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

合集下载

浅论20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电梯系统优化设计

浅论20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电梯系统优化设计

浅论20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电梯系统优化设计发表时间:2019-06-25T14:22:59.7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作者:高伟业[导读] 电梯服务的人数,是整个电梯系统设计的基础前提参数。

电梯服务总人数的两种估算即按人均使用面积计算和按人口系数关系计算。

上海力高澜湖实业有限公司 200092摘要:进入21 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其外在的形象、对于区域规划的制约、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等问题已经得到了重点关注和研究。

然而,作为超高层建筑的“心脏”——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相关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而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上下联系的交通枢纽,电梯系统又是整个核心筒设计的重中之重。

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200米以下的超高层建筑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因此,研究200米以下的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电梯优化方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项目——苏州云彩时代集团总部项目,探讨20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优化设计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梯;系统;优化一.精确电梯服务总人数电梯服务的人数,是整个电梯系统设计的基础前提参数。

电梯服务总人数的两种估算即按人均使用面积计算和按人口系数关系计算。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电梯服务总人数的估算却是一件复杂而又不断反复的工作。

本文以按人均使用面积计算法为例探讨优化电梯服务总数的关键点。

首先根据初步方案、业态布局(专用办公楼、出租办公楼)、估算总建筑面积,然后根据通用的标准层使用率求得总有效使用面积。

这两个步骤应随着方案设计的深入,细化业态布局和精确估算总建筑面积。

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4.1.4,云彩总部基地项目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平米至少设置一台电梯的要求,本项目主楼办公区标准层面积2400平米,主楼办公楼层2~16层,共15层,去除主楼2~4层区域局部的中庭,总办公面积约35000平米,根据规范要求应至少配置7台电梯,办公区域目前的办公人数约15*(2400-500)/4=7000人左右,办公区总的行程为82.200,停站服务层数19层(地下三层,地上十六层),因而采用的井道尺寸为2700*2500,一般可以设计载重重量为1600KG,乘客人数为21人的乘客电梯,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电梯的额定速度取值2.5(m/s)。

浅谈高层住宅和办公建筑的电梯系统设计

浅谈高层住宅和办公建筑的电梯系统设计

浅谈高层住宅和办公建筑的电梯系统设计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安全性、舒适性和高效性。

其中,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建筑和电梯的品质、建筑和安装工程质量、检验维护水平等几个方面。

舒适性主要体现在电梯的加减速度控制、振动控制、噪音控制、平层控制以及温度调节等方面。

以上两方面的性能参数应在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掌控,本文不做赘述,在此仅就电梯系统的高效性-即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探讨。

下面以一栋高层住宅和一栋高层写字楼为例,参考国内外相关电梯标准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数据对高层民用建筑的电梯系统配置进行分析。

其中住宅楼总高度为90m,层数为30层,每层层高为3m,每单元共有5户;办公楼高度为99m,层数为21层,首层层高5m,标准层层高4.5m。

首层为大堂,标准办公层每层办公人数为130人。

一、住宅电梯的选配在目前的很多设计中,住宅建筑的电梯数量、载重量、梯速等多由建筑设计单位根据经验值确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不少住宅项目存在上下班时段电梯运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认为,住宅电梯也要遵循其设计标准,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才能合理的选配。

做到满足住户需求,同时又不致过大的占用公共面积。

1.1住宅电梯设计标准高层住宅电梯设计在平均间隔时间和5分钟运载能力上,国内外常用的标准如下:1.1.1平均间隔时间关于住宅电梯配置的国内标准为JG/T5010-92 《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其中,根据每台电梯在主楼层上的最大间隔时间,为电梯运行规定了60s、80s、100s 三个级别,标记为级别60,级别80和级别100。

1.1.2电梯运载能力电梯运载能力主要反映的是在电梯使用高峰时段,电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载的人数与大楼总人数的比值,住宅楼用梯高峰时段为上下行双向交通阶段,该交通流量基于长期以来的统计结果,且相对办公楼来说比较分散,国内外标准对于住宅建筑5分钟运载能力的要求低于办公楼的标准。

1.2住宅電梯参数的选择为了使住宅电梯系统能够满足上述间隔时间和运载能力的要求,我们对本项目住宅电梯配置的三个关键因素-电梯数量、电梯载重量和电梯速度分别进行分析。

