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
第15课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导学案 解析版
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勾画人物,粗知故事。
2.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3.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
其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
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
背景链接作者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
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
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和疲劳。
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文。
任务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的目的。
2.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
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以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任务三欣赏构思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
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②碰见瑶族老人,认为他是小茅屋的主人。
③解放军淋雨露宿,学雷锋精神2.设置这些误会悬念有什么好处?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与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驿路梨花》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记叙文的一些特点,提高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课则是学习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及作者的巧妙构思的重要课文。
学情分析:初一上期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我准备分二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积累词语,培养语感;了解背景,体会感情;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学习写作技巧,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目标:1.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弄清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3.感受“梨花精神”,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乐于助人、文明善良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几张梨花图片世间花朵千万,作者为何单单描写梨花这一朵,是因为朵朵梨花洁白,树树梨花灿烂?我想,原因不仅仅是这些,美丽的外在固然让人喜欢,品质、精神才是永恒的存在。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彭荆风的笔伐走进哀牢山,走向驿路梨花海,看一看它养了谁的眼睛,暖了谁的心田,魅力何在!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哪些人?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什么时间做的?【交流点拨】“我”和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第二天早上)——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头一天晚上)——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姐姐出嫁后)——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十多年前)——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解放军盖小屋后、出嫁前)。
《驿路梨花》导学案
新授课14《驿路梨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3.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学习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学习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喜欢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介绍】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 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 (合作 )、《芦笙恋歌》 (合作 )、《绿色的网》等。
【文本链接】本文发表于 1977 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自主学习】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第二处:第三处: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合作学习】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2.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3.“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4.朗读描写梨花美景的语句。
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5.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6.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二、二写梨花1.齐读 27 自然段,思考:本段再写梨花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3.我们为什么要修葺小屋?4.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三、三写梨花1.文中写遇见哈尼小姑娘有什么作用?2.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3.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4.用书上的哪句话可以概括上一点,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驿路梨花》导学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案课题审核人胡校长主备人辅备人七年语文组总排序课题《驿路梨花》授课时间2017课型阅读课本节总节数两课时本节课时第一课时学习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目标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重点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驿路()荆棘()陡峭()暮色().....简陋()恍惚()撵走()喷香().....菌子()竹篾()麂子()...修葺()讴歌()悠闲()...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理解)修葺:恍惚:修长:折损:悠闲:露宿:简陋:陡峭:3. 本文作者是 () ,()代()。
选自《》一书。
4.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5.你知道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吗?6.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顺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目的时间123457.根据表格的内容,想一想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为什么?8.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梨花的句子?他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课内探究案】一)解题1、看注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了我们什么?2、题目是一个什么词组?作者写的重心在哪一个词上?3、找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4、这篇文章真的是写自然界那开满枝头、洁白美丽的梨花吗?5、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按照小说的写作特点,如果哈尼梨花是本文写的主人公的话,那她出场了吗?6、实际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可不可以称为梨花呢?7、要解开这个谜,看来需要弄清楚文章究竟在写什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阅读,熟悉课文,配合朗读1、阅读1、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2、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吗?2、请大家以小屋为线索划分归纳文章段落(四)讨论3、全文写作以什么为序这房子的真正主人是谁?4、全文是否用了其它的写作顺序建造、照顾房子的人。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驿路梨花/彭荆风》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结构。
