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可做考研参考):第5章_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大学自动控制历年考研真题-自动控制原理完整课件(共373页)中科大
自动控制原理发展概况:
阶段 形成时期 理论基础 分析方法 时域、复域 (1948)、频 域(1932) 研究对象 SISO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数学工具 微分方程、 拉氏变换、 复变函数等 矩阵理论 (线性代数)
Ⅰ
30-50年代
经典 控制论
Ⅱ
60-70年代
现代 控制论
控制方案1: P2图1-1
+ Rw Ur Ua Ia i ML
E
ω
if 其中: Ur——控制量(输入量之一)
ω——被控量(输出量)
ML——扰动量(输入量之二)
工作原理: 被控对象—— 电动机
系统方框图:
输入量
扰动量
控制器
被控对象
输出量
开环控制系统
——输出量受控于输入量,而对控制量不能反施影响的一类系统。
and design(fourth edition)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第 4版) ,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0.12(适用于控制专业) 6 Morris Driels, Linear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线性控制系统工程,清
兰州理工大学835自动控制原理2020年考研专业初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835
适用招生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路与系统,电子信息,能源动力
考试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及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原则上经典部分占总分的60-70%,现代部分占总分的40-30%。其中:
经典部分
1.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①自动控制的分类;②自动控制系统组成;③自动控制系统的几种基本方式;④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①线性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②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
③系统结构方框图及信号流程图。
3.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①系统稳定性的概念;②Routh稳定判据;③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④一阶和二阶系统时域响应;⑤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⑥计算及改善稳态误差的方法。
4.根轨迹法①根轨迹的基本概念;②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及方法;③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5.频率响应法①频率特性、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③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④Nyquist稳定判据;⑤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之间关系及估算;⑥闭环频率特性。
6.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①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②常用校正装置及特性;③频率响应法的串联校正设计方法。
7.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①离散控制、采样定理、信号的采样和复现;②Z变换与Z反变换;③脉冲传递函数;④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⑤离散系统的暂态响应与脉冲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的关系;⑥离散系统的校正;⑦最小拍系统的设计。
2022年长安大学812自动控制理论考研初试大纲
2022年长安大学812自动控制理论考研初试大纲
一、说明
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试题的比例为: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比7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比30%。
二、考试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引论
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区别,了解反馈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2、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般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表达方式,建模的方法;能够列写一般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熟悉拉氏变换的定义、性质,记住常见的简单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式,能根据拉氏变换的性质求解较复杂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式,会求拉氏反变换;
理解传递函数的概念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重点掌握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方框图的化简方法,能用梅逊公式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组成,熟悉控制系统暂态响应性能指标的定义;熟悉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及性能指标;熟悉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分析及其与极点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与参量、 n间的关系及计算;一般了解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和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了解稳定性的概念,掌握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重点掌握判断稳定性的Routh代数判据及应用,对Hurwitz判据有一般了解;了解稳态误差的概念;重点掌握给定稳态误差终值的计算及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4、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了解根轨迹的概念。重点掌握绘制常规负反馈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能根据已知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也能由已知的闭环系统的根轨迹(起点和终点)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一般了解参量根轨迹的绘制及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燕山大学2018年《现代控制理论》考研大纲
燕山大学2018年《现代控制理论》考研大纲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现代控制理论使用的系统数学模型是状态空间表达式,本章是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本章要求:
1.掌握的概念:状态变量、状态方程、输出方程;状态变量、状态模型的不唯一性;非奇异线性坐标变换对系统基本性能(特征值、传递函数)的影响。
2.掌握建立电气系统、机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方法。
3.重点掌握由系统方框图和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方法;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
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本章属于系统的性能分析,能控性和能观性是因使用反映系统内部结构特征的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而产生的概念,系统能控性反映了控制输入对所有状态的控制能力;系统能观性是指系统输出对所有状态的反映能力。系统能控是系统所有状态能控,系统能观是所有状态能观;一个状态能控是指这个状态受控制输入支配,一个状态能观是指系统输出包含这个状态的信息。系统能控是进行最优控制的前提,系统能观是很好地实现状态反馈控制的前提。因此,为了能对实际系统进行很好的控制,使其达到满意的控制性能,需要研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本章的中心是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判别。
本章要求:
1.掌握的概念:系统能控性、能观性;状态能控性、能观性;非奇异坐标变换对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影响;传递函数零、极点相消与系统能控、能观性的关系;单变量系统的最小实现。
2.重点掌握能控性和能观性判别准则。
3.掌握由传递函数建立能控标准型I型、能观标准型II型、Jordan标准型的方法。
