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3、二战极大的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 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1)德意日法西斯不可能恢复其殖民统治, 英、法、比、荷元气大伤,无力阻止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争。 西方学者T.E.瓦德奈伊:“大战降低了英国 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同志致 敏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 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 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
现代民族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形成了以欧洲为中 心的国际体系,现代民族主义在国家之间 的交往中诞生。 现代民族主义主要有两大原则:主权是民 族原则和国家利益原则,主权是民族国家 的一种属性,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的行为 规则。
人民主权和国家利益观念掀起了强大的民族 主义思潮,人民主权及国家利益原则不仅赋 予了个人以平等的地位,而且使之产生这样 一种意识:国家利益、国家事务,也就是他 们的利益,他们的事务,从而产生了对本民 族国家的忠诚与统一感(民族主义情绪)
(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9世纪 末20世纪初) 1.亚洲的觉醒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 主义侵略加剧,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 亚洲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
(2)重大事件:朝鲜人民反日斗争;中国义 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 级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的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基本 上演化成为一种有害力量。 1 民族主义在人类的战争史上扮演 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2 民族主义往往导致种族主义甚至 法西斯主义。
一、民族解放运动的脉络 (一)以美洲为中心的独立战争 (18世纪末19世纪 初) 1.背景:西欧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 夺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 统治. 2.主要事件:①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② 1791~1804年海地革命(杜桑· 卢维杜尔);③ 1815~1826年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玻利瓦尔解放今 天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圣马丁解放 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首府);④葡属巴西独立。 3.特点: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发生在最早被殖民的地 区,运动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ppt课件

国家及 领导者
埃及 扎格鲁尔
摩洛哥 酋长克里姆
埃塞俄比亚 皇帝
方式或政策
结果
游行、示威、罢工、罢课、 罢市、起义
要求英国放弃特权
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 保留特权
未获完全成功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 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 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民军扼杀。
本课小结
亚
非
一战
拉 民
族
宗主国被削弱
民
殖民地半殖民者经济的发展 主
民族民主思想的传播 十月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运 动
的
高
涨
亚洲:印度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北非与东非的民族独立运动
拉美:尼加拉瓜的民族解放运动 墨西哥的民主改革运动
2、国外: (1)英美对拉美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2)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
独立后拉美 人民依然面 临民族民主 革命的艰巨 任务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1、概况
时间 1926—1933年 领导人 桑地诺
目标 “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旗帜 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 斗争对象 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 斗争方式 游击战争 结果 1933年美军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
游击战、与反法西斯同盟国 军队一起反击意大利
成功、恢复独立
矛 盾 激 化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的抗英运动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
意义:迫使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促成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促进埃
高中历史必修下 (教案)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理念】本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教学目标。
本课采取史料文本分析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对史料的辨析中,训练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讲述“世界史”部分,通过九个单元涵盖了上至各文明古国、下至当代世界的世界历史发展。
本课隶属于本教材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本课在该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主要讲述世界大战之间,十月革命之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的民族民主运动,前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启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情分析】作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世界近现代史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主要涉猎的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的部分,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还知之不多。
所以,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要着重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战在客观上给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所创设的条件,以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在回忆复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格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各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概况;2.能够运用史料,从当时的情景和历史的角度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为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3.探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尝试总结其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及世界影响。
【教学难点】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填写表格中亚洲各区域的民族民主运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方式,在空间上从东亚、东南亚、西亚、南亚等四个方面,综合归纳当时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使学生对当时亚洲的运动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2.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印尼“1926—1927年起义”是印尼共在殖民时期主动发起的一次革命。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笔记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笔记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 背景。
- 一战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例如,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控制有所放松。
- 民族意识觉醒。
- 战争期间,亚非拉国家的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同时,战争也促使亚非拉人民进一步觉醒,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对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渴望增强。
2.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领导人:甘地。
