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图文稿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1、外科:医生能够以手术或手法治疗的疾病仅限于人体体表创伤、疮疡、骨或关节的伤病,这个医疗专业就称为外科。
2、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3、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4、灭菌法: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5、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6、容量失调:指等渗性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而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
7、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中的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也即是渗透压发生改变。
8、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其他离子浓度改变,但因渗透微粒的数量小,不会造成对渗透压的明显改变,仅造成成分失调.9、水中毒: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10、高渗性缺水:又称为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11、低渗性缺水:又称为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12、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13、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即为低钾血症14、高钾血症: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即为高钾血症15、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以致于血液中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16、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以致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17、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的丢失过多,导致机体血液中HCO3—原发性减少,称为代谢性酸中毒.18、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的丢失或碱性物资产生过多以及低钾等原因,造成体内HCO3—原发性增多,称为代谢性碱中毒。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重点图文稿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重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外科各论名词解释及重点(推荐版)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灭菌法(sterilization):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无菌术(asepticism):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手术、换药、穿刺等过程中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
消毒(disinfection):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消毒法(disinfection):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来消灭微生物,例如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及病人皮肤的消毒。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
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
围术期处理(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以手术为中心而进行的各项处理措施。
高度重视围术期的处理,对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急症手术(急诊手术):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并争分夺秒进行的紧急手术,以抢救病人生命。
如外伤性肠破裂、胸腹腔内大血管破裂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可选择,但不宜延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
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手术。
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脾脏切除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如胃大部切除术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
如阑尾穿孔的阑尾切除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无化脓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做切开引流等处理容量失调:等渗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的变化,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外科学总论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了外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的综合性研究。
在外科学总论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外科学的各个方面和领域。
1. 外科学: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和处理手术治疗的疾病和损伤。
外科学旨在通过手术干预来修复、改善或恢复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2. 手术:手术是外科医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进行切割、修复或重建来治疗疾病或损伤的一种方法。
手术可以是开放性的,需要外科医生进行直接切口操作,也可以是微创性的,使用小型仪器和摄像设备通过小孔进行操作。
3. 切口:切口是外科手术中外科医生在患者身体上进行的切割,以便进入和处理内部组织和器官。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手术的类型和需要。
4. 麻醉:麻醉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或技术,以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
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腰麻等不同类型,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5. 创伤:创伤是指由外力引起的身体损伤,可以是外伤、事故或其他暴力行为导致的损伤。
外科医生在处理创伤时常常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止血、修复和重建等操作。
6.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指外科手术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麻醉咨询、手术区域的消毒和术前禁食等。
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7.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指外科手术后的护理过程,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处理伤口、管理疼痛、预防感染和进行康复等工作。
术后护理的目标是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外科学总论不仅涵盖了上述名词的解释,还涉及了外科手术的种类、器械和技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外科团队的合作等内容。
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学习,可以对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序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外科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他是一个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所谓的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淋巴血窦、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3.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其发病基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由非感染型疾病诱发,如果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可逆转。
4.外科感染: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病原体有细菌和真菌,外科感染指发生在组织损伤,空腔器官梗阻和手术后的感染。
其特点: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而需要外科处理。
5.创伤: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6.心肺复苏:针对呼吸和心跳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代替并诱发心脏的自主博动。
其成功不仅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治疗。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外科学总论是研究外科医学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等内容。
1. 外科学: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学科,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2. 外科医生:外科医生是专业从事外科治疗的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外科学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3. 手术: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通过切除、修复、移植、重建等方式来治疗疾病,需要由专业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4. 创面感染:创面感染是指手术切口或其他创伤部位发生感染的情况,常见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渗液等。
5.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一种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特定部位,使局部区域失去感觉的方法,常用于较小的手术或疼痛治疗。
6.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使整个身体麻痹,失去意识和疼痛感觉的方法,常用于大型手术或需要全身完全放松的病患。
7. 精细化手术:精细化手术是指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利用显微镜、激光器等高精准的工具,在微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8. 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通过将支气管镜和光导纤维导入患者的呼吸道,观察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设备。
9. 外科切口:外科切口是指在手术操作时对患者进行切开的部位,常见的有横切口、纵切口等不同类型。
10. 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是指由于手术操作或创伤导致的切口、伤口或手术器械等部位发生感染的情况。
11. 外科并发症:外科并发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疾病,如出血、再感染等。
12. 外科器械:外科器械是指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如手术刀、钳子、吻合器等。
