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培养方法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培养方法
原代星形胶质细胞(primary astrocytes)是从胶质细胞含量较高的组织(如大脑皮层)中分离得到的。
其细胞培养方法如下:
1. 将新鲜脑组织剖出,用积聚素/液体软膜法(trypsin/liquid membrane method)进行酶解,使得细胞可以分离开来。
2.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DMEM/F12将细胞悬液进行洗涤,然后放置在含有足够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如DMEM。
3. 放置的培养皿需放置在37摄氏度、5% CO2和95%空气的恒温箱内,以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养分。
4. 在培养初期,需要添加适当比例的血清(如胎牛血清),以提供必要的生长因子以及细胞所需的其它营养物质。
但在细胞数目增长到一定规模后,可将血清浓度逐步降低,以避免胎牛血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定期更换培养基,以保证细胞在最佳的生长状态。
6. 如需进行实验或操作,需要将细胞从培养皿中移入滴定皿或其它相应容器中,并按照操作所需加入相应的药物或物质。
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对细胞的机械损伤,比如抽吸和强烈摇动。
2. 在移入滴定皿或其它操作容器时,需要注意细胞的密度,以避免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
3. 在更换培养基、加药等操作时,需要十分温和,以避免对细胞造成伤害或死亡。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培养
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2.1原代胶质细胞培养1)于细胞培养前1d,用0.05% PLL(or PLO)包被培养瓶,置5% CO2培养箱中6 h以上,使用前用HBSS液冲洗3次,备用;2)1d内的新生C57小鼠4只,置入75%乙醇中消毒后断头处死,75%乙醇中漂洗一次,迅速转移至预冷的HBSS(可加入双抗)中,弯镊从鼻部固定住头部,迅速剪开皮肤,换剪刀,从正中线剪开颅骨,弯镊向两边剥去颅骨,去小脑,将脑组织置于含预冷的HBSS的60mm培养皿中;3)解剖显微镜下仔细剥离皮层表面脑膜和血管后置于含预冷的HBSS的60mm 小皿中,用HBSS洗3次,留少量刚好盖过组织,用眼科弯剪剪碎组织(越碎越好),加入0. 25%胰酶2mL,于37℃水浴中消化7 min,消化过程中摇晃离心管数次,使消化均匀;4)加入含有血清DMEM/F12完全培养基10mL(1:1)终止消化;5)使用玻璃滴管或1mL枪头吹打(可将其头部略剪一部分,以扩大口径),若一次取的动物只数多,由于液体过多,可使用5mL枪头进行吹打,但因其吹打力度较大,操作时要尽量轻且吹打次数不宜过多;6)吹打过程采用分步吹打法,每吹打15~20下,静置1~2min,吸取上清,以避免已消化出的单细胞被过多吹打,该过程重复3次;7)200目筛网过滤至50mL离心管中,去除残余的组织块;8)1000 r/min×5min,弃上清;9)调整细胞数为1~2×106/mL,接种到25cm2培养瓶中,每瓶5mL;10)接种24 h后换以新鲜完全培养基,以除去悬浮死亡的细胞及碎片;11)细胞每3 d更换培养液,培养10~12d左右细胞基本铺满瓶壁,进行纯化分离。
分离根据胶质细胞间贴附性不同进行,将培养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中,37℃180rpm振荡5 h,上层疏松贴壁的为小胶质细胞;底层即是纯度较高的星形胶质细胞,收集小胶质细胞,离心重悬,接种于35mm圆皿中;星形胶质细胞用0.25%胰酶消化按1:2传代,待长满后用于实验。
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_张敬军
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张敬军(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泰安 271000)收稿日期:2006-02-03,修回日期:2006-03-18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Y2000C23);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张敬军(196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癫痫及帕金森病诊治,Te:l 0538-*******,E-m ai:l JJz hang@ts m c 中国图书分类号:R-05;R 322181;R 32912;R 329124;R 341;R 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978(2006)07-0788-04摘要:近年来星形胶质细胞应用研究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该文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调节机制、功能、与疾病的联系等,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及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分化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以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近年随着膜片钳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发现星形胶质细胞表面不仅具有电压依赖的Na +、K +及C a 2+通道,而且分布着许多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并能合成及分泌多种神经活性物质,在维持神经元内外环境、生存、迁移、免疫调节、信号转导、轴突生长及功能整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C NS)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生存起重要作用[2~6]。
在病理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从静息状态快速向活化状态转变,其活化具有瀑布效应,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或毒性作用,从而发挥/双刃0效应。
进一步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机制及功能,对认识脑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1 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特点胶质细胞有突起,其突起不分树突和轴突,没有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 te ,AS)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一种,与少突胶质细胞合称为大胶质细胞。
