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综述
2021年4月
概述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组织的疾病。
许多变性疾病是神经组织在衍化、发育、成熟、衰老等过程中发生于分子生物学水平 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进而表现为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障碍。
目前常用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分类,然而随着神经病理研究的 进展,人们发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
如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的主要病理改变均是以a-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 因此一起被称为a-突触核蛋白病(a-synucleinopathy)。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分类系统也日益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同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分 子生物学改变,而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病可以基于相同的分子生物学改变。
如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是tau蛋白的异常沉积,然而研究发 现有10%的临床诊断为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的分子致病基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 聚集,这一部分患者又可以归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额叶变异型。
目前常用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分类,然而随着神经病理研究的
进展,人们发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皮层基底节变性的主要病理改变均是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异常沉积。因此一起被称为tau蛋白病( tauopathy)。
此外还有β-淀粉样蛋白病( B-amyloidopathy)、TDP-43蛋白病( TDP-43 proteinopathy)
目前对这一系列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尚未完全认识。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四大症状早了解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四大症状早了解当患者朋友们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时候,会经常出现晚上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容易出现做梦,这是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种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的症状。
1.感染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仍不清楚。
包括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B型库克萨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胸痛、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库鲁病或属慢病毒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可能由麻疹病毒的突变株引起;寄生虫侵染,如脑型疟疾、脑型并殖吸虫病、脑型囊虫病;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性、隐球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亦可致脑膜脑炎。
一部分癫痫的病因是脑膜或大脑皮质感染后局部瘢痕形成为病灶。
2.中毒包括金属中毒,如铅中毒可致外周运动神经麻痹、铅中毒性脑病,汞、砷、铊中毒亦影响神经系统;有机物中毒,如酒精中毒、巴比妥类中毒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机磷中毒使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细菌毒素中毒,如肉毒中毒可致颅神经麻痹和四肢无力,白喉毒素可致神经麻痹,破伤风毒素可致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动物毒(腔肠动物、贝类、毒蚊、蜘蛛、河豚等所含毒素)亦可致神经症状(肌肉软弱、瘫痪、抽搐、共济失调等)。
3.遗传缺陷许多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病(如苯丙酸尿症、糖原贮积病、粘多糖病、脂质贮积病)、变性病(如脑白质营养不良、帕金森氏病、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等)和肌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遗传病。
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而高、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营养障碍夸希奥科病(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一个类型)患者可有震颤、运动缓慢、肌阵挛等神经症状。
维生素A 缺乏或中毒均可致颅内高压症。
维生素B族缺乏可影响神经系统,如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表现为多数周围神经损害,维生素B12缺乏可致亚急性联合性退行性变。
第17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的混合比例为1:4。
司来吉兰selegiline
选择性极高的MAO-B抑制剂。 可选择性抑制主要存在中枢的MAO-B 型,抑制纹状体中的DA降解,其结果 是基底神经节中保存了DA,从而加强 L-dopa的疗效。本品又是抗氧化剂, 阻滞DA氧化应激过程中OH· 自由基的 形成,从而保护黑质DA神经元,延缓 PD症状的发展。
主要治疗药物
1. AChE抑制剂:他克林、石杉碱甲等 2. 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药:美金刚 3. M受体激动药:占诺美林。
