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一般特点。学会从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入手分析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手段,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时安排
课时:两课时
课型:议议、说说、练练课
三、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从“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这一情节入手,把握周瑜、蒋干、曹操三人的不同性格特征。同时体味《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蓝图
这篇课文的教学宜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主要的教学环节是提示与提问交替进行,形成一个阅读指导顺序,让学生在议议、说说、练练的学习氛围中,从无疑转成有疑,由有疑转为释义,养成一种探究性的
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问题可以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可以是文章体裁方面的,可以是情节与人物方面的,也可以是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方面的。提出问题的原则是:一应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的;二应是在把握课文过程中确实有思考价值的。每个同学至少整理出五至十个问题。
再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将每个同学整理出的五至十个问题汇总起来,经过初步的议议说说,剔去重复的与通过小组讨论已解决的较浅层次的问题,筛选出五个问题。
最后一步是老师将八个学习小组提交的问题集中起来制成意见征询单,让每个学生来遴选你认为质量最高且最希望得到圆满解答的十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将“民意”比较集中的十来个问题作一些文字的整理、顺序的排列以及过程的设计。
.让学生集中议议说说如下主要问题,教师可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课文标题给读者启示了记叙文的哪些要素?简要概括每段内容的中心。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三个,即周瑜、蒋干、曹操。这三个人在整个故事中分别有哪些活动?
提示:东吴都督周瑜,受命率军抗曹,形势对他
不利,但他无所畏惧,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他对曹操
来信直书“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十分愤怒,认为是
对东吴的轻视和侮辱,于是毁书斩使以示威,接着又初
战得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但周瑜并不轻敌,还连夜
亲去侦察战败后的曹营水寨,一看之下,大吃一惊。
问题:周瑜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看到“沿江一带分为二十四座水面,以大船居于外为城廓,小船居于内可通来往。至晚点上灯火,照得
天心水面通红”这一使他心惊的阵势。)
问题:这个新的阵势是由谁部署的?它对周瑜有什么影响?
是“久居江东,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二将部署的,看来要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周瑜就必须先要除
掉这两个心腹之患。这时恰好曹操的说客蒋干前来劝降,给周瑜提供了离间曹军内部、施展借刀杀人之计的机会。)
问题:周瑜是怎样利用这个机会的?
周瑜的第一步是只叙同窗情谊,却不让蒋干有开口劝降的机会,并在群英会上下了谈论战事者斩的禁令,
使蒋干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第二步故意陪蒋干参观东吴
的军营和备战情况,并向蒋干叙说了自己同孙权的亲密
关系以及他抗曹的坚定态度。一来显示他与蒋干的友谊
非比寻常,为后面的蒋干盗书网开一面;二来彻底断了
蒋干劝降立功的希望。第三步是装醉,诱使蒋干错误地
以为有机可乘,而此时的蒋干劝降无望又不想空手而归,自然就步步堕入了周瑜事先设计好的圈套。)
问题:为使蒋干深信不疑,周瑜又是怎样装醉的?
周瑜在群英会上的少年得意、踌躇满志,且见了故人酒逢知己,喝得酩酊大醉的情状,在蒋干看来完全
合乎情理。此时的蒋干,苦无办法又急于脱身,因此彻
夜难眠,这就造成了他翻书盗信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蒋干对这封假信毫不怀疑,还自以
为发现了一个重大机密呢?
因为假信内容在蒋干看来处处合乎情理:(1)蔡瑁、张允本非曹操嫡系,原为荆州刘表部下,新近降曹,信中说他们投降为形势所迫,并非真意。(2)信中编造了“已赚北军困于寨中”的话,促使蒋、曹二人都想起水
寨兵员的布局是荆州水军在外圈,曹操的青徐军在内圈,确信这样的部署是个阴谋。(3)信中又说蔡、张二人准备杀死曹操投奔东吴。这几点不但促使蒋干认为事态严重,同时也激怒了曹操,使之中计。信的末尾又设下伏笔,
说早晚有人来江东联系,这就为当晚假探子的报信作了印证。总之,这封假信设计周密,才使蒋干深信不疑。而对于劝降不成的蒋干来说似乎又从天上掉下了一个向曹操邀功的机会。)
问题:虽说假信编造得十分周密,但才智过人的周瑜又安排了一连串迷惑蒋干的手段。这些迷惑手段有哪些?
一是周瑜两次装说梦话:“子翼,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二是假设江北来人联系,故意清晰地说出“蔡张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的话,使蒋干坚信蔡、张二将确实与东吴有勾结。三是周瑜装睡不醒,让蒋干自由行动,有机会不告而别,好尽早回去报功。)
问题:从以上分析,总结一下周瑜、蒋干这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蒋干轻率大意,轻举妄动,自以为聪明却步步堕入周瑜的圈套。他忠于曹操,处处想博得曹操的更大信任,盗信后,更是求功心切,终于被迷惑中计。周瑜则机智多谋头脑敏锐,指挥若定。他机敏地利用蒋干过江劝降的机会,精心设计了一套周密的反间计,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对手的目的,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干。)
问题:曹操一向老谋深算,又生性多疑,他为什么也
会中计呢?从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哪些性格特征?
(曹操自恃实力强大,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同意蒋干过江劝降,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估计,待蒋干盗信回来,
又偏听偏信,杀了蔡、张二将。事后虽警觉上当,但却
文过饰非,不肯承认错误。可见曹操正是由多疑而主观,加之刚愎自用而中计的。)
问题:通过对周、蒋、曹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
征的分析,说说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课文的主题是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3.在议议说说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共有五题。重点可放在
议议说说前面的三个题目。训练的重心应落在“议题
意”“议答案”上。
如第一题命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小说时,一
定要把握故事情节。《群英会蒋干中计》虽然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节选,但在情节上有着相对的完整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叙述的线索非常清楚。
议议说说的内容可放在叙述思想的梳理上,同时用简明
的语言概括情节内容,划分出课文的结构层次。课文之
所以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写起,因为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