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与鉴定
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与鉴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2 d Sprague Dawley(SD)大鼠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生长条件,为少突胶质细胞损伤后髓鞘形成障碍或脱髓鞘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根据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生长时间差异、细胞生长方式及细胞对培养层粘附等特性的不同,采用两次恒温摇床振荡分离纯化法和条件限定培养基培养获取并鉴定高纯度的大鼠少突胶质细胞。
结果培养出突起有如蜘蛛网状的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半乳糖脑苷脂(Galactocerebroside,Gal)阳性。
结论两次恒温摇床振荡分离纯化法和条件限定培养基培养可获取高纯度的大鼠少突胶质细胞。
【关键词】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培养;纯化;鉴定Abstract: Objective To culture, purify and identify the astrocytes and oligodendrocytes from rat cerebral tissue. Method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developmental time courses,cellular adhesions and growth pattern of astroglial cells and oligodendrocytes,oligodendrocytes were cultured and purified by orbital shaking for twice and the defined culture medium and identified by im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Results The ripe oligodendrocytes were cultured and identified by galactocerebroside. Conclusion The method we used was suitable and effective to obtain oligodendrocytes.Keywords: oligodendrocyte; cultivation; purification;identification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它起源于胚胎神经管的神经上皮细胞,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步迁移到白质,并增殖、分化,形成髓鞘包裹轴突。
组织工程实验讲义
校内讲义组织工程实验(供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综合教研室二○○五实验须知1.按时进入实验室,穿好白大衣,带好实验纪录本和笔;2.实验前应认真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3.实验前认真听任课教师的讲解和实验安排,未经允许勿动任何实验器具;4.实验中不要大声喧哗,如有问题,及时请教任课教师,做到有条不紊;5.认真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及时准确地做好实验记录;6.实验记录要采用专用实验记录用纸,不得用单页纸进行记录;7.实验记录要使用钢笔或碳素笔,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进行记录;8.不得涂沫、删改原始实验数据,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研作风;9.对实验中涉及到的精密仪器,要严格按照使用规程进行操作,出现故障或有不明之处,要及时请教任课老师,不得擅自拆卸维修;10.实验废弃物要按相关要求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不得随意倾倒;11.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清洗实验器具,并按要求摆放,清洁实验台面;12.值日生认真清扫地面,清理实验垃圾;13.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检查水、电、煤气是否关闭好,养成良好习惯;14.实验后要及时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给任课教师评阅。
前 言本《组织工程实验》讲义是根据药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医学)教学需要,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而编写的。
本实验讲义编写的指导思想是:1.根据《组织工程》理论课程内容,确定实验课内容;2.结合学院现有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确定实验内容;3.与其它相关实验课内容统筹考虑,确定实验内容;4.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5.充分考虑到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和技术前沿;6.参考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本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学习的内容,掌握组织工程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操作规程,达到独立开展组织工程实验的能力。
本《组织工程实验》讲义是由生物工程综合教研室和生物工程实验中心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完成的。
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
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培养技术详解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原代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它能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小鼠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胶质细胞,主要起支持和维护神经元生存、供能以及调节神经元活动等功能。
原代培养和分离纯化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的重要实验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和仪器:1.小鼠(新生仔小鼠)2.离心管、培养皿、显微镜3.无菌生理盐水、套管、吸头4. DMEM/F12培养基、FBS、胰蛋白酶、DNase I5.离心机、试管摇床、显微镜、离心管架6.显微针、细胞计数板、加热振荡器实验步骤:1.小鼠的准备:a.使用新生仔小鼠,从母鼠的子宫中取出。