一、AChE抑制剂——多奈哌齐
对中枢AChE的选择性和专属性高。 多奈哌齐口服后吸收良好,进食和服药时 间对药物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00%, 达峰时间3-4个小时。 药物主要由肝药酶代谢,代谢产物中6-O脱甲基衍生物的体外抗AChE活性与母体 药物相同。主要经肾排泄,t1/2约为70 h, 故可每天服用1次。
【不良反应】 3. 运动过多症:是异常动作舞蹈症状的总 称,也称为运动障碍。 4.症状波动:服药3-5年后,有40%-80% 患者出现症状快速波动,重则出现“开-关 反应”。“开”时活动正常或几近正常, 而“关”时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一、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
【不良反应】
5.精神障碍 引起幻觉、妄想、 躁狂、失眠、焦虑、恶梦和情感 抑郁等。
石杉碱甲
从石杉科植物千层塔中提取的生物碱(我 国首创)对AChE具有高选择性。 临床用于老年性记忆功能减退及AD患者, 改善其记忆和认知能力。 石杉碱甲VI服吸收迅速、完全,F为96.9%, 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 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出汗、腹痛、肌震颤、 视物模糊和瞳孔缩小等不良反应。
他克林 tacrine
第17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指的是影响大脑和脊髓的疾病,包括脑部和脊髓的损伤、感染、肿瘤、神经血管疾病等。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主要器官,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脑部疾病1. 中风:中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大脑缺血或出血导致脑功能障碍。
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2. 脑炎:脑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源引起的脑组织炎症,可导致发热、头痛、颈硬、意识改变等症状。
3. 脑肿瘤:脑肿瘤指的是脑组织中的异常增生,可以是恶性或良性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受损等。
4. 癫痫: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疾病,其特征是大脑突发异常放电引起的意识丧失、肢体抽动等症状。
5.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症状包括震颤、僵直、运动障碍等。
二、脊髓疾病1.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脊髓的机械性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膀胱和肠功能受损等。
2.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症状包括发热、肢体无力、呼吸困难等。
三、神经血管疾病1. 脑梗塞:脑梗塞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缺血性损伤,症状与中风相似。
2.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疾病,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等。
四、其他疾病1.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受损,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症状包括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
2. 脑积水: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或脑脊液循环通道阻塞导致脑室扩张的疾病,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力受损等。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常需要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MRI、脑脊液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手段。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等。
对于一些不可逆性的损伤,如中风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康复和辅助护理也非常重要。
药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ComplexⅠ↓ GSH消失
两多两少
帕金森病的治疗
拟多巴胺药:补充脑内DA的不足,或抑制DA降
解,提高DA能神经的功能(L-DOBA) 中枢抗胆碱药:降低脑内Ach能神经功能上的优 势(苯海索 , Benzhexol) 其他:清除氧自由基(司来吉兰),预防DA神 经元自身中毒
一、拟多巴胺类药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 左旋多巴
DA-R过度兴奋→手足、躯 体和舌的不自主运动(表明l-dopa已
达耐受量,减少剂量可明显减轻)
2.精神症状
氯氮平
10%~15%
3.症状波动:40%~80%
“开-关现象”
开:活动正常或几近正常 关: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机制:DA的贮存能力↓
溴隐亭、司来吉兰等 调整用药方法
【药物的相互作用】
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可
一、胆碱酯酶抑制药
他克林 (tacrine) 【药理作用及机制】 1.可逆性抑制AchE增加Ach含量 2.激动M、N受体 3.促进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由药物、缺氧、 老化等引起的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 是目前最有效的AD治疗药
他克林
【临床应用】 与卵磷脂合用治疗AD,延缓病程,提高患者认 知能力和自理能力 【不良反应】 肝毒性,胃肠道反应
(levodopa , L-DOPA)
≠BB B
L-酪氨酸
酪氨酸 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L-多巴
NA
多巴胺
多巴胺β羟化酶
嗜铬颗粒蛋白 ATP
囊泡→
【体内过程】
外周>95%
L-dopa (前体药物)
副作用 L-芳香族氨基 酸脱羧酶
DA
(AADC)
中枢1%
神经系统变性病.ppt
鉴别诊断
①脊髓性颈椎病:有感觉障碍,无脑干受累。EMG多无神 经源性改变,特别是舌肌和胸锁乳突肌。CT、MRI可发现颈 椎管狭窄,脊髓受压。ALS的MRI晚期为脊髓萎缩。
②延髓和脊髓空洞:进展更缓慢,节段性分离性痛温觉 障碍,MRI可显示空洞存在。
