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共享】《抗击八国联军》参考教案2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比《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方面给中国带来危害之沉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历史理解的眼光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通过分析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学生明白:只有代表国民利益的政府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三、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承:戊戌政变导致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削弱,顽固派重新占据要职,由于他们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毫无所知,所以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提倡一种顽固的抵制政策,以慈禧为首的清廷怂恿排外主义。

下启:由于清政府不再代表本国国民利益、同时腐败、背信弃义、翻脸无情、外交不成熟,这样的一个政府被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不断遭受着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忍无可忍,义和团运动兴起;由于受到排外主义的清政府的支持,义和团运动迅速扩大影响;其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列强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最终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关于义和团运动,史学界争议很大,作为教师,在授课时要用历史理解的眼光带领学生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而不是让学生觉得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笑话。

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新人教版
2. 学生需运用已学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历史思维方法,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等事件进行深入探讨。
3.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让学生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 作业反馈: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结果:《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戊戌变法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
- 过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 结果: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受挫
③民族危机加剧
- 原因: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封建制度束缚
- 影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对于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不够准确的学生,建议他们从历史背景、运动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对民族危机加剧作用理解不深的学生,建议他们结合历史事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内容逻辑关系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阐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侵华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史实;义和团运动口号及其局限性;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主要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要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必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他们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本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二)、讲授新课一、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加快争夺中国的步伐,争先恐后掠夺在华权益,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胡作非为,配合外国的侵略活动的猖獗,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势力矛盾尖锐。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清政府态度: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

于是,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

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3、口号:扶清灭洋“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战争过程;2.通过分析战争的影响和教训,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3.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介绍八国联军的组成和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目的和动机。

2. 战争过程•详细介绍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间线和各个重要战役;•分析八国联军以及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策略和战术;•讲解八国联军在北京的占领和中国的抵抗。

3. 对中国的影响和教训•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探讨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意识和民族自尊心的影响;•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视和维护国家安全。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运用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资料和地图,详细讲解战争过程和影响。

2.讨论与互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答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3.视听教学:辅助材料包括视频片段、录音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观看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战争过程。

第二步:讲授背景介绍讲解八国联军的组成和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目的和动机,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分析。

第四步:详细介绍战争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时间线和地图,详细介绍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间线和各个重要战役,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第五步:对中国的影响和教训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的意识和自尊心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视和维护国家安全。

第六步:总结讲解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这场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教训。

五、教学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次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和平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3.掌握《辛丑条约》的次要内容,培养先生归纳、比较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经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搜集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气;2.经过看图复述和平过程,提升复述严重历史事情的能力,3.经过小组讨论、图表制造的方式,培养先生交流讨论和比较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领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感受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二)难点《辛丑条约》的签订。

四.教学工夫1课时五.教学预备(一)教师预备1.搜集义和团运动的史料、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2.制造课件。

(二)先生预备课前预习课文,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

六.教学方法(一)教法材料研读法、启发引导法、图表归纳法、图示法(二)学法自主探求、合作交流七.教学过程(一)词语引导,激趣导入(5分钟)出示关键词,介绍义和团运动。

师: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他们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呢?揭示课题《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

出示成绩,安排预习。

(二)合作探求,学习新知(35分钟)1.义和团运动(1)浏览教材,考虑成绩:义和团兴起的缘由是甚么?义和团的性质是甚么?【生: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材料浏览: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发生了甚么变化?政策变化的缘由是甚么?【生:“减除”“搜剿”→“用之”;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的权势】(3)材料(《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研读,主张分析:这个揭帖宣扬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生:揭帖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缘由、方式及目的,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酿成的,主张经过武力反抗将列强赶出中国;主张保清、扶清。

