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时 ,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 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
3、实施活动化教学的误区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冬爷爷在哪里》一课时,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前组织学生去观察去 记录,课中开展“验证空气”的小实验,看了 “动物过冬与冬眠”的知识录像,课后开展了 “我们继续考察”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 注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
动的教材; (3)新教材设计了典型的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为
学生营造感受、体验的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与教材 相互作用的动态进程中生成新的意义; (4)新教材具有延展性,为开放地吸纳当下生活的最新 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 (5)新教材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 引导。 ……
误区二:从内容上看,品德活动存在非德育化倾 向
现象——重视开放性,忽略品德学科的价值取向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可爱的家乡》时,安排了一 个作为一个小家乡人,围绕小手牵小手,共创文明 城,出金点子的小组学习活动,前排同学象往常一 样,向后一转,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都抢着发 言;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优生在发言,其他人作陪 衬,有的小组干脆各干各的,闲聊,说笑等等,教 师前后走动,似乎巡视,几分钟后,学生回到自己 位置,教师指名发言。
根据课文 思考:课文中提供给了师生之 间什么样的对话话题?
(2)儿童与文本的对话(两种体现形式)
一方面,儿童围绕文本中的朋友提出的问 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感悟、 应对、交流,一起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 题和烦恼,享受成长的欢乐;
另一方面,新教材留有大量空白,借助这 种特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 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 获得的结论,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进 行倾述和表达。
误区一:从目标上看,思品活动存在狭隘化倾向
现象——思品课活动不能与活动的全过程有机结 合
案例:某教师在教《小马虎旅行记》一课时,请 小朋友们找找自己身上的“小马虎”,并把它写 在自己折的纸飞机上,然后在操场上放飞,纸飞 机飞上天又落下来,小朋友捡起来再掷,玩的不 亦乐乎。下课铃响了,还有几个小朋友象呵护宠 物一样把纸飞机带回教室。
1、教材特点:活动性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 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主要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 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
2、活动化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 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 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对话,是一种激烈 的思想碰撞,可以达到分清是非、提高认 识的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 发展,培养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 ,也充分 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
3、对话式教学关系的建构
(1)教师角色意识的淡化 教师是对话的激发者和全身心参与者
(2)教学中儿童文化的营造 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之一——“营造儿童化的课程文化” , 因为儿童在属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才能敞开心胸、自由自 在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接受教育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教学策略是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 对系统的行为。——目标性
美国学者埃金等人: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任务的 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任务的要求和方法的 选择
教学策略的含义:
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 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而对教学 活动的操作程序、手段、方法、技术等方面作出 的概括性规定,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解决 “怎么教”和“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
教材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 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 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学 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是进行交往的桥梁。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的新特点
(1)新教材是学生阅读的课文,也是师生对话的文本; (2)新教材是知识载体,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问题:“你为什么不把纸屑扔在地上?”
中国女孩的回答:“老师教我们不能乱扔 垃圾,这样做会受到批评的。”
美国女孩的回答:“地面那么干净,我为 什么要把它弄脏呢?”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 教材改革的叙述:
“教材是范例”,教材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成 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 生存(即四个“学会”)的范例,成为不断获取知 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范例。
(3)以“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在场因素”是指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及与儿童生活 直接相关的因素
从“在场因素”出发的教学,师生处在平等的基础上,因 为学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体验和经验,这样师生都 有话可说,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话的展开就有了一个起点 和基础。
(二)新教材的活动性特点和活动化 教学策略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实施的可能性
教学对象的特点
二、新教材呈现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材特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交往性→对话式教学策略→ 活动性→活动化教学策略→ 意义生成性→体验式教学策略→ 延展性→开放式教学→ 教育观点的渗透性→特点与价值引导策略→
(一)新教材的交往性特点和对话 式教学策略
1、教材特点——交往性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1、什么是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新版) :策略是①根据形 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② 讲究艺术,注意方式方法。 英语朗曼词典中的解释认为,策略主要指 为了对付战斗中的敌人而实施军事命令的 技术和艺术。 策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艺术性,目标性 和计划性
2、什么是教学策略?
看下面的课文,思考: 课文中如何体现出交往性?都体现出了谁
和谁的交往?