③MMN:中青年发病,缓慢进展,不对称性肌无力及肌萎 缩。EMG为周围神经节段性、多灶性传导阻滞。GM1抗体滴度 高,免疫治疗有效。
• 反射异常 • 痴呆 • 感觉异常: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变性病的实验室检查
• MRI、CT:结构性改变。 • fMRI、MRS、 PET:功能性改变。 • 神经电生理:EEG 、EP、EMG。 • 生化、内分泌、免疫、代谢筛查等 • 分子生物学检查 • 病理检查
主要类型及特征
分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进行性肌萎缩 (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PMA)
*进行性延髓麻痹 (progressive bulbar palsy,PBP) *原发性侧索硬化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PLS)
1 最常见,40岁以后多,男多于女,3~5%有家族史,慢 性起病、缓慢进行性过程,平均病程3~5年。
2 多单侧起病,远端→近端,上、下运动神经均受累。 3 运动障碍:远端小肌肉→近端→肢带→躯干→球部及
呼吸肌。活动不灵、无力、僵硬、运动不协调等。 4 肌肉萎缩:多自手肌萎缩开始,呈爪形手,肌张力低。
• 氧化应激:中脑自由基清除系统异常
• 线粒体损害、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 超载、免疫异常。
病理
帕金森
塑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促
进神经元的分化、多巴胺释放的 上调、纤维的形成,它还有分子伴侣样活性作用。
α-synuclein蛋白
α-synuclein基因常见的突变有第209位核苷酸
(nt209)的鸟嘌呤变成腺嘌呤(G209A),导致第53 位密码子的丙氨酸残基被苏氨酸残基(A53T)替代。基 因二倍、三倍重复,引起野生型α-synuclein增多,可 沉积在黑质神经元,形成寡聚体使神经系统变性。增多的 SNCA的多态性突变体也可引起散发性PD。还有A30P、 E46K基因2倍重复、基因3倍重复。错义突变较少见,三 基因重复较多见(涉及1.5Mb的一个区段),使外显子 也重复,蛋白表达量增加。
目前已知的发病机制有年龄老化、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兴奋性神 经毒以及钙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凋亡、免疫学异常 等。其中尤以遗传学的研究更引人注目。
约10% PD患者有家族史,呈不完全外显
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其余为散发
性PD,和基因相关的遗传位点见下表。
基因产物
DJ-1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是一种伴侣蛋白,可抑 制α-synuclein的积聚,保护线粒体功能。PINK1可保 护线粒体功能,通过活化TRAP1,拮抗氧化应激。 LRRK2参与突触小泡循环,促进神经生长,突变 LRRK2可引起异常蛋白的积聚及细胞凋亡。PGC-1α可 以拮抗氧化损伤,保护神经元和线粒体。PI3K/Akt及 Nrf2/ARE通路障碍,可引起PD的发生、发展。当 parkin、DJ-1、PINK1突变后,可阻碍这两条通路,故 也是靶向治疗的作用点。
65病率为0.4%,平均发病年 龄是55岁。近年来我国和发达国家一样,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 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健康宣教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健康宣教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性时,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功能,包括运动、感觉、认知和情绪等方面。
因此,健康宣教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预防和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常见病因是预防的第一步。
目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了解自身和家族的疾病史,减少暴露于有害环境等因素,有助于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风险。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规律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都对大脑和脊髓的功能有积极影响。
饮食方面,尽量选择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和健康脂肪。
同时,限制高盐、高糖和高脂的食物摄入,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利影响。
睡眠是大脑休息和恢复的重要时机,每晚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有助于促进记忆和学习能力。
适量的运动能够增强大脑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提高认知功能。
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有效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
此外,保持积极的社交和认知活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参与社交活动可以提高社交能力和认知功能,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化。
与家人和朋友定期交流、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参加兴趣班等都是良好的社交活动方式。
认知活动包括解谜游戏、学习新技能、阅读和写作等,可以激发大脑的活力,保持认知能力的稳定。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也是预防和管理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患病风险,并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是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通过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认识和理解,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和预防,可以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病理学第十六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点知识点归纳