- 第一阶段(1920 - 1922年)- 起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印度的发展,一战后印度人民反英情绪高涨。
- 内容。
- 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 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 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
- 拒绝纳税等。
- 结果: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 第二阶段(1930 - 1934年)- 起因: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印度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 内容:甘地向英印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
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信徒徒步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这一行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 第三阶段(1940 - 1942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以争取印度的完全独立。
- 意义。
-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它也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 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
- 在土耳其,凯末尔领导了民族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 在伊朗、伊拉克等国家也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2

三、民族解放运动的类型
1、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由无产阶 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革命的胜利、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朝鲜 的成立 2、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指导下,民族资产 阶级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这是亚非 拉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形式。 印度的国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巴基 斯坦的独立主要是得力于资产阶级民族主 义者穆斯林联盟的主席真纳。
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鼓舞并有力的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 斗争。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给殖民地民族解 放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职员,使社会主 义与民族解放斗争连成一气,成为民族解放 运动的巨大推动力。 例如1946年10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上,苏 联外长提出“印度是联合国成员国,印度与 英国的关系应建立在主权平等的基础 上。”1944与埃及建立外交,1947、1948与 印度和缅甸。
(二)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第一阶段 1945——1955年 概况:高潮主要是在亚洲(日本除 外),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人民 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朝中人民抗美卫国 战争的胜利。
特点 a 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远东、东南亚 和南亚是运动中心。
b 美国的干涉成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的重要障碍。 c 地区和国家发展不平衡。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激烈争夺民族解放运 动的领导权。 e 斗争方式多种多样。
b印度立宪会议一分为二,归属各自的国家。 c格图邦自由选择加入两个自治领中的任何一个。
(2)如何分 a 边界的划分: 伦敦律师的“杰作”,遭到印巴双方的谴责 b 军队的分配: 120万军队1/3归巴基斯坦。 c 财产的分配 巴基斯坦得到17.5%的银行资产,但也承担原 印度17.5%的国债,还得到行政机构财产的20%。
【高中历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件23张+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武装起义 不合作
得到世界同情
甘地、印度国大党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被迫部分让步 争取民族独立
非 埃及 洲
摩洛哥
华夫脱党运动 里夫人民民族起义
华夫脱党 部落酋长
和平手段、街垒战 英国承认埃及主权 争取民族独立
武装起义
建立共和国
争取民族独立
埃塞俄 比亚
抗意战争
人民武装
游击战争
恢复民族独立
背景
第一阶段 (1920—1922年) 阿姆利则 提倡“手纺车运动” 惨案
斗争手段
斗争结果
白衣帽一时成为民族服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装;打击了英国殖民统
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 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及抗税
治,抵制了英国经济侵
略
▲“土布运动”: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 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
②增强了印度民族意识,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信心,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 民族民主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①严格坚持非暴力原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丧失革命时机 ②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员群众、级运领用导地非位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7世纪初 英国通过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印度;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一战期间 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 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 印度人民深受其苦。
7.16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对外:反抗美国的侵略 对内:反抗美国扶持的独裁政权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改革前的墨西哥 政治:国内军阀混战,军阀对内独裁,对外依附帝国主义 经济:经济危机波及,财政困难;大地主土地制度盛行;外 国资本控制墨西哥铁路和能源
卡德纳斯
改革后的墨西哥 政治:遏制军阀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 经济:土地收归国有;遏制外国资本,石油国有 教育: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苏加诺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一词来源于古代印度宗教, 通常的含意是不杀生, 不伤害他人感情。
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 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 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予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2.印尼反抗荷兰的武装起义
领导者
第一阶段
印尼共产党
第二阶段 印尼民族党(资产阶级政党)
起义方式 武装起义 不合作政策
起义结果 被残酷镇压,转入地下 被残酷镇压,坚持斗争
印度尼西亚反荷大起义
苏加诺 民族党领袖
和平比武力更好。这 是一个原则……但是还有 另外一个原则,如果对方 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 用武力。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亚非拉 各国基本被瓜分完毕,各国
开展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 涨,为二战后殖民体系
的瓦解奠定基础
亚非拉国家陆续摆脱 殖民统治,世界殖民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2、殖民地国家力量的壮大和民族主义的兴起, 成为动摇殖民统治,推动民族民主运动的内 在动力 殖民扩张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带到殖民地,在当地培养出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和民族资产阶级,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必然要求反对殖民扩张。 二战中殖民地的贡献巨大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
3、“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和非西方文明的复 兴,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观念基础。 西方文明自身危机 :西方的没落!!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普及 :种族优 越论破产,族群之间生而平等的观念确立。 民族主义和非西方文明的结合: 凝聚力量,民族自信心增强
印 度 独 立 与 印 巴 分 治
二、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2、经过
1)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 背景
印巴分治
影响