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

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

●冯 琪
Fn e gO
【 l 陋 * 高 捕 建筑 高度 也 班 断
B ,
建 筑 数 t 增 ;, 捧 统 墙 择 & 布目 形 本 统 折 r & 梯 Ⅲ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雨后春笋般在城市各衡区毗邻而
高层办公建筑如 不但为都市的
高 电梯 速 即便是采 用了 速电梯 也发 挥不出萁 高 高速的性能 般低 电梯速度在 2 m/ 以下即可 5 s 而中 则要 2 5~50 / 高区 5 / 以上。 ms ms 2 丹段式 随 着建筑楼层 的增多 电梯的数量不 断增加 电 梯井道所 占的 辅助 面 积也 随之增加 导致标准 层 ( 5 电梯 目 ) 分 布 对 置 减少电梯井道面积并 无太大帮助 于 是产 生了 段 分
咸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电 梯系 统的 组 织方 式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攀升 楼层数也不断增多 如果电梯依然遥层停靠 5 么其往返 玫的月期将 证
每段中又各有 2 组 域 电 梯 多 电 数 梯都会 集中在
核心筒 内 但也有少数倒外 有些办公建筑 出 部 于安全管理的考虑 特地T室停车库 的 电梯单独 布
建筑充满活力的血脉 而高层办公建筑的垂直交通 成千上万办公^员的上T 八 也目此成为评价现
梯 没有 中 间停靠层 能以 最快 系统——电梯 疑是垂直交通的生命线 承载着 换层的快速穿梭 电 固 的速度运 行 . 更重要 的 是 梯可 以 在同 建筑师应该在办公建筑设计初期 系统有所 了 解 对电梯交通 不目分段里面 的 域 电 为 办公标准层 个垂直投影面 上 运行
# t i
1 H…



M E
高层 办公 楼 电梯 系统设 计浅 析
A ay i o h lv t r se D sg g —i fc i ig n l s n te E e ao t m e ini Hih r e Of eBul n s s Sy n s i d

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规划

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规划

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日益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如此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高效、安全的电梯系统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规划,包括电梯数量、设计要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电梯数量高层建筑的电梯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的高度、使用人群数量、建筑用途等。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电梯数量应该足够以满足大量的人员流动需求,并且能够避免产生长时间的等待时间。

电梯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每个电梯的服务能力,以及在高峰时段的人员流动情况。

二、设计要素在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规划中,设计要素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包括电梯的速度、容量、门的数量、乘客的舒适度等等。

首先要考虑的是电梯的速度,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应该能够快速且平稳地运行,以满足人们的迅速上下楼的需求。

其次,电梯的容量应该能够适应高峰时段的人流量,同时也要保证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电梯门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应该根据人员流动情况和舒适度要求来确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梯系统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楼层规划的变化和未来的扩建需求。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智能化。

通过引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电梯的优化调度和故障预警,提高了电梯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是节能环保。

未来的电梯系统将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再次是多功能化。

未来的高层建筑电梯系统将更多地考虑乘客的需求,增加多功能电梯的设计,如配备WiFi、充电设施等,提升乘客的体验。

此外,还有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更加个性化的设计等方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高度、使用人群数量等因素,并且合理设计电梯的数量、速度、容量等要素。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智能化、节能环保、多功能化等方面。

通过科技的应用和改进,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将会更加安全、高效和便利,为城市化进程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撑。

高楼大厦的电梯系统设计

高楼大厦的电梯系统设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在现代都市中成为了常见的建筑形态。

然而,一栋高楼大厦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独特与美观,它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需求,特别是电梯系统的设计。

电梯系统的设计对于高楼大厦的使用效率、安全性以及舒适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高楼大厦的电梯系统需要考虑人流量和建筑布局。

因为大厦内的人流量通常非常大,所以电梯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建筑布局的合理性也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减少电梯的等候时间,还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例如,在大厦中设置多个电梯井可以分散人们的出行需求,减少等候时间。

另外,应该根据大楼内不同楼层的人流量情况,合理地安排不同的电梯服务。

其次,高楼大厦的电梯系统需要注重安全性。

电梯的安全设计是保障人们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

电梯系统应该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例如,设置电梯故障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设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电梯装有防止超载的系统,能够避免因重量超载而发生故障。

同时,电梯的维修与保养也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应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另外,高楼大厦的电梯系统还需要兼顾舒适度。

舒适的电梯环境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为了提高舒适度,电梯设计应该考虑到噪音和震动的控制。

采用先进的减震和降噪技术能够减少电梯运行时对人体的不适感。

此外,电梯内的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也需要注意,保证乘客在电梯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高楼大厦的电梯系统设计对于大厦的使用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人流量和建筑布局是电梯系统设计的关键,安全性和舒适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在设计高楼大厦电梯系统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电梯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只有这样,高楼大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出行需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设计与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设计与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设计与安全管理电梯系统是现代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人们提供了快速、方便的垂直交通方式。

然而,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电梯系统的设计和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电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部分:电梯系统设计原则1. 承载能力和速度高层建筑对电梯的承载能力和运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梯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的人口流量和峰值时段,确保电梯能够满足高峰期的需求,并保证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器械安装与设置电梯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和空间的特点,以确保电梯安全可靠地嵌入到建筑中。

