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专题检测评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单元总结课件单元质量评估检测)第五单元
必记 ·精要盘点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标志
背景
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暴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 理论 《共产党 1848年 露;空想社会主义;工 论的指导,推动了国际社 产生 宣言》 人运动 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伟大 1871年 尝试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巴黎 公社 十月 革命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临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 时政府意图解除人民武 次伟大尝试,为国际社会 装 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
变为 1917年 现实
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发 第一次将社会主义理论变 展;国内矛盾尖锐;二 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 月革命成功;工人阶级 主义运动新局面 力量壮大;列宁主义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解析]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
料信息 “ 革命 ”“ 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 等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起义前
夕,即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所以答案是C项。
单元质量评估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于无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 十月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
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
环境。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领导下,争取到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 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遵循“四月提纲”的指导,发动了彼得格勒 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课标导学
历
人民版 历史 必修1:专题五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以下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B.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D.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当时中国处于被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环境中,不可能出现A项所述的理解。
2.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
”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A.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对霸权主义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报纸报道新闻往往带有时效性,一般报道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
日内瓦会议发生于1954年4月至7月,出席会议的有苏、美、英、法等国,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亚洲国家的实力,所以选B。
3.右图为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
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
下面的小字注释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依据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美苏“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D.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解析:选D。
由封面注释“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可看出,美国敌视新中国,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
4.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解析:A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
2. 下列邮票是1950年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它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不结盟B. “一边倒”C. “另起炉灶”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B 中国同苏联签订同盟条约,反映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实施“一边倒”的方针。
3. (2009·深圳模拟)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 新中国以安理会五个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D.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解析: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C项说法错误。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4. (2009·江苏模拟)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A. 亚非万隆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布雷顿森林会议D. 第26届联大解析:B 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 专题复习与测评 人民版必修1 新课标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 专题复习与测评人民版必修1 新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关系最主要的特色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C.社会主义开始形成世界体系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是当时最大的特色,促使中国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答案: D2.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①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②取缔帝国主义特权③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④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与独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一边倒”政策的内容,故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答案: C3.xx年是周恩来诞辰113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提出不结盟的外交方针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B、C、D三项都是周恩来直接参与者和决策者,A 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调整。
答案: A4.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会议陷于僵局时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化建议B.起草了会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C.推动达成《万隆公告》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A项符合日内瓦会议,B项不是最主要的体现,C项与此无关,D项是其意义。
答案: A5.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针对( )①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②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③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④印度支那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解析:依据题意,④印度支那问题是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内容,应排除。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外交政策的调整1.曾说,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可以说是非常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但“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的和平,这是可能的。
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
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
上述讲话反映中国外交的任务是( A )A.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环境B.延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D.联合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解析:抓住题干中“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信息可知,中国外交的任务是为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故A项正确。
2.曾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这表明( B )A.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 B.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C.突破外交封锁十分必要 D.外交政策应当适时调整解析:材料中的意思是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会影响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即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故B项正确;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交封锁和政策调整,故C、D项排除。
3.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20世纪80年代曾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 B ) A.实行“一边倒”B.推行不结盟C.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解析:“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反映了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正确;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不符合“20世纪80年代”,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D。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五三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1.(2012·湛江学业水平检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A项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实现,C项本身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即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故排除D项。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对别国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
”这段材料直接反映了()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解析:选B。
“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C、D都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其中A是任何时期都不变的根本原则,C、D是具体方针,但与材料不符。
3.正在全力推进现代化的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的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A.亚太经合组织会议B.北美自由贸易区会议C.东南亚国家联盟会议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2011年6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了某组织峰会并发表讲话:“10年来,各成员国团结一致、密切协作……我们创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把‘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本组织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该组织应是()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
由“10年来”可知该组织成立于或者中国参加于2001年,由此排除B、C;由“新型国家关系模式……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可以排除D。
