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愈 梁衡

合集下载

《读韩愈》读后感1000字

《读韩愈》读后感1000字

风骨——读《读韩愈》有感“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何其有幸,我曾拜读了梁衡散文选集,而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读韩愈》。

——题记江流激湍,浪翻乳花,碧水自将青山绕;山峦叠翠,怒松插云,青山脚下碧水环。

自岭南以南,焕烂流光,皆集于潮州。

潮州之水,美不过韩江;潮州之山,雄不及韩山;而潮州之墨迹,妙笔皆生韩公祠。

在梁衡笔下,我有幸来到了这山清水秀的地方。

然而,韩愈一介书生,怎会使这山水易姓为韩呢?众所周知,韩愈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章佳句至今被人们争相传诵。

在文坛上,他是大唐的一块丰碑,但这尚不足以易姓河山。

在书中,我来到了唐宪宗时期,原本井井有条的市集却乱做一团,众人纷纷向法门寺赶去。

然如此兴师动众的,却不是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而是唐宪宗迎佛指舍利入皇城。

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却无一人敢指出帝王的不是。

此时,巷尾处一驾不甚华丽的车轿中,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发出了一声重重的叹息。

天子殿前,一位手持玉笏的大臣,颤颤巍巍地从群臣中走了出来——正是前日巷尾那位老者,他思忖良久,终于开口:“陛下,臣曾奏表上书,望陛下取消法门之典。

陛下乃九五至尊,却要迎佛骨这朽秽之物入我大唐,置百姓社稷颜面于何地?若佛祖有灵,以为不敬,欲施行罚,便加之于臣身,臣万死不辞!”一翻言辞情真意切,感人甚深,却引得龙颜大怒,皇帝不顾众臣劝阻,把他贬至潮州。

这位老者便是韩愈。

朝为朝廷重臣,夕为左迁罪人,恐怕任何人都难以承受这种巨大落差。

然而,韩愈却挺了过来。

苏轼乌台诗案之悲释于对人生的超然,柳宗元被贬之苦释于对山水的眷恋,而韩愈的心灰意冷却释于他对百姓疾苦的操劳。

当时的潮州因离京甚远,不似王土,更如蛮夷。

韩愈见此心中大恸,忖道:我心中虽悲苦,但怎么比得上百姓的贫苦?于是,他重拾软毫,以文诛恶,驱鳄鱼,兴学堂,除奴制,修水利。

八个月过后,潮州面貌焕然一新,潮州进士也由原来的三名升到了一百三十名之多。

《读韩愈 梁衡》阅读答案

《读韩愈 梁衡》阅读答案

《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读韩愈》阅读答案梁衡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

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

读韩愈读后感

读韩愈读后感

读韩愈读后感篇一:读韩愈作品有感读韩愈作品有感“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这是作家梁衡对韩愈的评价,是韩愈为官的写照。

他的为官之道从侧面可反映出韩愈本人有极高的素养,这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韩愈作品良多,《进学解》和《师说》带给我的影响尤为深刻。

纵观古今有学问有成就人的作为,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就是天道酬勤。

是的,求知识,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轻佻,半点浮躁,半点投机。

而必须是忍得寂寞,甘坐冷板凳,一本书一本书地读,一张卡片一张卡片地写,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才幸许有所收获。

韩愈在《进学解》中还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

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

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

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

这不仅教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闪光之处勇敢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还有些倡导国家知人善任,善于发现培养人才的意味。

通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作者对于逆境而表现出的一种平和心态,这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心态决定一切,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拜读完大家韩愈的《师说》,心中感触颇深。

的确,尊师重教是学问探讨上一个恒久的主题,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

做学问之人必须谨记切不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而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

文章的一、三两段中韩愈谈到了古人的从师之道,可以总结它的核心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古代的知识渊博之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师,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同时古代的圣人不仅向老师学习,还“无常师”,向各种人甚至一些远不如他的人请教和学习,自然让我们想到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且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韩愈梁衡》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梁衡这个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韩愈对忠诚、清廉、正义的赞赏和追求。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文章开头就通过梁衡自己嘱托后人的言辞,展示了他身上那种勇敢正直的品质。

