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招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招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招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招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扩大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追求意识的提高,我国大学招生工作备受关注。

然而,在目前的招生体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公平性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进行选拔容易导致优秀学子因某一科目表现不佳而失去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

其次,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家庭并不了解各个大学专业设置、就业形势等相关信息,很难做出对自己孩子未来发展最有利的选择。

再者,在招生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功利性倾向,例如只看重分数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评估。

二、公平性问题之解决思路要解决上述公平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多元化考核方式:除了成绩外,还应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通过丰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如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社会实践等)的能力表现,避免以某一科目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2. 分数归一化处理:考虑到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应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公平性。

同时,在录取过程中也要注重对高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评估,不仅仅看重分数。

3. 提早信息公示:大学应提前公示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就业形势等相关信息,并加强与中学的沟通合作,使家长和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各个大学及其专业特点,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4. 加强辅导和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和意愿调查的辅导与指导。

通过心理测量、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并根据自身情况选定合适的院校及专业。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之解决思路1. 建立统一权威的招生信息平台: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统一管理,并由各大高校共同参与运作的信息平台,及时公示各高校招生政策、专业情况和就业形势等相关信息。

通过这一平台,使家长和学生能够方便获取到全面、准确的信息。

2. 加强中学与高校的对接工作:建立中学与高校之间的定期交流机制,高校可以派出教师或招生宣传团队到各个中学开展宣讲活动,介绍自己的优势专业以及录取政策等。

高考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案

高考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案

高考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案近年来,高考制度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高考是决定考生命运的重要评价标准,对于学校、考生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高考制度的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为此,各界一直在积极探索改革方案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一、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考分数至高无上。

因为高考分数直接决定了考生的升学、职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所以很多考生为了取得最好的成绩,会采取各种违规行为,包括作弊、泄题等,这一现象给高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高考重视的过程与考试成绩。

高考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上存在一定盲区。

除了对考生知识背景的考查,其他的诸如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等因素往往被忽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因素对学习以及事业发展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3.高考造成学科分化。

为了应对高考,各个学科会加强知识点讲解,往往弱化知识联通性,使得许多考生担心他们会失去其他领域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导致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层级的知识之间的缺陷及不平衡。

4.高考的标准化不够。

中国地域广阔,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也导致了高考的标准化存在问题。

不同地区的高校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因此,高考的标准化做得不够好,会导致高考成绩的公平性缺陷,产生不同地区或学校的录取率的差异。

二、高考改革方案为了解决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各种高考改革方案应运而生。

主要方案包括:1.多样化考试方式。

我国的高中生入学率逐年升高,大规模考试的压力日益增大。

因此,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中,高校可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例如阅读和写作、听力和口语、专业课的成绩和独立思考等等,以补充高考综合素质上的缺陷。

2.考试取消分数定终身。

高考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未来被考试成绩限制发展的学生并不为少数。

因此,取消分数定义“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3.改变普及班的制度。

一些优秀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成长环境、学习习惯等等,可能没有机会参加普及班的培训,这个问题已逐渐引起关注。

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

虽然这种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它并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有些方面是值得反思的。

应试教育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创造和探索的能力,而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许多优秀人才的埋没。

为了防止学生应试,“高考指挥棒”必须废除。

其次,中小学教师要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树立能力观。

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

我们的孩子本来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群人,然而现在他们却疲惫不堪,因为在他们之间或之外的许多人都在不断的给他们施加压力,家长不停的给他们灌输知识,老师也不断的把他们往黑暗的角落里拉。

没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看看美国人,不管社会怎样,他们总是尽情享受着自己的童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比如:美国的中小学都是三点半放学,但美国人从不抱怨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让自己更快乐的放松时间;美国孩子到10岁才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他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锻炼着自己的大脑;美国孩子对自己的事业很少感兴趣,他们热衷于帮助父母、祖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回报他们的却是丰厚的奖赏……没有激烈的竞争,就不会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

我们必须改革升学考试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升入理想的学校。

只有真正打破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我们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才能真正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特长,开发潜能,健康的成长。

我们也可以通过增设综合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形式,将选择范围扩大到了具备相当学习能力和愿望的学生。

我们的高考应该是以高中毕业为起点的综合性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打破中小学、高校之间招生名额的不平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学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大学。

