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习题课之“一题一课”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数学习题课之“一题一课”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数学习题课之“一题一课”教学模式研究初中数学习题课之“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摘要】教材中习题的推广与变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题发挥”,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和方法。

实行“一题一课”教学模式,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真正做到轻负高质。

【关键词】一题一课、借题发挥、做一题,通一类。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堂类型。

习题课是教师在新知识课后有目的、有系统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活动。

该课程类型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问题解决学习”,即将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规则和定理转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找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法。

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学习解决问题和发展思维。

一.习题课的意义:1.通过习题课,学生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概念完整具体,牢牢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

2、习题课是使学生学会解题,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出现审题入手难、解题遗漏多等问题,解题准确与否与解题习惯密切相关,如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解题思维程序,对学生学习如何解题有一定帮助。

习题课的教学是对所学过的、所解决的习题作一回顾和提高,不仅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还应该是知识的升华与提高,更是方法的提炼与总结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一问一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课程改革实施多年,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提倡的理念难把握;新教材的改革设计一时难以适应;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很难立即跟上课改要求;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不配套等.我们知道:“真正的改革发生在课堂”,如何在教学走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道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21年10月16日东海县举行第二届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说题比赛,开展“一题一课”主题教研活动.以2021年连云港市中考试题第8题为载体,设计一第1页。

