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合集下载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

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 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 -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 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 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 -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 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

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

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一、第一类有机溶剂:1、三氯甲烷2、1,1,2,2,-四氯乙烷3、四氯化碳4、1,2二氯乙烯5、1,2二氯乙烷6、二硫化碳7、三氯乙烯8、苯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1、丙酮2、异戊醇3、异丁醇4、异丙醇5、乙醚6、乙二醇乙醚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8、乙二醇丁醚9、乙二醇甲醚10、邻—二氯苯11、二甲苯12、甲酚13、氯苯14、乙酸戊酯15、乙酸异戊酯16、乙酸异丁酯17、乙酸异丙酯18、乙酸乙酯19、乙酸丙酯20、乙酸丁酯21、乙酸甲酯22、苯乙烯23、1,4—二氧杂环己烷24、四氯乙烯25、环己醇26、环己酮27、1—丁醇28、2—丁醇29、甲苯30、二氯甲烷31、甲醇32、甲基异丁基甲酮33、甲基环己醇34、甲基环己酮35、甲丁酮36、1,1,1—三氯乙烷37、1,1,2—三氯乙烷38、丁酮39、二甲基甲酰胺40、四氢呋喃41、正己烷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三、第三类有机溶剂1、汽油2、煤焦油精3、石油醚4、石油精5、轻油精6、松节油7、矿油精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 大类: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五、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 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 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 5、石油醚:低毒性 6、乙醚:麻醉性 7:、戊烷:低毒性 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 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 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 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 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吸入蒸气使人失明 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16、己烷: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7、三氟代乙酸:低毒 18、 1, 1,1-三氯乙烷:低毒毒性强低毒,麻醉性微毒类,麻醉性低毒,毒性强于丙酮强烈毒性,吸入后在体内残留,不能代谢,会致低毒,中枢抑制作用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19、四氯化碳: 20、乙酸乙酯: 21、乙醇: 22、丁酮: 23、苯:癌 24、环己烷: 25、乙睛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 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剧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 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 , 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低毒,无血液毒性 ,刺激性微毒类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一级易燃液体高毒类 ,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 ,可经皮吸收低毒,吸湿,不宜静注微毒,对眼有刺激性毒性参照甲酚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毒性参照甲酚毒性低,不可内服毒性参照甲酚低毒,黏膜刺激性低毒类 ,腐蚀性 ,与苯酚相似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剧毒,可经皮肤吸收毒性较低较大毒性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毒性低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中等毒性微毒食用对人体无毒常用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毒性较小,但是尽量使用时带好口罩,通风橱打开保持通风较好。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一、第一类有机溶剂:1、三氯甲烷2、1,1,2,2,-四氯乙烷3、四氯化碳4、1,2二氯乙烯5、1,2二氯乙烷6、二硫化碳7、三氯乙烯8、苯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二、第二类有机溶剂:1、丙酮2、异戊醇3、异丁醇4、异丙醇5、乙醚6、乙二醇乙醚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8、乙二醇丁醚9、乙二醇甲醚10、邻—二氯苯11、二甲苯12、甲酚13、氯苯14、乙酸戊酯15、乙酸异戊酯16、乙酸异丁酯17、乙酸异丙酯18、乙酸乙酯19、乙酸丙酯20、乙酸丁酯21、乙酸甲酯22、苯乙烯23、1,4—二氧杂环己烷24、四氯乙烯25、环己醇26、环己酮27、1—丁醇28、2—丁醇29、甲苯30、二氯甲烷31、甲醇32、甲基异丁基甲酮33、甲基环己醇34、甲基环己酮35、甲丁酮36、1,1,1—三氯乙烷37、1,1,2—三氯乙烷38、丁酮39、二甲基甲酰胺40、四氢呋喃41、正己烷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三、第三类有机溶剂1、汽油2、煤焦油精3、石油醚4、石油精5、轻油精6、松节油7、矿油精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五、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5、石油醚:低毒性6、乙醚:麻醉性7:、戊烷:低毒性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吸入蒸气使人失明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16、己烷: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7、三氟代乙酸:低毒18、1,1,1-三氯乙烷:低毒19、四氯化碳:毒性强20、乙酸乙酯:低毒,麻醉性21、乙醇:微毒类,麻醉性22、丁酮:低毒,毒性强于丙酮23、苯:强烈毒性,吸入后在体内残留,不能代谢,会致癌24、环己烷:低毒,中枢抑制作用25、乙睛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剧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54、环己酮: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5、环己醇: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6、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类57、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8、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9、苯酚(石炭酸):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60、1,2-丙二醇低毒,吸湿,不宜静注61、二甲亚砜:微毒,对眼有刺激性62、邻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3、N,N-二甲基苯胺: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64、乙二醇: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65、对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6、N-甲基吡咯烷酮:毒性低,不可内服67、间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8、苄醇:低毒,黏膜刺激性69、甲酚: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70、甲酰胺: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71、硝基苯:剧毒,可经皮肤吸收72、乙酰胺:毒性较低73、六甲基磷酸三酰胺:较大毒性74、喹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75、乙二醇碳酸酯:毒性低76、二甘醇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77、丁二睛:中等毒性78、环丁砜:微毒79、甘油:食用对人体无毒常用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毒性较小,但是尽量使用时带好口罩,通风橱打开保持通风较好。