病变:病因不同,包涵体的形态、大小和着色不同,分布部位有一定规律。
Parkinson病的黑质、蓝斑等处的神经细胞中的Lewy小体;
狂犬病时海⻢和脑皮质锥体细胞中的Negri 小体,对这些疾病具有诊断意义。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神经原纤维缠结
此为神经元趋向坏死的一种标志。神经元纤维变粗在胞核周围凝集卷曲呈缠结状
镀银染色阳性
电镜下为直径 7-10nm双螺旋微丝成分。
常⻅于 Alzheimer病, Parkinson病。
二、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1.Waller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AAA
是指神经纤维离断后,轴索与神经元胞体断离,其远端和部分近端的轴索及其所属髓鞘变性、崩解和 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
4.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
5.脑的恶性肿瘤极少发生颅外转移,而颅外肿瘤常转移至脑。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学概述
组成
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 → 传导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 → 支持、营养、绝缘等
神经细胞
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的中心
⑴细胞膜:可兴奋的膜,有离子通道和受体
⑵细胞核:位于中央,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
(1)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多分布在灰质,突起较短粗,分支较多,表面不光滑,胞质内的神经胶质丝少。
(2)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多分布在白质,突起细⻓,分支较少,表面光滑。胞质内含大量神经胶质丝。
2.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胞体小,突起少,核圆色深
功能:形成髓鞘
3.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⑶细胞质:两大特征性结构: 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康复治疗:通过物理 治疗、言语治疗、认 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 助患者恢复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保持 良好的心态等,有助于 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目的: 帮助患者恢复身 体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
康复训练的方法: 物理治疗、作业 治疗、言语治疗 等
康复训练的注意 事项:遵循医生 的指导,循序渐 进,持之以恒
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重点: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技术进步: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 治疗策略:个性化医疗、多学科协作等治疗模式的推广 预防措施: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早期筛查和干预等预防措施的实施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避免偏食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摄入蛋白质:增强免疫力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 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 慢咽
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病例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发现新的治疗方 法:干细胞疗法
开发新的诊断工 具:基因测序技 术
预后:病情逐渐 加重,但通过治 疗可以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
症状:记忆力减 退,认知功能下 降,日常生活能 力下降
病因:不明,可 能与遗传、环境 因素有关
治疗:目前无特 效治疗,主要采 用药物治疗和康 复训练
预防: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加 强锻炼,保持社 交活动
癫痫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主 要表现为突然发作、 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 功能障碍。
神经变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 金森病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头痛:持续性、阵发性、 搏动性等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病理学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其病理变化的重要学科。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疾病,其病理变化涉及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脑血管、神经鞘及脑脊液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一、神经细胞的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细胞的变化是最为突出的。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程长短,神经细胞常表现为变性、坏死、萎缩等不同程度的改变。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淀粉样斑块沉积,导致神经细胞萎缩和胞质内神经纤维缠结现象。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除了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在某些疾病中,神经胶质细胞会发生增生和激活,形成病灶周围的胶质瘢痕。
例如,在脑膜瘤中,脑胶质细胞会通过增生与瘤细胞形成胶质结节。
三、脑血管的变化血管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是常见的病理变化之一。