苏版历史初二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苏版历史初二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生:听故事,产生对问题的探求欲望。
自主
探究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形,发觉和解决学生所显现的疑难问题。
生:完成探究后,互对探究的结论,同桌之间进行互助学习。
合作交流
展现提高
篇章一:义和团,起山东——义和团运动
【问题1】义和团运动兴起和进展
阅读教材第一、二段和第三十二页上的“材料研读”。回答: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缘故是什么?这次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进展情形如何?
【问题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结合教材“抗击八国联军”一目。归纳抗击八国联军的事例有哪些?
【问题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以及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缘故是什么?此次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问题4】【问题3】
观看第三十四页上的图片,阅读“相关史事,结合正文内容。”阐述:八国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哪些?说出现在此刻你内心最强烈的感受。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清朝末年,我国有4.5亿人口。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有一个,赔款数量达到了4.5亿两,意在让每一个中国人赔一两白银。这是哪一个条约呢?那个条约是在如何样的情形下签订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查找答案吧。
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阅读教材,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答案。
师:关心学生分析:“灭洋”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扶清”的狭隘性。这些缘故,加上该组织自身的落后因素,最终导致该运动被镇压。
师:指导学生阅读和观看,重点明确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情形:开始(时刻、国家、领导)、攻陷大沽炮台、天津失陷、攻占北京。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主要讲述了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对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人物、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图片、文献等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文献中的细节,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信息。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侵略的?”“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击八国联军》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抗击外侵的精神。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危机、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斗争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近代中国历史事件,对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列强的侵略行径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详细过程和背景,以及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战争背景,理解战争过程,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抗击外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景的分析,战争过程中重要事件的解读,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通过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故事导入)八国联军进北京城之日,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

由于临事慌张,慈禧太后顾不得讲究排场,蓬乱着头发,狼狈不堪地出西直门,过八达岭一路颠簸,逃到陕西西安。

慈禧太后一到西安,兴师动众,日夜开工,精心设计自己的“行宫”。

她那“行宫”里有庞大的御膳房,每餐“摆膳”依然是100多道菜。

同学们,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慈禧太后逃到西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八国联军为什么侵略中国?最后的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播放图片:这些图片分别是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照片,谈谈你的观后感。

20世纪的中国,在世纪初和世纪末呈现给世界不同的精神面貌:20世纪末的中国繁荣昌盛、自强自立,但是20世纪初的中国——清王朝腐朽衰败,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中国是如何成为洋人统治中国工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教材图片分析1.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大肆屠杀义和团团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史料积累“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教学反思。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设计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设计

《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龙潭坪初级中学查柳一.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3.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通过看图复述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图表制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交流讨论和比较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感受团结统一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二)难点《辛丑条约》的签订。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搜集义和团运动的史料、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2.制作课件。

(二)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

六.教学方法(一)教法材料研读法、启发引导法、图表归纳法、图示法(二)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七.教学过程(一)词语引导,激趣导入(5分钟)出示关键词,介绍义和团运动。

师: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他们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呢?揭示课题《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

出示问题,安排预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35分钟)1.义和团运动(1)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义和团的性质是什么?【生: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材料阅读: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减除”“搜剿”→“用之”;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的势力】(3)材料(《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研读,主张分析: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生:揭帖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方式及目的,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主张通过武力反抗将列强赶出中国;主张保清、扶清。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2单元《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2单元《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2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2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

本课主要内容有: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对于清政府的态度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培养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2.难点: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3.教学用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操练(10分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优秀教案范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

从而明确清朝(近代部分)时期的这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侮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落后性;如何理解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新课导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新课探究】一、义和团运动教师:(展示材料以及《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材料二《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或让学生打开手中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相应)教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对义和团的了解,为什么会在山东首先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学生:义和团的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官方文书中,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原因。

2.了解中国人民的抗击八国联军的艰辛和勇敢。

3.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意识。

5.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事件和战役。

3.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宣传片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抗击八国联军的学习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背景(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原因,如列强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原因和导致原因的原因。

3.学生回答问题并教师进行总结。

第三步:学习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事件和战役。

2.让学生分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和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展示。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所展现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步: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2.让学生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展开思考和讨论。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的文章或PPT,并进行展示。

第五步: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和思考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后进行评价。

3.对学生编写的文章或PPT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事件和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共享】《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襄州四中李玲一、教材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更要进一步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概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分析、评价《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难点:分析、评价《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四、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思维推理法等.学法: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危机更加严重?2、学生回答。

