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第八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解析第八章
第八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8 -1 一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电流I ,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沿垂直于载流导线方向以恒定速率运动(如图所示),则( ) (A ) 线圈中无感应电流(B )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C )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D ) 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无法确定分析与解 由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在矩形线圈附近磁场垂直纸面朝里,磁场是非均匀场,距离长直载流导线越远,磁场越弱.因而当矩形线圈朝下运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判定.因而正确答案为(B ).8 -2 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在交变磁场中,并假设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不计自感时则( )(A ) 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无感应电流 (B ) 铜环中有感应电流,木环中有感应电流 (C )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 (D )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分析与解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铜环、木环中的感应电场大小相等, 但在木环中不会形成电流.因而正确答案为(A ).8 -3 有两个线圈,线圈1 对线圈2 的互感系数为M 21 ,而线圈2 对线圈1的互感系数为M 12 .若它们分别流过i 1 和i 2的变化电流且,并设由i 2变化在线圈1 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为ε12 ,由i 1 变化在线圈2 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为ε21 ,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A ) , (B ) , (C ),ti t i d d d d 21<2112M M =1221εε=2112M M ≠1221εε≠2112M M =1221εε<(D ) ,分析与解 教材中已经证明M21 =M12 ,电磁感应定律;.因而正确答案为(D ). 8 -4 对位移电流,下述四种说法中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 位移电流的实质是变化的电场(B ) 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一样是定向运动的电荷 (C ) 位移电流服从传导电流遵循的所有定律 (D )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理分析与解 位移电流的实质是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在这一点位移电流等效于传导电流,但是位移电流不是走向运动的电荷,也就不服从焦耳热效应、安培力等定律.因而正确答案为(A ). 8 -5 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 ) 感应电场是保守场(B ) 感应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闭合曲线(C ) ,因而线圈的自感系数与回路的电流成反比 (D ) ,回路的磁通量越大,回路的自感系数也一定大分析与解 对照感应电场的性质,感应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闭合曲线.因而 正确答案为(B ).8 -6 一铁心上绕有线圈100匝,已知铁心中磁通量与时间的关系为,求在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分析 由于线圈有N 匝相同回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各匝回路的感应电动势的代数和,在此情况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常写成,其中称为磁链. 解 线圈中总的感应电动势当 时,.8 -7 有两根相距为d 的无限长平行直导线,它们通以大小相等流向相反的电流,且电流均以的变化率增长.若有一边长为d 的正方形线圈与两导线处于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求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2112M M =1221εε<t i M εd d 12121=tiM εd d 21212=LI Φm =LI Φm =()Wb π100sin 100.85t Φ⨯=s 100.12-⨯=t tψt ΦN ξd d d d -=-=ΦN ψ=()()t tΦNξπ100cos 51.2d d =-=s 100.12-⨯=t V 51.2=ξtId d分析 本题仍可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求解.由于回路处在非均匀磁场中,磁通量就需用来计算(其中B 为两无限长直电流单独存在时产生的磁感强度B 1 与B 2 之和).为了积分的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于B 仅与x 有关,即,故取一个平行于长直导线的宽为dx 、长为d 的面元dS ,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则,所以,总磁通量可通过线积分求得(若取面元,则上述积分实际上为二重积分).本题在工程技术中又称为互感现象,也可用公式求解.解1 穿过面元dS 的磁通量为因此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再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解2 当两长直导线有电流I 通过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线圈与两长直导线间的互感为tΦξd d -=⎰⋅=SΦS B d ()B B x =x d S d d =y x S d d d =tl ME M d d -=()x d xIμx d d x I μΦd π2d π2d d d d 0021-+=⋅+⋅=⋅=S B S B S B ()43ln π2d π2d π2d 02020Id μx x Id μx d x Id μΦΦd d dd=-+==⎰⎰⎰tI d μt ΦE d d 43ln π2d d 0⎪⎭⎫ ⎝⎛=-=43ln π20dI μΦ=43ln π20d μI ΦM ==当电流以变化时,线圈中的互感电动势为 试想:如线圈又以速率v 沿水平向右运动,如何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图示位置的电动势呢?此时线圈中既有动生电动势,又有感生电动势.设时刻t ,线圈左端距右侧直导线的距离为ξ,则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它表现为变量I 和ξ的二元函数,将Φ代入 即可求解,求解时应按复合函数求导,注意,其中,再令ξ=d 即可求得图示位置处回路中的总电动势.最终结果为两项,其中一项为动生电动势,另一项为感生电动势.8 -8 有一测量磁感强度的线圈,其截面积S =4.0 cm 2 、匝数N =160 匝、电阻R =50Ω.线圈与一内阻R i =30Ω的冲击电流计相连.若开始时,线圈的平面与均匀磁场的磁感强度B 相垂直,然后线圈的平面很快地转到与B 的方向平行.此时从冲击电流计中测得电荷值.问此均匀磁场的磁感强度B 的值为多少? 分析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而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感应电量只与磁通量变化的大小有关,与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无关.工程中常通过感应电量的测定来确定磁场的强弱.解 在线圈转过90°角时,通过线圈平面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因此,流过导体截面的电量为则 8 -9 如图所示,一长直导线中通有I =5.0 A 的电流,在距导线9.0 cm 处,放一面积为0.10 cm 2 ,10 匝的小圆线圈,线圈中的磁场可看作是均匀的.今在1.0 ×10-2 s 内把此线圈移至距长直导线10.0 cm 处.求:(1) 线圈中平均感应电动势;(2) 设线圈的电阻为1.0×10-2Ω,求通过线圈横截面的感应电荷.tld d tI d μt I ME d d 43ln π2d d 0⎪⎭⎫ ⎝⎛=-=()ξf ΦS,1d =⋅=⎰S B tΦE d d -=v =tξd d 54.010C q -=⨯NBS NBS ΦΦΦ=-=-=0Δ12ii R R NBSR R Φq +=+=Δ()T 050.0=+=NSR R q B i分析 虽然线圈处于非均匀磁场中,但由于线圈的面积很小,可近似认为穿过线圈平面的磁场是均匀的,因而可近似用来计算线圈在始、末两个位置的磁链. 解 (1) 在始、末状态,通过线圈的磁链分别为, 则线圈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电动势的指向为顺时针方向.(2) 通过线圈导线横截面的感应电荷为8 -10 如图(a)所示,把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导线OP 置于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当导线以速率v 水平向右平动时,求导线中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哪一端电势较高?NBS ψ=1011π2r IS μN S NB ψ==2022π2r ISμN S NB ψ==V 1011.111πΔ2ΔΔ8210-⨯=⎪⎪⎭⎫ ⎝⎛-==r r t IS μN t ΦE tΦE d d -=分析 本题及后面几题中的电动势均为动生电动势,除仍可由求解外(必须设法构造一个闭合回路),还可直接用公式求解.在用后一种方法求解时,应注意导体上任一导线元dl 上的动生电动势.在一般情况下,上述各量可能是dl 所在位置的函数.矢量(v ×B )的方向就是导线中电势升高的方向.解1 如图(b)所示,假想半圆形导线O P 在宽为2R 的静止形导轨上滑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设顺时针方向为回路正向,任一时刻端点O 或 端点P 距 形导轨左侧距离为x ,则即由于静止的 形导轨上的电动势为零,则E =-2R v B .式中负号表示电动势的方向为逆时针,对OP 段来说端点P 的电势较高.解2 建立如图(c )所示的坐标系,在导体上任意处取导体元dl ,则由矢量(v ×B )的指向可知,端点P 的电势较高.解3 连接OP 使导线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由于磁场是均匀的,在任意时刻,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常数.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E =0 又因 E =E OP +E PO 即 E OP =-E PO =2R v B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均匀磁场中,任意闭合导体回路平动所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零;而任意曲线形导体上的动生电动势就等于其两端所连直线形导体上的动生电动势.上述求解方法是叠加思想的逆运用,即补偿的方法. 8 -11 长为L 的铜棒,以距端点r 处为支点,以角速率ω绕通过支点且垂直于铜棒的轴转动.设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与轴平行,求棒两端的电势差.tΦE d d -=()l B d ⋅⨯=⎰lE v ()l B d d ⋅⨯=v E B R Rx Φ⎪⎭⎫⎝⎛+=2π212B R txRB t ΦE v 2d d 2d d -=-=-=()θR θB l θB E o d cos d cos 90sin d d v v ==⋅⨯=l B v B R θθBR E v v 2d cos d E π/2π/2===⎰⎰-==BS ΦtΦE d d -=分析 应该注意棒两端的电势差与棒上的动生电动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同电源的端电压与电源电动势的不同.在开路时,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动势的方向是电势升高的方向,而电势差的正方向是电势降落的方向).本题可直接用积分法求解棒上的电动势,亦可以将整个棒的电动势看作是O A 棒与O B 棒上电动势的代数和,如图(b)所示.而E O A 和E O B 则可以直接利用第8 -2 节例1 给出的结果. 解1 如图(a)所示,在棒上距点O 为l 处取导体元dl ,则因此棒两端的电势差为当L >2r 时,端点A 处的电势较高解2 将AB 棒上的电动势看作是O A 棒和O B 棒上电动势的代数和,如图(b)所示.其中, 则8 -12 如图所示,长为L 的导体棒OP ,处于均匀磁场中,并绕OO ′轴以角速度ω旋转,棒与转轴间夹角恒为θ,磁感强度B 与转轴平行.求OP 棒在图示位置处的电动势.()()r L lB ωl lB ωE L-rr ABAB 221d d --=-=⋅⨯=⎰⎰-l B v ()r L lB ωE U AB AB 221--==221r ωB E OA =()221r L B ωE OB -=()r L BL ωE E E OB OA AB 221--=-=分析 如前所述,本题既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计算(此时必须构造一个包含OP 导体在内的闭合回路, 如直角三角形导体回路OPQO ),也可用来计算.由于对称性,导体OP 旋转至任何位置时产生的电动势与图示位置是相同的. 解1 由上分析,得由矢量的方向可知端点P 的电势较高.解2 设想导体OP 为直角三角形导体回路OPQO 中的一部分,任一时刻穿 过回路的磁通量Φ为零,则回路的总电动势显然,E QO =0,所以由上可知,导体棒OP 旋转时,在单位时间内切割的磁感线数与导体棒QP 等效.后者是垂直切割的情况. 8 -13 如图(a)所示,金属杆AB 以匀速平行于一长直导线移动,此导线通有电流I =40A.求tΦE d d -=()l B d ⋅⨯=⎰lE v ()l B d ⋅⨯=⎰OPOP E v l αB lo d cos 90sin ⎰=v ()()l θB θωlo d 90cos sin ⎰-=l ()⎰==L θL B ωl l θB ω022sin 21d sin B ⨯v QO PQ OP E E E tΦE ++==-=0d d ()221PQ B ωE E E QO PQ OP ==-=12.0m s -=⋅v杆中的感应电动势,杆的哪一端电势较高?分析 本题可用两种方法求解.(1) 用公式求解,建立图(a )所示的坐标系,所取导体元,该处的磁感强度.(2) 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需构造一个包含杆AB 在内的闭合回路.为此可设想杆AB 在一个静止的形导轨上滑动,如图(b)所示.设时刻t ,杆AB 距导轨下端CD 的距离为y ,先用公式求得穿过该回路的磁通量,再代入公式,即可求得回路的电动势,亦即本题杆中的电动势.解1 根据分析,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式中负号表示电动势方向由B 指向A ,故点A 电势较高.解2 设顺时针方向为回路AB CD 的正向,根据分析,在距直导线x 处,取宽为dx 、长为y 的面元dS ,则穿过面元的磁通量为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回路的电动势为由于静止的形导轨上电动势为零,所以()l B d ⋅⨯=⎰lE v x l d d =xIμB π20=⎰⋅=SΦS B d tΦE d d -=()V 1084.311ln 2πd 2πd d 50m1.1m 1.00-⨯-=-=-==⋅⨯=⎰⎰vv v I μx x μxl E ABAB l B x y xIμΦd 2πd d 0=⋅=S B 11ln 2πd 2πd 0m1.1m 1.00⎰⎰-===SIyμx y x I μΦΦV 1084.32πd d 11ln 2πd d 500-⨯-=-=-=-=Iyμt y x I μt ΦE式中负号说明回路电动势方向为逆时针,对AB 导体来说,电动势方向应由B 指向A ,故点A 电势较高. 8 -14 如图(a)所示,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的近旁,放置一个矩形导体线框,该线框在垂直于导线方向上以匀速率v 向右移动,求在图示位置处,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分析 本题亦可用两种方法求解.其中应注意下列两点:1.当闭合导体线框在磁场中运动时,线框中的总电动势就等于框上各段导体中的动生电动势的代数和.如图(a)所示,导体eh 段和fg 段上的电动势为零[此两段导体上处处满足],因而线框中的总电动势为其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2.用公式求解,式中Φ是线框运动至任意位置处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此设时刻t 时,线框左边距导线的距离为ξ,如图(c )所示,显然ξ是时间t 的函数,且有.在求得线框在任意位置处的电动势E(ξ)后,再令ξ=d ,即可得线框在题目所给位置处的电动势. 解1 根据分析,线框中的电动势为由E ef >E hg 可知,线框中的电动势方向为efgh .解2 设顺时针方向为线框回路的正向.根据分析,在任意位置处,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相应电动势为V 1084.35-⨯-==E EAB ()0l B =⋅⨯d v ()()()()hg ef hgefghefE E E -=⋅⨯-⋅⨯=⋅⨯+⋅⨯=⎰⎰⎰⎰l B l B l B l B d d d d v v v v tΦE d d -=v =tξd d hg ef E E E -=()()⎰⎰⋅⨯-⋅⨯=hgefl B l B d d v v ()⎰⎰+-=2201000d 2πd 2πl l l l d I μl d I μvv ()1202πl d I I μ+=1vI ()()ξl ξξx Il μdx ξx Il μΦl 120020ln π2π21++=+=⎰令ξ=d ,得线框在图示位置处的电动势为由E >0 可知,线框中电动势方向为顺时针方向.*8 -15 有一长为l ,宽为b 的矩形导线框架,其质量为m ,电阻为R .在t =0时,框架从距水平面y =0 的上方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如图所示.磁场的分布为:在y =0 的水平面上方没有磁场;在y =0 的水平面下方有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B 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已知框架在时刻t 1 和t 2 的位置如图中所示.求在下述时间内,框架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 t 1 ≥t >0,即框架进入磁场前;(2) t 2 ≥t ≥t 1 ,即框架进入磁场, 但尚未全部进入磁场;(3)t >t 2 ,即框架全部进入磁场后.分析 设线框刚进入磁场(t 1 时刻)和全部进入磁场(t 2 时刻)的瞬间,其速度分别为v 10 和v 20 .在情况(1)和(3)中,线框中无感应电流,线框仅在重力作用下作落体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别为v =gt (t <t 1)和v =v 20 +g (t -t 2 )(t >t 2 ).而在t 1<t <t 2这段时间内,线框运动较为复杂,由于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变化,使得回路中有感应电流存在,从而使线框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安培力F A ,其大小与速度有关,即.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此时线框的运动微分方程为,解此微分方程可得t 1<t <t 2 时间内线框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解 (1) 根据分析,在时间内,线框为自由落体运动,于是其中时,()()1120π2d d l ξξl l I μt ΦξE +=-=v ()1120π2l d d l l I μE +=v ()A A F F =v ()tvv d d mF mg A =-1t t ≤()11t t gt ≤=v 1t t =gh 2101==v v(2) 线框进入磁场后,受到向上的安培力为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得线框运动的微分方程令,整理上式并分离变量积分,有积分后将代入,可得(3) 线框全部进入磁场后(t >t 2),作初速为v 20 的落体运动,故有8 -16 有一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以恒定的变化率在变化.把一块质量为m 的铜,拉成截面半径为r 的导线,并用它做成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回路.圆形回路的平面与磁感强度B 垂直.试证:这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式中ρ 为铜的电阻率,d 为铜的密度.解 圆形回路导线长为,导线截面积为,其电阻R ′为在均匀磁场中,穿过该回路的磁通量为,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而,即,代入上式可得v Rl B IlB F A 22==tv m v d d 22=-R l B mg mRl B K 22=⎰⎰=-t t t g 110d d vv Kv vgh 210=v ()()[]1212t t K e gh K g g K----=v ()()()[]()222031221t t g e gh K g g Kt t g t t K -+--=-+=--v v td d Btd d π4Bd ρm I =πR 22πr 22rR ρS l ρR =='BS Φ=tt t d d 2πd d π1d d 122B ρRr B R R ΦR R E I ='='='=2ππ2r R d m =dmRr π2π2=td d π4Bd ρm I =8 -17 半径为R =2.0 cm 的无限长直载流密绕螺线管,管内磁场可视为均匀磁场,管外磁场可近似看作零.