脑血管的变化可以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以及出血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脑梗死中,发生血栓形成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死亡。
四、神经鞘的变化神经鞘是由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的神经纤维的覆盖物,对神经纤维的保护和信号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鞘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或破坏。
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自身免疫机制的异常导致了神经鞘的破坏和脱髓鞘现象。
五、脑脊液的变化脑脊液是由脑室系统和髓空隙产生的液体,对维持脑组织正常代谢和清除代谢产物起着重要作用。
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脊液的成分和量可发生改变。
例如,在脑膜炎中,由于炎症反应的发生,脑脊液的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都会升高。
总结起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涉及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脑血管、神经鞘及脑脊液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病理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和进展,我们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一、引言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人体最重要的调控机构之一,包括大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由于损害或异常引起的相关病理生理反应,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各异,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讨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二、脑退化性疾病1. 阿尔茨海默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以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减退为主要特征。
早期患者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记忆困难等问题;而晚期则可能出现失语、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技能受损等严重后果。
2. 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以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患者常出现手部震颤、肌肉僵硬、行走困难等症状。
此外,一些患者还可能伴有心理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如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
三、脑血管疾病1. 中风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风在临床表现上有所差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意识丧失、肌力减退或麻木、言语及视觉障碍等。
早期快速发展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2. 脑动脉畸形脑动脉畸形是指在大脑内部形成异常血管连接的一类先天性疾病。
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头晕、癫痫发作以及神经功能缺陷等表现。
在较严重情况下,畸形血管也可能引起颅内出血,导致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四、脑膜炎乙型脑炎乙型脑炎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
患者通常出现高热、全身不适、剧头痛和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
在重症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抽搐、肌阵挛以及神经系统损害造成的后遗症。
五、癫痫癫痫是一种由于脑内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组慢性神经系统失调综合征。
患者可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意识丧失伴随全身抽搐(大发作)、片段性或简单部分性抽动(小发作)等。
此外,癫痫还可能导致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六、神经系统感染1. 脑脊髓膜炎脑脊髓膜炎是指室管膜下间隙发生的细菌或非细菌性感染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第三章 11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MND(1)
PSMA)
遗传性进行性近端脊肌萎缩(proximal hereditary 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 PBP) 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PLS)
早期出现持续性腱反射亢进是ALS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 可有麻木/疼痛等主观感觉异常,但无客观感觉障碍体征; ③ 晚期可出现延髓麻痹; ④ 病程持续进展, 最终因呼吸肌麻痹&呼吸道感染死亡, 生存
期短者数月,长者10余年或更长, 平均3~5年 。
❊FALS临床表现和散发性ALS相似,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症状;
无感觉异常,无肌萎缩; 可出现假性球麻痹。
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 (1)EMG检查:对ALS诊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下运动神经源性损害表现,插入电位延长,大力 收缩呈单纯相,静息状态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 束颤电位。
2.影像学检查;
3.基因诊断:对遗传性ALS有诊断价值;
支持对症治疗;
