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同构
宁波都市经济圈产业同构问题
2012年第8期/产业同构或产业趋同,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在组成类型、数量比例、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方面的演进变化逐渐趋于一致,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
一般来说,区域产业同构,是指产业内部各行业结构的趋同现象,特别是工业结构中存在的趋同现象。
宁波都市经济圈,是将包括宁波、绍兴、台州、舟山、嘉兴五个城市在内的地域范围作为一个发展整体,构筑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互支互补。
本文将对宁波都市经济圈的产业同构问题作一定量研究分析。
产业同构测度实证分析1.三次产业结构相似性本文主要采用结构相似系数来测度宁波都市圈的三次产业同构程度。
结构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国际工业研究中心于1979年提出来的一种度量方法,该系数可以用于测定区域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以此来衡量产业的同构程度。
表达式如下:nk =1ΣX ikXjknk =1ΣXik X jkn k =1Σ22√S ij =。
其中,是i 区域和j 区域的结构相似系数,i 和j 是相比较的两个区域,是i 区域k 行业产值占所属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j 区域k 行业产值占整个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在0和1之间取值。
如果其值为0,表示两个相比较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其值为1,说明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完全相同,值越大,表明两个地区间的产业同构程度越高。
根据经验判断,在对某一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进行测定时,一般以0.85为标准来判断同构程度的高低;而对一国内部各区域间的产业同构相似程度进行评价时,一般以0.90为标准。
从动态方面来看,如果结构相似系数趋向于上升,则产业结构趋同;如果结构相似系数下降,则产业结构趋异。
根据上述公式,参照各成员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2005~2009年间宁波都市经济圈各成员城市两两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如表1所示,表1:宁波都市经济圈五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数据来源:根据五市各年度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通过对计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宁波都市经济圈内两两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值都达到了0.95以上,说明都市圈内三次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颇为严重。
我国的产业同构问题浅析
配和 消费都 离不 开市场 ,统 一 的、 开放 的和 全 国性 的
大市场 是 实现资源 合理 流动 、优 化 组合 、提 高利用效 率 的不可 少的重 要条件 。但是 ,产 业 同构 直接 影 响甚 至破 坏统 一 的、开放 的和 全 国性 的大市场 的形 成和发 展 。原 因是 ,在产业 同构 条件 下 ,各地 政府 和企 业在
导 的所 谓 “ 向 型 ” 产 业 结 构 。 外 ( 5)政 治 目标 利 益 驱动 。表面 看 来 , 同构化 战 “ 略 ”似 乎 与政 治 目标不 直接 相 关 , 在 “ 值翻 番 ” 但 产 、 “ 常增长 ”等 经济 目标背 后, 超 却经 常 隐藏着 明确 的政 治功利 目标 。在此政治 曰标驱动下, 自觉 或不 自觉地选 一 择了 “ 同构化 战略 ” 的外化 表现 。一 旦遇 到某些 发展 机 会 ,特 别 是那些 投资 少 、见效 快 、效益 高 的价高 利 大投资项 目时,地方政府及有关 部门负责人 就会 为增加
维普资讯
新视角
我国的产业同构问题浅析
Hale Waihona Puke 李艳春 ( 中国石 油大学研 究生 院,山东 青 岛 2 6 5 ) 6 5 5
摘要 :产 业结构 “ 同构化 ”是指在各地 区产 业结构 变动过程 中不 断出现和增 强的区域 间结构 的高度相似趋 势。这种产 业结构 相似性 的增 强使得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严重影响着经 济发展 。我 国产 业同构 问题一直比 较 严重 ,对我 国经济影 响比较 大。正确看待 产业 同构 问题 ,找 出解决产业 同构 问题的措施 ,成为我 国经济
本 地 收 入 和 追 求 自身 “ 政绩 ” 不顾 客 观 经 济 条 件 , ,
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化研究
缺乏深入的政策研究
对于如何解决沿海地区重化工业 产业同构化问题的政策研究仍显 不足,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创新 ,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展望未来发展
未来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 化问题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需 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可 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的同构化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为政府和企业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对于促进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
02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从产业同构的成因、发展模式、影响和对策建 议等方面对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 竞争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结 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社会应加强监督和参与,推动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04
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 构化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对产业同构化的影响
01
经济增长
02
投资驱动
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重化工业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动力,也导 致了产业结构的趋同。
技术扩散
技术的横向和纵向扩散,使得重化工业行业之间的技术差异缩小,促进了产业同 构化的形成。
地理位置因素对产业同构化的影响
地理集聚
沿海地区地理位置接近,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容易形成产业集聚现象,从而产生产业同构化。