“一题一课”式的初三复习教学实践与思考——以“一道中考题引发的探究”为例

“一题一课”式的初三复习教学实践与思考——以“一道中考题引发的探究”为例

• 28 .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2021年2月10日[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李士琦,吴颖康.数学教学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1.[7] 余睿,吴柯江.“核心问题”视域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的策略—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为例[J ].华夏教师,2019 (29) :10.[8] 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 ].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王道宇.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J ].中学数学教学,2019(05) :20 -24.(收稿日期:2020 -08 _26)“一题一课”式的初三复习教学卖咸与思考—以“一道中考题引发的探究”为例缪凌颖(福安市第三中学福建福安355002)摘要:本文以“ 一题一课”式的复习教学实践为例,依托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一变式一反思一开放一归纳”的过程,逐步渗透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词:函数背景;数形结合;复习备考简约高效一直是数学复习课的一种追求,而传统 的复习课为何效益不高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复习 时有一种“贪多”的心态,课堂体现为“知识点多面广、 例题多而不精”,过于追求复习的全面性而缺乏对知 识的深度探究,导致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发 展,所以构建“又精又专”的复习课堂,开展“一题一 课”式的深度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一题一课”式 的复习课是指教师以一个典型例题为支架点,深度挖 掘其内在价值,在同一例题背景下,引导学生有序开 展问题探究,以达到巩固深化某一知识与技能,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基于此,笔者 在初三复习备考中以一道中考题进行教学尝试,现整 理成文,欲与同行们交流.I教学简述与分析1.1 以数解形,解决问题问题(2018年福建卷第丨6题改编)如图1,已知直线ym 与双曲线y ^■相交于,_B 两点,BCX/A 轴,/lC //y 轴.(1) 当讯=-2时,求/1』两点的坐标和厶仙<:的面积;(2)是否存在m 的值使得A /IB C 面积取得最小值?若存在,求出m 与A /1S C 面积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多媒体展示第(1)问,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发现学生能比较顺利地通过联立方程组求出两 点的坐标为(3,1),(-1,- 3),但部分学生对如何表 示A /1B C 的面积感到困惑.在组织学生讨论以后,教 师请学生分析思路.生1:先求出点C 的坐标再求出线段的长 即可,而SC /A 轴,AC //y 轴,所以点C 的坐标为(3, -3);即 |S C | = |4C | =4,易知 S _c =4.随后,多媒体展示第(2)问.生2猜测当直线y = x + m 过原点时,A 仙C 面积取得最小值,如何证明呢?有了第(1 )问的解题经验, 学生呈现了以下解答:基金项目:福安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三数学教学改进”(项目编号:FJNDKY 19-311 ). 作者简介:繆凌颖(1988 -),男,福建宁德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2021年2月10日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 29 .解法1联立J r :X ’得>»(-m +miL j :-X +m ,\m+ y /m 2 + \2^| b (-m --m -1-12 m ■-\/爪2 +12、21丨,》(2»2 ,所以丨 BC | = UC 丨=^m 2 +12.所以 S 續c =||S C |2=^^.当m 二0时,S A A B C 的最小值为6.解法2设两点的坐标为(〜,& +m ),(巧,r =3_尤2 +爪),则由j 尤得尤2 + 771% - 3 = 0•[y = X + J 71,所以 A =m 2 +12>0.P JfV A x >\ + x 2=-3.因为点C 的坐标为〇丨,+ m ),所以S A 4B C =1 I .^1 I D^| (^1 -x 2)[(x { +m ) - (x 2 +m )]y | 从| • 1^6 | =---------------------------=(a ;! -X 2)2(x { + X2)2 -4x {X2 12—1 —= 2-------= T m +6-即当m = 0时,S A ,4B C 的最小值为6.教师点评以后,借助几何画板为学生直观展示了 A /IB C 的面积随着m 值变化的动态过程,体会当一次 函数过原点时,A M C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为6.教学分析通过第(1)问引导学生定量研究 A /IB C 的面积,巩固解决函数图象交点问题的基本技 能,从而明确第(2)问的探究思路.把特殊化的问题解 决好,从中感受解题方向,再进一步研究一般性问题 是数学解题的基本方法之一.1.2适时追问,精彩生成适时追问,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是促进学生思 维发展的有效策略.在总结本题的解题方法以后,笔 者逐步呈现了以下三个驱动型问题:(3)将直线y = x m 改为y = 2a : + m ,A /1B C 的面 积最小值是否发生改变? y = 3a : + m 呢?(4) 请你提出一个关于A /lfiC 面积问题的猜想? 经过短暂的思考交流后,学生们展示问题(3)的计算结果:SA /4fle 的最小值仍为6.便提出猜想:直线y = + m 与双曲线7 = ^■相交于两点,B C //*X轴,/IC //y 轴,则的面积取得最小值为6.如何证明这个猜想呢?生3:设^4,5两点的坐标为(&,_ +m ),(x 2,fc x ;2+ m ),则由 j ,尤’ 得 fcc 2 + 獄-3 = 0.i y = kx + m ,所以a :】+欠2 = —f ,尤= —舍.因为点C 的坐标为(&,fcc 2+m ),所以S A ,fiC =1 II D ^i(^i ~x 2)[(k x ] +m) -k (x 2 +m )]— \A C \- |B C | =-----------------------------=k {x x -x 2)2h [(x l +x 2)2 -4x x x 2] m 2~广: 2 =2k +6'生4提出质疑:若灸<0,则A /1B C 的面积取得的 最小值就不是6,而且不能保证A = m 2 + 12A > 0.再次 讨论以后,学生们对猜想进行修正,得到推广性 结论1.结论1直线y = A :x + w (&>0)与双曲线y■相交于4,B 两点,BC /八轴,AC //y 轴,则的面积取得最小值为6.而后,教师在结论1的前提下进一步追问:(5)如图2,你能从反比例函数系数几何意义的 角度解释为什么一次函数过原点时,的面积最小值为6?生5:问题(5)可利用两个函数的对称性来解决, 展示如下:设<4,6两点的坐标为(*1,71),(-»:1,-71),则点C 的坐标为(*,,-y ,).§P SAABC= y U c | • | SC | = L =2*,y ,.从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可知=3.所以S 續c =6.教学分析问题(3) (4)让学生经历计算一猜 想一证明一反思一完善猜想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 经验,问题(5)的知识指向是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用代数计算解释图形结论,直指问题本质,让学生对数形的和谐统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驱动型问题.30 •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2021年2月10日的逐步推进,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这样富有探索 性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无疑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 发展是大有裨益的.1.3 问题变式,归纳共性问题变式是数学解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问题的本质不断改变情境,引导学生用类 比、归纳等方法认识变式,在问题解决和反思中认识 变与不变,寻找共性与差异m.本题的问题背景是一 次函数动而双曲线定,如果改变两个函数的运动状态 呢?多媒体依次展示以下三个问题变式:(6) 直线y= + l与双曲线y= f(A:>0)相交于4,召两点,SC//a:轴,4C//y轴,若的面积为2.5,请求出A值;(7) 直线;K= h+ 1与双曲线;K= |(yc>0)相交于质没有改变,始终要求学生用参数来表示的面积,让学生体悟转化、分类、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等核心素 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展现了问题的变式和思考问题 的角度.问题(6)不仅让两个函数参数建立关联,还改 变设问方式——已知A4B C面积求参数I在进一步 积累解题经验以后,逐步呈现问题(7) (8),进而引导 学生归纳解法和问题的共性,体验解题的乐趣.4两点,BC/A轴,/今轴,求A/lfiC的面积的最 小值.问题(6)的解决比较顺利,需要指出的是,学生解 决问题(7)时表示出 S A/(f i C= +|/lC|•|B C|=2fc+^以后便陷入僵局,如何求最小值呢?教师引导学生进 行设参、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最后借助判别式法解 决问题,具体如下.i9i2k+h=i (t > 0),即 4A:2 —2认+ 1 = 0•由A = 4? - 16彡0,得 •即S A.4flC5=2.若进一步弱化问题条件,让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 数更具有一般性,还能将结论1进一步推广吗?继而 呈现问题(8).(8)直线7=&|»+爪与双曲线;/ = ^〇1/£2>0)相交于两点,S C/A c轴,/lC//y轴,求的面积的最小值(用含h,fc2和m的代数式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进行分类讨论,经过交流 以后形成推广性结论2.结论2直线y=灸# + m与双曲线y=二(\/1:2>x图31.4 自主编题,活跃思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明 确指出:在数学中,发现问题往往比证明结论更重要,我们的数学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这种基于发现的更 有价值的数学活动.上一环节中教师为学生示范了如 何对问题进行变式,并明确指出这样变式的逻辑基础 (改变函数的运动状态),有了一些间接经验以后,学 生能否结合自身知识背景提出研究面积的新问题呢?笔者设计了如下活动:请与你的小组成员合作,根据 图3,提出一个探究图形面积的数学问题(可自行添加 条件或改变条件).学生们兴致高涨,主动思考,不断 提出问题,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现选取部分问 题整理如下.1.4.1以加点来构题问题1已知直线;与双曲线y= f相交于A S两点,〇为坐标原点,连接得到求的面积;问题2已知直线y= 与双曲线y= f相交〇)相交于两点,SC//x轴,4C//>轴,则A/IBC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丨f+2A2I.教学分析从问题反思到问题变式,主要改变的 是原题中参数的位置,是知识技能的再一次磨练与升 华.从有图到无图,从单参数到多参数,问题的核心本于/I,B两点,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C满足到*轴的距 离为3,连接AC,得到A/ISC,求A/1BC的面积;问题3 已知直线y =*与双曲线y = ^■相交于两点,过点4作4C丄*轴,垂足为点C,连接4C,B C得到A仙C,求A/1B C的面积•2021年2月10日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 31 •1.4.2以改形来构题问题4直线y+ m与双曲线y= f相交于/4,S两点,以为直径作圆C,求该圆面积的最小值;问题5直线;与双曲线y= |相交于4, B两点,以为边作等边A4S C,求该三角形面积的 最小值.鉴于时间关系,请学生回去解答并继续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畅谈收获,师生共同梳理成知识网络 (如图4).图4教学分析创设一个适度开放的数学问题情境,以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为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火热 的思考是复习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因为构题的过程 恰恰是思维的碰撞,是知识的主动建构,是学生创造 力得以施展的良好契机.当然,对于开放性问题,教师 应明确若给定的条件过多,则学生思维必然受限,如 太少,则易偏离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给定的图形下 研究面积问题,既给予学生必要的探究空间,又不至 于偏离课堂的核心目标.另外,为提高问题质量,训练 学生有逻辑地提出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 归纳,让学生明白问题变式改编的逻辑基础,如改变 函数图象的运动状态,条件结论互换,加点构形,易形 构题等.最后以导图式的小结来引导学生的自我反 思,从知识、处理策略、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归纳,有 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化.2教学思考2.1 研究命题趋势,铺平垫稳搭建例题结构从中考命题趋势看,函数背景下的几何探究问题 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其命题形式主要表现为以 参数介入让函数图象或几何图形处于运动之中,寻找 变化中的不变性,与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紧密融合,充 分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与数学运算素养,体现初高衔 接.基于考情下的复习课要求广大教师要以命题者的 视角对考题进行深度解读,立足学情研发专题,构建 低起点,有层次的例题教学模式.如,笔者在另一个班 级的教学实践中直接呈现如下原题:直线>•= % + m与双曲线y|相交于/!,B两点,BC/A轴,4C//y轴,则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教学时发现部分学生在求解含参方程时错误频出,还有一部分完全找不 到问题的突破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经梯度式改 编后再次实践,学生面对第(1)问时能顺利地从方程 的角度去思考交点问题,再由交点的坐标关系思考的长度,在这样的启发下,探究第(2)问就显 得水到渠成.可见,复习课的例题设计应当铺平垫稳,逐级搭建问题结构.2.2 注重解后反思,变式研究促进思维参与波利亚认为: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 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观察题目的特征,归纳解 题的通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解题教学的 目标之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开展解后反思和变 式研究是解题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本节课首先 通过改变&值,引导学生认识到直线变化的情况下厶4B C面积最小值的不变性,进而形成一般性的猜想 与证明,在交流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猜想;而后,教师 通过改变参数位置来改变函数的运动状态继而呈现 更多一般性变式,既让学生了解变式的产生过程,又 为学生示范了研究问题变式的方法;最后,由学生来 设计变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分析、综合、评 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而这恰是学生思维参与深 度的体现.2.3 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素养提升复习效益《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活动经验需 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它是学生 经历探究、思考、推理、反思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后形 成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的重要载体.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 究活动,这就是“动手做”的过程,而提炼出问题解决 的通性通法,并创造性地提出猜想,这就是“思考”的结果,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初三数学的复 习课离不开解题,而解题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学生数学 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复习课一定要发挥 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题中磨练基本功,并学 会在“思考”中体会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研究问题 的方法,不断积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最终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容 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提高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真正 提升数学复习的课堂效益.参考文献:[1]缪凌颖.一道函数题的低分缘由探析与启示[J].理科考试研究,2019,26(20) :28 -31.(收稿日期:2020 -09 -02)关联知识直线、反比例函数处理策略背景下的面积问题数学思想方程、函数、不等式 点、线段、面积的数表达式 数形结合、转化、推理等。

