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科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规范和保障介入科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性,各个医疗机构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本文将介绍介入科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并探讨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一、介入科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介入科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介入科设备管理针对介入科所使用的各类设备,规章制度明确了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例如,对于设备的采购,要求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的验收程序;对于设备的使用,要求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介入科人员管理针对从事介入科工作的医务人员,规章制度对其职责和要求进行明确。

例如,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对于不符合要求或存在不当行为的人员,规章制度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3. 介入科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中应明确介入科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化操作的要求,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例如,规定了患者的接诊、病例记录、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并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工作。

4. 介入科质量控制为了提高介入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规章制度中应设立质量控制的机制和措施。

例如,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参加规定的质量评审会议,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对于术后并发症和意外事件,要求必须进行事后分析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介入科规章制度的意义1. 规范工作流程科研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明确介入科工作的流程、标准化操作的要求,使工作更加规范,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保障医疗安全规章制度明确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的要求,使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安全,确保患者在介入科操作中的安全性。

同时,通过质量控制的机制和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介入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介入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介入科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介入科主任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本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介入科护士长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实施各项规章制度,监督科室人员遵守规章制度。

3. 介入科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反馈和改进,定期组织科室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培训。

4. 介入科全体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自觉执行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2. 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充分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

3. 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手术难度、风险等因素合理分配手术资源。

4.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6. 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7.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协作,确保患者诊疗过程顺畅。

8.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查找不足,持续改进。

四、医疗质量安全培训1. 介入科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意识。

2. 加强对新入职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确保其熟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定期组织科室内部质量安全管理知识竞赛,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

五、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监督与考核1. 介入科质控小组定期对本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反馈和改进。

2. 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知识、技能、态度等。

3. 对违反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医务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介入科工作制度

介入科工作制度

介入科工作制度篇一:介入科规章制度本制度在河南省省范围内实行,如卫生部将来颁发有关相应规定,则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第一部分:介入科的基本配备一、介入科设置介入科是影像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卫生部规定属于临床科室,科室管理上可以隶属于放射科,也可以成为独立科室。

在科室设置上应包括介入科门诊、导管室和病房三部分。

二、介入科人员1、医务人员⑴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聘任证书”。

⑶身体适应某线环境下工作。

2、护理人员⑴正规护理院校毕业,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⑵介入诊断和治疗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介入科导管室和病房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内外科和急症护理学技能,熟悉各种临床急重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⑶导管室护士身体须适应某线环境下工作。

3、技师与工程师⑴介入放射学的专科性和特殊性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影像设备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⑵正规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经过常规某线、CT和MRI专科,并取得DSA上岗证书。

⑶综合性介入放射学手术室专科培训2-3年,可以单独熟练配合医师开展血管内和血管外各种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处理常见的影像设备技术故障和技术问题。

⑷身体适应某线环境下工作。

第二部分:导管室管理制度一、导管室的基本要求导管室是实施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是医务人员在某线引导下进行有创性操作的手术室,它兼有手术室及放射科的特点。

因此,合理和科学布局是对导管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介入手术所必需的设施条件。

(一)导管室的建筑结构与布局1、导管室的设置布局导管室应尽量与介入病房设在同一幢建筑物内,并自成一区。

导管室应保证安静、清洁,人员走动少。

所在区门口设置门铃及对讲设备,减少无关人员进入。

导管室应设病人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有更衣室,病人出入口处有消毒垫。

介入手术操作室的位置设置,要考虑到防止射线外泄及相邻工作室的保护。

介入科安全工作制度

介入科安全工作制度

介入科安全工作制度一、总则介入科安全工作制度是为了加强介入科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制度适用于介入科全体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

二、安全工作目标1. 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2. 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和社会的需求。

三、组织与管理1. 介入科设立安全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安全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 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安全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落实安全措施。

3. 介入科全体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本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患者安全管理1.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正确、病情清楚。

2.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治疗安全。

3. 医务人员应当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异常情况。

4.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医疗设备与药品管理1. 医务人员应当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 医务人员应当合理使用药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3. 医务人员应当妥善管理医疗废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标记和处置。

六、工作环境与设施管理1. 介入科应当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

2. 介入科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急救设备,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介入科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

七、职业健康与个人防护1. 医务人员应当了解职业健康知识,加强个人防护,遵守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2.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3. 医院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培训,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介入科技师工作制度

