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_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反应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B13080101 井雪摘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它是在欧洲犹太人中发展起来的犹太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
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场皆在推动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世俗运动,是想在孕育下兴起的。
人们一般以为,巴以冲突主要是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冲突。
实际上犹太人内部也分各种派别,有的正统犹太教派至今仍然是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的激烈批评者。
关键词:耶路撒冷,犹太教,大流散,移民浪潮,政治活动,组织,军事准备。
一、犹太教在思想意识上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和作用(一)犹太教在思想意识上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非宗教的政治运动,从表面上看,犹太教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犹太教在思想意识上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历史上,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被迫经历了多次历史性大迁徙、大流散,遭受过长期的放逐、残酷的迫害和多次震惊世界的民族大屠杀。
“巴比伦之囚”事件,在历史上对犹太教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犹太人的民族神耶和华,而今变成了世界神、宇宙神,这时候的犹太人已经产生了具有世俗性的弥赛亚(“救世主”)观念,为了反抗异族的压迫和统治,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先后举行了三次民族大起义。
犹太民族在最后一次大起义被镇压,犹太人从此亡国。
经过这三次民族大起义,犹太人死去了150多万,幸存者绝大部分被赶走或者逃出巴勒斯坦,向世界各地流散,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生存了1300多年的历史,开始进入长达1800多年民族大流散的历史时期。
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的处境极为悲惨。
基督教在欧洲各国取得了统治地位,由于犹太人信奉犹太教,否认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欧洲各国的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矛盾,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和迫害,对犹太人的生活和就业进行种种限制和禁戒,被迫过着与世隔绝的社团生活。
魏兹曼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
魏兹曼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魏兹曼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至今难以平息的阿以冲突,缘于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生及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其随后对巴勒斯坦土地的侵占。
在犹太人的近、现代历史上,是西奥多·赫茨尔将犹太人古老的复国观念发展为政治性的犹太复国主义,而将犹太复国主义付诸实践并使其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则是哈伊姆·魏兹曼(又译作魏茨曼)。
魏兹曼从犹太复国主义兴起时就投入到该运动当中,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犹太人的复国事业,以致被认为是“全世界犹太人的领袖和发言人”、“犹太人心目中的国王”。
(注:〔以〕果尔达·梅厄著,章仲远、李佩玉译:《梅厄夫人自传》,新华出版社,1986年,第182页。
)一、魏兹曼关于犹太建国的基本主张魏兹曼(1874-1952年)出生于平斯克城(当时属沙俄统治,今属白俄罗斯),曾在德国弗兰登堡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攻读化学专业,1901-1903年,任日内瓦大学化学讲师。
1904年他移居英国,并于1907年出任曼彻斯特大学化学教授,以发明炸药制造中的合成丙酮新工艺而驰名。
他参加了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1920-1931年、1935-1946年担任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魏兹曼当选为该国第一任总统。
可以说,从巴塞尔大会到以色列建国,魏兹曼参与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全过程。
(一)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明年在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祈祷词,而犹太复国的思想则早在“巴比伦之囚”(注: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灭亡犹太国,将数万犹太人掳往巴比伦囚禁,史称“巴比伦之囚”。
)时就已产生并一直存续下来。
魏兹曼赞成建立犹太民族国家,主要是受赫茨尔撰写的《犹太国》一书的影响。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此书的发表,犹如晴空霹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它所阐明的思想,而是寓于其中的高尚品格,即大胆、明确和坚毅。
”(注:转引自〔以〕阿巴·埃班著、阎瑞松译:《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312页。
现代西方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哲学反思
现代西方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哲学反思作者:徐瑾张家亮来源:《决策与信息》2020年第05期[摘; ; 要] 现代西方社会世俗化浪潮主要表现为“去宗教化”过程,即从神圣到世俗的回归。
具体而言,在文化上表現为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在价值观上表现为价值取向从彼岸到此岸,在政治地位上表现为宗教权力从社会核心走向边缘。
近年来,西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兴起宗教复兴热、宗教创新热等世俗向神圣的回溯,这种回溯带有强烈的世俗烙印和现代社会特征。
宗教与社会二律背反的深刻内涵在于人类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冲突,以及隐藏在这种冲突下的信仰的终极关怀作用。
总体而言,人文精神被高扬,宗教信仰的作用被局限于精神和道德领域,这是西方社会世俗化浪潮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西方社会;世俗化浪潮;哲学反思;二律背反[中图分类号] B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5-0013-08“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深刻影响西方国家的社会浪潮,意味着西方国家从中世纪宗教统治下的所谓神圣社会向世俗化社会的转变,换言之,世俗化浪潮主要表现为西方社会的“去宗教化”过程。