这包括正确选择电梯的位置、尺寸和规格,并合理布置电梯井道、电梯间和开放式厅堂等部分。

3. 紧急疏散设施高层建筑的火灾和其他紧急情况可能导致电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电梯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紧急疏散设施,如紧急下降装置、紧急通信系统、紧急开门装置等。

这些设施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迅速地离开建筑。

第二部分:电梯安全管理措施1. 定期维护和检查电梯是一种机械设备,需要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应设立维护团队,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维护计划。

包括定期的清洁、润滑和故障排查等工作,以确保电梯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监控系统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应配备有效的监控系统,以便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情况。

这包括监控电梯的位置、运行速度、门的状态等重要参数,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电梯故障,确保人员的安全。

3. 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电梯员工进行培训和应急演练。

这包括电梯的操作、紧急疏散的措施、应对电梯故障等。

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妥善应对紧急情况。

4. 定期安全评估高层建筑的电梯系统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以评估电梯系统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之我见

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之我见

人们提供现代化的办公场所。 电梯系统的设计是工程师们将要面临的重要 问 题, 很 多高层 办 公楼 的交通 问题 非常 复杂 , 需要 对 电梯系 统的 交通衔 接 问题进
行认 真的 考虑 , 分 门别类地对 其进行 分流 和控制 , 从而 促进整 个 电梯 系统科 学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但是, 这 种楼 层 的设计方 式对 建筑物 的消 防工作 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必 须
高层 中的人流量 相对 较大 , 就会有 很多办公 人员在 电梯转换 层进行 电梯的分 段 转换 , 因此 , 这就对 电梯 转换层 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电梯转换 层要选择 合理 的安 装位置 , 并要设 置乘 客 的休息 场所 , 这样 才能方 便这 些乘客 在转 换层 中能够得
离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概述 目前 , 我 国城 市 中的高层办 公楼 正在 快速地 增 长。 高层 建 筑的不 断涌 现是
做好电梯系统的安全设计, 确保电梯系统的安全陛。 因此, 分段式的电梯组织形
式通常 会设 计 出一个 消防避 难 的楼 层 , 这 种楼层 通常 会和设 备层相 结合 。 在这
两种楼层的选择方面, 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与空中大堂的距离与位置, 合理 地 对这 两 种楼层 进 行布置 。
四 客梯 数 量的 计算 方法 第一 , 估算 法 。 为 了方 便高 层建 筑 中的 电梯用 户能 够便 捷 、 高效 地使 用 电
高效地运行 , 提高办公楼的整体品质。 对予很多高层办公楼来说 , 垂直交通一直
是 一项 技术上 的难 题 , 也是 电梯 系统设 计研 究 的重要课 题 , 将 会涉及 到办 公楼 内成 千上 万 的办 公人 员 , 是一 项意 义重 大 、 影 响面 广的 系统 工程 。 为此 , 在进 行 电梯系 统设计 之前 , 工 程人 员应 当对高层 办 公楼 的电梯 系统 有 充分 的 了解 , 根 据办 公楼 的实 际情 况选择 合适 的系统 设计 方案 , 使 办公楼 的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电梯设计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电梯设计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电梯设计在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

对于高层住宅来说,电梯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捷与安全,还影响着整个住宅的品质和价值。

高层住宅电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其运载能力。

这需要根据住宅楼的户数、居民人数以及日常出行的高峰时段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来说,电梯的运载能力要能够满足居民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使用需求,避免出现长时间等待的情况。

比如,一栋 30 层的住宅楼,每层有6 户居民,如果按照每户平均 3 人计算,那么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电梯的运载能力就需要能够快速、高效地运送大量人员。

电梯的速度也是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如果速度过慢,居民会感到等待时间过长,影响生活效率;但速度过快,又可能会带来不适感,同时增加成本和能耗。

通常来说,175 米/秒到 25 米/秒的速度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楼层高度、人流量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电梯速度。

比如,对于 50 层以上的超高层住宅,可能就需要选择速度更快的电梯。

电梯的数量同样不容忽视。

过少的电梯数量会导致居民等待时间过长,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多的电梯则会增加建设成本和占用过多的建筑空间。

一般来说,每 60 到 90 户居民配置一部电梯是较为常见的标准,但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高层住宅中,可能需要适当增加电梯数量。

例如,一些大型的住宅小区,由于居民较多,可能会采用多部电梯分组运行的方式,提高运输效率。

安全性是电梯设计的核心要点。

电梯必须配备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以确保在各种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制动,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

同时,电梯的轿厢和井道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正常运行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冲击。

此外,定期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维护团队。

电梯的舒适性也是居民关注的重点之一。

良好的电梯设计应该能够减少噪音和振动,提供平稳的运行感受。

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面对日益密集的人流和复杂的运输需求,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旨在提高运输效率和乘客体验。

首先,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到乘客的需求和流量。

了解不同时间段的人流峰值和非峰值情况对电梯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合理安排电梯的数量和布局,以满足不同需求。

