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社会学古街道调查——白果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社会学古街道调查

白果园

初听这个名字,不熟悉的人一定会以为这是种植了银杏(白果)树的园林,其实不然,它可是长沙市著名的历史古街巷。白果园曾经是旧长沙的”富人区”,相传因种植白果树而得名。厚厚麻石铺地,小巷狭小悠长,两旁多是独门大院,古色古香的白墙黛瓦,墙高檐翘,是典型的老式临街石门。它南起人民西路,北至苏家巷。

景观一:历史文化墙

走进历史街巷白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入口东侧墙壁上的仿铜历史文化墙。据长沙拓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谷良介绍,文化墙主要反映《湘江评论》创刊、印刷与长沙和平解放两个重大事件。

文化墙的右半边是“湘江评论”,毛泽东正与风华正茂的几个同学,站在编辑《湘江评论》的修业学校门前“指点江山”。再往右,则真切地表现长沙市民的生活状况。文化墙的左半边是“长沙和平解放”,主人公程潜和陈明仁是对长沙和平解放有重大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程潜和陈明仁的左侧为著名的“授旗仪式”,右侧为“长沙市民欢迎解放军进城”。

景观二:古朴街巷

白果园街巷的右墙壁上安装了一排怀旧壁灯,壁灯之间镶嵌着诸如“老泉别径”(白果园的旧称)、“《湘江评论》旧址”及“名人公馆分布图”等。所有墙壁为青砖白灰墙,所有的瓦为琉璃小青瓦,所有的大门均为仿古石库门。

街口的湖南和平解放纪念碑和程潜先生的故居,都在追忆那段战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白果园33号则是当年毛泽东任主编的《湘江评论》所在地。

景观三:公沟遗迹

街巷中还保留有晚清时期长沙八大公沟中的第七大公沟。八大公沟古称“御沟”,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为长沙古城8条自东向西通往湘江的排水沟。

第七公沟全长35公里,主沟起自都正街,经永庆街、丰盈里、白果园、化龙池、大古道巷、晏家塘、南门口,沿西湖路南侧入湘江。

围绕第七大公沟遗迹的是仿古花园。花园中有仿古假山和仿古休闲亭,栽种着白果树、罗汉松、黑松、桂花树、樟树、杨梅树、铁树等树种。但树下并不是有水的沟渠,而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旱河。

白果园一居民:

80岁高寿的唐娭毑是一名退休干部,在白果园居住了20年。

唐娭毑至今还记得,她刚搬到白果园来的时候,老街上的很多建筑都已经残破不堪,白果园21号的程潜先生故居更是风雨摇曳,很多老邻居逐渐搬离白果园。后来经过改造,不仅把白果园的路修好了,还修建了一个休闲的小花园,现在她每天早上都去哪里锻炼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