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语文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语文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大家来读一读投影上的诗歌,读完后试着给这首诗取个名字。
(教师出示投影1。
学生自由读,取名。
)学生:题目可以叫“最后一课”。
学生:我取的名字是“最后的晚餐”。
教师:两位同学取的名字都很不错。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名为《最后一课》的小说。
请大家打开书本。
(教师出示投影2)二、背景介绍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最后一课的呢?请大家看投影上的背景介绍。
(教师出示投影3。
学生自读投影内容。
)三、初读感知教师: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
现在请大家再快速浏览一下,然后来谈谈你初读后的感受。
(教师出示投影5。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学生:我觉得这篇课文表示了法国人民在失去国土后的悲愤心情,以和对法国的无比热爱。
学生:我非常同情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他们竟连学习自身祖国语言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认真学习,学好祖国的语言,否则也会像小弗郎士一样后悔莫和的。
四、感受、理解小弗郎士教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谈得很好。
我们都看出了这篇的主题是表示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现在,我们就来感受文中的小主人公──小弗郎士,来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如何表示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描写小弗郎士的语句,选择一两个最能反映小弗郎士心情的语句,揣测小弗郎士当时的心理,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自身的感受,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教师出示投影5。
学生阅读、搜寻、朗读、书写感受)教师:好,现在请同学来谈谈自身的发现和收获。
可以仿照投影上“示例”的说法,也可以自身选择句式来谈。
学生:我选择的是第10段的“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觉得这里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因为自身没有受到老师责骂时的庆幸。
学生:我选的是第15段:“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繁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教学资源利用情况
评估教学资源(如教材、 课件、多媒体等)的利用 情况,是否充分、有效。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02
03
04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内容,思考是否全面 、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需求。
教学方法反思
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 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 掌握。
教学互动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情况,是否充分、有 效。
情节梳理与赏析
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分 析小说中的关键事件和场景,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细节描 写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探讨
80%
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 展,探讨爱国主义情感的内涵和 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 义情感对于个人和民族的意义。
100%
语言与文化的传承
分析小说中法语教学的情节,探 讨语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 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 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最后一课》作为一篇具有浓厚文 化背景的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学生自主创作与分享
01
创作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爱国”为主题创作诗歌或散文,表
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调 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互动等。
05
课程延伸与拓展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描写 父子之间的深情,引导学 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荷塘月色》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最后一课》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我们前一阶段呢,读了几篇外国的短篇小说──我们读了小林多喜二的《母亲》,我们又读了契诃夫的《凡卡》。
现在大家把课文打开来,今天我们要学习法国的短篇小说──都德写的《最后一课》。
(板书:最后一课)我们昨天听了一遍录音,今天我们早读又读了一遍。
现在我们看看题目,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呢?为什么小说里的主人公,法国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语了呢?──而是最后一课呢?现在老师简单地把当时的背景介绍一下。
(挂中学地理教学挂图《法国》)《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反映1870到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情况。
