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PPT教学课件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PPT课件2
大思想家
1、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孔门七十二贤人,分别来自十个诸侯国。孔门弟子三千,家庭出身各不相同。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冉求和仲由先后问孔子: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回答仲由说:有父兄在,怎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又回答冉求说:听到了就行动。 公西华见回答不一样,就问孔子这是什么道理。 孔子回答道:冉求遇事谦逊谨慎,所以我鼓励他果断大胆;仲由好勇过人,因此我希望他约束自我。 ——《论语·先进》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懈可击、兵贵神速、料敌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首尾相应、以逸待劳、同舟共济…… ——《孙子兵法》中的成语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
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壁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考虑人民的利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重视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三、“百家争鸣”
私学兴盛 文化发展
大国争霸招揽人才
联系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经济发展社会变革
非攻 兼爱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节俭 尚贤
姓名:生活时期:主要思想:历史地位:
《百家争鸣》ppt课件(23张PPT)
二、“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政治上: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各诸侯国 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
3、阶级关系:文士阶层的崛起;
4、思想文化:贵族流落民间,促进民间文 化教育的发展。
思考: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术流派?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争论的焦 点是如何治理国家。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至今影响着国人的精神内涵。
孔子
(前551—前479)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的主要成就
(一)思想方面: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二)教育方面:
1、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ppt
材料一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仁 礼
材料二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诸侯出。
以德治民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以上材料选自《论语》
材料一
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下》
材料二
仁政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 以不仁,国之所以兴废存亡者亦然” ——《孟子· 离娄上》
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新开垦的私田大量出现,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奴助耕公田越来越缺乏积极性,公 田上的庄稼萎靡不振,私田上的庄稼肥美茂盛。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审分》
私田 的增 多带 来的 影响
阶级关系的变化
一部分奴隶主贵族
除铁制农具之外,这一时期牛耕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孔 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 耕。牛与耕相连,用作人名,可见当时用牛耕早已司空见 惯。
“铁制农具和牛耕标志农业生产技术的飞跃,使农业生 产由集体共同经营发展为个别零细经营,使一家一户为单 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是中国农业史上划时代的大变 革。它的直接后果是土地的私有化,以及井田制的瓦解。” ——樊树志《国史概要》P52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家的 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 的现象?
儒家:
这是学生品德问题,主张批评教育,思想引导。
法家:
这是学生违纪行为,主张严肃纪律,应予惩罚。
道家:
这是学生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期待觉悟。
孔子 孟子 韩非 老子
礼治文明 有教无类
公正廉洁自律
历史课件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法治
“以法为教”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以上材料选自《韩非子》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 思想:否定现实政治 主张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影响: “无为而治”成为后世王 朝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论 依据。 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无为而治
材料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 守之,万物将自化。
商鞅变法
• 奖励军功按功受爵--有利于新兴地主登上政 治 • 废分封,行县制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稳定社会秩 序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利于封建经济的 发展 “燔诗书而明法令”-- ----------统一思想
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 定基础
战国:孟子
思想:仁政
依据:人性善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民贵君轻)
战国:荀子 思想:礼、法结合 影响: 汉朝以后成为正统,
依据:人性恶
荀子的性恶思想也被后 人认为是其法家思想趋
但是儒家所强调的“仁”等 道德规范,对中国历史却产 生了重要影响。
中央集权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阶级关系变化
私田 的增 多带 来的 影响
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
阶级关系的变化
一部分奴隶主贵族 耕种井田的奴隶
封建地主
依附农民
社会风气变化
• 材料七:“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 地馀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女子 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後宫,遍 (女子打扮、学文艺来通过做侍女、歌女生活) 诸侯。” •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 纹不如倚市门”。(可看《史记货殖列 传》) 追逐利益、实力竞争
百家争鸣ppt课件
探寻“鸣”之源
材料一 《盐铁论·水旱》中
说:“农,天下之大业也;
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
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史记·周本纪》
由上 可知:
铁器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
因材施教
教学孔对子象告诉我学们而时在习学之习,不上亦要说:乎?