介入科技师工作制度

介入科技师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介入科技师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介入科技师合法权益,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介入科技师的定义介入科技师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科技活动中,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科研任务,进行技术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介入科技师的职责1.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2. 参与制定和实施科技项目,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和经费管理。

3. 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4. 开展科技成果的评价、鉴定和推广工作。

5. 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团队整体水平。

6. 培养和指导研究生、本科生等后继人才。

7.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四、介入科技师的选拔与聘用1. 选拔条件(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忠诚于党的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实践能力,在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4)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开展研究工作。

2. 聘用程序(1)个人申请或单位推荐。

(2)资格审查和选拔评审。

(3)聘用合同签订。

(4)聘用期限一般为三年,可根据工作需要续聘。

五、介入科技师的待遇1. 薪酬待遇(1)根据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2)根据个人能力和贡献,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和项目资助。

2. 职称评定与晋升(1)介入科技师在聘用期间,可优先评定或晋升专业技术职称。

(2)根据个人业绩,可申请认定为高级职称。

3. 培训与晋升(1)提供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和访问学者的机会。

(2)支持介入科技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相关培训。

4. 福利待遇(1)按照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和必要的实验设施。

(3)协助解决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一、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心血管内科介入医疗的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工作的合法合规。

2.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操作规范和流程、感染控制等内容,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完善病历和文书管理制度,规范病历的书写和保存,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完善医疗投诉处理制度,建立投诉接待渠道和投诉处理程序,及时解决患者或其家属的合理诉求。

5.加强医患沟通和知情同意管理,确保医患双方对医疗过程和风险的充分了解和知情同意,减少纠纷的发生。

二、心血管内科介入的岗位职责1.主任医师:负责领导和指导心血管内科介入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参与重大病例的诊治,并负责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2.主治医师:负责病人的日常诊治工作,参与手术操作和器械的选择,处理一般并发症。

3.技师:负责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的准备和操作,熟练掌握相关器械和仪器设备,负责术后的记录和报告。

4.护士: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的协助、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处理,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5.放射技师:负责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中放射学检查的操作,保证影像质量和准确度。

三、心血管内科介入的工作流程1.术前准备:医生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解释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知情同意。

2.检查和评估:通过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获取病人的病情资料,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难度。

3.术中操作:医生在放射透视下进行手术操作,使用导管、支架等介入设备进行血管平台造影、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等治疗。

4.术后治疗:医生根据手术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口服药物、术后康复等,同时进行术后观察和护理。

5.术后随访:医生定期对病人进行术后随访,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和病情变化,保证手术效果的持久性。

以上是关于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的简要介绍,心血管内科介入医疗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的工作,对医疗团队的协作和高度专业性要求较高,只有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和各岗位职责,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医院介入诊疗工作制度

医院介入诊疗工作制度

医院介入诊疗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介入诊疗工作,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介入诊疗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合法权益。

第三条医院应当成立介入诊疗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对介入诊疗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管理,提高介入诊疗质量。

第四条医院应当加强介入诊疗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二、诊疗项目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医疗需求和自身条件,合理开展介入诊疗项目。

开展新的介入诊疗项目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介入诊疗项目管理制度,包括诊疗项目目录、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等。

第七条医院应当对介入诊疗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八条医院应当加强对介入诊疗项目的质量控制,定期对诊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诊疗操作规程第九条医院应当制定介入诊疗操作规程,明确诊疗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条介入诊疗操作前,医生应当向患者充分告知诊疗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取得患者书面同意。

第十一条介入诊疗操作中,医生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紧急处理的准备。

第十二条介入诊疗操作后,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记录诊疗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四、诊疗质量管理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介入诊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不良事件报告等。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介入诊疗质量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持续改进。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对介入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及时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人员培训与考核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对介入诊疗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定期对介入诊疗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

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

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医院放射介入科是一种以医学影像技术为基础的微创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诊断。

为了确保放射介入科的工作有序、高效、安全,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工作时间1.遵守医院的工作时间安排,认真执行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

2.在工作时间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完成工作任务。

二、巡查检查设备1.每天开始工作前,放射介入科工作人员应进行设备巡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维修或更换设备。

三、防护措施1.在接受放射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操作前,必须确保所有防护措施的落实,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铅衣、铅帽等)。

2.操作中应严格遵守防护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四、病历管理1.每个患者在接受放射介入治疗之前,必须建立完整的病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病史、影像检查结果等。

