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要点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要点一、概述(一)定义头晕(dizziness):(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
眩晕(vertigo):(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
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头晕的定义不包括眩晕性感觉,眩晕和头晕术语是明确区分的。
在患者描述的症状中,一些症状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现,如眩晕合并头晕。
一个症状的存在并不排斥同时合并存在其他的症状(如患者存在眩晕的症状,不排斥患者还可以并存非眩晕性头晕)。
(二)分类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分为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二、发病机制大部分头晕/眩晕疾病主要由前庭系统通路病变损坏或受刺激后导致。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头晕/眩晕疾病的病因诊断中病史问诊至关重要。
1. 病史问诊:详细全面的病史问诊能够为头晕/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起病形式、发作频率:(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3)持续时间:(4)诱发因素:(5)伴随症状:(6)既往史及家族史:2. 体格检查:在头晕/眩晕的临床诊断思路中,需要优先除外脑干小脑病变所致恶性中枢性眩晕疾病,因此需要注意提示中枢病变的体征,当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时转诊神经科就诊。
头晕/眩晕患者一定注意检查听力,如发现急性听力下降,请耳鼻喉科会诊。
除提示中枢病变的典型体征外,还应注意神经-耳科专项检查(表3),尤其注意眼球位置、眼球运动、眼球震颤的检查。
对慢性持续性姿势性头晕或平衡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头晕/眩晕查体,尤为重点关注卧立位血压、眼球运动、眼震、共济运动、姿势步态、深感觉、平衡功能的检查,因为此类头晕需要较多方面的鉴别诊断,以除外慢性双侧前庭病变,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脑性或感觉性共济失调等。
医院内科眩晕体征临床思维诊疗指南
文档序号:XXYY-ZLZN-001文档编号:ZLZN-20XX-001XXX医院眩晕体征临床思维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眩晕体征临床思维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空间位置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主观的幻觉症状。
病人感到周围环境或自身在旋转、晃动,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眼球震颤等;头晕是一种头重脚轻,不伴有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的感觉。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临床将眩晕分成前庭神经系统性眩晕(又称真性眩晕)及非前庭神经系统性眩晕(又称为头晕、假性眩晕)。
一、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一)病史询问要点 .1.是眩晕还是头晕前面已述眩晕和头晕的临床表现,区分二者的不同,是眩晕病史的要点。
2.眩晕的程度不同病人对眩晕感受不同。
轻者仅感晃动,不影响工作;严重者天旋地转,无法站立,不能工作。
3.有何诱因有些眩晕发作有明确诱因,如体位改变、屈光不正及近期有使用链霉素等药物史。
4.伴随症状及体征多数眩晕伴有恶心、面色苍白,严重时出现呕吐、出汗及心慌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
此外,还需要询问是否伴有神经科、耳鼻喉科及内科疾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
(1)神经科,要询问是否有头痛、行走不稳、听力障碍及颈椎病变等。
(2)眼、耳鼻喉科:是否有屈光不正、复视、中耳炎、耳鸣等。
(3)内科:是否有血压变化(过高或过低)、心律失常、动脉硬化、药物中毒及感染病史、特别要注意是否有严重贫血。
(二)体格检查重点1.神经科方面(1)自发性眼震:眩晕是否伴有眼震对判断是否是真性眩晕很有价值,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方向的眼震来判别病变侧,推断是周围性还是中枢性前庭病变。
周围性病变,水平眼震多见,持续时间短;中枢性眼震方向不一。
垂直眼震多提示中枢性,且持续时间较长。
(2)共济失调:因前庭系统、脑干、小脑三者之间有广泛的纤维通路联系,这三个部位出现病变时,如炎症、肿瘤及血管病等,除易引起眩晕外,时常会出现共济运动障碍。
(3)颅内压增高、小脑、脑干处病变易出现颅高压及眼底水肿。
眩晕、头晕常见疾病症状及内科治疗指南
眩晕、头晕常见病症及内科治疗指南(一)周围性眩晕、头晕1.生理性眩晕、头晕:包括发生在正常人群的常见失调状态,如运动病、空间病、登陆病以及登高性头晕等,治疗以习服适应为主。
在这些失调状态中,发生眩晕(存在运动错觉)概率小,头晕及自主神经症状居多。
登高性头晕个体通常经历焦虑和恐慌情绪。
典型的运动病和空间病表现为出汗、恶心、呕吐、流涎、呻吟、胃肠运动减弱,消化障碍,甚至见到食物后痛苦等症状。