2024化工实务-危化品举例

2024化工实务-危化品举例

常见物质的危险性物质主要危险性物质主要危险性氨(液氨、氨气)易燃气体,类别2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乙炔易燃气体,类别1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A加压气体白磷(黄磷)自燃固体,类别1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红磷(赤磷)易燃固体,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3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丙酮易燃液体,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苯易燃液体,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致癌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吸入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3甲苯易燃液体,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吸入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3苯酚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甲酚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丙烯酸[稳定的]易燃液体,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乙醚易燃液体,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二氯甲烷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致癌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三氯甲烷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致癌性,类别2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二硫化碳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一氧化碳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发烟硫酸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硫酸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氟化氢[无水]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发烟硝酸氧化性液体,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氢氟酸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盐酸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钙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2钾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过氧化氢溶液氧化性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高锰酸钾氧化性固体,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过氧化钠氧化性固体,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过氧化钾氧化性固体,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甲醇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乙醇[无水]易燃液体,类别2甲烷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煤气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氢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液化石油气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甲酸(蚁酸)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甲酸甲酯(*酸*酯)易燃液体,类别1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乙酸易燃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硫磺易燃固体,类别2硫化氢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氯化氢[无水]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氯(液氯;氯气)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汽油易燃液体,类别2*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致癌性,类别2吸入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氯酸钾氧化性固体,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漂白粉氧化性固体,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钠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碳化钙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氢氧化钾/钠(含水溶液)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亚硝酸钾/钠氧化性固体,类别2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硝酸钾氧化性固体,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硝酸钠氧化性固体,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B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甲醛溶液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皮肤致敏物,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致癌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乙醛易燃液体,类别1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致癌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正己烷易燃液体,类别2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吸入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环氧树脂易燃特性光气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一氧化氮氧化性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环氧乙烷易燃气体,类别1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A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致癌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乙烯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

甲类溶剂安全要求标准是

甲类溶剂安全要求标准是

甲类溶剂安全要求标准是前言甲类溶剂是一类具有挥发性、易燃、易爆和有毒性的化学品。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使用到这类溶剂。

因此,对甲类溶剂的安全要求标准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甲类溶剂的安全要求标准进行介绍,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甲类溶剂的特性,并遵守安全要求标准,保护自身安全。

甲类溶剂的种类及其应用甲类溶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丙酮:用于化学分析、溶剂和溶化剂、各种工业溶剂、涂料溶剂等。