一师一课教研活动反思(3篇)

一师一课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一师一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成长的重要性,现将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反思。

二、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在活动开展前,我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确保课堂效果。

2.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

在课堂互动环节,我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3. 课后反思课后,我认真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同时,我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活动反思1. 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课堂互动环节不够充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评价的完善在活动中,我意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之间的合作本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自我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总结“一师一课”教研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对我个人成长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3.24“一题一课”主题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3.24“一题一课”主题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To question well is to teach well.
The high level of questioning is to let learners make questions by themselves.
2015.11.27嘉善第三届课博会:相似三角形复 习
2015.12.18北京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 “全国 知名特级教师高端学术论坛”:线段数量关系 的探究
LX:主要纠结于以下问题:
2、通法何在 支柱何寻 本题的解法有6种,相似就有三种,第四种割
补法,第五种面积比,第六种利用函数,但是 函数计算太复杂,变得不适用。观其解法,都 是特殊的解法,没有通法,那设计本节课的目 的何在?只是讲解完原题吗?这样的一题一课 完善吗?之后的磨课当中我一直在考虑和寻找, 支撑本节课的支柱在哪里?本节课到底传递给 学生什么信息?最终,发现解法中都用到了面 积不变性,那我就放大面积不变性,以这个为 支点撑起整节课。
AB a2 (5)2 (a 5)2 2a 5
a
a
a
A
a
a
O
Dx
52 25 35
y
B
1
5
1
a
O
面积 法 连接OP
P
1
a
∵S△AOB= S△AOP- S△POB

a 5 5 a
AB a2 (5)2 (a 5)2 2a 5
Ax
a
a
a
52 25 15
y
5
a 5
a
1 1P
bB 1
AB a2 (5)2 (a 5)2 2a 5
a
a
a
A
a
O
x 52 25 35

初中数学“一题一课”课堂实践的反思和建议——以3节省“百人千场”支教课为例

初中数学“一题一课”课堂实践的反思和建议——以3节省“百人千场”支教课为例

初中数学“一题一课”课堂实践的反思和建议——以3节省
“百人千场”支教课为例
王红权
【期刊名称】《中学教研(数学版)》
【年(卷),期】2024()4
【摘要】“一题一课”是以“题”为中心,构建围绕这个“题”的知识网络为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方式.文章通过分析3节送教课,发现教师在“一题一课”中聚焦的是“题”的解法分享,问题设计层次不高,活动设计缺乏思维深度,构建的知识网络结构松散.基于此,提出基于学科本体知识的理解,用一般观念统领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是提升“一题一课”教学实践的必由之路.
【总页数】5页(P16-20)
【作者】王红权
【作者单位】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23.1
【相关文献】
1.“三动”理念下初中数学“一题一课”教学——以一道八年级数学习题的发散性探究为例
2.一课一题,让数学教学简约而不简单——浅谈小学数学“一课一题”课堂教学的意义及操作范式
3.“ 一题一课”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习题课初探——基于圆综合复习题的教学实践
4.追求自然、简约、深刻的思维课堂——“基于‘一题
一课’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5.基于一题一课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实践与思考——以一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一题一课”模式下的有效教学