此外,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应该避免将过多电梯集中在同一个区域,从而减小拥堵和等待时间。

其次,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楼层之间的交通连接。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楼层之间的通道布局和电梯乘坐时间。

为了减少电梯乘坐时间,建议将电梯安装在建筑的核心位置,并提高电梯的运输速度。

此外,在楼层选择面板中设置智能预测系统,可以根据乘客的目的地预测需求,并在合适的时候调度电梯,提高运输效率。

除了乘客需求和楼层连接外,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能源效率。

电梯是一个耗能较高的设备,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能源消耗更为突出。

通过使用节能技术,如智能照明和变频驱动器,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合理设计电梯系统的负载能力和速度,可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另外,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不仅局限于硬件设施,还需要考虑软件支持。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梯的远程监控和维护。

通过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和乘客流量,可以预测潜在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智能化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供更精确的乘客需求预测和电梯调度,以进一步优化运输效率。

最后,高层建筑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紧急情况和安全性。

设计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并配备紧急救援设备和疏散通道。

在紧急情况下,乘客应该能够快速、安全地离开高层建筑。

因此,电梯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疏散的速度和安全性,以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摘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稀缺,刺激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超高层建筑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城市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而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是其生命的核心。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核心筒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好的核心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空间使用率,而且还能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从而达到经济和谐统一的目的。

关键词: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一、电梯配置1、电梯数量的估算一般情况下,办公楼的电梯数量按照表1标准估算。

表1办公电梯数量配置表(不包含消防电梯和服务电梯)2、电梯数量的计算电梯数量=高峰期乘梯总人数/每台梯5min运输能力即:N=P/pp=300r/T式中:P为全部电梯5min的运客量=建筑物内总人数×5min处理能力;p———每台电梯5min运客量;r———底层大厅预计进入每台电梯的人数=电梯额定载人数×0.8;T———平均行程时间=平均间隔时间+停站时间(平均间隔时间为相邻两台电梯到达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表2取值;停站时间取决于停站的次数=50~90s。

表2办公电梯配置表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中的主要受力结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核心,核心筒的主要元素有电梯井道、电梯厅、疏散楼梯以及其他空间安排布置的辅助空间,核心筒的设计不仅是要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使用率,还需要满足建筑物的竖向交通、机电等功能的需求。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电梯系统和疏散系统的设计,本文主要分析电梯系统、疏散系统的设计以及其他辅助空间设计。

1、电梯及电梯厅设计电梯设计是核心筒设计的关键,电梯的性能取决于建筑物内的人口密度、电梯的数量以及所服务的楼层。

对办公大楼来说,大堂层核心筒是人员最为密集的地方,上下班高峰期,人员数量骤增,电梯负荷过重。

在电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的因素,对各大竖向分区电梯厅的分布进行整体考虑,确立电梯的布置方式。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的探讨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的探讨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的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超高层建筑伴随着海拔的增加,也就涉及到了升降及垂直交通工具的需求,电梯便成为了最常用的垂直交通工具之一。

在超高层建筑中,电梯的数量、速度、载重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特殊的设计,以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舒适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方案。

一、电梯数量的确定在选择电梯数量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等因素。

对于商业或公共建筑,每台电梯的承载能力应控制在13人左右,电梯数量应在3至5台之间。

如果建筑的高度超过了300米,那么每层的电梯数量需增加一台。

如果楼宇中既有自助式电梯,又有电梯内对讲机等配套较高配置的电梯,则其数量应相应增加。

在确定电梯数量时,还需要考虑到高峰期的人流量,以便确保电梯的运行效率。

二、电梯速度的设计由于超高层建筑面积较大,人们的交通需求也大量集中在电梯上,因此电梯速度成为了电梯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每台电梯的速度应该控制在1.75米/秒至2.5米/秒之间。

同时,电梯的加速度也应不超过1米/秒²,以确保电梯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三、电梯载重量的计算电梯的载重量需要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电梯数量、电梯速度等多种因素。

一般来说,每台电梯的载重量应该在1000至1500千克之间。

在超高层建筑中,电梯的载重量也有可能需要进一步增加,以应对楼宇中部分设施设备的运输需求。

四、电梯的组态设计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组态设计需要考虑到电梯的速度、电梯的数量、楼层数和人流量等因素。

按照楼层数的不同,可以将电梯分为升降电梯和转运电梯。

在一些电梯数量较多的大型商场或超市中,可以采用单元梯或交联式梯进行组态,从而能够大幅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同时,为了满足电梯装修需求,电梯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楼层选择不同的内饰风格和色调。

五、电梯的安全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安全设计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电梯的制动距离、安全装置、客户安全及火灾控制等。