2.醋酸乙酯:用于环氧树脂和其他合成树脂、胶粘剂的生产,还可用于制造涂料、油墨等颜料制剂。

3.丁酮:用于生产涂料、胶粘剂、橡胶、树脂、塑料、酯、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

4.甲醇:用于制造甲醛、丙酮、甲基丙烯酸等,还可用于染料的生产和涂料、溶剂的生产等。

甲类溶剂的安全要求甲类溶剂存在着高度的危险性,使用时必须遵循以下安全要求:1. 防火防爆甲类溶剂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必须保持专门的防火防爆系统。

工作场所应配备灭火器材和应急处理设施,以确保发生火灾或爆炸时能够快速、有效地遏制和处理火灾或爆炸。

2. 通风换气甲类溶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挥发,不能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

因此,必须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换气,防止甲类溶剂引起空气污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3. 防护措施对于涉及甲类溶剂使用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免受甲类溶剂的伤害。

4. 贮存和运输甲类溶剂的操作和存储需要遵循指定的规范和标准。

在贮存和运输时,必须保持其集装箱完好、抵御侵蚀以及具备通风设施。

总结甲类溶剂是危险的化学品,必须在使用过程中遵守相应的安全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并更好地促进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发展。

建筑工地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控

建筑工地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控

建筑工地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控随着现代社会对建设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工地上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也日益增多。

这些危险化学品在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有效地辨识和防控这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对于保障工人和公众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工地常见的危险化学品进行介绍,并探讨如何准确辨识和有效防控这些化学品带来的危险。

一、建筑工地常见危险化学品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溶剂:常见的溶剂包括酒精、酮类、醚类、甲醛等。

这些溶剂在施工中用于稀释和清洗,然而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 粉尘:建筑工地上会产生许多粉尘,比如水泥、石棉、木材等。

这些粉尘中含有有害物质,长时间暴露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健康问题。

3. 油漆:建筑工地使用大量的油漆,其中包括溶剂型和水性两种类型。

油漆中的有机溶剂以及挥发性有机物会给工人和周围环境带来风险。

4. 腐蚀剂:建筑工地上使用的腐蚀剂主要用于清理和处理钢材。

这些腐蚀剂一般含有酸性物质,对皮肤和眼睛有明显的伤害。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准确辨识建筑工地中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防控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辨识方法:1. 标识化学品:在建筑工地上,所有危险化学品都应该进行标识。

标签上应包含化学品的名称、成分、危险性等级等信息,以便工人和管理人员迅速了解危险品的性质。

2. 定期检查:建筑工地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特别关注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情况。

检查时应注意化学品的包装完好性、存放区域是否合理、防护设施是否到位等。

3. 建立安全手册:工地应建立详细的安全操作手册,包含各类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置方法。

同时,工人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三、危险源防控措施建筑工地中危险化学品的防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1. 建立专门存放区域:将危险化学品存放在专门的仓库或储存室内,确保通风和适当的温度控制。

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乙类
丙酮
-20
甲类
丁酮
-9
甲类
甲基异丁基酮
15.6
甲类
环己酮
43
乙类异佛尔酮96来自丙类乙酸乙酯-4
甲类
乙酸丁酯
22
甲类
乙二醇乙醚乙酯
47
乙类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47-48
乙类
醋酸正丙酯
10
甲类
二氯甲烷

丙类以上
三氯乙烯

丙类以上
四氯乙烯

丙类以上
DMF
58
乙类
无苯溶剂
-17
甲类
DOP
210
丙类
正丙醇
15
甲类
乙二醇
116
丙类
DIBK
49
乙类
DMC
19
甲类
ETB
丙类
DBE
100
丙类
二甘醇
143
丙类
混丙醇
40
乙类
叔丁醇
丙类
丙二醇
丙类
异丙醇胺
丙类
乙二醇丁醚乙酸酯
丙类
异丁酯
18
甲类
仲丁酯
19
甲类
PMP
丙类
DMAC
丙类
EGDA
丙类
名称
闪点℃
类别
正己烷
-25.5
甲类
白电油
-2
甲类
200﹟溶剂油
30
甲类
甲苯
4
甲类
二甲苯
25
甲类
三甲苯
48
乙类
四甲苯
60
乙类
环己烷
-16.5
甲类