2.操作过程中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治疗方案、操作过程、影像结果等,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交接班制度1.每个班次结束时,应进行交接班,包括对工作任务的交接、患者情况的交接等。

2.交接班时要详细记录交班内容,确保后续工作的连续性和顺利进行。

六、紧急情况处理1.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应迅速采取行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同时要报告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确保有关人员及时介入处理。

七、科室卫生1.科室要保持清洁整齐,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2.科室内设备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工作环境的无菌、无尘。

八、持续学习1.放射介入科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放射介入技术和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2.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

以上是医院放射介入科工作制度的一些建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医院放射介入科安全和高效工作的重要保障,希望以上建议对医院放射介入科的工作制度制定和改进有所帮助。

介入科诊疗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操作常规

介入科诊疗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操作常规

科室管理理制度一、介入科工作制度(总则)1、实行行院长领导下科主任负责制,本科室工作由医、技、护三个专业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2、科主任负责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进行行政治思想教育、医疗法规教育、医德教育,对全科各级工作人员进行行考勤、考核,并对各项业务技术工作进行行审查把关。

3、各级医务人员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行动准则,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力。

对病人关心、体贴、服务热情,及时接诊,及时处理理,尽快手术,不不得贻误。

4、各级医务人员(包括医、技、护)必须履履行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服从科室领导和分配,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律,坚守岗位。

5、对每例例进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必须作好术前有关检查和围手术期准备,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做好过敏试验和术前谈话签字。

开展新的业务技术项目或进行行高风险手术病人须报请医院审批。

6、严格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执行行差错事故登记汇报制度,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必须及时慎重处理理,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事后认真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7、介入科24 小时开展诊疗活动,值班者随时准备接受紧急手术,病人入手术间后,手术间不不得离人。

8、介入工作室护士负责导管手术的配合工作。

9、介入工作室技术员需受过DSA 的专业技术培训,熟悉造影专业知识,熟练掌握DSA 机、熟练掌握工作站的操作及高压注射技术,负责机器的维护与保养,做到专人专责。

10.严格控制介入室内人员的密度与流量量,进入导管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换鞋入内,进入手术间需戴好口罩。

凡进入介入科的见习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介入科的参观规定和接受介入人员的指导,不不得到处走动。

非值班人员不不得擅自进入手术间,一切私物不不得带入工作区。

11、介入工作室内一切物品、仪器、药物等物应分类,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检修,以保证使用,用后及时补充及归原,剧毒麻醉药品需加锁保管。

介入放射科的规章制度

介入放射科的规章制度

介入放射科的规章制度一、工作制度1. 值班制度:放射科应根据临床的需求和科室人员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内有医生和技术人员在岗工作,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放射影像检查。

2. 岗位责任:放射科应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标准,做到上岗培训、技能考核合格后上岗,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测。

二、设备使用1. 设备维护:放射科应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定期对放射影像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修理故障设备,确保患者正常检查。

2. 辐射安全:放射科在进行放射影像检查时,应严格遵守辐射防护的原则,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 设备使用培训:放射科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设备使用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

三、服务流程1. 预约和接待:放射科应建立完善的预约和接待流程,确保患者满意和顺利完成放射影像检查。

2. 报告发布:放射科应建立及时准确的报告发布系统,确保医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患者的检查结果,开展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质量控制:放射科应建立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确保放射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信息保密1. 守密义务:放射科员工应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疗记录严格保密,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患者的信息。

2. 电子信息安全:放射科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患者的电子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

五、应急措施1. 突发事件:放射科应建立应急处理流程,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 火灾逃生:放射科应定期组织火灾逃生演练,确保员工和患者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逃生。

六、考核评估1. 绩效考核:放射科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激励优秀员工,提升工作效率。

2. 资格认证:放射科员工应定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确保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符合标准。

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隐私。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范本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范本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经过多年的发展,导管介入科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导管介入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医疗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为了规范导管介入科的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导管介入科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包括导管介入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工作。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导管介入科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责、业务范围、服务对象、质量标准、安全保障、职业素养等。

第四条导管介入科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权益,保障患者安全。

第五条导管介入科应当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第六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七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学科影响力。

第八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与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第二章组织结构与工作职责第九条导管介入科的组织结构包括科室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等。

第十条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工作领导和管理,是本科室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一条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是主任的得力助手。