4.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1.复印《驿路梨花/彭荆风》的诗歌原文。
2.准备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展示驿路梨花的景象。
3.准备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指导。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展示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驿路梨花的美丽景象。
2.提问:你们对驿路梨花有什么了解?你们对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二、介绍《驿路梨花/彭荆风》(10分钟)1.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彭荆风,以及他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2.解释诗歌的主题是表达对驿路梨花美景的赞美和感慨。
三、诗歌欣赏(15分钟)1.学生朗读诗歌原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组讨论:诗歌中作者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了驿路梨花的美景?你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3.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和结构(15分钟)1.解释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行数、句式和韵脚等。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对表达情感和意境的作用。
五、情感表达与思考(15分钟)1.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感体会?2.让学生写下自己对驿路梨花的感悟和联想,展示个人情感表达能力。
【课堂延伸】1.让学生分组创作一首类似《驿路梨花/彭荆风》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美丽景象的赞美和感慨。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驿路梨花/彭荆风》的理解和感悟。
2.整理课堂讨论和个人情感表达的内容,写成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驿路梨花/彭荆风》这首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驿路梨花》导学案(上课用)知识讲解
《驿路梨花》导学案(上课用)14.《驿路梨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 培养略读能力,进行略读实践,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2. 学习本文叙述故事波澜起伏的写作特点,读写结合,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悬念”,“文似看山不喜平”。
3、体会本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学习难点:读写结合,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悬念”。
自主学习活动一:预习课文一、预习要求:1、课文题目借用了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可以先找来这首诗读一读。
2、略读课文,注意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看看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之后再细读课文,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思。
3、自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上。
二、预习作业:背景资料:《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2.给加点字注音:驿.路()露宿..()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着.()想折.()损菌.()子3.解词:(1)陡峭:(2)修葺:葺,(3)恍惚:(4)修长:修,活动二:课文学习略读方法指导: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尽快弄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2、必须默读,不能指读,可以扫读,眼睛视域要宽,尽量不回视。
《驿路梨花》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驿路梨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用自己的善良、爱心撑起一路后来人的欢乐笑颜。
梨花美,人情暖,中华美德自在心间。
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时时开,善良、热心、文明、乐于助人的精神本就该你我相传,代代相传。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彭荆风走进哀牢山,走向驿路梨花海,看一看它养了谁的眼睛,暖了谁的心田,魅力何在!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2.背景资料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驿路梨花/彭荆风》的背景和作者生平;2.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驿路梨花/彭荆风》是中国近摩登闻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徐志摩是中国摩登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流畅见长,对中国摩登诗歌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驿路梨花/彭荆风》描绘了作者在驿站看到梨花飘落的情景,以及对田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2. 诗歌赏析在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梨花飘落的场景,表现了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的主题。
诗歌中的“梨花飞雪”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作者通过对梨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3. 结构分析《驿路梨花/彭荆风》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四句。
整首诗共两个意象,分别是“梨花飞雪”和“驿路梨花”,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描绘,构成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歌结构简洁明了,语言清新流畅,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4. 修辞手法分析在《驿路梨花/彭荆风》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飞雪”就是一个比喻,通过梨花飘落的场景来暗示时光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三、导学活动:1. 课先导入通过播放关于徐志摩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宁创作背景,为进修《驿路梨花/彭荆风》做好铺垫。
2. 教师讲解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然后指挥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表现。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驿路梨花》导学案
人物
所做事情
做事的目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⑬
⑭
⑮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再次略读,体会小说巧妙的构思。
1. “我”和老余经历了哪几次曲折,才真正知道小茅屋的真实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一处。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着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2. 第二处。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多好的梨花啊!”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参考答案:
一.