化工生产装置中的危险有害物质类别

化工生产装置中的危险有害物质类别
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4
氢氧化钠,NaOH
82001
第8、2类酸性腐蚀品
无意义
无意义
无意义
无资料
1390
2.12
无资料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5
硅(粉),Si
41510
第4、1类易燃固体
无意义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7
乙酰氯,C2H3ClO
32119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4
无资料
无资料
390
51
1.11
2.70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空气中受热分解释出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气体。遇水、水蒸气或乙醇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355
2.30
无资料
与钙、碳化铯、氯、氟化钴、氟、三氟化碘、三氯化锰、碳化铷、氟化银、钾钠合金剧烈反应。粉尘遇火焰或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有中等程度的危险性。
6
甲醇,CH4O
32058
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11
5.5
44
385
64.8
0.79
1.11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常用化学危险品特性

常用化学危险品特性

常用化学危险品特性乙腈Methyl Cyanide一、主要组成与性状分子式:C2H3N ;CH3CN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外观与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微有醚样臭气,极易挥发。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

二、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危害:乙腈急性中毒发病较氢氰酸慢,可有数小时潜伏期。

主要症状为衰弱、无力、面色灰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胸痛;严重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紊乱,呼吸浅、慢而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细而慢,体温下降,阵发性抽搐,昏迷。

可有尿频、蛋白尿等。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 min。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KG-*2〗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四、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 2爆炸极限(%):3.0-16.0引燃温度(℃):524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燃烧时有发光火焰。

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溶剂危害性分类及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溶剂危害性分类及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溶剂危害性分类中国化学化工论坛摘自Q3C-残留溶剂的指导选择一类溶剂:应避免致癌物;备受怀疑的致癌物;环境危害物二类溶剂:设定残余量,限量使用非基因性动物致癌物;可能导致不可逆中毒,比如神经性中毒,畸形;可能导致其他可逆性中毒三类溶剂: 低毒对人体有潜在毒性,可以接触,但不超过50mg/day。

