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word版】.doc
乘船文言文翻译及注解
余少时,尝游于江海之间,舟行万里,所至之地,皆记其名。
一日,乘舟沿江而下,见江水浩渺,波涛汹涌,心向往之。
遂命舟子解缆,扬帆远航。
途中,风平浪静,舟行甚速。
俄而,遇一巨浪,舟身颠簸,众皆惊呼。
余独静观,笑曰:“此乃江海之常态,何惧之有?”舟子亦笑而应之。
夜幕降临,月明星稀,舟行于浩渺江面,如同一叶扁舟在星河中漂泊。
余凭栏而望,心旷神怡。
舟子见余神色自如,遂言:“君观江海,有何感慨?”余答曰:“江海之广大,非人力所能尽知,故人生亦当如江海,包容万物,容纳百川。
”舟行数日,忽遇暴风骤雨,江水翻腾,舟身摇曳。
舟子惊慌失措,余却泰然处之。
余曰:“此亦江海之常态,不必惧也。
”舟子闻言,方稍定心。
又数日,舟至一岛屿,岛上绿树成荫,花香鸟语。
余登岛游玩,见一老者正在垂钓,遂与之交谈。
老者曰:“此岛名为蓬莱,乃仙境之地,人皆向往。
”余问:“蓬莱仙境,果有如此之美乎?”老者微笑曰:“蓬莱之美,非言语所能尽述,君若不信,可自观之。
”余心向往之,遂留宿岛上。
夜深人静,月色如水,余漫步于岛上,心旷神怡。
忽闻远处传来一声长啸,余循声望去,只见一白鹿跃出林间,余惊叹不已。
次日,余告别老者,登舟离去。
舟行数日,终达目的地。
回首往事,余感慨万分。
想当年,余乘舟游历江海,历经风雨,方得今日之成就。
故人生亦当如江海,勇于探索,不畏艰难。
注解:1. 余少时:我年轻时。
2. 游于江海之间:在江海之间游玩。
3. 舟行万里:乘船行驶了万里。
4. 解缆:解开船缆。
5. 扬帆远航:扬起帆,向远处航行。
6. 风平浪静:风平浪不兴,形容海面平静。
7. 巨浪:巨大的波浪。
8. 颠簸:船身上下震动。
9. 夜幕降临:夜晚降临。
10. 明星稀:星星明亮但稀少。
11. 扁舟:小船。
12.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13. 舟子:船夫。
14. 君观江海,有何感慨:你看到江海,有什么感想?15. 包容万物,容纳百川:包容所有事物,接纳无数河流。
16. 暴风骤雨:猛烈的暴风雨。
语文版 七年级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
•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
、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 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 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 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 得珍视的宝库,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 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 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 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 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 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 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小结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一个 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文 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 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 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 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知错能改,否则会丧失朋 友,失去友谊。告诉人们 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 做一个守信人。
乘
船
• 《乘 船》
给下列字词注音释义
歆 辄 携 邪 拯
xīn
zhé 当即、当下
• 作业 • 1、抄写课文一遍 • 2、背诵课文
xié 携带
yé 相当于“吗”的意思 zhěng 救助
一起,都
当时
想要
搭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代词,这件事
对……感到为难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 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
恰巧,幸而
还
同意
•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 抛弃 为什么
• 王欲舍所携人。
译文: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 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 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的原因
迟疑,犹豫不决
《世说新语》二则之乘船全面版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乘船
xīn
zhé
huà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
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
xié 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
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
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
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
华、王之优劣。
yé
zhěng
nìng
思考,回答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 的“避”是什么意思?
2、“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 意思?
3、“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 “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4、“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 是反问?
