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验

合集下载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实验⼀linux系统安装与简单配置⼀、实验⽬的1.学会在操作系统安装之前,根据硬件配置情况,制定安装计划。

2.掌握多操作系统安装前,利⽤硬盘分区⼯具(如PQmagic)为Linux准备分区。

3.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

4.掌握Linux系统的简单配置⽅法。

5. 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步骤。

⼆、实验内容1.安装并使⽤硬盘分区⼯具(如PQMagic),为Linux准备好分区。

2.安装Linux系统(如红旗Linux桌⾯版)。

3.配置Linux系统运⾏环境。

4.正确地启动、关闭系统。

三、主要试验步骤1.制定安装计划。

安装VMware15,并下载红旗Linux9系统在VMware15⾥安装。

2. 如果在机器上已安装了windows系统,没有给Linux预备硬盘分区,则安装硬盘分区⼯具(如PQMagic),运⾏它,为Linux 划出⼀块“未分配”分区。

本次实验Linux有预备分区3.在光驱中放⼊Linux系统安装盘,启动系统,按照屏幕提⽰,选择/输⼊相关参数,启动安装过程。

实验前已安装,结尾附上linux界⾯。

4.安装成功后,退出系统,取出安装盘。

重新开机,登陆Linux 系统。

5.对Linux系统进⾏配置,包括显⽰设备,打印机等。

6.安装软件⼯具和开发⼯具(利⽤⼯具软键盘和开发软键盘)。

实验⼆常⽤命令使⽤⼀、实验⽬的1.掌握Linux⼀般命令格式。

2.掌握有关⽂件和⽬录操作的常⽤命令。

3.掌握有关进程操作的常⽤命令。

4.熟悉使⽤man命令。

⼆、实验内容1.正确的登录和退出系统。

2.熟悉date、cal、who、echo、clear、password命令。

3.在⽤户主⽬录下对⽂件进⾏如下操作:复制⼀个⽂件,显⽰⽂件内容,查找制定内容,排序,⽂件⽐较,⽂件删除等。

4.对⽬录进⾏管理:创建和删除⼦⽬录,改变和显⽰⼯作⽬录,列出和改变⽂件权限,链接⽂件等。

5.利⽤man命令显⽰date、echo等命令的⼿册页。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的实践,掌握基本的Linux命令和操作方法,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实验一:Linux环境搭建在实验一中,我们首先需要搭建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我们选择了Ubuntu作为实验平台。

通过下载Ubuntu镜像文件,并利用虚拟机软件创建一个虚拟机,将镜像文件安装到虚拟机中。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区和网络配置等,并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

实验二:基本命令的使用在实验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Linux的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包括根目录、用户目录、系统目录等。

然后,通过命令行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比如查看文件内容、创建目录、复制文件等。

这些命令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对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

实验三:软件安装与卸载实验三主要涉及到Linux的软件安装与卸载。

我们首先学习了使用APT工具进行软件包管理,通过安装命令行界面的方式安装了一些常用的软件,比如文本编辑器、终端工具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卸载已安装的软件包,清理不需要的文件,以保持系统的整洁性。

实验四:权限管理在实验四中,我们学习了Linux的权限管理机制。

Linux操作系统采用了基于用户和组的权限模型,通过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执行的控制。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创建了新的用户和组,并为不同的用户和组设置了不同的权限。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的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

实验五:网络配置与服务搭建在实验五中,我们主要学习了Linux的网络配置和服务搭建。

通过设置网络接口、IP地址和网关等参数,实现了网络的正常连接。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比如ping、ssh等。

此外,我们尝试搭建了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通过浏览器访问,可以查看服务器上的网页。

实验六: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在实验六中,我们学习了Linux的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方法。

linux系统实验报告

linux系统实验报告

linux系统实验报告Linux系统实验报告引言: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免费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定制性,因此在科研、教育和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Linux系统的基本原理、安装过程和常用命令,以及通过实践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技巧。

一、Linux系统的基本原理Linux操作系统是基于UNIX开发的,它采用了分时系统和多任务处理的设计理念,能够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

Linux系统的核心是内核,负责管理硬件资源、文件系统和进程管理等。

Linux系统的开放性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定义配置和修改。

二、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1. 下载镜像文件:从官方网站或其他可靠渠道下载Linux系统的镜像文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和发行版。

2. 制作启动盘:使用软件将下载的镜像文件制作成启动盘,可以使用U盘或光盘作为启动介质。

3. 安装系统:将启动盘插入计算机,重启计算机并选择从启动盘启动,按照提示进行系统安装,包括选择安装目录、设置用户名和密码等。

4. 配置系统:安装完成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包括网络设置、软件安装和用户管理等。

三、Linux系统的常用命令1. 文件和目录操作:ls(列出文件和目录)、cd(切换目录)、mkdir(创建目录)、rm(删除文件和目录)等。

2. 文件编辑:vi(文本编辑器)、cat(查看文件内容)、cp(复制文件)等。

3. 系统管理:ps(查看进程)、top(查看系统状态)、kill(终止进程)等。

4. 网络管理:ifconfig(配置网络接口)、ping(测试网络连接)、ssh(远程登录)等。

四、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技巧1. 用户管理:添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权限等。

2. 文件权限管理:设置文件的读、写和执行权限,保护系统安全。

3. 系统日志管理:查看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

实验一 Linux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了解并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环境和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掌握开机、登录、退出、关机步骤;(2)学习Linux的常用命令;(3)学习vi 编辑器的使用:学习在命令终端下,编译、连接、运行一个程序的方法;(4)编制一个C语言程序,显示“hello world”,编译、连接、运行。

三、实验过程(1)开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登录到linux系统中。

退出时可以直接点关机按钮,也可以用命令行:普通用户输入 logout 或者 exit 即注销;超级用户输入shutdown –h now即立刻关机,输入 shutdown –h 12:00即12点关机,输入shutdown –r now即立刻重启。

