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套(附答案)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2.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理论架构
优势视角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优势视角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概念:
( 1) 优势: 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 ) 优势 : 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 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赋权: (2)赋权:优势视角认为探求人们和社区内部的力量就 “必须推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家庭、机构和社区 资源的连接提供机会,让受害者远离自己的思维定式 ;确信人们的梦想”。 成员资格: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公民 (3)成员资格 ,为他们的社区负责,成为有价值的成员。社工所服 务的所有成员都享有伴随成员身份而来的自尊、尊重 和责任。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 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这样才能实现他们 的梦想。
理论架构
1.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
生态视角理论认为生活中的问题就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 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主要包括三个 类型: 类型: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第一题(案例分析题)小菲今年12岁,刚上初一。
原本小菲的家庭非常幸福,但自从半年前她的爸爸下岗后,家里就开始不断发生争吵。
小菲的爸爸因为工作单位改制被裁员,其后一直在找工作,但找了半年多依旧没有结果,为此,小菲的妈妈时不时唠叨和埋怨小菲的爸爸,每当她一开口数落和抱怨,脾气火爆的小菲爸爸都会很生气,两口子开始不断争吵。
父母的愤怒和争吵给小菲传递了很多的负面情绪,她每天都很害怕,常常独自一人流泪。
小菲在刚升初中时成绩很好,活泼外向,有很多的朋友,但经过这些事后,她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联系和交往,每天都独自一个人待着。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来对本案例进行评估。
答:从优势视角分析,小菲一家具有的优势为:(1)环境的优势。
小菲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现在父母经常吵架,但其家庭结构完整,具有牢固的感情基础;小菲的爸爸虽然被裁员,但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同时他积极找工作,说明其拥有积极的就业态度;小菲原本活泼外向,交到了很多朋友。
(2)人的优势。
小菲以往成绩很好,性格活泼开朗,说明其不仅有着扎实的学习基础,也有积极要求上进的愿望。
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被小菲的父母发掘出来,并且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也导致小菲出现情绪问题,对生活存在恐惧,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
社会工作者需要发掘这一家人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走出困境。
2.请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
答:根据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主要有:(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①帮助小菲运用自己的内存资源,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和分析当前的困境,发掘她的潜能,帮助小菲建立积极的人生观,鼓励小菲多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找回以往的生活态度。
②帮助小菲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包括家庭、邻居、亲戚、朋友等。
例如,与小菲的父母交流沟通,运用角色互换、换位思考等方法增进彼此的理解,明白双方都在为建立美好家庭而努力;教授小菲父母有效的沟通方法,改进他们的交流方式;帮助他们意识到争吵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使他们多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达成为了孩子构建和谐家庭环境的共识。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第一题案例分析题请根据你掌握的社会工作实务知识和经验,对以下情景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某社区有一户家庭A,近年来遭遇了多重困境。
家庭A的夫妻二人均失业在家,家中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和一个年迈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
近期,家庭A的居住环境也出现了问题,邻居因不满其日常噪音干扰多次向社区反映。
社区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发现,家庭A的困境并非个案,社区内还有其他类似家庭需要帮助。
答题要求:一、描述造成家庭A当前困境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原因。
二、提出解决家庭A当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论述如何推动社区内其他类似家庭的帮助与支持工作。
给出至少三种方法。
四、总结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社会工作师的角色和作用。
并阐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题李先生,45岁,单身,无子女,居住在城市郊区。
近期,他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开始出现失眠、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他尝试了多种方法,如运动、听音乐、看心理医生等,但效果不明显。
最近一个月,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1.李先生的情况属于哪种社会工作服务领域?2.针对李先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供专业服务?3.在与李先生建立关系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第三题案例分析题背景材料:某社区近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作为社会工作师,你接到了社区领导的任务,需要前往受灾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开展相关的社会工作实务。
以下是具体的情境描述:情境描述:1.部分居民房屋被毁,需要紧急安置。