共同探究
1、“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优在” 哪里呢? 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 信守,临危不惧,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 的气概。
光不会因你而停留,你却会随着光阴而老去。
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有的结局早已就预见,那么就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必须去适应的。面对幸与不幸,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思维,也许心空就不再布满阴霾,头上就 是一片蔚蓝的天。一生能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很多事情,很多人已经渐渐模糊。而能随着岁月积淀下来,在心中无法忘却的,一定是触动心灵,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无论是 伤痛是欢愉。人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不要错过了清早的晨曦,正午的骄阳,夕阳的绚烂,暮色中的朦胧。经历过很多世态炎凉之后,你终于能懂得:谁会在乎你?你又何 必要别人去在乎?生于斯世,赤条条的来,也将身无长物的离开,你在世上得到的,失去的,最终都会化作尘埃。原本就不曾带来什么,所以也谈不到失去什么,因此,对自己 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应怀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小小的不如意或是飞来横祸就能坦然接受,知道人有旦夕祸福,这和命运没什么关系;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台下的 鲜花掌声和头上的光环,身上的浮名都能清醒看待。花不常开,人不常在。再热闹华美的舞台也有谢幕的时候;再奢华的宴席,悠扬的乐曲,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春去秋来, 我们无法让季节停留;同样如同季节一样无法挽留的还有我们匆匆的人生。谁会在乎你?生养我们的父母。纵使我们有千般不是,纵使我们变成了穷光蛋,唯有父母会依然在乎! 为你愁,为你笑,为你牵挂,为你满足。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除了父母,不敢在断言还会有谁会永远的在乎你!看惯太多海誓山盟的感情最后星流云散;看过太多翻云覆雨的友 情灰飞烟灭。你春风得意时前呼后拥的都来锦上添花;你落寞孤寂时,曾见几人焦急赶来为你雪中送炭。其实,谁会在乎你?除了父母,只有你自己。父母待你再好,总要有离 开的时日;再恩爱夫妻,有时也会劳燕分飞,孩子之于你,就如同你和父母;管鲍贫交,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肝胆相照,从古至今有几人?不是把世界想的太悲观,世事白 云苍狗,要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懂得爱惜自己。不羡慕如昙花一现的的流星,虽然灿烂,却是惊鸿一瞥;宁愿做一颗小小的暗淡的星子,即使不能同日月争辉,也有自己无可 取代的位置其实,也不该让每个人都来在乎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单行道,世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家生活得都不容易,都有自己方向。相识就是缘分吧,在一起 的时候,要多想着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而不是想着去得到和索取。与人为善,以直报怨,我们就会内心多一份宁静,生活多一份和谐没有谁会在乎你的时候,要学会每时每 刻的在乎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回望过去生活的点滴,路也茫茫,心也茫茫。少不更事的年龄,做出了一件件现在想来啼笑皆非的事情:斜阳芳草里, 故作深沉地独对晚风夕照;风萧萧兮,渴望成为一代侠客;一遍遍地唱着罗大佑的《童年》,期待着做那个高年级的师兄;一天天地幻想,生活能轰轰烈烈。没有刀光剑影,没 有死去活来,青春就在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ppt课件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原文:《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
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
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
”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华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还有位置,为什么不给他上呢?\'后面的敌人(向那人)追了过来.(这时)王朗就想抛下带着的那个人.华歆说:\'我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这样啊.既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因此,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世人就以这件事来平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附:《世说新语》二十则原文和译文《世说新语》二十则1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2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知人们要重诺守信。
七年级同学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同学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同学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同学自主学习为主,老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同学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法学法]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
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殊要留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同学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推究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同学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舞同学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其次篇短文《乘船》以同学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导人新课1导语。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很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日,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脚印,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
(二)指导同学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l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2同学沟通,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3)创读:审美评价,延长制造。
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乘船文言文翻译
乘船文言文翻译《乘船》出自《世说新语·德行》《乘船》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歆辄难之: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困难。
俱:一同、一起。
辄: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愿意。
舍:丢弃。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
疑,迟疑。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yé)通假字。
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拯:救助。
华歆:三国魏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
字子鱼翻译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
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扩展资料:人物分析: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
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不有失君子风度,有基于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一、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当即拒绝。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
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
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