其中过度换气常见,导致患者低碳酸血症,血容量发生变化,血液淤积在下半身,容易发生低血压或晕厥。
登陆病是指个体在乘船、飞机及汽车等长时间暴露在运动刺激环境中后,发生的一种以摇摆性眩晕为特征性表现的前庭疾病,这种非旋转性眩晕、头晕和不稳感,极少数上述症状持续数月或数年,其原因不清。
运动病发生时,通过看远处水平面能够改善症状;反之,于视觉封闭的狭小空间内症状加重。
登高性头晕是由身体正常的摇摆感觉与视觉所见不匹配导致,当患者坐姿状态或视觉固定于近处目标时,其症状能够缓解。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BPPV又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型,通常发生于老年群体,尤其是老年女性。
患者在位置变化时发生<1min的阵发性眩晕,典型的位置变化包括在床上翻身、躺下、起来,或站立位弯腰及站起,或抬头向上望等。
然而,部分老年BPPV患者主诉位置性头晕而非眩晕。
BPPV的原因是耳石碎屑不经意进入半规管,头外伤或内耳感染时均能引起耳石碎屑脱落。
BPPV 诊断标准为受累半规管平面上发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如果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或眼震不典型,则须与后颅窝肿瘤或梗死引起的位置性眩晕进行鉴别。
BPPV内科治疗首选手法复位或机器人复位,对于复位后有残余头晕症状及不适合复位治疗的老年患者,可进行前庭康复治疗。
对于反复发生BPPV且维生素D水平降低者,可补充维生素D。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急,表现为眩晕、恶心或呕吐持续数天,不伴听觉或其他神经症状。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2019)
③前庭-视觉症状(vestibulo-visual symptoms):由于前庭病变或视觉-前庭相互作用产生的视 觉症状,包括运动的虚假感觉、视景的倾斜及因前庭功能(而非视力)丧失相关的视觉变 形(模糊)。可表现为振动幻视、视觉延迟、视觉倾斜或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
病史问诊
(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头晕、眩晕的表现形式参考本指南中定义内容。此外,临 床上患者还常主诉一些易与头晕、眩晕混淆的症状,在进行头晕或眩晕的概念区分时需要 进行鉴别。
①晕厥前(presyncope)状态:指大脑血液供应普遍下降后出现黑矇、快失去意识知觉、即将 晕倒的感觉。晕厥前状态常伴发头昏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
病史问诊
(4)诱发因素: ✓BPPV常与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如起床、翻身、低头、仰头时出现;前庭
性偏头痛发作期也可出现与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的头晕;直立性低血压、严 重椎基底动脉狭窄可在站立体位时诱发;长期嗜烟酒史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的危险因素;情绪不稳、失眠、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常见于合并或并发 精神心理性头晕(如PPPD);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出现,伴随偏头痛,常见 于前庭性偏头痛;Valsalva动作(排便、屏气)、大声等诱发的眩晕可见于 外淋巴瘘、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
✓头晕的定义不包括眩晕性感觉,眩晕和头晕术语是明确区分的。 ✓在患者描述的症状中,一些症状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现,如眩晕合并头晕。一
个症状的存在并不排斥同时合并存在其他的症状(如患者存在眩晕的症状, 不排斥患者还可以并存非眩晕性头晕)。
分类
✓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分为前庭系统 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 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头晕病例的精准诊治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前庭性偏头痛
佳,母亲有偏头痛史
2019/9/4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曾用过的概念: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Migraine-associated vertigo/dizziness) 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migraine-related vestibulopathy) 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 偏头痛等位征 基底型偏头痛
2019/9/4
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后循环缺血PCI
病例四、男85y.眩晕,胡言乱语伴发热1天就诊于某院
饮水呛咳、加重伴行走不稳
1a ~ 1c: 发病后33h T1、T2、DWI均未见脑干异常信号; 2a ~ 2c: 发病后第5d ,T2、DWI均可见右侧桥脑有片状高信号。
王志伟, 邱峰, …戚晓昆.起病时头颅磁共振成像阴性的恶性眩晕患者三例并文献复习.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4(04):334-335.