3.导入新课: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侵略者并没有停止宰割中国的步伐,随着侵略势力的一步步深入,中国大地上又会发生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呢?中国是否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呢?让我们走进历史,翻开中国军民抗击英、俄、日、美、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的一页,去领略那英勇悲壮,令人震撼的一幕,走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环节二:进入情境,学习新知过渡: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的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自发组织了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壮烈的反帝爱国运动。

【情景一:风起云涌-----义和团运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和导入框里的内容。

教师展示课件义和团运动相关的图片。

思: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因此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情景二:古都哭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生阅读第一子目的内容。

教师展示课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图片。

思:1.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2.请同学们简述廊坊阻击战的经过。

3.多媒体显示图片:《廊坊大捷》。

想一想:下列西摩尔的话说明了什么?“设使义和团所用武器皆为西式枪炮,则联军必遭全军覆没之命运。

”学生热烈讨论,各组代表积极发言,得出结论: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

过渡:廊坊阻击战义和团虽然取得了大捷。

但仍然没有阻止侵略军攻占天津和北京。

3、请同学们简述天津和北京失陷的过程。

4、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和国难。

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到:落后必定挨打。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力量。

过渡: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

5、课件展示图片,结合教材小字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些图片足以表明八国联军的侵略面目和强盗行径了。

过渡: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进行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固然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情景三;晚清悲歌------《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学生阅读第二子目的内容。

教师展示课件《辛丑条约签定的情景》相关图片。

1.解释:同清政府签定条约的国家,除了八个出兵国以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十一国。

2.学生复述,课件展示《辛丑条约》签定的内容。

各组学生通过讨论,把条约内容归纳成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四个方面。

3、指导学生做“动脑筋”栏目:结合《辛丑条约》内容,你能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危害吗?经济:列强为了惩罚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竞然按推算的中国人口数字,要每个中国人交1两白银作为“罚金”。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庚子大赔款”。

战后清政府为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来偿付赔款。

这些外债一般是以中国铁路、矿山的开采权作为抵押。

从此,中国的经济命脉就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

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再加各地赔款,总数达10亿两,这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总收入。

这些赔款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同时,中国的关税、盐税均被帝国主义所把持。

军事、外交:至于拆毁炮台、在军事要地驻兵及划定“使馆界”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4.指导学生做“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是“国中之国”,成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中国的太上皇;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

5、指导学生做“活动与探究”l:议一议:《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学生表演历史短剧,增强对“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感性认识。

总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一句典型的卖国名言,这表明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了洋人的工具。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至此,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通过本课的学习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可以从清政府战败的原因等方面得出教训。

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当时的局面你会怎么做?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内容:落后就要挨打。

改革促进发展……引进先进技术,重用人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有创新精神……环节四、归纳新知,梳理新知总结歌谣: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教师结束语: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国。

板书:环节五、当堂演练,检测新知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斗争矛头指向()A.清政府腐朽统治B.中外反动势力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D.地方官员严酷统治2.义和团重创八国联军的战役是()A.虎门战役B.大沽口战役C.青浦战役D.廊坊战役3.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带领仓皇逃跑的皇帝是()A.咸丰帝B.同治帝C.光绪帝D.道光帝4.下列战争中,外国侵略者进入北京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5.被《辛丑条约》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的地方是()A.北京东郊民巷B.天津大沽C.山海关D.上海6.《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屈辱条约,它标志着()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C.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订之后中国的状况?()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之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1)“联军”指什么?(2)“联军”什么时候攻人北京?(3)“联军”侵略中国遭到了中国什么力量的反抗?课本剧画外音:1900年12月的某一天,大太监李莲英手执李鸿章的急电,急匆匆地走进慈禧太后的住处,把电文呈上。

慈禧太后一看喜出望外。

原来电文上说《辛丑条约》未把慈禧列为“祸首”惩办。

李莲英和慈禧的扮演者随画外音做动作。

慈禧:“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李莲英:“遵旨。

”画外音:1901年2月某日。

慈禧:小李子,传旨与李鸿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李莲英:“接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