在起初的世俗化浪潮的发展中对宗教思想的摈弃占据了上风,人道主义(humanism)和新教(Protestantism)从不同侧面给予了传统宗教以巨大打击。
不过,随着科技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会内部的自我调整,世俗化浪潮日益呈现出复杂的走向,一方面是神圣日益走向世俗,另一方面是世俗在不同程度上回归神圣。
两种趋势的同时进行使得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既表现了宗教与社会的二律背反,也体现了二者的妥协与融合。
一、世俗化浪潮的主要特征“世俗化”的概念源于拉丁文“saeculum”。
作为欧洲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一个专用语,其本义指在宗教战争结束后将一部分原属天主教会控制的领地、财产和权力转让给世俗的地方统治者。
在现代西方社会,不仅教会财产而且人类生活的全部重要领域,包括知识、经济、政治、法律、国家、文化、教育、医学、社会福利等等,都已经脱离了宗教的影响,转而由人直接负责和控制[1] 5。
犹太人的正统和非正统
他们强调保持与犹太社区的联系:并努力维持其独特的犹太教文化和生活方式 正统犹太教徒通常不与其他宗教或文化背景的人通婚或交往
能不完全遵循传统的犹太教信仰和实践,但他们强调对人类尊严和平等的尊重
同性恋和女性主义犹太教:这两个群体分别强调支持LGBTQ+和女性的权利和平等。这些派别和非正统
4 犹太教相关的话题有重叠,但也可以被视为现代社会运动的一部分,这些运动寻求在传统宗教框架内
对某些议题进行更包容和平等的对待
非正统犹太教
正统犹太教
然而,正统犹太教内部也存 在一些分歧和不同的实践, 例如一些正统派不接受现代 科技和某些现代社会实践, 而另一些则更加开放和接受
这些事物
2
非正统犹太教
非正统犹太教
非正统犹太教是指那些偏 离了传统犹太教信仰和实 践的团体
非正统犹太教的种类繁多, 从一些与主流犹太教实践 稍有不同的派别到完全背 离犹太教的群体都有
犹太人的正统和非正统
汇报人:XX
时间:X年X月
-
正统犹太教
目录
非正统犹太教
犹太人的正统和非正统
犹太教是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的一 个宗教,其传统和文化也被称为
正统犹太教和非正统犹太教
以下是对这两种类型的犹太教的 一些解释
1
正统犹太教
正统犹太教
正统犹太教(也称为传统犹太教)是指严格遵守传统的犹太教信仰和实践的团体。这些包括 对犹太教经典的解释,仪式和习俗的执行以及日常生活的规范。正统犹太教徒通常居住在 犹太社区或聚居区,这些地方被称为"隔都",并努力保持其独特的犹太教文化和生活方式
《世界宗教源流史》犹太教之十一:犹太复国主义
《世界宗教源流史》犹太教之十一:犹太复国主义(1)犹太复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1000万犹太人中有800 万一直生活在俄国和奥匈帝国。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犹太人比较集中的东欧逐渐成立了新的民族国家,犹太人在这些地区的高度集中被破坏了。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各地的犹太社团代表在整个犹太民族的统一性和各国犹太社团的自治独立性关系问题上意见分歧不一。
犹太复国主义联盟要求犹太人返回家园,实现犹太的巴勒斯坦自治。
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人士担心犹太复国主义会使各地犹太人历经艰辛已经获得的在本国的平等权利丧失。
在巴黎和会上,各方代表就要求各国政府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权利问题达成一致,并首先使波兰政府于1919年6 月签署了波兰少数民族条约,这对波兰国内300 万犹太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欢庆的大事。
国际联盟最后也于1922年5 月签署了一项内容与波兰条约类似的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声明。
这对世界各地犹太社团保护犹太民族宗教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然而对于犹太复国主义者来说,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目标是全世界犹太人团结起来,返回自己的家园,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度。
(2)《贝尔福宣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犹太复国主义联盟主席魏兹曼就开始同英国政府进行接触。
一战期间他同当时的英国外交部长阿瑟.詹姆斯.贝尔福进行磋商。
犹太复国主义联盟于1917年1 月底就有关在巴勒斯坦应执行的政策向英国外交部提交了一份正式备忘录,即' 符合犹太复国主义目标的、犹太人迁返巴勒斯坦计划草案'。
其主要要求是:承认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是一个民族;赋予他们以公民的、民族的、政治的和宗教的一切自由,以及购买土地和迁入的权利。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部以致函罗斯柴尔德勋爵的形式发表了一项声明,这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
它说,' 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必须明白理解,绝不应使巴勒斯坦现有非犹太团体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其它任何国家内的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地位受到损害。
近代以来犹太教
一、欧洲启蒙运动与哈斯卡拉近现代的分界点:历史学家,传统上认为是17世纪晚期,即马兰诺(The Marranos指中世纪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境内被迫改信基督教而暗地依然信奉原来宗教的犹太人或摩尔人)的出现,以色列学者则倾向于1700年,因为在大流散后,在此时首次出现犹太人迁回圣地耶路撒冷的势头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以色列国家的建立。
政治,社会史学家界定在 18世纪后半期,美国法国的革命最终导致犹太人的首次解放,废除歧视,隔离犹太人的法律,习俗;并作为公民被赋予法律地位,个人自由。
不过虽然选择的分界点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流放开始结束,在异国他乡等待了数世纪后,犹太人首次看到上帝救赎的曙光。
普遍认为德裔犹太人(the Ashkenazim)在中东欧发起的哈斯卡拉运动(Haskala)(犹太启蒙运动)标志着犹太教现代化的开端。
17-18世纪欧洲爆发了启蒙运动,成为全欧转向现代文明的推动者,对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欧洲历史上一个以理性为主要标志的时代到来了。
在这 100 年中,启蒙运动发动的对宗教神学的质疑与批判,对蒙昧状态的揭露与解蔽,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抨击与鞭挞,对理性、知识的推崇与讴歌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这场运动在启发人们头脑的同时更与中世纪的蒙昧、腐朽断然决裂。
为整个欧洲社会从迷梦中苏醒,随着运动的步伐逐渐走入新时代敞开了大门。
“启蒙运动的成功标志着现代主义精神的形成及现代思想的确立,经历了启蒙运动洗礼的欧洲实际上已经步入了现代社会。
”启蒙运动的大师们都积极宣传人权、自由、平等思想。
康德说:“启蒙运动的重点,亦即人类摆脱他们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主要是放在宗教事务方面”,“使人发现按照人的尊严——人并不仅仅是机器而已——去看人;……”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坚守与妥协以色列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的基要主义
①
参见王宇:《 犹太教在以色列的社会影响力上升》 ,载《 世界宗教文化》 2012 年第 4 期,第
②
Sergio Della Pergola, “ World Jewish Population, 2018,” in Arnold Dashefsky and Ira M.