[辅诊]
温度试验:半规管功能低下
听力曲线:听力下降
2019/9/4
史:女性,24岁。1月前有面神经炎史,逐渐 恢复。2天来突发眩晕、呕吐。行走不稳。
查体:直立行走时易向左侧倾倒,指鼻时左侧偏指 ,Romberg征睁闭眼均向左倒,余正常.
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
试验结束时 58.74±9.83 50.62±6.64
75.82
80
72.63
63.78 57.82
中医眩晕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眩晕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为主症,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百会。
【操作】患者正坐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取百会穴。
将患者百会穴周围头发向两侧分开(可剪掉少许头发),露出施灸部位,局部涂上凡士林油以黏附艾柱;于穴位上点燃麦粒大小的艾柱,待患者局部有灼热感时,医者用干棉球由轻力到重力压灭艾柱并停留片刻,此时患者自觉有热力向脑内传,然后去掉残余艾绒继续施灸,每次灸3~5壮,每天灸1次。
最后涂上万花油。
施灸后一般穴位处会有小灸疱,不需特殊处理,如无感染1周左右灸痂自行脱落。
2.穴位注射颈性眩晕【主穴】风池(双侧)、百会、颈2~7夹脊穴(一侧或两侧压痛点处)。
【药物】红花注射液5ml,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
【操作】取一次性10ml注射器,配5号针头,吸取上述药液,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皮下,百会穴平刺,其他穴位平刺进针1寸,稍加捻转,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1.5~2ml。
每星期3次,6次为1个疗程。
眩晕重症【主穴】双侧足三里。
【药物】柴胡注射液。
【操作】以5ml注射器,5~7号针头,抽取柴胡注射液4ml,双侧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1.5寸左右,做提插捻转,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各注入2ml。
注射后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睡眠。
注射后30~40min,局部有酸胀不适感,不用处理,可自行缓解。
3.耳穴压豆【主穴】心、肝、肾、肾上腺、皮质下、神门。
【配穴】高血压者加降压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加内分泌;颈椎病者加颈。
【操作】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然后采用0.6cm×0.6c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固定在耳穴部位,按压数分钟,每隔3天更换1次,双耳交替贴压。
耳穴压豆治疗期间,嘱患者每天按压数次,时间为每次30~60s,头晕严重时可在对侧耳穴同时压豆,以增强疗效。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2019)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2019)引言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头晕眩晕是无害的,但它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本指南旨在提供对头晕眩晕的详细描述,以及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定义头晕指的是一种非旋转性的感觉,其特征是头部的不适或失衡感。
眩晕指的是一种旋转性的感觉,其特征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运动。
头晕和眩晕都是人类生命中的常见症状。
分类头晕和眩晕可以被进一步分类为下列类型:1.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类型,由内耳问题引起。
2.中枢性眩晕:由大脑或神经系统问题引起。
3.位置性眩晕:在头部位置或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出现,通常由内耳问题引起。
4.心血管性眩晕:由血压水平变化、心律失常或血压药物引起。
5.药物性眩晕:由药物使用(如安眠药或抗抑郁药)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和眩晕的症状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1.头晕、失衡感或不适感。
2.觉得晕倒或要晕倒。
3.恶心或呕吐。
4.眼花或视物模糊。
5.耳鸣或听力下降。
6.头痛或颈痛。
7.焦虑或情绪不稳定。
诊断在诊断头晕眩晕之前,医生需要收集有关病史和症状的信息。
医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年龄和健康状况。
2.持续时间和频率。
3.症状的类型和特点。
4.是否有其他症状或疾病。
5.是否有过往手术或药物使用史。
治疗头晕眩晕的治疗取决于其根本原因。
如果症状较轻,通常不需要治疗,且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
但是,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则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内耳康复训练:用于改善平衡和减轻眩晕症状。
2.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药物。
3.手术:对于某些造成头晕眩晕的疾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预防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头晕眩晕的发生率,包括:1.避免快速转动头部或身体。
2.缓慢站立或起床以避免血压骤降。
3.避免突然改变身体姿势。
4.减少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的摄入。
5.保持良好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8.眩晕(后循环缺血)中医诊疗方案
涞源县中医院内科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眩晕诊疗方案》[1]。
(1)主症:眩晕或头晕,闭目即止,甚如坐舟船;也可仅表现为头昏、伴或不伴头痛、睡眠差等。