若通电电流均匀变化,使得磁感强度B 随时间的变化率为常量,且为正值,试求:(1) 管内外由磁场变化激发的感生电场分布;(2) 如,求距螺线管中心轴r =5.0 cm 处感生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分析 变化磁场可以在空间激发感生电场,感生电场的空间分布与场源———变化的磁场(包括磁场的空间分布以及磁场的变化率等)密切相关,即.在一般情况下,求解感生电场的分布是困难的.但对于本题这种特殊情况,则可以利用场的对称性进行求解.可以设想,无限长直螺线管内磁场具有柱对称性,其横截面的磁场分布如图所示.由其激发的感生电场也一定有相应的对称性,考虑到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为闭合曲线,因而本题中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一定是一系列以螺线管中心轴为圆心的同心圆.同一圆周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 k 的大小相等,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图中虚线表示r <R 和r >R 两个区域的电场线.电场线绕向取决于磁场的变化情况,由楞次定律可知,当时,电场线绕向与B 方向满足右螺旋关系;当 时,电场线绕向与前者相反.解 如图所示,分别在r <R 和r >R 的两个区域内任取一电场线为闭合回路l (半径为r 的圆),依照右手定则,不妨设顺时针方向为回路正向. (1) r <R ,r >R ,td d B1s T 010.0d d -⋅=tBtd d B S Bl E d d ⋅∂∂-=⎰⎰S S k t 0d d <t B 0d d >tBtB r t r E E k lk d d πd d d π2d 2-=⋅-=⋅=⋅=⎰⎰S B l E tBr E k d d 2-=tB R t r E E k l k d d πd d d π2d 2-=⋅-=⋅=⋅=⎰⎰S B l E tBr R E k d d 22-=由于,故电场线的绕向为逆时针. (2) 由于r >R ,所求点在螺线管外,因此将r 、R 、的数值代入,可得,式中负号表示E k 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8 -18 在半径为R 的圆柱形空间中存在着均匀磁场,B 的方向与柱的轴线平行.如图(a)所示,有一长为l的金属棒放在磁场中,设B 随时间的变化率为常量.试证: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分析 变化磁场在其周围激发感生电场,把导体置于感生电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移动,在棒内两端形成正负电荷的积累,从而产生感生电动势.由于本题的感生电场分布与上题所述情况完全相同,故可利用上题结果,由计算棒上感生电动势.此外,还可连接OP 、OQ ,设想PQOP 构成一个闭合导体回路,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由于OP 、OQ 沿半径方向,与通过该处的感生电场强度E k 处处垂直,故,OP 、OQ 两段均无电动势,这样,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闭合回路的总电动势,就是导体棒PQ 上的电动势. 证1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证2 由题8 -17可知,在r <R 区域,感生电场强度的大小 设PQ 上线元dx 处,E k 的方向如图(b )所示,则金属杆PQ 上的电动势为0d d >tBtB r R E k d d 22-=tB d d 15m V 100.4--⋅⨯-=k E tBdd ⎰⋅=lk E l E d 0d =⋅l E k 22Δ22d d d d d d ⎪⎭⎫⎝⎛-==-==l R l t B t B S t ΦE E PQtBr E k d d 2=讨论 假如金属棒PQ 有一段在圆外,则圆外一段导体上有无电动势? 该如何求解?8 -19 截面积为长方形的环形均匀密绕螺绕环,其尺寸如图(a)所示,共有N 匝(图中仅画出少量几匝),求该螺绕环的自感L .分析 如同电容一样,自感和互感都是与回路系统自身性质(如形状、匝数、介质等)有关的量.求自感L 的方法有两种:1.设有电流I 通过线圈,计算磁场穿过自身回路的总磁通量,再用公式计算L .2.让回路中通以变化率已知的电流,测出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L ,由公式计算L .式中E L 和都较容易通过实验测定,所以此方法一般适合于工程中.此外,还可通过计算能量的方法求解.解 用方法1 求解,设有电流I 通过线圈,线圈回路呈长方形,如图(b)所示,由安培环路定理可求得在R 1 <r <R 2 范围内的磁场分布为由于线圈由N 匝相同的回路构成,所以穿过自身回路的磁链为则若管中充满均匀同种磁介质,其相对磁导率为μr ,则自感将增大μr 倍.()()222202/2d d d 2/d d 2d cos d l R l t B x r l R t B r x θE E lk k PQ -=-==⋅=⎰⎰x E IΦL =tI E L Ld /d =t I d d xNIμB π20=12200lnπ2d π2d 21R R hI N μx h x NI μN N ψSR R ==⋅=⎰⎰S B 1220lnπ2R R h N μI ψL =8 -20 如图所示,螺线管的管心是两个套在一起的同轴圆柱体,其截面积分别为S 1 和S 2 ,磁导率分别为μ1 和μ2 ,管长为l ,匝数为N ,求螺线管的自感.(设管的截面很小)分析 本题求解时应注意磁介质的存在对磁场的影响.在无介质时,通电螺线管内的磁场是均匀的,磁感强度为B 0 ,由于磁介质的存在,在不同磁介质中磁感强度分别为μ1 B 0 和μ2 B 0 .通过线圈横截面的总磁通量是截面积分别为S 1 和S 2 的两部分磁通量之和.由自感的定义可解得结果. 解 设有电流I 通过螺线管,则管中两介质中磁感强度分别为, 通过N 匝回路的磁链为则自感8 -21 有两根半径均为a 的平行长直导线,它们中心距离为d .试求长为l 的一对导线的自感(导线内部的磁通量可略去不计).I L N μnl μB 111==I LN μnl μB 222==221121S NB S NB ΨΨΨ+=+=2211221S μS μlN I ψL L L +==+=分析 两平行长直导线可以看成无限长但宽为d 的矩形回路的一部分.设在矩形回路中通有逆时针方向电流I ,然后计算图中阴影部分(宽为d 、长为l )的磁通量.该区域内磁场可以看成两无限长直载流导线分别在该区域产生的磁场的叠加.解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当两导线中通有图示的电流I 时,两平行导线间的磁感强度为穿过图中阴影部分的磁通量为则长为l 的一对导线的自感为如导线内部磁通量不能忽略,则一对导线的自感为.L 1 称为外自感,即本题已求出的L ,L 2 称为一根导线的内自感.长为l 的导线的内自感,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求解. 8 -22 如图所示,在一柱形纸筒上绕有两组相同线圈AB 和A ′B ′,每个线圈的自感均为L ,求:(1) A 和A ′相接时,B 和B ′间的自感L 1 ;(2) A ′和B 相接时,A 和B ′间的自感L 2 .分析 无论线圈AB 和A ′B ′作哪种方式连接,均可看成一个大线圈回路的两个部分,故仍可从自感系数的定义出发求解.求解过程中可利用磁通量叠加的方法,如每一组载流线圈单独存在时穿过自身回路的磁通量为Φ,则穿过两线圈回路的磁通量为2Φ;而当两组线圈按(1)或(2)方式连接后,则穿过大线圈回路的总磁通量为2Φ±2Φ,“ ±”取决于电流在两组线圈中的流向是相同或是相反.解 (1) 当A 和A ′连接时,AB 和A ′B ′线圈中电流流向相反,通过回路的磁通量亦相反,故总通量为,故L 1 =0.(2) 当A ′和B 连接时,AB 和A ′B ′线圈中电流流向相同,通过回路的磁通量亦相同,故总通量为,()r d Iμr I μB -+=π2π200aa d l μr Bl ΦSad a-==⋅=⎰⎰-ln πd d 0S B aad l μI ΦL -==ln π0212L L L +=8π02lμL=0221=-=ΦΦΦΦΦΦΦ4222=+=故. 本题结果在工程实际中有实用意义,如按题(1)方式连接,则可构造出一个无自感的线圈.8 -23 如图所示,一面积为4.0 cm 2 共50 匝的小圆形线圈A ,放在半径为20 cm 共100 匝的大圆形线圈B 的正中央,此两线圈同心且同平面.设线圈A 内各点的磁感强度可看作是相同的.求:(1) 两线圈的互感;(2) 当线圈B 中电流的变化率为-50 A·s-1 时,线圈A 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分析 设回路Ⅰ中通有电流I 1 ,穿过回路Ⅱ的磁通量为Φ21 ,则互感M =M 21 =Φ21I 1 ;也可设回路Ⅱ通有电流I 2 ,穿过回路Ⅰ的磁通量为Φ12 ,则 . 虽然两种途径所得结果相同,但在很多情况下,不同途径所涉及的计算难易程度会有很大的不同.以本题为例,如设线圈B 中有电流I 通过,则在线圈A 中心处的磁感强度很易求得,由于线圈A 很小,其所在处的磁场可视为均匀的,因而穿过线圈A 的磁通量Φ≈BS .反之,如设线圈A 通有电流I ,其周围的磁场分布是变化的,且难以计算,因而穿过线圈B 的磁通量也就很难求得,由此可见,计算互感一定要善于选择方便的途径. 解 (1) 设线圈B 有电流I 通过,它在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强度穿过小线圈A 的磁链近似为 则两线圈的互感为(2) 互感电动势的方向和线圈B 中的电流方向相同.8 -24 如图所示,两同轴单匝线圈A 、C 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两线圈相距为d .若r 很小,可认为线圈A 在线圈C 处所产生的磁场是均匀的.求两线圈的互感.若线圈C 的匝数为N 匝,则互感又为多少?L IΦI ΦL 4422===21212I ΦM M ==RIμN B B200=A BA A A A S RIμN N S B N ψ200==H 1028.6260-⨯===RSμN N I ψM A B A A V 1014.3d d 4-⨯=-=tIME A解 设线圈A 中有电流I 通过,它在线圈C 所包围的平面内各点产生的磁 感强度近似为穿过线圈C 的磁通为则两线圈的互感为若线圈C 的匝数为N 匝,则互感为上述值的N 倍.8 -25 如图所示,螺绕环A 中充满了铁磁质,管的截面积S 为2.0 cm 2 ,沿环每厘米绕有100 匝线圈,通有电流I 1 =4.0 ×10 -2 A ,在环上再绕一线圈C ,共10 匝,其电阻为0.10 Ω,今将开关S 突然开启,测得线圈C 中的感应电荷为2.0 ×10-3C .求:当螺绕环中通有电流I 1 时,铁磁质中的B 和铁磁质的相对磁导率μr .分析 本题与题8 -8 相似,均是利用冲击电流计测量电磁感应现象中通过回路的电荷的方法来计算磁场的磁感强度.线圈C 的磁通变化是与环形螺线管中的电流变化相联系的.()2/322202dR IR μB +=()22/32220π2r dR IR μBS ψC +==()2/3222202πd R R r μI ψM +==解 当螺绕环中通以电流I 1 时,在环内产生的磁感强度则通过线圈C 的磁链为设断开电源过程中,通过C 的感应电荷为q C ,则有由此得相对磁导率8 -26 一个直径为0.01 m ,长为0.10 m 的长直密绕螺线管,共1 000 匝线圈,总电阻为7.76 Ω.求:(1) 如把线圈接到电动势E =2.0 V 的电池上,电流稳定后,线圈中所储存的磁能有多少? 磁能密度是多少?*(2) 从接通电路时算起,要使线圈储存磁能为最大储存磁能的一半,需经过多少时间?分析 单一载流回路所具有的磁能,通常可用两种方法计算:(1) 如回路自感为L (已知或很容易求得),则该回路通有电流I 时所储存的磁能,通常称为自感磁能.(2) 由于载流回路可在空间激发磁场,磁能实际是储存于磁场之中,因而载流回路所具有的能量又可看作磁场能量,即,式中为磁场能量密度,积分遍及磁场存在的空间.由于,因而采用这种方法时应首先求载流回路在空间产生的磁感强度B 的分布.上述两种方法还为我们提供了计算自感的另一种途径,即运用求解L .解 (1) 密绕长直螺线管在忽略端部效应时,其自感,电流稳定后,线圈中电流,则线圈中所储存的磁能为在忽略端部效应时,该电流回路所产生的磁场可近似认为仅存在于螺线管中,并为均匀磁场,故磁能密度 处处相等, 110I n μμB r =S I n μμN BS N ψr c 11022==()RS I n μμN ψR ψR qc r c c 110201Δ1=--=-=T 10.02110===SN RqcI n μμB r 1991102==I n μS N Rqcμr 221LI W m =V w W Vmm d ⎰=mwμB w m 22=V w LI V m d 212⎰=l S N L 2=REI =J 1028.3221522202-⨯===lRSE N μLI W m m w 3m J 17.4-⋅==SLW w mm。
高等数学下册第八章课后习题解答
习题8−11. 判定下列平面点集中哪些是开集、闭集、区域、有界集、无界集?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聚点所成的点集(称为导集)和边界.(1){(x , y )|x ≠0, y ≠0};解 开集, 无界集, 导集为R 2, 边界为{(x , y )|x =0或y =0}.(2){(x , y )|1<x 2+y 2≤4};解 既非开集, 又非闭集, 有界集, 导集为{(x , y )|1≤x 2+y 2≤4},边界为{(x , y )|x 2+y 2=1或x 2+y 2=4}.(3){(x , y )|y >x 2};解 开集, 区域, 无界集, 导集为{(x , y )| y ≥x 2}, 边界为{(x , y )| y =x 2}.(4){(x , y )|x 2+(y −1)2≥1}∩{(x , y )|x 2+(y −2)2≤4}.解 闭集, 有界集, 导集与集合本身相同,边界为{(x , y )|x 2+(y −1)2=1}∪{(x , y )|x 2+(y −2)2=4}.2. 已知函数yx xy y x y x f tan ),(22−+=, 试求f (tx , ty ). 解 )(tan )()()()(),(22tytx ty tx ty tx ty tx f ⋅⋅−+= ),(tan 2222y x f t y x xy y x t =⎟⎠⎞⎜⎝⎛−+=. 3. 试证函数F (x , y )=ln x ⋅ln y 满足关系式:F (xy , uv )=F (x , u )+F (x , v )+F (y , u )+F (y , v ).证明 F (xy , uv )=ln((x , y )⋅ln(uv )=(ln x +ln y )(ln u +ln v )=ln x ⋅ln u +ln x ⋅ln v +ln y ⋅ln u +ln y ⋅ln v=F (x , u )+F (x , v )+F (y , u )+F (y , v ).4. 已知函数f (u , v , w )=u w +w u +v , 试求f (x +y , x −y , xy ).解 f (x +y , x −y , xy )=(x +y )xy +(xy )(x +y )+(x −y )=(x +y )xy +(xy )2x .5. 求下列各函数的定义域:(1)z =ln(y 2−2x +1);高等数学下册第八章习题解答解 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y 2−2x +1>0,故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 y )|y 2−2x +1>0}.(2)yx y x z −++=11; 解 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 +y >0, x −y >0,故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 y )|x +y >0, x −y >0}.(3)y x z −=;解 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y ≥0,0≥−y x 即y x ≥, 于是有x ≥0且x 2≥y , 故函数定义域为D ={(x , y )| x ≥0, y ≥0, x 2≥y }.(4)221)ln(yx x x y z −−+−=; 解 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y −x >0, x ≥0, 1−x 2−y 2>0,故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 y )| y −x >0, x ≥0, x 2+y 2<1}.(5)222222221rz y x z y x R u −+++−−−=(R >r >0); 解 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R 2−x 2−y 2−z 2≥0且x 2+y 2+z 2−r 2>0,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 y , z )| r 2<x 2+y 2+z 2≤R 2}.(6)22arccos yx z u +=. 解 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 2+y 2≠0, 且1||22≤+y x z 即z 2≤x 2+y 2, 故函数定义域为D ={(x , y , z )|z 2≤x 2+y 2, x 2+y 2≠0}.6. 求下列各极限:(1)22)1,0(),(1limy x xy y x +−→; 解110011lim 22)1,0(),(=+−=+−→y x xy y x .(2)22)0,1(),()ln(lim yx e x y y x ++→; 解 2ln 01)1ln()ln(lim 22022)0,1(),(=++=++→e y x e x y y x . (3)xy y x 42lim)0,0(),(+−→; 解 xy y x 42lim)0,0(),(+−→)42()42)(42(lim )0,0(),(+++++−=→xy xy xy xy y x 41)42(1lim)0,0(),(−=++−=→xy y x . (4)11lim )0,0(),(−+→xy xy y x ; 解 11lim )0,0(),(−+→xy xy y x )11)(11()11(lim )0,0(),(−+++++=→xy xy xy xy y x 2)11lim )11(lim )0,0(),()0,0(),(=++=++=→→xy xy xy xy y x y x . (5)y xy y x )sin(lim )0,2(),(→; 解 y xy y x )sin(lim )0,2(),(→221sin lim )0,2(),(=⋅=⋅=→x xyxy y x . (6)22)()cos(1lim 2222)0,0(),(yx y x e y x y x ++−→. 解 22221lim )cos(1lim )()cos(1lim )0,0(),(2222)0,0(),(2222)0,0(),(y x y x y x y x y x e y x y x e y x y x →→→⋅++−=++− 01sin lim cos 1lim 00==−=→→t t t t t . 7. 证明下列极限不存在:(1)y x y x y x −+→)0,0(),(lim; 证明 如果动点p (x , y )沿y =0趋向(0, 0),则 1lim lim00)0,0(),(==−+→=→x x y x y x x y y x ; 如果动点p (x , y )沿x =0趋向(0, 0),则 1lim lim00)0,0(),(−=−=−+→=→y y y x y x y x y x . 因此, 极限y x y x y x −+→)0,0(),(lim不存在. (2)22222)0,0(),()(lim y x y x y x y x −+→. 证明 如果动点p (x , y )沿y =x 趋于(0, 0),则 1lim )(lim 44022222 )0,0(),(==−+→=→x x y x y x y x x xy y x ; 如果动点p (x , y )沿y =2x 趋向(0, 0),则 044lim )(lim 2440222222 )0,0(),(=+=−+→=→x x x y x y x y x x xy y x . 因此, 极限22222)0,0(),()(lim y x y x y x y x −+→不存在. 8. 函数xy x y z 2222−+=在何处间断? 解 因为当y 2−2x =0时, 函数无意义,所以在y 2−2x =0处, 函数x y x y z 2222−+=间断. 9. 证明0lim 22)0,0(),(=+→yx xy y x .证明 因为22||||2222222222y x yx y x y x xy y x xy +=++≤+=+, 所以 02lim ||lim 022)0,0(),(22)0,0(),(=+≤+≤→→y x yx xy y x y x . 因此 0lim 22)0,0(),(=+→yx xy y x . 证明 因为2||22y x xy +≤, 故22||22222222y x yx y x y x xy +=++=+. 对于任意给定的ε>0, 取δ=2ε, 当δ<+<220y x 时恒有εδ=<+≤−+22|0|2222y x yx xy , 所以0lim 22)0,0(),(=+→yx xy y x . 10. 设F (x , y )=f (x ), f (x )在x 0处连续, 证明: 对任意y 0∈R , F (x , y )在(x 0, y 0)处连续.证明 由题设知, f (x )在x 0处连续, 故对于任意给定的ε>0, 取δ>0, 当|x −x 0|<δ时, 有|f (x )−f (x 0)|<ε.作(x 0, y 0)的邻域U ((x 0, y 0), δ), 显然当(x , y )∈U ((x 0, y 0), δ)时, |x −x 0|<δ, 从而 |F (x , y )−F (x 0, y 0)|=|f (x )−f (x 0)|<ε,所以F (x , y )在点(x 0, y 0)处连续.又因为y 0是任意的, 所以对任意y 0∈R , F (x , y )在(x 0, y 0)处连续.习题8−21. 求下列函数的偏导数:(1) z =x 3y −y 3x ;解 323y y x xz −=∂∂, 233xy x y z −=∂∂. (2)uvv u s 22+=; 解 21)(u v v u v v u u u s −=+∂∂=∂∂, 21)(v u u u v v u v v s −=+∂∂=∂∂. (3))ln(xy z =;解 x y x y x x x z 1ln ln 121)ln ln (⋅+⋅=+∂∂=∂∂)ln(21xy x =. 同理)ln(21xy y y z =∂∂. (4) z =sin(xy )+cos 2(xy );解 y xy xy y xy xz ⋅−⋅+⋅=∂∂)]sin([)cos(2)cos()]2sin()[cos(xy xy y −= 根据对称性可知)]2sin()[cos(xy xy x yz −=∂∂. (5)yx z tan ln =; 解 y x y y y x yxx z 2csc 21sec tan 12=⋅⋅=∂∂, y x y x y x y x yx y z 2csc 2sec tan 1222−=−⋅⋅=∂∂. (6) z =(1+xy )y ;解 121)1()1(−−+=⋅+=∂∂y y xy y y xy y xz , ]1)1[ln()1ln()1ln(xyx y xy e e y y z xy y xy y +⋅++=∂∂=∂∂++]1)1[ln()1(xy xy xy xy y ++++=. (7)z yx u =;解 )1(−=∂∂z y x zy x u , x x zz x x y u z yz y ln 11ln ⋅=⋅=∂∂, x x zy z y x x z u z y z y ln )(ln 22⋅−=−=∂∂. (8) u =arctan(x −y )z ;解 z z y x y x z x u 21)(1)(−+−=∂∂−, z z y x y x z y u 21)(1)(−+−−=∂∂−, z z y x y x y x z u 2)(1)ln()(−+−−=∂∂. 