第十二条主治医师负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第十三条住院医师协助主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患者护理服务。

第十四条护士负责协助医师进行导管介入手术和治疗工作,保障患者安全。

第十五条导管介入科的工作职责包括:开展导管介入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等工作。

第十六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建立科室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科室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十七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建立患者就诊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第十八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建立急救预案,保障患者在急危重症状态下的及时治疗。

第三章业务范围与服务对象第十九条导管介入科的业务范围包括:冠脉介入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肝内介入治疗等。

介入科工作制度

介入科工作制度

介入科工作制度前言介入科,全称介入性科技部门,是医学科技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各种介入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介入治疗,使得介入科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介入科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的重要性1.确定岗位职责一个科室的健康运转离不开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

通过工作制度的制定,科室可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避免工作重心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等问题的发生。

2.保证工作标准介入科工作涉及到许多技术操作和治疗流程,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规定,不同工作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做法,导致工作评估标准不一致。

工作制度可以规范工作标准,规范化操作流程,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进行纠正和改善。

3.保障患者权益医疗工作涉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工作制度制定中应该注重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疗安全。

比如,对患者的病历、诊断、手术过程、医疗记录等进行规范和保密,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介入科工作制度的内容1.岗位职责介入科涉及到许多岗位,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通过清晰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可以确保每个员工按照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工作标准在介入科手术和治疗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

因此,工作制度中应该包含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操作方法,以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

3.质量控制医疗工作中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证医疗治疗效果和安全,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

在介入科中,质量控制包括治疗效果评估、疗效跟踪以及患者治疗之后的回访等环节。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介入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4.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之一。

在介入科的工作中,安全管理系统应该特别注重。

即使是小的失误也可能会对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

因此,在工作制度中应该包含专门的安全管理措施,如防范措施、突发情况的处理、事故的应急预案等。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内容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内容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导管介入科的工作,加强对导管介入操作的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导管介入科的医护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各类相关人员。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导管介入科,并明确导管介入科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第四条导管介入科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准则,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人身权利。

第五条导管介入科应当注重安全和质量,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二章导管介入操作规范第六条导管介入操作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

第七条医师应当具有导管介入操作资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医师应当在导管介入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取得患者同意。

第九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第十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防止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第十一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随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操作安全。

第三章导管介入操作风险管理第十二条导管介入操作存在一定风险,医师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十三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第十四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意外进行报告和处理。

第十五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做好术后处理和随访工作,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第四章导管介入科的管理第十六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人员分工和责任,确保科室的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工作质量。

第十八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十九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加强科研和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过医院相关部门审核。

介入治疗科工作制度

介入治疗科工作制度

介入治疗科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介入治疗科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介入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介入治疗科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规范操作、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介入治疗科,并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业务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介入治疗科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介入治疗科管理制度,确保介入治疗科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介入治疗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介入治疗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七条介入治疗前,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并经患者或家属同意。

第八条介入治疗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第九条介入治疗后,应当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介入治疗科质量管理体系,对介入治疗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介入治疗科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介入治疗科人员进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疗安全意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防护与环境保护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为介入治疗科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确保介入治疗科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介入治疗科的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理规定,防止环境污染。

第六章罚则第十五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介入治疗科工作制度共七章十五条,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工作流程、质量管理、防护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通过实施本制度,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科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介入室制度

介入室制度

1.根据本科工作情况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协调配合,完成介入放射诊断与治疗的工作,确保介入诊疗的质量和安全。

2.规范医疗行为,催促本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各级职责及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3.组织查房、疑难、危重、死亡病例的讨论,组织协调本科室的抢救组织和参加介入手术的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手术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

4.术前讨论(1)对重大、重危、疑难、易发生并发症、致残、预后不良及新开展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

(2)讨论会由科主任或者主刀医师主持,经治医师、手术医师、护理及有关人员参加,助手做好详细记录并归录入病史。

(3)重点讨论: 1、术前诊断及诊断依据; 2、手术指征; 3、术前准备及病员对手术耐受力的评估; 4、麻醉选择; 5、术式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可能浮现的艰难和危(wei)险估计及预防对策; 6、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7、术后观察及护理要求; 8、手术人员组成及分工。

