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地历史沿革
蜀文化的分类
蜀文化的分类蜀文化是指中国四川地区的文化,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蜀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蜀文化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类蜀文化1. 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之外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之一,位于四川广汉市境内。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证明了当时这里已经具备了高度发展的青铜冶炼和玉器加工技术。
2. 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距今4000年前至公元316年左右,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古代文明。
该文化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包括现今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
其特点是以铁器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独特的冶铁技术和冶金工艺。
3. 蜀汉文化蜀汉文化是指公元221年至263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蜀汉政权所创造出来的文化。
蜀汉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三国演义》、《蜀中通志》等。
二、地域类蜀文化1. 成都文化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成都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
该文化以川剧、火锅、茶文化等为代表。
2. 巴渝文化巴渝是指重庆市和四川省东南部山区一带,该地区因为地形险峻,人民生活困苦,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巴渝文化。
该文化以民间艺术和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如巫术、龙舟竞渡等。
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部,是全国最大的苗族和侗族聚居区之一。
该地区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秘境”。
该地区的传统节日、手工艺、服饰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艺术类蜀文化1. 川剧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四川地区。
该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代表性的剧目包括《红灯记》、《二进宫》等。
2. 巴蜀画派巴蜀画派是指在中国古代画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画派,主要流行于唐至清时期。
该画派以写意花鸟为主,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巴蜀文化发源地在达州——巴文化的来源
巴蜀文化发源地在达州——巴文化的来源据考古发掘,达州市宣汉罗家坝是史前文化发端于20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
距今约 4100 多年前,巴人先民就世世代代在罗家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巴人文化。
巴人文化的形成大约在商周之际。
据《辞源》记载,位于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
公元前16世纪初至今大约4100多年前,即是四川最早也是分布最广的民族。
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
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
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建设。
其巴文化的主要代表有:“巴渝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
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罗家坝)。
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
巴渝舞特点: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
“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
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
五声协,八音谐”。
汉初,巴渝舞被刘邦移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也是王朝祭祀乐舞。
那时巴渝舞几乎成了国家乐舞。
唐以后,巴渝舞从宫廷乐舞中消失。
尽管如此,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存,川东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 锣鼓、花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巴乡清”──古代巴人的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
《水经·江水注》记载:“江水又迳鱼腹县 ( 今奉节 ) 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此酒名贵,饮誉遐迩。
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熟,色清味重,为酒中上品。
巴人善酿清酒,表明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巴文化历史史料佐证研究巴人历史的早期文献著作有《山海经》、《左传》、《世本》、《华阳国志·巴志》、《水经注》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书。
《巴蜀文化概览》札记
《巴蜀文化概览》阅读随笔目录一、巴蜀文化概述 (2)1.1 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3)1.2 巴蜀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4)二、巴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5)2.1 巴蜀文化的起源 (6)2.2 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 (7)三、巴蜀文学与艺术 (9)3.1 巴蜀文学的主要形式与特色 (11)3.2 巴蜀艺术的种类与特点 (12)四、巴蜀宗教与信仰 (13)4.1 巴蜀的主要宗教信仰 (14)4.2 巴蜀宗教文化的特色 (16)五、巴蜀民俗与风情 (17)5.1 巴蜀的民俗活动与习俗 (18)5.2 巴蜀的风土人情 (19)六、巴蜀历史文化名人 (21)6.1 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与贡献 (22)6.2 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与意义 (23)七、巴蜀文化与现代社会 (25)7.1 巴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26)7.2 如何传承与发扬巴蜀文化 (27)八、结语 (28)8.1 巴蜀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29)8.2 对巴蜀文化未来的展望 (31)一、巴蜀文化概述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远古时期到现代,巴蜀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巴蜀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