浅谈“一题一课”模式下的有效教学

浅谈“一题一课”模式下的有效教学我初次接触“一题一课”时,心生纳闷“一道题怎么可能上一节课呢,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带着种种疑惑,我聆听了许多优秀前辈的示范课,另有幸参加教研室组织的“一题一课”为主题的数学优质课比赛。

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亲身经历了把一道八年级期末题设计成一堂课。

我破茧成蝶,从对“一题一课”朦胧的认知到浅薄的一些理解。

今借助我的课例《特殊三角形背景下的边角探究》来谈谈我对“一题一课”模式的认识以及它的优点。

这种新型的课堂设计是对有效课堂最好的展现。

课堂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在特定的教学范畴内,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高效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

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题一课”模式则是课堂有效性良好的载体,用一道题贯穿整堂课,而包含的知识却是丰富多彩的。

一、有效提问,引出重点有效提问是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主要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同时还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一题一课”的设计一环扣一环,针对性的提问则是重中之重。

为了有效的引出后续环节,很多问题的设计会紧紧围绕重点,清晰的提问,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

同时提出的问题由简到难,分层提问,保证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推进。

比如,【片段1】活动一的完成。

师:今天很高兴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特殊三角形背景下的的边角问题。

我们来看下活动一。

(单刀直入,直奔主题)活动一(1)如图,在△ABC中,AB=AC,∠BAC=30°,以AC为腰在其右侧作△ACD,使AD=AC,∠CAD=60°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大部分学生能够快速的获取到信息,但不够全面。

教师提醒尽可能多的得到信息。

生1:△ABC为等腰三角形,∠B=∠ACD=75°,△ACD是等边三角形,AB=AD=AC=CD师:你是如何判定△ACD为等边三角形?生1:∠CAD=60°,∵AC=AD,∴∠ACD=∠D=60°,即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精雕细琢,小题大做——“一题一课”的实践与思考

精雕细琢,小题大做——“一题一课”的实践与思考

精雕细琢,小题大做——“一题一课”的实践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4-16T09:44:39.8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作者:王芳[导读] 所谓“一题一课”,指的是教师通过对一道题目的悉心钻研与思考,王芳东阳市六石街道中心小学 322104摘要:所谓“一题一课”,指的是教师通过对一道题目的悉心钻研与思考,拆解其数学元素,挖掘题目背后的数学本质与核心;同时结合实际学情,创新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学习和探索,从而完成一课时教学任务。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不仅包含了基础数学知识,还蕴含着数学逻辑,教师要基于数学题目进行教学,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一题一课;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前言: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下学习基础的阶段。

在数学教学中对一道题目的精雕细琢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由一道题目进行发散,进行“小题大做”,融入各种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新北师大版教材为基础,针对小学数学阶段小题大做、实行“一课一题”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帮助。

一、基于教材,深入思考教学离不开例题,尤其对于数学学科,没有例题就无法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就无法让学生真正领会所学知识点。

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基于教材,深入思考哪些地方需要引入题目辅助教学,在利用题目进行讲解时应当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开展哪些教学活动、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等,明确题目在教学环节出现的意义与具体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出现的例题进行适当改编,也可以设计编写新题,让自己对题目更加熟悉,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有的放矢,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也能够让自己在思考过程中有新的收获,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和素养。

二、把握核心,合理选题(一)小题大做,一题多解数学题目分为大题与小题,大题主要为计算题、应用题、画图题,小题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地实践与思考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地实践与思考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何谓“一题一课”呢?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对一道题或一个材料的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的学习线索,并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达成多维目标的过程。

此举对教研团队与教师个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对教材呈现之“来龙去脉”的梳理,学生发展之“瞻前顾后”的把握,尤为关键。

我们数学团队在此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笔者对活动进行简要的梳理,愿与同行共商榷。

一、活动背景(一)学生发展需要毫无疑问,教学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学生。

学生发展与否直接衡量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一题一课”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想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起“穿针引线、线面结合、立体呈现”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教学很需要能为学生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网状、动态关联的系统,以此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一题一课”研究的顺利开展,其关键是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与学生的正确把握。

解读教材与理解学生的程度如何也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内推力所在。

因此,通过适当的教研方式引领教师团队与个体对教材的横向、纵向的理解,以及通过教研探索活动的开展,教师增加了对学生发展的把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想通过“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倒逼教师成长不乏是一种有力的途径。

(三)当前课程建设需要当前从上到下把课程建设摆在了学校工作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师能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当下教材的修补、重组、重构等系列的实践性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课程建设的实践行为。

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一题一课”等教研活动,把教师零散的课程建设行为调整为整体的、系统性的课程开发能力,通过教研团队一次次一年年的实践、反思、调整,提炼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让这些课例慢慢沉淀下来,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也就顺其自然地推进了。