(4)术前讨论主要内容、诊断、手术及治疗方案、危(wei)险性及可能浮现的问题等,应向病员及单位谈清晰。

5.参加并指导介入手术工作,参加并指导术后观察随访。

6.协调本科与协作病房、麻醉科、急诊科等科室的合作关系,全面保障病人介入手术过程中及围手术期的医疗安全。

7.不断提高本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一旦有纠纷时应及时做好纠纷接待工作。

1.完成科主任及主刀医师交待的工作。

2.对所有介入病员全面负责,详细了解病员的病情,并汇报给科主任及主刀医师。

严格执行上级医师的诊治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参预科主任及主刀医师组织的查房、病例讨论、术前讨论,做好介入手术前准备工作,认真写好书面文书,对手术病人要作好术前谈话记录、术前写好术前小结、术后写好手术记录并录入病史,手术记录必须在术后及时完成。

4.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参加介入诊疗操作,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处理,遇到疑难病例或者技术原因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医院介入室工作制度

医院介入室工作制度

医院介入室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介入室(以下简称“介入室”)的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介入室是医院开展介入诊疗业务的专门场所,主要职责是为患者提供介入诊疗服务,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三条介入室工作应遵循医疗安全优先、患者为中心、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第四条介入室应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介入诊疗项目目录,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开展相应的介入诊疗业务。

第五条介入室应建立健全介入诊疗工作流程,包括患者接诊、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监护和康复等环节,确保介入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介入室应严格执行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注重患者隐私保护,保障患者安全。

第七条介入室应加强医疗设备、药品和耗材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合规使用。

第八条介入室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对介入诊疗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第九条介入室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十条介入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十一条介入室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介入诊疗技术水平。

三、工作制度与纪律第十二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作息时间,保持岗位整洁,坚守岗位,服从工作安排。

第十三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疗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利,诚实守信,廉洁奉公。

第十四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介入室工作规程。

第十五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第十六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注重团队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提高介入诊疗水平。

四、考核与奖惩第十七条介入室应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等进行定期考核。

第十八条介入室工作人员有以下表现之一的,予以奖励:(一)在介入诊疗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二)在医疗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三)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重要成果的;(四)在其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

介入科诊疗工作制度

介入科诊疗工作制度

介入科诊疗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介入科诊疗工作,提高诊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介入科诊疗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第三条介入科诊疗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权益保障,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介入科,并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业务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药品等资源。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负责人负责介入科的行政管理,建立健全介入科诊疗工作管理制度,确保介入科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介入科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诊疗过程的监控和环节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安全。

第三章诊疗管理第七条介入科诊疗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诊疗项目目录和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介入科诊疗工作流程,包括患者接诊、诊断、治疗、术后随访等环节,确保诊疗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九条介入科医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开展介入诊疗工作。

第十条介入科诊疗工作应当注重团队合作,医师、护士、技师等人员应当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诊疗任务。

第十一条介入科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介入诊疗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第十二条介入科诊疗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器械消毒和灭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介入科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介入科诊疗质量控制制度,对诊疗活动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五条介入科应当定期对诊疗活动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诊疗质量。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介入科医师、护士、技师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一、科室管理1、介入科应设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指标和任务,并分解到每个季度和月度。

2、定期召开科室会议,讨论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会议时间定为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下午,如有特殊情况可临时调整。

3、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等方面。

新入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二、医疗质量管理1、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建立完善的病历书写和管理制度,病历应如实记录患者的病情、诊疗过程和结果。

病历书写应规范、清晰、完整,严禁涂改、伪造病历。

3、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每月对一定数量的病历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医务人员并督促整改。

4、实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对于发生的医疗差错和事故,应及时报告,并组织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医疗服务规范1、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2、对待患者应热情、耐心、细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患者。

对于疑难病症,应及时组织会诊或转诊。

4、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后,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感染控制与预防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介入手术室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管理。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的环境、设备进行消毒和监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3、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

4、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设备与物资管理1、建立介入科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科工作制度篇一:介入科规章制度介入科工作制度本制度在河南省省范围内实行,如卫生部将来颁发有关相应规定,则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第一部分:介入科的基本配备一、介入科设置介入科是影像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卫生部规定属于临床科室,科室管理上可以隶属于放射科,也可以成为独立科室。

在科室设置上应包括介入科门诊、导管室和病房三部分。

二、介入科人员1、医务人员⑴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聘任证书”。

⑵来源于影像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及其他临床科室的医师均可从事介入治疗工作,但必须经过相应介入放射学科专业培训3年以上,取得介入放射学专科证书。