力鲁唑(力如太)
期短者数月,长者10余年或更长, 平均3~5年 。
临床表现(ALS)
① 首发症状:
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无力; 手部小肌肉(大小鱼际肌&蚓状肌)萎缩,渐向前臂/上 臂/肩胛带肌发展; 萎缩肌群可伴有粗大的肌束颤动; 上肢腱反射减低&消失。
逐渐出现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ALS)
诊 断
世界神经病学联盟ALS临床诊断(E1 Escorial, 1994)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有哪些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的总称。
病理上可见脑和(或)脊髓发生神经元退行变性、丢失。
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是需要在生活中注意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知识神经系统特别临床疾病的症状可分为缺失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及休克症状神经突出系统遭受损伤时正常功能丧失此即缺失症状例如大脑内囊出血时运动及感觉传导束损伤对侧肢体瘫痪感觉消失正常情况下高级中枢能抑制下级中枢的活动高级中枢损伤后对低级中枢的抑制解除其功能活动便增加此即释放症状如内囊出血后大脑皮质对皮质下运动中枢的抑制解除皮质下中枢活动增加引起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锥体外系疾病工作时的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也是释放症状刺激症状指神经系统文章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病变促使神经细胞活动剧烈增加如周围神经损伤后产生的灼性神经痛大脑缺氧时皮质细胞活动过度可致惊厥发作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因此系统急性病变时的暂时性功能缺失如内囊出血时突然神志昏迷(脑休克)脊椎骨折后出现驰缓性截瘫(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后逐渐出现缺失症状或释放症状 ;神经系统好评同时疾病的症状体征可表尤其现为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运动障碍(如瘫痪不自主运动步态异常共济失调等)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锥体外系疾病学士僵人开始综合征破伤风手足搐搦症等锥体外系时的肌张力增高称肌僵直;肌张力减低见于进行浙江性肌营养不良肌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后根后索前角灰质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小脑病变等)头痛头晕眩晕反射异常肌萎缩以及排尿排粪性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紧密疾病积累时除有各种异常体征外脑脊液亦常有异常神经系统丰富不同移植部位的病损可表现不同的病变综合征。
神经中枢又称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某一特定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细胞群或感受某一种刺激的细胞群.分别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在反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每种反射的中枢结构,称为该反射的中枢.一些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如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腰部脊髓.复杂反射的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较广,分布在几个不同的部位.但其中有一最基本部位,如呼吸中枢存在于延髓,脑桥以至大脑皮质,但延髓呼吸中枢是最基本的,其余各级中枢通过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来调节呼吸运动,在同一中枢内,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什么是神经元呢?它就是神经细胞。
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朊蛋白病(prion disease)是由朊蛋白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朊病毒病、蛋白粒子病、感染性海绵状脑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等。
朊蛋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疾病。
朊蛋白(prion)并非病毒,而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简称PrP。
PrP 自身不具备核酸,但却可直接指导宿主细胞的核酸合成变异朊蛋白(即不溶性朊蛋白)。
健康人体的CNS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为PrP C,是保持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使可溶性PrP C转变成不溶性的PrP SC。
目前已明确的人类朊蛋白病有:Creutzfeldt-Jakob病(CJD)、GSS病、Kuru病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四种。
已明确的动物朊蛋白病为:疯牛病、羊瘙痒病等。
动物朊蛋白病和人朊蛋白病在病原学、病理特点和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极为相似。
Creutzfeldt-Jakob病(克-雅病)CJD病是指由朊蛋白感染而表现为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痉挛、肌肉萎缩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orticostriatal-spinal degeneration)、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等。
本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男女均可发病,感染后的潜伏期为4-30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CJD病因可概括为外源性PrP感染和内源性PrP基因突变。
外源性的医务人员应避免身体破损处、结膜和皮肤与患者的CSF、血液或组织相接触。
新变异型CJD被认为是牛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传播给人类所致。