如果学生成绩差距过大,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那高考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引言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在高考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公平、压力过大、单向度评价等诸多争议。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一些主要问题1. 公平性问题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公平性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因素,导致了各地高考难易程度的不同。

许多地方由于条件限制甚至出现了舞弊现象,使得某些考生以非正当手段获得高分。

此外,在填报志愿时可能存在黑箱操作与不公平待遇,影响了真正有潜力的学生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

2. 学科定位单一化目前的高考体系偏重理科与文科两个学科领域,在实际情况中却没有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及时发展特长和志向的需求。

对于那些在其他非主流学科或特长方向上较为突出的学生来说,高考并不能完全展示他们的潜力,并可能使他们付出过多努力而得不到应有回报。

3. 考试压力过大问题高考被视为决定学生未来命运和社会地位的至关重要考试,因此,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备考和竞争让许多学生陷入焦虑、抑郁等心理困境中。

一些悲剧性事件表明,目前的高考制度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解决方案1. 推进公平、透明招生政策首先,加强监管与执法,打击各种形式的舞弊现象。

实施更加科学、公正、透明的选拔方式,减少黑箱操作空间。

其次,在填报志愿时建立评估机制,确保对每份志愿进行公正综合化评价,避免不公平待遇。

2. 评价指标多元化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潜能,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应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除了传统的文化课成绩,还应加入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考核、特长表现等因素。

这样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也能给那些在主科以外有优势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3. 改变就业观念,减轻压力社会大众应转变对高考的夸大认知和过分重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念。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浙江新高考改革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的高 考制度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兴趣和优势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其次,多元的考试形式和灵活的考试时间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使 其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最后,新高考改革有利于推动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 人才。
转变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 评价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考试时间方面,两地均采取了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 测试在不同时间进行的做法,以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改革目的
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改革是为了体现素质教 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价,引导学 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改革有利于促进公平教育。取 消“文理分科”和“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可以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片面评价, 保障不同类型学生的平等机会。最后,改革也有助于推动学校多样化发展,鼓励 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 考
目录
01 浙江新高考改革:影 响与思考
02 参考内容
浙江新高考改革:影响与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浙江省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试点省份,于2017年 颁布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这次改革在考试形式、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方面都 做出了重大调整,旨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 质量。本次演示将对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和若干思考进行分析。
感谢观看
在介绍能力建设和高考改革同行调查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些改革措施的 背景和意义。随着国家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高考制度已经暴露出一些 问题,如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只看分数等。因此,高考改革试点工作 势在必行。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_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_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_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 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导言】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高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高中毕业生通往大学的关键之一。

然而,传统的高考制度在面临多样化、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时显露出一系列问题。

为推动教育公平、个性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开始试行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旨在解决传统高考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价值、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正文】一、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价值1. 促进教育更加公平传统高考制度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对科目重视程度不平衡、对综合素质评价不足、对贫困地区学生机会较少等。

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通过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核体系,突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使整个招生过程更加公平合理。

2. 推动高校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传统高考制度往往强调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引入选考科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并通过这些科目成绩来获得录取机会。

这有助于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3. 改变高考应试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传统高考制度造成了应试教育模式的盛行,学生过于依赖背诵记忆、机械应对考试。

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为多元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1. 考核标准的确定性不足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的考核标准较为宽泛,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容易导致评分不公。

此外,缺乏应用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学生和家长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评价方法,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2. 技术保障的欠缺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对于评价科目的内容和方式都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

然而,当前技术保障的欠缺导致了有效性和公正性的问题。

高校招生录取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路、对策探讨

高校招生录取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路、对策探讨

高校招生录取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路、对策探讨一、问题分析1.1 大量报考人数导致的招生压力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招生压力加大。

大量报考人数与高校的招生计划不匹配,使得高校在录取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1.2 招生录取流程的繁琐和低效当前的招生录取流程存在着繁琐和低效的问题。

从报名、考试、评卷到录取,整个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和漏洞,影响招生录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3 多元化招生录取方式带来的管理难题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招生录取方式也日益多元化。

除了统一的高考录取,还涌现出了自主招生、特殊招生和艺术招生等多种录取途径。

这多样化的招生录取方式给高校带来了管理难题,如何科学、公平、高效地进行多样化招生录取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严峻问题。