⑶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2、护理人员⑴正规护理院校毕业,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⑵介入诊断和治疗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介入科导管室和病房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内外科和急症护理学技能,熟悉各种临床急重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⑶导管室护士身体须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3、技师与工程师⑴介入放射学的专科性和特殊性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影像设备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⑵正规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经过常规X线、CT和MRI专科培训,并取得DSA上岗证书。

⑶综合性介入放射学手术室专科培训2-3年,可以单独熟练配合医师开展血管内和血管外各种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处理常见的影像设备技术故障和技术问题。

⑷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第二部分:导管室管理制度一、导管室的基本要求导管室是实施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是医务人员在X线引导下进行有创性操作的手术室,它兼有手术室及放射科的特点。

因此,合理设计和科学布局是对导管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介入手术所必需的设施条件。

(一)导管室的建筑结构与布局1、导管室的设置布局导管室应尽量与介入病房设在同一幢建筑物内,并自成一区。

导管室应保证安静、清洁,人员走动少。

所在区门口设置门铃及对讲设备,减少无关人员进入。

导管室应设病人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有更衣室,病人出入口处有消毒垫。

介入手术操作室的位置设置,要考虑到防止射线外泄及相邻工作室的保护。

2、导管室的内部设置导管室主要由手术操作室、控制室及辅助工作间组成。

手术操作室既要便于清洁、保证消毒隔离,又要便于放射防护。

操作室四周墙体及顶棚必须使用防射线材料,墙面材料应坚实、容易清洁,地面无缝,可冲洗,不易留污渍。

手术操作室入口处宽度设计应便于推车(病床)及各种设备出入,房门保证有效关闭,防止射线外泄。

操作室不设直接对外窗户,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通风。

操作室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保证各种仪器摆入,方便操作和抢救时使用。

控制室与手术操作室以铅玻璃隔开,窗口可以尽量大一些,以便观察。

控制室内设置放射人员控制台、监视器、心电监护显示器、对讲机、刻录机、录像设备等。

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辅助工作间:观察室、洗手间、器械室、敷料室、库房、污物处置室、值班室、办公室、卫生间、更衣室等。

(二)导管室的人员配备导管室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介入病房医师、护士、放射技师、心电和血压监测技师、护工和清洁工人等组成。

导管室医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介入病房工作经验,熟练的导管操作和介入治疗技能,无菌技术过硬并精通影像学知识。

作为操作者,医师应首先熟悉病人的临床情况,提出介入诊治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紧急抢救及并发症;术后妥善书写手术记录,做好术后处理。

导管室护士主要职责是围绕导管室的诊疗工作,提供术前术后消毒隔离、材料物品准备和术中配合等服务保障。

导管室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介入病房护理工作经验,具备协助医师处理急、危、重症病人的能力,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熟悉抢救设备和药物,熟练掌握各种导管介入器材的使用及介入手术操作程序。

放射技师需具备放射技术专业任职资格,熟悉并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

放射技师的职责是负责相关的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根据手术医师诊疗活动需要,进行技术设备的操作,提供相关的技术保障。

护工主要负责介入手术病人的接、送工作,并具有消毒隔离的基础知识,协助护士做好术前、术后手术操作室的消毒处理。

清洁工人主要负责做好导管室日常清洁工作。

(三)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主要包括影像设备、心电和压力监测系统、手术器材和抢救及防护设备等。

1、影像设备⑴为保质保量地全面开展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工作,必须具备具有国家注册标准的专业性的DSA设备。

⑵ X线设备具有足够大的功率(毫安600~800)和热效能,能够耐受连续长时间的介入放射学手术操作。

⑶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具备连续和脉冲功能,图像采集与显示速率在12.5幅/秒以上。

具备直径、长度和狭窄率等多种测量和后处理功能。

2、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时,医师需要借助心电血压监测仪获得反映患者生命情况的相关数据。

多导生理记录仪能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并同步获得心腔内多导联心电图。

多导生理记录仪和压力传感器、三联三通、冲洗装置相连组成压力监测系统,可用于测量患者有创血压。

导管室还应配备自动监测患者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功能的监护仪。

3、器材主要包括用于导管手术的器械与材料。

如器械台、方盘、刀片、药碗、止血钳、卵圆钳、麻药杯、弯盘、穿刺针、各种导管,指引钢丝、球囊和支架等。

所有手术器械使用前应保证无菌,一次性材料不可重复使用。

4、抢救设备常用设备有直流电复律除颤器、人工心脏起搏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给氧设备、吸引器、简单人工呼吸器、心包穿刺包、气管插管器械等。