(2)伴随症:可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心悸、面色晄白等;可同时伴视物重影、面舌麻木、肢体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
(3)发作持续时间与体位:发作持续时间在数秒、数分钟、数天到数月长短不等;可反复发作;眩晕可与体位有关或无关。
(4)病程:发病在8小时以内为超急性期;发病8小时至2周为急性期;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6个月后为后遗症期;把部分病情缓慢的急性期患者称为发作后期。
本治疗方案选择发作后期及恢复期患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及《眩晕》[3]。
(1)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血压增高、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等。
(2)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rner征等。
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3)常见综合征:后循环TIA、小脑梗死、延脑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拙手综合征、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
(4)伴随症状:可伴有小脑前下动脉缺血、或迷路动脉(也称内听动脉)缺血、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小脑上动脉闭塞、或脑桥支动脉缺血、或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或大脑后动脉闭塞的症状。
(5)检测指标:双臂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心功能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椎X线摄片、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DWI)、CTA、DSA等检查。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一、概述(一)定义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随着头晕/眩晕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头晕、眩晕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更新,二者内容界定清晰,每一种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便于临床统一界定标准[1,2,3,4]。
头晕(dizziness):(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
眩晕(vertigo):(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
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头晕的定义不包括眩晕性感觉,眩晕和头晕术语是明确区分的。
在患者描述的症状中,一些症状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现,如眩晕合并头晕。
一个症状的存在并不排斥同时合并存在其他的症状(如患者存在眩晕的症状,不排斥患者还可以并存非眩晕性头晕)。
(二)分类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1,2,3,4,5],分为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临床常以脑干前庭神经核为界,将前庭系统划分为前庭周围系统和前庭中枢系统,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称为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和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
其中大部分为周围性头晕/眩晕,占50%~70%,预后结果常常较好;小部分为中枢性头晕/眩晕,占20%~30%,但预后常常较差,严重时危及生命。
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二者的鉴别要点见表1。
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主要由前庭器官和第八对颅神经病变引起;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主要为前庭中枢性结构病变引起,包括前庭神经核以上传导通路(常为脑干、小脑或前庭皮层及皮层下白质);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主要由于各种原因损伤维持平衡的其他系统,如眼部和颈部本体感觉系统,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和姿势性症状。
眩晕诊疗规范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
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旋转不定,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或不能起卧兼见恶心、呕吐、汗出震颤、甚则昏仆欲跌等是本病的证候特点。
西医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本证颇相似,可作为本常规诊疗对象。
一、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1、中医病名诊断:主症: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旋转不定,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或不能起卧。
次症:恶心、呕吐、汗出震颤、甚则昏仆欲跌。
其他: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
2、中医症候诊断:(参照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1)肝阳上亢证:主症:头晕目眩、耳鸣,头痛且胀。