1.答案:“我”和老余经历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才知道小茅屋的真实来历。
发现并享用了小茅屋,却不知道其主人→遇见瑶族老人扛着米袋来小茅屋(误会为主人)→瑶族老人道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哈尼小姑娘出现(旧误会消除,新误会产生)→哈尼小姑娘道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姐姐照料小茅屋(二次误会消除)→姐姐咋没来(又一悬念)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诗歌大意是:
“梨花”在该诗句中的含义:
五. 学习略读,理清文章内容。
用5分钟读完全文。找出下列内容:
1. 全文的核心物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
《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 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并体会本文巧设悬念的构思方法。
2. 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3. 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4. 学习和发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知识链接1.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起到铺垫、照应、补充交代、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富。
2. 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3•作者及写作背景:彭荆风,当代作家。
只读过两年初中就因家贫失学,靠自学成为作家。
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 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云南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课前预习1. 生字识记、解词山zh ai(寨)ni an (撵)走k eng(扛)着y i (驿)路mi m a ng 迷茫)d du qi a o (陡峭)竹mi & 蔑)ji ® l du (简陋)y au xi a n(悠闲)xi u q i(修葺)j i ng y i ng晶莹)zh e s輕折损)j izi (麂子)hu Eg h U恍惚)j in zi (菌子)导学过程1. 预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填写下面表格。
《驿路梨花》导学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彭荆风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本课生字词13个:寨、撵、扛、驿路、迷茫、陡峭、露宿、竹篾、简陋、悠闲、修葺、晶莹、折损2、精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品读课文,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掌握文章主旨。
二、重点、难点:重点:1、熟读课文,了解彭荆风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本课生字词13个:寨、撵、扛、驿路、迷茫、陡峭、露宿、竹篾、简陋、悠闲、修葺、晶莹、折损2、精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难点:品读课文,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掌握文章主旨。
三、过程: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陡峭(qiào )露宿(xiŭ)澄清(chéng)B.撵走(niǎn)着急(zháo)修葺(róng)C.扛(káng)折损(shé)驿路(yì)D.寨(zhài)竹篾(miē)晶莹(yíng)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晶莹驿路竹蔑B.修葺撵走香气四溢C.花瓣避风麂子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B、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C、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花林边。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小说是怎样写梨花之妹的出现的?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2、找出文中设置的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如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驿路梨花》导学案
《驿路梨花》师生共用导学案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培养优良品德。
【知识链接】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29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
1949年参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
【预习导学】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简陋( )驿路梨花( )竹篾( )撵走( )麂子( ) 修葺( ) 蕈( )2.解释下列词义修葺:修长:恍惚:折损:【整体感知】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出了什么一、()二、()三、();四、()五、()【合作探究】1.开篇写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2.文中共有几处描写梨花,(在书上画出来)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4.题目“驿路梨花”有何妙处【拓展延伸】从梨花姐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答案1.*2.简陋(lòu)驿路梨花(yì)竹篾(miè)撵走(niǎn)麂子(jǐ)修葺(qì) 蕈(xùn)3.2.解释下列词义4.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苇草覆盖房顶。
修长:长。
修,也是长的意思。
5.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折损:指损伤,损失。
6.【整体感知】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驿路梨花》的诗句;(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能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3)通过创作、展示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2)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诗歌主题的领会。
2. 教学难点:(1)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2)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3)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诗歌的奥秘;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驿路梨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感悟(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驿路”、“梨花”等;(3)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解读(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举例说明诗歌的表现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4. 创作展示(1)让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进行小练笔;(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创作能力。
驿路梨花 导学案(教师版)
驿路梨花导学案(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2.学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3.激发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学习难点】1、学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彭荆风,江西省萍乡市人。
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
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和《芦笙恋歌》,后拍成电影,受到好评。
”文化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坐了七年监狱。
打倒“四人帮”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自主学习】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驿.路()花瓣.()喷.香()撵.走()麂.子()修葺.()干.草( )陡峭.()2、解释下列词语意义。
①修长:②修葺:③简陋:④折损:⑤恍惚:3、文学常识填空。
《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_____,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鹿衔草》等。
4、本文围绕“”这一疑问展开故事情节。
5、下面三段话都是对梨花的描写,其中()属实写,()属虚写。
这样虚实结合,反复写的作用是,梨花象征了精神。
A.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B.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解析:1、yìbàn pèn niǎn jǐqìgān qiào2、①细长②修理(建筑物)③(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④损失。
《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
《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中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2)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难点: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上。
2.结合“思考探究一”,把文中出现的人物,制成表格,体会记叙的顺叙、倒叙、插叙的区别。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二、预习任务任务一:默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给“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注音。