学习方法
踏实求学,敏虚而好心学求,温故教不而知耻;新下,可问以为师矣。
教学向方能法者学习三 学,人而行不不,厌耻必,下有诲我人问师不;焉倦
学习态度
要经常复习知,之为探知求之新,不知知,为学不知习,和是思知也考结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Q: 从学习的角度,孔子的教育名言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 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 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 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古代学校官定 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Q: 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感悟“鸣”之续
材料 吕思勉认为“先秦时代的学术,是注重于矫正社会的病态的,
所谓1.‘社拨会乱转世型,推反动之着正学’术,思实不想仅的儒繁家荣,发而展为(各春家秋通战有国的时思期想的”。 本特社利会的大《变新革全促球使史百》家中争也鸣认局为面“的正出是现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 那色”些2.。思学“想术一者思致不想而断的百反发虑思展”社为,会社社的会会本的转质重型以重提及矛供人盾方们,案在即(社一百会致家所,争应引鸣该发为承了社担士会的人角阶 层的变百革虑或,转他型们提从供不方同案角,度反出过发来对也新促社进会应了该社是会如转何型运) 转进行了自
《百家争鸣》PPT精品课件
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
。这一举动( D)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D.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5.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下列最能体
现孔子这一思想的是( A )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鸣
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孟 学派 □12儒__家__的代表人物
子
主张实行“□13仁__政__”;提出“民为
思想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墨子像
荀 学派 □14 _儒__家_的代表人物
百 子 思想 主张实行“□15礼__治__”,明确尊卑等级
家
学派 □16 _道__家_的代表人物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情境导入 2019年9月28日上午,公祭孔子大典在山 东曲阜孔庙举行。每年的9月28日,来自海内 外的嘉宾都会在曲阜孔庙的大成殿,祭祀和 追怀中国古代伟大的先贤孔子。 孔子为什么会受到后人如此的尊敬?他 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呢?带着这些问 题,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学习。
”这一观点出自于( C)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8.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亚圣”孟子 思想的是( B )
A.提出“仁”的学说,重视“礼” B.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 C.主张礼法结合,隆礼而重法 D.主张全面加强君权,实行“法治”
9.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主张君主“以法为本”“操术以御下”,
(2)材料二中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电 影《墨攻》中的主角革离应该属于哪一学派?这一学派有哪些主张?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4)逻辑学: 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
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时代
主要思想(贡献)
春秋 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开创私学;整理 典籍
战国 战国 春秋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
《百家争鸣》
考点要求: (1)概述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理解)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分析)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儒家思想)
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思 想活跃局面
春秋创立 战国发展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程朱理学 明清 陆王心学 批判继承
——《孟子·公孙丑》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章句上》
1.2孟子 的主要 思想
1)治国观:提倡“仁政”学说,反对苛政; 2)民本观: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 儒家思想,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①-H;②-G;③-E;④-F;⑤-A;⑥-B;⑦-C;⑧-D) 注意: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究实际功利的精神。
二、百家争鸣之何人“鸣”
4.墨子的主张
不折腾的哲学家 读者最少的思想家 最草根的和平主义者 活得真实而自由的思想家 爱你就等于爱自己的思想家
1)主旨: “兼相爱,交相利”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活化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以《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为例谈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培养上海南汇中学 包克林背景与场景】历史解释是全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确定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具体内涵是指以史料为依据, 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 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 浅。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 观地理解历史事物, 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 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 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践行的问题。
笔者在本学期带教青年见习教师, 其中叶佳老师在试讲 《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 这堂课时,在具体进行历史解释的教学时暴露出一些问题。
1.在说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时, 引用了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材料, 并出示郑庄公祭祀坑遗址图片。
设计的问题在于, 这段文献是评述, 虽能依据材料能得出礼 崩乐坏的结论,但学生的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2. 在介绍春秋战国经济、政治变革时,引用樊树志《国史概要》 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 以及各国为生存而纷纷进行变法的概况, 并阐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理论。
这些陈述类的史料,虽然介绍清楚了经济、政治变革的内容,但经济变革与政治、 思想、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尚未清晰的揭示出来。
3. 在介绍百家争鸣时,出示儒、法、道三家的言论材料并引导学生提炼其核心观点, 然后指导学生填写三家主要思想表格。
这样安排虽能了解主要观点并掌握基础知识, 但缺少 对其思想的价值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认识。
归因与策略】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到了以史料为依据,但是对历史理解、理性分析还有客观评判的认识与实践还略显不足。
单纯的史料教学体现了史料实证, 但仅依靠技术性的史实认识却无法从根本上达成对历 史真切的、 实质性的整体认识, 它仅仅是一些未加拼合的碎片。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专题一百家争鸣
06 兵家思想及其代 表人物
孙武《孙子兵法》内容解读
战争观
强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胜负取决于政治、 经济、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
战略思想
提出“兵者,诡道也”,强调用兵之道在于千变 万化、出其不意。
战术原则
阐述了一系列具体的战术原则,如“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
孙膑兵法特色分析
思想解放潮流
士人们开始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积 极探讨治国安邦之道,形成了思想解 放的潮流。这种思想解放为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及影响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背景下,儒家、道家 、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它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的传统 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百家争鸣也为后世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创新传承方式
当代青少年可以通过创新传承方式来发扬传统文化,如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和推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 相结合创作出新的文化产品等。
参与文化活动
当代青少年可以积极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祭祀、戏 曲表演、民间艺术等,通过亲身参与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 力和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有重要启示,如 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顺应自然规律、 避免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等。