2. 设gl T π2=, 试证0=∂∂+∂∂g T g l T l . 解 因为l g l T ⋅⋅=∂∂1π, g g g l gT 121(223⋅−=⋅−⋅=∂∂−ππ, 所以 0=⋅−⋅=∂∂+∂∂gl g l g T g l T l ππ. 3. 设)11(y x e z +−=, 求证z yz y x z x 222=∂∂+∂∂. 解 因为211(1xe x z y x ⋅=∂∂+−, 2)11(1y e y z y x ⋅=∂∂+−, 所以 z e e y z y x z x y x y x 2)11()11(22=+=∂∂+∂∂+−+− 4. 设yx y x y x f arcsin )1(),(−+=, 求. )1 ,(x f x解 因为x x x x f =−+=1arcsin )11()1 ,(, 所以1)1 ,()1 ,(==x f dxd x f x . 5. 曲线⎪⎩⎪⎨⎧=+=4422y y x z 在点(2, 4, 5)处的切线与正向x 轴所成的倾角是多少? 解 242x x x z ==∂∂, αtan 1)5,4,2(==∂∂xz , 故4πα=. 6. 求下列函数的22x z ∂∂, 22y z ∂∂, yx z ∂∂∂2. (1) z =x 4+y 4−4x 2y 2;解 2384xy x x z −=∂∂, 2222812y x xz −=∂∂; y x y y z 2384−=∂∂, 2222812x y yz −=∂∂; xy y x y yy x z 16)84(232−=−∂∂=∂∂∂. (2)x y z arctan=; 解 22222)(11y x y x y xy x z +−=−⋅+=∂∂, 22222)(2y x xy x z +=∂∂; 2222)1(11y x x x xy y z +=⋅+=∂∂, 22222)(2y x xy y z +−=∂∂; 22222222222222)()(2)()(y x x y y x y y x y x y y y x z +−=+−+−=+−∂∂=∂∂∂. (3) z =y x .解 y y x z x ln =∂∂, y y xzx 222ln =∂∂; 1−=∂∂x xy y z , 222)1(−−=∂∂x y x x y z ;)1ln (1ln )ln (112+=⋅+=∂∂=∂∂∂−−y x y yy y xy y y y y x z x x x x . 7. 设f (x , y , z )=xy 2+yz 2+zx 2, 求f xx (0, 0, 1), f xz (1, 0, 2), f yz (0, −1, 0)及f zzx (2, 0, 1). 解 因为f x =y 2+2xz , f xx =2z , f xz =2x ,f y =2xy +z 2, f yz =2z ,f z =2yz +x 2, f zz =2y , f zzx =0,所以 f xx (0, 0, 1)=2, f xz (1, 0, 2)=2,f yz (0, −1, 0)=0, f zzx (2, 0, 1)=0.8. 设z =x ln(xy ), 求y x z ∂∂∂23及23y x z ∂∂∂. 解 1)ln()ln(+=⋅+=∂∂xy xyy x xy x z , x xy y x z 122==∂∂, 023∂∂∂yx z , y xy x y x z 12==∂∂∂, 2231y y x z −=∂∂∂. 9. 验证:(1)满足nx e y tkn sin 2−=22xy k t y ∂∂=∂∂; 证明 因为nx e kn kn nx e ty t kn t kn sin )(sin 2222⋅−=−⋅⋅=∂∂−−, nx ne x y t kn cos 2−=∂∂, nx e n xy t kn sin 2222−−=∂∂, nx e kn xy k t kn sin 222−−=∂∂, 所以22x y k t y ∂∂=∂∂. (2)222z y x r ++=满足rz r y r x r 2222222=∂∂+∂∂+∂∂.证明 r x z y x x x r =++=∂∂222, 322222r x r r x r x r x r −=∂∂−=∂∂, 由对称性知32222ry r y r −=∂∂, 32222r z r z r −=∂∂, 因此 322322322222222rz r r y r r x r z r y r x r −+−+−=∂∂+∂∂+∂∂ r r r r r z y x r 23)(332232222=−=++−=.习题8−31. 求下列函数的全微分:(1)yx xy z +=; 解 dy y z dx x z dz ∂∂+∂∂=dy yxx dx y y )()1(2−++=. (2)x ye z =;解 xdy e x dx e x y dy y z dx x z dz y x y 12+−=∂∂+∂∂=. (3) 22yx y z +=; 解 因为2/3222322)()(21y x xy y x y x z +−=+−=∂∂−, 2/3222222222)(y x x y x y x y y y x z +=++⋅−+=∂, 所以 dy y x x dx y x xy dz 2/32222/322)()(+++−=)()(2/322xdy ydx y x x −+−=. (4)u =x yz .解 因为1−⋅=∂∂yz x yz x u , x zx y u yz ln =∂∂, x yx zu yz ln =∂∂, 所以xdz yx xdy zx dx yzx du yz yz yz ln ln 1++=− 2. 求函数z =ln(1+x 2+y 2)当x =1, y =2时的全微分.解 因为2212y x x x z ++=∂∂, 2212y x y y z ++=∂∂, 3121=∂∂==y x x z, 3221=∂∂==y x y z,所以 dy dx dz y x 323121⋅+===. 3. 求函数xy z =当x =2, y =1, Δx =0.1, Δy =−0.2时的全增量和全微分. 解 因为x y x x y y z −Δ+Δ+=Δ, y x x xy dz Δ+Δ−=12, 所以, 当x =2, y =1, Δx =0.1, Δy =−0.2时,119.0211.02)2.0(1−=−+−+=Δz , 125.0)2.0(211.041−=−+×−=dz . 4. 求函数z =e xy 当x =1, y =1, Δx =0.15, Δy =0.1时的全微分.解 因为y xe x ye y yz x x z dz xy xy Δ+Δ=Δ∂∂+Δ∂∂= 所以, 当x =1, y =1, Δx =0.15, Δy =0.1时,e e e dz 25.01.015.0=⋅+⋅=*5. 计算33)97.1()102(+的近似值.解 设33y x z +=, 由于y y z x x z y x y y x x Δ∂∂+Δ∂∂++≈Δ++Δ+3333)()(332233233y x y y x x y x +Δ+Δ++=, 所以取x =1, y =2, Δx =0.02, Δy =−0.03可得95.2212)03.0(2302.0321)97.1()02.1(32333=+−⋅⋅+⋅++≈+.*6. 计算(1.97)1.05的近似值(ln2=0.693).解 设z =x y , 由于y yz x x z x x x y y y Δ∂∂+Δ∂∂+≈Δ+Δ+)(y x x x yx x y y y Δ+Δ+=−ln 1, 所以取x =2, y =1, Δx =−0.03, Δy =0.05可得(1.97)1.05≈2−0.03+2ln2⋅0.05+1.97+0.0693 ≈2.093.*7. 已知边长为x =6m 与y =8m 的矩形, 如果x 边增加5cn 而y 边减少10cm ,问这个矩形的对角线的近似变化怎样?解 矩形的对角线为22y x z +=,)(122y y x x yx y dy dz x dx dz dz z Δ+Δ+=Δ+Δ=≈Δ, 当x =6, y =8, Δx =0.05, Δy =−0.1时,05.0)1.0805.0686122−=⋅−⋅+≈Δz . 这个矩形的对角线大约减少5cm .*8. 设有一无盖圆柱形容器, 容器的壁与底的厚度均为0.1cm , 内高为20cm ,内半径为4厘米, 求容器外壳体积的近似值.解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 =πR 2h ,ΔV ≈dV =2πRh ΔR +πR 2Δh ,当R =4, h =20, ΔR =Δh =0.1时,ΔV ≈2×3.14×4×20×0.1+3.14×42×0.1≈55.3(cm 3)这个容器外壳的体积大约是55.3cm 3.*9. 设有直角三角形, 测得其两腰的长分别为7±0.1cm 和24±0.1cm , 试求利用上述二值来计算斜边长度时的绝对误差.解 设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x 和y , 则斜边的长度为22y x z +=.||||||||||||y y z x x z dz z Δ⋅∂∂+Δ⋅∂∂≤≈Δ|)|||(122y y x x yx Δ+Δ+=. 令x =7, y =24, |Δx |≤0.1, |Δy |≤0.1, 则得斜边长度z 的绝对误差约为124.0)1.0241.07(247122=⋅+⋅+=z δcm . *10. 测得一块三角形土地的两边长分别为63±0.1m 和78±0.1m ,这两边的夹角为60°±1°, 试求三角形面积的近似值, 并求其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 设三角形的两边长为x 和y , 它们的夹角z , 为则三角形面积为z xy s sin 21=. zdz xy zdy x zdx y dS cos 21sin 21sin 21++=||cos 21||sin 21||sin 21||||dz z xy dy z x dx z y dS S ++≤≈Δ. 令x =63, y =78, 3π=z , |dx |=0.1, |dy |=0.1, 180π=dz , 则 55.2718021278631.0232631.023278=×××+××+××≈πδs , 82.21273sin 786321=⋅⋅⋅=πS , %29.182.212755.27==S s δ, 所以三角形面积的近似值为2127.82m 2, 绝对误差为27.55 m 2, 相对误差为1.29%.*11. 利用全微分证明: 两数之和的绝对误差等于它们各自的绝对误差之和. 证明 设u =x +y , 则||||||||||||y x y x y yu x x u du u Δ+Δ≤Δ+Δ=Δ∂∂+Δ∂∂=≈Δ. 所以两数之和的绝对误差|Δu |等于它们各自的绝对误差|Δx |与|Δy |的和.*12. 利用全微分证明: 乘积的相对误差等于各因子的相对误差之和; 商的相对误差等于被除数及除数的相对误差之和.证明 设u =xy , yx v =, 则Δu ≈du =ydx +xdy , 2y xdy ydx dv v −=≈Δ, 由此可得相对误差;ydy x dx xy xdy ydx u du u u +=+=≈Δy y x x y dy x dx Δ+Δ=+≤; y dy x dx yx y xdy ydx v dv v v −=⋅−==Δ2y y x x y dy x dx Δ+Δ=+≤.习题8−41. 设z =u 2−v 2, 而u =x +y , v =x −y , 求x z ∂∂, yz ∂∂. 解 xv v z x u u z x z ∂∂⋅∂∂+∂∂⋅∂∂=∂∂=2u ⋅1+2v ⋅1=2(u +v )=4x , yv v z y u u z y z ∂∂⋅∂∂+∂∂⋅∂∂=∂∂=2u ⋅1+2v ⋅(−1)=2(u −v )=4y . 2. 设z =u 2ln v , 而yx u =, v =3x −2y , 求x z ∂∂, y z ∂∂. 解 xv v z x u u z x z ∂∂⋅∂∂+∂∂⋅∂∂=∂∂ 31ln 22⋅+⋅=v u y v u 222)23(3)23ln(2yy x x y x y x −+−=, yv v z y u u z y z ∂∂⋅∂∂+∂∂⋅∂∂=∂∂ )2()(ln 222−+−⋅=v u y x v u 2232)23(2)23ln(2y y x x y x y x −−−−=. 3. 设z =e x −2y , 而x =sin t , y =t 3, 求dtdz . 解 dtdy y z dt dx x z dt dz ⋅∂∂+⋅∂∂=2223)2(cos t e t e y x y x ⋅−⋅+=−− .)6(cos )6(cos 22sin 223t t e t t e t t y x −=−=−− 4. 设z =arcsin(x − y ), 而x +3t , y =4t 3, 求dtdz . 解 dt dy y z dt dx x z dt dz ⋅∂∂+⋅∂∂=22212)(113)(11t y x y x −−−+⋅−−= 232)43(1)41(3t t t −−−=. 5. 设z =arctan(xy ), 而y =e x , 求dxdz . 解 dx dy y z x z dx dz ⋅∂∂+∂∂=xx x e x x e e y x x y x y 2222221)1(11++=⋅+++=.6. 设1)(2+−=a z y e u ax , 而y =a sin x , z =cos x , 求dx du . 解 dxdz dz u dx dy y u x u dx du ⋅∂+⋅∂∂+∂∂= )sin (1cos 11)(222x a e x a a e a z y ae ax ax ax −⋅+−⋅+++−= )sin cos cos sin (122x x a x a x a a e ax ++−+=x e ax sin =. 7. 设y x z arctan =, 而x =u +v , y =u −v , 验证22v u v uv z u z +−=∂∂+∂∂. 证明 )()(vy y z v x x z u y y z u x x z v z u z ∂∂⋅∂∂+∂∂⋅∂∂+∂∂⋅∂∂+∂∂⋅∂∂=∂∂+∂∂ )()(111)(11222y x y x y y x −⋅++⋅+=)1()()(111)(11222−⋅−⋅++⋅++y x yx y y x 22222v u v u y x y +−=+=. 8. 求下列函数的一阶偏导数(其中f 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1) u =f (x 2−y 2, e xy );解 将两个中间变量按顺序编为1, 2号,2122212)()(f ye f x xe f x y x f x u xy xy ′+′=∂∂⋅′+∂−∂⋅′=∂∂, 212)2212)((f xe f y ye f y y x f y u xy xy ′+′−=∂∂⋅′+∂−∂⋅′=∂∂. (2) ,(zy y x f u =; 解 1211)()(f yz y x f y x x f x u ′=∂∂⋅′+∂∂⋅′=∂∂, )()(21z y y f y x y f y u ∂∂⋅′+∂∂′=∂∂2121f z f yx′+′−=,)()(21z y z f z x z f z u ∂∂⋅′+∂∂′=∂∂22f z y ′−=. (3) u =f (x , xy , xyz ).解 yz f y f f xu ⋅′+⋅′+⋅′=∂∂3211321f yz f y f ′+′+′=, 3232f xz f x xz f x f yu ′+′=⋅′+⋅′=∂∂, 33f xy xy f zu ′=⋅′=∂∂. 9. 设z =xy +xF (u ), 而xy u =, F (u )为可导函数, 证明xy z y z y x z x +=∂∂+∂∂⋅. 证明 y z y x z x ∂∂⋅+∂∂⋅)([])()([yu u F x x y x u u F x u F y x ∂∂′+⋅+∂∂′++= )]([)]()([u F x y u F xy u F y x ′+⋅+′−+= =xy +xF (u )+xy =z +xy .10. 设)(22y x f y z −=, 其中f (u )为可导函数, 验证211y zy z y x z x =∂∂+∂∂.证明 ()()u f f xy u f x f y x z 2222′−=⋅′⋅−=∂∂, ()()u f f y u f u f y f y u f y z 2222)(1)2()(′−+=−⋅′⋅−=∂∂, 所以 )(11221122u f y u f f y u f f y y z y x z x ⋅+′+′−=∂∂⋅+∂∂⋅211y z zy y =⋅. 11. 设z =f (x 2+y 2), 其中f 具有二阶导数, 求22xz ∂∂, y x z ∂∂∂2, 22y z ∂∂. 解 令u =x 2+y 2, 则z =f (u ),f x xu u f x z ′=∂∂′=∂∂2)(, f y y u u f y z ′=∂∂′=∂∂2)(, f x f x u f x f xz ′′+′=∂∂⋅′′+′=∂∂2224222,f xy yu f x y x z ′′=∂∂⋅′′=∂∂∂422, f y f y u f y f y z ′′+′=∂∂⋅′′+′=∂∂422222. 12. 求下列函数的22x z ∂∂,y x z ∂∂∂2,22y z ∂∂(其中f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 (1) z =f (xy , y );解 令u =xy , v =y , 则z =f (u , v ).u f y vf y u f x v v f x u u f x z ∂∂=⋅∂∂+⋅∂∂=∂∂⋅∂∂+∂∂⋅∂∂=∂∂0, vf u f x v f x u f y v v f y u u f y z ∂∂+∂∂=⋅∂∂+⋅∂∂=∂∂⋅∂∂+∂∂⋅∂∂=∂∂1. 因为f (u , v )是u 和v 的函数, 所以u f ∂∂和v f ∂∂也是u 和v 的函数, 从而u f ∂∂和vf ∂∂是以u 和v 为中间变量的x 和y 的函数.)()()(22u f x y uf y x x z x x z ∂∂∂∂=∂∂∂∂=∂∂∂∂=∂∂ 222222222)0()(u f y v u f y u f y x v v u f x u u f y ∂∂=⋅∂∂∂+⋅∂∂=∂∂⋅∂∂∂+∂∂⋅∂∂=, )(1)()(2uf y y u f u f y y x z y y x z ∂∂∂∂+∂∂⋅=∂∂∂∂=∂∂∂∂=∂∂∂ )(222yv v u f y u u f y u f ∂∂⋅∂∂∂+∂∂⋅∂∂+∂∂= v u f y uf xy u f v u f x u f y u f ∂∂∂+∂∂+∂∂=⋅∂∂∂+⋅∂∂+∂∂=222222)1(, )()()()(22v f y u f y x vf u f x y y z y y z ∂∂∂∂+∂∂∂∂=∂∂+∂∂∂∂=∂∂∂∂=∂∂ yv v f y u u v f y v v u f y u u f x ∂∂⋅∂∂+∂∂⋅∂∂∂+∂∂⋅∂∂∂+∂∂⋅∂∂=222222)( 1)1(222222⋅∂∂+⋅∂∂∂+⋅∂∂∂+⋅∂∂=vf x u v f v u f x u f x2222222v f v u f x u f x ∂∂+∂∂∂+∂∂=. (2)) ,(yx x f z =; 解 令u =x , yx v =, 则z =f (u , v ). v f y u f x v v f dx du u f x z ∂∂⋅+∂∂=∂∂⋅∂∂+⋅∂∂=∂∂1, vf y xdy dv v f y z ∂∂⋅−=⋅∂∂=∂∂2. 因为f (u , v )是u 和v 的函数, 所以u f ∂∂和v f ∂∂也是u 和v 的函数, 从而u f ∂∂和vf ∂∂是以u 和v 为中间变量的x 和y 的函数. )(1)()1()(22vf x y u f x v f y u f x x z x x z ∂∂∂∂⋅+∂∂∂∂=∂∂⋅+∂∂∂∂=∂∂∂∂=∂∂ )(1)(222222xv v f dx du u v f y x v v u f dx du u f ∂∂⋅∂∂+⋅∂∂∂+∂∂⋅∂∂∂+⋅∂∂= 22222212v f y v u f y u f ∂∂⋅+∂∂∂⋅+∂∂=, 1()(2vf y u f y x z y y x z ∂∂⋅+∂∂∂∂=∂∂∂∂=∂∂∂)(1)1()(v f y y v f y dy d u f y ∂∂∂∂⋅+∂∂⋅+∂∂∂∂= yv v f y v f y y v v u f ∂∂⋅∂∂⋅+∂∂⋅−∂∂⋅∂∂∂=22211 221v f y x v f y v u f y x ∂∂⋅−∂∂⋅−∂∂∂⋅−= ()()(2222vf y y x v f y x y y z y y z ∂∂∂∂⋅−∂∂⋅−∂∂=∂∂∂∂=∂∂22423222322vf y x v f y x y v v f y x v f y x ∂∂⋅+∂∂⋅=∂∂⋅∂∂⋅−∂∂⋅=. (3) z =f (xy 2, x 2y );解 z x =f 1′⋅y 2+f 2′⋅2xy =y 2f 1′+2xyf 2′,z y =f 1′⋅2xy +f 2′⋅x 2=2xyf 1′+x 2f 2′;z xx =y 2[f 11′′⋅y 2+f 12′′⋅2xy ]+2yf 2′′+2xy [f 21′′⋅y 2+f 22′′⋅2xy ] =y 4f 11′′+2xy 3f 12′′+2yf 2′′+2xy 3f 21′′+4x 2y 2 f 22′′=y 4f 11′′+4xy 3f 12′′+2yf 2′′+4x 2y 2 f 22′′,z xy =2y f 1′+y 2[f 11′′⋅2xy +f 12′′⋅x 2]+2xf 2′+2xy [f 21′′⋅2xy +f 22′′⋅x 2] =2y f 1′+2xy 3f 11′′+x 2y 2 f 12′′+2xf 2′+4x 2y 2f 21′′+2x 3yf 22′′ =2y f 1′+2xy 3f 11′′+5x 2y 2 f 12′′+2xf 2′+2x 3yf 22′′,z yy =2xf 1′+2xy [f 11′′⋅2xy +f 12′′⋅x 2]+x 2[f 21′′⋅2xy +f 22′′⋅x 2] =2xf 1′+4x 2y 2f 11′′+2x 3y f 12′′+2x 3yf 21′′+x 4f 22′′=2xf 1′+4x 2y 2f 11′′+4x 3y f 12′′+x 4f 22′′.(4) z =f (sin x , cos y , e x +y ).解 z x =f 1′⋅cos x + f 3′⋅e x +y =cos x f 1′+e x +y f 3′,z y =f 2′⋅(−sin y )+ f 3′⋅e x +y =−sin y f 2′+e x +y f 3′,z xx =−sin x f 1′+cos x ⋅(f 11′′⋅cos x + f 13′′⋅e x +y )+e x +y f 3′+e x +y (f 31′′⋅cos x + f 33′′⋅e x +y ) =−sin x f 1′+cos 2x f 11′′+e x +y cos x f 13′′+e x +y f 3′+e x +y cos x f 31′′+e 2(x +y ) f 33′′ =−sin x f 1′+cos 2x f 11′′+2e x +y cos x f 13′′+e x +y f 3′+e 2(x +y ) f 33′′, z xy =cos x [f 12′′⋅(−sin y )+ f 13′′⋅e x +y ]+e x +y f 3′+e x +y [f 32′′⋅(−sin y )+ f 33′′⋅e x +y ] =−sin y cos x f 12′′+e x +y cos x f 13′+e x +y f 3′−e x +y sin y f 32′+e 2(x +y )f 33′ =−sin y cos x f 12′′+e x +y cos x f 13′′+e x +y f 3′−e x +y sin y f 32′′+e 2(x +y )f 33′′, z yy =−cos y f 2′−sin y [f 22′′⋅(−sin y )+ f 23′′⋅e x +y ]+e x +y f 3′+e x +y [f 32′′⋅(−sin y )+ f 33′′⋅e x +y ] =−cos y f 2′+sin 2y f 22′′−e x +y sin y f 23′′+e x +y f 3′−e x +y sin y f 32′′+ f 33′′⋅e 2(x +y ) =−cos y f 2′+sin 2y f 22′′−2e x +y sin y f 23′′+e x +y f 3′+f 33′′⋅e 2(x +y ).13. 设u =f (x , y )的所有二阶偏导数连续, 而3t s x −=, 3t s y +=, 证明2222)()()()(t u s u y u x u ∂∂+∂∂=∂∂+∂∂及22222222t u s u y u x u ∂∂+∂∂=∂∂+∂∂证明 因为y u x u s yy u s x x u s u ∂∂⋅+∂∂⋅=∂∂⋅∂∂+∂∂⋅∂∂=∂∂2321y u x u t yy u t x x u t u ∂∂⋅+∂∂⋅−=∂∂⋅∂∂+∂∂⋅∂∂=∂∂2123所以2222)2123()2321()()(y u x u y u x u t u s u ∂∂+∂∂−+∂∂+∂∂=∂∂+∂∂22)()(y u x u ∂∂+∂∂=. 