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复习课程
4.碘化铅溶度积

二、实验原理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与碘化铅饱和溶液中的铅 离子进行交换 2R-H + Pb2+ = R-Pb -R+ 2H+
将一定体积的碘化铅饱和溶液通入阳离子交换 树脂,铅离子与氢离子换后,氢离子流出液的 氢离子浓度进行测定,从而计算出通过离子交 换树脂的饱和碘化铅溶液中铅离子的浓度,进 而求得碘化铅的溶度积。
Chemistry
四、实验步骤
3. 交换
(1)用温度计测量饱和碘化铅溶液温度并记录; (2)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0.00 mL饱和碘化铅上层清液,放 入50 mL烧杯中; (3)分三次将烧杯中的饱和碘化铅溶液转移至交换柱内, 控制流出液的速率,用250 mL容量瓶收集流出液,待碘化铅 饱和溶液流出后,继续向离子交换柱中持续加入蒸馏水,保 持柱内液面高于树脂; (4)交换过程中利用pH试纸检测流出液pH值,观察试纸颜 色变化,当流出液呈中性,关闭活塞。
四、实验步骤
1. 碘化铅饱和溶液的配置
称取约1 g碘化铅固体,倒入500 mL锥形瓶中,加入约200 mL煮沸过的蒸馏水,摇动锥形瓶,使药品充分溶解。
Chemistry
四、实验步骤
2. 装柱
(1)清洗离子交换柱; (2)底部填少量玻璃棉,加入约40g左右强酸型离子 交换树脂,用自来水冲洗树脂至无色,将交换柱固定在 铁架台上,关闭活塞; (3)向离子交换柱中加入蒸馏水至没过树脂约2 cm, 用蒸馏水浸泡4 ~ 8 h,将其中蒸馏水放入烧杯中,向 交换柱中倒入盐酸溶液至没过树脂约2 cm,用盐酸溶 液浸泡4 h,将交换柱中的酸倾倒入废液瓶中; (4)用蒸馏水洗树脂一段时间,利用pH试纸检测流出 液pH值,直至流出液呈中性;
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碘化铅溶度积测定误差

碘化铅溶度积测定误差引言在化学分析实验中,准确测定物质的溶度积是十分重要的。
碘化铅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其溶度积测定误差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对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误差进行深入探讨。
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方法测定碘化铅的溶度积可以通过溶解度实验来进行。
一般采用足量法或过量法来测定其溶度积。
足量法指在一定条件下,将溶剂中加入大量的碘化铅,当达到饱和溶解度时,通过测定溶解度来计算溶度积。
过量法则是在溶剂中加入过量的反应物,例如过量的铅离子,使溶液中始终存在大量的未溶解碘化铅,通过测定浓度来计算溶度积。
碘化铅溶度积测定误差的来源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条件的误差实验条件的变化会导致碘化铅溶解度的变化,从而带来误差。
例如,温度对溶解度有较大影响,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增加,因此,在测定碘化铅溶度积时,需要控制好实验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引起误差。
2. 实验操作的误差实验操作不准确也是造成测定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溶液的准备过程中,如果溶剂的使用量不准确,或者反应物的加入量不精确,都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 溶液的准备误差溶液的准备过程中的误差也是造成测定误差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制备溶液时,如果溶剂的纯度不高,或者反应物的纯度不高,都会对溶度积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验前需要对溶液的纯度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
4. 实验仪器的误差实验仪器的误差也是造成测定误差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测定溶液浓度时,使用不准确的色谱仪或分光光度计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
降低碘化铅溶度积测定误差的方法为了减小测定碘化铅溶度积的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控制实验条件在测定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实验条件,特别是温度等参数的变化。
可以使用恒温槽等装置来控制温度,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碘化铅的溶度积

碘化铅的溶度积碘化铅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bI2。
它是一种黄色颗粒状固体,难溶于水,可以溶于浓硝酸、热乙酸和浓氨水等溶剂。
碘化铅的溶度积是指在给定温度下,溶液中碘化铅溶解所达到的平衡浓度乘积。
溶度积(Ksp)是溶解度的量化指标,描述了在饱和溶液中某一化学物质的溶解度。
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通过溶解度积常数计算得到。
溶度积常数是由化学方程式中离子的活度乘积得出的平衡常数。
在溶液中,碘化铅会解离成铅离子(Pb2+)和碘离子(I-)。
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PbI2 ⇒ Pb2+ + 2I-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溶度积常数(Ksp)等于Pb2+和I-离子的活度乘积。
由于碘化铅是难溶物质,因此它的溶度积常数比较小。
根据溶度积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当离子的活度乘积大于溶度积常数时,溶液中会发生沉淀反应,反之则不会。
通过实验可以测定出碘化铅的溶度积常数为1.4 x 10^(-8)。