04 墨家思想及其代 表人物
墨子及其兼爱非攻主张
墨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提 倡无差别的爱,反对战争 和攻伐。
兼爱
墨子认为天下之乱皆起于 不相爱,因此他主张人们 应该无差别地爱所有人, 即“兼相爱”。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PPT课件
【畅想天地】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道(导)之以德,齐(约束)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 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 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 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书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孟子·尽心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治于人者食(饲)人,治 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
(3)主张顺应自然,倡导“无为”治国,反对 统治者好大喜功。
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最后的结果)?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生之厚,是以轻死。
庄子
《庄子》书影
战国时期人。提倡人应乐天知命,顺应自然,追
求精神自由,统治者要无为而治。庄子代表没落的奴
隶主贵族利益。幻想返回原始时代,思想比老子消极。
韩非
《韩非子》书影
前280~前233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ppt
礼崩乐坏 百家争鸣
小结
春秋战国时代是古今一大变革之际, 随着铁器、牛耕等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原先建立在土地国有基础 上的井田制土崩瓦解,社会呈现出急功近 利的风气,周天子权威不再,诸侯争霸不 断,在争战与融合的过程中,孕育了未来 统一的因素。
练习与测评1
西周以来的伦理道德观念(礼、信)、礼节、 仪式、宗法制度、文化生活等在春秋时尚存 在,到战国时期都被破坏了。这些变化的最 终结果导致“邦无定交”,“土无定主”, 在“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下的统 治秩序、社会规范崩溃。
社会变革 > 政治变革
齐晋两国卿大夫称诸侯王的情况
赵 魏
韩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制度逐渐被封 建制度所取代。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伴随着激烈的阶级斗争, 各阶级、各阶层对变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 要求,加上各国诸侯采取“厚招游学”以扩大势力的政策, 因而在思想界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林立的局面,在政治、 思想方面展开了各种争论,史称“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西汉初,学者对春秋末至汉初各学派及其代表 人物的总称。 争辩的问题有:世界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 法制度等。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8张PPT).ppt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5.儒家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
“罢黜子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学
院
韩国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 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 2024年2月12日,共有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 孔子课堂。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的思想核心 仁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寻儒家之源:孔子和儒家学说
的大丈夫。这种精神对后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有重要影响。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
做人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卑不亢,正气凛然,具 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析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讨论探究: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
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
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A.学而不厌 C.温故知新
B.因材施教 D.不耻下问
【B】
中考真题演练
5.(2024·四川成都·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
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A.道德规范要求 C.人才选拔途径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4张PPT)
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材料五可以体现出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德治”),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位置)而众 星共之(环绕)。道(治理百姓)之以政(政令),齐(约束) 之以刑(刑法),民免而无耻(没有廉耻之心);道之以德 (道德准则),齐之以礼(礼法),有耻且格(自省改过)。
——《论语·为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课标要求) 4.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价值,自觉继 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自主学习
自主 学习
老子和孔子的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仁” 百家争鸣出现的时期: 战国时期
影响较大的学派有: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探究学习
一.社会背景(百家争鸣的原因)
诸侯争霸,士人崛起
型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不断瓦解,新制度逐渐建立, 经济发展,诸侯战争不断。随着政治经济不断发生变化, 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开始关注和担忧社会发 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一系列主张并对后 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孔子 没落的贵族 墨子 卑微的工匠 韩非 高贵的王族
二、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多,主要 分为:儒、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 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
➢所谓“争鸣”,辩论。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孔子的生平,掌握其主要思想和 成就。(课标要求) 2.识记百家争鸣中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代 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课标要求) 3.知道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原因及影响。
第五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PPT课件
创始人老子
道家
道家的思想
道家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的态度,认为 仁礼、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无为而 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他 们鄙视世俗的物质享受,鄙薄财富权利的 追逐。
道家关于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 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 影响。
墨子
墨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 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 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二)百家争鸣
什么是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 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 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 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 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 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 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 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 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 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 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课件
百家争鸣的思想家们虽然观点 不同,但都致力于寻求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途径,他们的努力 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和谐共 处,为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交 流提供了借鉴。
百家争鸣的思想家们注重个人 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他们 的思想对于提高当今社会人们 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2023 WORK SUMMARY