又因为)2321()(2yu x u s s u s s u ∂∂⋅+∂∂⋅∂∂=∂∂∂∂=∂∂ (23)(212222s y y u s x x y u s y y x u s x x u ∂∂⋅∂∂+∂∂⋅∂∂∂+∂∂⋅∂∂∂+∂∂⋅∂∂= 2321(23)2321(212222y u x y u y x u x u ∂∂⋅+∂∂∂⋅+∂∂∂⋅+∂∂⋅= 222432341y u y x u x u ∂∂⋅+∂∂∂⋅+∂∂⋅=, )2123()(2yu x u t t u t t u∂∂⋅+∂∂⋅−∂∂=∂∂∂∂=∂∂ )(21)(232222t y y u t x x y u t y y x u t x x u ∂∂⋅∂∂+∂∂⋅∂∂∂+∂∂⋅∂∂∂+∂∂⋅∂∂−= )2123(21)2123(232222y u x y u y x u x u ∂∂⋅+∂∂∂⋅−+∂∂∂⋅+∂∂⋅−−=22222412343y uy x u x u ∂∂⋅+∂∂∂⋅−∂∂⋅=,所以 22222222y u x u t u s u ∂∂+∂∂=∂∂+∂∂.习题8−51. 设sin y +e x −xy 2=0, 求dxdy . 解 令F (x , y )=sin y +e x −xy 2, 则F x =e x −y 2, F y =cos y −2xy , xy y e y xy y y e F F dx dy xy x 2cos 2cos 222−−=−−−=−=.2. 设x y y x arctan ln 22=+, 求dxdy. 解 令xyy x y x F arctan ln ),(22−+=, 则22222222)()(11221y x y x xy x y y x x y x F x ++=−⋅+−+⋅+=,22222221)(11221yx x y x xy y x y y x F y +−=⋅+−+⋅+=,yx y x F F dx dyy x −+=−=. 3. 设022=−++xyz z y x , 求x z ∂∂及y z ∂∂.解 令xyz z y x z y x F 22),,(−++=, 则 xyz yz F x −=1, xyzxz F y −=2, xyz xyF z −=1,xy xyz xyz yz F F x z z x −−=−=∂∂, xy xyz xyz xz F F y zz y −−=−=∂∂2. 4. 设y z z x ln =, 求x z ∂∂及yz ∂∂, 解 令yz z x z y x F ln ),,(−=, 则z F x 1=, y yzyz F y 1)(12=−⋅−=, 2211z z x y y z z x F z +−=⋅−−=,所以 z x z F F x z z x +=−=∂∂, )(2z x y z F F y z z y +=−=∂∂.5. 设2sin(x +2y −3z )=x +2y −3z , 证明1=∂∂+∂∂yz x z证明 设F (x , y , z )=2sin(x +2y −3z )−x −2y +3z , 则 F x =2cos(x +2y −3z )−1,F y =2cos(x +2y −3z )⋅2−2=2F x , F z =2cos(x +2y −3z )⋅(−3)+3=−3F x ,313=−−=−=∂∂x x z x F F F F x z , 3232=−−=−=∂∂x x z y F F F F y z ,于是 13231=+=−−=∂∂+∂∂z z z x F FF F yz x z .6. 设x =x (y , z ), y =y (x , z ), z =z (x , y )都是由方程F (x , y , z )=0所确定的具有连续偏导数的函数, 证明1−=∂∂⋅∂∂⋅∂∂xz z yy x .解 因为x y F F y x −=∂∂, y z F F zy −=∂∂, z x F F x z−=∂∂,所以 1()()(−=−⋅−⋅−=∂∂⋅∂∂⋅∂∂z x y z x y F F F F F F xz z yy x .7. 设ϕ(u , v )具有连续偏导数, 证明由方程ϕ(cx −az , cy −bz )=0 所确定的函数z =f (x , y )满足c yz b x z a =∂∂+∂∂.证明 因为v u uv u u b a c b a c x z ϕϕϕϕϕϕ+=⋅−⋅−⋅−=∂∂,vu vv u v b a c b a c y z ϕϕϕϕϕϕ+=⋅−⋅−⋅−=∂∂,所以 c b a c b b a c a y z b x z a v u vv u u =+++⋅=∂∂+∂∂ϕϕϕϕϕϕ.8. 设e z−xyz =0, 求22x z ∂∂. 解 设F (x , y , z )=e z −xyz , 则F x =−yz , F z =e z −xy , xye yzF F x z z x −=−=∂∂,222)()()()(xy e y x z e yz xy e x z y x z x x z z z z −−∂∂−−∂∂=∂∂∂∂=∂∂ 222)()(xy e xye yzyze xy ye z y z z z −−−−+=32232)(22xy e e z y z xy ze y z zz −−−=. 9. 设z 3−3xyz =a 3, 求yx z ∂∂∂2. 解 令F (x , y , z )=z 3−3xyz −a 3, 则xy z yz xy z yz F F x z z x −=−−−=−=∂∂22333, xyz xz xy z xz F F y z z y −=−−−=−=∂∂22333, )()(22xyz yzy x z y y x z −∂∂=∂∂∂∂=∂∂∂222)()2())((xy z x y z z yz xy z yz y z −−∂∂−−∂∂+=22222)()2()()(xy z x xyz xz z yz xy z xy z xz y z −−−−−⋅−+=322224)()2(xy z y x xyz z z −−−=.10. 求由下列方程组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或偏导数:(1)设, 求⎩⎨⎧=+++=203222222z y x y x z dx dy , dx dz; 解 视y =y (x ), z =z (x ), 方程两边对x 求导得⎪⎩⎪⎨⎧=+++=064222dx dz z dx dy y x dx dy y x dx dz , 即⎪⎩⎪⎨⎧−=+−=−xdx dz z dxdy y xdx dz dx dy y 3222.解方程组得)13(2)16(++−=∂∂z y z x x y , 13+=z x dx dz.(2)设, 求⎩⎨⎧=++=++10222z y x z y x dz dx ,dz dy ;解 视x =x (z ), y =y (z ), 方程两边对z 求导得⎪⎩⎪⎨⎧=++=++022201z dz dy y dzdx x dz dy dz dx , 即⎪⎩⎪⎨⎧−=+−=+zdz dy y dz dx x dz dy dz dx 2221.解方程组得y x z y z x −−=∂∂, yx xz z y −−=∂∂. (3)设, 其中f , g 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 求⎩⎨⎧−=+=),(),(2y v x u g v y v ux f u x u ∂∂,x v ∂∂; 解 视u =u (x , y ), v =v (x , y ), 方程两边对x 求偏导得⎪⎩⎪⎨⎧∂∂⋅′+−∂∂⋅′=∂∂∂∂⋅′+∂∂+⋅′=∂∂x v yv g x u g x v x v f x u x u f x u 21212)1()( , 即⎪⎩⎪⎨⎧′=∂∂⋅⋅−′+∂∂′′′−=∂∂⋅′+∂∂−′121121)12()1(g x v g yv x u g f u x v f x u f x . 解之得1221221)12)(1()12(g f g yv f x g f g yv f u x u ′′−−′−′′′−−′′−=∂∂, 1221111)12)(1()1(g f g yv f x f u f x g x v ′′−−′−′−′+′′=∂∂.(4)设, 求⎩⎨⎧−=+=v u e y v u e x u u cos sin x u ∂∂, y u ∂∂, x v ∂∂, y v ∂∂. 解 视u =u (x , y ), v =v (x , y ), 方程两边微分得, 即, ⎩⎨⎧+−=++=vdv u vdu du e dy vdv u vdu du e dx uu sin cos cos sin ⎩⎨⎧=+−=++dy vdv u du v e dxvdv u du v e u u sin )cos (cos )sin (从中解出du , dv 得dy v v e v dxv v e v du u u 1)cos (sin cos 1)cos (sin sin +−−++−=, v v e u e v dx v v e u e v dv u uu u ]1)cos (sin [sin ]1)cos (sin [cos +−+++−−=,从而1)cos (sin sin +−=∂∂v v e v x u u , 1)cos (sin cos +−−=∂∂v v e vy u u ,]1)cos (sin [cos +−−=∂∂v v e u e v x v u , ]1)cos (sin [sin +−+=∂∂v v e u e v y v u.11. 设y =f (x , t ), 而t 是由方程F (x , y , t )=0所确定的x , y 的函数, 其中f , F 都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 试证明:tF y F t f x F t f t F x f dx dy ∂∂+∂∂⋅∂∂∂∂⋅∂∂−∂∂⋅∂∂=. 证明 由方程组可确定两个一元隐函数, 方⎩⎨⎧==0),,(),(t y x F t x f y ⎩⎨⎧==)()(x t t x y y 程两边对x 求导可得⎪⎩⎪⎨⎧=⋅∂∂+⋅∂∂+∂∂⋅∂∂+∂∂=0dxdt t F dx dy y F x F dxdt t f x f dx dy ,移项得⎪⎩⎪⎨⎧∂∂−=∂∂+⋅∂∂∂∂=⋅∂∂−x F dxdt t F dx dy y F x f dx dt t f dx dy ,在01≠∂∂⋅∂∂+∂∂=∂∂∂∂∂∂−=y F t f t F tF y F t fD 的条件下 yF t f t F x Ft f t F x f t Fx F t f x f D dx dy ∂∂⋅∂∂+∂∂∂∂⋅∂∂−∂∂⋅∂∂=∂∂∂∂−∂∂−∂∂⋅=1.习题8−61. 求曲线x =t −sin t , y =1−cos t , 2sin 4t z =在点)22 ,1 ,12 (−π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解 x ′(t )=1−cos t , y ′(t )=sin t , 2cos 2)(t t z =′. 因为点)22 ,1 ,12 (−π所对应的参数为2 π=t , 故在点)22 ,1 ,12 (−π处的切向量为)2 ,1 ,1(=T .因此在点)22 ,1 ,12(−π处, 切线方程为22211121−=−=−+z y x π, 法平面方程为0)22(2)1(1)12(1=−+−⋅++−⋅z y x π, 即422+=++πz y x .2. 求曲线t t x +=1, tt y +=1, z =t 2在对应于t =1的点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 解 2)1(1)(t t x +=′, 21)(t t y −=′, z ′(t )=2t .在t =1所对应的点处, 切向量)2 ,1 ,41(−=T , t =1所对应的点为)1 ,2 ,21(, 所以在t =1所对应的点处, 切线方程为21124121−=−−=−z y x , 即8142121−=−−=−z y x ; 法平面方程为0)1(2)2()21(41=−+−−−z y x , 即2x −8y +16z −1=0.3. 求曲线y 2=2mx , z 2=m −x 在点(x 0, y 0, z 0)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 解 设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参数为x , 将方程y 2=2mx 和z 2=m −x 的两边 对x 求导, 得m dx dyy22=, 12−=dxdz z , 所以y m dx dy=, z dx dz 21−=.曲线在点(x 0, y 0, z 0,)的切向量为)21,,1(00z y m −=T , 所求的切线方程为000211z z z y m y y x x −−=−=−, 法平面方程为0)(21)()(00000=−−−+−z z z y y y m x x . 4. 求曲线在点(1, 1, 1)处的切线及法平面方程.⎩⎨⎧=−+−=−++0453203222z y x x z y x 解 设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参数为x , 对x 求导得,⎪⎩⎪⎨⎧=+−=−++053203222dx dz dx dy dx dz z dx dy y x , 即⎪⎩⎪⎨⎧=−+−=+2533222dxdz dx dy x dx dz z dx dy y .解此方程组得z y z x dx dy 61015410−−−−=, z y y x dx dz 610946−−−+=. 因为169)1,1,1(=dx dy, 161)1,1,1(−=dx dz , 所以)161 ,169 ,1(=T . 所求切线方程为1611169111−−=−=−z y x , 即1191161−−=−=−z y x ; 法平面方程为0)1(161)1(169)1(=−−−+−z y x , 即16x +9y −z −24=0. 5. 求出曲线x =t , y =t 2, z =t 3上的点, 使在该点的切线平行于平面x +2y +z =4. 解 已知平面的法线向量为n =(1, 2, 1).因为x ′=1, y ′=2t , z ′=3t 2, 所以参数t 对应的点处的切向量为T =(1, 2t , 3t 2). 又因为切线与已知平面平行, 所以T ⋅n =0, 即1+4t +3t 2=0,解得t =−1, 31−=t . 于是所求点的坐标为(−1, 1, −1)和)271 ,91 ,31(−−. 6. 求曲面e z −z +xy =3在点(2,1,0)处的切平面及法线方程.解 令F (x , y , z )=e z −z +xy −3, 则n =(F x , F y , F z )|(2, 1, 0)=(y , x , e z −1)|(2, 1, 0)=(1, 2, 0),点(2,1, 0)处的切平面方程为1⋅(x −2)+2(y −1)+0⋅(z −0)=0, 即x +2y −4=0,法线方程为02112−=−=−z y x . 7. 求曲面ax 2+by 2+cz 2=1在点(x 0, y 0, z 0)处的切平面及法线方程.解 令F (x , y , z )=ax 2+by 2+cz 2−1, 则n =(F x , F y , F z )=(2ax , 2by , 2cz )=(ax , by , cz ).在点(x 0, y 0, z 0)处, 法向量为(ax 0, by 0, cz 0), 故切平面方程为ax 0(x −x 0)+by 0(y −y 0)+cz 0(z −z 0)=0,即 , 202020000cz by ax z cz y by x ax ++=++法线方程为00000cz z z by y y ax x x −=−=−.8. 求椭球面x 2+2y 2+z 2=1上平行于平面x −y +2z =0的切平面方程.解 设F (x , y , z )=x 2+2y 2+z 2−1, 则n =(F x , F y , F z )=(2x , 4y , 2z )=2(x , 2y , z ).已知切平面的法向量为(1, −1, 2). 因为已知平面与所求切平面平行, 所以2121z y x =−=, 即z x 21=, z y 41−=, 代入椭球面方程得1)4(2)2(222=+−+z z z , 解得1122±=z , 则1122±=x , 11221∓=y . 所以切点坐标为)1122,11221,112(±±∓. 所求切平面方程为0)1122(2)11221()112(=±+−±z y x ∓, 即 2112±=+−z y x . 9. 求旋转椭球面3x 2+y 2+z 2=16上点(−1, −2, 3)处的切平面与xOy 面的夹角的余弦.解 x O y 面的法向为n 1=(0, 0, 1).令F (x , y , z )=3x 2+y 2 +z 2−16, 则点(−1, −2, 3)处的法向量为n 2=(F x , F y , F z )|(−1, −2, 3)=(6x , 2y , 2z )|(−1, −2, 3)=(−6, −4, 6).点(−1, −2, 3)处的切平面与xOy 面的夹角的余弦为22364616||||cos 2222121=++⋅=⋅⋅=n n n n θ.10. 试证曲面a z y x =++(a >0)上任何点处的切平面在各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等于a .证明 设a z y x z y x F −++=),,(, 则)21,21,21(zy x =n . 在曲面上任取一点M (x 0, y 0, z 0), 则在点M 处的切平面方程为0)(1)(1)(1000000=−+−+−z z z y y y x x x , 即 a z y x z z y y x x =++=++000000. 化为截距式, 得1000=++az z ay y ax x , 所以截距之和为a z y x a az ay ax =++=++)(000000.习题8−71. 求函数z =x 2+y 2在点(1, 2)处沿从点(1, 2)到点)32 ,2(+的方向的方向导数 解 因为从点(1, 2)到点)32 ,2(+的向量为)3 ,1(=l , 故)cos ,(cos 23 ,21(||βα===l l e l . 又因为22)2,1()2,1(==∂∂x x z , 42)2,1()2,1(==∂∂y y z , 故所求方向导数为321234212cos cos +=⋅+⋅=∂∂+∂∂=∂∂βαy z x z l z . 2. 求函数z =ln(x +y )在抛物线y 2=4x 上点(1, 2)处, 沿这抛物线在该点处偏向x 轴正向的切线方向的方向导数.解 方程y 2=4x 两边对x 求导得2yy ′=4, 解得yy 2=′. 在抛物线y 2=4x 上点(1, 2)处, 切线的斜率为y ′(1)=1, 切向量为l =(1, 1), 单位切向量为)cos ,(cos )21 ,21(βα==l e . 又因为31 1)2,1()2,1(=+=∂∂y x x z , 31 1)2,1()2,1(=+=∂∂y x y z , 故所求方向导数为3221312131cos cos =⋅+⋅=∂∂+∂∂=∂∂βαy z x z l z . 3. 求函数)(12222b y a x z +−=在点)2,2(b a 处沿曲线12222=+b y a x 在这点的内法线方向的方向导数.解 令1),(2222−+=b y a x y x F , 则22a x F x =, 22b y F y =. 从而点(x , y )处的法向量为)2 ,2() ,(22by a xF F y x ±=±=n . 在)2,2(b a 处的内法向量为 )2 ,2()2 ,2()2,2(22b a b y a x b a −=−=n , 单位内法向量为)cos ,(cos ,(2222βα=+−+−=b a a b a b n e . 又因为a a x x zb a b a 222,2(2)2,2(−=−=∂∂, bb y y z b a b a 222,2(2)2,2(−=−=∂∂, 所以 222222222cos cos b a abb a a b b a b a y z x z n z +=+⋅++⋅=∂∂+∂∂=∂∂βα. 4. 求函数u =xy 2+z 3−xyz 在点(1, 1, 2)处沿方向角为3 πα=, 4 πβ=, 3 πγ=的方向的方向导数.解 因为方向向量为)21 ,22 ,21()cos ,cos ,(cos ==γβαl , 又因为 1)()2,1,1(2)2,1,1(−=−=∂∂yz y x u, 0)2()2,1,1()2,1,1(=−=∂∂xz xy y u , 11)3()2,1,1(2)2,1,1(=−=∂∂xy z z u , 所以 5211122021)1(cos cos cos =⋅+⋅+⋅−=∂∂+∂∂+∂∂=∂∂γβαz u y u x u l u .5. 求函数u =xyz 在点(5,1,2)处沿从点(5, 1, 2)到点(9, 4, 14)的方向的方向导数.解 因为l =(9−5, 4−1, 14−2)=(4, 3, 12), )1312 ,133 ,134(||==l l e l , 并且 2)2,1,5()2,1,5(==∂∂yz x u , 10)2,1,5()2,1,5(==∂∂xz y u , 5)2,1,5()2,1,5(==∂∂xy z u, 所以 139813125133101342cos cos cos =⋅+⋅+⋅=∂∂+∂∂+∂∂=∂∂γβαz u y u x u l u . 6. 求函数u =x 2+y 2+z 2在曲线x =t , y =t 2, z =t 3上点(1, 1, 1)处, 沿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正方向(对应于t 增大的方向)的方向导.解 曲线x =t , y =t 2, z =t 3上点(1, 1, 1)对应的参数为t =1, 在点(1, 1, 1)的切线正向为)3 ,2 ,1()3 ,2 ,1(12===t t t l , )143,142,141(||==l l e l , 又 22)1,1,1()1,1,1(==∂∂x x u , 22)1,1,1()1,1,1(==∂∂y y u , 22)1,1,1()1,1,1(==∂∂z z u, 所以 1412143214221412cos cos cos )1,1,1(=⋅+⋅+⋅=∂∂+∂∂+∂∂=∂∂γβαz u y u x u l u . 7. 求函数u =x +y +z 在球面x 2+y 2+z 2=1上点(x 0, y 0, z 0)处, 沿球面在该点的外法线方向的方向导数.解 令F (x , y , z )=x 2+y 2+z 2−1, 则球面x 2+y 2+z 2=1在点(x 0, y 0, z 0)处的外法向量为)2 ,2 ,2() , ,(000),,(000z y x F F F z y x z y x ==n , )cos ,cos ,(cos ) , ,(||000γβα===z y x n n n e , 又 1=∂∂=∂∂=∂∂zu y u x u , 所以 000000111cos cos cos z y x z y x zu y u x u n u ++=⋅+⋅+⋅=∂∂+∂∂+∂∂=∂∂γβα. 8. 设f (x , y , z )=x 2+2y 2+3z 2+xy +3x −2y −6z , 求grad f (0, 0, 0)及grad f (1, 1, 1).。
第8章热力学习题解答
第8章 热力学基础8.1基本要求1.理解准静态过程、功、热量的概念,并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3.掌握理想气体定体和定压摩尔热容及比热容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理解绝热过程,能熟练地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此过程的功、热量和内能的增量。
5.理解循环过程的基本特征,理解热机循环和致冷循环的物理意义,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卡诺循环及其特点,能熟练地分析、计算卡诺循环的效率。
6.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等效性,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及卡诺定理。
7.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了解熵的概念和熵增加原理。
8.2基本概念1 准静态过程系统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态的状态变化过程。