初中数学 一题一课的教学实施与思考

初中数学 一题一课的教学实施与思考

汇报提纲
一题一课的概念 一题一课的问题选择原则 一题一课的教学实施的形式与策略 一题一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的策略 一个亲身经历的实践案例 理性的思考:三个读懂
一题一课概念
“一题一课”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对一道 题或一个材料的深入研究,挖掘其数学本质与 内在的学习线索,基于学情,并科学、合理、 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 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达成多维目标 的过程。
A. B. C. D. (温馨提示:怎么编才能体现你的水平)
甲超市
乙超市(一次性购物)
不超过200元,不给予优惠; 促 全场 超过200元而不足500元,打9折; 销 8.8折
方 案
超过500元,500元的部分优惠10%, 超过500元的部分打8折
备注:假设相同商品的标价都一样
理性思考:也说三个读懂
一题一课的教学实施的形式与策略
1.“一题一课”教学实施的形式:个人优质课 与团体赛课.
(1)个人优质课 活动先进行说题,选拔说题优秀的教师进入上
课,说题良好等级的教师进行评课,最后,结 合说题、上课、课例三个项目综合评出一,二 等奖,评课者评为三等奖.
通过说题挑选会思考、会演绎、会表达的好老师; 通过教研组3周的磨课,让教师在磨课中成长; 通过公开课展示与教师评点及自身反思,实现质的进步。
近几年团体赛课评比统计如下:
时间
主题
课题
“一题一课”的教学
2013年11月 研究与复习策略的探 2013年温州市中考试题讨“一 Nhomakorabea一课”的教学
2014年11月 研究与复习策略的探 2014年温州市中考试题

“一题一课”的教学
2015年11月 研究与复习策略的探 2015年温州市中考第8,21题

教师一课一研心得体会

教师一课一研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相长的重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课一研”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反思、改进和提升,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在“一课一研”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备课,明确教学目标“一课一研”活动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深入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我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注重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中,力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在“一课一研”活动中,我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以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其次,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一课一研”活动中,我意识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我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同时,针对学困生,我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我看到了更多学生的进步,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一课一研”活动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在活动过程中,我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

例如,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意识到自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努力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五、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一课一研”活动强调团队合作,要求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活动中,我积极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中考数学复习课实践研究——“一题一课”简约课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中考数学复习课实践研究——“一题一课”简约课
关键词 元认知; 一题一课; 暴露思维; 自我监控
众所周知, 中考数学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地学好数学, 发 展思维能力, 是极为重要的, 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或缺 的环节. 复习课不像新授课一样有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和任务, 久而久之复习课便形成一套思维定势: 概念、定理回 忆、例题精讲、练习、测试反馈, 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从而影响复习效率. 日前, 依然存在不少教师在初三数学复 习课的教学中, 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分数, 而不是获得知识的 过程. 在解题教学中, 教师常常讲的是自己的思维结果、即解 题的思路是什么, 怎样作铺助线, 怎样推理得到结论, 或是根 据什么公式、法则计算, 计算中要注意什么等等, 很少讲自己 分析寻找思路的过程, 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走过什么弯路或 是碰过壁, 如何修正、调整的. 其实, 教师的这种经验对于学 生来说, 比得到这问题的解更加重要.
若有学生需要适当提示时, 不要直接给出方法, 要引导学生
自己去思考.
师: 正方形有哪些性质呢?
生 1: 四条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边互相平行.
师 (追问): 在三角形内有平行你想到了什么?
生 1: 两三角形相似.
师: 题目知道哪些量?
生 2: 三角形的一边和一高.
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里有没有涉及到边和高的?
生 2: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的对应高的比.
师: 生 2 讲得太好了, 可是这 ∆AEF 的边和高都不知 道, 而这边 EF 也就是题目要求解的, 怎么办呢?
生 3: 它们之间有联系, 可利用方程思想解决!
师: 漂亮!马上动笔书写, 5 分钟后同学们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 回归课本, 从教材的一道复习题出发, 低起 点, 高立意, 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逐步揭示问题的

一课一研教研活动心得(3篇)

一课一研教研活动心得(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由各教研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共同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教研组分别进行了课堂观摩活动。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聆听,细心观察,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同时,观摩教师还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

3. 教学反思课后,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角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活动心得1.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集体备课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集思广益,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集体备课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课堂观摩的必要性课堂观摩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我们可以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观摩到的优秀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3. 教学反思的实效性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让我意识到,教学反思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四、改进措施1. 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提高课堂观摩的质量。

在观摩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一课一题教研活动意义(3篇)

一课一题教研活动意义(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中,一课一题教研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课一题教研活动的意义。

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一课一题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反思等形式,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

这种活动有助于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拓宽教师视野一课一题教研活动使教师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从而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

教师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增强教师团队协作能力一课一题教研活动强调团队合作,教师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种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 优化教学设计一课一题教研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课一题教研活动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一课一题教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教师们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教育公平1.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课一题教研活动有助于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这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 提高教师待遇一课一题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通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从而提高教师待遇。

四、推动教育改革1. 适应教育改革需求一课一题教研活动关注教育改革的新动态、新理念,有助于教师适应教育改革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一题一课三活动反思

一题一课三活动反思

“一题一课三活动”反思张磊近期我校组织了“一题一课三活动”,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无论是在学案的设计使用方面还是在课堂设计方面,收获都很多:一、新颖独到的情景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三老师的实验课《密度的测量》通过课件展示了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领取金牌的画面并配有振奋人心的国歌,然后缓缓引出问题:奥运会冠军领取的金牌是纯金的吗?我们该如何来鉴定呢?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新颖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密度的测量》初四老师的新授课《电功率》从实际出发,利用Flash动画课件演示空调和电灯在单独工作的时候,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让学生知道在相同时间内不同的电器消耗的电能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做功不仅有多少之分,还有快慢不同,从而进一步引出本节内容——《电功率》两节课的导入都非常新颖独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二、学案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初三老师通过学案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依据学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的单位、最小分度值并思考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掌握量筒这一体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好知识储备,并运用学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以及试验后的同步训练与知识梳理;初四教师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学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符号、计算公式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利用学案自学新知识的好习惯,并且每一个《探究新知》后都配有“园丁点拨”和“巩固练习”,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在梳理部分,利用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区分电功与电功率的定义、单位与公式;在综合练习部分,通过典型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学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条理清楚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巩固练习,通过利用学案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恰当使用能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初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新颖独到的导入新课,利用Flash动画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量筒的读书方法,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及最终的实验测量结果;初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导入新课,展示照明灯泡铭牌内容及常用电器的电功率等,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看到日常生活中常用电器,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利用图片、视频、模拟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四、其他收获:老师在讲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时,拿出一个电灯泡让学生观察上边的铭牌,在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量筒实物,这种实物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新知识讲解完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消化思考巩固的时间,以及讲解电功率时,老师引出功率、速度等物理量让学生类比理解电功率等;以上是我通过本次听课活动的一些感悟和收获,我要将本次听课中的收获应用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编制学案,积极参与集体研讨,多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地取长补短,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铺设台阶 引人入胜——解题教学“一题一课”的实践与思考