(板书:1870—1871普法战争)我们看看注解,关于“普鲁士──”看看注解(4)。
哪个同学把注解(4)读一下?(学生举手)好,×××。
生(1):“(普鲁士)当时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它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战胜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教师指地图上的法国、德国)师:好,那么我们知道普鲁士,也就是德国的前身。
在普法战争中,起先呢,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要称霸欧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鲁士挑战,结果呢,普鲁士军队已经有了准备了,所以他去打的时侯,非但没有把人家打败,相反呢,人家把他打败了。
结果就把阿尔萨斯,还有洛林东部两个地方作为割地,割给了普鲁士。
这两个地方的学校,也就在普鲁士的统治下,只准教德语、学德语了。
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后一课》。
现在,我们同学已经知道这是一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人物、情节,是比较集中的。
那么按照地点来分,大概分几段?怎么分法呢?(学生举手)×××说。
余映潮教学最后一课
余映潮教学最后一课篇一:最后一课教学实录《最后一课》课堂实录讲课人:丁建丽时间:20xx.3.25《最后一课》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生3: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损国格的事……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教学目标师:做事确定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也不例外。
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呢?(投影1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呢?生读: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读的很流畅,如果读的声音能再大点的话就更好了。
三、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了吗。
(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生:字帖(tiě)郝叟(hǎo sǒu)祈(qí)祷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
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了。
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音现象,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
师: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我再来检查课文咱们同学读懂了吗?(投影3)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最后一课》余映潮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余映潮教学实录余映潮<老王>课堂实录余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深沉情感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老王》,一起来了解作者杨绛(展示课件)读: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已经过了103岁的生日,仍然在坚持写作,著有《杨绛全集》。
这个故事,它所记叙的生活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展示课件):文革: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是要被打倒的,所有人都不工作了,整人、抄家,是个混乱的年代。
这个文章里面还有个词叫干校。
(展示课件):干校,特指“文革”中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亦称五七干校。
干校就是改造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地方。
像种田、住牛棚。
杨绛和钱钟书都曾在干校呆过,当他们平反之后从干校离开回到北京的时候,钱钟书带着两麻袋书稿回来。
在那个劳动改造的时代,还坚持写书。
这篇文章里面还提到了个有趣的词语。
“老王就是常常给人家运冰,他运的冰比人家大”有冰箱难道还用冰吗?哦,这个冰箱是人们用来藏冰解暑的用具。
(展示课件):冰箱,指当时人们用来藏冰解暑的用具。
其实就是一个纸盒子或是木盒子里面铺上棉絮,把冰放在里面,把需要保暖的保质的东西放在里面,这就是同样的一个“冰箱”的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在那个时候人们还用上了现代的冰箱,那是不可能的。
好,我们一起来把课文里面的生字词来梳通一下,荒僻,齐读(展示课件):荒僻:荒凉偏僻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攥:用手握住伛;弯(腰)曲(背)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同学们齐读)作者在最后说到:想起老王就心生愧怍。
这些词语里面有些词语要注意,取缔,取缔是带有权利行为的动作,不是个人行为,你不要说我来取缔你的什么……。
取缔是政府有关的组织它明令这个事物不能做了,就叫取缔。
取缔这个词在课本当中是很有深意的,当时老百姓就是那些踩三轮车的工人,连踩三轮车的自由都没有了,都取缔掉了。
余映潮最后一课教案一等奖设计
余映潮一课教案一等奖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余映潮老师的教育情怀和人生哲理。
2.学习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余映潮老师的教育情怀。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一课”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1:课文中的余映潮老师具有哪些品质?问题2:余映潮老师的一课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四、课堂小结2.强调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提问:课文中的余映潮老师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1: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有哪些?问题2:如何理解“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这句话?三、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分析。