这意味着在给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碘化铅溶解时,铅离子和碘离子的活度乘积为1.4 x 10^(-8)。
此外,溶液中碘化铅的溶解度也可以从溶度积常数中推导出来。
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溶解的质量或物质的最大溶解量。
对于难溶物质来说,溶解度往往与溶度积常数密切相关。
通过溶度积常数可以计算得到碘化铅在给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假设溶解度为x mol/L,则有方程式:x x (2x)^2 = 1.4 x 10^(-8)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碘化铅在给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从解出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碘化铅的溶度积常数相对较小,所以溶解度也比较低。
除了实验测定和计算外,碘化铅的溶度积常数还可以通过溶解度积图表查找。
溶解度积图表包含了一系列难溶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
总结起来,碘化铅的溶度积是描述其溶解度的量化指标。
通过实验测定、计算和溶解度积图表可以得到碘化铅在给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
碘化铅的溶度积常数较小,因为它是一种难溶物质,难以在水中完全溶解。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8.7专题研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

即 100 g 水中溶解了 4.349 2×10-3 g Ag2CrO4
4.349 2 × 10-2 g
扩大 10 倍:1 000 g 水(相当于 1 L 溶液)中溶解了
则 x=1×10-4,
故 c(Mg2+)=1.0×10-4 mol·L-1,c(OH-)=2.0×10-4 mol·L-1。 [答案] c(Mg2+)=1.0×10-4 mol·L-1,c(OH-)=2.0×10-4 mol·L-1 [典例 4] 已知:Cu(OH)2(s)Cu2+(aq)+2OH-(aq),Ksp=c(Cu2+)·c2(OH-)=2× 10-20。当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幂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 (1)某 CuSO4 溶液里 c(Cu2+)=0.02 mol·L-1,如果生成 Cu(OH)2 沉淀,应调整溶液的 pH,使之大于________。 (2)要使 0.2 mol·L-1 CuSO4 溶液中 Cu2+沉淀较为完全(使 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 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NaOH 溶液,使溶液的 pH 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信息,当 c(Cu2+)·c2(OH-)=2×10-20 时开始出现沉淀,则 c(OH-)=
AgCl
开始沉淀时,求溶液中
,则有
c(Cl-)
c(I-) c(Ag+)·c(I-) Ksp(AgI)
=
=
c(Cl-) c(Ag+)·c(Cl-) Ksp(AgCl)
判断沉淀的生成或转化
把离子浓度数值代入 Ksp 表达式,若数值大于 Ksp,沉 淀可生成或转化为相应难溶物质
[考法精析] 考法一 判断沉淀的生成或沉淀的完全 [典例 1] 等体积混合 0.2 mol·L-1 的 AgNO3 和 NaAc 溶液是否会生成 AgAc 沉淀?(已 知 AgAc 的 Ksp 为 2.3×10-3) [解析] c(Ag+)=c(Ac-)=0.2 mol·L-1=0.1 mol·L-1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7专题研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学案(含解析).doc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7专题研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学案(含解析)第7课时专题研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考点一Ksp的相关计算与Ksp计算有关的常考角度及解题策略常考角度解题策略根据定义式或者数形结合求Ksp,或者判断沉淀金属离子所需pH 直接根据KspAmBn=cmAn +·cnBm-解答,如果已知溶解度,则化为物质的量浓度再代入计算沉淀先后的计算与判断1沉淀类型相同,则Ksp 小的化合物先沉淀;2沉淀类型不同,则需要根据Ksp计算出沉淀时所需离子浓度,所需离子浓度小的先沉淀根据两种含同种离子的化合物的Ksp数据,求溶液中不同离子的比值如某溶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求溶液中,则有==判断沉淀的生成或转化把离子浓度数值代入Ksp表达式,若数值大于Ksp,沉淀可生成或转化为相应难溶物质[考法精析] 考法一判断沉淀的生成或沉淀的完全[典例1] 等体积混合0.2 mol·L-1的AgNO3和NaAc溶液是否会生成AgAc沉淀已知AgAc的Ksp为2.310-3 [解析] cAg+=cAc-=mol·L -1=0.1 mol·L-1 Qc=cAg+·cAc-=1.010-2Ksp 故有AgAc沉淀生成。
[答案] 生成AgAc沉淀[典例2] 取5 mL 0.002 mol·L-1 BaCl2与等体积的0.02 mol·L-1 Na2SO4的混合,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有,计算Ba2+是否沉淀完全。
该温度下BaSO4的Ksp=1.110-10 [解析] 此题中,Qc =cBa2+·cSO=110-5Ksp,故有沉淀生成。
两种溶液混合之后,SO浓度变为910-3 mol·L-1,根据Ksp=cBa2+·cSO,计算得cBa2+5。
2要使Cu2+浓度降至0.2 mol·L-1÷1 000=210-4 mol·L-1,cOH-=mol·L-1=10-8 mol·L-1,cH+=10-6 mol·L-1,此时溶液的pH=6。
pbi2 教材 实验