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孕育了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古代文明,这些文明的遗迹为我们揭示了巴蜀文化的初始面貌。
随着历史的演进,巴蜀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为巴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巴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地理环境、民族交融、历史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方面,巴蜀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宜人,这使得巴蜀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周边文化的精华。
民族交融方面,巴蜀地区多民族聚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巴蜀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变迁方面,巴蜀地区历经多次战乱与迁徙,这使得巴蜀文化在历经磨难的同时,也得以不断革新与发展。
巴蜀作文字范文
巴蜀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国家,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
巴蜀作为一个文化大地,其文化在历史上一直发扬光大,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巴蜀文化”。
一、历史沿革巴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后来,巴蜀地区逐渐形成以巴江为中心的巴文化,当时的巴蜀人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
而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地区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出现了多个不同的政治势力,如蜀、楚、越、夷等等。
秦朝统一中国后,将巴蜀地区纳入了中国版图,巴蜀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地方行政单位。
此后的历史上,巴蜀地区也曾多次成为历史上的重要战场,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明朝时期的张献忠大西军等等。
二、巴蜀文化巴蜀地区是一片文化大地,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在巴蜀文化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巴蜀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
巴蜀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文化、婚丧嫁娶文化、戏曲文化等等。
节日文化中,巴蜀人民特别喜欢庆祝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传统节日。
而在娶亲的时候,则有着非常独特的习俗,如“丰收婚”、“夫妻树”等等。
而在戏曲文化方面,则以川剧最为著名。
川剧的出现和发展,成为了巴蜀文化史上的一大亮点。
在美食文化方面,巴蜀地区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巴蜀地区的美食文化以川菜为主,而川菜则以其味道鲜美、口感独特而闻名于世。
巴蜀地区的其他美食,如火锅、兔头、鱼火、油炸桂花糕等等也极具特色。
巴蜀地区的文化内涵还包括建筑、工艺等方面。
其中,蜀都成都的建筑特色尤为突出。
成都是一座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有着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如金沙遗址、武侯祠,更有着宏伟壮丽的都江堰,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巴蜀地区的建筑高度,更体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巴蜀地区的工艺也值得一提。
巴蜀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工艺,如锦绣巴蜀、青羊宣纸、宜宾翠玉等等。
这些传统工艺赋予了巴蜀地区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三、巴蜀名胜巴蜀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枢纽,拥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德阳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的中部,是川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深受德阳市民的影响和传承。
下面将为您介绍德阳巴蜀文化。
一、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巴蜀地区曾是巴国和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丰富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资源,为巴蜀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唐宋时期,巴蜀地区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和重要文化遗迹。
二、德阳巴蜀文化的特点1.建筑艺术:德阳地区有许多古代建筑,如柳泉寺、大观楼等,这些建筑体现了巴蜀文化的精髓。
建筑风格以酱油色砖墙、木结构和特色屋檐为主要特点,具有独特的巴蜀风格。
2.传统手工艺:德阳市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巴蜀剪纸、蜡染、竹编等。
其中,巴蜀剪纸是巴蜀地区的特色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代表了德阳人民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巴蜀剪纸以其精致的设计、细腻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3.音乐与舞蹈:巴蜀地区也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文化而著名。
巴蜀地区的土著音乐和舞蹈是川剧和巴蜀歌剧的重要源头,它们都融入了巴蜀地区特有的歌舞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舞蹈风格。
4.饮食文化:德阳市的巴蜀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川菜和巴蜀小吃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菜以其辣味、麻辣和丰富的口感而著名,如麻辣火锅、水煮鱼等。
巴蜀小吃则是德阳市民独特的食品创造,如豆花、肥肠粉、狗肉粉等,以其独特的风味而备受推崇。
5.文化艺术:德阳市还有许多文化艺术活动,如巴蜀书法、巴蜀绘画等。
巴蜀书法以其独特的笔法、诗意的墨迹和美妙的字体而闻名。
巴蜀绘画则是以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为主题,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广受赞誉。
三、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巴蜀文化,德阳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德阳市政府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为人们了解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资源。