印巴分立的影响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基本上结
束了190多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这是印度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的
结果,印巴宣布独立加速了英帝国 的衰落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但英国策划的印巴
分治给新独立的两个国
隔离墙将西岸两城分割成两个世界
前 巴 解 主 席 阿 拉 法 特
巴以争端的焦点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水资源问题 巴以边界问题 难民问题 耶路撒冷归属问题
巴以冲突
1、1993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在美国白 宫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 ————《加沙一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 巴勒斯坦问题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的一步。 2、2000年9月沙龙强闯圣殿山激起巴勒斯坦人民再次起义。巴以局 势再次恶化 ,2001年2月沙龙在以色列总理选举中高票当选总理后, 开始镇压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大大发展铁拳政策。 3、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公布,但随着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自 杀性爆炸事件不断,以军加强了哈马斯激进组织的打击力度。中东 和平“路线图”也流产了。 4、2004年3月22日,以色列定点清除了哈马斯领导人亚辛,极大的刺激 了哈马斯组织,也激起了巴勒斯坦人民复仇的激情。 5、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立国之父”阿拉法特病逝法国,中东和 平进程将走向何方?中东局势的现状依然处于动荡中。
第五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茉莉芬事件
1948年9月18日,受共产党影响的茉莉芬第 29旅与哈达的军队发生冲突。次日,哈达借口共产 党在茉莉芬夺取政权,在全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史称“茉莉芬事件”。约有1万名共产党人被杀, 党的组织和领导核心遭到极大破坏。(苏加诺杀 100万) 茉莉芬事件削弱了共和国的防御力量,荷兰乘 机于1948年12月19日发动了第二次殖民战争。
(1)二战期间 印度人民争取 独立的斗争 (2)孟买水兵 起义 (3)内阁使团 与印度的分治 计划
1946年2月18日,孟买水兵 起义。20多艘舰船和20000 多名水兵。
(3)内阁使团 与印度的分治 计划
一派以国大党为代表,主张全印度统一; 一派以穆斯林联盟为代表,要求在印度建立一个独 立的巴基斯坦。
印度两派
1947年蒙巴顿任总督, 提出并公布“蒙巴顿方案”。 主要内容:英属印度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坦两个自治领。 A、西北巴基斯坦,人口2500万,其中伊斯兰教徒 800万; B、东北巴基斯坦,人口4400万,其中伊斯兰教徒 3100万; C、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 亿; D、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的2/5,有人口 8100万。享有独立的地位,可分别谈判自由决定加入印 度联邦或者巴基斯坦。
两次抗荷战争
• 早在1942年12月8日,流亡在伦敦的荷兰女王发 表声明,计划在战后举行一个圆桌会议,讨论由 荷兰与印尼等原有的3个直属殖民地共同组成荷兰 联合王国。战后,荷兰并没有放弃这一梦想。它 企图靠5万多人的军队,重建在印尼的统治。 1945年9月15日,第一批“远征军”从荷兰派往 印尼。 • 9月29日,第一批英军在雅加达登陆,10月10日 占领万隆,10月29日占领泗水。英军占领印尼的 大城市,为荷军重返印尼开辟道路,同时在马来 西亚和新加坡加紧训练荷兰军队。
第五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 2、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的新结构和现代工业 文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 式。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战后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 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 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 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 相反,一个更具全球性的、由各主权国家构成的世 界市场更有利于资本效益的提高,从而也更有利于 占据中心或主导地位的国家谋取超额利润。因此, 民族独立浪潮在战后的涌起客观上也是同重组后的 世界体系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 4、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 发展的重要因素。战后,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使民族自决原则获得 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联合国大会于1952年通过 《关于人民与民族的自决权》的决议,1960年通过 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有 些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 独立的。
二、第一次中东战争
❖ 1948年5月15日阿拉伯联盟宣战 ❖ 5月29日第一次停火 ❖ 7月19日以军率先发起进攻 ❖ 7月25日第二次停火 ❖ 10月15日以色列撕毁停战协议 ❖ 1949年2月埃及、黎巴嫩、约旦和叙利亚先后与以
——真纳
穆斯林联盟接受分治的原因
❖ 印巴分治可以使穆斯林脱离印度教的控制。
一、印巴分治
❖ 印巴分治的客观原因是英国推行的分而治 之的政策,印回两大教派之间的斗争是印巴 分治的内因,这一历史进程是由于多种历史、 政治、经济和宗教原因促成的。
一、印巴分治
❖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意为“清真之国”) 自治领成立,真纳自任总督。翌日,印度宣告独立, 贾·尼赫鲁任总理。但两国都以自治领身份留在英联 邦内。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为共和国;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 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独立后,两国仍然是 英联邦成员国。印、巴在独立过程中,一直未能解 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导致两国日后纷争不已,战 端迭起。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PPT优质课件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 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 发展缓慢。
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总统拉 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 1940)实施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 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 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 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 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是20世纪初 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 点的标志。
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 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 定了基础。
局限性
它把民族运动局限在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 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 妥协性。
埃及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一:1914年12月,英国 政府以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一方参 战为借口,声明“埃及今后处于 英王陛下的保护之下”,从而取 消了奥斯曼对埃及的宗主权,使 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甘地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 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 习法律。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 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 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 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 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 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 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为争取祖国 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 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 时年79岁。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⑥ 结果: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
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 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桑地诺被誉为 “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墨西哥的 ① 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