铺设台阶 引人入胜——解题教学“一题一课”的实践与思考

( 2 ) 若含 3 0 。 角 的直 角三 角板 的一个 顶 点 与点 C重 合 , 直角 顶 点 D 在 直 线 B Q上 , 另一个顶 点 E
在J P 上 , 求点 P的坐标. ( 2 0 1 1 年浙江省绍兴市数学中考试题改编 )
2 教学 过 程
第 1期
傅 瑞琦 : 铺 设 台阶
但是 , 从课堂观察看 , 学生都千篇一律地用 图 5作垂线的方法构造全等( 相似 ) 三角形来解题 , 这
引发 教 师 的反思 , 为 什 么学 生 解 题 方 法 单 一 , 不 会 寻求 另外 的解法 ?基 本 图形 的构 造是学 生 的难 点 , “ 台阶 ” 的设 置 让 学 生 顺 利 突 破 难 点 , 是 否 太 顺 利
抛 物 线 Y=
点 A, 顶 点 为 B, 对 称 轴 与
÷ ( — 1 ) + 3 与 ) , 轴 交 于 /
, O c :
0 I
E P ’
R t AE G P ̄R t AE F Q( 如图 3 ) , 得E G= E F .
师( 小结) : 通过 图形对 比 , 联 想 构 造全 等 三 角
想方法解决问题 , 使学生在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 价 值 观等 方 面得到 协调发 展. 但是在教学调研 中发现 , 初三的例题 教学 , 常
常就 题论 题 , 更 多关 注 学 生求 解 答 案 的正 确 与否 ,
关 于难点 的解 决 常 以一 种告诉 的方 式呈 现 , 不 能很
生就 失 去 了在数 学学 习过程 中发 展能 力 、 体 现个 性
的机 会.
基 于此 , 笔者所在教研室组织 了“ 一题一课 ” 主题 教研 活 动 , 本 文结合 教师 2次 教学 实践 的对 比 思考 , 探 讨如 何设 计 对 学 生思 维 有 启 发 的 、 能 引起 学 生思 考和 探索 活动 的问题来 铺设 台阶 , 有效 突破

以“题”研课,聚焦“课”之实效——对“一题一课”教学的思考

以“题”研课,聚焦“课”之实效——对“一题一课”教学的思考

[02 2 1 年第3 基础教育 期] 论坛 45 _ 、 ,

【 后记 】如果把正方形顺 时针旋 转到 对角线在 轴上 ,使抛
物线经过 0、B两 点.是不是还 能求 出相应的系数 呢? 因为 下课
了 ,这 一 问题就 留着课 后 思考 . 四 、启 发 感 悟






背 景 分 析
)l
课 程改革 实施 多年 ,课 堂教学改革 在实践 中存在许 多亟待 解决 的问题 :新课程 提倡 的理念难把 握 ;新教 材 的改 革设 计一 时难 以适 应 ;教学 方式 、学 习方式 的变革很难 立 即跟 上课改要 求 ;课程改革 与考试评价制 度的改革不配 套等.我们知道 :“ 真 正 的改革发 生在课 堂 ” ,如何在 教学 走上 以学生 发展 为本 的道 路 ,切 实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 和效益 ,为学生 终身发展 打好坚 实
的数 学 基 础 ,是 当前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2 1 年 1 01 0月 1 1日
图 1 图2
o / ~
三 、情 景描 述 1 课 前 热 身 .
金华市教研室在开发区开展 “ 一题 一课 ”主题教研活动 .以今年
的 中考试题第 2 题 为载体 ,设计 了一堂课 (0分钟) 以 “ 3 4 题”


\ / lI
’ 7 ・ f oA\; o
图4

题 一课 ”最 为 突出 的特点 就是 对数学 “ ”进 行 了挖 题
图5

掘 ,以 “ 原题 ”为本 ,根 据学生 的认知规 律作深思 ,设计 出三
个层 次的探究题 ,由浅入 深 、浅 显易懂 ,知识 内容 却深刻 ,整 堂课 朴实 、有效 . 是一 堂 “ 这 寓教 于乐 ,特色 鲜明 ”的课堂 教

小学数学“一课一题”教学操作范型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一课一题”教学操作范型的实践研究

XIAOXUE SHIDAI ·2020年第07期(下转54页)53学练园地·教之道·【摘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教学中提炼出主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主题突出,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还能累积必要的学习经验。

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课一题”的策略,从主要矛盾出发提炼大问题,围绕着教学内容找出主问题,以此串联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

【关键词】“一课一题”;主问题;大问题;问题链一、依托大问题,贯穿全课教学二、提炼主问题,引领学生活动小学数学“一课一题”教学操作范型的实践研究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何娟XIAOXUE SHIDAI ·2020年第07期(下转55页)(上接53页)三、串联小问题,形成问题链【参考文献】[1]徐军.“一课一题”: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一种样式[J].教育科学论坛,2019(22):17-19.[2]黄玲.巧妙变式,激活学生的发展潜能———“一课一题”课堂框架下的习题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9(10):82-83.[3]徐军.“一课一题”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16-17.54·教之道·学练园地【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意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借助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的解题技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有效性一、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提出问题:“生活中圆形物体都有哪些?”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写出了气球、车轮、钟表……教师接着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将轮胎做成圆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三角形吗?”学生们哈哈大笑,回答:“车轮怎么可能不是圆形?”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可以将车轮设计成其他形状呢?”学生开始讨论,学生1:“如果做成三角形,车轮不能转动。