兼症:面色潮红,烦躁易怒,口干,少寐多梦,肢麻震颤。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病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2)痰湿中阻证: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蒙。
兼症:胸闷,恶心欲吐,食少胀闷,倦怠无力。
舌、脉象:舌苔白腻,脉濡滑。
病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3)瘀血阻窍证:主症:头晕目眩、时伴头痛,痛有定处,面唇紫暗。
兼症:心悸失眠,耳鸣耳聋,精神不振。
舌、脉象: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4)气血亏虚型:主症:头晕目眩,劳累即发,神疲乏力。
兼症:气短声低,唇甲少华,纳少便溏。
舌、脉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5)肾精不足型:主症:头晕目眩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兼证: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舌、脉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尺甚。
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诊断条件:①主症两项以上加兼症一项以上。
②舌、脉象,尤以舌诊为准。
③病证相配,组合式分类诊断。
④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等病史。
3、中医鉴别诊断:(1)眩晕与中风: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唩僻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近日,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发布,本文对其中的诊断、评估及治疗等要点进行总结。
定义
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
基于目前最新的理念,本指南对头晕和眩晕的定义采用最新的概念。
具体描述如下:头晕(dizziness):(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
眩晕(vertigo):(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
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在头晕/眩晕疾病的临床诊治中,要优先检出危害大的恶性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的鉴别要点。
诊断与评估
1. 病史问诊详细全面的病史采集能够为头晕/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针对于"晕"的症状问诊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起病形式及发作频率、表现形式("晕"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此
外,还需询问既往史、用药史及家族史。
一些诊断陷阱须高度警惕:无常规神经科体格检查阳性发现(如偏瘫、言语障碍等)的眩晕不一定就是周围性眩晕,伴有听力损害的眩晕也不一定是周围性眩晕。
(1)起病形式及发作频率①急性单次持续性:常见于前庭神经炎、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后循环卒中等。
②反复发作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阵发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惊恐发作、痫性发作、发作性共济失调2型等。
③慢性持续性:慢性进行性加重常见于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干小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副肿瘤性亚急性小脑变性等,慢性稳定性常见于精神心理性头晕[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双侧前庭病、慢性中毒等。
此外,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如低血压、贫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药物源性原因也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头晕,尤其是老年人需注意。
(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
头晕、眩晕的表现形式参考本指南中定义内容。
此外,临床上患者还常主诉一些易与头晕、眩晕混淆的症状,在进行头晕或眩晕的概念区分时需要鉴别。
①晕厥前(presyncope)状态:指大脑血液供应普遍下降后出现黑矇、快失去意识知觉、即将晕倒的感觉。
晕厥前状态常伴发头昏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
②头昏:概念相对含糊,常指头重脚轻、身体漂浮、眼花等。
与眩晕最主要的区别是此时患者无自身或外界环境的运动错觉。
③前庭-视觉症状(vestibulo-visual symptoms):
由于前庭病变或视觉-前庭相互作用产生的视觉症状,包括运动的虚假感觉、视景的倾斜及因前庭功能(而非视力)丧失相关的视觉变形(模糊)。
可表现为振动幻视、视觉延迟、视觉倾斜或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
④姿势性症状(postural symptoms):发生在直立体位(如站位)时,与维持姿势稳定相关的平衡症状,可表现为不稳感和摔倒感。
姿势症状发生在直立体位(坐、站、行),但不包括改变体位时与重力有关的一系列症状(如"站起来"这一动作)。
(3)持续时间
①数秒钟:常见于BPPV、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晚期、前庭阵发症、外淋巴瘘、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心律失常。
②数分钟:常见于TIA、前庭性偏头痛、惊恐发作等。
③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常见于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TIA等。
④数天:常见于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前庭性偏头痛、脑血管病或脱髓鞘病等。