另一方面,德阳市注重巴蜀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开设巴蜀文化课程,组织巴蜀文化展览和表演,培养巴蜀文化的年轻传承人。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中心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中心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这个城市,巴蜀文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响着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介绍成都作为巴蜀文化中心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当代的文化发展。
一、成都的历史渊源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三国时期。
在那个时代,巴蜀文化开始形成,并通过交通和商业的发展渐渐繁荣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成为了四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学者、文人和艺术家。
二、巴蜀文化的特点巴蜀文化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巴蜀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
成都人倡导友好、和善的相处方式,并通过民间艺术和宴饮文化来表达情感和人际关系。
其次,巴蜀文化注重生活品质和享受。
成都人崇尚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注重精神和身体的平衡。
他们喜欢结伴而行,聚在公园或茶馆中,享受慢节奏的生活。
最后,巴蜀文化注重艺术和文化创作。
成都是蜀地文化的发源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川剧、蜀绣、巴蜀书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通过线条独特的表达和丰富的传统题材,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巴蜀文化氛围。
三、成都的文化遗产成都作为巴蜀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古迹、传统工艺品等。
例如,宽窄巷子是成都保存最完整的古老街区之一,以其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四合院式的布局而闻名。
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巴蜀建筑风格,并体验到古老巴蜀的生活方式。
此外,成都还有许多文化名人的故居和纪念馆,如郭沫若故居、蜀绣博物馆等。
这些地方将巴蜀文化的传统与当代艺术精神相结合,展示了成都悠久历史中的独特魅力。
四、成都的当代文化发展虽然成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这座城市并没有停留在过去。
如今,成都以其创新的城市管理和建设理念,成为了中国的创意与文化之都。
成都的音乐、电影、时尚和艺术等领域蓬勃发展。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
巴文化中心位于达州和巴中地区。
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和贵州北部开展活动。
八卦文化国家重点保护遗址包括:罗家坝遗址(四川宣汉县),城坝遗址(四川渠县)。
蜀族文化是由三个以德阳和成都地区为中心的古老部落融合而成的。
蜀文化的国家重点保护遗址包括:三星堆遗址(德阳县广汉市),金沙遗址(成都庆阳区)。
蜀国后来在西周成为封闭国家,包括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巴基斯坦和蜀国的交融是在战国以后。
从商代到西周,黄河流域的蜀人与各族之间进行着文化交流。
商代晚期出土的陶器,如深腹豆形的器皿,高柄的豆子,小平底碗等,尽管具有地方特色,但在铜轭,铜锗和铜矛中普遍存在。
黄河流域。
西周至春秋时期出土的玉器与中原相同。
国四围攻巴蜀盆地的地势是“四个轿车之乡”,古代交通十分困难。
因此,李白叹了口气:“通往蜀之路的艰辛难爬”。
这种封闭的地形必将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的封闭性产生更大的影响。
但是正因为如此,它反过来激发了巴蜀祖先开放并努力改善自己的环境的决心和勇气。
结果,环境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巴蜀祖先的历史个性,这些祖先是封闭的,封闭的是开放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开放性和兼容性最终成为巴蜀文化的最大特征。
巴蜀文化与秦龙文化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是北部的秦岭。
然而,巴蜀族的祖先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一流的木板路技术,打破了盆地的封锁,克服了狭窄的封闭道路。
蜀王派出五位伟人,为迎接秦惠文国王送来的金牛和五个美女的神话故事扫清了道路,这是古代山间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
木板路是巴蜀人的伟大发明。
司马迁认为,巴蜀“四围之国”的封闭是通过“千里万里的木板路”实现开放的。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学家的愿景。
必须在每座山上清理道路,遇到水时必须建造桥梁。
为了突破封闭之路,古代蜀族祖先发明了栈道并出版了《若桥》。
若桥是一座索桥。
有很多类型。
仍然可以看到藏族地区的高架藤桥和网状藤桥,Min山的竹绳桥,云南西北部的网状条纹桥和都江堰的早期朱浦桥。
巴蜀文化简史
巴蜀文化简史巴蜀文化简史“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
”巴蜀,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在今四川境内。
东部为巴,西部为蜀。
据《华阳国志》所记,先秦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
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
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
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
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
(一)传说关于巴蜀的传说不计其数,个人很喜欢下面这个:古时候,岷江上游的老龙王有一儿一女,儿子是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滔天洪水,妹妹龙女见了心里很难过,便趁夜到凌云山下开了一条百丈宽的缺口让水流走,哥哥发现了,把她关进山洞还派猛虎把守。
这山脚下有一个年轻猎人杜宇,得了神仙赐给的龙头拐杖,决心为民除害,经过艰苦搏斗,治服了恶龙、猛虎,救出龙女,结为夫妻,一起劈山引水,消除水患,杜宇教男人种田,龙妹教女人养蚕,蜀民过上太平日子。
他一心一意为了人民,也爱护人才,为了治水,请出鳖令来,并把王位让给了鳖令,但鳖令掌权后,一天天骄傲起来,不懂得体恤人民,百姓请出望帝杜宇来,去劝说鳖令。
鳖令不但不听,还以为望帝要争权,带领人马打他。
他只好回西山去,变成一只鸟儿,飞进宫去,成天高叫“民贵呀!民贵呀!”叫出血来,嘴都染红了(杜鹃鸟是红嘴)。
鳖令被感动了,改正了错误。
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杜宇成为巴蜀人心中永远的崇奉的英雄!(二)特点巴蜀文化孕育于四川盆地的巴山蜀水之中,盆地的地形是封闭的,这是大自然的地理特点。
倘若巴蜀先民囿于盆地的空间,脚不出盆,眼不出川,巴蜀文化就将是一种封闭的、自我循环的文化。
而这种文化,就必然是一种落后的、毫无生气的文化。
可是,我们的先民从来就没有将自己封闭在盆地之中,为了扩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他们远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极为艰辛而执著的精神,开辟了一条条穿越盆地周边山地险阻的通道,与外界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不断吸收外地的先进文化,在汇纳百川的基础上,再加以发展创新。
巴蜀文化
浅谈巴蜀文化【摘要】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500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