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

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

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
冯琪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随着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数量的增多,其建筑高度也在不断攀升,电梯系统的选择及布局对形成高效、便捷的垂直交通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电梯系统的组织方式、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以及客梯数量的计算方法等问题,并对电梯系统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冯琪
【作者单位】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1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基于变频技术的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 [J], 于永顺
2.浅析基于变频技术的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 [J], 陈林;陈德余
3.浅析基于变频技术的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 [J], 于永顺
4.浅析基于物联网的电梯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J], 沈凌
5.浅析电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J], 曾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楼电梯系统设计

高楼电梯系统设计

高楼电梯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建筑越来越多,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楼电梯系统。

高楼电梯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便利性。

本文将就高楼电梯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包括系统规划、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一、系统规划高楼电梯系统的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高度、人流量、楼层布局等因素。

首先,需要明确电梯系统的容量和速度要求。

针对高人流量场所,如商业大厦、办公楼等,电梯容量需要相对较大,同时速度也要快。

其次,根据楼层布局和出入口位置,确定电梯井道数量和位置。

根据实际需求,还可考虑增设微型电梯或负载大型物品的货梯。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撤离。

二、技术要求高楼电梯系统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梯级设计、电梯机房、操纵装置等方面。

首先,梯级设计需要满足人身安全和舒适性要求。

一般而言,高楼电梯的梯级设计应以提供舒适乘坐体验为主,避免产生晕厥感。

其次,电梯机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房的散热、通风和噪音控制等问题。

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房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

最后,操纵装置的设计需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操作简便、易于掌控。

三、安全保障高楼电梯系统的安全保障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首先,对电梯的安全装置要有明确规定,包括各种开关、报警系统和救援装置等。

其次,在应急情况下,要确保电梯能够正常运行,如停电后的自动回位功能、电梯故障后的应急救援等。

同时,对电梯的维护和保养要有明确的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高楼电梯系统还需要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机房操作设备,加强安全控制措施。

总之,高楼电梯系统的设计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系统规划、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电梯系统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高楼电梯系统能够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思路初探

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思路初探

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思路初探【摘要】办公建筑电梯是现代办公楼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其设计和布局直接影响到办公楼的舒适度和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办公建筑电梯设计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了办公电梯的功能需求和空间布局,探讨了安全考虑和节能环保设计在办公电梯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后,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指出办公建筑电梯设计需要更加注重智能化、舒适化和节能环保化方面的要求。

未来办公建筑电梯设计将趋向于更加智能化、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办公楼需求和环保要求。

办公建筑电梯设计将在技术和设计方面不断创新,为办公楼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思路初探、功能需求、空间布局、安全考虑、节能与环保、发展趋势、未来展望1. 引言1.1 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思路初探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是办公楼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思路需要兼顾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性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办公楼的高度和规模不断增加,因此电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如何有效地满足人员运输需求,还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最佳布局,确保电梯的运行安全稳定。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办公电梯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办公建筑电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办公楼的使用需求,根据楼层情况和人员流量设定合理的电梯数量和容量,以及电梯的开门速度和停靠次数等。

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将电梯布局与建筑整体设计相协调,使之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

安全是电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设计师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电梯的运行安全可靠,如安装安全装置、设置应急通道等。

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思路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建筑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保障安全性和节能环保性,努力实现电梯设计的完美融合。

2. 正文2.1 办公建筑电梯设计的背景与重要性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口规模的增加,办公建筑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空间载体,其建设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加。

超高层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探究

超高层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探究

超高层办公建筑电梯设计探究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电梯的发展现状及其设计原则超高层办公建筑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随着建筑高度和层数的不断攀升,电梯系统已成为现代超高层办公建筑不可或缺的交通核心。

目前,关于超高层办公建筑电梯的各方面研究有很多,但主要是基于自动控制、电梯参数与控制方法的研究,很少涉及电梯系统在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中的配置与分区方式这一方面,所以很多设计师在进行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核心筒设计时,由于缺乏相关的系统理论支持,往往仅凭经验设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本文将对电梯在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的数量和布置方式进行浅析,从建筑设计方法的角度丰富电梯设计的理论体系。

一般超高层电梯的设计原则为:能满足大量人流的交通运输需求,使乘客可以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尽可能节省交通系统所占用的空间,提高建筑的实用率,有效控制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行成本。

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设计的方法分析现今,超高层办公建筑在各大城市的CBD中央商务区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地标,一栋优秀的建筑将成为一个城市名片,能给予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评价一栋建筑的好坏不仅仅只是外观,还要考虑内部实际的使用功能是否合理、舒适,满足各类使用者的需求。

因此如何配置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内的电梯将是建筑平面中最重要的一环,从建筑设计方面入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确定电梯数量、平面布置方式和竖向停站方案。

1、确定超高层办公建筑的电梯数量及参数指标影响电梯交通性能的主要参数有: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