PBI2教材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制备PbI2固体沉淀,并观察其溶解平衡过程。
首先,将碘化铅固体加入含有硝酸铅和碘化钾的溶液中,形成黄色沉淀。
然后,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温度等条件,观察PbI2固体沉淀的溶解和析出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反应中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等概念。
另外,该实验还包括了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度积常数的内容。
学生需要将PbI2固体沉淀溶解在含有碘化钾的溶液中,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下的吸光度值,学生可以计算出溶度积常数Ksp的值。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总之,PBI2教材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碘化铅的制备和溶度积常数的测定ppt课件

5 、数据记录与处理
• 碘化铅饱和溶液的温度/℃ : • 通过交换柱的碘化铅饱和溶液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 消耗标准溶液的的体积/mL : • 流出液中的量/mol: • 饱和溶液中Pb2+浓度/ mol·L-1: • 碘化铅的溶度积Ksp
13
6、注意事项
(1)树脂装约柱高度的2/3即可,不得有气泡。 (2)过滤饱和溶液用的锥形瓶、漏斗必须洁净干燥,滤纸用饱和
常量滴定管读数必须读出小数点后第二位。
6
3.2 移液管的使用
(略)
3.3 滴定操作
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夹住末端玻璃尖, 拇指与食指向一侧捏乳胶管,使溶液 在玻璃球旁空隙处流出。
不要用力捏玻璃珠,也不能使玻璃珠上下移动,尤其不要捏玻璃珠下部的 乳胶管,如果这样会在停止滴定、松开手时吸进气泡,造成体积测量错误。
15
R
2
Pb2
2
H
将一定体积的碘化铅饱和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 树脂上的氢离子即与铅离子进行交换。
3
2.3 铅离子的测定
• 交换后,氢离子随流出液流出。然后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可求出氢离子的含量。
H OH H2 O 根据流出液中的氢离子的数量,可计算出通过离子交换树 脂的碘化铅饱和液中的铅离子浓度。
将碘化铅饱和溶液过滤到一个于净的干燥锥形瓶中,测量并 记录饱和溶液的温度,然后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饱和溶液, 分几次将其转移至离子交换柱内。用一个250mL洁净的锥形瓶盛 接流出液。待碘化铅饱和溶液流出后,再用蒸馏水淋洗树脂至流 出液呈中性。将洗涤液一并放人锥形瓶中。
11
4.5 滴定
将锥形瓶中的流出液用0.005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 用溴化百里酚蓝作指示剂,在pH=6.5~7时,溶液由黄色转变为 鲜艳的蓝色,即到达滴定终点,记录数据。
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误差分析

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误差分析
碘化铅的溶度积常数(Ksp)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饱和的碘化铅固体与其离解为离子的乘积。
测定Ksp常数的误差通常分为两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人为操作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它对所有测量结果的影响是一致的,而且是可预测的。
在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时,例如实验室温度控制不准确或者使用的试剂不干净等因素都会导致系统误差的产生。
这些因素应该在实验前尽可能排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各种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例如试剂的微量变化、实验数据读数的误差等等。
这种误差是随机的,难以预测和控制,但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来减小其影响。
因此,在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小误差:
1. 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校正设备并在合适的温度控制下进行实验;
2. 使用高质量的试剂,并对试剂进行备用,确保试剂纯度的稳定;
3. 制定严格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避免人为操作的影响;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并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分光光度法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实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碘化铅溶度积常数,减少了实验药品和污染,简化了实验环节和数据处理过程,使实验测定的数据更准确。并且根据热
力学公式推导、计算和作图,给出了
lnK
sp
与1/T关系的直线方程,可以判断不同温度时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
Key Words: Solubility product constant; Experimental improvement; Spectrophotometry; Linear equation