卡德纳斯 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不懈努
• 3.导致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 A.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 B.殖民政府逮捕华夫脱领导人 • C.华夫脱党的领导 • D.学生反英示威的推动
• 【答案】B
• 【解析】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点燃了埃及人民 的反英情绪,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 起义,故选B项。ACD不符合史实,排除。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
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
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
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
部“搜罗一空”。——林承节《印度史》
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 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 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 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 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 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 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 矿,剥削拉美人民。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 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 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印巴分治;巴以问题。
教学难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
1、二战后西方殖民国家或者说帝国主义国家自身的衰落为非殖民化运动创造
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上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对老牌殖民帝国发起挑战,力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
2、殖民地国家力量的壮大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成为动摇殖民统治,推动民族
民主运动的内在动力
殖民扩张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到殖民地,在当地培养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民族资产阶级,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反对殖民扩张。
二战中殖民地的贡献巨大
3、“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和非西方文明的复兴,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
观念基础。
西方文明自身危机:西方的没落!!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普及:种族优越论破产,族群之间生而平
等的观念确立。
民族主义和非西方文明的结合:
凝聚力量,民族自信心增强
4、战后世界舆论和新的国际格局有利于非殖民化运动。
联合国:民族自决原则
和平反战
美苏默许
二、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1、原因
第一、从外部因素而言,亚洲是二战前及期间是帝国主义殖民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受到严重削弱,无力干涉亚洲各国的独立运动。
第二、亚洲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身力量壮大、民族意识觉醒。
第三、亚洲古代文明发达,在与西方殖民主义斗争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组织各种力量,进行民族民主运动。
2、经过
1)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
背景
穆斯林联盟成立于1906年,主席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该党主张穆斯林教徒与印度教徒团结,与国大党共同进行反英斗争。
但真纳主张的民族性是以伊斯兰信仰为前提的,与甘地主义的宗教伦理和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国大党发生了矛盾。
加上英印殖民当局的挑拨离间,这两大政党的分歧日益严重。
真纳转而主张在印度建立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印度7000万穆斯林,真纳的主张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940年3月,穆斯林联盟召开代表大会,通过《巴基斯坦决议》。
其主要内容是在穆斯林聚居地区建立“清真之国”,与印度斯坦并存。
真纳认为这是解决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冲突、实现民族独立的唯一现实可行的出路。
这样,印度两大政党各自为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解放而斗争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分道扬镳预设了可能性。
印度籍士兵的反英起义
1946年2月18日,孟买海军训练营的印度籍水兵举行起义第二天,港内20艘海军舰只上的水兵和地勤人员共约20000多人群起响应,全体起义。
22日,孟买20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声援起义的水兵。
1946年,印度发生了1600次罢工。
与工人罢工相呼应,孟加拉、马拉巴、克什米尔、特拉凡科、特伦甘纳等地爆发了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特伦甘纳的农民起义波及到3000个村庄和300万人口,农民游击队发展到10000多人。
水兵、工人和农民的斗争汇成一股反英洪流,猛烈冲击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英国估计,如果要彻底扑灭印度的反抗火焰,至少需要50万名占领军。
艾德礼首相曾经承认:“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到形势是不行的。
1946
年的局面不是1920年、1930年、或甚至是1942年的局面……”。
《蒙巴顿方案》
从1947年8月15日起在印度成立两个独立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
方案规定,将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巴基斯坦和土邦3部分。
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巴基斯坦包括东孟加拉和阿萨姆的一部分,人口4400万,其中穆斯林3100万人;西巴基斯坦由西旁遮普、信德、西北边省、俾路支构成,居民2500万人,其中穆斯林800万。
其余各省组成印度联邦,人口22500万人。
原有的562个土邦在新政府建立后,有权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但不能自治。
这些土邦共有人口8100万,面积占印度全境的2/5。
法案还规定,总督将以英王陛下的名义批准自治领通过的任何法律。
影响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基本上结束了190多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这是印度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的结果,印巴宣布独立加速了英帝国的衰落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但英国策划的印巴分治给新独立的两个国家带来了一系列恶果,酿成了教派之间的仇恨和仇杀,破坏了印度业已建立和发展的统一经济。
《蒙巴顿方案》公布后,印度发生严重的宗教大仇杀,约有50万人在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的相互残杀中死去。
“圣雄”甘地为平息冲突,在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杀害。
到1951年,大约有720万穆斯林成群结队举家迁往巴基斯坦,同时,大约有890万印度教徒扶老携幼从巴基斯坦前往印度。
他们衣食无着,流落街头,形成数量庞大的印巴难民。
《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地划定印巴两国边界,东西巴基斯坦又相隔1600公里,导致双方边界争端不断。
2)以色列建国和巴以和平问题
巴勒斯坦的战略地位: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是连接东西阿拉伯世界的心脏地带和亚非欧汇合点,能源产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历来是大国争夺的地区。
犹太人的命运和复国运动
“犹太人最终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会,要改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只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
赫茨尔1894年调查“德莱斐斯事件”后说“犹太人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
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根本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
”
《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一种尝试》英美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占领巴勒斯坦后,采用分而治之的惯用手段,企图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挑起民族纷争和教派冲突,建立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英国的支持下迅速发展,由此造成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发生了几次大规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