额定载重量与电梯服务人数以及服务楼层面积有关。

常用的载重量有:800kg、1000kg、1350kg、1600kg、2000kg,其对应的载客人数为:8个、10个、13个、16个、21个;在设计初期可根据建筑面积、办公有效使用面积或者办公人数确定电梯的数量(见表1),对于超高层办公建筑而言,一般会选用1600kg的客梯。

标准建筑类别数量额定载重量(kg)和乘客人数(人)额定速度(m/s)经济级常用级舒适级豪华级办公按建筑面积 6000m2/台 5000m2/台 4000m2/台 <2000 m2/台 8 10 13 16 21 0.63,1.00,1.60,2.503.50按办公有效使用面积 3000m2/台 2500m2/台 2000m2/台 <1000 m2/台按人数 350人/台 300人/台 250人/台 <250人/台表1电梯数量设计方法汇总表而额定速度则与电梯服务高度有关,常用额定速度有:2.5m/s、3.5m/s、4.0m/s、5.0m/s、6.0m/s、7.0m/s、8.0m/s。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的探讨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的探讨

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的探讨•论文导读:幢超高层建筑一般可以提供办公、商业、娱乐、观光等服务,根据建筑物每层商业运用标准,采取合理的电梯设计与规划,来分析建筑使用的总人数为电梯设计为依据。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梯运输,控制方式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度发展,针对现代城市空间的有限,导致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为了满足人员及货物的有组识上下,并保证安全的关健是电梯设计,也是在设计中困扰的一个主要问题,而超高层建筑电梯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与投资金额,而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便用者对整个建筑服务质量。

1超高层建筑内人数计算标准一幢超高层建筑一般可以提供办公、商业、娱乐、观光等服务,根据建筑物每层商业运用标准,采取合理的电梯设计与规划,来分析建筑使用的总人数为电梯设计为依据。

建筑功能的不同,可容纳人数也不同,一般可按建筑使用性质及相应的标准或参考值决定。

就是全部电梯运送服务的总人数。

根据我国办公楼建设标准和有关资料分析,一般可按每人有效净面积指标8-12m2/人计算。

有效净面积就是总建筑面积减去不能提供人娱乐与办公的面积(如楼梯、电梯井道电梯厅、公共走道、卫生间、设备间、结构面积等)。

2超高层电梯间隔时间设计与人员候梯管理电梯厅里候梯时间的长短是电梯主要的服务质量标准。

间隔时间或候梯时间一般是指轿厢从门厅出发时的平均等候时间。

理想的电梯系统,应在乘客到达门厅终点站时,即有一轿厢在等候着,或只需等待片刻轿厢即到。

人们在门厅的平均等候时间,应是间隔时间之半。

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

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面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大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

为了能够将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5~45层为一局部区域。

高层建筑中的高效电梯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

高层建筑中的高效电梯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

高层建筑中的高效电梯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作为高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高效电梯系统的设计与运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的高效电梯系统设计原则,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

一、高效电梯系统设计原则在高层建筑中,高效电梯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垂直交通需求分析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设计应该根据建筑的用途和人流量来进行需求分析。

例如,商业办公楼的客流量相对较大,需要更多和更快速的电梯服务,而住宅楼可能更需要考虑住户的密度和居民生活习惯。

2.电梯数量和布局规划电梯数量的确定应该考虑到建筑的高度、规模和使用人群的数量。

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并排布置、前后布置或分楼层布置等布局方式,以提高电梯系统的效率和容量。

3.电梯速度和运行效率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应该具备足够的速度以满足人们的垂直交通需求。

合理的速度设计可以减少等候时间和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此外,还应考虑采用节能技术和智能调度系统,以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

4.故障排除和维护便捷性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故障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因此,在设计电梯系统时,应考虑故障排除的便捷性和维护的便利性,以减少故障修复时间和维护成本。

二、高效电梯系统运营管理高效电梯系统的运营管理为高层建筑提供了稳定、快速和安全的垂直交通服务。

以下是高效电梯系统运营管理的一些建议:1.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维护和保养对于电梯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运营管理人员应制定维护计划,并定期检查电梯的各项功能和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安全管理和紧急预案安全管理是电梯系统运营管理的重要一环。

运营管理人员应制定完善的紧急预案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智能调度系统的运用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时段和人流量的变化,灵活调整电梯的运行模式和停靠楼层,以提高运行效率和舒适度。

运营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考虑是否引入智能调度系统。

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

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

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电梯是现代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施之一,它们的设计与运营管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电梯系统的设计原则,并讨论相关的运营管理策略。

一、电梯系统设计原则1. 安全性:在高层建筑中,首要的设计原则是确保乘客的安全。

安全机制包括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防护装置以及安全门等。

此外,电梯的承重能力和紧急疏散通道的设计也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2. 容量和效率: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需要考虑到人流量的高峰期。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乘客容量和电梯速度等因素。