13. 血管吻合:血管吻合是指通过手术将两段血管连接起来,使其重新恢复血流,常用于修复创伤或手术后血管缺血的情况。
14. 鼓室穿刺:鼓室穿刺是指通过手术将鼓室内的液体或气体抽取出来,常用于治疗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15. 异体移植:异体移植是指将来自于其他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常用于治疗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
外科学总论名解
外科学总论名解1.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排除过多,以致血Pa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上升的酸碱平衡失调现象2.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3.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面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
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地方,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白细胞溶解及减少,血压升高或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甚至休克,或发生ARDS和MODS5.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分为两种:速发型,指原发急症在发病24h后有两个或更多的器官系统同时发生功能障碍,见于原发病为急症且较严重;迟发型,先发生一个重要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继而发生更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多见于继发感染或存在持续毒素或抗原。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7.丹毒:皮肤淋巴网管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部位是下肢与面部。
8.甲沟炎: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常因微小创伤引起。
9.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10.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引起11.感染性休克:是机体受到病原体入侵,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不全的综合征,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12.急性肾衰竭(ARF):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日)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病症13.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14.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正常值为0.49~0.98kPa15.心肺复苏(CPR):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完整word版)外科学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精) (2)
简答题1 什么是无菌术?无菌术的内容包括那些?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2 什么是等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答: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 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3什么是低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4什么是低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答: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 3.5mmol/L。
常见病因:①长期进食不足;②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③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④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⑤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5 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 40mmol/L;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 20 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 40 ml/h后,再静脉补钾。
6什么是高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答: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 5.5mmol/L。
常见病因: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③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7 高钾血症时如何治疗?答:⑪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⑫降低血钾浓度.主要措施有: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②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③透析疗法⑬对抗心律失常。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外科学总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无菌术: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2、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3、灭菌: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4、等渗性脱水: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5、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6、低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7、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L8、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L9、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的丢失过多,导致机体血液中HCO3-原发性的减少,称代谢性酸中毒10、呼吸性酸中毒:肺泡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不能有效排出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使体内二氧化碳蓄积造成PaCO2升高,血PH低于的酸碱平衡失调状态11、输血:是治疗外伤、失血、感染等疾病,而引起的血浆成分丢失或破坏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段,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机体免疫力和凝血功能12、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映,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13、冷休克: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而外周血管扩张使周围血管阻力亦降低, 表现为高排低阻型即高动力型由于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及其作用,血浆外漏血液浓缩,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量继续减少, 表现为低排高阻型,即低动力型14、MODS: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15、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16、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无少尿或无尿,每日尿量超过800ml;但血肌酐呈进行性升高,与少尿型相比,其升高幅度低;其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较少,预后相对为好;主要由于肾单位损伤的量和程度以及体液动力学变化的不一致所致17、氮质血症:血中的尿素氮或肌酐等非蛋白氮超出正常范围18、CPCR: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对心搏骤停所致的全身血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急救措施的总称19、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应有一定限度,不宜延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20、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21、II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22、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无化脓23、外科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1℃,一般不超过38℃,称之为外科手术热24、疖病: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25、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26、炎症介质: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27、脓毒症: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改变28、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infection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29、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二、问答题:1、导致等渗性脱水的病因有哪些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2、低钾血症时补钾应该遵守哪些原则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40mmol/L;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20 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40 ml/h后,再静脉补钾;1、钾禁静脉推注;2、严重低钾时,补钾应先快后慢,最快每小时<1gkcl,一般每小时;注意补钾过快造成的高钾血症;kcl可使血钾暂升高L,补10-12gkcl可使血钾暂时升高,但不久还可下降;3、不能操之过急,每日6g为宜;4、注意补Mg;5、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当然浓度太高5‰只能用中心静脉补,不然对血管的刺激很大6、用微泵补钾容易控制速度,比较安全7、口服10%的kcl溶液吸收好,而且安全,所以低钾患者能够口服补钾的尽量选择口服3、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①大量失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重症感染;④凝血异常4、休克的一般监测指标有哪些且这些监测指标临床意义如何①精神状态,是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映;②皮肤温度、色泽,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③血压;④脉率;⑤尿量,是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5、导致ARF的病因有哪些1,肾前性,有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排血量和肾血管病变等使肾脏血流灌注量减少引发ARF2,肾性,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病变所致,肾缺陷和肾中毒是主要病变3.肾后性,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双侧输尿管,孤立肾输尿管严重梗阻或膀胱内结石,肿瘤和前列腺肥大等导致的尿路梗阻6、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如何处理1.手术后出血处理:术中严密止血,手术探查止血2.切口感染处理:有效抗生素应用和理疗,如有脓肿则需切开引流3.切口裂开.处理:无菌条件下重新缝合,多采取减张缝合4.肺部并发症处理1.鼓励病人深呼吸,解除支气管阻塞;2.翻身拍背,促进肺膨胀;3.帮助病人咯痰或吸痰刺激;4.痰液粘稠时,可给予蒸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或口服氯化铵等;5.必要时作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术;6.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5.尿路感染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维持充分的尿量以及保持排尿通畅7、简述术前胃肠道准备的内容8、简述术后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原则9、外科感染有哪些特点10、手部感染后有什么特点11、简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①常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所引起,多见于胆道、尿路、肠道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等;②多以突发寒战为初发症状,呈间歇性发热,严重时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③病人四肢厥冷、发绀、少尿或无尿;④休克发生早,持续时间长⑤有时白细胞计数增加不明显或反而减少12、破伤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畅通和预防并发症。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