Solvent Other Names Structure ClassAcetic acid Ethanoic acid CH3COOH三类溶剂2-PropanoneAcetoneCH3COCH3三类溶剂Propan-2-oneAcetonitrile CH3CN二类溶剂Anisole Methoxybenzene三类溶剂Benzene Benzol一类溶剂n-Butyl alcohol1-ButanolCH3(CH2)3OH三类溶剂Butan-1-olsec-Butyl alcoholCH3CH2CH(OH)CH3三类溶剂2-ButanolButan-2-olButyl acetate Acetic acid butyl ester CH3COO(CH2)3CH3三类溶剂tert-Butylmethyl ether2-Methoxy-2-methyl- propane(CH3)3COCH3三类溶剂Carbon tetrachloride Tetrachloromethane CCl4一类溶剂Chlorobenzene二类溶剂Chloroform Trichloromethane CHCl3二类溶剂Cumene Isopropylbenzene三类溶剂(1-Methyl)ethylbenzeneCyclohexane Hexamethylene二类溶剂1,2-Dichloroethane sym-DichloroethaneEthylene dichlorideEthylene chlorideCH2ClCH2Cl一类溶剂1,1-Dichloroethene1,1-DichloroethyleneVinylidene chlorideH2C=CCl2一类溶剂1,2-Dichloroethene1,2-DichloroethyleneAcetylene dichlorideClHC=CHCl二类溶剂Dichloromethane Methylene chloride CH2Cl2二类溶剂1,2-Dimethoxyethane Ethyleneglycol dimethyl etherMonoglymeDimethyl CellosolveH3COCH2CH2OCH3二类溶剂N,N-Dimethylacetamide DMA CH3CON(CH3)2二类溶剂N,N-Dimethylformamide DMF HCON(CH3)2二类溶剂Dimethyl sulfoxide MethylsulfinylmethaneMethyl sulfoxideDMSO(CH3)2SO三类溶剂1,4-Dioxanep-Dioxane[1,4]Dioxane二类溶剂Ethanol Ethyl alcohol CH3CH2OH三类溶剂2-Ethoxyethanol Cellosolve CH3CH2OCH2CH2OH二类溶剂Ethyl acetate Acetic acid ethyl ester CH3COOCH2CH3三类溶剂Ethyleneglycol1,2-Dihydroxyethane1,2-EthanediolHOCH2CH2OH二类溶剂Ethyl ether Diethyl etherEthoxyethane1,1'-OxybisethaneCH3CH2OCH2CH3三类溶剂Ethyl formate Formic acid ethyl ester HCOOCH2CH3三类溶剂Formamide Methanamide HCONH2二类溶剂Formic acid HCOOH三类溶剂Heptane n-Heptane CH3(CH2)5CH3三类溶剂Hexane n-Hexane CH3(CH2)4CH3二类溶剂Isobutyl acetate Acetic acid isobutyl ester CH3COOCH2CH(CH3)2三类溶剂Isopropyl acetate Acetic acid isopropyl ester CH3COOCH(CH3)2三类溶剂Methanol Methyl alcohol CH3OH二类溶剂2-Methoxyethanol Methyl Cellosolve CH3OCH2CH2OH二类溶剂Methyl acetate Acetic acid methyl ester CH3COOCH3三类溶剂3-Methyl-1-butanol Isoamyl alcoholIsopentyl alcohol3-Methylbutan-1-ol(CH3)2CHCH2CH2OH三类溶剂Methylbutyl ketone2-HexanoneHexan-2-oneCH3(CH2)3COCH3二类溶剂Methylcyclohexane Cyclohexylmethane二类溶剂Methylethyl ketone 2-ButanoneMEKButan-2-oneCH3CH2COCH3三类溶剂Methylisobutyl ketone 4-Methylpentan-2-one4-Methyl-2-pentanoneMIBKCH3COCH2CH(CH3)2三类溶剂2-Methyl-1-propanolIsobutyl alcohol2-Methylpropan-1-ol(CH3)2CHCH2OH三类溶剂N-Methylpyrrolidone1-Methylpyrrolidin-2-one1-Methyl-2-pyrrolidinone二类溶剂Nitromethane CH3NO2二类溶剂Pentane n-Pentane CH3(CH2)3CH3三类溶剂1-Pentanol Amyl alcohol CH3(CH2)3CH2OH三类溶剂Pentan-1-ol Pentyl alcohol 1-PropanolPropan-1-olPropyl alcohol CH3CH2CH2OH三类溶剂2-PropanolPropan-2-olIsopropyl alcohol(CH3)2CHOH三类溶剂Propyl acetate Acetic acid propyl ester CH3COOCH2CH2CH3三类溶剂Pyridine二类溶剂SulfolaneTetrahydrothiophene 1,1-dioxide二类溶剂TetrahydrofuranTetramethylene oxideOxacyclopentane三类溶剂Tetralin 1,2,3,4-Tetrahydro-naphthalene 二类溶剂TolueneMethylbenzene二类溶剂 1,1,1-Trichloroethane Methylchloroform CH3CCl3 一类溶剂 1,1,2-Trichloroethene TrichloroetheneHClC=CCl2二类溶剂Xylene*DimethybenzeneXylol二类溶剂*usually 60% m-xylene, 14% p-xylene, 9% o-xylene with 17% ethyl benzene常用有机溶剂分类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有机溶剂级别分类(毒性)

