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工课程标准-李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

课程名称:通信电工

适用专业:移动通行技术

课程代码:

学时:64

学分:4

编制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编制人:李新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7月1日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通信电工》是高职高专院校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后续的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本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用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电工基础技术等移动通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完成项目的基本工作过程项目熟悉了解→方案设计→系统流程图的绘制→系统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开发→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用户现场安装调试→项目竣工验收→用户指南、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编写与整理”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采用典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块,分别设置:正弦交流电路,动

态电路的分析,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特种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等几个教学模块,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课程描述

3.学习情境划分及描述

为了充分体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完成项目的基本工作过程项目熟悉了解→方案设计→系统流程图的绘制→系统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开发→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用户现场安装调试→项目竣工验收→用户指南、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编写与整理”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本课程最终确定3个教学情景,8个子教学情景。

3.1学习情境划分

3.2学习情境描述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时间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实际案例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呵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是学生通过上述各种教学活动来获得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应遵守的新规定及时纳入其中。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材中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应能给教学实践提供多视角、多思维和立体化的参考和指导。

4.2教学建议

4.2.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

学生能力培养需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的顺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首先要强调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将基本原理和方法讲清讲透,实践教学紧跟理论教学,主讲教师亲自指导学生实验,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既有划分又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4.2.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具体的测量方法,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将实例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内容包含实验原理可直接在实验室讲解,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接着进行实验,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3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

《电工技术》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易理解,难于掌握,知识点容易混淆。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有主动思

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热情,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

4.3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形成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因此在原有平时成绩(考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期末设置期末考试,对课程的重要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核。重在考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比例如下:形成性考核占30%,平日考核占30%,期末考核占40%,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合格。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性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3)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虚拟实训室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课程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并开发网络虚拟实验室和网络综合测试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对虚拟设备的操作,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5)充分利用和开放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将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6)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工伤及职业危害预防中心组织,电工(低压运行维修)——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