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五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3 Q3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一)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 (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一、财政对“三农” 投入的重要意义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 理由 三、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措施和力度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一、财政对“三农” 投入的重要意义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 事业,改善农村面貌
(features、scope and criteria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第一节
Fra Baidu bibliotek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马克思 投资理论
凯恩斯 乘数理论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二)政府投资(指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在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 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年份 比上 年增 长率 占财 政支 出的 比重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50.2
22.0
22.1
20.5
23.4
-1.0
19.9
23.9
9.1
0.2
16.5
56.3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一)“三农”投入:综合性项目,含经常性支出和投资性 支出 (二)政府介入“三农”投入的一般理由 (三)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1.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 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 2.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三、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措施和力度
(一)主要措施 (二)投入力度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十五”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
1.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取消农 业税。 2.财政补贴。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 行“三补贴”政策。 3.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 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 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 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693.55 658.48 1167.77 2271.95
13.13 8.80 9.08 9.32
238.03 158.57 247.70 472.49
5.60 8.25 12.96 14.93
42.82 49.51 71.03 118.60
61.23 4.96 / /
“九五” “十五”
4938.88 9579.88
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 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 本或公共物品。) 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 导机制。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 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28.2
27.7
17.8
11.6
13.2
13.3
14.1
13.9
12.1
11.9
表5-1
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率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年份
预算内
国内贷款
利用外资
自筹及其他
1981
1985 1990
28.1
16.0 8.7
12.7
20.1 19.6
3.8
3.6 6.3
1.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化。 2.融资渠道多元化。 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资环节的严谨高效。 4.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的协调机制。
本章小结
【关键词】
财政投资性支出 BOT投资方式
基础设施 财政投融资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1.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2.试述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3.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4.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5.试述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 6.试述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和财政采取的措 施。 7.试述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8.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点。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产出模型图
一 般 产 业 投 资
产出线
KG3
KG2 KG1 Q1 O KL1 C
D Q3 Q2 A KL2 KL3 B
I3 I2 I1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欧美发达国家: Q1→C→ Q2→D→ 日本、韩国 : 图5-1 Q1→A→ Q2→B→ 产出模型图
表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 (%)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
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
就业创造标准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the nature of infrastructures )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世界银行标志
17.90% 27.30% 6.40% 3.30%
图5-2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 “三农”支出(2975亿元)的构成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concept、significance and features of FILP )
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government policy bank in China )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improvements in Chinese policy bank system)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一)财政投融资概念 (二)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三)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
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四、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主要是: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财政投融资制度
经济学院
张启春 2012,copyright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investment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一)“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专栏:国外政策性银行的运营特点
以国家信 用为背景
国家财政 提供 有力支持
自主决策、 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
保持合理 盈利水平
运用新的 金融手段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
图5-3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
22.58 37.43
3141.21 6641.71
1533.49 2486.96
38.47 68.1
225.75 383.11
/ /
表5-3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 (2975亿元)的构成
农村税费转移支付 3.90% 14.50% 4.40% 22.3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支出 农业、林业、水利和气 象支出 扶贫支出 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 其他
55.4
60.3 65.4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3.0
6.4 6.7 7.0 4.6 5.7 4.6
20.5
20.3 19.1 19.7 20.5 18.5 18.2
11.2
5.1 4.6 4.6 4.4 5.3 4.5
65.3
68.2 69.6 68.7 70.5 70.5 72.7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各项支出及其比例
年份
合计
占总财 政支出 的比重 (%)
支援农村生 产支出和农 林水利气象 等部门事业费 (亿元) 345.87 437.19 836.08 1665.93
农业基本 建设支出 (亿元)
农业科技三 项费用(亿 元)
农村救 济费 (亿元)
其他 (亿元)
“五五” “六五” “七五” “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