地理隔离
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会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避免产业同构化的 产生。
区域产业同构的演化轨迹及其原因分析
区域产业同构的演化轨迹及其原因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行,区域产业间接之间的同构演变已经成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宽度关注点。
本文分析了区域产业同构的演化轨迹,以及影响该演化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区域产业之间的同构演变在时间维度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产业分工时期,即区域产业之间拥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些产业有利可图,而另一些则没有任何经济效益。
在这一阶段,产业之间的同构程度非常低,并且大部分区域产业在产业结构和领域上都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阶段是产业融合时期,即区域产业之间开始发生融合,产业结构出现了变化,经济规模也大大增加,产业之间的同构程度也有所提升。
在这一阶段,各个区域产业之间会出现交叉专业知识的流动,并且技术和装备的集成也会有所增加,从而使区域经济整体的竞争力和能效水平得到提升。
最后是产业集群时期,即区域产业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发展,出现了非常多的区域集群,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
在这一阶段,区域产业之间的同构程度到达了最高水平,从而使区域经济整体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以上就是区域产业之间的同构演变的基本情况。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影响该演化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全球商业活动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组织也越来越多,这就促进了资本和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导致国家和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变化。
其次是科技进步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从而降低了产品制造和销售的成本,促进了区域产业之间的融合。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系统化的管理,促进了区域产业之间的协作,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效率。
最后,政府政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方面,政府提供了补贴支持,推动了区域产业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了负债方,从而降低了风险投资者的冒险成本,也就是促进了区域产业之间的融合。
综上所述,区域产业间的同构演变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政府政策的共同影响。
产业结构同构化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就是在一般分工与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研究产业结构,主要就是研究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瞧,主要就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
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发展阶段、方向。
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
产业同构化产业同构化就是指在一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与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短期内能使地区快速发展,但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区域内竞争激烈,影响合作,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动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就是地区之间在不同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产业结构布局。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仍存在争议。
并且就目前研究而言,大多数就是针对全国或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对东北地区的研究还较少,尤其就是实证分析。
为此,本文主要就是针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的研究分析。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界定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定义,并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将这一现象分为市场引致型产业结构趋同与政府主导型产业结构趋同。
在明确产生这种现象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接下来利用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与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从三次产业的角度与制造业的角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确实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最后,在明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存在的基础上,利用区位商指标进行了比较优势的分析,计算出主导产业的优势区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产业结构趋同背景下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建议。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成因的博弈分析
经济 和社会事务 的管理者 , 而且也 是一级调控 主体 , 直接参 与一些经济活动 , 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 。中央政府在调 整产业结构 和平衡产业 布局时 , 必然要触及各个地 区的经济 利益 , 而地方政 府为 了维护 各地 区的局 部利益 , 往往 与 中央 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进行着各种形式 的博弈活动 , 从而形成
20 0 9年第 l 0期 总第 4 期 8
经济研究导刊
E 0N C 0MI ES ARC GU D CR E H I E
No 1 2 O . 0, O 9