内源性为家族性CJD患者自身的朊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rP SC会促进PrP C转化为越来越多的PrP SC,致使神经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CNS发生病变。
二、临床表现CJD分为:散发性、遗传性、医源性和新变异型四种类型。
帕金森综合症
帕金森综合症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拳王阿里
一份有关中国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患帕金森氏病总人数已达172万人,5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将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1、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有时鉴别困难要借助辅助检查。返回 2、鉴别诊断 主要与帕金森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相鉴别。 (1)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症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拳王阿里
临床表现
帕金森综合症
该病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表现有: (1)姿势与步态 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 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显,手指表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震颤早期常在静止时出现,作随意运动和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晚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与肌肉僵硬有关,如发音肌僵硬引起发音困难,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困难)。 (5)其他 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 由于该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有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降低胆碱能功能,用法如下: 帕金森综合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能力
语言
在熟悉环境中迷路
找词困难
行为
起始慢、易激惹、易怒
Alzheimer’s 痴呆的诊断标准(DSM-II)
1. 从原有较好或正常的认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 社会和职业技能下降。 2. 近事记忆障碍及至少下列表现之一: 语言障碍(找词困难) 不能执行技术性操作 视觉过程障碍(失认和结构障碍) 执行功能障碍(包括抽象思维和集中能力) 3. 认知障碍不是由精神疾病、神经疾病或躯体疾病 引起。 4. 这种缺陷绝对不伴有谵妄状态。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
低铜饮食 动物的肝、血,蕈类,贝壳类,豆类,
药 物 青霉胺
坚果类,巧克力,可可等。
饭前30分钟或饭后2小时服用 从小剂量渐加量至1-2g/day 症状明显缓解后减量。终身服用。 二巯基丙醇(BAL) 已被淘汰 硫酸锌 100-300mg tid 适用于肝型为主和症状前患者 手 术 脾脏清除,肝脏移植
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分类
原发性 (特发性)
继发性 遗传性:(1/10)
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等
代谢性:铜、铁、氨基酸和脂质等代谢异常。 其它: 感染,外伤,肿瘤,血管性,药物中毒等。
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
慢性病程,症状主要取决于受累的部位 儿童起病者倾向演变为全身性 成人则倾向局灶性 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 儿童起病:女性多见(6-16岁) 多表现为动作迟缓,有晨轻暮重。 婴儿起病:类似脑瘫表现,痉挛性步态为主, 但说话和智能正常。 成人起病:似PD表现,但小剂量多巴制剂即显 效,且长期应用不出现PD中见到的 副作用(药效衰退和异动症)。
氯氮平,氯硝基安定
特发性震颤(外科治疗)
毁损术:丘脑毁损术
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丘脑深部电刺激 优点:可逆性 破坏性小 可调节 易适应 可控制双侧症状
/~parkinsondisease
Huntington舞蹈病
特点: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中年隐匿起病,缓慢进展 主要临床表现 舞蹈样动作 进行性认知障碍
1912 1921 1948 1956 1985 1991 1993 Wilson详细描述并命名该病 Hall通过家系分析提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uming报道本病与铜代谢障碍有关 Walshe首次应用青霉胺治疗 致病基因被定位于13q 致病基因被定位于13q14.3 致病基因被克隆,共有21个外显子。该基因 编码一个P型ATP酶,此酶参与铜跨膜转运 的代谢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定
义
变性: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引起 的功能和形态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 脑和脊髓的上述改变
CNS变性病分类(Bobowick)
进行性痴呆 (皮质) 进行性痴呆伴其它神经系统损害
姿势和动作异常(锥体外系) 共济失调 (小脑) 肌无力和肌萎缩(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视力障碍 神经性耳聋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多为首发症状。主要为锥体外系表现。
包括:震颤、少动、强直、肌张力障碍、 姿位异常、步态障碍、言语含糊等 精神异常 早期人格和情感障碍 后期常出现智力下降 眼 K-F环 肾脏 血尿、蛋白尿、浮肿等 骨骼 关节畸形、身材小、甚至病理性骨折等 血液 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倾向等 皮肤 色素沉着,皮肤黝黑
19q13.3 CTG
9q13q21.1 GAA
3-37
7-22
35- 2000 200- 1186
小脑性共济失调(分类)
遗传性:
常色体隐性 Friedreich、共济失调伴毛细血管扩张等。 常染色体显性 不伴视网膜变性:SCA1-6。其中SCA3为 Mechedo-Joseph病。 伴视网膜变性: SCA7。