2.灾后卫生条件恶劣,存在疾病传播风险。
3.部分居民由于失业和生活物资短缺而陷入恐慌和焦虑。
4.社区内儿童和老人特别需要关注和照顾。
问题:请根据上述情境描述,设计一份针对该社区受灾居民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案,并简要说明你的方案将如何实施以及预期成效。
2023社工中级《实务》案例分析
某大型社区内建有餐饮一条街,一些小饭馆开设室外大排档,营业到凌晨,有些顾客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政策休息。
部分居民向居委会反映,居委会出面与商户沟通,但商户说他们也只能提醒顾客,人家不听也没有办法。
有居民给“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打电话,有关人员出面后,情况略有改善,但几天后又恢复原样。
实在无法忍受的居民开始直接找大声喧哗的顾客交涉,经常因言语不合而争吵起来,这段时间接连发生几起居民与顾客打架的事件,社区矛盾日趋突出。
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计划调解介入。
【问题】1.结合案例,逐一列出调解介入中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的行动系统。
2.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直接介入策略来调解矛盾?答:1.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
案例中,可以和社工一起介入调解,努力解决大排档扰民问题的行动系统有所在社区的居委会、“11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
社工可以与他们通力合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早日解决该社区存在的问题。
2.社会工作者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如下:(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社工注重提升居民的资源整合和动员能力,协同社区居委会联系城管部门、工商部门和110提出相应的解决大排档问题的方案;还可以动员社区居民志愿者协助进行管理。
(内外资源)(2)进行危机介入。
社工及时关注事件发展。
在居民和顾客出现冲突的时候,社工要及时进行危机介入,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组织/开展活动)社工可以在社区中组织“社区环境大家爱”、“社区卫生大家谈”等社区活动,让居民与商户都参与到社区环境的维护中来;也可以通过社区倡议活动,宣传教育社区商户要爱护社区环境;也可以通过社区签名宣传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和社区商户的融合和关系改善。
(4)调解行动。
(接触、协助环境回应需求)社工通过组织社区居民与商户商谈会,开展调解活动,将居民代表和商户代表召集在一起进行商谈,针对相应问题开展讨论,商讨一个具体的营业时间和规定,并签订相应的协议。
社会工作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男,35岁,单身,无子女,某私营企业员工。
因工作原因,甲长期加班,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在一次体检中,甲被诊断为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甲的医疗保险只能覆盖部分医疗费用,剩余费用需自付。
甲因医疗费用问题,向企业领导提出申请,希望企业能够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
然而,企业以甲的工作表现不佳为由,拒绝了甲的请求。
甲在寻求企业帮助无果后,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企业支付其因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
二、法律问题1. 企业是否应承担甲的医疗费用?2. 甲是否有权要求企业支付其因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3. 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如何处理此案?三、案例分析1. 企业是否应承担甲的医疗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在本案中,甲所在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为甲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甲的医疗费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甲有权要求企业承担其医疗费用。
2. 甲是否有权要求企业支付其因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一李某,35岁,小时候经常收到父亲的打骂,缺少家庭关爱,所以有很严重的压抑心理,并且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情绪容易激动,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方式特别会找理由去解释。
结婚以后,妻子忍受不了李某,所以离婚。
离婚后留下女儿小玉归李某抚养。
李某没有固定的工作,对女儿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女儿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女儿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女儿,这使得孩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玉的哭叫声跑了过来,发现小玉被父亲浑身缠上绳子绑在凳子上,在邻居的劝说下,小玉才被送往医院。
李某认为棍棒出孝子,这样教育孩子没什么问题。
问题:1.结合此案例,分析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题要点:1.基本原则:(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此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帮助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方式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
王某对孩子的打骂方式主要是他从心中认可自己幼年时父亲打骂自己的方式,认为这是对的,没有问题的,这其实是需要社会工作这对这种认知进行纠正的地方。
2.介入策略:(2)进行个案会谈,和李某共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帮助李某疏解幼年时期的压抑情绪,并促使李某认识到幼年时期受到父亲打骂的经历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4)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了解李某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条件政策,如符合,协助其申请以实施家庭救助。
(5)建议李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
案例分析题二王女士,41岁,结婚18年,工人,丈夫也是工人,女儿15岁。
在求助中,王女士说:“多年来一直挨丈夫打,结婚没多久他就开始打我。
有时他还打女儿。
他又赌又嫖,还不能说他,急了就逼我离婚。
我害怕离婚,我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一个离婚的女人,让人指指戳戳,是无法生活的。