二、发展思路2.1 加强生源宣传工作针对大量报考人数导致的招生压力问题,高校应加强生源宣传工作,提高高校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有意愿和条件的学生报考,从而减轻招生压力。

2.2 优化招生录取流程为了解决招生录取流程繁琐和低效的问题,高校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在线报名、电子评卷和自动化录取,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完善多元化招生录取管理机制对于多元化招生录取方式带来的管理难题,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各个招生渠道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和公正。

三、对策探讨3.1 强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了缓解大量报考人数导致的招生压力,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力度,通过建设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学科,提高高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学生报考。

3.2 推进招生录取流程的现代化改革为了解决招生录取流程繁琐和低效的问题,高校应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招生录取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革,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3.3 建立多元化招生录取的评估机制为了保证多元化招生录取的公平和公正,教育部门应建立多元化招生录取的评估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和监督,确保各个招生渠道的公平性和质量。

我国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考 制度恢复 以来的三十多年 间 ,我 国高校 的招生 和毕 业生就业制度历经改革 ,从全国统一招生 到部分 高校 开始 自 主招生 , 从毕业生统一分 配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 向选择 , 这 两项制 度都 在不断地 跟随社会 经济体 制 的改 革的学校招生 目的、方针和实施办法等 的总称 。 高等教育制度的重中之重其 中就包括高校招生制度 , 它是关 乎一个 国家选拔 和培养 高级 专 门人才 的重 要任务 , 因 此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的重视 。 普通高校招生制度 自 1 9 7 7年高考恢 复以来 , 在高等教育 改革中不断完善 。 三十多年来 , 在招生政策 、 考试形式 、 考试科 目设 置 、 考试内容 、 录取办法 、 管理水平 的现代化等方面 , 均发 生了较 大的变化 。 招 生制度 的改革是以尊重教育规律为重 , 科 学、 合理 、 有效地为高校选拔人才 , 为考生提供了相对公正 、 公 平、 公开 的竞争平台。 我国现行 的招生制度是统招 、 统考制度。 这是 由教育部统 部署 , 按照全面考核 、 择优 录取的原则 , 实行 全国统一 的命 题考试 。 对于特殊优秀的学生 , 则采取特殊 的招考制度。这种 现行 的招生制度一是 能在全 国范围 内对青年进行统一的德智 体全 面考核 、 择优 录取 , 体 现了公平 、 公正、 公 开性 , 保证 了新 生质量 ;二是可使培养人才 的计划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相适应 ;三是可以发挥各地 区各高校特别是高等教育发 达地 区高校 的优势 ,帮助和促进高等教育较为落后 的地 区发 展; 四是 简单 、 经济、 易行 ; 五是有利 于抵 制不正之风 , 促使整 个社会 风气好转 。 随着人 民经济生 活水 平的提高和独生 子女家庭 的增 多 , 使接受高等 教育 的经济能力和需求增强 ; 国际教 育市场 、 人 才 市场竞争激烈 , 迫切需要 提高我 国高等教育 的水平和层次 , 扩 大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 。我国 由 计 划经济体 制向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转 变 , 包括招生制度在 内的高等教育体制 , 已不 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 迫切需 要进行相应 的改革 , 以改革促发 展 。相应地 , 高校招生制度必须坚持改革 , 不断加强 自身的 内 涵建设 与提升 , 主动适应时代的特色 , 不断增强对人才素质能 力结构 的要求 ,着力关注人才 素质 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 的培

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对于越来越多人来说变得日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招生工作承载着培养国家人才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

然而,在招生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改进。

首先,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

由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每年申请入学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可录取的名额。

因此,在此背景下,高校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导致一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一些高校可能会夸大自身实力或虚报录取标准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另外一些户籍制度差异引起了公平性的争议等。

其次,在选拔合适学生方面还存在困难。

传统上,招生会主要侧重考试成绩与文化课程相关指标以评判学生是否具有入学资格。

然而,这种单一评价方式容易导致某些优秀学生在录取过程中被漏掉。

就业市场的变化要求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素质,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传统的招生方式可能无法充分考量这些综合素质。