S ra . e ilNO48
中国 地区 产业结构同 构化成因的 博弈分析
冯 立 欣 , 平 东 胡
( 龙 江科 技 学 院 经 济 管理 学 院 , 尔 滨 10 2 ) 黑 哈 5 0 7
关键词 : 产业同构; 区利益 ; 地 博弈行为
中 图分 类 号 :4 7 文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 0 )0 0 2 — 2 F 2 A 17 — 9X(0 9 1— 1 4 0
“ 而全” 和“ 小 , 大而全” 生产能力利用低下 , , 各地 区之间争夺
国民经济的基础 , 基础设施产业直接 为居 民或一 般生产提供 产品和服务 , 这类产业各地都应 因地制宜 , 大力发展 , 而不能 把这类产业列为同构化。只有各地区产业结构相似性使得经
济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低 下 , 重 影 响 经 济 发 展 , 们 才 称 之 为 地 严 我 区产 业 结 构 同构 化 。 产 业 结 构 的 低 度 化 主 要 是 指 产 业 结 构 从 低 水 平 状 态 向 高水 平状 态 升 级转 化 的 动态 过程 中处 于较 低 的状 态 。主要 特
产业同构模型
产业同构模型
产业同构模型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认为各个产业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同样的结构和特征。
这种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不同国家的产业可以分为相似的部门,并且这些部门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程度和结构也类似。
产业同构模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产业结构的
相似性。
首先,它考虑了技术的传播和转移,认为先进的技术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传递,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演变。
其次,它考虑到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同步。
第三,它考虑了经济规模效益的作用,认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规模的增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同构化。
产业同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和
趋势。
它也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忽略了国家之间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和相似性。
- 1 -。
区域分工与合作视角下区域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
a n d c o n t r o l l e d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f a c t o s r i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nd a l f o w c h a r a c t e i r s i t c s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v o h ne a o f he t s i mi l a r i t y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n l c t u e r l e d t o i s o mo r p is h m. I s o mo r p h i s m a t i n d st u r y mu s t h a v e a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i me nd a s p a c e , nd a w i h t t h e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i n t e g r a t i o n t o
业结 构的同构 , 产业 同构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合意性 。随着 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 的加快 , 其 非合意性 愈显突 出。区域产业 同构 优化 的本质 动力在 于生产要 素结 构及其流动特征量的变化 , 通过不同层 级区域产业规划战略和区域间经济合作 实现生产要素 的合 理组合 与流动 , 以产业集群化之路实现 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 使 区域产业结构朝着优化、 持续方向发展。
江苏沿海三市产业同构分析
盐 城
O9 .0 1 0 . 0
连 云港
O5 .3 05 .7 1o .0
地理相近的区域 , 有类似 的资 源禀 赋 , 根据 生产密集使用本地
区充裕要素的原则 , 最后形成区域 内产业 同构 。
发展程度在各地区会呈现 自然 的相似 。
∑
_— J 2 r
其中 , s是结构相似系数 , 表示要 比较的两个 区域 ,是 i 和j n
业结 构所包含 的行业数 。 I 区域i x是 k 中第k 个行业 占] 业 的比
关于产业同构产生的效应 , 学界f= 见 。一部分学者认 - = _ 者 为: 产业同构影 响区域 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 导致有 限的资源
议 题 . 用结 构 相 似 度 系数 和 专 业 化 系数 从 产 业 整 体 和 产 品 层 次 等 方 面进 行 了具 体 分 析 , 利 并得 出结论 : 云 港 与 盐城 、 连 南
通 的产 业 同构 程 度 不 高 . 盐 城 与 南通 产业 同构 比 较 严 重 。 而 关 键 词 : 苏 沿海 ; 业 同 构 ; 构 相似 度 系数 ; 业化 系数 江 产 结 专
工研 究 [] 技 管 理 研 究 ,0 13 9 — 8 J. 科 2 1 , :6 9 . [】 关 爱 萍 . 业 同构 测 度 的 方 法 [] 计 与 决 策 ,0 7 1 : 8 产 J. 统 2 0 ,9
32 4. -3
有效成 10 、 0 %)染料 、 化学药品原药 、 集成 电路。
业 能级 提 升 对 策 [] 济 纵 横 ,0 6 1 )6 8 J. 经 20 (0 :— . 【】 徐 侠 , 同 良. 6 安 东部 地 区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同构 度 的 测 度 与 分 析 [] J. 进 步与 对 策 ,0 8 2 ( ) 19 1 1 科技 20 ,58 :1— 2 . 【】 何 静 , 亮 雯. 江 三 角 洲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同构 度 和 区域 分 7 吕 珠
皖江示范区产业同构及协调发展
安徽 广播 电视大 学学 报 2 1 第 1 0 2年 期
作 障碍》 。这两点也是本文所要解决 的问题 。 三、 皖江示 范 区产 业 同构 实证 研 究
( ) 业 同构测 定方 法 一 产
() 2优势 产 业 相似 性 度 。采 用 区 位商 ( 和 工 I Q) 业 的 区域 配 置 系 数 ( ) 5 两个 指 标 来 综 合 分 析 皖 江 示 范 区 内部具 体优 势 产 业 的结构 相 似 性 。 区位 商 是 考 察 区域产 业分 工和 产业 是 否 具 有 比较 优 势 的重 要 指
如下 :1 ()产业 同构原 因研究 , 表 的学 者 有 江小 涓 、 代 夏兴 园 、 陈淮等 , 体 制 说 和非 体 制 说 原 因 ; 2 产 有 [ ) (
产业同构 。这方面 的研 究仅 见赵 抬对 合肥 经济 圈 与皖江经济带产业 同构现象进行 的初步研究 , 近 相 研究有李停 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 的区际合