b.将小鼠头部朝下放在无菌生理盐水中,用套管轻轻吸出小鼠颅内的脑组织。
c.将脑组织转移到含有DMEM/F12培养基的离心管中,并用离心管摇床低速振荡15-20分钟使细胞均匀分散。
2.细胞分离:a.将离心管架放在显微镜下,用显微针将脑组织均匀挫碎。
b.将脑组织转移到含有DMEM/F12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c. 添加0.25%胰蛋白酶和10 U/ml DNase I,37°C孵育30分钟。
d.轻轻吸入含有酶切的脑组织,并用吸头轻轻洗涤脑组织,收集上清液。
e.将上清液通过0.22μm的滤网过滤,除去大颗粒的细胞。
3.细胞培养:a. 将滤过后的细胞悬液计数,计算细胞密度并将其稀释至10^6细胞/ml。
b.取DMEM/F12培养基,添加10%FBS,将稀释后的细胞悬液转移到培养皿中。
c.在培养皿中加入5%CO2,37°C孵育。
d.每两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细胞至80%~90%的密度。
4.纯化小鼠星形胶质细胞:a.将培养皿中的细胞收集到离心管中,进行离心。
b.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细胞,去除不附着的细胞和残留的培养基。
c.将洗涤后的细胞用DMEM/F12培养基重新悬浮,计数并计算细胞密度。
d.用磁层细胞分选仪,通过细胞表面标记的抗体对细胞进行阳性选择,分离纯化小鼠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与鉴定
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与鉴定(Culture and Indentification of Astrocytes)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内数量众多的一大类细胞群体,约占中枢神经系统(CNS)细胞总数的90%,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 AS)是其中主要的组成成分。
自1846年Rudolt Virchow发现神经胶质细胞以来,传统研究一直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只对神经元起营养支持作用,而对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处理不起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上述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A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及新陈代谢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
此外,它还具有摄取、灭活和供给神经递质,抗氧化、营养修复以及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和帮助学习记忆等多种功能。
目前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离体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观察获得的,然而既往文献报道的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与在体脑内的星形胶质细胞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上通常为扁平多角,核周体丰富,仅有少量枝状突起,而在体的星形胶质细胞则一般表现为胞体较小,突起多而细长;培养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常过度增殖分裂直至细胞铺满支持物,且随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间的异质性逐渐消失,而成年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稳定,不同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由于在体内星形胶质细胞与其它神经细胞混杂存在,因此需要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纯化,才能深入了解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在限定细胞种植密度(低密度接种),限制培养基成分及其更换次数的培养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表现出阶段性的体外发育过程。
本文参照国内外培养分离胶质细胞的方法,根据多年的实验研究,改进了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后续实验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研究提供了的基本的实验模型。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 新生1~3 d 的SD 乳鼠1~2 只(昆明医学院动物所提供) ,雌雄不限。
体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
体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黄太萍;黄巨恩;沈丽【摘要】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不同方法的比较运用,旨在优化现有的星形胶质细胞(AS)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高产的培养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结合自有实验室条件采用优化的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获取A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对培养的细胞进行GFAP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AS 7~10 d基本融合,胞体不规则,突起丰富如网状,生长曲线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结论:优化的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对AS的培养更适宜自有实验室条件,可获得稳定纯度较高的AS,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6【总页数】4页(P894-897)【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大鼠【作者】黄太萍;黄巨恩;沈丽【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神经胶质细胞是构成神经组织的两大类细胞之一,其生物学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 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和新陈代谢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正常生理活动, 以及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目前体外培养AS常用的方法有非酶分离细胞法,酶消化分离法,限制性细胞培养法。
