作品之一。

它描述了贫穷愁苦的氓庶生活状态,表达了人民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由多位作者合作创作而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三、导学内容
1. 了解氓庶生活
《诗经·氓》描述了氓庶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请同学们尝试通过研读全诗,理解氓庶的生活环境,包括居住条件、薪资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情况。

2. 探究诗歌意境
《诗经·氓》中的每一句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境,可以细细品味和解读。

请同学们选择一两句诗,尝试解读其意境和情感表达,并描绘出你们的理解。

3. 分析诗人用词
《诗经·氓》中的用词典雅,行文优美,给人以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分析其意义和推测诗人用意。

比如,诗中出现的“辟如丘”、“朽木”、“驽马”等词语,都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4. 探讨诗歌主题
《诗经·氓》的主题主要包括社会现实、贫富差距和人民苦难等。

请同学们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讨论,探究诗人通过这首诗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考。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扎实推进课改,再铸教育辉煌《氓》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氓二、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愆、徂、泮等)的读音与意义。

2、分析本文比兴与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俩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4、背诵并默写诗歌。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疏通字词: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解释文本加粗字词的意思: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 )既遂( )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 )自悼( )矣。

及尔偕( )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

信誓旦旦( ),不思其( )反。

反是( )不思,亦已( )焉哉!四、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五、梳理文章脉络: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合作探究一、品读鉴赏: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对俩主人公的前后时期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请认真阅读诗歌,完成下列表格。

【高中语文】《氓》导学案+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氓》导学案+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二语文必修下《氓》导学案编号:姓名:班级:编写人审核人高二备课组编写时间11-24 使用时间11-26 课题《氓》课时 1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3、通过鉴赏品味诗歌语言认识人物形象,探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认识作品主题。

4、了解“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体会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一、知识链接: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孔子评价《诗经》为“诗无邪”。

韩愈称其“正而葩”,“葩”为华丽有文采之意。

《诗经》按其内容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指十五国风,共160篇。

大部分为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主要为宫廷乐曲歌词,为周代贵族所作乐歌。

也有一部分民歌。

颂,分为“商颂”“周颂”和“鲁颂”三颂,共40篇,主要为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诗经》的精华。

与屈原的《离骚》被合称为“风骚”。

《诗经》中诗歌的来源有“采诗”一说,即由朝廷派专人去民间收集各地民歌。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赋,“赋者,铺也”。

朱熹称赋即为“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排比。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比喻。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起兴、起情,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再引出所要吟咏的主要对象,通常用于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的开头。

高中语文《氓》导学案

高中语文《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讨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

★课前导学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篇。

先秦称为《诗》,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三类,表现手法主要有、、。

2、了解“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3、《氓》简析:《氓》是卫国的民歌。

卫的都城在河南朝歌(淇县)一带。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首弃妇诗。

春秋时期,虽然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在婚姻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已《(((经形成了。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里,妇女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氓》就是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怨恨和反抗之情,反映了妇女在不平等社会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二)课前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短线的字注音:氓()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其黄而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犹可说()自我徂尔()淇水汤汤()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2、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1)毫厘不爽:。

(2)屡试不爽:。

(3)载歌载舞:。

(4)忠贞不贰:。

(5)白头偕老:。

(6)信誓旦旦:。

(7)夙兴夜寐:。

(★智慧导学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2、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互释疑问。

二、问题探讨: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你能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对氓的思念的句子是:。

诗经氓 导学案

诗经氓  导学案

《诗经》两首氓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4、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一、自主学习·滴水穿石夯实基础(一)导入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

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容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二)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是周王朝通过各诸侯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撰而成,反映了公元前11 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中期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大部分都是以写实为主的,故后来的文学评论家将这种写实艺术定评为现实主义,《诗经》便成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其取材于生活,真切地反映生活,突出真景物,写出真感情的写实风格,以及“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

“五经”中以《诗经》最有文采。

《诗经》的语言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的段落称之为“章”)。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歌曲或者山野传唱的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 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就像奥地利歌剧一类的高雅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氓》导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氓》导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氓《诗经》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难点1)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诗歌知识1、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

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

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

2、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

(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

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

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

惟有《。

《氓》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氓》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卫风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理解《诗经》“六艺”。

【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篇,所以又称“”。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三类。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