关 键 词 : 江示 范 区 ; 业 同 构 ;协调 发 展 皖 产 中 图分 类 号 : 2 2 F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0 1 2 1 )1 0 3 —0 10 —62 (0 2 0 — 0 7 6
一
、
引
言
的 内涵 应包 括合 理 、 正常 的趋 同以及 与之相 反 的非正 常 、 合理 的趋 同 。( )产业 同 构 的测定 方 法 。 目前 不 3
有 的研 究 文 献 也 有 不 足 : 一 , 业 同构 的 测 算 主 其 产
竞 争 导致大 量 的重 复建 设和 资源 浪费 , 最终 必然 会使 区域 内企业 间 的关 联 与协作 难 以展开 , 进而 影 响区域 整体 的优势 和竞 争力 。因此 , 必 要对 皖 江示 范 区 的 有 产 业 同构 问题进行 研究 , 观判 断皖 江示范 区是 否存 客 在产业 同构 现象 , 出产业 过 度 竞 争 的 主要 原 因 , 找 以 期 提 出产业协 调发 展 的政策 建议 , 对加 快 皖江示 范 区 大规模合 理 承接产 业转 移 , 加快 皖江地 区崛起具 有重
产业结构同构化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
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
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
产业同构化产业同构化是指在一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短期内能使地区快速发展,但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区域内竞争激烈,影响合作,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动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是地区之间在不同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产业结构布局。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仍存在争议。
并且就目前研究而言,大多数是针对全国或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对东北地区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实证分析。
为此,本文主要是针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的研究分析。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界定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定义,并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将这一现象分为市场引致型产业结构趋同和政府主导型产业结构趋同。
在明确产生这种现象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接下来利用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和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从三次产业的角度和制造业的角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确实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最后,在明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存在的基础上,利用区位商指标进行了比较优势的分析,计算出主导产业的优势区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产业结构趋同背景下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建议。
产业同构测度的方法_关爱萍
1 产业同构测度的几种方法
1.1 结构相似系数法
1979 年 , 联 合 国 工 业 发 展 组 织(UNIDO)国 际 工 业 研 究 中
心提出了结构相似系数, 用该系数测定了各国的产业结构相
似度, 以此来衡量产业的同构程度。其表达式如下:
n
n
n
! "! ! Sij= (XikXjk)/
Xik2 Xjk2
n
! FKSij=[ min(EPik,EPjk)]×100
( 7)
k=1
其 中 , FKSij 表 示 i 国 和 j 国 的 产 品 出 口 相 似 度 指 数 ;
EPik 表示 i 国出口到第三国 的 第 k 种 产 品 占 i 国 出 口 到 第
三国的全部产品的份额; EPjk 表示 j 国出口到第三国的第 k
整个产业的比重, Xjk 是 j 区域 k 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该
指数的值介于 0 和 1 之间, 如果它们的值为 0, 则表示两个
相比较区域的制造业结构完全不同; 如果其值为 1, 则说明
两 个 相 比 较 区 域 的 制 造 业 结 构 完 全 相 同 。值 越 大 说 明 两 个 相
比较区域的制造业结构的同构程度也愈大。
结构相似系数可以从总体上考察和对比?同区域的产业构成和分布可以用来说明区域产业同构的状况而结构差异度指数则可以将产业同构与地区间?业分工程度联系起来但无论是结构相似系数还是结构差异度指数均具有综合性特征?仅据此分析并做出同构与否的判断并?充分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没有指出细分的?业和产品的趋同情况
理论新探
动。如果其值为 0, 表示两个相比较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不
同; 如果其值为 1, 说明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完全相同。也就
产业同构模型
产业同构模型产业同构模型(Industrial Convergence Model)是一种产业融合的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共享资源、互助合作等方式,实现不同领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提高各方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一、同构概念同构指的是结构相似、功能类似、形态相似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产业领域中,同构体现在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相同的供需链条、价值链条、生态链条等共性,进而通过相互协同、资源共享等方式进行合作,形成更高的综合价值。
二、同构类型1、价值同构不同的产业之间在不同的阶段形成不同的价值,并且有些阶段在不同的行业中是相同的。
这种价值的匹配性,是提高各产业间融合效率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普通的农业生产上,使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操作,将农业的核心价值转化为了更多的价值。
这种同构化的价值链是非常重要的。
2、工业同构直接以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同样也可以从工业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产业。
如汽车与互联网等产业,在工业同构的基础上,构建了自身的产业模式和合作方式。
3、综合同构在价值同构和工业同构的基础上,更多的形式由市场供求和经济规则产生。