2 功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一种方式,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为21V V V W pdV pdV ==⎰⎰3 热量传热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另一种方式。
4 摩尔热容当一个系统温度升高(或降低)dT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如果为dQ ,则系统的热容定义为:dQ C dT= 5 定体摩尔热容若1mol 的理想气体在等体过程中温度改变dT 时所传递的热量为V dQ ,则定体摩尔热容为:,2V V m dQ i C R dT ==,等体过程中内能的增量可表示为:21,21()V m E E C T T ν-=- 6 定压摩尔热容若1mol 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温度改变dT 时传递的热量为p dQ ,则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pp m dQ C dT =,与定体摩尔热容的关系为,,p m V m C C R =+,等压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可表示为:,21()p p m Q C T T ν=-7 比热容比定压摩尔热容,p m C 与定体摩尔热容,V m C 的比值,用γ表示,,2p m V m C i C iγ+== 8 循环过程 系统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过程以后又回到原来状态的过程,循环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内能的增量0E ∆=9 正循环及热机的效率过程进行的方向在p V -图上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过程叫正循环,工质作正循环的热机效率为:1221111Q Q Q W Q Q Q η-===- 10 逆循环及致冷机的效率 过程进行的方向在p V -图上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过程叫逆循环,工质作逆循环的致冷机效率为:2212Q Q e W Q Q ==- 11 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系统逆过程能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且不引起外界任何变化的状态变化过程称为可逆过程,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从实际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过程。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3.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习题含解析第二册
8.3。
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达标练1。
(多选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它们的高都与一个球的直径2R相等,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圆柱的侧面积为2πR2B.圆锥的侧面积为2πR2C。
圆柱的侧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相等D.圆柱、圆锥、球的体积之比为3∶1∶2R,则圆柱的侧面积为2πR×2R=4πR2,∴A错误;圆锥的侧面积为πR×R=πR2,∴B错误;球的表面积为4πR2,∵圆柱的侧面积为4πR2,∴C正确;∵V圆柱=πR2·2R=2πR3,V圆锥=πR2·2R=πR3,V球=πR3,∴V圆柱∶V圆锥∶V球=2πR3∶πR3∶πR3=3∶1∶2,∴D正确.2.若一个正方体内接于表面积为4π的球,则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A.4 B。
8 C。
8 D.8x,球半径为R,则S球=4πR2=4π,∴R=1。
∵正方体内接于球,∴x=2R=2,∴x=,∴S正=6x2=6×=8。
3。
(2019广东高二期末)设A,B,C,D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则三棱锥D—ABC体积的最大值为()A。
12 B.18C.24D.54点M为三角形ABC的中心,E为AC的中点,当DM⊥平面ABC时,三棱锥D—ABC的体积最大,此时,OD=OB=R=4.∵S△ABC=AB2=9,∴AB=6.∵点M为△ABC的中心,∴BM=BE=2。
∴Rt△OMB中,有OM==2。
∴DM=OD+OM=4+2=6。
∴(V D—ABC)max=×9×6=18。
故选B。
4。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A。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八章 酶通论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复习重点
第八章酶通论提要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变化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
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其共同性,但又有显著的特点,酶的催化效率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酶作用条件温和,但不够稳定。
酶的化学本质除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之外都是蛋白质。
根据酶的化学组成可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缀合蛋白质是由不表现酶活力的脱辅酶及辅因子(包括辅酶、辅基及某些金属离子)两部分组成。
脱辅酶部分决定酶催化的专一性,而辅酶(或辅基)在酶催化作用中通常起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作用。
根据各种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把酶分为六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
按规定每种酶都有一个习惯名称和国际系统名称,并且有一个编号。
酶对催化的底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即专一性。
酶往往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物质。
酶的专一性可分为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两种类型。
用“诱导契合说”解释酶的专一性已被人们所接受。
酶的分离纯化是酶学研究的基础。
已知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用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纯化酶,不过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操作条件要温和。
在酶的制备过程中,没一步都要测定酶的活力和比活力,以了解酶的回收率及提纯倍数,以便判断提纯的效果。
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反应初速率来表示。
测定酶活力及测酶反应的初速率。
酶活力大小来表示酶含量的多少。
20世纪80年代初,Cech和Altmsn分别发现了某些RNA分子具有催化作用,定名为核酶(ribozyme)。
有催化分子内和分分子间反应的核酶。
具有催化功能RNA的发现,开辟了生物化学研究的新领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新概念。
根据发夹状或锤头状二级结构原理,可以设计出各种人工核酶,用作抗病毒和抗肿瘤的防治药物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本质上是免疫球蛋白,但是在易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打印
1、详解版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人教版)课题1---金属材料题号1 密度小,具有抗腐蚀性。
2 铁:可用于做菜刀、镰刀、锤子等;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
铜:可用于制电线、火锅等;利用了其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熔点高的性质。
金:可用于制作项链、戒指等饰品;利用了其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的性质。
点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3 需要有光泽好,抗腐蚀,硬度大的性质。
提示: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4 (1)外科手术刀:不锈钢,因为其抗腐蚀性好。
(2)防盗门:锰钢,硬度大。
(3)门锁:黄铜,因为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耐腐蚀。
(4)自行车支架:锰钢,因为其韧性好,硬度大。
5 该金属可能的用途有:制作机器零件、火箭、飞机、轮船、电线、电榄、化工和通讯设备等。
6 解:1 000 kg铁红中铁的质量=1 000 kg××100%=1 000 kgXxl00%=700 kg答:1 000 kg铁红中最多含铁的质量为700 kg。
点拨:利用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2CO C+2CuO2Cu+CO+C2CO2Fe+4CO3Fe+4CO22Mg+O22MgO 22CuO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题号解析1 (2)(3)点拨: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这与环境因素有关。
2 (1)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少。
(2)用干布擦自行车上的雨水是防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用干布擦掉水分保护自行车的干燥。
擦干后用带油的布擦,就在自行车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水分不易侵入,可以防止铁生锈。
如果直接用带油的布擦,不仅不易擦干,而且还容易将水分盖在油层下面,使铁生锈。
3 ZnCO3ZnO+CO2↑ZnO+C2Zn+CO2↑2Cu2O+C4Cu+CO2↑点拨: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条件,并且要配平化学方程式。
4解:设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为x。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一、不定项选择1.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 )C.金融资本( ) )D.产业资本( )2.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换:A.规律已消失( )B.只存在垄断部门,不存在于非垄断部门( )C.只存在于非垄断部门,不存在于垄断部门 ( )D.在垄断和非垄断部门起作用( )3.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作用A.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B. 削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削除了资本主义竞争()D. 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4. 垄断价格是: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5.垄断利润是:A.是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B.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C.是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 ( )D.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6.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A.参与制( )B.人事联合( )C. 买方垄断( )D. 买方垄断( )7.垄断形成的原因是: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为获取稳定利润大企业相互勾结( )C.资本高度集中必然会引起垄断( )D. 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经济优势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8.垄断的基本特征:A.垄断是一种经济权力( )B.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支配地位( )C.垄断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 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高效率( )9.垄断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A.辛迪加( )B.卡特尔( )C.康采恩( )D.托拉斯( )10.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1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A.资本集中度较高( )B.产品有差异( )C. 信息较完备 ( )D.存在一定的资本进入壁垒( )12.金融资本的新特征:A.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跨国银行大量出现( )D.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迅速发展( )13.垄断竞争的特点: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D.垄断能削除中小企业( )14.垄断资本的非价格竞争的形式主要有:A.促销竞争( )B.服务方面的竞争( )C. 市场外的竞争( )D.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 )15.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A.银行垄断资本购买工业资本的股票( )B.工业资本购买垄断大银行的股票( )C.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生产而形成的资本(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 )16.垄断利润的基本来源: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转化为垄断利润( )17.垄断价格的制约因素主要有:A.受商品需求的制约( )B.受商品供给的制约( )C.受产品成本的制约( )D.受政府的制约( )18.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A.依靠进入壁垒排挤中小企业( )B.通过转包形式控制中小企业( )C.通过卖方垄断控制垄断企业( )D.通过买方垄断掠夺中小企业( )二、名词解释1、垄断2、垄断价格3、垄断利润4、垄断竞争5、金融资本6、金融寡头7、资本参与制三、分析判断1、垄断利润的完全来源于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高数同济第六版下高等数学2第八章解答
习题8-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1.在yOz 平面上,求与三点(3,1,2)A 、(4,2,2)B --和(0,5,1)C 等距离的点。
2.设已知两点1M 和2(3,0,2)M ,计算向量12M M的模、方向余弦和方向角。
3. 设向量r的模是4,它与u 轴的夹角是3π,求r在u 轴上的投影。
4. 设358m i j k =++,247n i j k =-- 和54p i j k =+- ,求向量43a m n p =+- 在x 轴上的投影以及在y 轴上的分向量。
5. 从点()2,1,7A -沿向量8912a i j k =+-方向取长为34的线段AB ,求点B 的坐标。
解 设点B 的坐标为(),,x y z ,则()2,1,7AB x y z =-+-,且AB a λ= ,即28,19,712x y z λλλ-=+=-=-,34AB ==从而2λ=,所以点B 的坐标为()18,17,17-习题8-2数量积 向量积1. 设32a i j k =--,2b i j k =+- ,求(1)a b 及a b ⨯ ;(2)(2)3a b - 及2a b ⨯;(3)a 、b 的夹角的余弦。
2.已知1(1,1,2)M -、2(3,3,1)M 和3(3,1,3)M ,求与12M M 、23M M同时垂直的单位向量。
3.求向量(4,3,4)a =-在向量(2,2,1)b = 上的投影。
4. 已知3OA i k =+ 、3OB j k =+ ,求OAB ∆的面积。
5. 设()()3,5,2,2,1,4a b =-= ,问λ与μ有怎样的关系能使a b λμ+与z 轴垂直?解 ()32,5,24a b λμλμλμλμ+=++-+ ,在z 轴上取单位向量()0,0,1e =, 要使它与a b λμ+互相垂直,只须()0a b e λμ+⋅=,即()()()320502410,240,2λμλμλμλμλμ+⨯++⨯+-+⨯=∴-+==,即为所求λ与μ的关系习题8-3曲面及其方程1.一动点与两定点(2,3,1)和(4,5,6)等距离,求这动点的轨迹方程。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精选配套习题含解析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 1 -2、圆柱、圆锥、圆台、球与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 7 -3、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 12 -4、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 18 -5、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 23 -6、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 29 -7、平面 ......................................................................................................................... - 35 -8、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40 -9、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 - 44 -10、平面与平面平行.................................................................................................... - 49 -11、直线与直线垂直.................................................................................................... - 56 -12、直线与平面垂直.................................................................................................... - 63 -13、平面与平面垂直.................................................................................................... - 70 -章末综合测验................................................................................................................ - 76 -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一、选择题1.(多选题)观察如下所示的四个几何体,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棱柱B.②不是棱锥C.③不是棱锥D.④是棱台ACD[结合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可知①是棱柱,②是棱锥,④是棱台,③不是棱锥.]2.(多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2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几何体是棱台B.多面体至少有3个面C.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D.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ABC[选项A错误,反例如图①;一个多面体至少有4个面,如三棱锥有4个面,不存在有3个面的多面体,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错误,反例如图②,上、下底面是全等的菱形,各侧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它不是正方体;根据棱柱的定义,知选项D正确.①②]3.在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每个小四边形皆为正方形,其中可以沿相邻正方形的公共边折叠围成一个正方体的图形是()C[动手将四个选项中的平面图形折叠,看哪一个可以折叠围成正方体即可.]4.如图,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A.棱柱B.棱台C.棱柱与棱锥的组合体D.不能确定A[如图.因为有水的部分始终有两个平面平行,而其余各面都易证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是棱柱.]