梁衡担忧自己的子孙会违背自己的遗志,不为世人所喜爱,于是写下遗言让后人铭记。

这种忠诚和坚定的品质让人敬佩不已。

文章中描写了梁衡忠诚正直的种种事迹,例如他在担任官职期间最为注重的就是廉洁自守,以身作则,并清查贪污的官员,提升了人们对他的敬意。

他还不畏权贵,勇敢地反对王安石变法,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梁衡的这种清廉正直是当前社会所缺乏的,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对梁衡的事迹的描写,韩愈告诉我们忠诚、正直、清廉的品质是伟大而可贵的。

他们不仅可以带来荣誉和尊重,也能够改变社会的风气。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启示。

读完《韩愈梁衡》,我不禁想到了自身的行为和追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应该以正直、忠诚、廉洁为处事的准则。

虽然身处这个现实世界,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总之,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思考。

通过梁衡的人物形象,韩愈展现出了自身对于品德、忠诚和正义的追求。

这种追求是真诚而伟大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正直品德的决心。

读韩愈

读韩愈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文章主要读到有关韩愈的哪些内容? 2,文中关于韩愈被贬潮州一事叙述了哪些 方面的内容?
再读课文把握作品思想内涵
作者读有关韩愈的内容,还表现了什么 呢?
作者读韩愈的启示有哪些?

小结: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但不能给打败
重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特征
读韩愈
梁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 2.理解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介绍:
•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 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 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 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 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 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 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 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 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 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名山大川感思诗结尾,有何作用?
小结
• 文章结构严谨,思想深邃,引人入胜, 斯迈尔斯说过:“人生的 境界,主要在于他思想的境界。”作者 由“读韩愈”,“读”出了崇高的人生 境界。,古今社会有哪些时代楷模值得 我们去读?在他们身上你读出了什么?

读韩愈

读韩愈

奸佞
Nìng
祠堂

刻碑勒石

千秋之祀

业精于勤荒于嬉 xī
• 韩愈,北魏贵族后裔 , 两岁父亡 ,三岁母离去,十一岁, 其兄病死韶州。后一直由嫂郑氏抚养成人。36岁时任监 察御史,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因上书请减免徭役 赋税,指斥朝政,遭权臣谗害,被贬为阳山令。因先后 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元和十二年5 0岁时, 因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宪 宗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 《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宪宗龙颜震怒,要处 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 贬为潮州刑史。任职八个月,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 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 利,排涝灌溉。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 后移袁州。转任兵部侍郎,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 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 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后又晋升 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其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 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我宣我心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 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 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 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 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 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读韩愈
梁衡
梁衡何许人也?
• “无论谈历史、谈 现实,最后都离不 开对国家、民族的 忧心。”“在并世 散文家中,能追求、 肯追求这样一种境 界的人,除梁衡以 外,尚无第二 人。”——季羡林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读韩愈梁衡读后感篇一:读韩愈作品有感读韩愈作品有感“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这是作家梁衡对韩愈的评价,是韩愈为官的写照。

他的为官之道从侧面可反映出韩愈本人有极高的素养,这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韩愈作品良多,《进学解》和《师说》带给我的影响尤为深刻。

《进学解》一开始,就以精炼明快的语句,说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

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成为大家熟悉的格言,那个“勤”字和“思”字,也曾激励过多少读书人,下过多少功夫而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纵观古今有学问有成就人的作为,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就是天道酬勤。

是的,求知识,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轻佻,半点浮躁,半点投机。

而必须是忍得寂寞,甘坐冷板凳,一本书一本书地读,一张卡片一张卡片地写,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才幸许有所收获。

韩愈在《进学解》中还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

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

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

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

这不仅教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闪光之处勇敢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还有些倡导国家知人善任,善于发现培养人才的意味。

通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作者对于逆境而表现出的一种平和心态,这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心态决定一切,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拜读完大家韩愈的《师说》,心中感触颇深。