(2)linux常用命令:-pwd命令:显示当前的工作目录。

-ls 命令:列出指定的文件信息或指定的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清单。

-rm命令:删除指定的文件或目录。

-cp命令:复制文件或目录。

(3)编译:对于c 文件:cc -o name xxx.c;对于c++ 文件:c++ -o name xxx.cpp (其中name是可执行文件名,xxx是编写时候的文件名)。

运行:./name四、调试程序过程命名程序:编写程序:编译程序:运行程序:五、总结1、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过程命名的时候如果不加扩展名 .c或者 .cpp 执行的时候会提示错误,找不到文件。

2、体会和收获通过这次实验我初步认识了虚拟机环境下的linux系统的界面和一些基本的命令行操作;也学会了用vi编辑器编写c和c++文件;同时知道了一些常用的命令,比如查看文件、查看当前目录、复制、删除等等,觉得很有意思,引起了我学习linux的兴趣。

六、附录:源程序代码(另附)。

linux实验.doc

linux实验.doc

实验一:Linux基础操作1)练习使用启动linux虚拟机2)练习同时使用多个控制台登录LinuxCtrl+Alt+F2按Ctrl+Alt+F1键,就可以回到第一个虚拟控制台who 显示所有用户3)练习使用date、shutdown、exit、halt、reboot等命令a.使用date命令修正系统时间,改为当前日期时间b.使用shutdown命令发出警告信息,查看其他控制台上的用户是否收到信息。

c.通过Internet查找,是否还有其他的关机命exit或logout:用户注销只是切断了当前用户的前台工作,Linux后台还是在忙碌着,提供正常的服务;halt命令:无需等待立即关闭系统,相当于shutdown –h now;reboot命令:无需等待立即重启系统,相当于shutdown –r now;4)练习操作shell中的特殊按键在做以下实验之前,用root登录到虚拟控制台1(下面简称vc1),增加一个普通用户,用户名为自己的名字拼音的首字母:添加用户命令:useradd修改用户密码命令:passwd然后用新增加的用户分别登录虚拟控制台2和3在虚拟控制台3下用新增用户登录成功后,运行如下命令:su (变换身份到超级用户,需要输入root的密码)Chenjia5)练习所学习的基础命令,完成以下问题:a.logname和whoami的区别,举例说明一个显示的是新添加的用户,一个显示的是超级用户.b.从vc1向vc3用write命令发信息,写出这条完整的命令c.假设当前路径为:/home/tom,需要变换到绝对路径为/etc/default目录下,则该命令用相对路径怎么写?6)用tar命令实现如下备份和恢复:(备份文件均放在/root目录下)a.对/home目录进行压缩备份(采用gzip压缩),备份文件名为home.tar.gzb.对/home目录进行压缩备份(采用bzip2压缩),备份文件名为home.tar.bz2,比较二种工具的压缩能力c.在/home目录下建立文件a,在/home目录下建立目录test,在/home/test目录下建立文件b(用vi编辑任意内容)cdmore amkdir testcd ./testvi bmore bd.对/home目录进行增量备份,备份2016年3月24日以来变化的文件,备份文件名为home.20160324.tare.删除目录/home,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利用上述备份恢复所有文件。

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

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

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Linux实验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Linux实验系统是一个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旨在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在使用Linux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时的经验和收获。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我使用的是一台配备Intel Core i5处理器和8GB内存的个人电脑。

2. 软件环境:我下载并安装了Linux实验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基于Ubuntu操作系统,并预装了一系列常用的开发工具和软件包。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Linux基础命令的使用在这个实验中,我通过终端窗口使用了一些常用的Linux命令,如ls、cd、mkdir、rm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操作,掌握了如何在Linux中创建、删除和移动文件夹,以及如何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

2. 实验二:Shell脚本编程这个实验要求我们使用Shell脚本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对指定文件夹中所有文件进行备份的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Shell编程语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法和命令,比如if语句、for循环和cp命令。

我还学会了如何将Shell脚本保存为可执行文件,并在终端中运行。

3. 实验三:网络配置与管理这个实验主要涉及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和管理。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网络接口,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接,以及如何使用ifconfig命令查看和管理网络接口的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Linux系统的网络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验收获通过使用Linux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我获得了以下收获:1. 对Linux操作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我对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文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在Linux中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以及如何使用命令行界面进行各种操作。

Linux操作系统第三次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第三次实验报告
2.修改用户的UID。
3.修改用户的密码和有效期等信息。
4.创建系统用户*system(其中*为学生姓名拼音首字母组合)。
5.查看用户配置文件/etc/passwd和/etc/shadow,观察内容变化情况,可以在命令行中执行文件显示命令,也可以使用grep命令来查找。
二、创建和管理组账户
1.创建一个新的组*group(其中*为学生姓名拼音首字母组合)。
2.修改组账户名称和GID。
3.查看用户所属组。
4.将用户添加到新建组中。
5.将用户从该新建组中删除。
6.查看组配置文件/etc/group和/etc/gshadow获取组账户信息列表,观察变化情况并做简要说明。
指导教师评语: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
任课教师:
授课学期: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实验题目:创建和管理用户账户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室:
日期:
节数:2
实验目的:掌握用户账户和组账户的命令行操作。
实验仪器、物品:已安装好Ubuntu桌面和管理用户账户
1.创建一个普通用户*user(其中*为学生姓名拼音首字母组合)。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说明书实验一 Linux基本命令的使用(1)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Linux的基本命令。