一题一课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汇编

一题一课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汇编

一题一课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汇编(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一题一课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汇编小学数学观摩心得。

辨 变 编——基于“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中历史选考复习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辨 变 编——基于“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中历史选考复习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从课堂教学层面看,笔者最近听的一趟复习课有 40 分钟,题量多达 14 题,老师讲解匆匆 而过,选择题都是真题,试问学生有多少时间来思考,题目有效性又有多少,幻灯片放过并不 代表学生理解,学生会做题并不意味真正掌握。高三课堂复习时间有限更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 效率,讲精方可学博,导练才能通透。我们期待复习课通过对一个好题的精讲精练,让学生实 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借 借助慧眼“辨题”
铺垫一题一课
辨析题目结构,解剖组成部分 辨别设问方式,调动教材知识 辨认题干含义,梳理答题思路
借力翅膀“变题” 实现一题一课
变化设问方向,读懂题干关键 变换时间空间,读全题目意义 变形纵横联系,读取有效信息
借用本领“编题” 升华一题一课
学生层面:编制私人错题,提高解题效率 教师层面:编写解题技巧,提升讲题效率
关于高中历史“一题一课”教学法的研究有刘国祥的《“一题一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 归宿点》一文指出,通过典型问题的背景溯源、解法探究、变式拓展、链接应用等,完善知识 网络,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积累基本经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题一课”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问题联想,根据材料有效提炼基 本观点,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归纳出解题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题目中有将知识 内化和外延,使学生的思维层次不断提高,从中积累宝贵的解题经验。 二、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一)理论基础与假设:
(余下页数自行添加)
1.研究文献:钻研高中历史教学“一题一课”理论书籍,提高理论水平,为研究做准备, 撰写读书报告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2.行动研究:教师认真备课和建设历史学科平台,在不断的教法探索过程中积累教学素材 和教学经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迁移能力;

基于“一题一课”的数学思维优化实践

基于“一题一课”的数学思维优化实践

基于“一题一课”的数学思维优化实践摘要:数学思维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技能,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然而在我国的教学现状中,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的落实程度还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没有将数学思维发挥出最大效益,然而,“一题一课”的教学模式将会给数学思维的培养带来更多的便利,它可以优化数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将从基于“一题一课”的数学思维优化方案展开讨论,希望对数学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一题一课;数学;优化“一题一课”的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一个题而展开一节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对一道题的讲解而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问题的本质,从而科学合理的进行数学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来龙去脉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优方案,以此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教学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一)学生发展需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要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案不足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就使得“一题一课”的教学方案变得尤为重要,“一题一课”教学思维本质上起到着穿针引线,立体呈现的效果,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个点而联想到整个面,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优化能力,成为全面型人才,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教师专业需要“一题一课”的研究的提出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一题一课”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教材有深刻的把握,并且是否对学生有深入地了解,正确的解读教材与理解学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培养的能力,也是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因此适当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技能,不断成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何谓“一题一课”呢?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对一道题或一个材料的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的学习线索,并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达成多维目标的过程。

此举对教研团队与教师个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对教材呈现之“来龙去脉”的梳理,学生发展之“瞻前顾后”的把握,尤为关键。

我们数学团队在此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笔者对活动进行简要的梳理,愿与同行共商榷。

一、活动背景(一)学生发展需要毫无疑问,教学的直接服务对象就是学生。

学生发展与否直接衡量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一题一课”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想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起“穿针引线、线面结合、立体呈现”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教学很需要能为学生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网状、动态关联的系统,以此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一题一课”研究的顺利开展,其关键是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与学生的正确把握。

解读教材与理解学生的程度如何也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内推力所在。

因此,通过适当的教研方式引领教师团队与个体对教材的横向、纵向的理解,以及通过教研探索活动的开展,教师增加了对学生发展的把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因此,我们想通过“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倒逼教师成长不乏是一种有力的途径。

(三)当前课程建设需要当前从上到下把课程建设摆在了学校工作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师能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当下教材的修补、重组、重构等系列的实践性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课程建设的实践行为。

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一题一课”等教研活动,把教师零散的课程建设行为调整为整体的、系统性的课程开发能力,通过教研团队一次次一年年的实践、反思、调整,提炼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让这些课例慢慢沉淀下来,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也就顺其自然地推进了。

二、活动展开要素(一)主题确立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我们知道,任何一次教研活动都会有一个背景,问题在于我们能否从中提取出适切的问题和议题成为活动的主题。

主题的适切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如果主题过于“高、大、上”,教研活动就很可能变成走过场或无法深入。

衡量主题适切与否,一方面要看研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具体,能否急教研组教师之所急。

换句话说,就是教研活动的价值定位不能一厢情愿,要与参与者的需求一致;另一方面要看主题与活动的定位是否匹配。

实际上,活动的定位与参加活动的对象有关,参加活动对象的需求不同,活动的具体定位和指向就应有所差异。

无论是课堂教学展示还是学科培训,都需要有适切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教研活动应针对学科研究的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每个活动应该纳入到学科教学研究的整体规划之中,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长期性和前瞻性。

同时,每次教研活动必须依据当时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立主题,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阶段性和针对性。

这样能使每次活动有鲜明而具体的主题,每个活动之间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

因此,“一题一课”教研活动基于以上一些背景,结合平时教学实际,我们选择适切的主题来开展研究活动。

课题的线索可以是教材中典型的例题、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业中群体性错误的习题、教材中综合性题型以及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性的探究材料等。