新教材主要体现出: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 童、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之间的交往,即对话
2、对话式教学策略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 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 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 交流。 ”
(1)师生之间的对话
3、实施活动化教学的误区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冬爷爷在哪里》一课时,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前组织学生去观察去 记录,课中开展“验证空气”的小实验,看了 “动物过冬与冬眠”的知识录像,课后开展了 “我们继续考察”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 注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
动的教材; (3)新教材设计了典型的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为
学生营造感受、体验的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与教材 相互作用的动态进程中生成新的意义; (4)新教材具有延展性,为开放地吸纳当下生活的最新 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 (5)新教材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 引导。 ……
误区二:从内容上看,品德活动存在非德育化倾 向
现象——重视开放性,忽略品德学科的价值取向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可爱的家乡》时,安排了一 个作为一个小家乡人,围绕小手牵小手,共创文明 城,出金点子的小组学习活动,前排同学象往常一 样,向后一转,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都抢着发 言;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优生在发言,其他人作陪 衬,有的小组干脆各干各的,闲聊,说笑等等,教 师前后走动,似乎巡视,几分钟后,学生回到自己 位置,教师指名发言。
根据课文 思考:课文中提供给了师生之 间什么样的对话话题?
(2)儿童与文本的对话(两种体现形式)
一方面,儿童围绕文本中的朋友提出的问 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感悟、 应对、交流,一起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 题和烦恼,享受成长的欢乐;
另一方面,新教材留有大量空白,借助这 种特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 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 获得的结论,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进 行倾述和表达。
误区一:从目标上看,思品活动存在狭隘化倾向
现象——思品课活动不能与活动的全过程有机结 合
案例:某教师在教《小马虎旅行记》一课时,请 小朋友们找找自己身上的“小马虎”,并把它写 在自己折的纸飞机上,然后在操场上放飞,纸飞 机飞上天又落下来,小朋友捡起来再掷,玩的不 亦乐乎。下课铃响了,还有几个小朋友象呵护宠 物一样把纸飞机带回教室。
1、教材特点:活动性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 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主要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 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
2、活动化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 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 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对话,是一种激烈 的思想碰撞,可以达到分清是非、提高认 识的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 发展,培养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 ,也充分 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
3、对话式教学关系的建构
(1)教师角色意识的淡化 教师是对话的激发者和全身心参与者
(2)教学中儿童文化的营造 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之一——“营造儿童化的课程文化” , 因为儿童在属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才能敞开心胸、自由自 在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接受教育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教学策略是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 对系统的行为。——目标性
美国学者埃金等人: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任务的 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任务的要求和方法的 选择
教学策略的含义:
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 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而对教学 活动的操作程序、手段、方法、技术等方面作出 的概括性规定,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解决 “怎么教”和“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
教材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 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 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学 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是进行交往的桥梁。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的新特点
(1)新教材是学生阅读的课文,也是师生对话的文本; (2)新教材是知识载体,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问题:“你为什么不把纸屑扔在地上?”
中国女孩的回答:“老师教我们不能乱扔 垃圾,这样做会受到批评的。”
美国女孩的回答:“地面那么干净,我为 什么要把它弄脏呢?”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 教材改革的叙述:
“教材是范例”,教材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成 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 生存(即四个“学会”)的范例,成为不断获取知 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范例。
(3)以“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在场因素”是指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及与儿童生活 直接相关的因素
从“在场因素”出发的教学,师生处在平等的基础上,因 为学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体验和经验,这样师生都 有话可说,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话的展开就有了一个起点 和基础。
(二)新教材的活动性特点和活动化 教学策略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实施的可能性
教学对象的特点
二、新教材呈现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材特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交往性→对话式教学策略→ 活动性→活动化教学策略→ 意义生成性→体验式教学策略→ 延展性→开放式教学→ 教育观点的渗透性→特点与价值引导策略→
(一)新教材的交往性特点和对话 式教学策略
1、教材特点——交往性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1、什么是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新版) :策略是①根据形 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② 讲究艺术,注意方式方法。 英语朗曼词典中的解释认为,策略主要指 为了对付战斗中的敌人而实施军事命令的 技术和艺术。 策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艺术性,目标性 和计划性
2、什么是教学策略?
看下面的课文,思考: 课文中如何体现出交往性?都体现出了谁
和谁的交往?
新教材主要体现出: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 童、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之间的交往,即对话
2、对话式教学策略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 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 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 交流。 ”
(1)师生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