二、实验内容(一) Linux安装(二)用户简单操作:(三)文件及目录操作:(四)设置文件或目录权限:(五)用户与组高级操作:(六)挂接光驱(/mnt/cdrom=/media/cdrom这样去理解)三、实验步骤(一) Linux安装(二)用户简单操作:1、添加用户u1和u2,并分别设置口令2、查看/etc/passwd及/etc/shadow文件内容,以确定两个用户以建立3、查看/home 目录下是否有u1和u2目录4、以u1用户身份登录(三)文件及目录操作:1、以u1用户身份登录后,显示当前目录位置2、在u1目录下创建两个目录,分别为dir1和dir23、进入dir1目录用vi创建两个文件,文件名分别为test1、test24、分别用cat、less、more命令查看test1和test2文件内容5、将dir1目录下的test1文件复制到/tmp目录下6、查看/tmp目录下是否有test1文件7、将dir1目录下的test2移动到dir2目录下8、查看dir1目录下的文件9、查看dir2目录下的文件10、删除dir1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11、分别查找/根分区下是否有test1与test2文件12、删除dir2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四)设置文件或目录权限:1、以root用户身份登录2、用ls –l命令显示/tmp/test1文件权限(抄录显示行并详细指定其表示含义)3、将/tmp/test1文件的属主改为u2,权限为读、写、可执行;属组改为u2,权限改为只读;其他用户无任何权限。

4、以用户u2身份登录,查看/tmp/test1文件内容(用cat命令),内容是否可见?5、以用户u1身份登录,查看/tmp/test1文件内容(用cat命令),内容是否可见?(五)用户与组高级操作:1、添加一个新用户u3到u2组。

LINUX基础实验报告

LINUX基础实验报告

LINUX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主要是介绍Linux系统概况,⽆运⾏代码。

实验⼆:Linux的基本操作重要知识点[Tab]使⽤Tab键来进⾏命令补全,Tab键⼀般键盘是在字母Q旁边,这个技巧给你带来的最⼤的好处就是当你忘记某个命令的全称时你可以只输⼊它的开头的⼀部分然后按下Tab键就可以得到提⽰或者帮助完成,当然不⽌补全命令,补全⽬录,补全命令参数都是没问题的。

Ctrl+c键⽤来强⾏终⽌当前程序。

⼀些其他常⽤快捷键按键作⽤Ctrl+d键盘输⼊结束或退出终端Ctrl+s暂定当前程序,暂停后按下任意键恢复运⾏Ctrl+z将当前程序放到后台运⾏,恢复到前台为命令fgCtrl+a将光标移⾄输⼊⾏头,相当于Home键Ctrl+e将光标移⾄输⼊⾏末,相当于End键Ctrl+k删除从光标所在位置到⾏末Alt+Backspace向前删除⼀个单词Shift+PgUp将终端显⽰向上滚动Shift+PgDn将终端显⽰向下滚动通配符是⼀种特殊语句,主要有星号(*)和问号(?),⽤来对对字符串进⾏模糊匹配(⽐如⽂件名,参数名)。

当查找⽂件夹时,可以使⽤它来代替⼀个或多个真正字符;当不知道真正字符或者懒得输⼊完整名字时,常常使⽤通配符代替⼀个或多个真正的字符。

终端⾥⾯输⼊的通配符是由 Shell 处理的,不是由所涉及到命令语句处理的,它只会出现在命令的“参数值”⾥(它不⽤在命令名称⾥,命令不记得,那就⽤Tab补全)。

当 Shell 在“参数值”中遇到了通配符时,Shell 会将其当作路径或⽂件名去在磁盘上搜寻可能的匹配:若符合要求的匹配存在,则进⾏代换(路径扩展);否则就将该通配符作为⼀个普通字符传递给“命令”,然后再由命令进⾏处理。

总之,通配符实际上就是⼀种 Shell 实现的路径扩展功能。

在通配符被处理后, Shell 会先完成该命令的重组,然后再继续处理重组后的命令,直⾄执⾏该命令。

Shell 常⽤通配符:字符含义*匹配 0 或多个字符匹配任意⼀个字符[list]匹配 list 中的任意单⼀字符[!list]匹配除list 中的任意单⼀字符以外的字符[c1-c2]匹配 c1-c2 中的任意单⼀字符如:[0-9] [a-z]{string1,string2,...}匹配 sring1 或 string2 (或更多)其⼀字符串{c2..c2}匹配 c1-c2 中全部字符如{1..10}在linux命令⾏中获取帮助使⽤man 命令通常情况下,man ⼿册⾥⾯的内容都是英⽂的,这就要求你有⼀定的英⽂基础。

linux系统使用实验报告

linux系统使用实验报告

linux系统使用实验报告Linux 系统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和熟悉 Linux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命令行使用以及系统配置,掌握常见的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提高对 Linux 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Ubuntu 2004 LTS2、实验工具:终端模拟器(Terminal)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登录与基本命令1、启动计算机,选择 Ubuntu 操作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

2、打开终端模拟器,熟悉常用的基本命令,如`ls`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cd` (切换目录)、`mkdir` (创建新目录)、`rmdir` (删除空目录)等。

(二)文件管理1、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experiment` 的文件夹,使用`mkdir experiment` 命令。

2、进入该文件夹,使用`cd experiment` 命令。

3、在`experiment` 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文本文件`filetxt` ,使用`touch filetxt` 命令。

4、使用`vi` 或`nano` 编辑器打开`filetxt` 文件,输入一些文本内容,并保存退出。

5、查看文件的内容,使用`cat filetxt` 命令。

6、复制文件,使用`cp filetxt file_copytxt` 命令。

7、移动文件,使用`mv filetxt/`命令将文件移动到上级目录。

8、删除文件,使用`rm file_copytxt` 命令。

(三)进程管理1、运行一个后台进程,例如`ping &`,然后使用`jobs` 命令查看后台进程。

2、将后台进程切换到前台,使用`fg %1` (其中%1 为后台进程的编号)命令。

3、终止进程,使用`Ctrl + C` 组合键终止正在运行的进程。

4、查看系统当前运行的进程,使用`ps aux` 命令。

(四)用户权限管理1、创建一个新用户,使用`sudo adduser username` 命令,其中`username` 为新用户的用户名。

LINUX的实验报告

LINUX的实验报告

燕山大学linux技术上机实验指导实验一 linux系统安装与简单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系统安装的分区准备。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步骤。