再说,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怕缺乏父爱影响她的成长。
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不打我们就行。
我希望他年岁大点脾气会改好,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这个样。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套(附答案)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套(附答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第一题(20分)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
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
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
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
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
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
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人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
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
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一题答题要点: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1)康复治疗的支持。
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
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
3.出院计划:(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2)给病人和家人进行辅导,包括照顾技巧上和心理上的辅导。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答案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六)答案答题要点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⑴研究表明,青少年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的产生受到内部不良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包括家庭、朋辈、社会风气等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①自身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②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③朋辈群体的不良影响;④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教育功能偏颇;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⑥业余生活贫乏。
⑵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发现这些青少年可能存在以下的需求:①控制情绪放松的技巧;②改善偏差行为的技巧;③自我管理的技巧;④朋辈群体正向支持的需求;⑤沟通的技巧。
2.方案设计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所服务的社区内开展一个“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小组活动,方案如下:⑴小组名称:我的人生我做主⑵小组工作目标:①总目标:帮助社区青少年改善行为上的偏差,调节不良心理,舒缓情绪。
②具体目标:协助成员意识到行为偏差的后果和对他人的影响,帮助成员学习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技巧,在偏差行为发生时坚决说“不”,学习自我管理的技巧,情绪波动时学会处理及放松技巧。
⑶小组性质及特征:教育成长性小组。
⑷小组成员特性:福利机构内有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希望改变的青少年。
⑸拟定小组成员人数:10人。
⑹小组人员招募方法:所在福利机构转介。
⑺小组执行计划:⑻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⑼方案评估:①小组的过程评估,由小组成员填写评估表,在小组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②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由小组成员对小组进行成效评估;③小组工作报告,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五)答案答案要点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的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
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二、方案设计题方案设计一:案主李某自幼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但由于父亲再婚,案主不再愿意继续和他生活在一起,因此跟随着母亲生活。
随后,母亲也再次组成新的家庭,继父待她尚可。
可案主还是住进了离母亲家不远的外婆家,一直至今。
案主曾就读于某中学,文科成绩较好,有一定的文笔功底。
从2006年案主在读初二开始,案主对于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开始不愿来学校读书。
春节期间、开学报到时,案主两次拿着钱近一周未归家门。
主要活动就是去网吧上网,和一群社会闲散人员一起玩乐。
老师多次联系家长寻求配合都未果。
无奈之下,老师向青保办汇报了有关情况,请求帮助。
如果你是接案社工,请你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方案设计二:小兵,男,1987年8月出生,初中肄业。
由于没有工作,整日和一群小青年在游戏机房、网吧消磨时间,还经常惹是生非。
父亲有吸毒史,目前以打短工为生,独自在外租房,与案主关系较好。
母亲在案主2岁时即离家,从此便无音讯。
后母与案主父亲同居,偶尔会来看望案主.自称与案主关系较好。
叔叔,有吸毒史,无业,与案主同住.案主能听叔叔的话。
婶婶,目前因为偷窃罪正在某劳教所服刑。
堂弟,4岁,与案主同住,案主很疼爱弟弟。
奶奶,有退休工资,与案主同住,案主比较听奶奶的话。
案主及奶奶、叔叔及堂弟同住于一间10平方米不到的平房里,全家的收入来源是政府补助的低保以及奶奶微薄的退休工资。
请你针对小兵的情况,制订一份服务方案。
方案设计三:郑先生,47岁,几年前因车祸而瘫痪,情绪十分低落,感到自己是家庭的拖累,有了轻生的念头。
其妻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全家人的生活主要靠妻子,的收入维持。
其儿子正在读高二。
郑先生平时白天由母亲照顾,晚上由妻子照料,但其母亲已是七十岁高龄.身患高血压与糖尿病,近期发病住院,家里变得一团糟。
请根据上述情况为郑先生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方案设计四:如果你是某城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所在的社区里有许多双职工子女,请你针对这些青少年的需求,拟订一份暑假青少年活动服务方案。
社会工作概论案例分析题目完整解析.
