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导学案 教师版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2、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丹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 理清行文思路。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难点】1、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2、 学习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课前预习】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曹刿( ) 又何间焉( )鄙( 玉帛( ) 登轼( ) 靡( )2、 字词积累:A 、古今异义(画线词语):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16年贵港市中考题)⑤ 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 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 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B 、词类活用(画线词语):神弗福也 C 、一词多义:公将鼓之请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故 公问其故 故逐之从 民弗从 战则请从D 、 3通假字:小惠未徧:通 翻译下列句子。

遍”普遍,遍及徧()盈( )肉食者鄙必以信忠之属也辙( 再而衰(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4、第一段中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作战的先决条件5、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哪里?7、中考考题再现(2016年贵港市中考题)A:解释词语:孚B、翻译:忠之属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曹刿论争»导学案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 全体感知本文是«左传»中的名篇,主要的记叙方式是〝记言〞,这是«左传»记叙某些历时不长,规模不大的和往经常用的方式,目的是经过人物的议论,总结战争的阅历经验,论述军事妥协的战略,本文就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作。

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有关战争的言论,说明弱国在对立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那么,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以逸待劳,掌握机遇、先发制人等,表现他政治上的真知灼见和军事上的出色才干。

(二)学法引导查找有关长勺之战的资料,了解背景,以助于了解文章。

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全体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育全体感知的才干,留意积聚重点字词,提高白话文的阅读和了解才干。

另外对本文在写作上记事详略妥当,重点突出的特征要着重体会。

(三)审美鉴赏缜密严紧的构思美本文的篇幅极端短小,却将复杂的长勺之战这一事情,引见得头头是道,清楚明白,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对文章结构的精心布置。

课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战前鲁国的预备——战役进程——战后总结)为线索,各局部间又留意了巧妙的过渡和照应,使文章结构十分严紧、缜密。

如第一、二两局部用〝请战〞和〝从战〞过渡和衔接,第三局部用〝既克,公问其故〞承上启下,显得十分自然。

前后照应的中央,如第一局部〝何以战〞和〝可以一战〞相照应;第二局部中两个〝未可〞和下文两个〝可矣〞照应;第三局部中〝辙乱〞〝旗靡〞与上局部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相照应等,上系下连,严紧缜密。

(四)重点难点打破1、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如今哪里?曹刿的〝远谋〞表如今哪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打败弱小的齐国缘由有哪些?[析]此题一题三问,主要考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从文字资料中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才干。

[参考答案] 〝肉食者鄙〞的〝鄙〞表如今:(1)战前预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说明他寄打败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曹刿论战》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及背景相关知识。

2.朗读课文,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诸葛亮和毛泽东有关战争的名言,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左传》简介(2)春秋三传:(3)关于历史散文的体例(4)背景(5)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三、诵读课文,感知文本1.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2.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朱熹3.联系课下注释和有关材料,解释重点词语,翻译句子。

不理解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来,提交给老师,最后进行解决。

4. 小知识(1):春秋时代的战争5.难句翻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小知识(2):春秋时代的战争7. 难句翻译:夫战,勇气也。

8. 结构层次四、合作探究1、第一段哪句话体现了曹刿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5.讨论:第二段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6.讨论:第三段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7. 以弱胜强的原因:8. 成语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9.本文线索10. 鲁国取胜的原因政治上:军事上:五、人物分析1.曹刿:庄公:2.请以“我喜欢曹刿_______,因为______”,“我喜欢(不喜欢)鲁庄公______,因为________”,作出评价。

3.本文作者的观点与哪篇文章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六、作业搜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讲给大家听。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曹刿论战》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伐,间、鄙等),虚词(之、夫等),特殊句式(反问句,倒装句)等。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使用说明】1.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文的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2.独立完成学案中设计的自我检测,注意解题方法的选择。

3.个人先完成“导学”部分,组内讨论确立最佳答案,以待展示。

4、对质疑探究部分,可以提出个人的质疑。

5、展示完成结束用5分钟完成课堂检测。

6、利用读报堂时间独立完成“课后训练学案”。

课前预习(早读课30分钟) 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借助资料书、阅读第21课、工具书完成)一、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本文记述的(战役名)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战例。