5.阅读下列材料: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0·全国Ⅲ卷)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其形制的变化使商品交易更加方便,这是适应商品交易需要的产物,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的货币经历了从天然贝币到铜铸币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朝的五铢钱以铜铸为主,故A项错误;题干图片无法体现贝币、布币和五铢钱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关系,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
2.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
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
这些规定旨在()A.防止土地兼并B.稳定统治秩序C.增加赋税收益D.开发关中地区,防止土地兼并及开发关中地区与材料无关,故A、D两项错误;“免徭役”和“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有利于减少流民带来的社会问题,稳定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免徭役”并不能说明增加赋税收益,故C 项错误。
3.汉至隋,五铢钱广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
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
这表明通宝钱的使用()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币制逐渐规范,通宝钱的使用范围扩大,表明它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秦朝半两钱奠定了我国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通宝钱未改变铜铸币的基本样式,故C项错误;通宝钱的改革只是结束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的现象,更加规范了货币制度,而不是使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故D项错误。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专题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禹授益,而以启为吏。
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这段史料反映的实质是()A.禹大公无私,把王位传给大家信任的人B.启取得统治地位依靠的是宗法关系C.“家天下”制度的开始D.当时贫富差距很大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夏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中的启攻益而夺之天下,正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也就开始了“家天下”的制度。
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解析:选A。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禆衣礼冠,位次低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
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项。
3.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
它们()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图片所示是王氏宗祠牌匾。
祠即宗祠,“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
由此可见图片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的力量。
据此即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④与牌匾所反映的思想不符。
4.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最终杨度选择了杜甫为其先祖。
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A.具有区分家庭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B.具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资料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解析:选D。
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他修家谱,说明其深受尊宗敬祖的古代宗法制观念的影响,D正确;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A、B、C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排除。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求同存异”2.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3.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曾经给予这样的评价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位记者说的会议时间及地点应该是( )A.1955年万隆B.1950年莫斯科C.1954年日内瓦D.1971年纽约4.2009年2月10日至17日,胡锦涛出访沙特和非洲四国,此行对于进一步推动中沙、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下列为中非之间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D.第26届联合国大会5.右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6.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B.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C.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D.继美国之后,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7.如右图所示: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相见被媒体评为“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高中历史专题五专题小结与测评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五专题小结与测评一、大国风范——二、与时俱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选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
2.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制度解析:选D 建国初期,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选 B 依据材料“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信息可知,这次会议召开是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没有‘文化大革命’,也就没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进步。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
专题质量评估(一)(专题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选B。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这与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相关,故本题选B。
【补偿训练】《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
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把田地分封给了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
所以选B。
【深化点拨】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
2.(2017·深圳高一检测)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
”据此推断当时( )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解析】选A。
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政治权力、财产分配的重要依据,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嫡长子为大宗,余子(别子)为小宗,根据材料“继别为宗”能够得出余子(别子)能够另立新宗,故A正确;宗法制之下,周天子是永恒的大宗,诸侯、卿大夫、士为大小宗是相对的,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所以继别宗子在本族中是大宗,故B错误;别子的继承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故C错误;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中只能体现血缘政治,故D错误。
【补偿训练】1.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漫道也。
拜者、酹(lèi将酒倒在地上)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已纸钱置坟头。
[精品]新人教版高一历史5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强化训练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空想社会主义论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论研究和实践活动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解析:本题考查生分析解能力。
论产生的最强化训练本的历史条件是经济因素,所以D项最符合要求。
答案: D2.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指( )A.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巴黎公社领导人D.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社会规律”,可以判断出“发明家”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对想社会提出了合的设想,但仍找不到实现的途径,答案为B。
答案: B3.标志着社会主义论从空想发展到的里程碑是( )A.欧文等人提出建设想社会的美妙设想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觉醒.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D.巴黎公社颁布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的社会主义论,其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4.《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解放,必须( ) A.进行罢工B.进行暴力斗争.进行合法斗争D.进行议会斗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解放,必须进行暴力斗争。
答案: B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规定:“工人革命的第一点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成立解析: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 A6.巴黎公社革命具有偶然性,但意义重大。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单元质量评估5
第五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9·长春高一检测)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
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
其根本原因是(C)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解析]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用建立公社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而19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欧文的设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因而注定要失败,故选C项。
2.1844年,普鲁士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遭到政府军镇压。
但布雷斯劳的手工业者和学徒,柏林、亚琛的纺织工人,马格德堡的糖厂工人等,先后举行罢工以及局部起义,响应西里西亚织工的斗争。
这一时期(C)A.普鲁士工人运动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B.军事斗争成为工人主要的斗争形式C.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的力量D.共产主义者同盟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题干所述史实早于1848年,A项错误;题干材料“工人起义”“罢工”都是工人斗争的方式,不能据此得出工人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以军事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B项错误;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工人罢工与局部起义,展现了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项符合题意;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于1847年,晚于题干时间,D项错误。
3.(2019·荆州高一检测)马克思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体现在(A)①批判资本主义制度②和平改良的改造方式③对未来社会的设想④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马克思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对未来社会提出天才的设想,①③属于继承,故选A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3.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4.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测控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4~5A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在时光里走散的伤感句子(精选50句)在时光里走散的伤感句子(精选50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句子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时光里走散的伤感句子(精选50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都是我还来不及学会勇敢,让你一个人走散,全世界都看出来了,唯独我看不出来,我好蠢啊!对不起,都是我让你一个人孤独,我活该,活该你不爱我了,活该失去了你,是我太蠢。