社会工作概论案例分析题目完整解析1、案例介绍陈某,男,36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
28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高级)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高级)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案例分析题(第一题必答题20分,后面3道3选2,每题25分)第一题案例分析:张女士,45岁,已婚,有一个上高中的儿子。
张女士是某国有企业的一名普通工人,丈夫在一家私营企业担任经理。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生活稳定。
然而,近年来,张女士发现自己经常感到焦虑、失眠,而且情绪低落。
经过咨询,张女士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
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张女士的情况后,制定了以下干预计划:1.与张女士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她了解抑郁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2.组织张女士参加社区的心理健康讲座,提升她的心理健康意识。
3.建议张女士调整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4.协助张女士在家庭和工作中寻求支持,如与丈夫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同事沟通,寻求工作上的理解与支持。
问题:1.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张女士可能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2.结合社会工作实务,阐述如何帮助张女士克服这些困境。
第二题案例背景:小王,男,35岁,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农民工。
他在城市打工已有10年时间,主要从事建筑行业。
由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小王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健康状况不佳。
小王与妻子育有一子,妻子在老家照顾孩子,小王每个月寄回家的生活费有限。
最近,小王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导致他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
案例分析:1.请分析小王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2.作为社会工作者,针对小王的情况,应如何进行个案介入?第三题案例分析:张女士,45岁,单身,从事行政工作。
由于工作压力大,张女士最近感到身心疲惫,情绪低落。
经过咨询,她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
张女士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影响工作表现。
问题:1.分析张女士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作为社会工作者,针对张女士的情况,制定一个初步的个案工作计划。
第四题案例分析:小王,男,35岁,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打工者。
他在一家电子厂工作,由于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导致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社工案例分析题(共五篇)
社工案例分析题(共五篇)第一篇:社工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1)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
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
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
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
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
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答案:解析: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略:(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案例分析题以及答案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模拟题一、简答题1、在新教伦理的观念中,平等与天职观念的含义是什么?2、在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中:“关注最少受惠者利益的理论”其含义是什么?3、简述个人价值的三个类别二、案例分析题1、在以下案例中,涉及的主要的伦理议题是什么,社会工作者在此情况下应如何选择?[案例1]你会谈的案主是王太太,王太太的丈夫是公司老板,很有钱,据王太太讲,丈夫现在在外已有了情人,情人的出现自然就夺取了自己的爱,因此会谈时王太太咬牙切齿要杀死丈夫的情人。
参考答案:在这个案例中,主要的伦理议题是:社会工作者在下列两者间做选择:尊重案主的隐私与自我决定权,以及要保护那些可能受到伤害的第三者。
当案主反对社会工作者揭露可能伤害第三者的资料时,社会工作者就会面临-一个伦理选择难题。
社会工作者在此情况下有几种选择:做工作使案主放弃这种想法;获得案主同意不必保密,以保护受威胁的第三者;如果不成功,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即去评估师尊重隐私权还是保护第三者)。
2、在下面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得到案主之一所提供的隐私资料,社会工作者应当向另外一个案主“告密"吗?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处理?[案例2]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夫妻二人。
因丈夫有赌博的恶习,其自称已忍无可忍,要离婚。
而丈夫称自己一-定要戒除赌瘾,并声称已参加了戒赌小组,成效不错,已渐渐取得妻子的谅解。
但在一-次会谈中,丈夫告诉你,他根本就没参加戒赌小组,而且对于赌瘾自己根本戒除不了,自己对此也感到很痛苦。
丈夫要求社会工作者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给自己的妻子。
参考答案:社会工作者可以继续做丈夫的工作,使他向妻子表白自己的赌博问题;如果丈夫拒绝,可向丈夫说明撤销本案;或者不经丈夫同意,直接供出秘密(因为妻子也是工作人员的案主)。
3、下面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保护案主隐私的权利以及在法庭上揭露案主的秘密?[案例3]社会工作者服务的这对夫妻已离婚,现在正在争夺对子女的抚养权。
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妻子告诉你自己内心的痛苦,“她整日被焦虑所笼罩,怕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但同时也承认自己有间歇性神经病”。
社会工作者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者案例分析题案例:小路今年15岁,初中毕业考上了职业中专。
由于父母离异,法院将其判给了爸爸。
但是爸爸很快为小路找了个继母,继母对小路并不好,不让爸爸给小路筹集学费。
而小路的生母,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也没钱供小路上学。
小路的学费问题严重困扰着小路。
问题:1.上述案例中,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针对小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答题要点:1.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1)学业问题:没有学费不能完成学业;(2)家庭问题: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照顾;(3)心理问题:心理自卑和缺乏自信心等。
2.主要辅导策略:(1)与小路的爸爸及继母进行沟通,劝其承担起抚养小路的义务和责任;(2)与小路所在学校进行联系,为小路开展补习功课等支持,帮助其完成学业;(3)安排一些活动,请小路的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增加爸爸、妈妈和小路在一起的时间;(4)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情绪疏导等形式,逐步树立小路的自信心。
使其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案例:李某,男,59岁。
在非典时期,他不仅要执行自己居委会书记的工作还需从事就业援助工作。
而且还要担当社区的抗击非典工作。
由于年纪大,记性差,他很难适应目前的工作,但李某又很想将所有的工作做好,所以目前他的思想压力很大。
问题:1.上述案例中,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针对李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答题要点:1.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思想压力大,担心不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主要辅导策略:(1)利用社工专业的接纳、倾听的技巧使李某得到心理放松;(2)鼓励李某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讨论压力来源,并对他所面对的压力进行分类鉴定和解析,使李某对自己的压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3)协助李某正确对待工作问题,对工作进行轻重缓急的分析。