3.掌握linux系统分区的挂载和卸载。

4.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和关闭操作。

二、实验内容1.安装vmware虚拟机,设置光盘驱动器,为linux系统安装做准备。

2.在虚拟机下安装linux操作系统(如ubuntu桌面版本)。

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

4.利用空闲分区创建新的linux系统分区。

5.将新的linux系统分区挂载到系统中;卸载新挂载的分区,重新挂载到目录树中的其他位置。

三、主要的实验步骤1.制定安装系统的分区计划。

2.配置光驱引导镜像文件iso,启动系统,开始安装过程。

3.根据安装计划,对磁盘空间进行分区设置。

4.根据系统安装指导,完成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

5.安装成功后,退出系统,重新启动虚拟机,登陆linux操作系统。

6.对linux系统进行配置,如网络设备等。

7.利用磁盘使用工具和mount,将新创建的linux系统分区挂载到系统中。

将新挂载的分区卸载,并重新挂载到目录树的其他位置。

实验二 linux常用命令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一般命令格式。

2.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3.熟练使用man命令。

二、实验内容1.熟悉cd、date、pwd、cal、who、echo、clear、passwd等常用命令。

2.在用户主目录下对文件进行操作:复制一个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查找指定内容、排序、文件比较、文件删除等。

3.对目录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子目录、改变和显示工作目录、列出和更改文件权限、链接文件等。

4.利用man命令显示date、echo等命令的手册页。

5.显示系统中的进程信息。

三、主要实验步骤1.登陆进入系统,修改个人密码。

2.使用简单命令:date、cal、who、echo、clear等,了解linux命令格式。

linux编程 实验报告

linux编程 实验报告

linux编程实验报告Linux编程实验报告一、引言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自由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系统和个人电脑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编程实践,探索Linux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相关理论。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理解Linux系统调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具体目标包括:1. 熟悉Linux系统调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Linux系统调用的常用函数及其使用方法;3. 理解文件操作、进程管理和网络编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的实验环境为Ubuntu 20.04 LTS操作系统。

在该系统上,我们可以使用gcc编译器编译C语言程序,并通过终端执行程序。

四、实验内容1. 文件操作文件操作是Linux编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使用系统调用函数,我们可以实现对文件的读写、创建和删除等操作。

在本实验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文件复制程序,实现将一个文件的内容复制到另一个文件中。

2. 进程管理进程是Linux系统中的基本执行单元。

通过创建和管理进程,我们可以实现并发执行和多任务处理等功能。

在本实验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多进程程序,实现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效果。

3. 网络编程网络编程是Linux编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网络通信、套接字编程和网络协议等内容。

在本实验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实现了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编写了文件复制程序、多进程程序和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并在实验环境中运行和测试了这些程序。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对Linux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文件复制程序中,我们使用了open、read和write等系统调用函数,实现了将源文件的内容复制到目标文件中。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该程序能够正确地复制文件,保持了源文件的内容和结构。

操作系统linux版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linux版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Linux版)网络142 豹 142999实验一观察Linux进程状态一、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进程状态,并通过编写一些简单代码来观察各种情况下,Linux进程的状态,进一步理解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机制。

二、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一台,局域网环境;软件环境:Linux Ubuntu操作系统,gcc编译器。

(四)查看“不可中断阻塞”状态(D)创建一个C程序,如uninter_status.c,让其睡眠30s代码:#include<unistd.h>#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i=0,j=0,k=0;for(i=0;i<1000000;i++){for(j=0;j<1000000;j++){k++;k--;}}}实验结果:(二)查看“暂停”状态(T)运行run_status进程,其进入R状态:代码同上:(三)查看“可中断阻塞”状态(S)创建一个C程序,如interruptiblie_status.c,让其睡眠30s 编译,后台运行该程序(后接&符号),并使用ps命令查看运行状态代码:#include<unistd.h>#include<stdio.h>int main(){sleep(30);return;}实验结果:(四)查看“不可中断阻塞”状态(D)创建一个C程序,如uninter_status.c,让其睡眠30s编译,后台运行该程序(后接&),并使用ps命令查看运行状态代码:#include<unistd.h>#include<stdio.h>int main(){if(vfork()==0)sleep(300);return;}}实验结果:(五)查看“僵尸”进程(Z)创建一个C程序,如zombie_status.c,在其中创建一个子进程,并让子进程迅速结束,而父进程陷入阻塞编译,后台运行该程序(后接&),并使用ps命令查看运行状态(30s)代码:#include<unistd.h>#incldue<stdio.h>int main(){if(fork()){sleep(300);}}实验结果:实验二观察Linux进程/线程的异步并发执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如何创建Linux进程及线程,通过实验,观察Linux进程及线程的异步执行。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 LINUX操作基础实验目的:1、掌握字符界面下关机及重启的命令。

2、掌握LINUX下获取帮助信息的命令:man、help。

3、掌握LINUX中常用的简单命令:pwd、date、who、cal、uname、wc、clear等实验内容:1、使用shutdown命令设定在30分钟之后关闭计算机。

2、使用init命令实现图形界面到字符界面及字符界面到图形界面的切换。

3、分别使用命令man和help查看ls命令的帮助文档。

4、使用命令将当前计算机的主机名显示为IT。

5、使用命令显示公元2008年8月的月历。

6、显示当前计算机上的日期和时间。

7、统计文件/etc/passwd的行数、字符数和单词数。

实验步骤及结果:1、2、3、4、5、6、7、实验二 LINUX系统的文件操作命令实验目的:1、掌握LINUX下文件和目录操作命令:cd、ls、mkdir、rmdir、rm。

2、掌握LINUX下文件信息显示命令:cat、more。

3、掌握LINUX下文件复制、删除及移动命令:cp、mv。

4、掌握LINUX的文件检索、排序命令:grep、sort。

实验内容:1、使用命令切换到/etc目录,并显示当前工作目录路径。

2、使用命令显示/root目录下所有文件目录的详细信息,包括隐藏文件。

3、使用命令创建目录/root/linux,然后删除该目录。

4、使用命令cat用输出重定向在/root目录下创建文件abc,文件内容为“Hello,Linux!”,并查看该文件的内容。

5、使用命令创建具有默认权限为744的目录/root/ak,然后将/root/abc文件复制到该目录中,最后将该目录及其目录下的文件一起删除。

6、查看文件/etc/passwd的前3行内容。

7、创建文件file1,文件内容有3行,分别为a、c、b,排序该文件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8、使用命令显示/etc/passwd文件的文件类型。