最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亟待改进。

在招生工作中,有关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一方面,高校在宣传自身优势时往往强调其成功案例和出色的校友资源,而在问题与不足方面则往往保持沉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高校情况和专业选择了解不够充分。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学生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改进措施从以上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关招生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体系的公平性和适应性,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评价体系:应该设计多维度评价标准来选拔入学者。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注重学生实践经验、个人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等因素。

同时鼓励学生在面试、笔试等方式中展示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

2. 提高信息透明度:高校应该提供更全面、真实和及时的信息。

不仅要宣传自身的优点,也要坦诚面对存在的问题。

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网站或其他渠道来为学生提供中立第三方意见,以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选择。

高考改革带来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考改革带来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考改革带来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考越来越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心和政治任务。

高考改革旨在推进教育公平,减轻青少年过重的学业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等方面。

然而,在高考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高考改革的不完善和不透明,新政策的落地难度等。

高考改革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新政策不够完善和全面。

虽然高考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但是很多新政策仍然不完美,难以满足学生和老师对于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期望。

例如,一些优秀的学生依旧需要通过竞赛获得好成绩才能被高校所青睐,因此也就难以突破高考的局限性。

同时,一些考生对高考的考试方式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高考只考核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而忽略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问题突出了当前仍存在的教育不公和考试局限。

高考改革带来的问题之二是新政策的落地难度较大。

新政策远不能在一夜之间完美落地。

一些新的考试科目和内容的考核方式,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详细的标准和方式,才能让这些政策的实施得到有效的保障。

而一些地方的教育资源不足,也导致新政策的实施落地困难。

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够完善,导致那些地区的学生更加难以通过高考获得公平的机会,也更加难以满足高校和用人单位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多方面地采取措施来帮助高考改革。

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尽快完善新政策。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教育部门在前期广泛听取相关人士的意见,同时加强对教育改革实施的监管和推进。

另外,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参与也是关键的一环。

学生和教师可以积极参与与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沟通,提出对高考的意见,也可以通过社会活动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社会也应该增加对于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和支持,帮助提高教育资源和学生能力的水平。

总之,高考改革是中国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但是在推进高考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正视其中的各种问题和阻碍,努力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高考改革招考分离的探索、困境与未来选择

高考改革招考分离的探索、困境与未来选择

高考改革招考分离的探索、困境与未来选择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考试。

多年来,高考一直被视为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

然而,由于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和问题,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高考改革的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招考分离。

招考分离是指将高考的选拔和招生环节分开,旨在降低考试的压力,提高招生的公平性和灵活性。

在这个模式下,高中生将不再只通过一次高考来决定自己的未来,也就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次考试上。

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考试和评价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探索招考分离的理念是出于对传统高考模式的质疑。

传统高考以卷面考试为主,评价标准单一,容易强化应试教育的倾向,让学生压力过大,以及浪费了许多学生的潜力。

而招考分离则能够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然而,改革招考分离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一次高考在社会和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变革这一不稳定因素会引发社会和家庭的不适应。

其次,如何设计一个可行的多元化考试和评价体系是挑战。

以往的高考制度精简了评价标准,但在招考分离的模式下,评价标准的设定需要更准确、科学和公平。

另外,推行招考分离还需要充分的教育资源和改革环境的支持。

目前,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一些中小学可能无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

尽管存在一些困境,但招考分离依然是高考改革的共识方向。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多元化考试和评价方式,如社会实践能力的考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察、学科竞赛成绩的加分等。

同时,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另外,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培训也是关键,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能力。

未来的高考改革也需要与国外的先进教育体系进行对比和借鉴。

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招考分离的制度,如美国的SAT考试、澳大利亚的ATAR考试等。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适应中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进高考改革。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随着全国高考试点改革的推进,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省份相继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最新,欢迎阅读!新高考改革的思考一、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三门选考科目。

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

这样的组合排列达到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学生选课和高中安排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学生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学生选课并非从兴趣和爱好的角度出发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出发。

浙江省2017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现,物理是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最高的科目,达到了91%的覆盖率。

但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

从杭州市2016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现,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物理列倒数第三位。