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工作观。
案例:钟某,女,某公司主要部门负责人。
钟某曾作为非典医学观察者被迫居家两周,期间受到邻居的排斥,身心饱受折磨。
社会工作师高级实务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师高级实务案例分析题某地进行拆迁工作,李阿姨退休、丧偶,有五个兄弟姐妹,李阿姨提出要五套安置房的拆迁要求。
某地因无法满足要求而进行了强制拆迁,李阿姨因此开始越级上访。
根据《信访工作条例》,信访办与某社会工作机构达成合作,该机构派遣了有资历的社会工作者进行跟进。
社会工作者对李阿姨的情况进行了解,发现李阿姨存在顽固的非理性思维,且因为多年上访,导致家境困难、身体疼痛,积累了多年疾病,社会工作者决定通过社区参与策略进行介入。
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经济和医疗救助资源,来帮助李阿姨缓解了生活压力;鼓励李阿姨参与社区议事会,但被李阿姨拒绝了。
社会工作者邀请李阿姨加入社区公益手工小组,李阿姨参与了手工编织活动,编织品可以销售并获得一定的补贴,同时编织品也被赠送到边远山区,李阿姨对此感到很高兴,也越来越有兴趣。
李阿姨在手工小组中认识了朋友,增加了参与社区活动的频次。
她积极参与社区讨论,帮助社区解决问题。
由此,李阿姨主动和政府及信访办沟通来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将李阿姨的跟进情况汇报给了政府,并建议将社会工作写入信访工作中,信访办认可了机构的工作成效,并将社会工作写入信访工作条例中。
【问题】1.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哪些?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哪些因素来推动李阿姨的社区参与?3.说一下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信访工作中的主要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1.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此案例中起到了促进李阿姨与社会资源链接的作用,并提供支持和援助,在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调适情绪、促进社会参与的过程中扮演了多个角色。
(1)资源筹措者: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经济和医疗救助资源,帮助李阿姨缓解了生活压力。
(2)倡导者: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鼓励李阿姨参与社区议事会,但被李阿姨拒绝了。
(3)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邀请李阿姨加入社区公益手工小组,李阿姨参与了手工编织活动,编织品可以销售并获得一定的补贴,同时编织品也被赠送到边远山区,李阿姨对此感到很高兴,也越来越有兴趣。
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第一题案例描述:李阿姨是一位独居老人,她生活自理能力差,最近几个月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她的子女不在身边,无法提供日常的帮助和关怀。
李阿姨的邻居们注意到了她的困境,决定采取行动来帮助她。
问题: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评估李阿姨的情况,并制定一个初步的服务计划?答案及解析:第二题案例描述:某社区居民普遍存在老年人独居、儿童留守、残疾人照料等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小王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居民之间的互助意识不强,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支持。
为解决这一问题,小王提出了以下措施:1.开展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疾人等主题活动,提高居民的互助意识;2.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帮助;3.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问题:请分析小王提出的措施是否可行,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题案例背景:小美,25岁,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两年,2023年年初回到家乡。
从小美在学校时期,就表现出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且存在强烈的依赖感。
父母深爱她,但过度保护也让她缺乏独立能力和自信心。
回乡后,小美在家庭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公司工作,但她在职场中常常感到压力大,难以与同事相处,工作效率低下,多次被公司反馈。
最近,小美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厌食等症状,甚至萌生了自杀念头,家人发现后立即送她去医院就诊。
诊断为“伴随焦虑障碍的抑郁症”,医生建议小美进行心理咨询,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小美的心理咨询师是社会工作者张老师。
案例问题:1.请结合本案例,分析小美的社会支持网络情况及影响因素;(3分)2.从社会工作视角,设计一套合理的 intervention (干预)方案,帮助小美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信,融入职场和社会生活。
(10分)第四题案例情景:李女士,45岁,离异,独自抚养13岁的儿子小鹏(化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第一题(20分)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
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
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
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
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
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
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人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
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
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一题答题要点: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1)康复治疗的支持。
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
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
3.出院计划:(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2)给病人和家人进行辅导,包括照顾技巧上和心理上的辅导。
安抚病人的情绪;(3)为病人出院后寻找社区资源来提供辅导和照顾。
第二题(20分)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
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情况都不错。
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
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
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
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人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
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
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答题要点:1.任务目标:社区安全和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得到发展。
过程目标:(1)了解社区治安问题以及原因;(2)动员社区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的治安工作。
2.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实现工作目标的步骤:(1)组成小组,共同商定活动方案,确立小组目标;(2)安排愿意参与治安活动的老人的工作时间和方法;(3)评估老年人治安工作的效果。
3.专业技术:倾听、引导、接纳、行为改善。
第三题(20分)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
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
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