9、在文件/etc/passwd中搜索匹配字符“root”。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3(Vi编辑器)学生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3(Vi编辑器)学生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3 实验项目名称: Vi编辑器
学 号
姓 名
专业、班
实验地点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Linux系统终端方式使用的编辑器vi;
2.学习vi的启动、存盘、文本输入、现有文件的打开;
3.学习使用vi编辑器建立、编辑、显示以及加工处理文本文件。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Redhat linux 9.0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进入和退出vi
<1>进入vi在系统提示符($)下输入命令vi和想要编辑(建立)的文件名(如example),便可进入vi。
#vi example
<2>退出vi
在命令方式下可有几种方法退出vi编辑器:
:wq把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写到你编辑的文件中,退出编辑器,回到UNIX shell下。
main()
{
int i,sum=0;
for(i=0;i<=100;i++)
{ sum=sum+i; }
printf("\n1+2+3+...+99+100=%d\n",sum); }
[student@enjoy abc]$ gcc -o abc abc.c
[student@enjoy仅当作过修改时才将缓冲区内容写到文件上。
: x与: ZZ相同。
:q!强行退出vi。感叹号(!)告诉vi,无条件退出,丢弃缓冲区内容。这样,先前对该文件所做的修改或输入都被抛弃。
2.新建文件
<1>在LinuX提示符$之后,输入命令: vi myfile,然后按〈Enter〉键。

linux的常用命令实验报告总结

linux的常用命令实验报告总结

linux的常用命令实验报告总结Linux的常用命令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背景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非常强大和灵活的操作系统,广泛用于服务器领域和嵌入式系统中。

对于初学者来说,熟悉和掌握Linux的常用命令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实验旨在学习并实践Linux的常用命令,包括文件和目录管理、进程管理、网络管理等方面。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Linux的文件和目录管理命令,如ls、cd、mkdir、rm等;2. 学习并掌握Linux的进程管理命令,如ps、kill、top等;3. 学习并掌握Linux的网络管理命令,如ping、ifconfig、wget等;4. 熟悉实际应用场景,运用所学命令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1. 文件和目录管理文件和目录管理是Linux中最基本和常用的命令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以下常用命令:- ls: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cd:切换当前工作目录;- mkdir: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rm:删除文件或目录;- cp:复制文件或目录;- mv:移动文件或目录。

通过实验,我们熟悉了以上命令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能够完成常见的文件和目录管理任务,如创建目录、列出文件、复制文件等。

2. 进程管理进程管理是Linux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以下常用命令:- ps:查看当前运行的进程信息;- top: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 kill:终止指定进程;- bg、fg、jobs:管理进程的后台和前台运行;- nice:调整进程的优先级。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进程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学会了查看和管理系统中的进程,如查看进程的PID、终止指定的进程等。

3. 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Linux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以下常用命令:- ping:测试网络连接;- ifconfig:查看和配置网络接口;- wget:下载文件;- ssh:远程登录和操作主机;- netstat:查看网络连接状态。

linux常用命令实验实验报告

linux常用命令实验实验报告

linux常用命令实验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我将详细介绍关于Linux常用命令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于每个命令的功能和用法的解释。

本实验的主题是linux常用命令。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常用命令的使用方法,进一步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Ubuntu 20.04.3 LTS终端:GNOME Terminal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 ls命令ls命令用于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

在终端中输入ls命令,结果会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的名称。

如果使用-l选项,将会显示更详细的信息,例如文件的权限、所有者、文件大小等。

2. cd命令cd命令用于改变当前所在的目录。

在终端中输入cd命令,后跟目标目录的路径,即可切换到目标目录。

例如,输入cd /home/user,就可以进入/home/user目录。

3. mkdir命令mkdir命令用于创建新的目录。

在终端中输入mkdir命令,后跟目标目录的路径和名称,即可在指定位置创建新目录。

例如,输入mkdir /home/user/Documents,就可以在/home/user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Documents的新目录。

4. rm命令rm命令用于删除文件和目录。

在终端中输入rm命令,后跟要删除的文件或目录的路径,即可删除指定的文件或目录。

例如,输入rm/home/user/Documents/file.txt,就可以删除/home/user/Documents目录下的file.txt文件。

5. cp命令cp命令用于复制文件和目录。

在终端中输入cp命令,后跟要复制的文件或目录的路径,以及目标位置的路径,即可将指定的文件或目录复制到目标位置。

例如,输入cp file.txt /home/user/Documents,就可以将当前目录下的file.txt文件复制到/home/user/Documents目录下。

linux实验报告总结

linux实验报告总结

linux实验报告总结Linux 实验报告总结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Linux 操作系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对 Linux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些实验的详细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 Linux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 Linux 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和操作,了解其文件系统、进程管理、用户权限等核心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虚拟机软件(如 VMware 或 VirtualBox)来创建 Linux操作系统的实验环境。

所安装的 Linux 发行版包括 Ubuntu、CentOS 等,版本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而定。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文件和目录操作1、熟悉常用的文件操作命令,如`ls` 用于列出目录内容,`cd`用于切换目录,`mkdir` 用于创建新目录,`rmdir` 用于删除空目录,`touch` 用于创建空文件等。

2、掌握文件权限的设置,通过`chmod` 命令修改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了解`u`(所有者)、`g`(所属组)、`o`(其他用户)的权限设置方式。

3、进行文件的复制、移动和删除操作,使用`cp` 命令复制文件,`mv` 命令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rm` 命令删除文件或目录。

(二)进程管理1、学会使用`ps` 命令查看系统中的进程信息,包括进程的 ID、状态、占用的 CPU 和内存等。

2、掌握通过`kill` 命令终止进程的方法,根据进程 ID 发送相应的信号来结束进程的运行。

3、了解进程的调度和优先级设置,通过`nice` 命令调整进程的优先级。

(三)用户和用户组管理1、熟悉用户和用户组的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使用`useradd` 命令添加新用户,`usermod` 命令修改用户属性,`userdel` 命令删除用户。