从志愿填报的角度来说,一个学生要填报80个专业志愿,由于批次合并后增加了区分高校层次的难度,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如果对高校没有深刻的研究和调查,志愿填报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一本分数,填报三本专业”的现象,这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新高考改革给搞高校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校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选科要求选拔学生,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另外,会促进高校深化专业结构改革,增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吸引力,整体提高学校实力。

2、挑战:首先是确定+1的录取科目很麻烦。

从2017年录取的情况来看,一般高校均确定“三门选考科目,一门符合即可”的专业对口方案。

结果却出现了选考专业与录取专业“错位”的情况。

如高校物理学专业要求是必须学习物理和化学,而学生只要三门选课中只要有化学就可以录取,那物理怎么学呢?这会给高校教学造成很大的麻烦和挑战。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一、引子高校招生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础,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不断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高校招生制度面临诸多问题,如应试教育盛行、招生规模大致相等、招生对象单一等。

因此,对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已成为时不我待的重要课题。

二、改革思路1.推进多元化招生机制多元化招生机制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突破了考试成绩高低的束缚,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特长,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通过开设高中学科竞赛、文艺体育特长招生、公益志愿者等多种入学渠道,可以吸纳学生的不同特长和才能。

2.实行分类考试目前,高校招生考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单一的高考模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只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

因此,应该推行分类考试。

在高考成绩基础上,将专业考试和素质考试纳入招生考试体系中,并赋予不同的权重。

3.开展智力测评智力测评是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潜力的评估,它可以帮助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个性特征、行为特点、兴趣爱好、适应能力等。

以此为基础,可以更加科学地识别和选拔人才。

三、改革方向1.拓宽招生渠道拓宽招生渠道,开展多元化的招生方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应该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建立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开展兴趣、能力、素质、体验、表现等各方面的评价。

同时,把高中学科竞赛也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为大学招生提供更多样化的评价工具。

2.改变学科门类设置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科门类较为固定,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

而且现行的学科体系并不能准确揭示出人才的能力、兴趣、优势和发展方向。

因此,应该改变学科门类设置,通过增设新兴学科、融合学科等措施,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建立更加开放、多元化的学科体系。

3.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应试能力,导致了应试教育过剩的局面。

因此,应该通过改革培养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

教育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热情,因为只有在自主的学习中,才能不断升华个人能力和领悟力。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新高考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对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新高考改革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在我国教育制度中,高考一直被视为升学的唯一途径,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应试倾向,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新高考改革,试图打破传统高考取向,更加注重对学生成绩以外的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新高考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新高考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着单一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导致了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的盛行。

实施新高考改革,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减少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增加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缩小教育资源的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和思考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学校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由于长期以来高考制度的影响,教育者和学生都习惯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新高考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尚未完全认同。

在实施新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教育者和学生的教育意识和素质培养,引导他们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

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

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对高考改革的思考通过阅读《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我深深地感受到高考制度在不断地更新,进步。

第一,新高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说某位同学物理成绩或者化学成绩很好,生物成绩一般,但是他的历史成绩又很好的话,如果用现有的考试模式,他的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把生物拿下。

很显然,新高考文理不分科,7选3(浙江模式),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同时,外语考试的提前,也为学生高考冲刺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提前考核英语,使得学生在高中的前两年尤其是第二年偏重英语科目的学习,在第三年集中精力冲刺其他科目。

其次,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

高中3年,其中有2年,什么时候参加考试,考什么,学生是可以有选择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

这是对学生人格最大的尊重。

第二,新高考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使得学校的管理与教学也必须进行改革以便适应新的高考。

学校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班级教学(固定的老师固定的学生),而是从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选择权放到了学生和家长手中。

有没有学生选你,教师面临着双重挑战。

自由选师后,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受欢迎?有没有学生愿意走进你的课堂?这对老师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成长。

学生最喜欢以下几类老师:第一类,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又特别爱护学生的。

第二类,充满青春的活力,有热情,颜值高的。

第三类,有自己独特人格和气质的。

因此,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首先,教学理念要改变。

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思考自2014年开始实施高考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的高考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是朝着多元化、公平化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迈进,但高考改革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考改革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目前的高考改革存在的问题1. 学科设置不合理目前高考考试学科设置不合理,部分省市的学科设置过多,造成了考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考试的难度也变得异常。

2. 综合素质评价缺乏科学性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缺乏科学性,在实践中难免产生矛盾和争议。