而综合同构则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把价值同构和工业同构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更高的优势。
比如,对养老服务领域的综合同构,需要将医疗保健、养老服务、运动健身、艺术等不同产业的效益进行全面考虑,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完美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三、同构实现方式1、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实现产业同构的基础,有助于资源利用的优化。
以美团为例,在美食、酒店等产业的基础上,整合思路走向流通、教育、保险等多方面。
2、产业合作产业合作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家居产业中,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一些混合运营、生产转移、部分关键配套件的贸易,寻求共享的机会。
3、创新协同创新协同是最艰巨的一步,要求对不同产业的素材、技术等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协同效果需要出于真正的确立以及共同思考的基础:这就必须在设计、研发、技术控制等方面上进行更有质量的沟通。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同构测度研究
0 . 9 8 7 0 . 9 8 8 0 . 9 9 9
0 . 9 9 l
0 . 9 8 4 0 . 9 8 7 0 . 9 9 9 9
0 . 9 9 0
0 . 9 8 3 0 9 8 7 0 . 9 9 9
0 . 9 9 0
收录 日 期: 2 0 1 2 年1 1 月2 3日
一
空问上的实质性进展” 、 “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西拓 , 合 拢三角” 和“ 打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基地 、突 出有色 深 加
工、 化工、 陶瓷 产业 优
年份数值
导, 制造 业和服务业 为主体 ” ; 株 洲推 出“ 东提 分割 既是我 国市 场经济 发展中 的 一 个老 大难
按市区非农业 人 口 统计) 。 土地总面积 构的背 后是区域 内的过度 竞争导致 大量 的重 要存在于三次产业这样的宏观结构中, 当 把研 大城市 ( 3 . 3 %,户 籍总 人 口占湖南 省总人 口 复建设和资源浪 费, 最终必然会 使区域内氽、 究进一步推进到工业行业内部的中观结构、 甚 占全 省 1 9 . 6 %。2 0 1 1 年地区生产 总值 8 , 2 7 0亿元 , 其 问的关联与协作难 以展开 , 进而 影响 域整 体 至是工业内部具体优势产业的微观结构时, 产 1 , 6 0 0 亿 元 、株 洲 1 , 5 5 0 亿 元 、湘 潭 的优势和竞争 力。因此 , 研究长株潭城 市群产 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则大大降低。 长株潭城市群 中长 沙 5 , 1 2 0 亿元 。人均地 区生产 总值分别位居湖南 业 同构问题 ,客 观认识 该地 区 的产 业 构 现 主要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 基本上是建立在各 1 、 2 、 3 位 。2 0 0 7年长株潭 城市群 获批 为 状 、 趋 势及其对 经济发展 的影晌 , 以期提 出有 主要城市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且其 省第 1
基于技术经济评价视角的川渝地区产业同构问题分析
长 江的交 汇处 , 域经济特征 明显 , 流 因此 , 沿嘉 陵江 而上 的川 东北部 地 区四川南 充 、 安 、 广 广元 、 达川 、
数据来源 :重庆统计年鉴 2 0 ) 《 《 0 7 、 四川统 计年
鉴 20 ̄ 07。
由表 1 可以看 出, 四川 的第 二产业 比重上升 稍
巴中等市地是重庆 经济 向北 的传 统辐射 区 ; 沿长江
场, 重庆是这些 地 区工业技术 和信息 的来源地 。同 时, 川东北 地区的达川 、 充 、 南 广安等地 区是重 庆市
需要的粮油 、 肉等农 副产 品的供应地 。 猪 重庆直辖 以
后, 四川 和重庆两地之间的边界是不能截然分开 的 , 区域经济的联合与协 作是必然的 , 因为 , 行政 区划可
挥长江上游经济增长极辐射作用 的有效途径 。
一
、l J渝地 区地理和产业结构 发展概 况 J 川渝 地 区是我 国 目前西 南地 区经 济发展 最具
活力 的地 区 , 川渝 合作 对于我 国西南 地区 的发展 具 有很大 的促进作用 。重 庆是长江上 游的经济 中心 ,
对 长江上 游地 区的云南 、 贵州 、 四川 、 西藏 有重要 的 经 济带动 和辐射 作用 , 尤其 四川 , 是重 庆经 济最 现 实最直接 的经济腹地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和
四JI l
2 . 3 . 4 . 2 9: 6 6: 0 5 2 . 3 . 41 1 2 2: 6 7: . 2 . : 7. 4 . 1 2 3 8: 1 1 216: 90: 9 3 . 3 . 3 - 2 3: 1 3: 8 4 0. 4 . 3 . l . 4 . 3 . 8 5: 37: 7 8
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
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摘要:产业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而且推动都市圈之间的产业协同是都市圈同城化进程的核心。
建立地区分工清晰、配套完善的错位发展格局,不失为一种产业协同的有效方式。
然而,目前部分城市地区产业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
这一现象是都市圈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也是都市圈在同城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关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削弱“不可取”的产业同构,而强化“可取”的产业同构,促进都市圈产业空间结构由“同构”向“协同”方向发展。
关键词:都市圈同城化;产业同构;优化路径前言:城市群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地带,对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圈,加强对都市圈的领导与发展”。
当前,我国已有24个城市(上海,北京,佛山,昭平),以及珠三角,上海,苏州,杭州等都市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办〔2019〕328号)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基础”,从而使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一、产业同构是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产业同构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由于各自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产业间的相互竞争。
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杭州,珠三角地区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地区,中三角地区的武汉、长株潭、南昌地区,均有一定的产业同构性。
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受供给、需求和政策三个因素的影响。