对现代哲学的启示
促进哲学思考
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思想为现代哲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 源和思想启迪,促进了现代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家们主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对现 代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具有指导意义。
提倡辩证思维
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家们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这 对现代哲学培养辩证思考能力、全面分析问题具有积极意 义。
战争频繁
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使得 社会动荡不安,同时也促 进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 流。
土地制度改革
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 化的出现,使得社会阶层 流动加速,士人阶层崛起 。
社会背景
士人阶层的崛起
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士 人阶层逐渐崛起,他们成 为了思想家和学派的代表 。
家族制度的变化
家族制度的衰落和宗法制 度的兴起,使得家族观念 逐渐淡薄,个人意识逐渐 增强。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丰富了文化内涵
百家争鸣的出现,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丰富了文化的内 涵,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影响了文化传承
百家争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传承的方式 和内容,使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百家争鸣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 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023 WORK SUMMAR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变革 > 经济变革 > 生产工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孔子的学生冉伯牛 名耕、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樊树志《国史概要》
青铜牛尊 (春秋时期晋国)
社会变革 > 经济变革 > 土地制度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 匿(注:隐瞒)其力也;分地则速,无 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 审分》
社会变革 > 经济变革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镐 洛邑 B.C.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代。
东周
秦统一
西周
春秋
战国
BC1046 BC770
BC476 BC475
BC221
春秋(BC770—BC476)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 的历史而得名。
战国(BC475—BC221)
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 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春春秋秋形势五图霸
晋 秦
楚
齐 宋
吴 越
东
齐
南
燕
楚
西 北
赵齐
秦 燕
上 中
魏
秦
韩
赵 魏
下
韩
楚
春秋中期,随着中原各国的
强大与争霸,戎狄蛮夷先后被征 服、吞并,如西戎为秦所驱,赤 狄、白狄为晋所灭,莱夷为齐所 灭,濮夷为楚、鲁所灭,蛮为楚 所灭。到春秋末年,戎狄蛮夷逐 步被华夏所同化,华夷差别慢慢 地消失了。
练习与测评2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礼”、“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
法家 韩非、李斯
“法治”、君主集权,奖励耕战、 富国强兵
道家
老子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事物恒变、 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主要学派 儒家 法家 道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韩非、李斯
老子
主要思想 “礼”、“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仁政,“民贵君轻” 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 “法治”、君主集权,奖励耕战、
富国强兵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事物恒变、矛
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儒家思想变化: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核心观念是“仁”,倡导“仁 者爱人”,为“礼”输入新的生命力,造就理想人格,以伦理道德 来协调人际关系,规范社会秩序。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荀子重新解释“礼”,熔礼、法 于一炉。
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国史概要》
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还剩148国,战国 初仅余7大国与十几个小国了。
战争给参战各国和各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客 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社会变革 > 经济变革 > 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商代的铜锸 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
参加争论的主要有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 兵、农、杂等家。 作用:促进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礼、仁
儒家 孟子 战国 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战国 性恶论、通儒兼法、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科学家
老子 春秋 道、虚无、无为而治、辩证法、运动 道家
• 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 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大量私田被开垦,井田制瓦解。 • 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列国间战争多以攻城略地
为目标。 • 各国推进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自耕农和新兴
地主的产生。 • 私人手工业和商业活跃起来。 •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
局面。
社会变革 > 政治变革
齐晋两国卿大夫称诸侯王的情况
赵 魏
韩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制度逐渐被封 建制度所取代。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伴随着激烈的阶级斗争, 各阶级、各阶层对变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 要求,加上各国诸侯采取“厚招游学”以扩大势力的政策, 因而在思想界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林立的局面,在政治、 思想方面展开了各种争论,史称“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西汉初,学者对春秋末至汉初各学派及其代表 人物的总称。 争辩的问题有:世界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 法制度等。
• 经济上:铁制农具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犁耕技术,耕地面积扩 大,土地买卖、奖励农耕的政策,促进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 生;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社会呈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 新局面。
• 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 道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学术思想史上留下最为灿烂的一页。
• 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 时期。
• 这些变化说明: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复杂的社会现实对儒家思想 产生影响,儒家思想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对社会变革的不同应 对,也导致儒家内部的分化,产生不同的学术流派。
练习与测评3
•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 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 政治上: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崩溃,逐渐形成了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各国以富国强兵 为目的进行改革。
礼崩乐坏 百家争鸣
小结
春秋战国时代是古今一大变革之际, 随着铁器、牛耕等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原先建立在土地国有基础 上的井田制土崩瓦解,社会呈现出急功近 利的风气,周天子权威不再,诸侯争霸不 断,在争战与融合的过程中,孕育了未来 统一的因素。
练习与测评1
• 西周以来的伦理道德观念(礼、信)、礼 节、仪式、宗法制度、文化生活等在春秋 时尚存在,到战国时期都被破坏了。这些 变化的最终结果导致“邦无定交”,“土 无定主”,在“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 文化”下的统治秩序、社会规范崩溃。
庄子 战国 无为、彻底的辩证法、痛恨社会不合理现象
法家 韩非 战国 法、术、势,集权专制、改革
兵家
孙武
春秋
强调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避实击虚、 知己知彼
孙膑 战国 战前准备、以少胜多
政治
经济 (土地制度)
思想文化
西周 东周
封邦建国
列国纷争, 改革内政
土地国有, 井田制度
土地私有, 竞相占地
制礼作乐 等级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