答:(1)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估计失血量和补充失血量。(2)首先快速补充平衡液,或等渗盐水;(3)若上述治疗不能维持循环应输血;(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5)病因治疗为首选、首先应止血及早施行手术止血。
5.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答:原则是休克未纠正之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休克纠正以后,着重治疗感染。(1)补充血容量:首先以输注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当的胶体溶液。(2)控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和处理原发感染灶。(3)纠正酸碱失衡,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经另一静脉通路滴注5%碳酸氧钠200ml。(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后,用血管扩张药物,并可与山莨菪碱,多巴胺,间羟胺等联合用药。(5)皮质激素治疗,但限于早期,用量宜大,不宜超过48小时。(6)营养支持,DIC治疗,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4) 血气分析,pH和HCO3-明显增高
(3)治疗:1) 原发病治疗;2) 输注等渗盐水和葡萄糖盐水;3) 补给氯化钾(尿量>40ml/h时);4) 严重碱中毒时可应用稀盐酸
5.有一男性病人,65岁,肺叶切除术后一天合并胸水和肺,肺不张、表现为头痛、紫绀、澹妄、试问该病人有无酸碱平衡紊乱,如何诊断和治疗。
四、名词解释:
MODS: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1.无菌术:在手术穿刺、插管、注射及换药过程中,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2.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的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取得平衡。
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非功能性细胞外液:另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的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
4.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混合性缺水:外科病人最常见,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可保持正常,但可造成细胞外液量的迅速减少。
5.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
6.输血并发症: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疾病传播,免疫抑制,大量输血的影响(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血钙、高血钾)7.延迟性溶血反应DHTR:多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一般症状不严重,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8.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为输血反应中常见的一种,患者输血后主要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
9.自身输血: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优点是节约库存血、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且不需要检验血型和交叉配合实验。
有回收式-、预存式-、稀释式-。
10.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技术制成的胶体溶液,可以代替血浆扩充血容量,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不在体内积聚,如右旋糖酐。
11.休克:体内有效循环血量的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症。
1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用带有分光光度血氧剂的改良式肺动脉导管,获得血标本进行混合静脉S-VO2, 判断体内氧供与氧消耗的比例。
13.中心静脉压(CVP):是反应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修订稿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重点)1..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
其主要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其正常值为10~15mmol/L。
2.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小管Na+,H+的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因此病人发生碱中毒,但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4.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5.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6.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
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7.创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9.休克代偿期: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
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完整版
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外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已学部分)绪论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无菌术(asepticism):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手术、换药、穿刺等过程中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
消毒(disinfection):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另一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但胃肠消失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及成分的明显改变。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高渗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原发性缺水。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等渗性缺水(is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l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离子浓度高于l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以致血液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灭菌法(sterilization):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无菌术(asepticism):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手术、换药、穿刺等过程中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
消毒(disinfection):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消毒法(disinfection):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来消灭微生物,例如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及病人皮肤的消毒。
消毒法:即应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容量失调:等渗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的变化,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
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的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及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
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其他离子浓度改变,但因渗透微粒的数量小,不会造成对渗透压的明显改变,仅造成成分失调。
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向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另一部分组织向液仅有缓慢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但胃肠消失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及成分的明显改变。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稀释性低血纳,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倒置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高渗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原发性缺水。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等渗性缺水(is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简答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重点)1..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
其主要组成是磷酸、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其正常值为10~15mmol/L。