其中运用最多的为酶消化分离法。
本文通过对比和摸索,针对本实验室的自身条件采用了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分离培养法对体外培养大鼠AS进行优化,取得良好效果。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和试剂:新生24 h内的SD大鼠,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桂)2012-0002;DMEM-HG、胎牛血清由维森特公司提供、胰蛋白酶由美国Gibco公司提供;Anti-GFAP antibody为abcam公司产品;anti-rabbit-488为中杉金桥公司产品。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经过相关文献阅读,参考了众多对于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案,对比了不同方案的利弊优缺,整合了相对符合本实验室条件和实验要求的方法,如有其他变更方案,以修改后为准。
1. 实验材料与试剂剪刀、小镊子、小毛刷、DMEM/F1培养液、胎牛血清、马血清、0.25%, 0.05%胰蛋白酶、PBS®、青霉素、链霉素、培养皿离心管、50 mL细胞培养瓶、CO恒温细胞培养箱、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板、荧光标记二抗、0.4% Trypan Blue 染色液、抗小鼠0X4单克隆抗体和新生SD」、鼠等试剂配比:(1) DMEM 10:10:1DMEM, 10%FBS, 10%Horse Serum, 1% Penicillin/Streptomycin (P/S)(2) DMEM 5:5:1DMEM, 5% FBS, 5% of Horse Serum, 1% P/S(3) SERUM FREE MEDIUM + GROWTH FACTORS ( DMEM/F12 无血清培养基+生长因子)25卩g/m转铁蛋白,10nM生物素,30 nM亚硒酸钠,1卩g/ml putrescine (腐胺),5 卩g/m胰岛素,20 nM hydrocortisone (氢化可的松),20 nM progesterone (孕激素),1 %P / S+生长因子(5ng/ ml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和5ng / 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胰蛋白酶/ EDTA溶液0.05 %胰蛋白酶+0.02 % EDTA在W / O 内Ca2+ / Mg2 + 的HBSSDMEM/F12 con ta ining 25 卩g/ml tran sferri n, 10 nM biot in, 30 nM sodium selenite, 1 卩g/ml putrescine, 5 卩g/ml insulin, 20 nM hydrocortisone, 20 nMprogesterone, 1% P/S + Growth Factors (5 ng/ml PDGF-AA and 5 ng/ml bFGF) Trypsin/EDTA solution 0.05% Trypsin + 0,02% EDTA in HBSS w/o Ca2+/Mg2+37oCmicrodissecting instruments: large dissecting scissors, mouse-teeth forceps, curved forceps and fine Dumont forcepsTabletop centrifugeT75 cm2 tissue culture flasks with plug-seal (BD Falcon, 137787)culture plates (Falcon)(Saatilene, Hitech)2. 实验步骤2.1 星形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取新生SD」、鼠若干只(出生24h内),在无菌条件下断头,迅速剪开颅骨,取出脑组织至盛有冷PBS 液的培养皿中反复冲洗以去除血污; 再把全脑移入另一盛有PBS 液的培养皿中,用小毛笔轻轻刷去脑表面的脑膜和血管,用PBSR冲洗后剪去脑干仅留大脑半球; 用、剪刀充分剪碎脑组织, 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0.05%胰酶, 再移入50 mL 离心管, 用吸管反复吹打消化至肉眼观察无明显的脑组织团块;加入DMEM/F12完全培养基(含10%S台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 ug/mL 链霉素)终止消化, 再次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 配平, 1000 r/ min, 离心5min,弃上清;加定量完全培养液再次制成细胞悬液,更具实验需要接种入若干个50 mL细胞培养瓶或者培养皿中,置于5%COS温细胞培养箱(37度)培养; 3 h 后更换1 次培养液, 以后每3 d 换1 次液, 并在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
星形胶质细胞 研究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研究方法
1. 免疫组织化学: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定蛋白,通过荧光或显色反应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分布和形态。
2. 细胞培养:从脑组织中分离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以便在体外进行实验和研究。
3. 基因表达分析: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荧光定量 PCR(qPCR)或基因芯片等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4. 蛋白质分析:通过 Western blotting、免疫沉淀、ELISA 等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相互作用。
5. 细胞功能测定:评估星形胶质细胞的代谢活性、谷氨酸摄取、离子通道功能等。
6. 影像学技术: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影像学手段,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活体中的活动和功能。
7. 电生理技术:使用膜片钳、细胞外记录等电生理方法,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离子通道和信号传递特性。