的确,尊师重教是学问探讨上一个恒久的主题,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

我读韩愈

我读韩愈

我读韩愈——读梁衡《读韩愈》有感“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这是作家梁衡对韩愈的评价,是韩愈为官的写照。

翻开市面上的古诗集,你会发现李白的诗作数量居首,其次是杜甫,而韩愈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他也写诗文,只不过没有李白那么多痴话、没有杜甫那么多忧国忧民——他的不幸与挫折,却远比李白杜甫多。

文中作者对韩愈的评价甚高。

不但详细地介绍了韩愈的种种经历,又对他的作为做出了详细的评述。

韩愈本人正直,“肝脑涂地”地直接向唐宪宗“陈利害表决心”,不料宪宗丝毫不领情,还将他贬官千里,这已算是一桩挫折;当他到了潮州后,却发现这里还残余落后的文化和陋习,然而韩愈仍不忘将自己的能力付诸一方水土,心系百姓,这真是“难能可贵了”。

他两次犯上直言,又倡导古文运动,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不依不服,这正是他生命中的韧劲所在。

“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落第”,如此看来韩愈并不是一个向挫折低头的人。

身处逆境,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踏踏实实做好他认为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在历史上,他的作为也许称不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足以令后人为之敬佩、为之称道。

韩愈所受到的挫折,究竟是他的个性决定还是掌朝的宪宗皇帝造成的?文中作者认为无关紧要。

他认为重要的是人对待自己不幸的态度。

他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或是挫折,跟韩愈在仕途上所遭的不顺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更何况韩愈内心深处所隐藏着的奋斗精神并未随着一次次的碰壁而消失殆尽,他倔强的力量换来的是一方百姓的精神文化素养提升。

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曾并不为我所了解的人生经历;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不畏挫折的倔强力量;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孤独却坚强的人生写照,我读韩愈,读到的是他那种“奉献于民,求成于心”的高尚品格。

读韩愈梁衡阅读附答案

读韩愈梁衡阅读附答案

读韩愈梁衡阅读附答案梁衡是现今文坛中个性光鲜、思想敏锐、别具特色的作家,其散文标新立异,曾引发过极大反响。

下面是搜集的读韩愈梁衡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发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概宏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百思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朝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提倡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流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气。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

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

然而,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厉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因此,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处所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属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甚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成心,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情之冷可见一斑。

然而,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情还要坏。

这里地处偏远,文化后进,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其风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终年在浑浑噩噩中糊口。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处所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甚么。

读韩愈

读韩愈
下,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 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 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 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 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 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 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 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 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 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 认。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 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 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 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 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 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 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 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 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 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 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 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 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 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 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 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 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 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 谁知奏折一递, 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 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 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 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最新】读韩愈,梁衡,选自觅渡-实用word文档 (9页)

【最新】读韩愈,梁衡,选自觅渡-实用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读韩愈,梁衡,选自觅渡篇一:《觅渡》读后感读《觅渡》有感《人杰鬼雄》的压卷之作《觅渡》,是一篇评价瞿秋白的散文。

秋白去世半个世纪了,为什么人们至今以至永远怀念他,纪念他?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还是因为他的从容赴死?当然有这些因素。

而梁衡在散文中却绕过这些,突出地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几十年来,描写秋白、纪念秋白、评价秋白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梁衡是第一个从人格上剖析秋白,一层层逼近秋白人性的最高境界,用秋白的人格魅力在读者心中搅起了轩然大波。

难怪此文一出,先后有百多家报刊转载,难怪秋白的女儿独伊读过《觅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说:“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

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

诚哉斯言!信哉斯言!记得当年《觅渡》一出,我们几个先睹为快的人,便不约而同,相互推荐。

此后的几年里,我读此文不下十遍,每读一遍,就觉得和秋白接近了一步,但又总觉得和秋白有说不尽的话。

秋白一生是一幅读不完的名画,梁衡的《觅渡》是一篇读不尽的散文。

梁衡评价瞿秋白的话:“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或许,这句话是最能概括整本书的内涵的,也是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以瞿秋白的才干,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名医。