同时巴蜀大地又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古到今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
不仅如此在许多文化领域,巴蜀文化都处在全国前列。
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形成自己的特色.【关键词】巴蜀、文化【正文】一、巴蜀文化简介1、巴蜀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
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
“远在距今4500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
宝墩文化是文明孕育时期的考古文化,宝墩遗址既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也是四川即将跨进文明门槛的历史见证。
”①并且考古发现,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即有文化交流。
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
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
巴文化最早源于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
西周时,建有巴国,受蜀影响,始有较高水平的农业。
代表巴文化特征的有出土战国时的圆刃折腰钺,短骹式弓耳矛及甑、釜、鍪配套的铜容器。
巴蜀地区的地理特点为巴蜀文化的形成起着作用。
由于四川盆地地形特殊,为高山和高原所环抱,所以山原之间的若干河谷成为了巴蜀地区的对外交通要道。
盆地西部的流域,成为古氐羌民族迁徙的南北走廊。
东部有长江山峡作为出口,盆地北部既有剑门蜀道(金牛道)直通秦陇,又有嘉陵江河谷直通汉中。
而盆地以东的清江流域又北与江汉平原相通,南与湘西山地相连。
正是这样的地理特点,巴蜀先民自古就兼容了南、北、东、西文化,使四川盆地成为荟萃农耕、游牧文化的聚宝盆。
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文化与以下三方文化有明显的交流与兼容:一为荆楚文化,是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的文化,它崇尚自然,奇诡浪漫;二是秦陇文化,注意综核名实,讲究耕战和商业;三是中原文化,崇尚周礼,看重历史。
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
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蜀国时期。
蜀国建立于公元前316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战国之一。
蜀国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所以也被称为巴蜀地区。
在公元前316年至公元前263年的蜀国时期,巴蜀地区经济繁荣,人口增加,文化逐渐兴盛。
蜀国吸引了许多文化人才。
当时的蜀国政权致力于推动文化发展,鼓励文人学士进行文化创作和传播。
蜀国的儒家学派得到了重视和支持,儒家经典如《易经》、《尚书》等在这个时期得以广泛传播和研究。
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蜀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巴蜀地区成立了许多学府和文化机构,吸引了大批学者和艺术家前来学习和交流。
巴蜀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蜀地文化,这种文化融合了巴蜀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汉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蜀地文化在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蜀地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将蜀地的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蜀汉政权鼓励人民学习和传承蜀地文化的精髓。
此时,巴蜀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如词人杜牧,书法家怀素等。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是巴蜀文化繁荣的高峰时期。
这个时期的蜀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展迅速。
蜀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艺术和学术成就也是前所未有的。
巴蜀地区的文化名人如诗人杜甫,画家顾恺之等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
蜀地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了全国范围。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蜀地文化的又一个昌盛时期。
当时的蜀地政权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了许多文化产业。
巴蜀地区的文人学士如陆游、黄庭坚等在这个时期的文化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蜀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包括诗词、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
如今,巴蜀文化仍然在巴蜀地区保持着独特的传承和发展。
蜀地的文化名人和作品仍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巴蜀地区也成为了中国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总之,巴蜀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巴蜀文化(四川、重庆的地域文化)
巴蜀⽂化(四川、重庆的地域⽂化)巴蜀⽂化四川、重庆的地域⽂化共2个含义四川、重庆的地域⽂化2008年时事出版社出版书籍收起巴蜀⽂化,指四川省、重庆市的地域⽂化。
巴⽂化以重庆为中⼼,巴⼈在夷城(今湖北长阳⼟家族⾃治县境内)建⽴了巴国第⼀个⾸都。
后活动于重庆全境、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
蜀则由三个古族融合⽽成,后成为西周封国,传‘蜀与夏同源’及‘禹兴于西羌’等。
含川西、陕南、滇北⼀带。
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
商⾄西周时,蜀⼈与黄河流域民族已有⽂化交流。
出⼟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形器、⾼柄⾖、⼩平底钵等,虽具地⽅特⾊,但铜镞、铜⼽、铜⽭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
出⼟的西周⾄春秋的⽟⽯礼器与中原所出者⼀致。
2018年11⽉28⽇,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四川⼤学为巴蜀⽂化中华优秀传统⽂化传承基地。
中⽂名称巴蜀⽂化外⽂名称Ba-Shu culture属于华夏⽂化核⼼地区四川省、重庆市详细介绍所谓巴蜀⽂化,即巴⽂化与蜀⽂化的合称,巴蜀⽂化的发展形成了⾃⾝的特点,⽽巴蜀⽂化的特点⼜限制了⾃⾝的发展。
巴⽂化与蜀⽂化有着各⾃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却在⼀定程度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对外交通巴蜀古栈道四川盆地虽为⾼⼭和⾼原所环抱,但⼭原之间的若⼲河⾕却成为巴蜀得天独厚的对外交通⾛廊。
盆地的西部是岷江、雅砻江、⼤渡河和⾦沙江流域,它们穿⾏于横断⼭脉,其中可通⾏的河⾕,成为古氐羌民族迁徙的南北⾛廊。
盆地的东部有长江三峡作为出⼝。
盆地北部既有剑门蜀道(⾦⽜道)直通秦陇,⼜有嘉陵江河⾕直通汉中。
⽽盆地以东的清江流域⼜北与江汉平原相通,南与湘西⼭地相连。
正是依据这样的地理特点,⾃古巴蜀先民就兼容了南、北、东、西⽂化,使四川盆地成为荟萃农耕、游牧⽂化的聚宝盆。
⽂化辐射⼒巴蜀⽂化⼜具有很强的辐射能⼒,除与中原、楚、秦⽂化相互渗透影响外,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化和昆明夷、南诏⽂化的辐射,还远达东南亚⼤陆地区,在⾦属器、墓葬形式等⽅⾯对东南亚产⽣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