语句1:“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语句2:“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四、写作训练1.以“我的一课”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五、课堂小结2.强调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提问:课文中的余映潮老师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1:课文中的教育理念有哪些?问题2:如何将课文中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四、课堂小结2.强调将课文中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以“我的教育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最后一课》优质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优质教学实录说明:借班上课,两个课时。
这是一堂“三个纬度构建文本教学”的公开试验课,笔者试图抛开传统对课文阐释性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学习读书方法,领悟作文道理,升华思维品质”三个“纬度”实施,让学生跳出来审视文本,在文本使用效率上做文章,在方法上做文章。
看题目,做猜测师(微笑进课堂):大家好,很突然是吗?事先不知道上什么课文,更无法预习。
生(齐):是啊!(有生嘟囔,看你怎么上!)师:没问题,平时我也不让学生预习,摸索着就上好了,相信你们也可以的。
有信心吗?(声音提高)生(齐,大声):有!师:好!我们看标题。
“最后”两个字传递了什么信息?(生七嘴八舌,“结束”,“末尾”,“断气”,“没救”等都有)大家都是“顺向”思考的,能不能逆向思考一下?生1:先前!师:从“先前”到“最后”体现了一个什么过程?生(齐):变化的过程。
师:对,一个“变”字。
从情感的角度考虑,“最后”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呢?生1:“留恋”、“难舍”。
因为最后的东西总让人舍不得。
师:嗯,由原先的“不珍惜”到“留恋”的变化,又是一个“变”。
那么“最后一课”对应的应该是--生(齐):先前一课!师:其中也有一个“变”。
现在我们很容易知道作者通过什么写“变”了。
生(几乎异口同声):一堂课!师:课堂上有什么?生(些须茫然,然后):老师、学生、黑板、课桌、讲台师:黑板、课桌、讲台等一起上叫什么?生2:叫布置。
生3:叫环境!师:是布置,叫教室环境更准确。
到此,我们可以推测这篇文章应该是通过老师、学生、环境以及人物心情的“变”来表达一种东西的。
生(忍不住点头):同意!(解析:这是这堂课的第一部分:猜测,教学生如何读书。
看题目,猜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也是文章构思方法的启示。
似乎罗嗦的开头,是有意识的阅读和写作思路的指导,并为下面的推进做铺垫。
)初读文本,补充猜想,加深印象师:先读一遍课文,看是不是这样写的,同时标出重点字词。
(学生浏览课文,标画)不懂的字词请大家互相讨论或查字典解决。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第一阶段:小组展示:第一组: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般的法国人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所表现出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的人物描写给人以亲切之感,一个庞大的民族悲剧就是这样拉开了序幕。
第二组:我们小组展示的是文章的背景资料。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突发了普法战争。
战争时期法国政府执行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合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分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教法语,《最后一课》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第三组:这篇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法国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语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文章通过小同学小弗郎士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法国人民的悲愤以及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组:文章通过小弗郎士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
第五组:这篇小说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国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六组:本文以法国割地赔款历史事件为背景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的罪行,也未见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抵抗,而是巧妙的选取一所一般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祖国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第七组:小说以“我〞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分别写了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到六自然段,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二部分从课文七到二十三自然段,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1982年11月授课地点:湖北省宜昌市授课对象:宜昌市五中(普通中学)初二学生授课时数:2课时观摩人员:“湖北省中语会年会”与会人员200余人第一课时(上课)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课本第四册上面的一篇文章《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取名“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面的注释①,准备回答上面的问题。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提示学生:要聚精会神地看书,力求把内容记住] 师:看完了吧?请举手回答问题![过了一会儿,有两名学生怯怯地把手举了起来。