部分都市圈由于其区位相近、资源相似等表现出某种程度之间的共性,说明都市圈的产业同构是都市圈经济发展所必然存在的,也是都市圈同城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类似资源禀赋为都市圈地区产业同构奠定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既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
产业结构趋同的因素分析
2 因素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产业结构趋同因素的分析比较多,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但是这一点分析的比较分散,本 文将做一个系统的阐述。 地区利益共同体的利益驱动。 市场需求与供给因素。 体制因素。包括财政体制、流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等。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政策因素。 历史因素所引起的路径依赖。
2.4生产要素供给市场因素
广义的生产要素指从事生产投入的自然资源、资本、劳 动、技术、企业才能等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区际差异为区域产业异构提供可能性,要素区际流 动使得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要素的流动受价格、信息、流通、经济体制、社会心理 等因素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再反映要素的稀缺性, 要素的流动产生逆转,一些行业将会获得超额利润,这 样诱导各地区向这些行业发展,形成产)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就是一个 “经济人”,他将理性的做出成本收益分析,与 “公用地灾难”模型中相似,地方政府在进行产 业投资时,只要自己有利,明知道会给宏观利益 造成损害,但是宏观改革的成本是由其他区域和 自己共同承担,因此他会“理性”的选择有利的 产业投资,这样往往造成“趋同”。
虽然经济学中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经济人, 但在现实的市场中,个人的偏好总是会受到文化 传统、消费理念和铺天盖地的广告的影响而不总 是“理性”的,我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 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如教育等),把消费者评 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如汽车、香 烟等)。
分析
由于这两者的存在,可能由于虚假需求的原因而 使价格信号失真,导致趋利的投资者涌向一个劣 值品的生产,导致非正常的趋同,同时远离优值 品的产业,使真正的高效用产品稀缺,加剧了产 业趋同的程度。
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推进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以下将分析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1. 产业结构偏重。
我国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2. 产业链条短。
我国部分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同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完善,导致产业竞争力不强。
3. 产业布局不合理。
部分产业过度集中,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1.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原创性成果不多,难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2.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外技术依赖度高,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不完善。
我国在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高端人才短缺。
三、企业竞争力不强1. 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我国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力。
2.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部分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战略规划,导致企业效益低下。
3.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创新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1.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优势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
2. 城乡发展不平衡。
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3. 产业园区发展不平衡。
部分产业园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和竞争力。
五、资源环境约束加剧1. 资源消耗过大。
我国资源消耗量巨大,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2. 环境污染严重。
部分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3.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它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试根据你掌握的江苏沿江地区基本情况和对国家区域战略的了解分析江苏沿海三市开发为何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如果让你来主持编制这一规划,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请列出规划大纲。
(30分)答题要点:1、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2、江苏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民族产业的发源地之一,但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至今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比较而言,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滞后于发达地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黄金海岸带”的“经济低谷区”,与江苏经济强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可以说,江苏近年来经济增速的趋缓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有很大的关系。