⑤数月至数年:常见于精神心理性头晕(如PPPD)、双侧前庭病、慢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
(4)诱发因素
BPPV常与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如起床、翻身、低头、仰头时出现;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期也可出现与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的头晕;直立性低血压、严重椎基底动脉狭窄可在站立体位时诱发;长期大量烟酒史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因素;情绪不稳、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常见于合并或并发精神心理性头晕(如PPPD);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出现,伴随偏头痛,常见于前庭性偏头痛;Valsalva动作(排便,屏气)、大声等诱发的眩晕可见于外淋巴瘘、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5)伴随症状
①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变化(升高或降低)、肠蠕动亢进、便意频繁,因前庭迷走神经反射功能亢进所致,常见于前庭周围性眩晕和部分前庭中枢性眩晕疾病。
②耳部症状: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或听觉过敏可见于梅尼埃病;眩晕伴听力下降及耳或乳突疼痛可见于突发性聋、迷路炎、中耳炎,偶可见于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区梗死等。
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复视、构音障碍、面部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或共济失调提示脑干小脑病变;如急性枕部疼痛持续存在需警惕椎基底动脉夹层;上述症状急性发作并持续存在提示可能后循环梗死或出血;缓慢出现持续存在的面部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或共济失调提示颅颈交界区畸形、遗传性或获得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④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胸痛、面色苍白、晕厥提示心脏病变可能,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律失常、肺栓塞。
⑤精神情绪症状: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情绪低落、恐惧、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提示可能合并或并发焦虑、抑郁状态,或PPPD。
⑥眼部症状:双眼复视提示脑干、眼动神经、眼外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单眼复视、单眼黑矇、单眼视力下降、斜视等提示眼球、眼内肌或视神经病变。
⑦颈部症状:颈肩痛、与颈部活动相关的头晕/眩晕、上肢或手指麻木,可能提示颈椎关节不稳、颈椎病、颅颈部发育异常。
(6)既往史、用药史及家族史
①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心脑血管病史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需先鉴别是否存在脑血管病。
②既往有耳部疾病史,如慢性中耳炎的患者,后期易并发迷路炎、瘘管形成等。
③颞骨骨折、外淋巴瘘常有外伤手术史。
④药物使用史有助于鉴别药物所致的头晕/眩晕
以及药物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
⑤老年人中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头晕值得重视,尤其注意近期新增加药物也可能是导致患者头晕不适的原因。
容易导致头晕不适的药物有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镇静药(如氯硝安定)、抗高血压药物(如心得安)、利尿剂(如速尿)等。
⑥晕动病患者常有晕车、晕船史。
⑦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常有头痛、眩晕家族史或晕车史。
⑧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可有家族史。
以不同发作形式和病变部位为依据分类的头晕/眩晕常见病因见表2。
结合发病形式及病变部位的综合分析对病因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2. 体格检查
在头晕/眩晕的临床诊断思路中,需要优先除外脑干、小脑病变所致恶性中枢性眩晕疾病,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提示中枢病变的体征。
当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时转诊神经科就诊。
对头晕/眩晕患者应注意检查听力,如发现急性听力下降,请耳鼻喉科会诊。
除提示中枢病变的典型体征外,
还应注意神经耳科专项检查(表3),尤其注意眼球位置、眼球运动和眼球震颤的检查。
对于急性发作的头晕/眩晕患者,为快速识别恶性眩晕,应注意重点查体(表4)。
3. 辅助检查
头晕/眩晕疾病的病因很多,辅助检查的选择应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而定。
基层医疗机构需根据各医院所配备的检查设备酌情选择,如不具备相应检查设备,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
怀疑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除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外,还应进行听力检测。
4. 诊断流程
急诊室头晕/眩晕诊断流程见图1。
此处急诊室头晕/眩晕包括急诊中常见的急性和发作性头晕/眩晕疾病。
鉴别诊断
常见的急性持续性头晕/眩晕、发作性头晕/眩晕和慢性持续性头晕/眩晕疾病的临床特征、鉴别和注意事项见表5-7。
治疗
急性期或发作期治疗,如基层医院暂时无法转诊患者,眩晕发作期可使用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药物见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