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

《卫风·氓》导学案(通用5篇)《卫风·氓》导学案篇1《卫风·氓》导学案导学任务一、字词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XX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古代婚礼《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分述如次: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氓》导学案学生版

《氓》导学案学生版

《氓》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诵读全诗,疏通字词及诗意。

3.理清全诗的结构思路以及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

4.背诵这首诗预习案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

后人将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诗经》在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常常重章叠句。

《诗经》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陈直叙(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比: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先描写其它事物以引出正题(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触物兴词,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兴”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端。

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论语》对《诗经》的评价极高: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想纯正)(《论语》)二、给下列生字注音: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犹可说()也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的词语。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领会其寓意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氓》的词语和句式;(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运用探究学习,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对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的认同和追求;(3)引导学生从《氓》中汲取智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氓》;(2)理解《氓》的文言文内容;(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氓》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2)《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氓》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其韵律和气势;(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氓》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氓》的主题和写作手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氓》;2. 运用《氓》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自己对诚信、友善等美好品质的理解和体会;3. 选择一篇与《氓》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氓》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的差异;2. 分析《氓》在古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悟。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氓》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品质?请举例说明;2. 学生回答:主人公的品质包括忠诚、善良、宽容等;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主人公的品质,并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这些品质。

八、课后反思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氓》的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氓》中的主题和写作手法的把握能力;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维品质等。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4、学习“婚变”部分。(男生朗读)
(1)提问:第三章在全文中的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2)提问: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第四章)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主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2、朗读感知,注意句中红色字的读音
氓之蚩蚩chī匪我愆期fēi qiān
将子无怒qiāng乘彼垝垣guǐyuán
载笑载言zài尔卜尔筮shì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xūshèn
犹可说也tuō自我徂尔cú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shāng jiān cháng
士也罔极wǎng靡室劳矣mǐ
夙兴夜寐sùmèi咥其笑矣xì
明确: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
(2)提问: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3)提问:纵观全文,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时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思考)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氓》课上导学案

《氓》课上导学案

临沭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张洪山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理清叙事线索。

3. 反复诵读,把握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体会其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回顾《诗经》有关的知识
二、音读
1、播放朗诵音频资料。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调。

三、意读
1、解释下列句中带下划线的字词。

将子无怒:无与士耽:
女也不爽:总角之宴:
2、简要概括本诗的故事情节。

3、浏览全诗,找出女主人公对男子的不同称呼,并体会其情感变化。

4、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四、情读
1、诗中如何描写热恋中的男女的表现?
2、探讨本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五、美读(诵读)
1、应如何看待诗中的爱情悲剧?
2、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
3、学习本文之后, 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六、扩写
学习唐诗素描的写法,任选本诗的一节用现代汉语进行扩写。

作业(见个人博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托马斯·哈代的力作《苔丝》)不朽的艺术魅力主要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一一苔丝。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生命的意义一一为了自尊自爱、独立自主、人格平等。

虽死不惜,她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一直激励着后来人,即使在当今也仍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全文;(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忠诚、善良、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氓》;(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氓》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氓》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分析《氓》;(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氓》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意义;(3)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氓》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氓》中的美景、美德、美好情感等;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2)引导学生从《氓》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氓》;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主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速度等;3. 学习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氓》的理解程度及自身感悟;4. 诗歌推荐:了解学生对同类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

《氓》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氓》的诗意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能够背诵并默写《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氓》的诗意和主题。

2.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深层意象和寓意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读(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读。

(2)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5.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氓》。

(2)检查学生默写《氓》的情况。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写成小论文。

2. 让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爱情的古代诗歌,如《离骚》、《孔雀东南飞》等,让学生对比《氓》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 现代诠释:鼓励学生将《氓》的主题和意象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谈谈对爱情、人生等话题的感悟。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了《氓》的诗意和主题,分析了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诗经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了解《诗经·氓》中的内容和意义,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传世价值,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导入介绍《诗经·氓》的背景和出处,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内容分析《诗经·氓》是《诗经》中的一篇,共四章,描写了古代氓人的生活状态和境遇。

根据文本分析,探索氓人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以及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3. 艺术特点分析《诗经·氓》的艺术特点,如诗歌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篇诗歌的表达意图和艺术魅力。

4. 传世价值探讨《诗经·氓》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如何影响后世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