碘化铅溶度积常数测定实验是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实验中必做的一个实验。根据各学校、各专 业的学时要求等不同,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离子交换法,一种是 分光光度法[1–4],分光光度法是更常采用的。但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分光光度法测定碘化铅溶 度积常数的测定方法存在一定问题[5],导致测定数据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影响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 定,特别影响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兴趣。针对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碘化铅 溶度积常数的实验过程,简化了实验环节和数据处理过程,使实验测定的数据更准确,特别是减少 了实验药品,避免了浪费,减少了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为了判断比较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 通过热力学公式推导、计算和作图,给出了 ln Ksp 与 1/T 的直线方程。
(3) 所用器材多,且都需干燥处理。除配制标准溶液需要 5 支小试管外,还须用到 3 支大试管、 6 支小试管、3 个漏斗,需要每次上课前,用干燥箱干燥所用的实验器材。所用干燥器材过多,处理 麻烦。
•化学实验•
Univ. Chem. 2019, 34 (4), 61−65 doi: 10.3866/PKU.DXHX201807031
荧光探针法测定碘化铅溶度积常数

的 配合物 D M A B T S — H g ( Ⅱ) , 阻 断 了 电子 转 移 。 D M A B T S —H g ( Ⅱ) 的配 位常数 为 7 . 4 8 x t 0 , 除I 一 外, D M A B T S对 H g 的识 别不受 其它 阳 、 阴离子 干扰 。 [ 4 1 I 一 干扰识别是 因为 I 一 会 取代 D M A B T S 一
降低 ;当 D M A B T S和 H g 的质 量 比 为 1 : 1 . 5
时. 荧 光 完 全 猝 灭 。 这 是 因为 两 者 形 成 了 稳 定
报道 。荧光 探针法是一 种测定难溶 电解质溶度 积 的全新 方法 。用它 测定 P b I : 的溶度 积 常数 ,
可 以直 接 检 测 P b I 饱 和溶 液 中 I 一 浓度 , 不 必象 用 分光光度 法那样 必须先将 I 一 氧 化成 I ,也 不
作者简介 : 俞芸 , 女, 福建长汀人 , 龙岩学院化 学与材料 学院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 有机发 光化合物 的合成 、 荧光分析 。
基金 项 目: 2 0 1 2年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 目( 6 8 2 ) 。
1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光探针法测定碘化铅溶度积 常数
a = [ P b ] ( 过量) + 要
当P b I 饱 和溶 液 中 I -  ̄
Ks p a xb
H g z + 储 备 液 , 以 水 稀 释 至 刻 度 ,摇 匀 , 得 D M A B T S — H g ( I I ) 配合 物标准溶 液 ( p H = 5 , 浓度
C= 1 . 0 0 ×1 0 — 5 m o l / L ) 。 在 h e x = 3 2 0 n m、激 发 /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代码: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总学时:82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化学(师范,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一、课程简介: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常见元素的重要单质和化合物的典型性质,熟悉实验室中某些无机物质的一般制备方法和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常规的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会归纳综合,正确地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近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分离,并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2.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有:玻璃仪器的洗涤;试剂的取用;试管反应操作;沉淀的分离和洗涤;离心机的使用;试纸的选择和使用,常压、减压过滤操作;蒸发浓缩;结晶和干燥;滴定等操作。
初步学会干燥箱、pH计、电导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正确使用。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的观察和正确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达到正确归纳综合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和作图方法。
4.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训练科研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具备独立思考和进行实验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82,具体分配如下:注:每学年根据具体情况,从上述实验中选择82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实验目的:1、明确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无机实验室的一般知识。