二、文章及战争背景: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

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导学案新人教版(2)

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导学案新人教版(2)

《曹刿论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2、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a【学习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难点】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2、学习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自主预案】1、给下列加点的子注意。

曹刿()又何间焉()鄙()徧()玉帛()登轼()辙()盈()靡()2、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⑤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4、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内探究案】2•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大家知道贫穷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战胜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日本吗?我们是正义的,反侵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在春秋战国时,也有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那鲁长勺之战,那么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曹刿论战》它的原因。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分析文章内容,探究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3•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文1、整体感知,注意句子的节奏。

2、同学们再读,注意圈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然后教师点拨。

(二)研文1、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②鲁庄公认为战前的准备是什么?曹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准备的?③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④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2、细读全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就是齐从中探究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品质?③综观全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④战争过程中,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辙而望之”?⑤“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是否能够删去?(有什么作用?)(三)思文1、想一想:曹刿是如何论战的?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2.思一思a.长勺之战取胜的两个关键原因是什么?b.鲁庄公真的很鄙吗?(四)说话1、学习了本文,你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是如何评价的?请以“我喜欢曹刿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不喜欢)鲁庄公 _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2、“读人省身” “读史明智”,品评曹刿、鲁庄公后,你读课文又有些什么心得呢?请以“读《曹刿论战》一文,我懂得了________ ”说话。

曹刿论战教师导学案

曹刿论战教师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jiàn)望其旗靡.(mǐ)小惠未徧.(biàn)下视其辙.(zhé)遂.逐齐师(suì)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肉食者谋.(móu )夫.战,勇气也(f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军队)(讨伐,攻打)(2)齐师败绩(大败)(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虚报夸大)(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战则请从.(跟从,跟随)3、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4、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其.乡人曰(他的)公问其.故(他,指曹刿)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公与之.乘(代曹刿)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2、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8、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内容,掌握主要的人物和事件。

2.理解文章中夸九五之言的含义,学会运用夸张手法写作。

3.学会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来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话题:告诉学生课文来自《战国策》,简单介绍《战国策》。

2.提问:你了解《战国策》吗?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3.导入: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曹刿论战》,并提问:你们知道曹刿是谁吗?他在《战国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二、自主学习(30分钟)1.让学生阅读课文《曹刿论战》。

2.学习相关知识:(1)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向学生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解释夸九五之言的意思:告诉学生夸九五之言是夸大的说法,是一种修辞手法。

(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中的对比和比喻的运用。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曹刿的话是否恰当,夸九五之言的用意是什么?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整理思路: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梳理出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讨论问题: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1)曹刿为什么要用夸大的语言说话?(2)曹刿的论战有哪些特点?它为什么能够起到一战定乾坤的作用?(3)你认为曹刿的胜利有没有偶然性?为什么?五、课堂小结(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成果。

2.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本课的学习要点和体会。

【导学案答案】一、导入新课1.学生回答问题。

2.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曹刿论战》。

提问:你们知道曹刿是谁吗?他在《战国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案略)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

2.解释夸九五之言的意思,并让学生思考文章中夸九五之言的用意。

新教材语文部编人教版九下20《曹刿论战》导学案 (师生版)

新教材语文部编人教版九下20《曹刿论战》导学案 (师生版)

20《曹刿论战》导学案 (师生版)精彩开篇词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

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一、新课导入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 ) 小信未孚.( ) 又何间.( )焉公与之乘.( ) 长勺.(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既克.:望其旗靡.:(2)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今义: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必以情情,古义:今义:忠之属也忠,古义:今义: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再而衰再,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故: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属:忠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之属:以:可以一战:必以情:必以分人:伐: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4)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公将鼓之:(5)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乃入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导学案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

........................................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一、新课导入......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的下册版曹刿论战学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的下册版曹刿论战学习教案