合理的电梯规划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确保人员的快速准确运输。

3. 能源效率: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需满足能源效率的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这可以通过采用能源节约型的电梯设备和使用节能型电梯控制系统来实现。

4. 便利性:除了确保电梯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外,设计还应考虑到用户的便利性。

这包括方便的乘梯按钮布局、直达特定楼层的功能等。

通过提供便利的功能,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

二、电梯系统的运营管理策略1. 定期维护和检修:为确保电梯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对电梯设备的检查,如门机、电梯轿厢、驱动系统等的维护。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测紧急制动系统、防坠落装置等的正常工作情况。

2. 电梯故障处置: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故障可能会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电梯系统运营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置机制。

这包括及时响应故障报警信息、迅速派遣维修人员以及提供备用电梯等。

3. 运行数据分析和优化:通过收集电梯系统的运行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为电梯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分析高峰期的人流量,可以调整电梯的运行策略,以提高运输效率。

4. 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电梯系统的运营管理离不开人的因素。

对电梯系统的操作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建筑面积 办 按办公有效 公 使用面积
按人数
医院住院部
经济级 90-100 户/台 120-140 客房/台 6 000 m2/台 3 000 m2/台
350 人/台 200 床/台
表2 电梯数量、主要技术参数表
数量 常用级 舒适级
豪华级 额定载重量(kg)/乘客人数(人)
60-90
30-60
<30
400
630
1000
户/台
户/台
户/台
5
8
13
100-120 客房/台
70-100 客房/台源自<70 客房/台630
800 1 000 1 250 1 600
5 000
4 000 <2 000
m2/台
m2/台
m2/台
2 500 m2/台
2000 m2/台
<1 000
m2/台
8
10 13 16 21
300
二、电梯转换层的位置 在分段式电梯系统中,由于每天会有大量的人
流乘穿梭电梯经转换层换乘其他区域电梯,所以在 这个转换层通常应布置一个大厅供人们短暂停留、 休憩,还会布置一些休闲区域或服务功能供乘客使 用,这时电梯转换层也称作空中大堂(Sky Lobby)。
另外,出于消防的要求,在超高层办公建筑中
35
梯的底坑仍会占用少量标准层面积,且因无需停靠 的避难 / 设备层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行程。井道数量 也是 N+1(图 7)。
3.空中大堂在避难 / 设备层上面 下一段的最后一组电梯机房和上一段第一组电 梯的底坑均能布置在避难 / 设备层中。当避难 / 设 备层的总高度≥电梯顶层高度 + 机房高度 + 底坑高 度时(当穿梭梯为双轿厢时,避难 / 设备层高度只 需要≥电梯冲顶高度+ 机房高度),意味着上一段电 梯组能直接位于下一段最后一组电梯之上,共用一 个电梯井道投影面积。电梯井道数量与实际需要的 区域电梯组数量一致,对减少核心筒面积和提高标 准层使用率有很大帮助。另外由于上一段电梯不需 要避让下一段电梯突出的机房,在电梯布置上拥有 更大的灵活性,可见这种空中大堂的位置是最为理 想的(图 8,图 9)。 从表 1 中我们可以比较出这三种位置关系的优 劣。建筑师在设计高层办公建筑的核心筒时,应争 取实现第三种情况,以求核心筒更加紧凑。如果由 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实现最理想的状态,那么就需要 多一组电梯井道来解决换乘问题。
在高层办公楼项目设计中,建筑师将面临诸多 交通问题,从场地内外的立体交通衔接到场地内各 种功能、性质交通的分流,从地下停车库的出入交 通到地上办公大堂的交通组织等等。这些交通问题 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办公建筑运行的效率 及楼宇的品质。高层、超高层办公楼中的垂直交通 是诸多交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如果说建 筑结构是高层办公楼的骨骼,那么垂直交通就是让 建筑充满活力的血脉。而高层办公建筑的垂直交通 系统——电梯,无疑是垂直交通的生命线,承载着 成千上万办公人员的上下出入,也因此成为评价现 代办公楼宇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二是参照法,根据项目的类型、规模,多选 取几个已建成的实例,对其电梯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分析后, 估算所需电梯的数量。
其三是计算法,按建筑设计参数进行计算。计 算法首先需要收集三方面的信息:各楼层的层高 / 标高;各组预设电梯的速度、加速度、 荷载;各楼 层办公人员的定额。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下列两个 指标 :乘客的平均候梯时间 TNT 和 5min 内一组电 梯的总运输量 HC。当这两个指标同时满足设计要 求时,电梯的数量、荷载、速度等整套参数被认为 符合设计标准。例如我们准备设计一个 10 层高的 办公楼,层高 3.6m,标准层 1 500m2,按估算法中
高速电梯。即便是采用了高速电梯,也发挥不出其 高速的性能。一般低区电梯速度在 2.5m/s 以下即可 而中区则要 2.5 ~ 5.0m/s,高区 5m/s 以上。