有机溶剂级别分类(毒性)

ICH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2009-12-04 11:50残留溶剂无防治作用并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文对国际协调大会(ICH)制订的指导原则及各国执行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药品的残留溶剂,又称有机挥发性杂质,是指在活性药物成分、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学物质。

药品还可被来自包装、运输、仓储中的有机溶剂污染。

药品生产商有责任确保终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残留溶剂对人体无害。

各国药监部门曾使用不同的药品残留溶剂指导原则,为此国际组织展开了协调工作。

经相关程序讨论和审查后,国际协调大会的指导原则于1997年7月17日获得通过,被推荐至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委员会采用。

该指导原则要求,如果某个药品的生产或纯化过程可导致溶剂残留,就应对这个药品进行检测,并且只检测生产过程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那种溶剂。

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可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药品中残留溶剂的量。

如果累加量低于或等于指导原则中的推荐量,则该药品无需进行残留溶剂检测;如果累加量高于推荐量,则必须对该药品进行残留溶剂检测。

该指导原则适用于颁布以后上市的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但不适用于在临床研究阶段使用的潜在新药和新辅料,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现有药物。

在某些情况如短期(小于30天)或局部应用下,视具体情况,溶剂的高残留量也可接受。

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成三类(所列举的溶剂并不完全,应对合成和生产过程所有可能的残留溶剂进行评估):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

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常用危险性化学剂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汇总

常用危险性化学剂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汇总
常用危险性化学剂理化及危险特性表汇总
化学剂
理化特性
危险特性
氢氟酸
物理状态:液态
腐蚀性强,有毒

物理状态:气态
有毒,易燃
氢气
物理状态:气态
易燃,具爆炸性
氰化物
物理状态:固态
有毒,具高度毒性
三氯甲烷
物理状态:液态
可燃,环境污染物
硫酸
物理状态:液态
腐蚀性强,有毒

物理状态:液态
可燃,具毒性
二甲苯
物理状态:液态
可燃,具刺激性
乙醇
物理状态:液态
可燃,具毒性
氢氧化钠
物理状态:固态
腐蚀性强,具刺激性
以上是常用危险性化学剂的理化及危险特性的汇总表。这些化学剂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危险特性,我们在使用和处理这些化学剂时需要格外小心,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在使用这些化学剂时,请务必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在安全通风条件下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化学剂特性和危险性请参考相关的权威资料。*

涂料溶剂危害性分类表

涂料溶剂危害性分类表
三类溶剂 CH3CH2OH 二类溶剂 CH3CH2OCH2CH2OH 三类溶剂 CH3COOCH2CH3
二类溶剂 HOCH2CH2OH
1,4-Dioxane
Ethanol 2-Ethoxyethanol Ethyl acetate
Ethyleneglycol
三类溶剂 CH3CH2OCH2CH3
Ethyl ether
二类溶剂 二类溶剂 一类溶剂 CH3CCl3 二类溶剂 HClC=CCl2 二类溶剂
1-Propanol
2-Propanol Propyl acetate Pyridine Sulfolane Tetrahydrofuran Tetralin Toluene 1,1,1-Trichloroethane 1,1,2-Trichloroethene Xylene*
Cumene
Cyclohexane
一类溶剂 CH2ClCH2Cl
1,2-Dichloroethane
一类溶剂 H2C=CCl2 二类溶剂 ClHC=CHCl 二类溶剂 CH2Cl2 二类溶剂 H3COCH2CH2OCH3
1,1-Dichloroethene 1,2-Dichloroethene Dichloromethane 1,2-Dimethoxyethane
二类溶剂 三类溶剂 CH3CH2COCH3
Methylcyclohexane Methylethyl ketone
三类溶剂 CH3COCH2CH(CH3)2
Methylisobutyl ketone
三类溶剂 (CH3)2CHCH2OH
二类溶剂 二类溶剂 CH3NO2 三类溶剂 CH3(CH2)3CH3
二类溶剂 CH3(CH2)3COCH3