2、掌握用户组的管理命令,如`groupadd` 创建用户组,`groupmod` 修改用户组属性,`groupdel` 删除用户组。

Linux综合作业实验报告

Linux综合作业实验报告

Linux综合作业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和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常用命令,加深对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2.实验环境本实验在一台装有Ubuntu操作系统的虚拟机中进行,使用的Linux 版本为Ubuntu 18.04 LTS。

3.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3.1文件操作在终端中使用命令创建一个名为test的目录,并在该目录中创建一个名为test.txt的文件,并在文件中写入一段文字。

3.2权限管理在test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test2的子目录,并将其权限设置为其他用户只能读取,自己及所在组用户可读写。

3.3系统操作使用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进程信息,并使用命令杀死一个进程。

3.4网络操作使用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网络连接信息,并使用命令查看一些特定IP地址的端口连接情况。

4.实验步骤4.1文件操作首先,打开终端,使用以下命令创建一个名为test的目录:```mkdir test```然后,使用以下命令进入test目录并创建一个名为test.txt的文件:```cd testtouch test.txt```保存文件后,使用以下命令查看文件内容并确认是否写入成功:```cat test.txt```4.2权限管理在test目录下,使用以下命令创建一个名为test2的子目录,并将其权限设置为其他用户只能读取,自己及所在组用户可读写:```cd testmkdir test2chmod 750 test2```4.3系统操作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进程信息:```ps aux```可以看到当前运行的进程列表及其详细信息。

使用以下命令杀死一个进程:```kill 进程ID```其中,进程ID为要杀死的进程的ID号。

4.4网络操作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网络连接信息:```netstat -an```可以看到当前系统的网络连接情况,包括本地地址、外部地址、状态等信息。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Linux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熟悉Linux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命令行使用、文件系统管理以及进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对 Linux 操作系统的掌握程度,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是虚拟机软件 VirtualBox 安装的 Ubuntu 2004 LTS操作系统。

虚拟机配置为 2GB 内存,20GB 硬盘空间。

实验在Windows 10 操作系统的主机上进行。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用户和权限管理1、创建新用户使用`sudo adduser <username>`命令创建新用户,例如创建用户名为`testuser` 的新用户。

2、设置用户密码使用`sudo passwd <username>`命令为新用户设置密码。

3、切换用户使用`su <username>`命令切换到新用户。

4、用户权限管理修改`/etc/sudoers` 文件,为新用户赋予特定的权限,例如允许执行特定的管理员命令。

(二)文件和目录操作1、查看文件和目录使用`ls` 命令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使用`ls l` 命令查看详细信息,包括文件权限、所有者、大小和修改时间等。

2、创建、删除文件和目录使用`touch <filename>`命令创建新文件,使用`mkdir <directoryname>`命令创建新目录。

使用`rm <filename>`命令删除文件,使用`rmdir <directoryname>`命令删除空目录,使用`rm r <directoryname>`命令删除非空目录。