(集合成双股螺旋纤丝,Paired helical filament)
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
位于神经元外 核心是一个β-淀粉样蛋白,周围由退变的 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围绕。
AD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进展
1992 APP基因突变(21号染色体)
早发家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D,占家族性AD的2-3%
AD的鉴别诊断
血管性痴呆:Hachinski缺血评分 帕金森病
弥漫性Lewy小体痴呆:
临床特点为PD表现、视幻觉、波动性 认知功能障碍伴注意力和警觉异常。
额颞痴呆: 包括Pick病
其它迅速进展痴呆的疾病: CJD,脑炎等
AD的生物学检测
基因检测 CSF中低β-淀粉样蛋白作为AD诊断临床 使用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63% CSF中Tau蛋白测定的敏感性82%,特异 性70% 其它:脑脊液中神经元纤丝蛋白(NTP)、 生长抑素及托吡卡胺扩瞳反应。
Huntington舞蹈病
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动态突变疾病
动态突变(Dynamic Mutation)
一些遗传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某些基因的三核 苷酸拷贝数大大增加所致,且这种变化随着世 代的不断传递而扩大扩增。
特点: •临床严重程度与CAG的拷贝数相关 •存在早发现象(Anticipation)
已发现的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疾病
分型:A、B、C、D、E、F、G 机制:选择性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部位, 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致肌肉麻痹。 适应证:主要为各种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疗效:多数患者可显著缓解,尤其是眼睑痉 挛和颈性肌张力障碍(包括痉挛性 斜颈)。 存在问题:远期会复发,但可重复注射。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手术治疗)
痉挛性斜颈:
肌张力障碍 (Dystonia)
定义: 促动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导 致的不自主动作和异常姿势。 以前曾经被翻译为:肌张力不全
是仅次于PD的第二大常见的运动障碍
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分类(根据受累范围)
局灶性(1/2) 多为成人发病 眼睑部 口周部 喉部 颈部 前臂或手部 节段性(1/3) 累及邻近数个部位 全身性(1/6) 多为儿童发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各疾病间的关系
多系统萎缩和多系统变性的区别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Shy-Drager Syndrome) 纹状体黑质变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多系统变性(Multiple System Degeneration)
多个系统损害的变性病的统称
Alzheimer Disease(AD)
痴呆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痴呆患者的2/3
美国有400万AD患者
AD成为75-85岁老人的第4位死因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意义越来越重要
AD的病理学
神经纤维缠结(Neurofubrillary tangle, NFT)
位于神经元内 电镜下发现由变异Tau蛋白组成。
AD的治疗
中枢胆碱酯酶抑制剂 Tacrine(Cognex): FDA批准的第一个上市药物 安理申: 5-10mg qd 卫材公司 艾斯能(exelon):1.5-4.5mg bid 诺华 代谢加强剂 氢化麦角碱(脑通):FDA也已批准 脑复康 三乐喜 其它:尚未定论 MAO-BI(司来吉兰) 钙通道阻滞剂 兴奋性氨基酸加强剂等
非遗传性:
特发性 症状性:中毒、维生素E缺乏、甲减等。
丁螺环酮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
丁螺环酮是5-HT1A受体激动剂,对DA受体也 有中等强度的亲和力。以往在临床主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焦虑药。
用法: 5mg qd在4周内加量至10mg tid 疗效评价:共济失调量表
轻:0-20分
稳定性 协调性 构 音 眼球运动
1993 ApoE e-4(19号染色体)
晚发家族性AD,风险增加
1995 早老素Presenilin-1(14号染色体)
早发家族性,占50岁前起病AD患者的 75%
1995 早老素Presenilin-2(1号染色体)
早发家族性,仅见于Volga German的家系
神经化学改变
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
疾病 基因定位 重 复 正 常 序列单位 重复数 异 常 重复数
脆性X综合征 HD SCA1 SCA3
Xq27.3 4p16.3
CCG CAG
6-60 9-34 6-39 7-40
60-200 36-121 40-81 61-84
6p22- CAG 23 14q32.1 CAG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Friedreich共济失调
特发性震颤(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阻滞外周和中枢的内源性儿茶酚胺。 心得安 120mg-240mg/d 50-70%患者缓解,缓解幅度为50-60%
心功能不全、哮喘和房室传导阻滞相对禁忌症
阿尔马尔 β受体阻断作用较心得安强5-6倍。 (arotinolol)10mg/# 起始5mg Bid 若效果不佳,可加至10mg Bid 扑痫酮(Primidone) 125mg/d,可渐加量至750mg/d
(皮质 + 神经系统其它部位)
上述变性病的共同点(临床)
起病隐匿,慢性病程,渐进性加重。 起病时常为单侧,不对称,随着病情进展, 演变为双侧较对称的损害。
可有家族史。
疾病晚期,病损的系统选择性可丧失。
上述变性病的共同点(病理)
神经细胞萎缩或消失 胶质细胞反应 星性胶质细胞增生肥大
小胶质细胞增生
无炎性细胞
中:20-50分
重:50-70分
特重:〉70分
丁螺环酮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
结果 (n=24)
治疗前 29.7113.16(1460) 治疗三月后 21.0012.85(642)(P<0.001) 稳定性、协调性、构音和眼球运动各项功 能均显著改善。 副反应:头晕(5例),头昏和心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