但他却偏偏选择了革命家这条路。

他的壮烈牺牲,我们在无限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景仰和崇敬。

梁衡评价其为“舍其事而成其心”,也就是宁可放弃轻松安逸的生活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

于是,我想:人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何为人生价值?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

读韩愈

读韩愈

韩愈悲催的一生
• 韩愈父名仲卿,早逝,韩愈三岁时便成了 孤儿,十八岁的韩愈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 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考取进士 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 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韩愈第四 次参吏部考试;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 到一次回复;三次到当权者家拜访,但都 被拒之门外。
• 官路坎坷,直言不畏 • 谏迎佛骨,被贬潮州 • 驱逐鳄鱼,兴修水利 • 废除奴隶,兴办教育
人生又 • 二曰: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 三曰:见心明志,直言疾呼。 • 四曰:泰然处之,尽力有为。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
读韩愈
人生曰:逆境
•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 • 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 • 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 • 四曰:生命之危,身处绝境。
韩愈辉煌的一生
•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曾任 裴度的行军司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世称韩文公。唐代 文学家,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中唐古文运 动”,合称“韩柳”。

读韩愈读后感500字

读韩愈读后感500字

读韩愈读后感500字读韩愈作品有感“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这是作家梁衡对韩愈的评价,是韩愈为官的写照。

他的为官之道从侧面可反映出韩愈本人有极高的素养,这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韩愈作品良多,《进学解》和《师说》带给我的影响尤为深刻。

《进学解》一开始,就以精炼明快的语句,说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

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成为大家熟悉的格言,那个“勤”字和“思”字,也曾激励过多少读书人,下过多少功夫而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纵观古今有学问有成就人的作为,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就是天道酬勤。

是的,求知识,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轻佻,半点浮躁,半点投机。

而必须是忍得寂寞,甘坐冷板凳,一本书一本书地读,一张卡片一张卡片地写,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才幸许有所收获。

韩愈在《进学解》中还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

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

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

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

这不仅教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闪光之处勇敢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还有些倡导国家知人善任,善于发现培养人才的意味。

通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作者对于逆境而表现出的一种平和心态,这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心态决定一切,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拜读完大家韩愈的《师说》,心中感触颇深。

的确,尊师重教是学问探讨上一个恒久的主题,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

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

Those you hate work harder than you.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读《梁衡散文》有感(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这样一些人被历史记住,甚至使山河易姓。

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涛起伏,一时思绪万千。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历史上的他曾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任地方小官。

而在他任这小官时,仅八个月,他就除鳄,兴修水利,赎放奴婢,兴办教育,干了四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设身处地的想想,韩愈是被贬啊,他干嘛“多管闲事”呢?他是个贬臣,老老实实等机会便是,他干嘛主动参政啊?可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认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

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心系百姓!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为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几百年后,历史又等来了一位蹒跚的老者,他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则徐。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多么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

但他太天真了,这不是他说了算,得听皇帝的。

上职一年半后,他就被贬到伊犁。

在此途中他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不管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别人论功行赏,他依然要发配伊犁。

每每读到这里,我心中总是愤懑不平,为林则徐喊冤。

有时我还觉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则徐又不是那种离开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无能,奸人当道,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浊你也浊”吗但林则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热的,他不会因朝廷不重用而不关心国事,他依然为国效力,像一只老黄牛,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林则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

是什么让他忍受了身体与心灵的折磨,一次次为国建功而不上褒奖名单?是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爱国爱民,心系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

读韩愈梁衡读后感读了梁衡写的韩愈,那感觉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捞起了一颗超级闪亮的星星,然后仔仔细细地端详,发现这颗星简直浑身都是宝。