8. 动物模型:建立星形胶质细胞相关的动物模型,如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小鼠,以研究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9. 单细胞技术:应用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等技术,分析星形胶质细胞的异质性和不同亚型的特征。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以及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具体的研究方法选择将取决于研究的具体问题和实验条件。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胶质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进行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是研究其功能和机制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是一份关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1.小鼠主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1)准备培养基:将DMEM/F12培养基配制好,添加10%胎牛血清(FBS)、1%青霉素/链霉素(P/S)和20ng/mL生长因子(如EGF和bFGF),混匀即可。
将培养基过滤灭菌。
(2)小鼠灭菌和解剖:选取3-5天龄的小鼠,进行表面消毒处理,解剖小鼠颅脑组织。
(3)组织分离:将解剖得到的小鼠颅脑组织放入培养皿中,使用去髓针将组织剪碎,加入2mL预先配制好的DMEM/F12培养基。
(4)消化组织:使用0.25%胰酶溶液和0.05%胆汁酸溶液进行组织消化,将组织置于37°C的恒温槽中,用胶性吸管轻轻吹泡,约30分钟后停止消化。
(5)细胞分离:用离心机将细胞分离,将上清液收集到新的离心管中,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稀释后离心。
(6)细胞计数: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进行细胞计数。
(7)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预先涂有胶原的培养皿中,加入预先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37°C、5%CO2培养。
2.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分离纯化(1)胶质细胞去除:在培养2-3周后,使用轻轻摇晃的方法将胶质细胞除去,以保留星形胶质细胞。
(2)非星形胶质细胞去除:使用超声波分离方法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提纯,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使用超声波技术使星形胶质细胞聚集起来,再次离心。
(3)细胞计数和分装: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进行细胞计数并分装到新的培养皿中。
(4)鉴定纯化程度: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如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特定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以确定纯化程度。
(5)细胞培养:将纯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继续培养,并进一步进行功能和机制的研究。
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培养
(二)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胞体呈星形,核大,呈卵圆形,染色质稀少,星形胶质细胞分两类,一类为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其突起短粗,分枝多。
另一种为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它的突起细长,分枝少。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是与少突胶质细胞源自同一前体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多种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及其突起间的空隙几乎全部由星形胶质细胞充填,起结构的支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构成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能摄取和代谢某些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等。
调节局部神经递质的浓度,使神经网络能平稳地发挥作用。
还能吸收细胞间隙中过多的K+,为K+的存储库,通过调节K+的水平而影响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
星形胶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有维持神经元生存和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亦能分泌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星形胶质细胞有分裂能力,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填补缺损,形成胶质瘢痕。
(1)方法和结果选择出生2 d 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大脑皮层,用0.125%胰蛋白酶消化(37℃30min)后用培养液(90% DMEM,10 % 胎牛血清,2mM谷氨酰胺)吹打分散成细胞悬液,先接种于玻璃培养瓶中,于培养箱中孵育30 min后,翻转瓶子吸出细胞悬液,除去已贴壁的成纤维细胞,再接种于涂有鼠尾胶的75cm2塑料培养瓶中, 种植密度为1×105 个细胞/cm2,每瓶10ml细胞悬液置。
置36℃、10%CO2 培养箱中培养。
每周换液2 次,培养10-14h,细胞分为两层,下一层为I型胶质细胞即原浆形胶质细胞,上一层是O-2A前体细胞,根据两类细胞贴壁能力的差异,以振荡培养技术进行分选,在37℃摇床上振荡,16 h (180r/min)O-2A前体细胞可被摇下来,摇下来的细胞种植在涂有鼠尾胶的75mcm2塑料培养瓶中,培养液使用20 % 胎牛血清促进O-2A前体细胞分化为II型胶质细胞即纤维型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四、实验步骤 (1) 取出高压灭毒物品,置于超净台中。 (2) 在冰板上放置玻璃培养皿,皿中均加入适量解剖液,预 留最后一套小培养皿不加。 (3) 用 75% 酒精泡上钟表镊。 (4) 配制 3ml0. 125% 胰蛋白酶:1. 5mL 0. 25% 胰蛋白酶; 300μL 0. 1% DNA 酶;解剖液稀释至 3 mL。 (5) 取新生 24h 内 SD 大鼠,75% 的酒精消毒头部皮肤,用 眼科剪依次切开皮肤颅骨及硬脑膜,然后取出脑组织放在 PBS 缓冲液中,将取出的脑组织放在解剖显微镜下,用小镊子剥除 软脑膜、脑干、海马及血管组织。 剩余的脑皮质切成 1mm2 的组 织小块,放入盛有 PBS 的 离 心 管 中, 然 后 用 吸 管 轻 轻 反 复 的 吹打。 (6) 用 70μm 筛网过滤,剪碎后在 0. 125% 的胰蛋 白酶 中 37℃ 消化 15min,用含有血清的 DMEM 培养基终止胰酶消化。 轻轻吹打使细胞分散后,离心机 l000 r / min 离心 lOmin,弃去上 清液,加入 10% FCS+DMEM / F12 的培养液重悬离心后的细胞, 细胞以约 106 / cm2 浓度种植在 75cm2 的培养瓶内。 (7) 细胞放入 5% CO2 的培养箱中培养大约 40min,翻转培 养瓶几次后吸出细胞悬液,取出已经贴壁了的贴壁细胞,主要 是成纤维细胞,把细胞的悬液种植在涂有多聚赖氨酸 75cm2 的 培养瓶中,培养瓶内加入 8 至 10ml 的 10% FCS+DMEM / F12 的 培养液。