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三、练习题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难:(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为:(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_。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1.感到为难幸好、幸亏因为凭借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一、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当即拒绝。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
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
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
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三、练习题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难:(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为:(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_。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1.感到为难幸好、幸亏因为凭借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
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 宋文学家。
1
刘 义 庆 像
2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和手 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 最早的笔记小说集。全书记载了 从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 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为集中地 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 状态和生活情况。
4
5
掌握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动词,约定。
去:动词,离开。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不:通“否”。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3、作者 聪敏,懂礼识仪。
②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第一则
期行
6
7
朗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委:丢下,抛弃。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惭愧。
引:牵引,拉。
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正午过后友 人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 。元方这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您父 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来, 已经走了。”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君子 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正午还不到,就是不 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无比惭愧,忙下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 不再回头。
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第一篇: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世说新语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注释1.俱:一起2.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
3.疑:迟疑;犹豫不决。
4.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5.贼:敌人6.拯:救助。
7.本所以疑:原本感到为难的。
8.依附:跟从。
9.宁:难道。
10.辄:就11.难之:对此事感到为难。
12.弃:抛弃。
13.尚:还14.欲:想要15.遂:于是就16以:通“已”第二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的原文及翻译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出处:本文为《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第十三则,原文无标题。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一、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当即拒绝。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
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
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
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三、练习题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难:(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为:(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_。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1.感到为难幸好、幸亏因为凭借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
乘船文言文及翻译
余尝乘舟游于江湖之间,舟行碧波之上,遥望天际,烟波浩渺,心旷神怡。
是日也,风和日丽,白鹭飞翔,鱼跃于渊,自然之景,宛若仙境。
舟行至一孤岛,四周环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余下舟登岛,拾级而上,遍观四周,心向往之。
岛之中央,有一古寺,古木参天,香火鼎盛。
寺内僧人,持戒修行,面色慈祥,谈吐不凡。
余心悦之,遂留宿寺中,聆听佛法,感悟人生。
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在岛上,静谧无声。
余步于寺前,仰望天空,星辰闪烁,银河横亘。
此刻,余心无挂碍,宛如脱胎换骨,顿悟世间万物,皆由心生。
次日,余告别僧人,复登舟归去。
舟行数里,回首望那孤岛,恍若梦中仙境,令人难以忘怀。
自此,余心中常怀孤岛之景,每念及此,便觉心灵得到净化。
余又乘舟游于江湖,沿途所见,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或遇山川壮丽,或见水乡人家,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舟行至一湖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湖畔有一亭,亭名“观澜”,亭中有一老者,须发皆白,谈笑风生,自有一番风味。
余与老者交谈,知其生平,不禁心生敬意。
老者言:“人生如梦,转眼即逝。
唯有把握当下,方能不负此生。
”余深受启发,顿觉茅塞顿开。
舟行至一处,忽遇暴风雨,波涛汹涌,舟行艰难。
余心中惶恐,然观澜亭老者曾言:“逆境之中,更显英雄本色。
”余静心凝神,与风雨共舞,终于度过难关。
余乘舟归来,感慨万千。
此行虽短,却让余领略了江湖之美,感悟了人生之理。
自此,余立志游历四方,广结善缘,不负此生。
【翻译】我曾经乘船在江湖之间游历,船只在碧波之上行驶,远望天边,烟波浩渺,心情舒畅愉悦。
那天,风和日丽,白鹭在空中飞翔,鱼儿在深渊中跳跃,自然之景,宛如仙境。
船行至一座孤岛,四周被水环绕,绿树成荫,鸟鸣花香。
我下船登岛,拾级而上,环顾四周,心向往之。
岛中央有一座古寺,古木参天,香火旺盛。
寺中的僧人,持戒修行,面容慈祥,谈吐非凡。
我心悦之,便留宿寺中,聆听佛法,感悟人生。
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在岛上,静谧无声。
我在寺前漫步,仰望天空,星辰闪烁,银河横跨。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世说新语之《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一、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当即拒绝。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
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
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
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三、练习题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难:(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为:(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_。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1.感到为难幸好、幸亏因为凭借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
期行文言文翻译直译
期行文言文翻译直译《陈太丘与友期》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作品,也作《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