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乙二醇
116
丙类
DIBK
49
乙类
DMC
19
甲类
ETB
丙类
DBE
100
丙类
二甘醇
143
丙类
混丙醇
40
乙类
叔丁醇
丙类
丙二醇
丙类
异丙醇胺
丙类
乙二醇丁醚乙酸酯
丙类
异丁酯
18
甲类
仲丁酯
19
甲类
PMP
丙类
DMAC
丙类
EGDA
丙类
乙类
丙酮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类
丁酮
-9
甲类
甲基异丁基酮
15.6
甲类
环己酮
43
乙类
异佛尔酮
96
丙类
乙酸乙酯
-4
甲类
乙酸丁酯
22
甲类
乙二醇乙醚乙酯
47
乙类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47-48
乙类
醋酸正丙酯
10
甲类
二氯甲烷

丙类以上
三氯乙烯

丙类以上
四氯乙烯

丙类以上
DMF
58
乙类
无苯溶剂
-17
甲类
DOP
210
丙类
正丙醇
15
甲类
名称闪点类别正己烷255甲类白电油2甲类200溶剂油30甲类甲苯4甲类二甲苯25甲类三甲苯48乙类四甲苯60乙类环己烷165甲类甲醇11甲类异丙醇12甲类异丁醇27甲类正丁醇35甲类二丙酮醇54甲类混丙醇12甲类乙二醇单丁醚61乙类二乙二醇单丁醚78丙类乙二醇乙醚43乙类丙二醇甲醚32乙类丙酮20甲类丁酮9甲类甲基异丁基酮156甲类环己酮43乙类异佛尔酮96丙类乙酸乙酯4甲类乙酸丁酯22甲类乙二醇乙醚乙酯47乙类丙二醇甲醚醋酸酯4748乙类醋酸正丙酯10甲类二氯甲烷无丙类以上三氯乙烯无丙类以上四氯乙烯无丙类以上dmf58乙类无苯溶剂17甲类dop210丙类正丙醇15甲类乙二醇116丙类dibk49乙类dmc19甲类etb丙类dbe100丙类二甘醇143丙类混丙醇40乙类叔丁醇丙类丙二醇丙类异丙醇胺丙类乙二醇丁醚乙酸酯丙类异丁酯18甲类仲丁酯19甲类pmp丙类dmac丙类egda丙类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

有机化工溶剂品种理化特性
相对密度
(空气=1)
4.89(30C)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
LC5012124mg/kg(
3.14
100mg/m3
无资料
兔经皮);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
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 眼结
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
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
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 皲裂、皮炎。
易燃
-4
535
燃烧分解物
最小点火能(mJ)
爆炸极限%(v/v)
可燃
-10
无资料
燃烧分解物
最小点火能(mJ)
爆炸极限% (v/v)
15.33(10C)
200
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无资料
5.6〜16%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LD505800mg/kg(大鼠经口)
本品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喉刺激; 高浓度吸入出现头晕等。对眼有损害,损害可持续数天。长期皮肤接触 可致皮肤干燥。
易燃
-17
235
燃烧分解物
氧化碳、二氧化碳。

常见危险化学品整理版

常见危险化学品整理版

常见危险化学品整理版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人类、动物和环境产生危害和污染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品通常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有害等多种性质,因此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

1. 酸类化学品酸类化学品是指在水中产生酸性物质的化学物质,如硫酸、盐酸等。

它们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能够破坏组织、灼伤皮肤、损伤眼睛等。

在使用和储存酸类化学品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安全。

2. 碱类化学品碱类化学品是指在水中产生碱性物质的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它们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能够破坏组织、灼伤皮肤、损伤眼睛等。