韩愈这人啊,以前在课本里就觉得他是个写文章很厉害的老头儿。

可读完梁衡的这篇文章,才知道他的一生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得很。

他一心想为国家干点大事儿,可那时候的官场就像一个满是坑洼的烂泥地,每走一步都得费好大劲儿。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这就好比在一群都爱穿奇装异服的人中间,他站出来大喊:“咱们还是穿回正常的衣服吧,那些花里胡哨的不实用!”他想让大家把文章写得实实在在,能表达真东西,这得多难啊。

可是他就像个倔强的小牛犊,硬是往前冲。

我就想啊,这人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跟当时的潮流对着干呢?就好比现在有人说,大家都别用手机了,咱们还是回到写信的时代,肯定会被人当成疯子。

但韩愈就这么干了,而且还成功了一部分,这可太牛了。

他还被贬到潮州那地方,按说一般人到那儿肯定就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倒霉到家了。

可韩愈不,他一到那儿就开始搞建设,驱鳄鱼、兴教育,把潮州当成自己的小天地,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这就像是被扔到一个荒岛,结果他不仅没哭天喊地,还把荒岛建成了一个小乐园。

这让我明白,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不管到哪儿都能发光发热。

梁衡写韩愈,写得特别有画面感。

就像他带着我们穿越回唐朝,让我们亲眼看着韩愈是怎么生活、怎么奋斗、怎么痛苦又怎么坚持的。

我读完就觉得,韩愈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大文学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无奈和执着。

从韩愈身上,我还学到了一点,就是不管做什么事,要是觉得对,就得坚持。

哪怕周围的人都不理解,哪怕会遇到很多挫折,只要心中有信念,就像韩愈心中的文学理想和治国理想一样,那就得咬着牙往前走。

而且呢,遇到困难也别抱怨,就像韩愈被贬到潮州还能做出那么多成绩,要是只知道抱怨,啥也干不成。

这篇文章就像是一把小钥匙,打开了我对韩愈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让我对历史人物、对坚持和信念都有了新的认识。

读韩愈——梁衡

读韩愈——梁衡

18.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19..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⑵杜甫的苦寒人生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20..⑴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1.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1 D、汗涔涔2 C.( A.重湖叠巘B. 暮霭 D. 销魂)3 C4 B (A反而改为立即C “坏人坏事”是并列短语,其中的“坏事”与“窝藏”搭配不当D错将定语中的“建立和加强”当作后一句的谓语,造成与宾语中心语“工作”搭配不当,要在“建立和加强”前补充谓语“完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6、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7、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1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1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长安大街上的雕梁玉砌在卢沟晓月下句子赏析

长安大街上的雕梁玉砌在卢沟晓月下句子赏析

长安大街上的雕梁玉砌在卢沟晓月下句子赏析《读韩愈》中这样描写主人公前往谪居地,“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

”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加之形象地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当年韩愈在路上孤寂的身影。

梁衡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宁缺毋滥。

通常一年才写一篇文章。

他写《觅渡,觅渡,渡何处》前后用了6年,创作《大无大有周恩来》甚至用了20年。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呕心沥血,方出精品。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到头来还是个未成品。

正是由于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才使得作者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以长久流传。

在浮躁气氛漫延的今天,梁衡的这种创作态度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韩愈 梁衡之欧阳家百创编

读韩愈  梁衡之欧阳家百创编

读韩愈梁衡欧阳家百(2021.03.07)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

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韩愈梁衡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

所谓“文死谏,武死战”。

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

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

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

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dàn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

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

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

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

韩愈的确是个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

比如,除鳄之前,他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这简直就是一篇讨鳄檄文。

他说我受天子之命来守此土,而鳄鱼悍然在这里争食民畜,“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他限鳄鱼三日内远徙于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尽杀乃止”!阴雨连绵不断,他连写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请求天晴。

他说天啊,老这么下雨,稻不得熟,蚕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要是我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无辜的,请降福给他们。

(“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

”)一片拳拳之心。

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两篇上表外,余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

文如其人,文如其心。

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

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

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

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

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

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

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

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

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

是他大开教育之功。

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瘅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

一九五七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

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

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风渡玉门,戈壁绽绿荫。

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

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

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