熟悉无机实验室规划和安全守则。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7课时 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教案 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第7课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及溶解图像[课型标签:题型课提能课]考点一 K sp的相关计算1.K sp计算相关的常见角度及解题策略2.K sp计算的易错点(1)涉及Q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溶液的体积。
(2)离子沉淀完全时的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10-5 mol/L。
(3)计算K sp或Q时一定注意不要漏掉离子浓度的幂。
类型一判断沉淀的生成或沉淀的完全[典例1] (2017·全国Ⅰ卷节选)Li 4Ti 5O 12和LiFePO 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 3,还含有少量MgO 、SiO 2等杂质)来制备。
工艺流程如下:若“滤液②”中c(Mg 2+)=0.02 mol ·L -1,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 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 3+)=1.0×10-5mol ·L -1,此时是否有 Mg 3(PO 4)2沉淀生成?(列式计算)。
FePO 4、Mg 3(PO 4)2的K sp 分别为1.3×10-22、1.0×10-24。
解析:加入双氧水和磷酸后,溶液体积增加1倍,c(Mg 2+)变为原来的12,即c(Mg 2+)=0.01 mol ·L -1,Fe 3+恰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P 34O -)=sp43(FePO )(Fe )Kc +=2251.310110--⨯⨯mol ·L -1=1.3×10-17 mol ·L -1。
Q[Mg 3(PO 4)2]=c 3(Mg 2+)·c 2(P 34O -)=0.013×(1.3×10-17)2=1.7×10-40<Ksp[Mg 3(PO 4)2],故没有 Mg 3(PO 4)2沉淀生成。
实验五 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实验五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度积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碘化铅是难溶电解质,在其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PbI2(s) === Pb2+(ag) + 2I-(ag)
PbI2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Ksp Q(PbI2)==[c(pb2+)/c Q]·[c(I-)/c Q]2
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测定出PbI2饱和溶液中的c(I-)和c(Pb2+),则可以求得Ksp Q(PbI2)
若将已知浓度的Pb(NO3)2溶液和KI溶液按不同体积混合,生成的PbI2沉淀与溶液达到平衡,通过测定溶液中的c(I-),再根据系统的初始组成及测定反应中的Pb2+于I-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的c(Pb2+)。
由此可求得PbI2的溶度积。
实验先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c(I-)。
尽管I-是无色的,但可在酸性条件下用KNO3将I-氧化为I2(保持I2浓度在其饱和浓度以下)。
I2在水溶液中呈橙黄色。
用分光光度计在525nm波长下,测定由各饱和溶液配制的I2溶液的吸光度A,然后由标准吸收曲线查出c(I-),则可计算出饱和溶液中的c(I-)。
1.配制pbI2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充分摇荡。
答:为使pb(NO3)2和KI充分反应
2.如果使用湿的小试管配制比色溶液,对实验结果将产生什么影响?答:溶液浓度会被稀释,使测得的溶液吸光度变小,从而影响计算结果。
影响测定碘化铅Ksp的几个因素

影响测定碘化铅Ksp的几个因素马晓光【摘要】本文通过利用离子交换法测定难溶物质碘化铅的溶度积,总结出了几个影响Ksp数值变化的因素,实验时多加注意并控制好这几个因素,使Ksp数值更精确,有助于提高测定碘化铅Ksp实验的成功率与准确率.【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6)002【总页数】1页(P14-14)【关键词】离子交换法;碘化法;KSp【作者】马晓光【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化学系,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2.4本实验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与碘化铅饱和溶液中的铅离子进行交换.其交换反应可以用下式来示意:将一定体积的碘化铅饱和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上的氢离子即与铅离子进行交换.交换后,氢离子随流出液流出.然后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可求出H+的含量.根据流出液中H+的数量,可计算出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的碘化铅饱和溶液中的铅离子浓度,从而得到碘化铅饱和溶液的浓度,然后求出碘化铅的Ksp.碘化铅饱和溶液最终达成溶解—沉淀平衡:这一多相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1 碘化铅饱和溶液的配制将过量的碘化铅固体溶于蒸馏水中,充分搅动并放置24小时,使其达到沉淀溶解平衡.2.2 装柱2.2.1 将交换柱下端填入少许玻璃棉.2.2.2 将浸泡了48小时后的阳离子交换树脂40g随同蒸馏水一并注入交换柱中.(注意液面始终要高出树脂).2.3 转型用100ml 1mol.l-1HNO3溶液以每分钟30—40d的流速流过树脂,使钠型树脂完全转变成氢型.