直流电复律除颤器应备两台,并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

5、常规用药和抢救用药主要包括利多卡因、肝素、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多巴胺、地塞米松、间羟胺、异搏定、三磷酸腺甘(ATP)、速尿、硫酸锌鱼精蛋白、盐酸吗啡、度冷丁、尿激酶、胃复安、5%-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

6、防护设备介入手术进行中为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受到X线损害,应向手术操作者提供铅衣、铅眼镜、铅帽、铅护颈等;对手术病人应提供甲状腺及性腺防护设备。

二、导管室的管理导管室是实施临床介入性诊疗的专门场所,导管室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导管室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导管室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

(一)一般管理规则1、凡进入导管室手术间者,应着导管室专用洗手衣、裤、鞋套,进入无菌区应戴好帽子、口罩。

2、手术人员暂时离开导管室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鞋。

3、手术区内不得带入任何食品,室内禁止吸烟,手术期间关闭手机铃声。

4、常规手术通知单,应于手术前一日,送交导管室,如需特殊材料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

5、介入手术病人必须有抗-HIV、HBsAg、抗-HCV等检查结果,阳性患者安排在每日最后。

6、如有严重或特殊感染病人做介入手术时,医师应提前通知导管室,以便做出相应的准备,防止交叉感染。

参加此类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定,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

7、手术使用后的布类、器械、导管材料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处理。

8、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放置。

将利器放置在利器盒内,避免交叉感染,垃圾处理时应注意环保。

9、导管室各种物品固定位置放置,用后立即放回原处。

由专人负责检查各种仪器是否运转正常,物品如有损坏应立即报修。

10、各种抢救药品应配备齐全,用后立即补充。

11、导管室一切器械物品未经负责人许可,不得外借。

以确保手术所需及防止交叉感染。

(二)接送病人制度1、导管室配有专门接送介入手术病人的护工,按照手术排序用平车接送病人。

对于危重病人由医师或护士接送。

2、护工在术前到病房接手术病人时,应认真核对科室、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手术项目等,保证确认无误。

病人术后送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按规定要求办理交接手续。

(三)护理制度1、病人送入导管室后,护士再次认真进行“七对”,同时检查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药物准备及各项化验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2、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护士在术前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态度要和蔼,安慰、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术中护士要根据介入手术操作程序,积极、主动配合医师手术,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血压及心电变化情况,准确记录术中用药及介入手术材料。

4、术后护士要向病人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并进行简明的针对性健康指导。

(四)护士长职责1、护士长主要负责导管室工作人员、物品、工作安全、无菌技术及手术安排等的管理。

2、负责导管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标准落实。

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好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

4、负责对导管室物品的管理,按要求建立物品使用账册,做到账物相符。

(五)参观制度(1)参观者须经医院医教办或护理部批准,导管室科主任、护士长安排方可参观。

(2)参观者进入导管室需遵守导管室的管理制度。

3、凡进修、实习人员参观,只限于本专业手术。

禁止在手术间内来回走动,应接受导管室医护人员指导。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距无菌区距离应保持在30公分以外,且不影响手术人员操作。

篇二:介入科人员岗位职责介入科人员岗位职责介入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实行对常规DSA与各种接入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合集三:介入科组织管理制度介入科组织管理制度第一条在院长、书记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介入科主任对科室统一领导和管理。

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

第二条可分设副主任或组长协助科主任工作。

第三条住院医师应实行介入放射学各种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介入放射学各种常用介入方法、以便发挥综合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优势。

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

技术人员相对固定,定期轮转,能够掌握介入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第四条科主任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

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级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介入手术室管理制度1.凡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进入手术间时必须配戴导管室的鞋、帽、口罩、隔离衣、防护铅衣及铅围脖等。

2.进入介入室见习、参观二人以内的需经科室负责人和介入室护士长同意,三人以上的需报医务科经业务副院长批准。

参观和见习手术者,应接受院方医务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出入。

3.介入室的药品、器材、辅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

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器和蒸汽设备应该常规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介入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时必须经介入室主管副院长同意,麻醉药品和剧毒药品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