62-68 页。
Sheskin, eds., The American Jewish Year Book 2018, Volume 118, Dordrecht: Springer, 2018,
haredi) 。① 就着装 而 言, 前 者 身 穿 普 通 人 的 衣 服, 男 性 头 顶 编 织 小 帽 ( kippah
scrugah) ;而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男性蓄胡子、鬓角处留着一绺头发、穿白衬衫和黑
色外套、戴黑色便帽或礼帽,已婚极端正统派犹太女性则剃掉头发,戴着假发或
头巾,身穿遮盖大部分身体的朴素衣服。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
本文雏形来自笔者在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于 2019 年 5 月 24 日举办的“ 以色列的
国际定位和发展走向” 工作坊上的发言,感谢钱乘旦教授的邀请,也感谢与会专家的讨论。
· 3·
∗
犹太与以色列研究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20 年第 5 期
的犹太教教派( 如改革派、保守派等) 是主流,这些教派充当了传统犹太教和美国
主流社会之间的缓冲地带。 但这些教派得不到以色列国的承认,对以色列社会
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以色列信教的犹太人几乎都是正统派。 传统犹太教与以
色列世俗社会一旦发生冲突,便会表现得十分激烈。
以色列信教的犹太人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迷恋传统,将传统作为个人的选
犹太教困境与犹太人困境下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
学 习德语 、 欧洲礼 仪和 文化 , 以求把 犹 太人 从“ 隔都 ”
的禁锢 中解 放 出来 , 新 融入 现 代 社 会 。 门德 尔 松 重
的主观愿 望是 好 的 , 出乎 他本人 意 料 的是走 出“ 但 隔
到他 们尊 敬 的法 国 、 国和 德 国思 想 家 的著 作 中吸 英
取 的世俗 观念 进行 综合 ”1(68 。这 一思 想 的具 体 [] 7) P
改 革者摩 西 ・门德 尔松 首倡 。门德尔 松 主张 犹太 人
太传 统文 化就 是指 塑造 了犹太 民族 独 特 的族 性特 征 的古 老犹 太教 文化 。但 文化 犹太 复 国主义 并 非犹 太 文化 复古 主义 , 而是 “ 哺育他 们 成长 的传 统 的犹 太 对
教遗 产 , 和从 具 有 ‘ 评 思 想 ’ 俄 国知 识 分 子 及 受 批 的
犹 太 复 国主 义 。
关键 词 : 哈德 ・哈姆 ; 太 教 ; 化 犹 太 复 国主 义 阿 犹 文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K3 2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2 X 2 0 ) 5 0 6 4 1 0 一O 2 ( 0 9 O —0 5 —0
文化 犹太 复 国主义是 1 世 纪 末产 生 于东 欧 , 9 却 影 响 了整 个犹 太 人 世 界 的犹 太 民族 主 义 思 潮 之一 ,
的周 围地 区和 所有 散 居 区 的 犹 太社 群 , 舞他 们 建 鼓
西欧 、 中欧 和南 欧犹 太人 的生 活和前 途 的转 折标 志 。 随着 拿破 仑 ( 7 9—1 2 ) 扫 欧 洲 , 国 大革 命 的 16 81横 法 平等 思想 也一道 传 播 到他 所 占领 或 吞并 的 国家 ”3 [3
犹太教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
犹太教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原载:世界民族刘中民,讲师,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石家庄,050091犹太复国主义作为兴起于19世纪末期、壮大于本世纪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史学界大多认为,犹太复国主义是在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长期遭受民族压迫而渴望民族独立的历史背景下,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席卷全球的民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在企图插手中东的英、美等西方列强的支持和操纵下而形成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
在论及犹太复国主义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虽偶尔有人视犹太教的宗教观念为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根源之一,但均是一笔带过,并无专文论述。
本文在通过对神秘的犹太教与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关系的考察,揭示犹太教对犹太复国主义的重要影响。
一、犹太教的曲折历史: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参照系统犹太教作为集犹太民族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道德规范、组织制度和民俗礼仪为一体的民族宗教,对近代以来犹太复国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究其根源,在于近、现代犹太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犹太教产生之前的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犹太人所经历的流离失所、倍受欺凌的历史与犹太教产生前希伯来人的苦难经历颇为相似。
犹太教产生前,希伯来人为摆脱巴比伦多神教的控制,历经艰辛迁徙迦南;为逃避百年不遇的旱灾,饱经苦难逃至埃及;为避免埃及暴政所致的种族灭亡的恶运,历尽磨难出埃及。
正是在希伯来民族颠沛流离的悲惨命运中,对犹太民族影响至深的犹太教在西亚、北非诸民族的征服与反征服的历史中萌芽、发展、成熟,并作为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对统一的犹太王国的建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历史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犹太教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则是这一命题的鲜明例证。
犹太民族亡国毁家后历经颠沛流离,倍受欺凌,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沙皇俄国和希特勒德国的残酷杀戮,使其境地更为悲惨。
在犹太人的历史上,犹太先知正是依靠神圣的犹太一神教完成拯救犹太人的历史使命的,因而犹太教的历史为犹太人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历史参照系统。
犹太人的故土观念与复国理想的关系_唐裕生
西亚非洲(双月刊)1997年第6期犹太人的故土观念与复国理想的关系唐 裕 生 犹太人虽然自公元70年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毁、国家灭亡后才开始流散到世界各地,但他们被迫离开故土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10个以色列支派被亚述人掳走的时代和公元前586年大批犹太人被遣送出境的“巴比伦囚虏”时代。
在漫长的流亡岁月里,一部分寓居异国他乡的犹太人被迫同化后消失了,但还有一部分人却对以色列故土始终怀着深切的眷恋和依附之感。
这种感情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当他们在散布于世界各处的犹太会堂里面向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祈祷时,同一个祈祷语是:“明年在耶路撒冷”。