3. 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成为高考改革中的一大问题,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不同的改革方案,但是实施中存在许多不一致和重复,造成了混乱。

4. 教育公平缺乏保障高考改革是提高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仍存在很多教育资源向大城市、重点学校集中的问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干部和教师缺乏优秀人才,教育公平缺乏保障。

二、如何解决高考改革中的问题?1. 优化学科设置优化学科设置是高考改革的关键一环,应该通过智库的调研分析,建立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2. 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需要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避免互相抵消的风险。

3. 加强沟通协调为了避免教育资源向大城市集中,要加强省市间、地区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形成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4. 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保障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保障,要通过优惠政策和综合扶贫等措施,吸引优秀师资,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支持。

总之,高考改革是学生教育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希望各方面能够携手共同推动改革,切实解决高考改革中的问题,使教育公平得到更好地保障。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解决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解决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解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需求,中国高考制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尽管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高考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高考改革所面临的问题1. 学科设置不合理目前的高考科目设置相对固定,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理科生和文科生所选修的相应科目。

这种设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无法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考试内容过于注重记忆和机械应用高考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机械应用,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应试教育,缺乏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单一目前的高考评价体系主要以分数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个人潜能、兴趣和特长的发掘和评价。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容易导致一刀切的现象。

二、针对高考改革的解决方案1. 学科设置的多样化与综合性针对学科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学科的多样性。

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基础科目外,可以新增科技创新、社会科学等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2. 考试内容的变革与拓展为了解决过度注重记忆和机械应用的问题,可以将考试内容重点调整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可以增加开放性题目和实际操作题目,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多元化为了实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考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发掘和评价。

可以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便更加全面地认识学生的能力。

三、高考改革的可行性分析高考改革涉及到教育体制、师资力量、教材编写等方面的调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同时,改革也要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与国内外先进经验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推进。

1. 教育系统的支持与改革高考改革需要得到教育系统各级部门的全力支持,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课程教材的调整等。

改革高校招生方案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改革高校招生方案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改革高校招生方案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招生方案也逐渐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改革高校招生方案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关键问题分析1.1 招生对象多元化如今,高校的招生对象不仅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还有考生来自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的成人考生等。

因此,如何制定一套公平公正的招生方案,确保不同类别的考生能够公平竞争,是一个关键问题。

1.2 知识与能力的衡量传统的高考方式通常只注重考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但忽略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然而,高校需要培养的不仅是知识相对完备的学子,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1.3 选拔标准相对单一现行的高校招生方案大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给分数设置过多让学生填鸭式学习,注重应试技巧而忽视真正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发展。

因此,怎样制定多元化的选拔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方法探讨2.1 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模式针对不同招生对象,应建立相应的招生模式和考核方式。

对中职学校毕业生,可以适当降低对文化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测试;对成人考生,可以设置适当的年龄和工作经验要求,并且鼓励社会实践经验的考察。

以此来确保各类招生对象的公平竞争。

2.2 引入综合素质评价除了考试成绩,还应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衡量考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竞赛和综合能力测试来全面评价学生,例如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2.3 推行个性化招生方案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可以推行个性化的招生方案。

例如,在招收艺术类专业学生时,可适当降低对文化科目成绩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艺术才能和创作能力的测试。

这样能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学生的需求,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2.4 加强信息公开与咨询服务在制定改革方案的同时,要加强对考生和家长的信息公开和咨询服务。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近年来,高考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制度中的痛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高考改革措施。

本文将对浙江新高考改革进行若干思考。

首先,新高考改革使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加广阔。

传统的高考模式严重依赖于学科成绩的排名,会导致学生选择热门专业的集中。

而新高考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综合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科选择上更加自由,有更多的发展路径。

这不仅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也可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其次,新高考改革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

过去,高考只检验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新高考改革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纳入评价范围。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应试负担,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新高考改革有助于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传统高考中,学校只看重升学率和分数线,重点学校资源集中在重点班级和重点学生身上,导致一些普通生源被忽略。

新高考改革突破了学校“升学至上”的模式,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这样一来,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优化配置,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性。