在使用和储存碱类化学品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安全。

3. 溶剂类化学品溶剂类化学品是指用于溶解固体、液体及气体的有机化合物,如丙酮、丁酮、甲苯等。

这些溶剂通常具有易燃和有毒等性质,会对人体产生损害,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使用和储存溶剂类化学品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安全。

4. 氧化剂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

氧化剂通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能够引起火灾和爆炸。

如过氧化氢、亚硝酸钠等。

在使用和储存氧化剂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安全。

5. 毒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是指对生命体系统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汞、铅、砷等重金属和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学品能够对人体产生损害,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在使用和储存毒性化学品时,需要采取高度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6. 爆炸品爆炸品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爆炸的化学物质,如雷汞、乙炔、硝酸等。

这些物质具有高度的爆炸性,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使用和储存爆炸品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的安全。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

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 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 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 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 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

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

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最新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最新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本数据分类规则采用最新国标GB20581-2006中分类规则。

1)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不大于35℃
2)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大于35℃
3)闪点不小于23℃和闪点不大于60℃
4)闪点大于60℃和闪点不大于93℃
宏川新材下面给出常用溶剂的闪点数据和分类明细,供给大家参考使用。

1.【2013年上海高考6】与索尔维制碱法相比,侯德榜制碱法最突出的优点是()
A.原料利用率高 B.设备少
C.循环利用的物质多 D.原料易得
2.【2012年上海高考八】碳酸氢铵是一种重要的铵盐。

实验室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可制得碳酸氢铵,用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可制得纯碱。

完成下列填空:
41.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过程中,先有________晶体(填写化学式)析出,然后晶体溶解,最后析出NH4HCO3晶体。

3.【2010年上海高考27】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

A B
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取样、、沉淀、、、冷却结晶、、烘干。

3)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产生的现象是。

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

4)碳酸化后过滤,滤液D最主要的成分是(填写化学式),检验这一成分的阴离子的具体方法是:。

5)氨碱法流程中氨是循环使用的,为此,滤液D加入石灰水产生氨。

加石灰水后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内容回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类
DMC
19
甲类
ETB
丙类
DBE
100
丙类
二甘醇
143
丙类
混丙醇
40
乙类
叔丁醇
丙类
丙二醇
丙类
异丙醇胺
丙类
乙二醇丁醚乙酸酯
丙类
异丁酯
18
甲类
仲丁酯
19
甲类
PMP
丙类
DMAC
丙类
EGDA
丙类
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常用化工溶剂的危险分类
本数据分类规则采用最新国标GB20581-2006中分类规则。
1) 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不大于35℃
2)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大于35℃
3)闪点不小于23℃和闪点不大于60℃
4)闪点大于60℃和闪点不大于93℃
宏川新材下面给出常用溶剂的闪点数据和分类明细,供给大家参考使用。
名称
闪点℃
类别
正己烷
甲类
白电油
-2
甲类
200﹟溶剂油
30
甲类

48
乙类
四甲苯
60
乙类
环己烷
甲类
甲醇
11
甲类
异丙醇
12
甲类
异丁醇
27
甲类
正丁醇
35
甲类
二丙酮醇
54
甲类
混丙醇
12
甲类
乙二醇单丁醚
61
乙类
二乙二醇单丁醚
78
丙类
乙二醇乙醚
43
乙类
丙二醇甲醚
32
乙类
丙酮
-20
甲类
丁酮
-9
甲类
甲基异丁基酮
甲类
环己酮
43
乙类
异佛尔酮
96
丙类
乙酸乙酯
-4
甲类
乙酸丁酯
22
甲类
乙二醇乙醚乙酯
47
乙类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47-48
乙类
醋酸正丙酯
10
甲类
二氯甲烷

丙类以上
三氯乙烯

丙类以上
四氯乙烯

丙类以上
DMF
58
乙类
无苯溶剂
-17
甲类
DOP
210
丙类
正丙醇
15
甲类
乙二醇
116
丙类
DIBK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