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三棱锥,截面形状是()A.四边形B.三角形C.三角形或四边形D.不可能为四边形C[按如图①所示用一个平面去截三棱锥,截面是三角形;按如图②所示用一个平面去截三棱锥,截面是四边形.①②]二、填空题6.一棱柱有10个顶点,其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则每条侧棱长为________cm.12[该棱柱为五棱柱,共有5条侧棱,每条侧棱长都相等,所以每条侧棱长为12 cm.]7.如图所示,在所有棱长均为1的三棱柱上,有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围着三棱柱的侧面爬行一周到达点A1,则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10[将三棱柱沿AA1展开如图所示,则线段AD1即为最短路线,即AD1=AD2+DD21=10.]8.以三棱台的顶点为三棱锥的顶点,这样可以把一个三棱台分成________个三棱锥.3[如图,三棱台可分成三棱锥C1-ABC,三棱锥C1-ABB1,三棱锥A-A1B1C1,共3个.]三、解答题9.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所有棱长都相等,分析此几何体的构成?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解]这个几何体是由两个同底面的四棱锥组合而成的八面体,有8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有6个顶点;有12条棱.10.试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八个顶点中任取若干,连接后构成以下空间几何体,并且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1)只有一个面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2)四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3)三棱柱.[解](1)如图①所示,三棱锥A1-AB1D1(答案不唯一).(2)如图②所示,三棱锥B1-ACD1(答案不唯一).(3)如图③所示,三棱柱A1B1D1-ABD(答案不唯一).①②③11.由五个面围成的多面体,其中上、下两个面是相似三角形,其余三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能相交于一点,则该多面体是() A.三棱柱B.三棱台C.三棱锥D.四棱锥B[该多面体有三个面是梯形,而棱锥最多有一个面是梯形(底面),棱柱最多有两个面是梯形(底面),所以该多面体不是棱柱、棱锥,而是棱台.三个梯形是棱台的侧面,另两个三角形是底面,所以这个棱台是三棱台.]12.如图所示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在图②③中,⑤不动,把图形折起,则②⑤为对面,①④为对面,③⑥为对面,故图②③完全一样,而图①④则不同.]13.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的对角线共有________条.10[在上底面选一个顶点,同时在下底面选一个顶点,且这两个顶点不在同一侧面上,这样上底面每个顶点对应两条对角线,所以共有10条.]14.如图,在边长为2a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沿图中虚线将3个三角形折起,使点A、B、C重合,重合后记为点P.问:(1)折起后形成的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2)这个几何体共有几个面,每个面的三角形有何特点?(3)每个面的三角形面积为多少?[解](1)如图,折起后的几何体是三棱锥.(2)这个几何体共有4个面,其中△DEF为等腰三角形,△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PE和△DPF均为直角三角形.(3)S△PEF=12a2,S△DPF=S△DPE=12×2a×a=a2,S△DEF=S正方形ABCD-S△PEF-S△DPF-S△DPE=(2a)2-12a2-a2-a2=32a2.15.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3,BC=4,A1A=5,现有一只甲壳虫从点A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点C1来获取食物,试画出它的最短爬行路线,并求其路程的最小值.[解]把长方体的部分面展开,如图,有三种情况.对甲、乙、丙三种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C1的长分别为90,74,80,由此可见乙是最短线路,所以甲壳虫可以先在长方形ABB1A1内由A到E,再在长方形BCC1B1内由E到C1,也可以先在长方形AA1D1D内由A到F,再在长方形DCC1D1内由F到C1,其最短路程为74.2、圆柱、圆锥、圆台、球与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几何体中是旋转体的是 ( )①圆柱;②六棱锥;③正方体;④球体;⑤四面体.A .①和⑤B .①和②C .③和④D .①和④D [根据旋转体的概念可知,①和④是旋转体.]2.图①②中的图形折叠后的图形分别是( )① ②A .圆锥、棱柱B .圆锥、棱锥C .球、棱锥D .圆锥、圆柱B [根据图①的底面为圆,侧面为扇形,得图①折叠后的图形是圆锥;根据图②的底面为三角形,侧面均为三角形,得图②折叠后的图形是棱锥.]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直径为a 的半圆面,那么此圆锥的轴截面是( )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顶角为30°等腰三角形D .其他等腰三角形A [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依题意可知2πr =π·a 2,则r =a 4,故轴截面是边长为a 2的等边三角形.]4.如图,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螺母可以看成一个组合体,其结构特征是( )A .一个棱柱中挖去一个棱柱B .一个棱柱中挖去一个圆柱C .一个圆柱中挖去一个棱锥D .一个棱台中挖去一个圆柱B [一个六棱柱挖去一个等高的圆柱,选B .]5.用长为8,宽为4的矩形做侧面围成一个圆柱,则圆柱的轴截面的面积为( )A .32B .32πC .16πD .8πB [若8为底面周长,则圆柱的高为4,此时圆柱的底面直径为8π,其轴截面的面积为32π;若4为底面周长,则圆柱的高为8,此时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π,其轴截面的面积为32π.]二、填空题6.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形,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_.圆柱 [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7.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________.①过球心的截面所截得的圆面的半径等于球的半径;②母线长相等的不同圆锥的轴截面的面积相等;③圆台所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面;④圆锥所有的轴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② [因为圆锥的母线长一定,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当两条母线的夹角为90°时,圆锥的轴截面面积最大.]8.一个半径为5 cm 的球,被一平面所截,球心到截面圆心的距离为4 cm ,则截面圆面积为________ cm 2.9π [设截面圆半径为r cm ,则r 2+42=52,所以r =3.所以截面圆面积为9π cm 2.]三、解答题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AD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了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如图所示,旋转所得的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挖去两个圆锥后剩余部分构成的组合体.10.一个圆台的母线长为12 cm,两底面面积分别为4π cm2和25π cm2.求:(1)圆台的高;(2)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解](1)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ABCD(如图所示).由已知可得上底面半径O1A=2(cm),下底面半径OB=5(cm),又因为腰长为12 cm,所以高AM=122-(5-2)2=315(cm).(2)如图所示,延长BA,OO1,CD交于点S,设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l,则由△SAO1∽△SBO可得l-12l=25,解得l=20 (cm),即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20 cm.11. (多选题)对如图中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由一个长方体割去一个四棱柱所构成的B.由一个长方体与两个四棱柱组合而成的C.由一个长方体挖去一个四棱台所构成的D.由一个长方体与两个四棱台组合而成的AB[如图,该组合体可由一个长方体割去一个四棱柱所构成,也可以由一个长方体与两个四棱柱组合而成.故选项AB正确.]12.在正方体ABCD-A′B′C′D′中,P为棱AA′上一动点,Q为底面ABCD上一动点,M是PQ的中点,若点P,Q都运动时,点M构成的点集是一个空间几何体,则这个几何体是()A.棱柱B.棱台C.棱锥D.球的一部分A[由题意知,当P在A′处,Q在AB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A′的中点,在平面AA′B′B内平行于AB的线段(靠近AA′),当P在A′处,Q在AD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A′的中点,在平面AA′D′D内平行于AD的线段(靠近AA′), 当Q在B处,P在AA′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B的中点,在平面AA′B′B内平行于AA′的线段(靠近AB), 当Q在D处,P在AA′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D的中点,在平面AA′D′D内平行于AA′的线段(靠近AB), 当P在A处,Q在BC上运动时,M 的轨迹为过AB的中点,在平面ABCD内平行于AD的线段(靠近AB), 当P在A处,Q在CD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D的中点,在平面ABCD内平行于AB的线段(靠近AD), 同理得到:P在A′处,Q在BC上运动;P在A′处,Q在CD上运动;Q在C处,P在AA′上运动;P,Q都在AB,AD,AA′上运动的轨迹.进一步分析其他情形即可得到M的轨迹为棱柱体.故选A.]13.如图所示,已知圆锥SO中,底面半径r=1,母线长l=4,M为母线SA 上的一个点,且SM=x,从点M拉一根绳子,围绕圆锥侧面转到点A.则绳子的最短长度的平方f(x)=________.x2+16(0≤x≤4)[将圆锥的侧面沿SA展开在平面上,如图所示,则该图为扇形,且弧AA′的长度L就是圆O的周长,所以L=2πr=2π,所以∠ASM=Ll=π2.由题意知绳子长度的最小值为展开图中的AM,其值为AM=x2+16 (0≤x≤4).所以f(x)=AM2=x2+16(0≤x≤4).]14.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面积分别是5π,8π,两截面间的距离为1,求球的半径.[解]设两个平行截面圆的半径分别为r1,r2,球半径为R.由πr21=5π,得r1= 5.由πr22=8π,得r2=2 2.(1)如图,当两个截面位于球心O的同侧时,有R2-r21-R2-r22=1,即R2-5=1+R2-8,解得R=3.(2)当两个截面位于球心O的异侧时,有R2-5+R2-8=1.此方程无解.由(1)(2)知球的半径为3.15.圆台上底面面积为π,下底面面积为16π,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台,该平面自上而下分圆台的高的比为2∶1,求这个截面的面积.[解]圆台的轴截面如图,O1,O2,O3分别为上底面、下底面、截面圆心.过点D作DF⊥AB于点F,交GH于点E.由题意知DO1=1,AO2=4,∴AF=3.∵DE=2EF,∴DF=3EF,∴GEAF=DEDF=23,∴GE=2.∴⊙O3的半径为3.∴这个截面面积为9π.3、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一、选择题1.(多选题)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则如下所示的四个图中,可能是△ABC 的直观图的是()A B C DCD[原等腰三角形画成直观图后,原来的腰长不相等,CD两图分别为在∠x′O′y′成135°和45°的坐标系中的直观图.]2.(多选题)对于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图形的直观图来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直观图仍然是一个三角形B.90°的角的直观图会变为45°的角C.与y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由于选轴的不同,所得的直观图可能不同ACD [对于A ,根据斜二测画法特点知,相交直线的直观图仍是相交直线,因此三角形的直观图仍是一个三角形,故A 正确;对于B,90°的角的直观图会变为45°或135°的角,故B 错误;C ,D 显然正确.]3.把△ABC 按斜二测画法得到△A ′B ′C ′(如图所示),其中B ′O ′=C ′O ′=1,A ′O ′=32,那么△ABC 是一个( )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A [根据斜二测画法还原三角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如图所示:由图易得AB =BC =AC =2,故△ABC 为等边三角形,故选A .]4.一个建筑物上部为四棱锥,下部为长方体,且四棱锥的底面与长方体的上底面尺寸一样,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0 m 、5 m 、10 m ,四棱锥的高为8 m ,若按1∶500的比例画出它的直观图,那么直观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棱锥的高应分别为( )A .4 cm,1 cm,2 cm,1.6 cmB .4 cm,0.5 cm,2 cm,0.8 cmC .4 cm,0.5 cm,2 cm,1.6 cmD .2 cm,0.5 cm,1 cm,0.8 cmC [由比例尺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四棱锥的高分别为4 cm,1 cm,2 cm 和1.6 cm ,再结合斜二测画法,可知直观图的相应尺寸应分别为4 cm,0.5 cm ,2 cm ,1.6 cm.]5.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A .2+ 2B .1+22C .2+22D .1+2A[画出其相应平面图易求,故选A.]二、填空题6.斜二测画法中,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M(4,4)在直观图中的对应点是M′,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__.(4,2)[在x′轴的正方向上取点M1,使O′M1=4,在y′轴上取点M2,使O′M2=2,过M1和M2分别作平行于y′轴和x′轴的直线,则交点就是M′.] 7.水平放置的△ABC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图所示,已知A′C′=3,B′C′=2,则AB边上的中线的实际长度为________.2.5[由直观图知,由原平面图形为直角三角形,且AC=A′C′=3,BC=2B′C′=4,计算得AB=5,所求中线长为2.5.]8.水平放置的△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D′是A′C′的中点,且∠ACB≠30°,则原图形中与线段BD的长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条.2[△ABC为直角三角形,因为D为AC中点,所以BD=AD=CD.所以与BD的长相等的线段有2条.]三、解答题9.画出水平放置的四边形OBCD(如图所示)的直观图.[解](1)过点C作CE⊥x轴,垂足为点E,如图①所示,画出对应的x′轴、y′轴,使∠x′O′y′=45°,如图②所示.①②③(2)如图②所示,在x′轴上取点B′,E′,使得O′B′=OB,O′E′=OE;在y′轴上取一点D′,使得O′D′=12OD;过点E′作E′C′∥y′轴,使E′C′=12EC.(3)连接B′C′,C′D′,并擦去x′轴与y′轴及其他一些辅助线,如图③所示,四边形O′B′C′D′就是所求的直观图.10.如图,△A′B′C′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试画出原平面图形△ABC.[解](1)画法:过C′,B′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D′,E′.(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在x轴上取两点E,D使OE=O′E′,OD=O′D′,再分别过E,D作y轴平行线,取EB=2E′B′,DC=2D′C′.连接OB,OC,BC即求出原△ABC.11.如图所示,△A′O′B′表示水平放置的△AOB的直观图,B′在x′轴上,A′O′和x′轴垂直,且A′O′=2,则△AOB的边OB上的高为()A .2B .4C .2 2D .42D [设△AOB 的边OB 上的高为h ,由题意,得S 原图形=22S 直观图,所以12OB ·h =22×12×2×O ′B ′.因为OB =O ′B ′,所以h =4 2.故选D .]12.已知两个圆锥,底面重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2 cm ,另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 3 cm ,则其直观图中这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 )A .2 cmB .3 cmC .2.5 cmD .5 cmD [由题意可知其直观图如图,由图可知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5 cm.故选D .]13.已知用斜二测画法,画得的正方形的直观图面积为182,则原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72 [如图所示,作出正方形OABC 的直观图O ′A ′B ′C ′,作C ′D ′⊥x ′轴于点D ′.S 直观图=O ′A ′×C ′D ′.又S 正方形=OC ×OA . 所以S 正方形S 直观图=OC ×OAO ′A ′×C ′D ′, 又在Rt △O ′D ′C ′中,O ′C ′=2C ′D ′,即C ′D ′=22O ′C ′,结合平面图与直观图的关系可知OA =O ′A ′,OC =2O ′C ′, 所以S 正方形S 直观图=OC ×OA OA ×22O ′C ′=2O ′C ′22O ′C ′=2 2. 又S 直观图=182,所以S 正方形=22×182=72.]14.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A ′B ′C ′D ′,已知该正方形是某个水平放置的四边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试画出该四边形的真实图形并求出其面积.[解]四边形ABCD的真实图形如图所示,因为A′C′在水平位置,A′B′C′D′为正方形,所以∠D′A′C′=∠A′C′B′=45°,所以在原四边形ABCD中,AD⊥AC,AC⊥BC,因为AD=2D′A′=2,AC=A′C′=2,=AC·AD=2 2.所以S四边形ABCD15.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棱均相等的四棱锥的直观图.[解](1)画轴.画x轴、y轴、z轴,使∠xOy=45°,∠xOz=90°,如图①.(2)画底面.以O为中心在xOy平面内画出正方形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BCD.(3)画顶点.在Oz轴上截取OP,使OP的长度是原四棱锥的高.(4)成图.连接P A、PB、PC、PD,并擦去辅助线,得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②.①②4、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一、选择题1.如图,ABC-A′B′C′是体积为1的棱柱,则四棱锥C-AA′B′B的体积是()A .13 B .12 C .23D .34C [∵V C -A ′B ′C ′=13V ABC -A ′B ′C ′=13,∴V C -AA ′B ′B=1-13=23.] 2.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则正方体的体积为( ) A .48 6 B .64 C .16 D .96[答案] B3.棱锥的一个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把棱锥的高分成1∶2(从顶点到截面与从截面到底面)两部分,那么这个截面把棱锥的侧面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等于( )A .1∶9B .1∶8C .1∶4D .1∶3 B [两个锥体的侧面积之比为1∶9,小锥体与台体的侧面积之比为1∶8,故选B .]4.若正方体八个顶点中有四个恰好是正四面体的顶点,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之比是( )A . 3B . 2C .23D .32 A [如图所示,正方体的A ′、C ′、D 、B 的四个顶点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正四面体边长为2a . ∴正方体表面积S 1=6a 2, 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2=4×34×(2a )2=23a 2,∴S 1S 2=6a 223a 2= 3.] 5.