犹太人应该回到故土并在那里居住,是犹太教的诫命之一,遵行这一诫命是一个虔诚者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和功德。
犹太人的这种故土观念来自犹太教思想“加路特”(Galut)。
希伯来语“加路特”一词原意为“放逐”和“流散”。
该词最早出自《圣经》,指从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毁坏之后被掳往巴比伦成为囚虏的犹太人,或在那里流亡的人。
囚居巴比伦时代,犹太先知对囚虏事件解释说,犹太人因违背上帝诫命,伤风败俗而遭到上帝惩罚,失去家园,被逐异邦。
但是他们只要忍受惩罚,悔过自新仍将是上帝特选子民,最终会得到宽恕。
先知们预言说,上帝将在适当的时候选派一位救世主“弥赛亚”降临,前来拯救他们脱离苦难境地,帮助他们复兴国家。
上帝“怜悯你们。
他要从放逐你们的地方,领你们回来……即使你们流浪到天涯方。
”¹50年后,先知预言正巧得到证实,巴比伦囚虏果然获释,重返故土,重建圣殿。
从此“加路特”这一特殊的宗教思想开始为大部分犹太人所接受,并深入人心。
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毁之后,拉比犹太教领袖对该词词义加以发挥和引伸,使其增添以下新内容:犹太人被逐出故土后民族处在流亡状态,内心具有特殊感情。
回归以色列故土的思想在历史上对维系犹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念至关重要,同时对促成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甚至今天的犹太移民潮也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犹太复国主义
巴以暴力恐怖冲突原因分析_盖玉彪犹太复国主义引发巴以民族冲突。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人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
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
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
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将建国地点确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
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由此获得了建立国家的法律基础,1948年5月14日下午,以色列宣布建国。
世界大国美国、苏联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掀起回归巴勒斯坦的复国运动,大批犹太移民不断通过合法和非法手段涌入他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巴勒斯坦地区,并同正在兴起的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产生摩擦。
阿犹民族矛盾上升;阿拉伯民族主义中加入了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内容。
引发了了第一中东战争。
阿以双方又分别于1956年、1967年和1973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
战争使一百多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流散到周围的阿拉伯国家,沦为难民,逐渐演变为一个流落异乡的民族。
犹太复国王又者的初衷是为流亡在外、面临生存范机的犹太人寻找一个自己的家园,但犹太人复国行动的客观效果却是夺占了阿拉伯人的土地,侵犯了阿拉伯人的权益,激发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对犹太复国主义的仇视,在反对犹太人的冲突中流落异乡的巴勒斯坦人为返回家园同犹太人发生了最直接的对抗。
再加上大国支持等种种外部因素的作用,从而形成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巴以矛盾冲突。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特别是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论美国犹太教改革派的变革对其犹太民族身份的影响
这份 美国犹太改革派的 习俗 改革及对待其身份的 起 。 ”很 明显 已经恢 复 了对犹 太 民族性 的重视 。 “ 具有 新文 件一再强 调 犹太 民族 性 。仿 佛是在说 明犹太教 既 态度 变 化
一
一
、
美 国犹太 改革派 的历 史 渊源要 追溯 到 欧洲 的德 国犹太 承认 犹太 民族性 ,又坚守 信仰 。”二 战后 由于犹 太 民族所 改革 派。德 国改 革派是 从传 统犹 太教 分裂 出来 的 ,开始于 经 受的大 屠杀 ,改革 派对 锡安 主义给 予 了很 大 的同情 ,对 1 世纪 的西欧 的德 国 ,然 后传人 欧洲 其他 国家 ,在 美国发 于犹 太 自身 的民族性 ,改 革 派意识 到 是不 可能抛 弃其 民族 9 展 和壮大 。最有 名也是 对 改革 派最有 影 响的就 是哈斯 卡拉 的共性 的。 到 了 1 9 年 《 革 派犹 太 教原 则 声 明 》声 明 99 改
第一次 改革 派拉 比大会 召开 ,标 志着 犹太 改革派 的正 式建 的历史 背景 塑造 了 民族 的身份 ,而 又 与其他 民族 的差异性 立 。成 为脱胎 于传统 派 的新 的宗派 。 i 世 纪后期 ,随着 大 奠定了文化身份 的基础 。斯 图亚特 . 尔 ( ta a )曾经 9 霍 Su r H l t 1 批欧洲人 移居 到美 国 ,把犹 太改 革派 的思想 带到 了美 国 ,
性 ,其 民族 身份 也受 到了影 响 。从文 化研 究 的理论 出发 ,
领 》,到 最近 的 19 年 的 《 革派 犹太教 原则声 明 》分别 99 改
我 们 知道 身 份 “ 关 于 我 们是 谁 ?” 其 本 身是 一 个 确定 提 出 了不 同 的主张 。从 中我 们会发 现 其对 犹太 民族性 的质 是 “ 自我” 的过程 ,这 种身 份是 由文化 所建 构 的。从 改革 派 疑 和反复 的变化 。在 其最 重要 的纲领 性文 件 1 5 年 的 《 0 8 匹
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_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反应
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_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反应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反应赵云侠在近现代历史上,犹太教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它的世俗化现象。
这一现象最突出的表现首推19世纪的犹太教改革运动,其结果是犹太教在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冲击下形成改革派、保守派和正统派三大教派。
三大教派的出现,特别是改革派的产生及其主张反映了犹太教世俗化的加强。
有人甚至认为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是世俗化了的犹太教派;而正统派也是受到世俗化某些影响的犹太教派,因此被称为新正统派。
这次犹太教世俗化运动使犹太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生存下来,还促进了犹太教的发展,使它活跃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上。
随着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诞生,犹太教又一次面临犹太民族主义的冲击。
犹太教是如何面对这一世俗运动,怎样迎接这一挑战,用其本身的世俗化来适应社会世俗化浪潮的,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在展开正题之前有必要对犹太教在改革运动中的分化和世俗化现象以及三大教派作一简单介绍。