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历程
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巴蜀地区的繁荣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最早的巴蜀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巴蜀地区是由多个部落和小国组成的,文化发展尚属初级阶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流合作,巴蜀文化逐渐开始融合和发展。
在秦汉时期,巴蜀地区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辐射区域,大量文化的传入和融合使得巴蜀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此时期巴蜀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蜀地区逐渐独立于中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特色。
在唐宋时期,巴蜀文化迎来了一个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人杜甫和李白的诗歌中不乏对巴蜀文化的歌颂,使得巴蜀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明清时期,巴蜀文化再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成都作为巴蜀文化的中心城市,拥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和文化机构。
川剧、川绣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近现代以来,巴蜀文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力。
如今,川剧、巴蜀菜、巴蜀摆渡等文化元素仍然深深地植根于巴蜀地区的人们生活中,成为巴蜀文化的
象征。
总结起来,巴蜀文化的繁荣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的不同阶段。
虽然受到了一些冲击和影响,但巴蜀文化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巴蜀(地区)—搜狗百科
巴蜀(地区)—搜狗百科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巴蜀文化区,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地区,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当。
不过,在古代,巴蜀文化区的地域范围还包括汉中盆地、黔涪高原。
鄂西南和湘西山地等“与巴蜀同俗”的区域。
巴蜀地区东部是四川盆地,西部是川西山地和高原,属于长江上游流域地区,只有西北部的若尔盖草地一小部分属于黄河上源。
它的西北与青海相接,北部与甘肃、陕西为邻,东连湖北、湖南,南临贵州、云南,西倚西藏,面积达57万平方公里。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巴蜀位于东亚大陆腹地的“两河流域”——黄河与长江之间,而与巴蜀同纬度的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则位于西亚“两河流域”之间的肥沃新月地带,还有同纬度的北非尼罗河谷,它们都有相似的地理条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生长区。
巴蜀地形复杂多样,含盆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高山诸种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巴蜀东部地形为典型的发育完整、周延无缺的盆状,四周为崇山所环绕,一般在海拔1000一2000米之间,少数可达海拔3000—4000米。
中部盆底低下平坦,地质上乃古代一内陆湖盆,盆底大致可以广元、雅安、叙永和奉节四地的连线为界,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形状象个菱形的大盆。
在盆地地貌图上,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我们可以用笔划出盆地内部西、中、东三个部分:西为川西冲积平原,居于龙泉山以西,面积为90OO平方公里,是四川全省仅有的大平原。
其中以岷江、沱江冲积成的成都平原为最大,为盆地中农产最盛、人日最密区域,古称“华阳之地”,是巴蜀古文明兴起的一个重要区域。
中为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的川中方山丘陵,已辟为梯田、台地,是全省最大的农业区。
东为华蓥山以东的川东平行岭谷,由西山(华蓥山)、中山(铜锣山)、东山(明月山)等大小20余条条状山岭和丘陵台地相间排列而成。
这里的川江两岸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巴蜀古文明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区域。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
“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巴文化以重庆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重庆、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传说,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重庆市和四川省。
巴文化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重庆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石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石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
石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石奔、斧等,也有狩猎捕渔的矛、镞、石球、网坠等。
陶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
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
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
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石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陶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
陕西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石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
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石打制而成,石制工具发达,制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介绍巴蜀文化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是指起源于我国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
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文化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巴蜀文化。
一、巴蜀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巴蜀文化起源于距今约5000年前的巴蜀地区。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巴蜀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文明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巴蜀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经过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