(8) 有细胞种植的培养瓶静置 3 天,3 天后隔天换液,培养 至第 9 天。
(9)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在接种 9 天,细胞达到融 合后,根据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系黏附特性的差异和 生长时间的不同,本实验采取差速震荡法对少突胶质细胞进行 分离和纯化。 首先在 37℃ 恒温摇床上低速震荡来去除小胶质 细胞(200rpm,1h—2h) ,此处收集小胶质细胞( 收集振摇下来的 细胞悬液,1000xg 在 4℃ 离心 10 min,弃上清,细胞用适量完全 培养液重悬,调整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皿中,4 h 后收集未贴 壁细胞。 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 原混合胶质细胞培养瓶, PBS 洗涤 2 次,加入新鲜培养液,不换液培养 7 d,按上述方法 再次获得 MG) 更换(10% FCS+DMEM / F12) 培养基,培养 2 ~ 4h 后再放 入 37℃ 培 养 箱。 在 恒 温 摇 床 上 用 高 速 震 荡 法 过 夜 (200rpm. ,18 ~ 20h) ,此时收集的摇下来的细胞用吸管收集种 植在未处理过的培养瓶上,把培养瓶放在 37℃ 的细胞培养箱内 30 至 60min,目的是使混杂在细胞悬液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 胶质细胞贴壁,然后把细胞悬液种植在涂有多聚赖氨酸 75cm2 的培养瓶内,培养液为含含有细胞因子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培养 液,采取半量换液法隔天换液,培养 4-5 天,促进 OPCs 分裂增 殖,再次在恒温摇床上用高速震荡法 (180rpm,1h) 分离传代, 进一步使少突胶质细胞纯化。
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培养
(二)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胞体呈星形,核大,呈卵圆形,染色质稀少,星形胶质细胞分两类,一类为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其突起短粗,分枝多。
另一种为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它的突起细长,分枝少。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是与少突胶质细胞源自同一前体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多种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及其突起间的空隙几乎全部由星形胶质细胞充填,起结构的支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构成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能摄取和代谢某些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等。
调节局部神经递质的浓度,使神经网络能平稳地发挥作用。
还能吸收细胞间隙中过多的K+,为K+的存储库,通过调节K+的水平而影响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
星形胶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有维持神经元生存和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亦能分泌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星形胶质细胞有分裂能力,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填补缺损,形成胶质瘢痕。
(1)方法和结果选择出生2 d 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大脑皮层,用0.125%胰蛋白酶消化(37℃30min)后用培养液(90% DMEM,10 % 胎牛血清,2mM谷氨酰胺)吹打分散成细胞悬液,先接种于玻璃培养瓶中,于培养箱中孵育30 min后,翻转瓶子吸出细胞悬液,除去已贴壁的成纤维细胞,再接种于涂有鼠尾胶的75cm2塑料培养瓶中, 种植密度为1×105 个细胞/cm2,每瓶10ml细胞悬液置。
置36℃、10%CO2 培养箱中培养。
每周换液2 次,培养10-14h,细胞分为两层,下一层为I型胶质细胞即原浆形胶质细胞,上一层是O-2A前体细胞,根据两类细胞贴壁能力的差异,以振荡培养技术进行分选,在37℃摇床上振荡,16 h (180r/min)O-2A前体细胞可被摇下来,摇下来的细胞种植在涂有鼠尾胶的75mcm2塑料培养瓶中,培养液使用20 % 胎牛血清促进O-2A前体细胞分化为II型胶质细胞即纤维型胶质细胞。
SD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SD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唐军;钟琳;姚裕家;陈娟【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年(卷),期】2006(012)023【摘要】目的获取高纯度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并作鉴定.方法根据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生长时间的差异,细胞黏附特性的不同,利用振荡分离纯化法获得纯化的SD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再用添加了神经营养因子(N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传代培养.免疫荧光法对表面抗原进行细胞鉴定.结果获得纯度95%以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A2B5、O4抗体阳性;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O4、O1阳性;胶质细丝酸性蛋白(GFAP)均为阴性.结论通过振荡分离纯化法及结合少突胶质细胞定向培养基是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可靠方法;N2、PDGF、bFGF的添加可显著提高细胞产量,并使细胞保持在未成熟阶段.【总页数】3页(P1657-1659)【作者】唐军;钟琳;姚裕家;陈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9【相关文献】1.成年SD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J], 张程程;彭艳;陈海交;杨建文;刘薇薇;刘丽2.SD大鼠腹腔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 [J], 张洋洋;陈良安3.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及纯化的快速便捷方法及鉴定 [J], 付微;刘飞;乔陆明;张绪东4.新生大鼠高纯度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改良振荡分离纯化法的特点 [J], 殷红兵;丁爱石;吴卫平;范明5.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培养分离及鉴定 [J], 吴波;任先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