要使全省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有效挖掘苏北沿海地区的潜力,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苏北沿海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开放开发沿海重大战略指引下,江苏沿海三市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近年来,三市在沿海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绩。
为实施沿海发展战略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除了发展现状外,区域比较优势为其上升为国家战略1.日益显现的自然资源优势江苏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丰富,这些自然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空间;沿海资源优势比较突出,港口资源潜力很大。
2.明显的区位优势江苏沿海地区位于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的出口岸,与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上海隔江相望;位于我国沿海、沿江和陇海一兰新铁路沿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地理位置可谓通江达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位于亚欧大陆桥的龙头和长三角的龙头之间,处于“二龙戏珠”的位置,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得天独厚的。
3.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推介下,围绕海港开发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宣传热潮。
沿海三市都把沿海开发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行政推动,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土地电力供应充裕,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初步构建了以大港口为龙头,大通道为支撑,大园区为载体的发展平台,基本形成了支撑沿海开发的基础设施体系。
以宁通、宁连、宁盐等高等级公路和众多国道为主的干线公路网已经形成,新长铁路贯穿沿海,南通机场、连云港机场、盐城机场已经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
4.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首先,江苏沿海三市呈现出不断增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通过积极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重大项目纷纷落户,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盐城按照“率先突破大丰港,开放开发滨海港,配套完善射阳港,火电启动陈家港”的总体思路,加快开发和建设大中型深水港口群,并以按照打造江苏沿海汽车城为目标,支撑和带动港口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全部四期工程建成后接近“三峡”发电量,另外还有火力、风力潮汐和天然气发电等项目,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其次,沿海三市已经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产业体系。
南通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精细化工、船舶修造等支柱产业;盐城的汽车,纺织、食品、造纸、电力、化工等骨干行业已初具规模;连云港重点发展电力、石化、冶金、造船、造纸等重大基础工业和海洋资源加工业。
5.沿海发展的国际国内经验世界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经验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周边沿海兄弟省市对沿海地带的大力开发和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江苏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压力,同时也给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
毋庸置疑,江苏经济实现全面腾飞的希望在苏北,加快沿海开发有利于缓解江苏当前存在的南北差距扩大这一突出问题。
目前江苏沿海开发“升级”为国家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沿海地区开发,而产业发展则是沿海开发的核心。
苏北沿海地区如果能以此为契机,主动融入苏南经济,成立经济开发区,迎接苏南经济的辐射,提高苏北发展速度,缩小苏南、苏北发展差距,是完全可能的,实现江苏的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江苏,也是指日可待的。
总之,推行江苏沿海发展战略,可以为苏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转化提供有效载体,是苏北发挥比较优势并加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5、试分析区域产业同构的含义、出现的原因、后果和调控手段。
(30分)1、含义:产业同构化是指在一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问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将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
2产业同构原因探讨(以北京城区为例分析其产生原因)一般来讲,在一定的空间区域范围内,产业分工与自然地理距离有关,地理位置越近,空间距离较短的区域之间,其产业同构性就较强,特别是资源型产业,更具有较高的产业同构的趋向性。
究其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性原因地理位置相近,空间距离较短,在此自然环境上自发形成的产业群就越接近。
例如,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相邻区域的第一产业就非常接近。
这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将该产业予以细分,方可降低由于自然环境带来的产业同构性的提升。
2、历史性原因历史延续下来的各城区,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下造成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性。
例如,北京北京旧城内的四个区级政府,也各有各的CBD,各有各的“王府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地方区域性不强,特色不足,科技含量不高,更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产业同构。
3、体制性原因一方面,在原有体制的影响下,“条块分割”、“分而治之”痕迹仍未彻底破除,各种要素被固化在不同的隶属关系中,难以按照集中化和发挥优势的原则实现优化重组;另一方面,由于改革过程中措施不完善形成了局部利益过分强化的决策体制,使得地方政府的经济权力得到了较大的强化,多元利益的驱动也会导致了产业结构趋同的产生和发展,表现在重复、盲目引进同一产业。
4、地区利益性原因地区利益的客观存在,使得地方官员既有愿望也有能力去实现和维护地区利益。
在现行税收体制下,地方税收的主体是营业税。