二、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巴蜀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复杂,气候湿润。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巴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多样的文化元素。
1. 气候与饮食文化巴蜀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合水稻种植。
因此,巴蜀人民以米饭为主食,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如四川的麻辣火锅、担担面、麻婆豆腐等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 水系与航运文化巴蜀地区水系丰富,长江、嘉陵江、岷江等河流贯穿其中,为航运提供了便利。
巴蜀人民自古以来就擅长航运,形成了独特的航运文化。
如成都的锦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航运通道,也是巴蜀文化的象征。
3. 山地与建筑文化巴蜀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众多。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巴蜀人民就地取材,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
如四川的民居建筑,大多采用木质结构,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和采光。
三、巴蜀文化的艺术成就巴蜀文化在艺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雕塑艺术巴蜀地区的雕塑艺术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如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等,均为世界级的艺术珍品。
2. 绘画艺术巴蜀地区的绘画艺术以四川画派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地域文化。
重庆是巴族文化的中心,巴族在宜城(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建立了巴基斯坦的第一个首都。
此后,它活跃在重庆,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陕西西南和贵州北部。
另一方面,蜀是由三个古代民族融合而成的,后来在“西蜀”和“夏姓起源相同”。
包括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战国后,巴基斯坦和蜀国交融。
从商朝到西周,黄河流域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
商代晚期出土的陶器,如大腹豆,高柄豆,小平底锅等,都有地方特色,但青铜,青铜矛和青铜矛在黄河中很常见。
盆地。
西周至春秋时期出土的玉器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玉器一致。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宣布四川大学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的传承基地。
尽管四川盆地被高山和高原所包围,但山间的一些山谷已成为巴蜀独特的外部交通走廊。
流域的西部是the江,雅long江,大渡河和金沙江流域,横贯横断山脉,其中通行的山谷成为古代迪强民族迁徙的南北走廊。
流域的东部有长江三峡作为出口。
流域北部有通往秦龙的剑门树路(金牛路)和通往汉中的嘉陵江流域。
盆地东部的清江流域与北部的江汉平原和南部的湘西山相连。
根据这样的地理特征,巴蜀的祖先自古以来就与南,北,东和西文化兼容,使四川盆地成为农业和游牧文化的聚宝盆。
巴蜀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主要体现在云南和贵州的夜郎文化,昆明的彝族文化,直至东南亚大陆,对东南亚都有深远的影响在金属制品和墓葬形式方面。
元代双流人曾经说过:“成都旅行最享受,第一名是西蜀,地域辽阔,人文荟萃。
”享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色。
因此,巴蜀的旅游习俗产生得很早,并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就成都而言,全年有多达23种固定的娱乐活动,例如在河流,山脉,寺庙或乡村中游泳,它们通常是团体旅行,结合了歌舞娱乐,体育活动竞争和商务活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巴蜀历史与文化》专题辅导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及互动交流
01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专题 辅导,对巴蜀历史与文化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到了巴 蜀文化的博大精深。
02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员们积极发 言,分享了自己对巴蜀文化的理 解和感悟,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 见地的问题和观点。
对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的思考
唐宋时期巴蜀文化的繁荣
介绍唐宋时期巴蜀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
的成就。
02
巴蜀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分析唐宋时期巴蜀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关系,探讨巴蜀文化在中华文
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03
巴蜀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格局变迁
概述唐宋时期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以及社会生活面貌的变
文化特色与传承价值
文化特色
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著称于世,包括川剧、川菜、蜀绣、竹编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以及古蜀文明、三 国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
传承价值
巴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对于 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巴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当地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促 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巴蜀历史 与文化》专题辅导
目录
• 巴蜀地区概述 • 巴蜀历史篇章 • 巴蜀文化瑰宝 • 巴蜀名人风采 • 巴蜀现代发展概览 • 总结与展望
01 巴蜀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巴蜀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 括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地跨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 渡地带。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更多的人介绍和宣 传巴蜀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巴蜀文 化的独特魅力。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南地区的原始文明时期。