万云云;黄燕;王增贤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8)005
【摘要】目的获取纯度较高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用于进一步实验.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用酶消化结合机械吹打方法分离皮质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差速贴壁法去除成纤维细胞,培养融合时,恒温摇床振荡法去除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纯化后,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生长变化规律,并通过GF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大鼠脑皮质细胞接种后24 h全部贴壁,部分细胞已伸出突起;3~5 d时细胞增殖最明显,细胞数目增加,体积增大,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原代培养7~10 d 时细胞基本融合并开始分层生长.振荡纯化处理后,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细胞可达98%.结论用差速贴壁和恒温振荡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皮质源性星形胶质细胞.【总页数】4页(P334-337)
【作者】万云云;黄燕;王增贤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
【相关文献】
1.大鼠脑皮质未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原代培养 [J], 吴炎宇;侯博;王伯丞;郭英
2.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优化培养及鉴定 [J], 靳辉;冯改丰;杨蓬勃;贾宁;杨维娜;钱亦华;王唯析
3.SD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改良 [J], 王雪莹;黄绍平;陈小聪;姜永生
4.差速贴壁技术对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纯化率的影响 [J], 周欣;明晓云;康颂建;白波;段耀奎
5.SD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 [J], 钱掩映;杨慧民;郑荣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df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pdf相关资源推荐
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分离方法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pdf 下载:0金币:0【药理学学习指导】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下载:0金币:2药理学(第七版)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下载:0金币:2【神经病学PPT课件】多发性硬化下载:0金币: 0【药理学学习指导】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下载:0金币:0中枢神经系统(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放射中心王献忠)下载:0金币:0
新的疼痛分子机制:星形胶质细胞内的强啡肽和DREAM 蛋白.p下载:0金币:0缺氧处理后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初步分析.pdf下载:0金币:0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pdf下载:0金币:0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pdf下载:0金币:0柴胡皂苷a对PTZ诱导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TNF-α释放及其下载:0金币:0柴胡皂苷a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pd下载:0金币:0
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pdf下载: 0金币:0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及其在单核细胞粘附中的应用.pdf下载:0金币:0成体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pdf下载: 0金币:0武汉地区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pdf下载:0金币:0大豆异黄酮的分离与纯化.pdf下载:0金币:0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pdf下载:0金币:0
不同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评价.pdf下载:0金币:0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方法探讨.pdf下载:0金币:0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与评价.pdf下载:0金币:0便秘治疗的辨证思路与方法.pdf下载:0金币:0临床常用医学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第一讲医学统计学概述.pdf下载:0金币:0高位复杂瘘的定位与手术方法.pdf下载:0金币:0
乙酰肝素酶与细胞侵袭.pdf下载:0金币:0TGF-Β1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pdf下载:0金币:0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造血.pdf下载:0金币:0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在MHL混合细胞增殖的研究.pdf下载:0金币:0苯在体内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pdf下载:0金币:0两种不同来源的EBV LMP1基因在Balb/c3T3细胞中下载:0金币: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