三、导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诗经·氓》的来源和背景,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2. 分析《诗经·氓》的内容:分组讨论,每组阅读并解读一章,回答以下问题:- 描述氓人的生活状态和境遇。

- 氓人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 与其他篇章的联系和对比。

3. 分析《诗经·氓》的艺术特点:- 探索诗歌的韵律和格律特点。

-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 分析诗歌结构,如何体现主题和情感。

4. 探讨《诗经·氓》的传世价值:- 讨论《诗经·氓》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 分析《诗经·氓》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导学延伸:1.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诗经》中其他篇章,了解更多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

2.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诗经·氓》为灵感,创作一首符合韵律和格律要求的古体诗。

3. 田野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当代工人和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和境遇,与《诗经·氓》进行比较和对照。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诗经·氓》不仅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尊严和社会的变迁,增强对劳动者贡献的认识和珍视。

《 氓》导学案(教师版)

《 氓》导学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抓住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学法指导走近作者:《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诗》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还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浪漫主义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大雅——天子宫廷乐歌;小雅——诸侯乐歌颂: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正如现在的表现方式——叙事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相当于现在的表现手法——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氓》导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复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1、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关于《诗经》1、了解《诗经》(1)、总说《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篇。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三家诗亡佚,仅存《毛诗》。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分为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 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kuai〕、曹、豳〔bīn))。

共160篇。

《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 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的来源:采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风)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国语·召公谏弭谤》)(雅、颂)(3)、孔子与《诗经》①、孔子删诗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东汉王充《论衡·正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②、孔子评诗子曰:小子何莫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

"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4)《诗经》的思想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征役诗※婚恋诗※怨刺诗※燕飨诗(5)《诗经》的艺术成就※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2、《诗经》名篇名句选读(1)、《诗经》选读静女①国风邶风②静女其姝③,俟④我于城隅⑤。

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蹰⑧。

静女其娈⑨,贻⑩我彤管⑪。

彤管有炜⑫,说怿⑬女美⑭。

自牧⑮归荑⑯,洵⑰美且异⑱。

匪女⑱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女:文雅的姑娘。

静:娴静。

②邶(bèi):邶国。

③其姝(shū):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xiàn):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 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面目姣好。

⑩贻(yí):赠送。

⑪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

管,管萧,有人说是带有红色色泽的茅草根部。

⑫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⑬说怿(yuè yì):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⑭女(rǔ):通“汝”,你。

这里指代“彤管”。

⑮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⑯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⑰洵(xún):通“恂”,的确,确实。

⑱异:与众不同。

⑱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

匪,通“非”。

桃夭国风周南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

华: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

归:女子出嫁。

④宜:和顺,和善。

室家:指夫妇。

⑤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榛榛(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黍离国风王风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

行迈靡靡③, 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优,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⑤。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谷物名。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②稷,谷物名。

③行迈:前行。

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ē):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无衣国风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

王②于兴师,修我戈矛③,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④。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⑤,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⑥。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⑦,与子偕行。

【注释】①袍,长衣。

②王,指周天子。

③戈,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

④泽,一说同“襗”,里衣、亵衣。

⑤戟,又作“棘”。

合戈、矛为一体,可刺杀也可勾啄。

⑥裳,下衣。

此为战裙。

⑦甲,总称甲胄。

硕鼠国风卫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⑤。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③。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①三岁:‘泛指多年。

贯:事,侍奉。

女:同“汝”,你。

②顾:顾怜。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③逝:用作“誓”。

去:离开。

④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

⑤爰:乃。

直:同“值”,代价。

③劳:慰劳。

(2)《诗经》名句选读1、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犀(hù xī),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国风·郑风·子衿》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8、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1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12、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唐风·绸缪》13、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14、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陈风·月出》1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16、不愧于天,无畏于天。

《诗经·邶风·何斯人》17、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诗经·召南·鹊巢》18、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诗经·昭南·野有死麕》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20、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22、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2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24、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诗经·小雅·伐木》2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文》26、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2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舝》29、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诗经·小雅·巧言》30、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诗经·大雅·抑》31、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诗·大雅·旱麓》3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33、爱莫能助。

《诗经·大雅·蒸民》34、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诗经·大雅·蒸民》35、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蒸民》36、天作之合。

《诗经·大雅·文王》37、不可救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