一犹太教形成正统派、改革派和保守派三大教派以前一般史称传统犹太教,也就是中世纪的拉比犹太教。
18—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理性主义主宰的时代。
由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引发的欧洲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使大部分西欧犹太人先后获得了公民权。
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善,其中一部分人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犹太教对他们精神上的压抑和社会活动的限制,开始摈弃犹太教某些信仰,甚至脱离了犹太教。
另外,自然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在犹太人中导致哈斯卡拉(犹太启蒙运动)的产生,促使犹太教在19世纪最初10年为适应现代主义而做出积极反应,遂首先在德国掀起了犹太教改革运动。
因此,在犹太教内部展开了激烈争论,并最终在如何适应现代主义、如何看待天启和有关犹太民族性三个分歧最大的问题上形成了三大教派,即彻底投向启蒙运动怀抱的改革派;对现代主义作出了某些让步的新正统派(也叫现代正统派);以及对上述两派的观点和主张持折衷态度的保守派。
美国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
美国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犹太人团体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而进行的运动。
这一运动对世界犹太人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美国犹太人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讨论美国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影响,包括推动犹太移民和资金支持、培养犹太复国主义领袖以及对建立以色列国家的支持等方面。
美国犹太人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
许多美国犹太人拥有经济实力,并且对犹太事业抱有强烈的使命感。
他们通过捐款、投资和募集资金等方式,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不仅用于援助欧洲犹太人移民,还用于购买土地、建设基础设施和推动犹太复国主义的各种活动。
这些资金的支持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美国犹太社区还培养了许多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袖。
这些领袖通过组织活动、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等方式,宣传犹太复国主义的理念,并号召犹太人积极支持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努力。
其中最知名的领袖之一就是西奥多·赫茨尔,他是美国犹太人的后裔,也是犹太复国主义的早期倡导者之一。
赫茨尔发表了《老的新土地》一书,强调了犹太民族国家的必要性,并成为以色列国家的创始人之一。
美国犹太人对建立以色列国家的支持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重要一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犹太人意识到只有通过建立犹太民族国家,才能保证犹太人的生存和自由。
美国犹太人通过政治活动、游说和国际压力,推动了建立以色列国家的进程。
而在以色列建国后,美国犹太人继续向以色列提供支持,包括经济援助、科技转移和军事合作等方面。
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摘要:犹太复国主义又称锡安主义,是犹太人的政治运动,也指支持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园的意识形态。
犹太人大量向巴勒斯坦移民并建立以色列,大大激化了同整个阿拉伯民族的矛盾,成为中东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
关键词:犹太复国主义犹太教巴以冲突一.犹太复国主义的起源犹太复国主义的出现源远流长,或者说它的出现同早期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在巴勒斯坦的历史和犹太教的固有特征紧密相关。
公元前13 世纪,犹太一神教创立,犹太教与犹太人的内在联系促成了希伯来民族统一体雏形的产生。
公元前1029 年,希伯来统一王国建立。
它是历史上最早的犹太国家,并经历了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三个王国将近一百年的统治。
所罗门王国之后,犹太人却命运多舛。
先是希伯来王国北、南分裂,并且分别在公元前722 年和公元前586 年被亚述帝国和新崛起的巴比伦王国所灭,导致犹太人第一次大流散,从而结束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历史。
后来,在波斯、希腊和罗马帝国轮番占领巴勒斯坦期间,犹太人再度遭受两次大流散。
特别是在罗马统治者残酷镇压犹太人的三次起义后,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驱逐出巴勒斯坦。
犹太人的历史进入世界性流散时期,犹太人流散的足迹遍布世界。
但是,无论犹太人移居何地,耶路撒冷始终是其精神中心以及故土和圣地的象征,这是犹太教的固有特征所决定的。
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无不承受巨大屈辱,尤其是在基督教实施对外扩张政策后,基督教会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以及后来的西班牙、葡萄牙、俄国等国都出现了大规模驱逐犹太人的运动。
因此,犹太人的散居史是一部充满被歧视、被迫害的苦难史,也是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回归的动因之一。
公元637 年,巴勒斯坦并入阿拉伯帝国,并逐步趋于阿拉伯伊斯兰化。
1518 年,巴勒斯坦又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伊斯兰特征没有改变。
同时,阿拉伯穆斯林不断移入巴勒斯坦,同当地原有居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相互融合与同化,形成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882_1914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初兴阐析_兼谈现代阿犹冲突的起源
西亚非洲(双月刊)1997年第4期1882~1914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初兴阐析——兼谈现代阿犹冲突的起源余 建 华 19世纪,随着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并在欧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和欧洲各国反犹浪潮的冲击下,一部分犹太知识分子著书立说,为解决“犹太人问题”、实现民族复兴设计了各种方案,将犹太民族传统的返乡复国思想发展为政治的、非宗教的犹太复国主义主张。
从1862年摩西・赫斯《罗马和耶路撒冷》的发表,经过1882年利奥・平斯克《自我解放》的出版,再到1896年西奥多・赫茨尔《犹太国》的问世,犹太复国主义的系统理论基本形成。
¹与此同时,以犹太复国主义为指南的社团组织也开始在俄国和东欧出现,随即组织欧洲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展开了大规模的返乡复国运动。
理论和实践的互相促进,使得犹太复国主义迅速发展为全球性的政治运动。
同时,现代阿犹矛盾和冲突也开始产生。