(二)任务驱动在“一题一课”教研活动过程中,学员在团队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活动任务,在较强的实践性问题解决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所研究问题的教材资源的收集、修补、重组、重构等实践性活动,团队学员进行个体自主探索和团队互动协作的实践性研究,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团队中的成员最终能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自主提炼的研究性习惯。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师不缺教学理念,缺的是什么呢?――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题一课”教研活动就是如何把“题”的研究和“学”的研究很好地进行“无缝”对接,也就是帮助教师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找到一条适合常态教学的途径。

再说,现在从上级业务部门到学校教研组不乏有不少教研方向在统领或指引着方向,可以说学校教研组中的教师也基本明白教学发展的方向,但是教师需要采取什么行为、方式或手段去把这些教研方向植入学校,融入自己的实践行为?还是有待于探索与思考的……如“区级层面团体性说题比赛――研究团队‘一题一课’”的研讨活动――“学校教师个体围绕‘一题一课’典型课例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展示”。

三级层面的任务驱动,把区级层面教研部门的教研理念或教研方向,通过“一题一课”的教学课例的开发作为中介,把教研理念或教研方向植入学校,以此帮助教师打开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路径,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教研团队以“一题一课”教研活动为任务驱动来展开探索,不乏是促进教学变革、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与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的一条比较有效的通道。

(三)活动展现教研活动的方式有很多,“一题一课”教研活动最终将以课例方式展现给同行,这样对于一线教师能起借鉴作用。

同时,也寄希望于更多的教师能参与到本研究中来,并对本研究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

活动展现主要经历两个核心环节:一是团队磨课;二是团队协作进行典型课例的教学展示。

1.团队磨课(1)磨课方式――“四磨一理”。

(2)预期成效――“磨课?磨人?出境界”。

2.协作展示(1)团队内成员之间的协作。

通常根据研究主题与线索(教材中典型的例题、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业中群体性错误的习题、教材中综合性题型以及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性的探究材料等)把团队中的成员分成若干组,首先成员分散先行设计与自主磨课,接着进行集中磨课交流,最后课例基本成型后做相应的集体展示。

(2)团队间互相交流展示。

“一题一课”研究的课例基本成型后,我们就尽量为成员搭建平台进行自主展示(如表1),其目的之一是能促进团队成员把课例物化为行为,接受同行指正;其二是与团队间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三是通过不断磨砺完善一些具有“一题一课”特质的典型案例,并慢慢积淀下来成为教学资源。

(四)反思跟进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线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

而要真正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

况且,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课,每个人内心的体验是不同的。

因此,即使是在亲临“一题一课”教学活动现场的教师身上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更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场外教师呢!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活动后及时跟进对教研活动成果的梳理和提升,以进一步促进对相关主题的研究、思考和实践。

所以,如何梳理和提升活动的成果,怎样扩大活动的受益面,便逐渐成为教研活动策划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们把磨课过程中的种种“煎熬”“磕磕碰碰”和“争议分歧”作为上课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宝贵财富。

活动结束后,让每一位上课教师依据自己的磨课经历写出详尽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和反思,让他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梳理过程,把自己即时的感受积淀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上一个台阶,才能使这节课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真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能让旁观者分享他们的经历,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陈春艳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过度的引导是会阻碍学生思考发展的。

如果教学一味地讲规则、方法,而不给学生尝试实践的机会,那学生就不可能学得扎实,就比如斯苗儿老师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妈妈教孩子爬”的例子,妈妈不会教孩子爬的动作要领,也不会示范动作让孩子模仿,而是找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诱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爬过来拿,孩子在尝试中就学会了。

同样,对于我们的教学,教师也要大胆地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允许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可以是很好的资源,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从学生的错误中去读懂学生,研究教学,设计我们的课堂活动……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刘友富老师:“一题一课”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应该说选择“一题”很重要,是否可以围绕“一题”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如何设计一些好题就是重中之重,这些正是我们数学一线教师要去思考的,从课的设计过渡到题的设计。

怎样才能设计出好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学生,要去关注学生的错题,要去思考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哪里。

我们是否有必要设计一道铺垫题帮他们克服思维障碍,这就是为学生搭脚手架。

我们还要清楚知识的整个教材编排体系,而不是仅仅关注到学生本年学习的一个知识点……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王小娟老师:特级教师张翼文老师的观点报告引起我们很多的共鸣,平时教学经常在赶时间,由此造成了“伪高效”、出现“跑马式”的课堂节奏,学生累,教师也累。

可是怎样杜绝这样的现象呢?张老师报告中的一道题给出了答案――寻找缺失的中间地带。

在日常教学时,从规律运用到模型建立的过程中,缺失了一个中间地带,即从具体―半抽象―抽象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会真正理解知识点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解题的方法才会多元。

关键时段“花”时间是为了以后教学中更好地“省”时间……三、实践案例呈现以下是为了比较充分地展现“一题一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操作流程。

同时,为了能便于同行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与过程展开的操作要素,现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9页至81页练习十九第11题”作为一课教学的内容来展示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路径一:传统教学背景下的习题教学操作方式及思考例如练习中第11题的教学,教师一般会这样处理:独立思考(即学生先行自主解决这个问题)―汇报交流(即根据个体自主解决的结果进行组内与组际交流)―归纳概括(即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考方法)―巩固练习(即增加一组相类似或变式练习加以巩固)。

应该说以上的“四步”教学线索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习题教学的一种“典范”。

那么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地方呢?笔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些好的方面我们应该坚守,但是面对孩子之变化,我们如果用“千人一面”的课堂节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是否缺少些什么?反思一:课堂结构的“标准式”禁锢,学生对教学情节“索然无味”大家一定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相对是比较强的,也就是一些新奇、富有挑战性事件容易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以上传统意义处理习题教学的“标准式”一直沿袭下来,主宰着我们当前的数学课堂,可以说学生对这样的“套路”是非常熟悉的。

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习题教学情节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没有任何悬念可言。

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心知肚明,当自己独立解决不能完成时(即使自己不去思考),紧接着汇报交流环节,一定有同学或老师会讲解与交流,从而来获取解决问题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