曹刿论战的对话部分采用了反问句和 设问句,加强了语气和表达效果。
03 曹刿论战思想内涵探讨
CHAPTER
战争观与和平理念
战争起因
探讨战争的起因,是否为正义或 非正义,还是出于某种利益关系
的考量。
和平理念
曹刿论战中体现的和平理念,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等 ,强调了政治清明、公正司法对
历史事件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在曹 刿的谋划下以弱胜强,成 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 战例之一。
文学价值
《曹刿论战》作为《左传 》中的一篇名篇,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和战争特点,掌握《曹刿 论战》的主要内容和写作 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应用
多媒体课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 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程内容。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资料、专家解 读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
学生活动组织与实施方案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曹刿论战中的策略 、智慧和历史意义。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曹刿论战中的场景 ,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曹刿的智慧和谋略, 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树立 和平意识。
教学内容与结构安排
文本解读
详细解读《曹刿论战》的文本 内容,包括曹刿的形象、战争 经过和写作特点等。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 解和认识。

《曹刿论战》优秀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优秀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优秀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的战例。

请举出一些例子。

(三国时的官渡之点战,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打败百迈万大军的“淝水之战”。

)二、作品及背景介绍1、识记介绍《左传》,成学案内容。

2、了解勺之战”背景介绍。

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自主完成学案内容。

2、指名朗读,把握语气、语调、停顿。

指导完成学案内容。

3、播放视频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全文,做好圈点批注。

2、文言实词归类,理解掌握实词意思,一词多义,古今词义,通假字、词语用法及特殊句五、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六、小结七、抄写翻译全文。

式。

完成学案内容。

一、研读文本,分析课文内容探究战争取胜的原因及人物性格。

(1)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鲁庄公认为战前的准备是什么?曹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彼竭我盈”时进行反攻,“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两层,在“彼竭我盈”时进行反攻,在“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1、细读全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述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交锋对峙等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品③综观全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④战争过程中,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辙而望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是否能够删去?(有什么作用?)22、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①“齐师伐我”鲁庄公在没有准备下就将迎战②在“曹刿请见”问及作战条件时,庄公把希望寄托在大官和神灵的身上③战中他不观战况,不解敌情就要进攻④战胜后却不知原因】2、探矿究(1)长勺之战取胜的两个关键原因是什么?【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2)鲁庄公真的很鄙吗?【不鄙,表现在①广开言路,礼贤下士②尽职尽责,取信于民③知人善用,用人不疑④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二、小结“读人省身”“读史明智”,品评曹刿、鲁庄公后,你读课文又有些什么心得呢?请以“读《曹刿论战》一文,我懂得了_____”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导学案师院附中李忠海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

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一、新课导入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于)人。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

可以(之)一战。

”(7)成语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工作做完。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3.作者链接《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背景链接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

襄公兄弟多人,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

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

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

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国要杀公子纠,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

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

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5.文体链接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通文意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2.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①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②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③注意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象。

(二)整体感知1.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层次是怎样的?【交流点拨】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以逸待劳发动反攻,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知己知彼,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交流点拨】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交流点拨】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板书设计将战——备战——胜战——评战论战请见——请问——参战——释疑五、拓展延伸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印证的成语。

示例:“齐师.伐我”———师出无名,师出有名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第二课时探究写法悟剪裁一、新课导入本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这一历史事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回味这一段传奇佳话。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交流点拨】“伐”是兴兵攻打的意思。

由“齐师伐我”的“我”字可以看出,记载这一史实的一定是鲁国的史官,而且,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战争。

2.曹刿的身份怎样?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交流点拨】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曹刿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啊!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人?【交流点拨】“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

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

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

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作战地点选在哪里?【交流点拨】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5.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鲁庄公怎样?照应了上文的哪个句子?【交流点拨】“故”是原因的意思,战争取胜还不知获胜的原因,由此可见,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国君,照应了上文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个句子。

6.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来概括?【交流点拨】冲锋要待“彼竭我盈”之时,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追击要选择“辙乱旗靡”之时,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全文的关键词,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交流点拨】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2)“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交流点拨】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交流点拨】前两个方面的准备,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准备,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

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2.阅读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呢?【交流点拨】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2)辽阔的万里战场,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简略?【交流点拨】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