在历经千年的演变和交融中,巴蜀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风貌。
本文将从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和传承等角度,探析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古蜀文化。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前3000年至前1000年,巴蜀地区形成了以土家、羌、苗、彝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原始文化。
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的古蜀文化以石器制作为主,特点是工艺精湛、造型独特。
同时,这一时期的巴蜀地区还盛产青铜器,显示出古巴蜀文化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繁荣。
唐代以后,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逐渐减弱。
然而,巴蜀文化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在这个时期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
唐代的蜀地是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旅行者,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元素,进一步丰富了巴蜀文化。
特别是在艺术方面,巴蜀地区的绘画、雕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宋代是巴蜀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南宋时期,巴蜀地区成为南宋政权的重要据点,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巴蜀地区的人口增加,城市扩大,商业繁荣。
巴蜀地区还成为了南宋画派的发源地之一,以黄宾虹等画家为代表的蜀派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巴蜀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巴蜀的学宫和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高等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明清时期,巴蜀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明代时,巴蜀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对外交通的便利推动了巴蜀文化与其他地区的交流。
在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等方面都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流派和艺术形式,为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来,随着交通和科技的发展,巴蜀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巴蜀文化也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以成都为中心的巴蜀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综上所述,巴蜀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
四川巴蜀国的来历,是先秦时期蜀国和巴国的整合
四川巴蜀国的来历,是先秦时期蜀国和巴国的整合先秦的确有个蜀国和巴国。
蜀国在现在成都平原,北临秦国,东临巴国。
巴国的范围大致是现在重庆和四川东部,东临楚国,北临秦国,西边是蜀国。
史书上对其记载不多,是因为当时的蜀国和巴国都不是中原华夏民族建立的政权,蜀国由古蜀族建立,巴国由古巴人建立。
周朝称四方民族为蛮夷,双方没有往来的情况下,当然不会记载他们的历史。
巴国,在先秦时期位处中原今西南地区、嘉陵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
始于商周时期,在秦朝时期,秦灭巴国,并设巴郡,从此巴国纳入华夏文化圈。
鼎盛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川东北、川东南等地区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
秦惠文王南下伐蜀灭蜀国,同年,将巴国君臣掳往咸阳,巴地在无阵痛情况下实现政权的更迭。
秦国在江州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
蜀地文明自岷江上游冉族和羌族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发展起来的土著冉族取代了羌族在蜀地的优势统治,兼并了数个其他部落。
多族经过长期的部族融合,变为蜀族,并转型成奴隶制国家。
蜀国由蜀族人鱼凫氏建立第一个蜀国开始,经历了望帝杜宇建立的杜宇王朝,到蜀王杜芦(开明氏)瓦解,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
后人称作古蜀国。
相传,上古时,居住在古青藏高原的古羌族人向东南迁居,进入了岷山地区和成都平原。
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
两者同在川渝地区,但是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认为巴的远祖是太昊。
巴人活动在汉水流域中游一带。
后来,巴人最终迁徙到了四川东部。
殷商中叶,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率大军征讨巴国。
巴国战败,向殷王朝纳贡服役。
公元前316年,古蜀国进攻巴国。
巴国向秦国求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
“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巴文化以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南部及北部地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传说,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市和省。
巴文化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石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石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
石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石奔、斧等,也有狩猎捕渔的矛、镞、石球、网坠等。
陶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
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
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
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石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陶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
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石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
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石打制而成,石制工具发达,制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2.春秋时期的巴文化。
杜宇之前,川西早有农业,但蜀人尤崇杜宇,足见他主要贡献是在农业技术的传播、提高方面。
若此,巴亦化其教,改变原有粗放农业;在社会结构方面,仍以部落为主。
但随着邻近楚国的逐步强大而略有改变,有“巴子”、“巴师”、“行人”。
与楚或通婚,或交战,成为楚之附庸。
地域围得以扩大。