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
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
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
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
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
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
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答题要点:1.(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①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②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2)刘某的需要有:①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②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③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①同感。
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
②诚恳。
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③温暖与尊重。
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
④积极主动。
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了对刘某有兴趣,关心他。
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a、b、c、e。
第四题(24分)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
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
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
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
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
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
答题要点:1.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
造成无力感的根源是:(1)受到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2)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3)宏观环境的障碍使她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2.丽芬拥有的资源包括:(1)个人资源:她比较吃苦耐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种地、养猪、养牛,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比较有能力;(2)社会资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3.基本原则:(1)承认丽芬是独立的个体,有她独特的生活经验;(2)承认社会上的权利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情况;(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问题个人化。
4.策略:个人层面:认识自己的权益,提高自信和自强精神;小组层面: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达到小组中妇女个人和小组问题的解决;社区层面: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第五题(16分)周日下午,某校初三(2)班1O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
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
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
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
警察、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
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
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们的恐慌情绪。
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老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
要求: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
答题要点: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第一,及时处理。
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其他人的伤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
第二,限定目标。
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
第三,输入希望。
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
第四,提供支持。
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五,恢复自尊。
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
第六,培养自主能力。
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的身心平衡状态。
危机干预的内容应包括:(1)限定目标;(2)提供支持;(3)培养自主能力。
考试大收集整理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二)案例一: 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就表现出暴躁情绪,生怕自己吃亏受委屈. 28 岁时陈某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误解为是对他的侮辱,进而动手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发现孩子已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小文才被送往医院.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问题:1.作为社会工作者,请你对陈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2.作为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该如何干预,请列出干预要点.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1)个人方面:性格压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且自尊心较低;(2)家庭方面:对待妻子行为粗暴,并进而导致夫妻离异;在教养孩子方面缺乏能力与技巧,只会使用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3)生活方面:无固定工作,且收入较低,在承担抚养家庭义务时显得力不从心.2.对于服务对象陈某可以采取如下的辅导策略: (1)通过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正确评估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 (2)深入访谈,和服务对象一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求处理个人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导策略; (3)处理服务对象对于前一段婚姻的情绪反应,适应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的生活; (4)建议服务对象参加讲座或辅导,或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习合理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5)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察看服务对象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条件,如符合,协助其申请,以实施家庭救助; (6)协调服务对象与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7)建议服务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五、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危机介入(16分)某班20余名同学结伴春游,不幸遇到山体滑坡,三名同学遇难,后三人的遗体被找到,同学们大声痛哭,情绪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