四棱台的两底面分别是边长为x 和y 的正方形,各侧棱长都相等,高为z ,且侧面积等于两底面积之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1x =1y +1zB .1y =1x +1zC .1z =1x +1yD .1z =1x +yC [由条件知,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设其高为h ′,则根据条件得, ⎩⎪⎨⎪⎧4·x +y 2·h ′=x 2+y 2,z 2+⎝ ⎛⎭⎪⎫y -x 22=h ′2,消去h ′得,4z 2(x +y )2+(y -x )2(y +x )2=(x 2+y 2)2. ∴4z 2(x +y )2=4x 2y 2, ∴z (x +y )=xy , ∴1z =1x +1y .] 二、填空题6.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___.6[设长方体从一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则⎩⎪⎨⎪⎧ab =2,ac =3,bc =6,三式相乘得(abc )2=6,故长方体的体积V =abc = 6.]7.(一题两空)已知棱长为1,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则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3 212 [S 表=4×34×12=3, V 体=13×34×12×12-⎝ ⎛⎭⎪⎫33 2=212.]8.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则点A 到平面A 1BD 的距离d =________.33a [在三棱锥A 1-ABD 中,AA 1是三棱锥A 1-ABD 的高,AB =AD =AA 1=a ,A 1B =BD =A 1D =2a ,∵V 三棱锥A 1-ABD =V 三棱锥A -A 1BD , ∴13×12a 2×a =13×12×2a ×32×2a ×d , ∴d =33a .∴点A 到平面A 1BD 的距离为33a .] 三、解答题9.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CD =13,BC =AD =25,BD =AC =5,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解] 以四面体的各棱为对角线还原为长方体,如图.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x ,y ,z ,则⎩⎨⎧x 2+y 2=13,y 2+z 2=20,x 2+z 2=25,∴⎩⎨⎧x =3,y =2,z =4.∵V D -ABE =13DE ·S △ABE =16V 长方体, 同理,V C -ABF =V D -ACG =V D -BCH =16V 长方体, ∴V 四面体ABCD =V 长方体-4×16V 长方体=13V 长方体. 而V 长方体=2×3×4=24,∴V 四面体ABCD =8.10.如图,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正三棱锥的高SO =3,求此正三棱锥的表面积.[解] 如图,设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斜高为h ′,过点O 作OE ⊥AB ,与AB 交于点E ,连接SE ,则SE ⊥AB ,SE =h ′.∵S 侧=2S 底, ∴12·3a ·h ′=34a 2×2. ∴a =3h ′.∵SO ⊥OE ,∴SO 2+OE 2=SE 2. ∴32+⎝ ⎛⎭⎪⎫36×3h ′2=h ′2.∴h ′=23,∴a =3h ′=6.∴S 底=34a 2=34×62=93,S 侧=2S 底=18 3. ∴S 表=S 侧+S 底=183+93=27 3.11.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3π B .43 C .32πD .1B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两个四棱锥构成,并且这两个四棱锥体积相等.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故底面积为(2)2=2;四棱锥的高为1,故四棱锥的体积为13×2×1=23.则几何体的体积为2×23=43.]12.正三棱锥的底面周长为6,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 A .423 B . 2 C .223 D .23D [由题意,正三棱锥的底面周长为6,所以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可知侧棱长均为2,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所以此三棱锥的体积为13×12×2×2×2=23.]13.(一题两空)已知某几何体是由两个全等的长方体和一个三棱柱组合而成,如图所示,其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3,3,三棱柱底面是直角边分别为4,3的直角三角形,侧棱长为3,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90 138 [该几何体的体积V =4×6×3+12×4×3×3=90,表面积S =2(4×6+4×3+6×3)-3×3+12×4×3×2+32+42×3+3×4=138.]1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平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 ∥AB ,EF =2,EF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ABCD 的距离均为3,求该多面体的体积.[解] 如图,连接EB ,EC .四棱锥E -ABCD 的体积 V 四棱锥E -ABCD =13×42×3=16. ∵AB =2EF ,EF ∥AB , ∴S △EAB =2S △BEF .∴V 三棱锥F -EBC =V 三棱锥C -EFB =12V 三棱锥C -ABE =12V 三棱锥E -ABC =12×12V 四棱锥E -ABCD =4. ∴多面体的体积V =V 四棱锥E -ABCD +V 三棱锥F -EBC =16+4=20.15.一个正三棱锥P -ABC 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h .一个正三棱柱A 1B 1C 1-A 0B 0C 0的顶点A 1,B 1,C 1分别在三条棱上,A 0,B 0,C 0分别在底面△ABC 上,何时此三棱柱的侧面积取到最大值?[解] 设三棱锥的底面中心为O ,连接PO (图略),则PO 为三棱锥的高,设A 1,B 1,C 1所在的底面与PO 交于O 1点,则A 1B 1AB =PO 1PO ,令A 1B 1=x ,而PO =h ,则PO 1=ha x ,于是OO 1=h -PO 1=h -h a x =h ⎝ ⎛⎭⎪⎫1-x a .所以所求三棱柱的侧面积为S =3x ·h ⎝ ⎛⎭⎪⎫1-x a =3h a (a -x )x =3h a ⎣⎢⎡⎦⎥⎤a 24-⎝ ⎛⎭⎪⎫x -a 22.当x =a 2时,S 有最大值为34ah ,此时O 1为PO 的中点.5、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一、选择题1.面积为Q 的正方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则所得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 .πQ B .2πQ C .3πQD .4πQB [正方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柱,其侧面积为S =2πrl =2π·Q ·Q =2πQ .故选B .]2.一个圆台的母线长等于上、下底面半径和的一半,且侧面积是32π,则母线长为( )A .2B .2 2C .4D .8C[圆台的轴截面如图,由题意知,l=12(r+R),S圆台侧=π(r+R)·l=π·2l·l=32π,∴l=4.]3.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A.7B.6C.5D.3A[设圆台较小底面半径为r,则另一底面半径为3r.由S=π(r+3r)·3=84π,解得r=7.]4.已知某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2,高为2,矩形ABCD是该圆柱的轴截面,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A到C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210 B.2 5C.3 D.2A[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且矩形的长为12,宽为2,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A到C的最短路径为线段AC,AC=22+62=210.故选A.]5.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是1∶3,这截面把圆锥母线分为两段的比是()A.1∶3 B.1∶ (3-1)C.1∶9 D.3∶2B[由面积比为1∶3,知小圆锥母线与原圆锥母线长之比为1∶3,故截面把圆锥母线分为1∶(3-1)两部分,故选B.]二、填空题6.表面积为3π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________.2 [设圆锥的母线为l ,圆锥底面半径为r ,由题意可知,πrl +πr 2=3π,且πl =2πr .解得r =1,即直径为2.]7.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3 [圆台的轴截面是下底长为12寸,上底长为28寸,高为18寸的等腰梯形,雨水线恰为中位线,故雨水线直径是20寸,所以降水量为π3(102+10×6+62)×9π×142=3(寸).]8.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10 cm 和20 cm ,它的侧面展开图扇环的圆心角是180°(如图),那么圆台的体积是________.7 000π3 3 cm 3[180°=20-10l ×360°,∴l =20, h =103,V =13π(r 21+r 22+r 1r 2)·h =7 0003π3 (cm 3).] 三、解答题9.若圆锥的表面积是15π,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60°,求圆锥的体积. [解]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为l , 则2πr =13πl ,得l =6r .又S 圆锥=πr 2+πr ·6r =7πr 2=15π,得r =157,圆锥的高h =⎝⎛⎭⎪⎫61572-⎝⎛⎭⎪⎫1572=53,V =13πr 2h =13π×157×53=2537π.10.如图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0 cm 的装有一部分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水中放着一个底面直径为6 cm ,高为20 cm 的圆锥形铅锤,且水面高于圆锥顶部,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杯里的水将下降多少?[解] 因为圆锥形铅锤的体积为13×π×⎝ ⎛⎭⎪⎫622×20=60π(cm 3),设水面下降的高度为x cm ,则小圆柱的体积为π⎝ ⎛⎭⎪⎫2022x =100πx .所以有60π=100πx ,解此方程得x =0.6. 故杯里的水将下降0.6 cm.11.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矩形面积为S ,底面周长为C ,它的体积是( ) A .C 34πS B .4πS C 3 C .CS 2πD .SC 4πD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则⎩⎨⎧Ch =S ,C =2πr ,∴r =C 2π,h =S C .∴V =πr 2·h =π⎝ ⎛⎭⎪⎫C 2π2·S C =SC4π.]12.如图,已知底面半径为r 的圆柱被一个平面所截,剩下部分母线长的最大值为a ,最小值为b .那么圆柱被截后剩下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_.πr 2(a +b )2 [采取补体方法,相当于一个母线长为a +b 的圆柱截成了两个体积相等的部分,所以剩下部分的体积V =πr 2(a +b )2.]13.(一题两空)圆柱内有一个内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是10 2 cm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此矩形的面积是100π cm 2,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cm ,高为________cm.5 10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cm ,高为h cm ,如图所示,则圆柱轴截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等于它的内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则:⎩⎨⎧(2r )2+h 2=(102)2,2πrh =100π, 所以⎩⎨⎧r =5,h =10.即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 cm ,高为10 cm.]14.如图在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4的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3的圆柱,求圆柱的表面积.[解]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表面积为S .则R =OC =2,AC =4, AO =42-22=2 3.如图所示,易知△AEB ∽△AOC ,所以AE AO =EB OC ,即323=r 2,所以r =1,S 底=2πr 2=2π,S 侧=2πr ·h =23π. 所以S =S 底+S 侧=2π+23π=(2+23)π.15.某养路处建造圆锥形仓库用于贮藏食盐(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用).已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为12 m ,高为4 m .养路处拟建一个更大的圆锥形仓库,以存放更多食盐.现有两种方案:一是新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比原来大4 m(高不变);二是高度增加4 m(底面直径不变).(1)分别计算按这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体积; (2)分别计算按这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表面积; (3)哪种方案更经济些?[解] (1)设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方案一:仓库的底面直径变成16 m ,则其体积V 1=13×π×⎝ ⎛⎭⎪⎫1622×4=2563π(m 3); 方案二:仓库的高变成8 m ,则其体积V 2=13×π×⎝ ⎛⎭⎪⎫1222×8=96π(m 3).(2)设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表面积分别为S 1,S 2. 方案一:仓库的底面直径变成16 m ,半径为8 m , 此时圆锥的母线长为l 1=82+42=45(m),则仓库的表面积S 1=π×8×(8+45)=(64+325)π(m 2);方案二:仓库的高变成8 m ,此时圆锥的母线长为l 2=82+62=10(m), 则仓库的表面积S 2=π×6×(6+10)=96π(m 2). (3)因为V 2>V 1,S 2<S 1, 所以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加经济.。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补充习题及解答
图8-34图8-36图8-37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补充习题及解答1.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O 为木块的重心,如图8-33所示。
木块重力为G ,底面积为S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GB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G /SC .木块对桌面压力的受力面积小于SD .沿竖直方向将木块外侧的一半切掉,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比原来小2.目前汽车超载现象异常突出,公路损坏严重。
你认为超载汽车对公路的损坏主要取决于( )A .汽车的大小B .汽车对公路的压强C .汽车的速度D .汽车的惯性 3.图8-34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4.游客乘坐海底观光潜艇潜到海底观赏海底世界,在潜艇不断下潜的过程中,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 .不断增大B .不断减小C .保持不变D .不能确定 5.如图8-35所示的“帕斯卡裂桶实验”表明,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是液体的( ) A .质量 B .深度 C .密度 D .体积 6.将装满纯净水的桶(约40cm 高)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8—36所示,结果是( ) A .桶内的水将流出一部分 B .桶内的水将全部流出 C .仍然是满桶水 D .无法判断7.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向瓶底浇冷水,如图8—37所示,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腾图8-33 图8-35D .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上浇冷水的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8.人们为了纪念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用他们的名字作为某些物理量的单位。
图8-38中两位物理学家名字分别被命名为 和 两个物理量的单位。
9.小聪的质量是56kg ,当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留下如图8-39所示的鞋印,则小聪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________cm 2,他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 (图中每一小格表示4cm 2,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计;g 取10N/kg )。
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习题解答
故
向
即
8-21图8-48所示机构中,圆轮A的半径R=0.2m,圆轮B的半径r=0.1m,两轮均在水平轨道上作纯滚动。在图示瞬时,A轮上C点在最高位置,轮心速度vA=2m/s,加速度aA=2m/s2,试求轮B滚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图8-48
加速度分析
圆轮A
杆BC
故
向
8-22轮O在水平面上作纯滚动,如图8-49所示。轮缘上固定销钉B,此销钉可在摇杆O1A的槽内滑动,并带动摇杆绕轴O1转动。已知轮心O的速度是一常量,vO=0.2m/s,轮的半径R=0.5m,图示位置时,O1A是轮的切线,摇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试求该瞬时摇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图8-59
以O为动点,杆AB为动系
(1)速度分析
(2)加速度分析
圆轮O
以O为基点,分析C点
向y
8-33图8-60所示机构中,已知曲柄OA以匀角速度 绕定轴O转动,OA=100mm,l=500mm。在图示位置, ,试确定杆BD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图8-60
以A为动点,杆AB为动系
(1)速度分析
(2)加速度分析
图8-33
瞬心法
基点法
8-7在如图8-34所示的筛动机构中,筛子BC的摆动是由曲柄连杆机构所带动。已知曲柄长OA=0.3m,转速为n=40r/min。当筛子运动到与点O在同一水平线上时, ,试求此时筛子BC的速度。
图8-34
速度投影定理
8-8长为l=1.2m的直杆AB作平面运动,某瞬时其中点C的速度大小为vC=3m/s,方向与AB的夹角为 ,如图8-35所示。试求此时点A可能有的最小速度以及该瞬时杆AB的角速度。
8-20半径为r的圆盘可在半径为R的固定圆柱面上纯滚动,滑块B可在水平滑槽内滑动,如图8-47所示。已知r=125mm,R=375mm;杆AB长l=250mm。图示瞬时,vB=500mm/s,aB=750mm/s2;O、A、O1三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试求此时圆盘的角加速度。
高等数学课后答案第八章习题详细解答
习 题 8-11.设有一个面薄板(不计其厚度),占有xOy 面上的闭区域D ,薄板上分布有面密度为(,)x y μμ=的电荷,且(,)x y μ在D 上连续,试用二重积分表达该板上的全部电荷Q .解 用一组曲线将D 分成n 个小闭区域i σ∆,其面积也记为(1,2,,)i i n σ∆=.任取一点(,)i i i ξησ∈∆,则i σ∆上分布的电量(,)i i i Q μξησ∆≈∆.通过求和、取极限,便得到该板上的全部电荷为1lim (,)(,)d ,ni i i i DQ x y λμξησμσ→==∆=∑⎰⎰其中1max{i i nλσ≤≤=∆的直径}.2. 设12231()d D I x y σ=+⎰⎰其中1{(,)11,22}D x y x y =-≤≤-≤≤;又22232()d D I x y σ=+⎰⎰其中2{(,)01,02}D x y x y =≤≤≤≤.试利用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说明1I 与2I 之间的关系.解 由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知,1I 表示底为1D 、顶为曲面223()z x y =+的曲顶柱体1Ω的体积;2I 表示底为2D 、顶为曲面223()z x y =+的曲顶柱体2Ω的体积.由于位于1D 上方的曲面223()z x y =+关于yOz 面和zOx 面均对称,故yOz 面和zOx 面将1Ω分成四个等积的部分,其中位于第一卦限的部分即为2Ω.由此可知124I I =.3. 利用二重积分定义证明: (1) d ()DD σσσ=⎰⎰其中为的面积;(2) (,)d (,)d ()DDkf x y k f x y k σσ=⎰⎰⎰⎰其中为常数;(3)12(,)d (,)d (,)d ,DD D f x y f x y f x y σσσ=+⎰⎰⎰⎰⎰⎰其中12D DD =,1D 、2D 为两个无公共内点的闭区域.证 (1) 由于被积函数(,)1f x y ≡,故由二重积分定义得11d lim (,)lim lim .nniiii i i Df λλλσξησσσσ→→→===∆=∆==∑∑⎰⎰(2) 011(,)d lim (,)lim (,)(,)d .nni i i i i i i i DDkf x y kf k f k f x y λλσξησξησσ→→===∆=∆=∑∑⎰⎰⎰⎰(3) 因为函数(,)f x y 在闭区域D 上可积,故不论把D 怎样分割,积分和的极限总是不变的,因此在分割D 时,可以使1D 和2D 的公共边界永远是一条分割线。