2. 分段式 随着建筑楼层的增多,电梯的数量不断增加, 电梯井道所占的辅助面积也随之增加,导致标准层 的有效使用面积严重降低(图 5)。电梯分区布置对 减少电梯井道面积并无太大帮助,于是产生了分段 式电梯组织方式。其具体的组织方法是:超高层办 公建筑在竖向上先划分为若干段,每段约 25 ~ 35 层,各段又包含若干个电梯分区,在各段之间设置 电梯转换层。乘客先从大厦底部乘坐快速穿梭电梯 到达电梯转换层,再换乘各段内的区域电梯抵达所 要到达的楼层。这种组织方式的优势在于:通往转 换层的快速穿梭电梯因没有中间停靠层而能以最快 的速度运行;更重要的是,不同分段里面的区域电 梯可以在同一个垂直投影面上运行,为办公标准层 节约了可用面积,当然代价是带来了换乘的麻烦。 这种组织方式在超过 300m 的超高层建筑里被广泛 使用,比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它有 3 个空中转换 层,每段中又各有 2 组区域电梯。 在超高层办公建筑中绝大多数电梯都会集中在 核心筒内部,但也有少数例外 。如有些办公建筑出 于安全管理的考虑,将地下室停车库的电梯单独布 置在核心筒之外,访客停车后先抵达首层大堂,进 行必要的登记,再换乘核心筒内的电梯。还有一种 情况是低段电梯组数比其他段电梯多一组,这时会 考虑单独将最低区域里的一组电梯移到核心筒外, 以便上下区域电梯数量一致,这样有利于设计出更 紧凑的核心筒。另外还有靠近外立面设置的观光电 梯,使乘客能够在上下几百米的行程中观赏到周边 的景色, 不仅不会感到枯燥反而赏心悦目。
三、客梯数量的计算方法 其一是估算法,参照规范或者电梯厂提供的电
梯参数进行数量估算。《办公建筑设计规范》4.14 规定 :“按办公建筑面积 5 000m2 至少设置一部。”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规划·建筑·景 观(2009)》一书中提及了更详尽的电梯数量设置 要求(表 2)。另外各电梯供应商也会提供不同系列 产品的电梯选用表,建筑师可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 估算出所需的电梯数量。
如果电梯依然逐层停靠,那么其往返一次的周期将 变得极其漫长。 乘客不仅要在电梯厅等候很久,还 要在拥挤的电梯轿厢里呆上过长的时间(一般不宜 超过 90s)。为此必须针对办公楼的高度采用不同的 电梯组织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分区式 当建筑物的高度超过 75m、层数超过 25 层时, 宜采用分区的方式组织电梯(图 4)。即电梯分成若 干组, 每组电梯服务约 50m, 约 8 ~ 12 层。 整个 办公楼按电梯的服务分区被划分成 2 ~ 3 段,分别 为低区、中区和高区。 由于服务于中区、高区的电 梯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无需停层,可以保持高速运行,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候梯的时间。低区电梯需 要不断加速启动、连续密集的停层,所以无须采用
作者单位: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 · 100013)
收稿日期:2010-06-05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办公建筑如 雨后春笋般在城市各街区毗邻而立,不但为都市的 办公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场所,也成为该地域的地 标建筑,例如上海金融环球中心(图 1)、北京的国 贸三期(图 2)及天津的中钢国际广场(图 3)等。
城市建筑│主题专栏│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FEATURE-THEME
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
Analysis on the Elevator System Design in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s
■ 冯 琪 ■ Feng Qi
[摘 要] 随着高层、超高层办公建筑数量的增多,其 建筑高度也在不断攀升,电梯系统的选择及布局对形 成高效、便捷的垂直交通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 电梯系统的组织方式、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以及客梯数 量的计算方法等问题,并对电梯系统的发展方向作出 展望。 [关键词] 高层办公建筑 垂直交通 电梯 [Abstract] As the number, height and floors of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s in the city go up, correct judgments and design for the layout of the elevator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 organization of the lift system, the location of the elevator transfer floor,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elevators and other issue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is presented. [Key words]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Vertical traffic, Elevator
250
<250
人/台
人/台
m2/台
150
100
<100 1 600 2 000
2 500
床/台
床/台
m2/台
21
26
33
额定速度 (m/s) 0.63,1.00 1.60,2.50
0.63,1.00 1.60,2.50
0.63,1.00 1.60,2.50
引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每隔 15 层左右会设置一个避难层,而且由于避难 层一般只占 1/4 ~ 1/2 层左右,所以避难层往往会 和设备层结合设计,形成避难 / 设备层(一般 1 ~ 2 层),这个避难 / 设备层与空中大堂的上下位置关 系也会对电梯在核心筒内的布置产生影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