一1882年是犹太复国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中,俄国犹太医生利奥・平斯克发表了在犹太复国主义理论形成史上承上启下的《自我解放》一书,最早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热爱圣山运动”开始在俄国和东欧建立,其中一个团体比卢率先组织犹太青年移民巴勒斯坦,揭开了第一次“阿利亚”º的序幕。
1862年,德国犹太思想家摩西・赫斯在他的《罗马和耶路撒冷》一书中提出,犹太民族的复兴之路必须从犹太离散民族向故国巴勒斯坦移居开始,而这支移民队伍的主流将是保持复国传统信仰的东欧犹太人。
»正如赫斯所预料,30年后最早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主要来自俄国和东欧,因为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最早在那里出现,而这一发展是与19世纪该地区(主要是俄国)犹太人的悲惨处境密切相关的。
19世纪俄国已成为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
全球近1000万犹太人中有500万居住在俄国。
从18世纪末起,沙皇政府一直对俄国犹太人实行歧视和迫害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实施歧视性的栅栏区制度,严格限制犹太人的居住和活动范围。
二战前美国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分析
【摘要】二战前,美国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消极的。
本文将就美国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消极态度及其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美国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态度;原因苦难的犹太民族在历经了2000年的大流散之后,分布在世界很多地方。
美国犹太人是散居犹太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时,美国犹太人口大约达到了350万。
犹太人被认为是美国最成功的移民群,美国约一半的亿万富翁都是犹太人。
美国犹太人不仅经济地位高,而且其政治参与度也很高,“在107届美国国会中,参议院有10位犹太人议员,占参议员总数的10%;众议院有27位犹太人议员,占众议员总数的6%”。
?美国犹太移民极高的政治、经济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犹太复国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
1914年,美国有组织的犹太复国主义这只有1.2万人。
?美国犹太教自19世纪起依据其对犹太教教规遵守程度的不同,大体可划分为三派,分别是“正统派”,“保守派”以及“改革派”。
正统派并不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恪守传统的他们相信上帝一定会派遣弥赛亚来拯救苦难的犹太人,“任何俗世中,对上帝意志的干涉都是错误的”。
?由加伯利?泽维?马戈利斯拉比所领导的美国正统派拉比会议便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持否定的态度。
马戈利斯在理论上指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为一场伪弥赛亚运动,而且其违反了犹太人不可起来反抗世界各民族的格言。
在行动上,马戈利斯试图引导美国正统派仅支持巴勒斯坦旧伊休夫中的宗教机构,而非那些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定居点。
保守派也并非一开始就赞同犹太复国主义,其对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国家并没有多少兴趣,但是对其宗教文化中心的地位非常看重。
正如美国保守派公会组织联合圣堂章程前言中所述,保守派的目标即在于“推进美国犹太教事业,维持犹太教传统及其历史连续性……在宗教仪式中保留与昔日以色列国的联系,坚信以色列复国的希望;维护传统礼拜仪式的特征,用希伯来语作为祈祷语言,……目标是团结本质上忠诚于传统犹太教和同情上述目的的人士。
迂回曲折的新生——试述犹太复国运动带来的利与弊
迂回曲折的新生——试述犹太复国运动带来的利与弊10101110224 金天摘要:犹太人的复国主义思想,是犹太人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欧洲遭受到的长期歧视和压迫的历史背景下酝酿诞生的,表达着长期遭受迫害的犹太民族渴望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的热切期望。
这本应是一条积极美好的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之路,是实现民族自决的尝试,然而回到故土巴勒斯坦的犹太民族又对在此定居的阿拉伯人冲突不断,导致阿拉伯与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走向激化,埋下了至今难以平息的阿以冲突的种子。
这说明犹太复国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有合理之处,却又充满矛盾,本文就此产生的利弊进行试述。
关键词:犹太民族复国主义锡安主义阿拉伯利弊历史上,犹太民族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往,由于夹在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文明之间,使它这样一个小民族注定命运多舛,成为各种势力争夺蹂躏的目标。
犹太人曾在埃及旅居几百年,在公元前1450年离开埃及迁回了迦南,也就是巴勒斯坦,后来有存在过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两个犹太国家,但是都没能逃避被亚述和巴比伦人征服的结局。
在罗马帝国时代,犹太人绝大部分被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开始在欧洲各国流散。
直到20世纪初才陆陆续续回到他们曾经的家园。
在流散漂泊的一千多年里,犹太民族始终没有受到过欢迎,在客居地一直受到种种歧视和压迫,并被贴身各种不平等,甚至妖魔化的标签。
源于对耶稣因为犹太人的出卖而受难的强烈认同,基督徒更是对犹太人充满芥蒂,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甚至认为犹太教和犹太人是异教文明的毒素、犹太教的仪式是凶恶而令人作呕的,犹太人是淫荡的劣等民族。
罗马时代,多部歧视和迫害犹太人的法规和政策的出台,足以说明当时犹太人的艰难处境。
中世纪,欧洲似乎很黑暗,而对于犹太人更是见不到光明。
以西班牙为例,遭受到宗教裁判所迫害的犹太人难以计数,1492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更是驱逐10万犹太人出境,且除了衣物外不得带走任何财富。
而到了近代,更是在20世纪发生了纳粹屠犹的历史惨剧,按照德国保安总局犹太事务处的统计,有600万犹太人在二战期间被屠杀。
犹太复国主义名词解释
犹太复国主义名词解释
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是指犹太民族追求在历史上曾是犹太人故土的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的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
该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犹太复兴运动,由西欧和东欧的犹太人组成,并受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支持。
其主要目标是让犹太人能够在自己的犹太国家中自主地生活,并实现犹太人的民族自决权。
犹太复国主义的核心信念是犹太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和身份,应该能够有自己的犹太国家来实现自决。