任务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小茅屋的主人是谁?2.本文是顺叙还是倒叙?3.本文的故事情节为什么引人入胜?三、预习检测(一)根据注音写汉字竹miè() niǎn()走 huǎnghu()jǐ()子花bàn()修qì()(二)根据意思写词语或解释词语1.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2022年部编版语文《驿路梨花》导学案(精品)
15 驿路梨花教学过程环节三合作探究〔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2.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
文中的“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都是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等方面的直接描写反映其精神面貌的人物。
而梨花、解放军没有出场,是通过梨花妹妹、瑶族老人口头描述他们的感人事迹进行的间接描写。
3.巧设误会与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
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纯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教学板书环节五拓展延伸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各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教学反思略读能力的培养需要略读实践,教学中结合“思考与练习一〞,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复以下问题。
阅读前再次强调略读方法,例如: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遇到生字词或者跟阅读问题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
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还要加强训练。
这篇小说立意新颖、构思精致、标题巧妙,值得分析讲解的地方很多。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没有用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根底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根本的抒情方法。
学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批改讲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抒情是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并体会本文巧设悬念的构思方法。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3.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
处。
4.学习和发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知识链接
1.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
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主
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起到铺垫、照应、补充交代、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
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富。
2.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
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
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
叙述技巧。
3.作者及写作背景:
彭荆风,当代作家。
只读过两年初中就因家贫失学,靠自学成为作家。
1952
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
著有长
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
《驿
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
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
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
联想起了过去在云南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
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课前预习
1.生字识记、解词
山zhài ( 寨 ) niǎn ( 撵 )走 káng ( 扛 )着 yì ( 驿 )路mí máng(迷茫 ) dǒu qiào ( 陡峭 ) 竹mia(篾) jiǎn l?u ( 简陋 ) yōu xián( 悠闲 ) xiū qì ( 修葺 ) jīng yíng(晶莹) zh? sǔn(折损) jǐ zi ( 麂子) huǎng hū( 恍惚 ) jùn zi ( 菌子 )
导学过程
1.预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出现顺序所做好事做好事时间“我”和老余 1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早上瑶族老人 2 专门送粮食、给房顶加草,
挖排水沟
一群姑娘 3 照管小屋姐姐出嫁后
解放军 4 砍树割草盖小屋十多年前路过时
梨花 5 照料小屋解放军盖小屋后、她出
嫁前
一、快速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提示:可抓住
主要人物、事件简要概括)
1.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迷路后借宿小
屋送来粮食——“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十多年
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
2.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梨花照
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迷路后借宿小
屋送来粮食——“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小结:从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
借宿茅屋,解放军盖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三、思考探究
1.本文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见闻为线索。
2.(小组合作探究)本文构思巧妙,作者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3处悬念和两次误会,请找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提示:(找到关键词句)?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
子呢???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 ?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主人家是谁??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
的哈尼族小姑娘。
??她一定是梨花。
??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梨花呢??
三个悬念: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两次误会:
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表达效果:文章巧设三次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最后彻底解开悬念,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精细研读
1. (小组合作探究)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找出文中有关梨花的景物描写
有几处?各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一写梨花(在文章开头。
我和老余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了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借助淡淡的月光,梨
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的身上。
)
分析:实写,梨花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也把
读者引入诗一般美的境界之中。
写梨树林的美景衬托了小屋主人的心灵美。
二写梨花(在文章中间第二十七段。
我梦见了哈尼小姑娘——梨花在清香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
)
分析:虚写,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三写梨花(在文章结尾。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
分析:实写,起到点题点人的作用,引用陆游诗句,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2.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
分析:以物喻人、一语双关。
既指驿路上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指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淳朴热情;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3. (小组合作探究)“梨花”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和人名,还象征着“雷锋精神”。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对“雷锋精神”传承的事例吗?
A.“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B.瑶族老人,送米、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C.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D.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的人。
E.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4.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何作
用?
结构上题文相应,首尾呼应;
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代代相传,从而深化了主题。
五、拓展延伸
1.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下联:雷锋精神代代传
2.积累有关梨花的诗句
柳絮风轻,梨花细雨。
——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补充资料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思茅、玉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
有本民族的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