教师指定其中的一个答问]生:[把书上的注释①念了一遍]师:你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很好,但不要照着注释念。
我们要求看了以后,迅速记住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以后注意。
【评:这个提醒很重要,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表述。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狗急跳墙,对人民力量疯狂镇压,甚至采取极其卑劣的暗杀手段。
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会。
当时闻一多先主的处境也相当危险,大家都劝他不要去参加追悼会,但闻一多先生一定要去。
本来没有安排闻先生发言,但是会场上混进了一些国民党的特务,当李公朴先生的夫人报告李公朴被暗杀的经过的时候,这些特务分子在会场上抽烟说笑,故意捣乱。
看到这种情景,会场上的人都很气愤。
闻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
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立即走上讲台,拉过话筒,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说。
会后,闻先生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在回家的路上,他被事先埋伏在路上的特务分子开枪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大儿子。
因此,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之一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之一品味题目,初步感知课文师:上课。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一是把课文读两遍,二是看看印发的写作背景。
现在来问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生(齐):小弗郎士,还有韩麦尔先生。
师: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呀?师:说得非常详细,可见预习得很扎实。
那么我们再品品题目,能不能从这四个字中读出些味道来?(生低声读“最后一课”)师:谁来说一说?(对一举手女生)好,你来说。
生2:我从这四个字中读出遗憾之情。
师:遗憾?什么遗憾?生:应该是……再也学不到法语的遗憾。
师:很好。
还有吗?(叫另一生)生3:里面也有珍惜吧。
最后一课了,平时没好好学,今天可要好好珍惜。
师:这也是失去才知珍贵吧。
还有同学要说吗?生4:好像还有一种……恨。
恨自己,也恨敌人。
恨自己平时没好好学,恨敌人占领了自己的家乡,不让自己学法语了。
师:嗯,这么隐蔽的情感都让你捕捉到了!没有了吧?生5:我从题目中读出了同情。
师:呵呵,刚才别人说“恨”,你现在来“同情”,这不是唱反调吗?你先别说话,我把这个问题先抛给其他同学。
同学们猜一猜,她想同情谁呀? (生笑,老师指一男生)生6:应该是同情……自己吧。
这个“同情”,就是前面提到的“遗憾”之意。
师:他猜对了你的心思吗?生5:没有。
我说的这个“同情”是指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
韩麦尔先生在这里教了四十年的书了,自然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课文第22段有这样的话:“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所以,小弗郎士对他的老师充满同情。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
老师本来想在这个环节上点到为止,没想到倒引出同学们这么多话来。
既然如此,老师就多问几个问题:这最后一课,还牵涉到哪些人呢?生(众):镇上的人,从前的镇长啊,邮递员啊,还有郝叟、老头等人。
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中学语文名师公开课堂实录示范课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请大家把背景材料读一读。
(屏显)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年-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
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最后一课》是关于战争的故事。
是关于战Word 资料败国的故事。
是关于学习祖国语言的故事。
评点:开课伊始,直接入课,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然后顺势引入作家及作品背景的介绍。
这是余老师常用的开课方法,简洁直白,不浪费课堂一分一秒的时间。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项重要的知识。
大家做笔记。
(屏显)《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师:《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的背景,那就是战争,那就是侵略和被侵略。
微小的场景,那是战争的气息,我们很难感觉到,没有炮声,没有硝烟,故事是在学校里展Word 资料开的,在教室里展开的。
这微小的场景,平凡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了,崇高的主题,那也是一读文章就能够感受到的。
评点:简洁开课后,余老师仅用十六字清楚明晰地表达了他的教学创意: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欣赏《最后一课》的表达艺术,这种教学创意来源于余老师课前对教材的精准研读,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
同学们,我们把这几个词,读一下吧。
(屏显)婉转皱边郝叟祈祷懊悔哽住Word 资料师:好,把“郝叟”两个字写一下。
“郝”字一定要认识,中国人有一个姓氏,就是姓“郝”,郝叟,一个姓郝的老头儿,这个翻译就很有味道了,就是音译,但是一下子把人物的年龄给“翻译”出来了。