2、我对喜欢东西一向都很固执,包括固执到就算不喜欢它们了还是想要买它们,然后对自己说你就是喜欢这些,可是我站在很固执的告诉自己你不喜欢他了,不喜欢他了,可是人最控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心。
3、虽然错过了那个女孩,可是现在每每想起她时还是觉得很开心,虽然没有拥有,但至少有过喜欢。
4、我现在很好,其实一直都在为了你而勇敢,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为了一个人而变得勇敢强大,这是我偷偷喜欢你的最大收获。
5、倒计时两百多天,你突然闯进我的世界,说好一起努力,但当我喜欢上你时,你却已经和我走散。
6、我愿用此后所有的时光善待自己,以缅怀那些生命中永不会失去的曾经。
——桐华7、嫣然回首,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吗?随着时光荏苒,早已物是人非。
过客终究是过客,我们都是彼此的曾经罢了。
8、时光犹如底片,记忆犹如相机,底片用完一切都结束。
9、在时光的深处,有那样的一个男孩儿,他安静,沉着,望着窗外的一切都有感触,他不是孤单,他其实是孤独!10、那搁浅的爱情在季节的风雨里飘摇,在时光里变的消瘦单薄。
11、剪一段细碎光阴,倚在尘世的一角,看浅浅的流云,拂过天际,坐在窗前,听滴答雨声,忆那些可爱的人儿,想那些美好愉快的事,让时光就这样从指间流走,静待那熟悉的身影,从眼前飘过。
12、时光曼妙,云淡风轻,可如此美景,你终会离去,如江南烟雨般掠过倩影。
13、我怕自己太慢,跟不上时间的步伐,我怕时间太短,赶不上记忆的旅途,我怕记忆太满,遗忘了你的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外交方针的理解能力。
据材料中“审查”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并对其内容废除或修改等,可知属于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另起炉灶”方面的含义。
A项符合题意。
2.我国最早提出的、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外交政策或原则是()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政策D.无敌国外交解析:选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我国政府最早提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解析:选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4.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
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
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会议D.联合国大会解析:选A。
根据“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的召开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故A正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B错误;不结盟会议的主题是发展中国家反对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C错误;D明显错误,排除。
5.“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由“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可知该讲话的对象为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可知其内涵为“求同存异”,由此可知C 正确。
6.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指出美国将支持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
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
美国这种态度的实质是()A.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B.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为中国的合法政权C.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D.制造“两个中国”解析:选D。
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实际上都是在制造“两个中国”。
正确选项为D。
7.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诗歌:“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送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C.西方敌对势力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选C。
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西方敌对势力不可能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8.浙江某重点中学百年校庆的刊物里有这样的记载,“我校自恢复高考以后,已有300多名校友出国留学,其中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就达183人。
”造成那么多人在美国留学、工作,最直接得益于()A.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B.招生制度的改革C.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解析:选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两国人员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9.《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之一,有世界“史库”之称。
以下各期封面上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解析:选D。
①反映的是1979年邓小平访美,中美建交;②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反映的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④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抱有严重的意识形态偏见。
故选D项。
10.20世纪70年代,最能反映中国政府重视并恰当处理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历史事件是()①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③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帮助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70年代”“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同时符合三者的是②④。
③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故可排除;①是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11.这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
下列历史情形共同表明()A.中美、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B.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C.美、日两国消除对中国的敌视政策D.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取得重大成果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美、中日关系缓和的历史意义。
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还没实现邦交正常化,A错。
两国关系缓和并不能说明C项,且C项也不符合史实。
D项中睦邻友好与美国不适合。
B项符合史实。
12.下列能够反映出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有()①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②江泽民出席APEC峰会③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部队④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
中国派海军赴亚丁湾护航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派遣的,①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②不符合题意;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部队是应联合国的邀请而派遣的,③符合题意;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④符合题意。
13.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
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A.求同存异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睦邻友好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解析:选A。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原则。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成员是有着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国家,而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也是不同的,因此,两幅图片都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处,A项正确。
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要仔细分析。
美国与中国距离遥远,故C项错误。
D项符合上海合作组织,但不符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故D项不符合题意。
1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促进新型区域合作,注重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为了()A.维护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B.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C.推动中国与世界接轨D.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解析:选A。
本题考查从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干关键词是“根本”二字。
国家和人民利益既是中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
B、C、D三项在不同侧面都体现了A项这一根本问题。
15.近年来,我国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桥梁,以及东亚峰会、东盟“十加三”、中日韩首脑会晤等机制,积极推进周边利益共同体。
通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与博鳌亚洲论坛,以及推动和主持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逐步扭转了过去被动参加外交的模式。
这主要表明我国()①由被动外交开始转为主动多边外交②奉行多边主义和地区开放主义外交③是多边外交机制的主动参与者、倡导者④外交政策逐步由幼稚阶段走向成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①可以通过“扭转了过去被动参加外交的模式”反映出来。
②可以通过中国参与的多边外交活动,以及“周边利益共同体”反映出来。
③可以通过中国推动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和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活动反映出来。
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④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16题18分,17题22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2011年,我国领导人频繁出访,全面阐述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民主、公正、进步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同时,中国多边外交的形式更加灵活,层次更加丰富,风格更加成熟务实,为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做出了新的努力和探索。
请回答:(1)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建设和谐的国际关系在外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8分)(2)20世纪末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6分)(3)要实现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根据你的理解,中国在外交上应该着重处理好与哪些国家的关系?(4分)解析:本题以“和谐世界”为切入点,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为主线,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认识和对当代中国政府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的理解。
第(1)问综合考查建国后两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成就。
第(2)问考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处理同亚洲国家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第(3)问是联系现实的问题,教材并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结合现实加以总结。
答案:(1)建国初,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新中国赢得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打破了50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新时期,第二代领导集体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并按照不结盟、睦邻友好、改革开放等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并在该组织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为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3)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