然而,新高考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评价标准和方式的统一。

新高考改革提倡综合评价,但具体评价标准和方式并没有统一规定,这会导致不同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存在差异,影响了学生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其次是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新高考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使其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最后是社会认知和接受度的提高。

由于长期以来高考成绩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新高考改革需要时间来被社会认知和接受。

因此,需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和解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综上所述,浙江新高考改革为解决高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

通过拓宽学生选择空间、注重素质教育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高考改革有望提高学生的发展机会和个人素质,推动中国教育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调整奥赛和科技 类竞赛加分项目; 2、调整体育特长生 加分项目
两项规范:
1、要求各省(区、 市)系统清理高 考加分项目; 2、严密防范严厉 打击加分资格或 身份造假。
晒政策:2014年起高考部分加分项目调整情况
1.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 二、三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 2.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 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和加分资格。 3.保留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的省(区、市), 测试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 径、篮球等8项。 4.所有拟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须经过本人申报、 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 ——参见教育部《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 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
基础教育的变革也对高考招生提出了 新的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 理制度等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革,对包括高考招生制度在内 的各类考试评价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比如,中小学 教学改革正在积极探索参与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新的教学 模式和学习方式,要求打破以教师和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 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现行高考招生制度明显与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方面的改革不 协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困难、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 生课业负担过重、竞争压力过大、健康状况下滑等问题日渐 严重。在反思基础教育本身的同时,许多人将此归咎于高考 招生制度,认为高考招生制度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只有在高 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基础教育改革才能不断深化。
乱象3:艺术类加分被“异化”
艺术类加分用意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为高校选 拔专业需要的艺术特长生。 随着高考加分的出现,各类艺术培训班多如牛毛, 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参加培训仅为获得一张艺术类证 书。这种高考加分已经影响到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很 多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开始所谓艺术学习,目的是为 了考级,而不是出于孩子的兴趣。严重违背了幼儿园 健康成长的身心特点。 其他:优秀学生称号;民族身份作假
本权利的平等,是对教育资源的 平等享有权和对更高级教育利益 的竞争机会权。 三层内涵: 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地区差别:东西部教育差距拉大 城乡差别:农村教育问题 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
关注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
高考为何成为关注的焦点?
其他地区人大代表:
1、开放高考势在必行,越快越好。政府要尽快制定政策, 不要再搞调研、再试点。 2、根据考生人数定录取指标,重新分配高校教育资源。 3、现在要做出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时间的考量,几年 以后实施。第二是标准方面的考量,满足什么条件才允许。 4、涉及到三个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高考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5、建立以全国统一命题为主、高校自主命题为辅的高考 制度,考生可选择在学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录 取时以考生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高校按照全国统一划定的 录取分数线,根据各地考生数量(以户籍为准)同比例分配 招生名额。 6、不能完全躲避高考移民,也可能会引起新的作弊行为, 人权关系,权钱关系的产生。
1
乱象1:奥数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 学奥赛全国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 以及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可以不参 加高考,只参加高校组织的考试, 直接进入考校学习。 ——奥赛的功利性和诱惑性, 家长和学生产生盲目跟风的心理。
2
3
奥数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的不良影响
1.学生层面。(1)没有兴趣。 “为了竞赛而学习”,获奖进 入高校后不喜欢所学专业,甚至出现转专业的情况。 (2)浪 费时间。奥赛没有获奖,却因奥赛学习投入精力过大而影响了 日常学习和高考成绩。(3)心理压力及问题。奥数题太难出 现听不懂、题不会做的现象,家长花费了精力和财力还没成才, 埋怨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出现厌学及其 他心理问题。 2、学校层面。将奥赛成绩列为小升初、初升高的重要参考指 标。这种负面传导效应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正常招生产生了 很大影响。奥数成为学生升入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敲门 砖。

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面临着新的更 加广泛的挑战
“异地高考”问题 省际招生名额配置问题
异地高考问题 ——谁动了谁的奶酪
异地高考改革: 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 考的问题,是指学生在非户籍 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 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工作规定》中“学生在户 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 的规定相对应的。
其次是不能满足科学选拔优秀人才的 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对高考招 生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入学考试来看,现行高 考偏重考查考生一般性、程式化的知识,而难以考 查创造性、批判性等创新型人才必备的能力,更难 以考查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从招生录取来看,将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主要 依据或唯一依据,使那些具有特殊禀赋,但高考成 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大都难以获得升学的机会或失 去了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