注意“祈祷”两个字的写法,偏旁不要写错。
还要注意“懊悔”的“懊”下面不要封口,不要多写一横。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课文细读。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实录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实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实录任课老师:格致中学高润华班级:初一(1)班(预备铃后,师、生齐背:《宿五松下荀媪家》、《渡荆门送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名师公开课堂实录示范课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请大家把背景材料读一读。
(屏显)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年-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
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最后一课》是关于战争的故事。
是关于战Word 资料败国的故事。
是关于学习祖国语言的故事。
评点:开课伊始,直接入课,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然后顺势引入作家及作品背景的介绍。
这是余老师常用的开课方法,简洁直白,不浪费课堂一分一秒的时间。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项重要的知识。
大家做笔记。
(屏显)《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师:《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的背景,那就是战争,那就是侵略和被侵略。
微小的场景,那是战争的气息,我们很难感觉到,没有炮声,没有硝烟,故事是在学校里展Word 资料开的,在教室里展开的。
这微小的场景,平凡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了,崇高的主题,那也是一读文章就能够感受到的。
评点:简洁开课后,余老师仅用十六字清楚明晰地表达了他的教学创意: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欣赏《最后一课》的表达艺术,这种教学创意来源于余老师课前对教材的精准研读,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
同学们,我们把这几个词,读一下吧。
(屏显)婉转皱边郝叟祈祷懊悔哽住Word 资料师:好,把“郝叟”两个字写一下。
“郝”字一定要认识,中国人有一个姓氏,就是姓“郝”,郝叟,一个姓郝的老头儿,这个翻译就很有味道了,就是音译,但是一下子把人物的年龄给“翻译”出来了。
注意“祈祷”两个字的写法,偏旁不要写错。
还要注意“懊悔”的“懊”下面不要封口,不要多写一横。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课文细读。
我们要品析,还要欣赏。
细读的内容是: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
(屏显)课文细读我的教室Word 资料我的课我的老师评点:所谓课文细读,即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利用精段品析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或者深透理解课文某一方面特点的目的。
就本课而言,如何阅读这篇小说,余老师选取三个点来细读,即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
余老师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示范。
师: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
第10自然段。
师:“小弗郎士来到了教室,看到他的老师穿上了礼服,看见镇上的很多老百姓已经在教室里坐着了”。
请大家思考:这一个片段在《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里有什么作用?Word 资料安静的读书,3分钟。
把你的感觉,把你的分析旁批在这一段的空白处。
好,开始读书,思考。
学生读书,思考,旁批。
(3分钟)评点:这里教师明确学习任务,说明了学习的方法,给了3分钟自读学习的时间,全班学生各自独立地读书、思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静静读书思考的好习惯。
师:好的,谢谢大家的思考。
我们来交流看法。
生1:韩麦尔老师,他十分庄重,而且教室里多了一些小镇上的居民,这都和平常上课时完全不同。
我觉得这是一种暗示,暗示这一天是不同寻常的一天,特殊的一天。
Word 资料师:哦,这位同学,他告诉我们这一处场景,这个教室它弥漫的是不同寻常的气氛,请大家注意这样一句话“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这就是关键句子。
生2:作用是渲染一种特别紧张而又迷惑的气氛,为小弗郎士后来恍然大悟做铺垫。
师:分析得好啊。
这位同学,仍然说这个场景,渲染了一种氛围,他觉得作用是和小弗郎士对世界的观察起着照应的作用,这个“照应”一词很重要,你们看郝叟,这个老头儿,后面没有照应吗?郝叟把破了边儿的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大眼镜,这就是照应。
这一段的重要作用是把故事中的人物都出现,并且与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照应。
Word 资料生3:我觉得,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这句话是对老师的外貌描写,也让我们感觉到了他是为纪念这最后一课而穿这件漂亮的礼服。
师:分析得好。
我告诉大家一项知识,写老师的衣服,从小说的角度来讲,叫服饰描写。
记住。
衣服的服,装饰的饰。
这里的服饰描写,同样的是表现三个字:此课的“不平凡”。
生4:我从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的描写,看出了今天的气氛也不同寻常。
Word 资料师:今天镇上好多人都来了,特别写了郝叟。
又抓了一个关键词“不寻常”。
好的,我们来感受这一段的重要作用。
告诉大家这样八个字:设置场景,人物出场。
(屏显)设置场景人物出场师:设置场景,这是什么意思呢?小说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动的地方,这就是设置场景,请做好笔记。
读短篇小说,要观察短篇小说的场景在哪里,这就叫有了阅读能力。
你不知道场景,你还读什么小说呢?你们小学的时候,学过《刷子李》没有?《刷子李》表现刷子李的场景在哪里?Word 资料生5(小声)说:就是那个刷墙的房里。
师:对,刷墙的房间,于是故事就在刷墙的房间里展开。
那个房间就是场景,表现刷墙人的故事。