《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习题答案第8章
一、选择题1.以下数组定义中,错误的是:C)int a[3]={1,2,3,4};2.以下数组定义中,正确的是:B) int a[][2]={1,2,3,4};3.设有定义“int a[8][10];”,在VC中一个整数占用4字节,设a的起始地址为1000,则a[1][1]的地址是:D)10444.已知有数组定义“int a[][3]={1,2,3,4,5,6,7,8,9};”,则a[1][2]的值是:C)65.在以下字符串定义、初始化和赋值运算中,错误的是:A) char str[10];str=”String”;6.设有以下字符串定义,char s1[]={‘S’,’t’,’r’,’i’,’n’,’g’};char s2[]=”String”;则s1和s2:C)长度不同,但内容相同。
7.设有定义“int a[10]={0};”,则说法正确的是:A)数组a有10个元素,各元素的值为0.8.设已定义“char str[6]={‘a’,’b’,’\0’,’c’,’d’,’\0’};”,执行语句“printf(“%s”,str)”后,输出结果为:B)ab9.引用数组元素时,数组元素下标不可以是:C)字符串10.已定义字符串S1和S2,以下错误的输入语句是:C)gets(s1,s2);11.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A)123void main(){char a[]=”abcd”,b[]=”123”;strcpy(a,b);printf(“%s\n”,a);}12.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A)123void main(){char a[]=”123”,b[]=”abcd”;if(a>b)printf(“%s\n”,a);else printf(“%s\n”,b);}二、编程题1.一维数字a的值已经,请把数组中的值按逆序存放,然后输出数组。
例如数组中原来的值为3,4,2,1,6,颠倒后变成6,1,2,4,3.#include<stdio.h>main(){int i,a[5]={2,3,45,12,5},t;printf("转换前:");for(i=0;i<5;i++)printf("%d\t",a[i]);for(i=0;i<5/2;i++){t=a[i];a[i]=a[5-i-1];a[5-i-1]=t;}printf("\n转换后:");for(i=0;i<5;i++)printf("%d\t",a[i]);}2.输入一个整数(位数不确定),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输出各位数字,其间用逗号分隔。
第八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
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
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
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
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
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
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
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解答:从表面上看,完全竞争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购买多少要素?这是所谓的“要素需求”问题-—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这是所谓的“产品供给”问题——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Q(L)。
普通化学第八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P 169【综合性思考题】:给定电对体系:Fe 3+/Fe 2+ 和 Ag +/Ag ,已知V FeFe 771.023/=++θϕ,V Ag Ag 799.0/=+θϕ,K θSPFe(OH)3=2.64×10-39,K θSPFe(OH)2=4.87×10-17, K θSPAgI =1.0×10-17,42)(100.136⨯=-θCN fFe K ,35)(100.146⨯=-θCN fFe K ,V I I535.0/2=-θϕ解答下列问题:①在标态下,两电对组成原电池。
写出电池反应,计算εθ ,求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K θ ,写出电池符号。
解:∵V Ag Ag 799.0/=+θϕ>V Fe Fe 771.023/=++θϕ ∴正极:Ag +/Ag ,负极:Fe 3+/Fe 2+εθ=)(028.0771.0799.023//V Fe Fe Ag Ag =-=-+++θθϕϕ根据0592.0lg θθεn K =求K θ473.00592.0028.01lg =⨯=θK解得K θ=2.97电池符号:(-)Pt(s)|Fe 2+(c 1),Fe 3+(c 2)||Ag +(c 3)|Ag(+)②在[Fe 3+]=1.0mol/L ,[Fe 2+]=0.10mol/L ,[Ag +]=1.0mol/L 状态,写出电池反应,计算ε ,求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写出电池符号。
解:∵]lg[10592.0//++=++Ag AgAg Ag Ag θϕϕ )(799.0]0.1lg[0592.0799.0V =+=][][lg 10592.023//2323+++=++++Fe Fe Fe Fe Fe Feθϕϕ )(8302.0]10.0[]0.1[lg 0592.0771.0V =+=又:∵Ag Ag Fe Fe //23+++>ϕϕ∴正极:Fe 3+/Fe 2+ ,负极:Ag +/Ag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 3++e=Fe 2+负极(发生还原反应):Ag-e=Ag +电池反应:Fe 3++Ag=Fe 2++Ag +Ag Ag Fe Fe//23+++-=-=-+ϕϕϕϕε=0.8302-0.799 =0.0312(V)根据0592.0lg θθεn K =求K θ0592.0(1lg )//23Ag Ag Fe Fe K +++-⨯=θθθϕϕ473.00592.0)799.0771.0(1-=-⨯=解得K θ=0.336电池符号:(-)Ag(s)|Ag +(c 1)||Fe 3+(c 2),Fe 2+(c 3)|Pt(s)(+)③向电对Fe 3+/Fe 2+体系中加碱调节pH=7.0,计算?23/=++Fe Fe ϕ 解:加入碱,使pH=7.0时,有:pOH=14-pH=7.0,-lg[OH -]=7.0(mol/L) [OH -]=10-7此时发生:Fe 3++3OH -=Fe(OH)3↓ K 1θFe 2++2OH -=Fe(OH)2↓ K 2θ 平衡时:θθ3)(,3311][][1OH Fe SP K OH Fe K =⋅=-+ 1737383)(,3100.4]10[100.4][][3---+⨯=⨯==OH K Fe OH Fe SP θ同理:θθ2)(,2221][][1OH Fe SP K OH Fe K =⋅=-+ 227162)(,2100.8]10[100.8][][2---+⨯=⨯==OH K Fe OH Fe SP θ 根据bad Ox n d Ox d Ox ][Re ][lg0592.0)Re /()Re /(+=θϕϕ ][][lg 0592.023//2323+++=++++Fe Fe Fe Fe Fe Feθϕϕ)(135.0100.8100.4lg 0592.0771.0217V -=⨯⨯⨯+=-- ④向电对Fe 3+/Fe 2+体系中加入足量KCN ,使平衡时L mol CN CN Fe CN Fe /0.1][])([])([4636===---,推断θϕ--4636)(/)(CN Fe CN Fe 、++23/Fe Fe ϕ与θϕ++23/Fe Fe间的大小关系。
第八章 习题答案
第八章 习题解答8-1考虑并回答下面的问题:(a )在确定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时,要求非线性元件不是时间的函数,并要求有斜对称性,这是为什么?(b )什么样的非线性元件是无记忆的?什么样的非线性元件是有记忆的?它们的描述函数各有什么特点?(c )线性元件的传递函数与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线性元件可以有描述函数吗?非线性元件可以有传递函数吗?(d )非线性系统线性部分的频率特性曲线与非线性元件的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相交时,系统一定能产生稳定的自激振荡吗? 解:(a )描述函数法只能用来研究非线性定常系统的特性,这要求非线性元件的特性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在用描述函数法研究非线性系统的自振特性时,要求在正弦输入下非线性特性的输出没有直流分量,这要求非线性元件的特性是斜对称的。
(b )一般情况下用代数方程描述的非线性特性是无记忆的,根据非线性环节当前的输入就可以决定非线性环节的输出。
用微分方程描述的非线性特性是有记忆的,不能简单地根据非线性环节当前的输入决定非线性环节的输出。
无记忆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一般为实数,有记忆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一般为复数。
(c )线性元件的传递函数与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都是元件的外部描述。
线性元件的传递函数表述的是元件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而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表示的是元件在正弦输入下输出基波特性。
由传递函数可以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而描述函数一般不是频率的函数,线性元件可以有描述函数,但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没有传递函数。
(d )只有稳定的交点才对应稳定的自激振荡。
8-2设非线性元件的输入、输出特性为35135()()()()y t b x t b x t b x t =++证明该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为2413535()48N A b b A b A =++式中A 为非线性元件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
解:由于非线性特性是单值斜对称的,所以10A =,10φ=。
会计学原理教材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对账、结账与利润确定习题一习题二1.编制会计分录3.略4.编制结帐后试算表四平公司试算表习题三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作必要的会计分录分录簿习题四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0×8年11月30日* 47 056=49608+1300+2448-6300习题五1.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 公司不需编制会计分录1.赵宏挪用公款的数额为:27 020+36 740=63 760(元)2.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正确余额为:1 410 000-(27 020+36 740+15 310+24 700+19230) -50 000=1 237 000(元)3.改进意见:(1)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记账工作必须由专人办理,不能职责不清、一人兼管。
(2)开支票时,应注明用途等,并有专人审核盖章。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或稽查人员应定期对库存库存现金进行清查,以保证库存现金的正确使用和安全完整等。
习题七分录簿分录簿习题九1,2.开设总分类帐,并进行结帐总分类帐帐户名称:库存现金帐户名称:材料采购帐户名称:原材料帐户名称:生产成本帐户名称:制造费用帐户名称:固定资产帐户名称:累计折旧帐户名称:应付职工薪酬帐户名称:应交税费帐户名称:主营业务收入帐户名称:主营业务成本帐户名称:营业税金及附加帐户名称:销售费用帐户名称:管理费用帐户名称:所得税费用3.编制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表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表 2008年4月习题十A公司:①=292500 ②=18200 ③=274300B公司:④=263200 ⑤=21700 ⑥=273700C公司:⑦=258750 ⑧=270250 ⑨=213900D公司:⑩=161200 ⑾44640 ⑿32240习题十一嘉兴公司每年的工程损益如下:20×5年:工程利润=2000000×(240000÷1500000)-240000=80000(元)20×6年:工程利润=2000000×(1040000÷1500000)-320000-800000=267000(元)20×7年:工程利润=2000000-320000-1067000-580000=33000(元)嘉兴公司每年的利润总额如下:20×5年:利润总额=80000+20000-45000=55000(元)20×6年:利润总额=267000+20000-500000-100000=137000(元)20×7年:利润总额=33000+20000=53000(元)习题十二1.编制结帐分录分录簿2.计算本年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本年营业利润=223000元本年利润总额=183000元本年净利润=128100元习题十三1,3.开设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并结计各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总分类帐帐户名称:银行存款帐户名称:应收帐款帐户名称:材料采购帐户名称:原材料帐户名称:生产成本帐户名称:制造费用帐户名称:长期待摊费用帐户名称:固定资产帐户名称:累计折旧帐户名称:短期借款帐户名称:主营业务收入帐户名称:主营业务成本帐户名称:销售费用帐户名称:财务费用帐户名称:本年利润材料明细帐材料名称:A材料计量单位:千克,元材料名称:B材料计量单位:千克,元生产成本明细帐产品名称:甲产品单位:元库存商品明细帐产品名称:甲产品计量单位:件,元产品名称:乙产品计量单位:件,元2.编制会计分录分录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为:
影响电极电势大小的大时,电极电势增加;还原态的离子浓度(或气体分压)增大时,电极电势降低。
b)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对于有H+或OH-参加的电极反应,溶液酸度的变化会对电极电势产生影响,对于没有H+或OH-参加的电极反应,溶液酸度的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很小。
锂电池 :比能量高,有广阔的温度使用范围,放电电压平坦。特别适用于心脏起搏器的电源。
燃料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高,电池能长时间运行,且污染小噪音低。这种电池已经在航空航天、海洋开发和通讯电源等方面得到应用。
(6)单纯由化学作用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当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由于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特点是形成腐蚀电池。
【解答】查表得:
;
; ;
由此可知,在常用的 和 中,选择 符合上述要求。
根据题意,所选电对的电极电势应在0.535V∽1.065V之间,只有 ,所以选择 作为氧化剂。
5.根据标准电极电势确定下列各种物质哪些是氧化剂?哪些是还原剂?并排出它们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的大小顺序。
, , , , , , ,
【解答】查表得:
解得: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5)介绍几种不同原电池的性能和使用范围。
(6)什么是电化学腐蚀,它与化学腐蚀有何不同?
(7)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根据什么原理?
【解答】
(1)电极电势值高的电极做正极,电极电势值低的电极做负极。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极的电动电势减去负极的电极电势。
(2)根据电极反应:
由电极电势的能斯特公式可知,介质酸性增强时,H+浓度增大, 代数值增大,电对中MnO4-的氧化性增强。
(3)pH=7, ,
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10.计算下列反应
(1)在298.15K时的平衡常数
(2)若反应开始 , ,求达到平衡时
【解答】首先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正极: ,
负极: ,
(1)298.15K时的平衡常数
(2)若反应开始 , ,设平衡时Fe3+的浓度为
起始浓度 1 0.01
平衡浓度 1-c 0.01-c c
负极:
,
pH=7,
逆向自发
9.在298.15K时,有下列反应
(1)计算该反应组成的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2)计算该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并指出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3)若溶液的pH=7,而 ,问反应的 是多少?此时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答】首先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正极:
负极:
(1)
(2)
反应能正向自发
(5)锌锰干电池 :是一次电池,负极为锌,正极的导电材料为石墨棒,活性材料为二氧化锰,电解质为氯化锌和淀粉的氯化氨水溶液。电池电动势为1.5V,适应于间歇式放电场合。
铅蓄电池 :是最常用的二次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铅,电解液是硫酸水溶液。该电池价格低廉但质量大,比能量低,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习题解答
1.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利用电极电势来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2)怎样理解介质的酸性增强,KMnO4的电极电势代数值增大、氧化性增强?
(3)Nernst方程式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它与氧化态及还原态中的离子浓度、气体分压和介质的关系如何?
(4)区别概念: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
(7)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主要有: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合理设计金属结构;电化学保护法,电化学保护法又分为阳极保护法和阴极保护法;覆盖层保护法;缓蚀剂法。
2.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以电池符号表示,并写出正、负极反应(设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
(1)
(2)
(3)
【解答】
(1)
正极:
负极:
(2)
正极:
负极:
(3)
(4)一次电池是指电池放电到活性物质耗尽只能废弃而不能再生和重复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是指活性物质耗尽后,用其他外来直流电源进行充电使活性物质再生可重复使用的电池。
可逆电池的“可逆”是指热力学可逆,可逆电池中的任何过程均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可逆电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必须可以正逆两个方向进行,且互为可逆反应;②通过电池的电流必须无限小,电极反应是在接近电化学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凡是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电池就是不可逆电池。
(1)
(2)
, ,
【解答】
(1)假设反应正向自发,则:
正极:
负极:
正向自发
(2)假设反应正向自发,则:
正极:
负极:
逆向自发
8.在298.15K和pH=7时,下列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计算说明之。
(1)
(2)
【解答】假设反应正向自发,则:
(1)正极:
负极:
,pH=7,
逆向自发
(2)假设反应正向自发,则:
正极:
;
;
;
;
氧化剂氧化能力由高到低:
> > > > >
还原剂还原能力由高到低:
> > >
6.由标准氢电极和镍电极组成原电池,若 时,电池的电动势为0.316V,镍为负极,计算镍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解答】查表得:
正极:
负极:
电池反应:
解得: = - 0.2568V
7.计算下列电池反应在298.15K时的 或 和 或 值,并指出反应是否自发。
正极:
负极:
3.判断下列反应在298.15K时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1)
(2)
;
【解答】
(1)假定正向自发,则:
正极:
负极:
假设成立,正向自发。
(2)假设正向自发,则:
正极:
负极:
假设正向自发不成立,逆反应自发。
4.今有一种含 、 、 三种离子的混合溶液,欲使 氧化为 ,而又不使 、 氧化,在常用的氧化剂 和 中,选择哪一种才符合上述要求?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