该运动的理论基础是扎哈尔·贝尔法尔科维奇在《犹太国》一书中提出的犹太人赖以自生的基本原则:犹太人是一个民族,而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共同体,他们需要一个拥有政治主权的国家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和自由。
犹太复国主义在20世纪初逐渐发展壮大,并在1948年以色列国的建立时达到高峰。
然而,犹太复国主义也面临来自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其他国家的反对和冲突,导致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尽管如此,犹太复国主义仍然被认为是现代以色列国家的思想和政治基础,也是犹太人民族认同和团结的关键组成部分。
犹太人的故土观念与复国理想的关系
作者: 唐裕生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民族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西亚非洲
页码: 39-44页
主题词: 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反犹主义;犹太人问题;犹太教;犹太民族;故土;《圣经》
摘要: 犹太人的故土观念与复国理想的关系唐裕生犹太人虽然自公元70年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毁、国家灭亡后才开始流散到世界各地,但他们被迫离开故土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10个以色列支派被亚述人掳走的时代和公元前586年大批犹太人被遣送出境的“巴比伦囚虏”时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反应赵云侠 在近现代历史上,犹太教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它的世俗化现象。
这一现象最突出的表现首推19世纪的犹太教改革运动,其结果是犹太教在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冲击下形成改革派、保守派和正统派三大教派。
三大教派的出现,特别是改革派的产生及其主张反映了犹太教世俗化的加强。
有人甚至认为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是世俗化了的犹太教派;而正统派也是受到世俗化某些影响的犹太教派,因此被称为新正统派。
这次犹太教世俗化运动使犹太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生存下来,还促进了犹太教的发展,使它活跃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上。
随着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诞生,犹太教又一次面临犹太民族主义的冲击。
犹太教是如何面对这一世俗运动,怎样迎接这一挑战,用其本身的世俗化来适应社会世俗化浪潮的,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在展开正题之前有必要对犹太教在改革运动中的分化和世俗化现象以及三大教派作一简单介绍。
一犹太教形成正统派、改革派和保守派三大教派以前一般史称传统犹太教,也就是中世纪的拉比犹太教。
18—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理性主义主宰的时代。
由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引发的欧洲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使大部分西欧犹太人先后获得了公民权。
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善,其中一部分人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犹太教对他们精神上的压抑和社会活动的限制,开始摈弃犹太教某些信仰,甚至脱离了犹太教。
另外,自然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在犹太人中导致哈斯卡拉(犹太启蒙运动)的产生,促使犹太教在19世纪最初10年为适应现代主义而做出积极反应,遂首先在德国掀起了犹太教改革运动。
因此,在犹太教内部展开了激烈争论,并最终在如何适应现代主义、如何看待天启和有关犹太民族性三个分歧最大的问题上形成了三大教派,即彻底投向启蒙运动怀抱的改革派;对现代主义作出了某些让步的新正统派(也叫现代正统派);以及对上述两派的观点和主张持折衷态度的保守派。
正统派的最大特点是拒绝犹太教的变革,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
它认为,上帝是永恒的,托拉是西奈山的神启,犹太律法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必须严守犹太教的传统信仰、律法和礼仪。
它还相信弥赛亚的降临会恢复犹太国家。
这一派因对遵守犹太教律法、教规的程度差的权威,遵守教规戒律,但具有一点灵活性,主张接受现代世俗文化,谋求犹太教与现代科学的调和。
极端正统派在坚持传统犹太教信仰、遵守教规和宗教习俗上更为严格,并且反对现代科学文化和世俗事物。
在极端正统派中有固守隔都式生活,主张完全与世俗隔绝的超极端正统派,还有对世俗文化采取逐步松动立场,如以色列正教党¹那样的极端正统派。
哈西德派在遵守教规、律法和对待现代文化方面与极端正统派相似,但主张教徒与神灵沟通,提倡宗教狂热,坚持弥赛亚降临的宗教信条。
改革派认为犹太教是与科学、理性和谐共存的一神教,能随着现实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而摈弃那些过时的、不合理的成份,主张对传统犹太教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思想的发展。
改革派最早在德国兴起,后传到美国,并发展成当地最大的犹太教派。
保守派是介于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的温和派,是这两个对立派别思想的折衷。
其前身是德国犹太教实证历史学派。
它主张在传统与现实之间采取折衷调和的态度,既不像正统派那样过分强调传统而忽视现实生活的需要,也不赞同改革派如此过分重视现实而不给传统以应有地位的做法。
在对待犹太教经典问题上,它同样采取调和的态度,既不赞成正统派的看法,也反对改革派的观点。
在对待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问题上,与其他两大教派相比较,正统派同其关系更加直接和不可分离,对其采取更加重视和不能回避的态度,这是因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首先在东欧兴起,而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发展壮大,而这两个地方同时又是正统派势力影响较大的地区,两相存在必有碰撞。
另外,正统派被认为是犹太教的正统形式,代表了正宗的犹太教思想,因此从讨论正统派与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关系说明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从19世纪中到大约1880年,正统派犹太人中间关于移民以色列之地的辩论是相当受抑制的,这种辩论主要是神学上的。
反对者根据传统认为犹太人不能强行返回以色列之地以结束流散时期的生活,因为上帝在他们离乡背井和他们的圣殿被毁之时对此作了明确规定。
他们还强调实施大批移民和定居点计划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诸多困难。
而支持者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们主张移民,并把它视为神的拯救的开端和为弥赛亚的降临作准备。
他们认为,在以色列之地建设定居点不仅可以改善大批赤贫犹太人的经济状况,还是犹太人履行宗教戒律的一种必要形式。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当推泽文·赫希·卡利谢尔(1795—1874年)º。