再看《卖火柴的小姑娘》,一篇童话,它是在什么场景里表现小姑娘的?生6:在寒冷的街上。
师:寒冷的大街上,还有一个具体的场景?生7:在寒冷大街上的一个墙角。
师:对,墙角。
那么大的街上,那么欢乐的节日,她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墙角,呆在那里,最后这个小姑娘冻死在那Word 资料个墙角里了。
所以了解人物,要了解场景。
这个是太重要了。
师:这一段的另一作用就是让人物出场,“我”,小弗郎士出场;老师出场;镇上的人们出场,于是故事就开始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圣诞节的晚上,一个金色头发的小姑娘在街上走着,人物出场。
这是老师要告诉你们的,懂得了吗?好,再把你们的分析加进去,又有四个字,渲染氛围。
评点:以上完成课文教学的第一项重点内容,明确“我的教室”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教师利用“横联”的方法,阐释了《刷子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设置场景的作用。
这种手法非常巧妙,增添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文厚度,由“一课”走向了“一类”,使学生的视野豁然开阔。
Word 资料师:很好,大家都很用心,继续我们的学习:“我的课”,这是课文的第21段。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如果“最后一课”不写课,不写老师,那就不叫“最后一课”。
请大家继续静静地读,思考一个问题:哪个地方的细节写得好?请继续思考,旁批,待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学生静静地思考,写作。
(5分钟)师:“我的课”的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它的重要意义。
我们来分析吧。
请说。
生8: 请看第17段。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可是开头几Word 资料个词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
最后描写的那几个动作,说明小弗郎士已经追悔莫及了。
师:这里“分词”为什么要特意点一下?生9:因为他上的是语法课。
师:太好了。
继续往前看,作家在小弗郎士的学习过程描写之中已经埋下了伏笔,他一开始就说,我怕啊,不想学。
在这里就是照应。
好,我们要品析的是21段的内容。
生10: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句话有很Word 资料浓的讽刺意味,写出了侵略者强迫法国人学习德语,也是最后一课想要表达的不能放弃自己国家语言的主题。
师:对,“强迫”一词用得好,强迫我们学习德语,我们就不能学习祖国的语言了;这个“强迫”一词其实就是表现小弗郎士懂事了,也表现韩麦尔先生的一席话给了他深刻的教育,这里的手法是借写心理活动来议论抒情。
生11: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这里是细节描写,因为在平常,这些会分散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可是现在谁都不受影响,写出孩子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Word 资料师:抓紧时间学习,大家都专心。
补充一下,连最小的孩子都不分心,写出最后一课的神圣严肃以及大家心中的不舍。
生12: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写出教室里的安静,连钢笔在纸上沙沙响也听得见,写出了孩子们的专心,也写出了教室的安静。
师:这里是静态描写。
“沙沙的响”,以声写静,以声音来写安静,这是一种技法,既表现了氛围,表现了人物,又表现了笔法。
Word 资料生1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里写看到字帖就好像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对祖国的热爱。
师:“小国旗”三个字是从谁的心里发出来的?是从小弗郎士心里发出来的,这不简单啊,一个贪玩的小孩儿,在这最后一课的濡染之下,他竟然觉得字帖就像国旗一样,这就多么有力地表现出最后一课的神圣。
你们能不能品析一下字帖呢?字帖有什么作用?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Word 资料生14:我觉得这个美丽的圆体字写出小弗郎士对自己祖国文字的热爱。
因为平常上课他感觉是无趣的,但是现在他在习字课上觉得圆体字都是很美丽的。
师:法兰西的字是多美啊。
大家想一下,这个美丽的圆体字是谁写的?把这个道理分析出来才有味。
生15:“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韩麦尔先生写这些是希望大家记住这些字。
因为这是最后一课了,将来没有机会学了。
师:多美妙的字帖,字帖是韩麦尔先生写的,韩麦尔先生一定整夜都没有睡觉,给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写了字帖,这是暗写韩麦尔先生的精心制作,表现他对最后一课的眷念Word 资料和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他希望孩子们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这一读,我们就读出了那么多的味道,那这一段的作用也是八个字:抒写细节,渲染氛围。
(屏显)抒写细节渲染氛围师: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孩子们是多么懂事啊;通过细节描写,又让我们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的心是多么沉重啊。
评点: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我的课”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通过对重点段中的细节分析,感受最后一课中肃穆且沉重的气氛,视点独到,引导有方,效果良好。
以上解决课文教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
Word 资料师:下面我们看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
24段到课文最后一段。
大家一起来朗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起。
(学生齐读课文24段到最后一段的内容。
)师:嗯,读的好。
这里的每一句都有深刻的表达作用。
(屏显)话题: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表达作用。
师:我给大家再读一遍。
读完了,大家开始发言,说说每一句都有哪些表达作用。
(师范读课文24段到最后一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