3、复制、移动文件和目录使用`cp <source> <destination>`命令复制文件或目录,使用`mv <source> <destination>`命令移动文件或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1. 帮助命令的使用:1) 查看ls命令的手册页,并翻页至最后,而后退出;man ls(PageDOwn和PageUp用于翻页)2) 查看ls命令的信息页,翻页至最后并退出;info ls(PageDown和PageUp用于翻页,q用于退出)2. 安装VMWaretools1)登录root用户至其主目录;(如果已经登录可省略此步)2) 打开终端后在[root@localhost ~]#后面输入自己名字后开始安装3. 更改文件的属性,拥有者以及所属组1)用命令列出根目录下的目录及文件;3)用命令列出install.log文件的详细信息ls -l install.log4)用命令把install.log文件的用户组更改为自己安装时创建的用户组chgrp -R user install.log(-R用于递归,即文件内的所有子目录的用户组都更改,注意不要少了user) 5)用命令把install.log文件的拥有者改为自己安装时创建的用户chown user install.log6)用命令同时把install.log文件的拥有者和用户组更改为rootchown root:root install.log7)用命令把install.log文件的属性更改为-rw-rw-rw-chmod a+rw install.log8)用命令把install.log文件的属性恢复到初始状态chmod u=rw,g=r,o=r install.log实验三文本及目录相关命令的使用上机实验内容:1. 目录操作:1) 用命令列出根目录下的目录及文件;ls2) 用一条命令创建目录/root/test/x/y/z;mkdir -p /root/test/x/y/z(-p是目录的递归)3)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要求显示其详细信息;ls -al4) 切换目录至/root/test/x/y,并删除目录z;cd /root/test/x/y(这是绝对路径的写法)cd test/x/y (这是相对路径的写法)rmdir z5) 切换回root用户的主目录,并使用一条命令删除/root/test,/root/test/x,/root/test/x/y;cd ~ 或者cd /rootrm -p /root/test/x/y (必须写全目录,不然不能递归删除)2. 文件查看相关命令(注意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1) 复制文件/etc/inittab,/etc/passwd,/etc/shadow至/root目录;cp /etc/inittab /etc/passwd /etc/shadow . 或者cp /etc/inittab /etc/passwd /etc/shadow /root(注意cp的选项,书上121页)2) 用cat命令显示/root/inittab文件的内容,要求对输出的内容显示行号;cat -n inittab 或者cat -n /root/inittab3) 用more命令显示/root/passwd,并在在屏幕底部More 提示符后打印信息;more passwd 或者more /root/passwd(:f)4) 用less命令显示/root/shadow,要求显示读取文件的百分比、行号及总行数,并在每行前输出行号;less -N shadow或者less -N /root/shadow(:f)5) 用head命令显示/root/inittab前30行;head -n 30 inittab或者head -n 30 /root/inittab6) 用tail命令显示/root/inittab后30行;tail -n 30 inittab或者tail –n 30 /root/inittab7) 用tail命令显示/root/inittab第30行至文件尾的部分;tail -n +30 inittab或者tail -n +30 /root/inittab3. 文件操作相关命令1) 用touch命令创建文件/root/test.txt;touch test.txt或者touch /root/test/txt2) 用touch命令将/root/inittab文件的访问时间设置为当前时间;touch -t 1012221113 inittabls –l inittab(-t 后的时间格式为YYmmddhhmm)3) 递归复制目录/etc/pam.d至root用户的主目录;查看/root/pam.d目录中的内容,而后将此目录重命名为pam.test;cp -r /etc/pam.d .ls -l /root/pam.dmv pam.d pam.test4) 删除目录/root/pam.test;rm -rf pam.test或者rm –rf /root/pam.test实验四文本及目录相关命令的使用(二)上机实验内容:1、默认权限练习i)查看当前用户的默认权限设置情况umaskii)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和一个新的目录,查看该目录的操作权限mkdir test.dirtouch test.txtlliii)在当前用户的基础默认权限中取消群组用户的写权限,同时也取消他人的全部权限umask 027ll(此时不会出现任何效果,当在建立文件时即testnew.txt和testnew.dir的权限就会发生变化)iv)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和一个目录,查看它们的属性设置,比较其与没有改变默认权限设置前创建的同类文件的权限差异mkdir testnew.dirtouch testnew.txtllv)将默认权限改为原值umask 0022ll2、隐藏属性练习i)查看上一个练习中修改完默认权限后新建的文件和目录的隐藏属性lsattr –a testnew.txtlsattr -a testnew.dirii)将上一个练习中创建的文本文件设置为只可追加不可删除数据chattr +a testnew.txtiii)将上一个练习中创建的文本文件设置为不可修改chattr +i testnew.txt3、特殊权限练习i)在普通用户家目录中新建一个目录testdirmkdir testdirii)将文件/bin/ls文件复制到当前目录中,同时将其名称改为myls;cp /bin/ls mylsiii)查看文件myls和目录testdir的当前隐藏权限lsattr -a mylslsattr -a testdiriv)为文件myls加上SGID权限chmod 2755 mylsls –l mylsv)为目录testdir加上SBit权限chmod 1755 testdirls –ld testdirvi)再次查看文件myls和目录testdir的当前隐藏权限,观察与前次结果有何不同lsattrvii)查看文件myls和目录testdir的文件类型file testdirfile mylsviii)将文件myls和目录testdir的隐藏属性恢复为原值chmod 0755 testdirchmod 0755 myls4、搜索指令练习i)查询ls和eboot指令的默认搜索路径,要求分别查询其默认第一个匹配路径与全部可匹配路径which ls ;which ls –a ;which eboot;which eboot –aii)查询系统中文件名称含有bashrc的所有文件locate bashrciii)查询/home目录下所有文件名称为testfile的文件find /home -name testfileiv)查询系统根目录下三天前曾访问的所有文件find / atime 3v)查询/home目录下所有大小大于100的文件find /home –size +100k -exec ls –ld {} \;vi)查询/home目录下为用户root(id号码为0)所有的文件find /home –uid 0 -exec ls –ld {} \;vii)在/etc目录下查找所有以rc开头的文件名且2分钟内没有被访问过的文件(没有头绪)find /etc –name rc –mtime 2 -etec ls –l {} \;实验五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一、链接文件1)把当前的操作目录转到/tmp下cd /tmp2) 新建目录a mkdir a3)在目录a中新建文件cd a;touch test4)查看当前状态下/tmp目录的容量和该目录所在分区的容量(以inode方式显示)du –s ;df -ih /tmp5)在/tmp中建立a目录下文件t的硬链接t-hcd a;touch t;cd /tmp;ln a/t t-h6) 查看当前状态下/tmp目录的容量和该目录所在分区的容量(以inode方式显示)du -s ;df -i /tmp7)查看源文件和硬链接文件的详细信息(显示出文件存储时占用的inode号)ls –il t*8)在/tmp中建立a目录下文件t的符号链接t-sln –s