这就决定地方政府一定要招商引资,扩大营业税,从而使得区级政府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方面去了,从而导致部同区域的引进产业趋向于同构化,特别是在IT产业方面。
5、产业性原因很多产业之所以具有比较强的产业同构趋势,主要原因还在于产业本身可就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因此企业的逐利性促使企业纷纷效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同构化趋势的加剧。
3产业同构弊病分析产业同构之所以引起众多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从某些层面来讲,产业同构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弊病,甚至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产业同构会导致恶性竞争严重,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众多产业的同构,从而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大量雷同产品、雷同企业大量出现,这就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降低,内部恶性竞争大,从而导致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曾经生产过彩电、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但最后依然无法在与长虹、海尔、小天鹅等企业的竞争中获胜。
追究其原因:是上海同周边地区产业同构化严重。
上海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必然竞争不过周边地区。
虽然零部件归总在某装配基地,也均具一定规模和优势,但散居各地,体制各异,不仅形不成拳头,也难免内部竞争。
很多区域产业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只是在产业规模、技术层次、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彼此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还出现了争抢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环境压力剧增。
产业同构弊病的另一表现形式为:同质竞争,间接损害国家利益;例如开发区在开发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地方政府起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
区对外资实行优惠税收制度以及在土地审批制度方面展开恶性竞争,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这种盲目的税收优惠做法将使得大量的利润从各地政府流向投资方,损害政府和国家利益。
4解决产业同构的若干建议和措施考虑到产业同构可能产生的恶性竞争、效率不高以及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因此有必要在重点领域采取相关措施,以解决产业同构问题,从而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4.1做好城区功能定位,错位发展做好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通过城市本身的差异化发展,带动各地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是解决城市同构竞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二00四年-二0二0年)”,根据规划中的北京城八区各自的功能定位,对北京城区拔去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这位下一步各城区的错位发展提供了契机。
例如,东城区定位为:北京市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全国性文化机构聚集地之一,传统文化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西城区定位为: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4.2正确处理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相关城区的沟通协调机制“由于各城区政府追求地方财政收入,不肯放弃既有利益进行产业协同上的尝试,将不可避免带来同构竞争。
之所以形成这种产业同构现象,与行政区域间缺乏统一规划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将失其优势。
鉴于此,真正解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应该建立新型的“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实现两区域的双赢或者多赢,共同发展。
4.3借助政府引导,改变产业布局要避免由产业同构造成的同质竞争,如果完全靠市场淘汰的大浪淘沙,所牺牲的成本太高;若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又无法避免不良现象的产生。
因此,政府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根据本区域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市场导向等,谋划和营造具有本地特色、与相邻及其它区域不同的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引导企业通过改变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瓶颈”产业、新兴产业等途径来实现产业的错位发展。
4.4采取市场机制,通过企业组织予以解决自然资源同构度比较高,实在避不开的产业可以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来逐步解决。
例如,河北钢铁企业数量为全国之最,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唐钢、邯钢、承钢、宣钢、邢钢、石钢等均具一定规模,但散居各地,体制各异,不仅形不成拳头,也难免内部竞争。
通过采取市场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和企业加紧钢铁产业的重组与联合,将河北钢铁划分为冀东北和冀南两大板块,通过组建以唐钢为核心,包括宣钢、承钢以及唐、秦、张、承地区钢铁企业的冀东北钢铁企业集团;以邯钢为核心,包括邢钢、石钢及邯、邢、石、衡、沧地区钢铁企业的冀南钢铁企业集团。
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恶性竞争带来的破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5结论总之,产业同构现象的发生和存在是由一定原因的,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由于产业同构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在同一地区,如果没有产业、产品的重复、重构就很难形成规模优势,就很难形成竞争态势,就很难形成大集团、龙头企业群,也就谈不上区域的优势。
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市场决定企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还是有一定深刻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