春秋时期是巴文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3.战国时期的巴文化。
这一时期是巴文化青铜文明兴盛的时期,其青铜器主要包括容器、兵器、乐器、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铜兵器,但制作技术上稍逊于中原,生活用器少礼器。
从整体上看,器物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如乐器、釜、甄、鍪等。
但兵器上的特殊符号,以及兵器制作富于地方特色,都表明技术行为仍受制于自身结构;葬俗方面实行船棺葬。
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开始发展,在龟亭北岸立市。
社会结构除禀君部落可能进入领主制国家而外,更多的部落,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血缘关系色彩仍很浓烈。
社会上层已有分层,但从墓中随葬器物看,还是保留平等的色彩。
也搬照楚、周之上卿礼葬巴蔓子,也有用于仪式的兵器,也有都城,但均具军事防御特征。
男女分工,手工业也比较发达。
也综而观之,出现传统仪式、观念、习俗与新的物质、技术、制度因素的混合,使土著社会失去整合。
蜀文化1.蚕丛时期蜀文化。
距今约4800~4000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时代。
体现在三星堆一期文化,约5平方公里,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平原乃至长江上游最大的一处中心遗址。
此期文化遗存中含有具石家河文化与良渚文化风格的玉器和陶器,说明当时平原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了文化交流。
而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发现,则表明当时已出现大小城邦组织,其中,唯三星堆发展成为最早的古蜀国中心都邑。
在三星堆一期文化中出土的陶器以翻领器、宽沿器、盘口器、花边口器镂孔圈足器及平底器为主,建筑为竹骨泥墙,并保存至今的夯筑城墙;典型器物有花边蝇纹罐、宽平沿尊形器、喇叭口高领罐、镂孔圈足豆等。
生产工具多为小型磨制石器,以斧、锛、凿为主,并出现了璧、环、锥、珠等小型玉质礼器。
其文化遗存分布面积早期蜀文化可分为两种生活类型,一是生活在如家坡、邓家坪、边堆山那种依山傍水、地势坡缓的丘陵小山上,利用江、河之中砾石加工成各种石器,制作陶器。
遗址不大,聚落小、人口不多,过着主要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
一是如三星堆一期那样居于平原北部河旁高台上,以狩猎采集为主。
虽然生活环境有别,但文化涵却有一致之处。
华阳国志》中所载,蜀之第一位“王”是居於岷江上游,“居石室”、“纵目”、“死作石棺石,国人从之”,宋萱休复《茅亭客话·鬻龙骨》“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勇先生补充为编发、著袍服、善种田,有蚕察。
上述构成了蚕丛部族的文化结构要素。
2、柏灌、鱼凫时期蜀文化。
这一时期是蜀文化的鼎盛时期。
距今约4000~3200年,相当于中原夏商时代。
三星堆二、三期的遗存和两个“祭祀坑”就是鱼凫文化的实证。
此时期,三星堆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古城围近4平方公里。
城墙体系合理严谨,城市功能区划讲究布局、设施完备,其庞大的规模比同时期中原王都。
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近千件青铜重器。
金器、玉器和象牙,表明三星堆的冶铸技术及加工工艺已经颇为成熟,而两坑本身即是大型宗教礼仪活动之产物,反映出古蜀国宗教礼仪与祭祀制度的完备。
其所反映出的文化构成是:石质工具很多,但经过磨光者占多数;陶器中有继承一期陶器的现象,但出现了一套新的典型器物,有高柄盖、杯、盂、弧、壶、三足器、鸟头把等,其中有的器物具有明显的中原风格,也有的是土著文化因素,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复合型文化特征;定居生活,地面木结构房屋密集,建筑形制上富于北方特征,但也融合进本地特色;经济生活是农业、渔猎并存,但治水可能已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有比较发达的冶铜、铸铜、制陶、纺织、制玉等手工业;商品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贝币;生活在河道两岸的商台地,而不在冲积平原上,一般距河道很近;礼制方面,玉石礼器丰富,有璋、璧、圭、戈、琮等,受中原礼制影响,但富于本地特征。
青铜器以人物雕像与动植物造型为大宗,礼器有尊、罍、盘、器盖等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意味,但主要的还是列罍之制;宗教方面虽在祭祀形式上受中原影响,但在祭祀对象等方面却具有土著化的浓厚色彩;神权和政权的结合极富特点;社会结构方面,有双手反缚的石奴隶像,青铜像中也有社会分层的现象,有城墙;统治地域比较模糊;因而有学者认为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或者认为处于部落联盟阶段。
3、杜宇时期蜀文化。
距今约3200~2600年,相当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此阶段的蜀文化开始重心南移。
在三星堆的四期文化有体现。
综合考古发现,在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大约属杜宇统治的时代,考古发掘反映出器物层面上,尖底器流行,比较典型的陶器有尖底杯、尖底盏、高领器、高柄灯形器、矮圈足器等,且出现各式球形环底罐、绳纹环底盂、喇叭状圈足豆、仿铜式陶釜、甄的器物组合;玉器不发达;石器粗糙;建筑为干栏式;青铜器与中原同时期相反,新器物出现少,保持商末周初青铜特色;青铜礼制,仍保持列罍之制;经济生活方面仍是狩猎采集十分发达;社会结构方面,由于十二桥宫殿遗址的发现,证明权力中心和社会分层的存在;宗教生活方面,吸收中原因素,修建规模宏大的祭台,也用龟甲占卜,但无文字,且随意性很强;结合文献,此时有了明确统治疆界,国家政体所需要的领土观念出现,国家政治整合程度提高,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方式,比如更名、迁都、利用旧民、“传授始密”等等。
而且还“教民务农”,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宗教方面仍有死后魂化鸟之灵魂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如修祭台,用龟甲占卜等方面是大量借用了中原的祭祀形式。
从文化结构方面来看,礼制等等保持传统,而宗教方面却竭力引入域外异质文化,呈现出礼制与祭祀的不协调。
在经历了长期繁荣之后,三星堆古城最终被废弃,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了古蜀国政治中心的南迁。
而三星堆遗址分布较广的该期文化遗存,表明三星堆文明虽鼎盛而趋于式微,但该地依然是同时期平原最重要的生存境域之一。
三星堆文明在广大区域持续发展的完整历程,证明了其持续而强大的辐射力。
4.开明族蜀文化。
根据文献记载,开明族进入平原之后,遇洪水,便充分发挥悉水的特长,大力整治水患,采取了排干涝渍,挖通甕阻的办法,治理了水患。
但根据《史记·汉武帝纪》载蜀侯恽死后,蜀中为“蜀侯恽立祠,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水旱祷之”,足见治水问题一直困扰川区很久;陶器大量为圜底器,多见尖底盏,有继承杜宇时代陶器传统的态势;铜器富于地方特色,不仅是在形制上,更主要的是在“巴蜀图语”纹饰上,且广泛融入楚和中原之器;葬制多样化,既有小型土坑墓、土坑木槨墓、船棺葬,可能还有大石墓。
墓分大小,随葬鍪、釜、甄,列罍之制衰微,越到晚期越与中原接近;蜀人自身的文化构成要素越晚越少;社会结构方面,阶级对立越来越明显,政权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
从相同文化构成要素在广大区域的齐一性特征中,完全可以看出政权控制能力的增强;织锦业、蚕桑业、冶铁业、漆器业、造船业等手工业越来越发达;商业发达,有了衡量制度;宗教方面,开明“复生”是楚人之死亡观的延续和体现,尚赤观念,建宗庙,大石遗迹特多;交通发达,修栈道;制礼乐,有一套礼乐制度;社会价值观念,如尚武之风渐盛;文化因素构成中有楚、秦、巴的要素借用其中,但多是影响到器物层面,并没有更多地深入其中,总体显示出军事政治的文化模式。
两千年来巴蜀文化的不断积累、变异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和神妙的心灵世界三方面的不可多得的独特的历史遗产,丰富的延展了长江文化的涵,铭刻着长江文化突破传统、突破自我、探索创新的精神。
在长江文化体系中,巴蜀文化具有独特的璀璨多采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