2.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小管Na+,H+的交换增加,使排H+增多,因此病人发生碱中毒,但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3.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4.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5.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是一种循环血量减少性休克,各种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发生急速丧失,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起。
6.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
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7.创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8.CVP?(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相符,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6~12cmH2O。
9.休克代偿期: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
10.氧供依赖性氧耗:VO2随DO2而相应提高,反映DO2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应提高CO,直至VO2不再随DO2升高而增加为止。
11.应激性溃疡(SU):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受到诸如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打击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胃肠粘膜缺血造成胃肠粘膜的损害。
临床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粘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12.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指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而导致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急性尿毒症综合征。
临床表现:突然发生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并伴有恶心呕吐、嗜睡、水肿、血压升高及血尿、蛋白尿等,常伴有心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13.MODS: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14.ARDS: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15.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当炎症加剧时,过多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解放,酶类失常和氧自由基过多,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失调,或加以细菌毒素的作用,可引起体温、心血管、呼吸、细胞等多方面失常称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16.ARF(急死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7.血/气分配系数:指麻醉药气体与血液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容积血液中该气体的溶解量。
18.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常见的如正常时在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拟杆菌等,污染到伤口、腹腔内、泌尿道内等,就可造成感染。
19.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指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后,原有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消灭或减少,此时在原有感染灶或自身其它部位的耐药细菌异常增殖,发展成明显的感染。
20.气性坏疽:是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大面积肌肉坏死,故又称为梭菌性肌坏死,是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急性感染?21.感染;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人体组织对该细菌极其毒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映。
22.软组织感染:是指发生于皮下、皮下组织、淋巴管和淋巴结、肌间隙极其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等处软组织的外科感染。
23.疥(furuncle):和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
24.痈(carbuncle);是由金黄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极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疥融合而成。
25.急性蜂窝织炎(acutecellulitis):是皮下、经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26.脓肿(abscess):是在身体个部位发生急性感染后,病灶局部的组织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的脓液积聚,其周围有一完整的脓腔壁将脓液包绕。
27.全身化脓性感染:是指致病菌菌经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的严重全身性反映,主要包括败血症和脓血症。
28.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全身性症状。
29.脓血症(sepsis):是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隙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
7?30.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及病毒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改变?31.菌血症(bacteremia):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映。
32.毒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引起剧烈的全身反映。
33.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急性特意性感染。
34.皮瓣移植:是自体皮肤移植的一种类型,适用于修复软组织严重缺损,肌腱、神经、血管裸露,创底血液循环差的深度创面,特别是功能部位,可概括为带蒂皮瓣移植和游离皮瓣移植两类。
35.血色素尿:当血管中的红细胞大量破坏,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大大增加,大大超过触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未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血红蛋白尿,使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称为酱油尿。
36.清创术:将开放污染的伤口经过伤口清创后变成为接近无菌伤口,从而为伤口闭合与组织修复创造条件?37.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经所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TNM分期法:T指原发肿瘤,N为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38.肿瘤标志物:指表达或表达水平与肿瘤相关的分子,如蛋白质、酶、DNA、RNA?姑息手术:指通过创伤性不大而病人又能耐受的手术治疗方法,以达到解除或减轻症状,手术后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进而可争取综合治疗机会,改善生存质量。
39.库欣反应(cushing):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库欣反应。
条件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中的一些在体内的合成率很低,当机体需要量增加时则需体外补充,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
40.出氮量:精确收集24小时尿量,测定其中尿素氮的含量,加常数2~3g即为出氮量。
41..移植术(transplantation):指将某一个有活力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即移植物(graft)用手术或其他的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体(异体)的体表上或体内某一部位。
不包括那些能用在体内或固定在体表,不含有人或动物的组织或细胞的物质,如应用假体、人工合成物质或人造器官。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第三章体液和酸碱平衡1.什么是等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答: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2.什么是低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答: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3.什么是低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答: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
常见病因:①长期进食不足;②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③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④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⑤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4.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40mmol/L;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20?mmol/h;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40ml/h后,再静脉补钾。
5.什么是高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答: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
常见病因: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③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6.高钾血症时如何治疗?答:(1)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2)降低血钾浓度。
主要措施有: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②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③透析疗法?④对抗心律失常。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等。
7.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答: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③肾功能不全。
8.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答:①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③缺钾;④利尿剂的作用。
第四章:输血9.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答:①大量失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重症感染;④凝血异常。
10.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答:①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④细菌污染反应;⑤循环超负荷;⑥疾病传播;⑦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⑧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⑨免疫抑制;⑩大量输血的影响,如低体温、碱中毒、高血钾、凝血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