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期行文言文翻译直译的具体内容吧!欢迎大家阅读哦!《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重点闻言词注解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曰:说则:就是信(则是无信):信用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不: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已去:已经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大意陈太丘和他好友约定了时间是在中午的时候一起出去,可是在中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的朋友还是没有来,这个时候陈太丘就自己先离开了。
等陈太丘离开后他的朋友来找陈太丘,看到陈太丘的5岁的儿子在门上玩耍,就问他的父亲呢?小孩子回答说,他的父亲在约定时间等他不来,所以就自己先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原文:《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
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
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
”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华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还有位置,为什么不给他上呢?\'后面的敌人(向那人)追了过来.(这时)王朗就想抛下带着的那个人.华歆说:\'我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这样啊.既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因此,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那样.世人就以这件事来平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附:《世说新语》二十则·原文和译文《世说新语》二十则1、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咨:询问。
②“元方”两句:指两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就难分高下。
按:这两句不会是陈寔的原话,因为父亲不会称呼儿子的字。
【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
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①捉:握;拿。
掷:扔;抛。
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
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
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
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
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
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
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3、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
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
」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注释】①魏甄后: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姓甄。
②“曹公”句:东汉未,袁绍割据河北、山西等地,与曹操争雄。
袁绍死,其小儿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把妻子留在邺城。
公元204 年,曹操大破袁尚,取邺城。
③五官中郎:指曹丕。
曹丕登位前曾任五官中郎将,主管宫廷保卫。
④“今年”句:曹操想得到甄氏,只因曹丕抢先一步,只好改口这样说。
【译文】魏甄后既温柔又漂亮,原先是袁熙的妻子,很受宠爱。
曹操攻陷邺城,屠杀百姓时,下令立即传见甄氏,侍从禀告说:“五官中郎已经把她带走了。
”曹操说:“今年打败贼寇,正是为了他。
”4、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足叔)□(足昔)。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
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诣(yì):到。
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
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谦称。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著有(老子)一书。
师资: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
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踧?b>e(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
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经通报后,入门就坐。
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
”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
”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5、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橼,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在适意,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注释】①张季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
他在洛阳当官,看到当时战乱不断,就借想吃家乡名菜为由,弃官归家。
齐王:司马冏(jiǒng),封为齐王。
晋惠帝时任大司马,辅政,日益骄奢。
公元302 年,在诸王的讨伐中被杀。
东曹:官名。
主管二千石长史的调动等事。
②苑菜羹:《晋书•张翰传》作“苑菜、薄羹”,与鲈鱼脍并为吴中名菜。
薄羹,参看《言语》第26 则注②的“苑羹”。
③羁宦:寄居在外地做官。
④见机:洞察事情的苗头。
机,通“几”。
【译文】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
不久齐王败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
6、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
玄竟以得免。
【注释】①郑玄:字康成,东汉未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著名经学家,遍注群经,精通历算。
马融:字季长,东汉大经学家。
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大体算法。
古代的天体论中有浑天说,以为天像鸟蛋,地像蛋黄,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旋转。
人们就用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位置。
③礼乐皆东:礼和乐是儒家的重要课程。
这里是赞郑玄已掌握了礼乐的精髓,随着他东归,东方就成了讲授礼乐的中心。
④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式,通“栻”,占卜之具,类似星盘。
按:这一则记载马融想追杀郑玄,不一定实有其事。
所用方法,亦属迷信。
【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高才弟子为他讲授罢了。
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
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奇,佩服。
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担心郑玄会独亨盛名,心里很忌恨他。
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
马融果然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一定是死了。
”便决定不去追赶。
郑玄终于因此得免一死。
7、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
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
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
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
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
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
③”其(qí)在”句:大意是,豆桔在锅下烧。
豆子在锅中哭。
然,通“燃”,烧。
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8、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注释】①枕石漱流:比喻隐居山林。
枕石,用石做枕。
漱流,用流水来漱口。
②洗耳:比喻不愿意过问世事。
传说尧想召隐士许由为九州长,许由认为这听脏了自己的耳朵,就到河里洗耳。
【译文】孙子荆年轻时想要隐居,告诉王武子说:“就要枕石漱流”,口误说成“漱石枕流。
”王武子说:“流水可以枕,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枕流水是想要洗干净自己的耳朵,漱石头是想要磨练自己的牙齿。
”9、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②矜持:拘谨。
坦腹:敞开上衣,露出腹部。
按:后称人女婿为东床或令坦,本此。
③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译文】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
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