高考加分问题

高考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是 为了拓宽特殊人才,如科技、 体育、艺术特长生等的升学 通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加分依据缺乏统一标准、 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力等原 因,导致加分政策近乎失控, 资格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是名目繁多的奖优性加 分,为一些掌握社会资源的 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了便 利。

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尽快实施,我们 要公平
1、流动人口迅速增长,高考制度还在沿袭计划时代的政策, 一方面造就了几千万的留守儿童;另一方面随迁子女在求学和 高考方面受到不公待遇。 2、允许异地高考肯定会出现高考移民,但高考移民不是主 流。 3、要统一高考、统一招生、统一试题、统一教材? 4、孩子等不及;孩子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回老家没有亲人 朋友照顾,教材也不一样。 5、义务教育已经放开了。既然可以接纳孩子读小学、读初 中,为什么不能接纳孩子读高中,高考呢?谁在害怕?怕什么? 北京的高中已经是小班教育了,参加高考的人数也在减少。 6、当政府允许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就应 该允许他们享有同等的权利。从更大的角度来说,应该推进我 国城镇化的进程。
高考招生制度为什么要改?
发展推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 促进教育公平的时代呼唤,已经成为高考招生制度 改革的重要动因。

37年间高考规模总量变化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77年 1998年 2002年 2008年 2014年
上海、北京人大代表:
上海: 1、允许异地高考是趋势,尽量使负面效应小一点。 2、放开高考,肯定会引起高考移民。 3、马上参加高考可能会有些障碍,应该从中考开始。 4、高考考卷要有统一的地方,要有体现教育改革的内容, 然后结构性打分,这样对全国考生都比较公平。
北京:
1、洗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目前就是这样的考试、这样 的录取、这样的资源。要根据各地的情况区别对待。 2、北京人口没控制住,外来的比本市的还多。不用调 查不用试点是不现实的。
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不断遭到侵蚀
高考招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旨在为不同阶层、不 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考生,提供公平竞 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台,将高考成绩作为入学 的唯一依据或主要依据,借此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 公平和社会公正。 客观而言,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在这方面确实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同时也应 看到,经过30多年的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变,高考招生制度的公 平性正在不断遭到侵蚀,并且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乱象2:体育类加分项目“泛滥”
教育部设计体育加分政策的初衷是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并 帮助高校选拔一些专业需要的体育特长生。 由于实施过程的监管不严,出现了政策漏洞,导 致高考加分项目过多、过滥的现象。

1、2009年浙江省曝光了高考“三模三电”舞弊案, 考生只要交纳培训费和交际公关费,就可以获得 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城市户籍家长 及其子女
人大代表
异地高考
城市家长:不要引起新问题
不是教育层面上的问题,是个社会问 题。不能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引起新 的社会问题。
37
城市小孩:不要和我们争资源
男:北京的教育资源很丰富,很多外地人过来 后,北京的教育优势就慢慢下去了,然后大家开始 往上海涌。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有另 一种思路。为什么不在各地,先从省会城市再到二 三级城市,教育部可以拨款,在那里建立更好的大 学。 男:外来务工人员享有了北京的就业资源,因 此其孩子享受不到相应的教育资源也没有太大的不 公平。 女:如果开放高考,你会发现北京的学校里没 有北京的学生,这是很可怕的。异地高考感觉是个 大体的趋势,但是不能一下子把口子打开。
2、2004年西安曝光“批量制造”三级运动员证的丑闻, 当年全市616名申请二级运动员加分的考生中,只有 196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3、2006年湖南省曝出“上千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 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中, 3000余名报名参加复审测试的考生竟有1000多人缺 考,大批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考生无法达标。
社会背景: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 扩大,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 也备受关注。 留守儿童:未跟随父母进城, 留在户籍所在地读书,亲情缺失、 人身安全受到挑战。 随迁子女:跟随父母进城读 书,受目前高考制度的限制,不 能参加父母工作所在地或学籍所 在地高考,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参 加高考。
学者
外来务工者 及其子女
935 万 608
万 27
万 108 275 万

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呈现出三个“不适 应”现象
首先是不能很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