然后用蒸馏水淋洗树脂,直到洗液PH=7呈中性为止.2.4 交换和洗涤将PbI2饱和溶液过滤到一个干净且干燥的锥形瓶中,测量并记录饱和溶液的温度,然后准确移取饱和溶液25毫升放入一小烧杯中,分次转移到离子交换柱内,用一个洁净的250毫升锥形瓶盛接流出液.待PbI2饱和溶液流出后,再用蒸馏水淋洗树脂至流出液PH=7呈中性,将洗涤液一并放入锥形瓶中.2.5 滴定将锥形瓶中的流出液用0.005680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用溴化百里酚蓝作指示剂,在PH=6.0~7.6时,溶液由黄色刚好变成鲜亮的蓝色,半分钟后不褪色即达滴定终点.2.6 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其中PbI2饱和溶液的温度是20℃,通过树脂的饱和PbI2的体积均为25.00毫升.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是:0.005680mol.l-1,计算结果如下:依据以上实验得出Ksp的数值,可以推断出影响Ksp数值变化的几个因素:(1)转型中转型终点控制的不同.在离子交换树脂的转型中,如果加入HNO3的量不够,树脂没有完全转变成氢型,可能使PbI2交换不充分,导致使用的滴定液减少,引起饱和溶液中[Pb2+]降低,使Ksp减小.(2)交换中交换终点控制的不同.(3)滴定中滴定终点控制的不同.滴定终点最好控制在由黄色变成鲜亮的蓝色,三十秒不褪色即可.(4)交换和洗涤中损失了一小部分流出液.导致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量减少,使流出的H+的量减少,引起饱和液中的[Pb2+]降低,从而使Ksp减小.〔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相关文献】〔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中图分类号:O612.4。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66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读

第66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试说明】理解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能运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检测】1.(2013•四川)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起始浓度/(mol•L-1)反应后溶液的pHc(HA) c(KOH)①0.1 0.1 9②x 0.2 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c(A—) > c(OH—) > c(H+)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 = c(K+) —c(A—) = mol/L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 + c(HA) > 0.1 mol/L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 = c(A—) > c(OH—) = c(H+)2.在一定温度下,向含有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1X10-5NaBr溶液,有没有沉淀生成?(Ksp(AgCl)=1.69X10-10 Ksp(AgBr)=5.4X10-13)【知识梳理】一、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此处的“”表示“溶解”和“沉淀”是相对的两方面,不表示电离。
2、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AmB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
AmBn(s) mAn+(aq)+nBm-(aq)(1)表达式(2)意义: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sp数值,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影响因素: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和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溶液中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一、碘化铅饱和溶液的配制 二、装柱(不能有气泡) 三、转型(酸洗,水洗) 四、交换(碘化铅溶液)和洗涤(水洗
至中性,为什么?) 五、滴定(只有一份) 六、离子交换树脂的后处理(酸洗,水
洗) 七、数据处理
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子交换法的一般原理和使用离子交 换树脂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用离子交换法测定溶度积的原理; 3. 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对于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存在沉淀- 溶解平衡
如:PbI2=Pb2+ +2IKsp°= [Pb2+][I-]2=4[Pb2+]3 =1/2[I-]3
测定Pb2+或I-的浓度可计算得溶度积
实验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 -含有能与其 它物质进行离 子交换的活性 基团的高分子 化合物。
实验原理
本实验 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酸性基团
( H+ )与Pb2+交换:2R-H++Pb2+= R-2Pb2++2H+
滴定被Pb2+交换出的H+; 根据H+浓度,计算出通过交换树脂 的PbI2饱和溶液中的Pb2+浓度,得到 PbI2浓度,从而求出PbI2的溶度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