他是波兰籍犹太拉比,毕生致力于宣传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思想。
他坚持严格遵守犹太教信仰,认为弥赛亚的出现和犹太人自身始终不渝的努力能够带来拯救。
他把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并在那里从事生产劳动(特别是农业劳动)看作是获得拯救的合理行为。
1862年卡利谢尔发表的《奔向锡安》一书,在许多年间成为正统派宣传返回历史家园思想的主要武器。
他主张复兴伊休夫»,并对移居巴勒斯坦的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设立基金会,为犹太移民购置土地;争取土耳其当局批准,扩大犹太定居点;武装保卫定居点和在当地创建农业学校。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卡利谢尔35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¹º查尔斯·S.利布曼、埃利泽·唐-耶海亚:《以色的宗教和政治》(Char les S.L iebman and Eliezer Don -Yehiya,Reli -gion and P olitics in Israel ),布卢明顿1984年版,第59页。
1912年成立的犹太教正统派的反犹太复国主义政治组织。
长期奔波于欧洲各国进行宣传工作,指出伊休夫只有垦荒种田才能解决经济问题,并成为受迫害的欧洲犹太人的避难所。
他虽未能迁居巴勒斯坦,1870年却在那里创办了一所高等农业学校。
19世纪80年代初,在俄国出现,随后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圣山热爱运动是近代最早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它竭力宣传犹太复国主义,为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寻求资助,组织1882—1903年第一次阿里亚,从而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它的许多成员后来都参加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成为运动的骨干和领导人。
圣山热爱运动的领导人和追随者中包括了一些不守宗教教规的犹太人,这种世俗倾向引起部分正统派的异议。
他们中一些人引证禁止“与不善的人合作”的宗教戒律,反对与世俗主义者的合作,也有一些人担心世俗主义者对圣山热爱运动中宗教成员的影响。
还有人认为允许不遵守戒律的犹太人定居圣地将使神圣的以色列之地受到玷污。
但是,正统派中圣山热爱运动的支持者指出了向以色列之地移民定居时与非宗教犹太人进行合作的积极作用,认为这样的合作将使非宗教犹太人幡然悔悟。
这些圣山热爱运动的支持者被该运动的最大多数成员是宗教教徒、并成为以色列之地的大多数定居者所激励。
实际上,早期多数定居点的法规也要求其成员遵守哈拉卡¹。
与此同时,圣山热爱运动的一些人和组织却因赞成犹太民族主义,而模糊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意识,集中注意实际工作。
这种发展倾向有利于世俗犹太人和宗教犹太人之间的合作。
在这一时期,正统派关于与世俗犹太人合作问题的争论比以往更加广泛和激烈,主要集中到如何合作的问题上,将先前时期神学上的争论降到了次要地位。
二1897年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建立,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更加系统和完善,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政治运动。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纲领明确表示,“犹太复国主义争取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公认的、有法律保证的家园”º。
它的主要领导人从第一任主席赫茨尔到以后的魏兹曼和本-古里安都是世俗犹太人。
他们都曾明确表示反对神权统治,要求建立世俗的犹太国家。
赫茨尔在《犹太国》一书中专门谈到“神权政治”,他明确指出,“我们将要把我们的教士保持在神殿之中,就像我们将要把我们的职业军队保持在军营之中一样”»。
魏兹曼在以色列建国前夕,建议在未来的国家中宗教集团要安分守己,宗教应置于教堂和需要它的家庭里。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针对犹太人所处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主张广泛联合一切可能支持和主张复国的力量,使之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大联盟。
在它的内部容纳了众多的政治思想派,诸如社会主义犹太复国主义、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文化犹太复国主义和宗教犹太复国主义等。
但是,从本质上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一个世俗的政治运动。
36 世 界 历 史 1999年第3期¹º沃尔特·拉克:《犹太复国主义》,徐方、阎瑞松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年版,第131—132页。
原为犹太教口传律法集《塔木德》的某些解释和评注,以后成为犹太律法的通称。
面对这个世俗运动,正统派内部出现了否认或反对与同情或支持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形成宗教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正统派和宗教犹太复国主义的正统派。
宗教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正统派认为,从异端邪说和世俗主义那里得不到任何好的或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将全体犹太人的关系或者赞同犹太人到圣地定居的行动建立在民族主义而不是宗教信仰之上,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它抨击犹太复国主义被作为“人造上帝”而加以崇拜的现象。
正统派领导人拉比埃尔赫南·布尼姆·沃塞曼(1875—1914年)直言不讳地宣称,犹太复国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人造上帝崇拜的方式,这是一种特别危险的方式,因为这个“上帝”是按照一些背叛上帝的犹太人的意志创造出来。
另一位巴勒斯坦的宗教反犹太复国主义者领导人拉比摩西·布劳(1885—1946年)¹警告说,犹太复国主义比同化论者更加危险,因为前者背叛传统而后者仅对传统不感兴趣º。
宗教反犹太复国主义正统派不仅反对世俗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而且敌视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正统派,它指责后者与世俗犹太复国主义合作,并接受其基本原则,将其提高到对上帝的信仰和遵守托拉的传统价值之上,实际是传统犹太教和人造上帝崇拜的联合,是对“除了我,你没有其他的上帝”的教义的违反。
所有宗教反犹太复国主义正统派倾全力反对世俗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和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它们中的大多数信徒支持1912年建立的以色列正教党。
就在正统派中的部分人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同时,正统派中的另一部分人继承了历史上正统派曾与世俗主义者合作、支持移民工作的传统,并从神学的角度对犹太复国主义作了新的阐述,形成了一个将正统派犹太教和犹太复国主义结合起来的宗教犹太复国主义的正统派思想派别。
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是最早加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比较重要的派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