a/t t-s9) 查看当前状态下/tmp目录的容量和该目录所在分区的容量(以inode方式显示)du –s ;df –i /tmp10)查看源文件、硬链接文件和符号链接的详细信息(显示出文件存储时占用的inode号)ls –li a/t;ls -li t-h;ls –li t-s11)用cat指令分别查看t-h和t-s的内容cat t-h;cat t-s12)删除a目录中的文件t rm –rf a/t13) 用cat指令分别查看t-h和t-s的内容cat t-h;cat t-s(不能再查看,会出现错误)二、链接数量1)把当前的操作目录转到/tmp下cd /tmp2)查看/tmp目录的详细信息ls –ld /tmp 或者ls –ld3)用ls指令查看目录/tmp下的内容ls –l4)在/tmp下新建目录c mkdir c5) 查看/tmp目录的详细信息ls -l6) 查看目录c的详细信息ls –ld c7)在/tmp下新建文件m touch m8) 查看文件m的详细信息ls –l m9)为文件m建立符号链接m-s ln –s m m-s10)查看文件m的详细信息ls –l m11) 为文件m建立硬链接m-h ln m m-h12) 查看文件m的详细信息ls -l m实验六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上机实验内容:打开终端后在[root@localhost ~]#后面输入自己名字1)读分区/dev/hda1的文件系统详细信息Df /dev/hda2)查看LINUX内核支持的文件系统Ls –l /lib/modules/$ (uname –r) /kernel/fs3)查看已经启用的档案系统(黄色标出的两个在书上,自己看)cat /proc/filesystems4)将系统内的所有特殊档案格式及名称都列出來Ls –l /proc5) 创建新的磁盘分区(1)显示当前系统上所有磁盘设备的分区信息;Fdisk -l(2)对未进行分区的/dev/hdb进行分区,分区如下:hdb1为主分区200Mhdb2为扩展分区600Mhdb5为逻辑分区200Mhdb6为逻辑分区200Mhdb7为逻辑分区100M6)将hdb5格式化为ext3,且名称为logical,block为2048,inode为4096 Mke2fs –j –L “Logical”–b 2048 –i 4096 /dev/hdb57)用fsck检查/dev/hdb5,显示进度,指定文件系统为ext3fsck -A dev/hdb5;badblocks –sv /dev/hdb58)新建/mnt/hdb5目录,挂载/dev/hdb5分区mkdir mnt/hdb5;mount –t ext3 /dev/hdb5 /mnt/hdb5;df9)将/dev/hdb5重新挂载,并加入romount –o remount,ro /dev/hdb510)将/mnt/hdb5卸载Umount /mnt/hdb511)将label为logical的分区挂载到/mnt/hdb5Mount –t ext3 –L logical /mnt/hdb512)将/home目录挂载到/tmp/home上去Mkdir tmp/home;mount –t bind /homr /tmp/home13)将/dev/hdb6格式化为swap,并用swapon激活,用free查看,最后关闭/dev/hdb6的swapmkswap dev/hdb6;swapon /dev/hdb5;swapoff /dev/hdb614)用dd建立交换文件,用swapon激活实验七文件的压缩与打包上机实验内容:打开终端后在[root@localhost ~]#后面输入自己名字1、把操作目录转到/tmp下cd /tmp复制/ect目录下的/passwd文件到当前工作目录cp /etc/passwd .使用compress对其进压缩compress passwd如果提示有问题,找出问题所在由于compress没有在Path变量中2、用gzip压缩/tmp中的/passwd文件,并设定压缩等级为1gzip -1 passwd;zcat passwd.gz解压缩该文件gzip -d passwd.gz用gzip压缩/tmp中的/passwd文件,并设定压缩等级为9gzip -9 passwd(文件大小明显缩小了)查看压缩后的文件内容zcat passwd.gz解压缩该文件,并定向输出为passwdgzip -d passwd.gzgzip -9 -c passwd>passwd.gz3、用bzip2压缩/tmp中的/passwd文件,并设定压缩等级为1bizp2 -z -1 passwd解压缩该文件bzip2 -d passwd.bz2用bzip2压缩/tmp中的/passwd文件,并设定压缩等级为9bzip2 -z -9 passwd查看压缩后的文件内容bzcat passwd.bz2解压缩该文件,并定向输出为passwdbzip2 -d passwd.bz2bzip2 -c passwd>passwd.bz24、注意:重点在于路径的问题否则会出错把/etc内的文件打包之后存储到/tmp下tar -cvf etc.tar /etc (第一个)把/etc内的文件打包并且用bzip2的方式压缩,之后存储到/tmp下tar -jcvf etc.tar.bz2 /etc (第二个)把/etc内的文件打包并且用gzip的方式压缩,之后存储到/tmp下tar -zcvf etc.tar.gz /etc(第三个)分别查看压缩后的文件中都包含哪些文件tar -ztvf etc.tar.gz;tar –-jtvf /etc.tar.bz2解压缩第一个压缩文件tar –-xvf etc.tar把第二个压缩文件解压缩到/tmp/etc1中mkdir etc1;cd /etc1; tar –-jxvf /tmp/etc.tar.bz2(注意路径的书写)把第三个压缩文件中的/passwd文件解压缩tar –-zxvf etc.tar.gz passwd备份/etc中的所有文件到/tmp中,并且保证权限不变tar –-zxvpf etc.tar.gz /etc把/home中比2010.8.15新的文件备份到/tmp下面tar -N ‘2010/8/5’-zcvf home.tar.gz /home把/etc和/root中的数据备份到/tmp下面,但是不备份/root下的install.log文件tar --exclude /root/install.log –-zcvf myfile.tar.gz /etc /root/*5、使用dd指令备份硬盘hda的mbr(主引导分区)到/tmp中使用dd指令备份硬盘分区hda1到/tmp中dd if=/dev/hda1 of=/tmp/hda1.back6、综合指令练习:i)在本机某个普通用户根目录下新建文件夹testdirmkdir testdirii)进入testdir,创建文本文件firstfile,并在其中输入姓名和学号的全拼cd testdir;vi firstfile;iii)在testdir中创建文件firstfile的副本cp firstfile firstfile.twoiv)在testdir中创建文件firstfile的软硬链接文件软链接:ln –-s firstfile firstfile-so硬链接:ln firstfile firstfile-hv)进入testdir,将目录/home中所有在2010年10月1日后修改过的文件打包为mytar.tar.gztar –-N ‘2010/10/1’–-zcvf mytar.home.gz /homevi)将目录testdir打包并压缩为testdir(不加.tar.gz或.tar.bz2的后缀),观察是否能创建成功,若创建成功,将其重命名为testdir.tar.gz或testdir.tar.bz2 tar –-zcvf testtar testdirtar –-jcvf /tmp/testtar /testdir(均能压缩成功,但是压缩后的大小不同)mv testtar testtar.tar.gzvii)进入目录/tmp中,并在其中创建子目录tdircd /tmpmkdir tdirviii)将刚才创建的压缩包复制到当前目录的子目录tdir中cp testtar tdirix)在/tmp目录中解压该压缩包,观察解压后的目录出现在何处tar –-xvf testarx)使用选项-C将该压缩包解压到指定目录中,观察解压后的目录出现在何处tar -xvf testtar –-C /tdir(解压到了当前目录下而非指定的目录下) xi)将testdir再次压缩为testdir2.tar.gz,此次使用p和P选项tar –-zcvpf testdir2.tar.gz ~/testdirtar –-cvPf testdir2.tar.gz ~/testdirxii)将testdir2.tar.gz复制到/tmp/tdir中cp testdir2.tar.gz tdirxiii)将普通用户根目录下的testdir目录删除,接着将第viii步解压出的testdir 目录也删除rm –-r ~/testdirrm testdirxiv)将压缩包testdir2.tar.gz解压,完成后在普通用户根目录和/tmp目录中搜索testdir目录的位置,观察其结果与第viii步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