大连理工854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
大连理工大学二O O 五年硕士生入学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含20%现代)》试题
一、(15分)试求图1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U c (s) / U r (s) 。
二、(20分)给定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1.设r(t)=n 1(t)=n 2(t)=1(t), 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
2.在r(t)=n 1(t)=n 2(t)=1(t)情况下,如何使稳态误差e ss =0。
三、(25分)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试绘制以K 为参量的根轨迹图;
2.试求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时的闭环极点。
四、(15分)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1)(5()1(10-++s s s ,试绘制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并应用奈奎斯特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五、(15分)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
50)(5(2500++s s s ,并绘制开环频率特性对数坐标曲线,并计算相角裕度。
六、(15分)给定系统微分方程为,试确定奇点位置及类型,并绘制相平面草图。
七、(15分)设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试求C(z),并判断K=1时系统的稳定性。
八、(10分)已知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a>0,试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确定使平衡点渐进稳定的a取值范围。
九、(20分)给定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1.试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2.试设计状态反馈阵,使系统闭环极点位于-2,-2处;
3.K是否可以取为0.5,为什么?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64 )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二、本课程是自动化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系统时域、频域分析和校正方法;学习掌握非线性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课控制工程课件
一、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2)
当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w时,稳态
输出的幅值和相角也随着变化。
一、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3)
若输入正弦信号为
xi (t) Ai sinwt (3-1)
则其稳态输出为
xo (t) Ao (w) sin[wt (w)] (3-2)
一、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4)
A(w) Ao (w) / Ai ----叫做幅频特性; (w) [wt (w)]wt --叫做相频特性。
(3-23)
(w)G(jw)90 (3-24)
其 奈 奎 斯 特 图 如 图 3 - 4 所 示 。
其 奈 奎 斯 特 图 如 图 3-4 所 示 。 可 见 积分环节的奈奎斯特图是与负虚轴 重合的一条直线,当w 0 时, 它从负虚轴的无穷远趋近于原点O 。 其幅频特性与输入信号的频率成反 比,相频特性与输入信号频率无关, 相 位 总 是 比 输 入 信 号 滞 后 90° 。 积分环节也称为纯滞后环节。
二、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2)
(1)已知传递函数,利用关系式求取
xo(t)L1[G (s)Xi(s)]
X i(s)L [X isiw n t]s2 X iw w2
xo(t)L 1[G (s)s2X iw w2]
从xo(t)的稳态项中得到正弦输出的幅值和 相位。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定义可得。
安徽大学考研自动控制原理课件(1)
开环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 特点是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 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 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开环控 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输入量
控制量 控制器 被控对象
输出量
图1-1 开环控制系统
张媛媛 43
(2)按扰动控制的方式(顺馈控制)。
扰动量 被控量 控制器 顺馈控制 被控对象
复数域:有助于了解系统闭环极点的走 势和分布,分析系统特性。
频域:数学求解方便,物理意义明确, 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有对应关 系,兼顾动态响应和噪声抑制两方面的 要求。
张媛媛 7
综合 当原系统不满足要求时,要进行校正。 要求(稳、准、快) 准:静态性能指标、快:动态性能指标 设计校正环节和原系统配合组成新系统, 使新系统满足要求。 校正方式: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复合校 正。
自动控制原理
Ao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
张媛媛
1
课时:72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考研课程 考核方法: 平时 30%(作业和考勤) + 期末考试 70%
张媛媛
2
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第七章(经典控制理论)
下学期的学习内容 第八章(非线性系统分析,现代 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上海交大816自动控制理论考研大纲
参考书目:《自动控制理论与设计》(新世纪版)徐薇莉、曹柱中、田作华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经典控制部分: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系统常用的典型测试信号;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系统微分方程式的建立;
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求取方法
方块图变换的基本法则,转换为信号流图的方法;
用梅逊公式求取系统变量间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实际物理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机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第四章反馈控制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
劳斯判据的应用;
反馈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及求取;
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
一阶、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求取;
掌握主导极点、附加零极点和偶极子的概念;
掌握高阶系统简化为二阶系统的条件;
掌握速度反馈控制、比例微分、比例积分控制的组成及作用。
第五章根轨迹的概念;
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
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及计算系统性能指标。
第六章频率特性的定义,求法;
极坐标图及伯德图的绘制;
利用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
频域性能指标的定义及求取;
由实验曲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第七章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概念;
常用校正网络特性;
据原系统特性和期望性能指标正确选择校正网络形式,熟练掌握根轨迹图和频率特性方法,设计超前网络、滞后网络和超前——滞后网络。
第八章非线性系统描述函数的定义,求取;
应用描述函数在极坐标图上判断系统稳定性,是否存在极限环,求取稳定极限环的振幅、频率;
相平面图的绘制,利用相平面图对典型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909-自动控制原理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909)考试大纲
一、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80分钟(3个小时),满分150分。
二、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该科目包括二部分内容:(1)经典控制理论;(2)现代控制理论。
三、试卷内容及结构
1、经典控制理论(70%)
经典控制理论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有分析和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基本问题的能力,经典控制理论考试内容包括:
1.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分类,具体对象的控制系统物理结构图表示成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分析系统中各种物理量、信息流之间的关系。
1.2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模,包括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利用方块图或信号流图等简化方法获取系统传递函数;各种数学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1.3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求解,拉普拉斯变换在时域分析中的应用,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及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系数与稳态误差的计算等。
1.4根轨迹: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及推广法则;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性能的分析与设计。
1.5频率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基本概念;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及其分析;利用伯德图建立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奈魁斯特频率特性稳定判据以及稳定裕度分析。
大学课件(可做考研参考):第2章_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中
,J为
约 当 阵 ,J 为 i
约
当
块 阵(i
1,2,,
l)
e J1t
0
则 Φ ( t ) eAt eJt
eJ2t
,
0
e
Jl
t
式 中 eJit为Ji对 应 的 矩 阵 指 数 函 数(i 1,2,, l)。
例: 1
0 若A=0
0 0
1 1 0 0 0
0 0 2 0 0
0 0 1 2 0
第2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2.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由解) 2.2 矩阵指数函数——状态转移矩阵 2.3 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2.4 线性时变系统的解 2.5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6 连续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离散化
本章主要学习和掌握内容: 1、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以及几种 计算方法; 2、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 由解)及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的形式及计 算方法; 3、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以及连续 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2.1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由解)
主要学习和掌握内容: 1、学习和理解系统自由解的概念; 2、掌握线性定常系统自由解的形式。
系统的自由解:系统输入u为零时,由初始状态 x(t0)引起的自由运动x(t)。
当 系 统 输 入 为 零 时 , 状态 方 程 为 齐 次 微 分 方 程: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为了帮助大家在期末复习中能更全面地掌握书中知识点,并且在以后参加考研考博考试直到工作中,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论参考依据,我们11级自动化二班的同学们在王整风教授的带领下合力编写了这本《现代控制理论习题集》(刘豹第三版),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本辅助工具。
根据老师要求,本次任务分组化,责任到个人。我们班整体分为五大组,每组负责整理一章习题,每个人的任务由组长具体分配,一个人大概分1~2道题,每个人任务虽然不算多,但也给同学们提出了要求:1.写清题号,抄题,画图(用CAD或word画)。2.题解详略得当,老师要求的步骤必须写上。3.遇到一题多解,要尽量写出多种方法。
本习题集贯穿全书,为大家展示了控制理论的基础、性质和控制一个动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步骤,即建模、系统辨识、信号处理、综合控制输入。我们紧贴原课本,强调运用统一、联系的方法分析处理每一道题,将各章节的知识点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力争做到了对控制理论概念阐述明确,给每道题的解析赋予了较强的物理概念及工程背景。在课后题中出现的本章节重难点部分,我们加上了必要的文字和图例说明,让读者感觉每一题都思路清晰,简单明了,由于我们给习题配以多种解法,更有助于发散大家的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这本书是由11级自动化二班《现代控制理论》授课老师王整风教授全程监管,魏琳琳同学负责分组和发布任务书,由五个小组组组长李卓钰、程俊辉、林玉松、王亚楠、张宝峰负责自己章节的初步审核,然后汇总到胡玉皓同学那里,并由他做最后的总审核工作,绪论是段培龙同学和付博同学共同编写的。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10章)【圣才出品】
x(t)=A(t)x(t)+B(t)u(t)
1 / 10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exi.com
y(t)=C(t)x(t)+D(t)u(t) 对于线性离散系统,取 T 为采样周期,常取 tk=kT,其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x(k+1)=G(k)x(k)+H(k)u(k) y(k)=C(k)x(k)+D(k)u(k)
2.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 (1)状态:系统在时间域中的行为或运动信息的集合。 (2)状态变量:能够完全表征系统运动状态的一组独立的变量,常用符号 x1(t),x2 (t),…,xn(t)表示。 (3)状态向量:由 n 个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状态变量 x1(t),x2(t),…,xn(t)组 成的向量 x(t)称为 n 维状态向量,表示为 x(t)=[x1(t),x2(t),…,xn(t)]T。 (4)状态空间:以 n 个状态变量为基底所组成的 n 维空间。 (5)状态轨迹:系统状态在状态空间中随时间变化而形成的轨迹,又称状态轨迹。 (6)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又称为动态方程。 对于连续系统,其表达式为:
表 9-1-1 常用反馈结构及其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2.系统的极点配置 【相关定理】 定理 1:用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极点的充要条件是被控系统能控。 定理 2:由输出至状态微分的反馈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被控系统能观。 【配置步骤】 (1)列写系统状态方程及状态反馈控制率 x=Ax+bu,u=v-kx,其中 k=[k0k1…kn -1]; (2)检验(A,b)的可控性,若可控(为满秩),则进行下一步; (3)根据要求配置单闭环极点λ1,λ2,…,λn,求出希望特征多项式
重庆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考研的必备
第一章绪论
重点:
1.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如何抽象实际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环节;
3.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4.线性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线性时变系统)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区别;
5.自动控制理论的三个基本要求: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重点:
1.时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2.拉氏变换;
3.复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4.建立环节传递函数的基本方法;
5.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与传递函数;
6.动态结构图的运算规则及其等效变换;
7.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难点与成因分析:
1.建立物理对象的微分方程
由于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普遍缺乏对机械、热力、化工、冶金等过程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类对象建立微分方程是个难题,讲述时
2.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由于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简化普遍只总结了一般原则,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步骤,面对变化多端的结构图,初学者难于下手。应引导学生明确等效简化的目的是解除反馈回路的交叉,理清结构图的层次。如图1中右图所示系统存在复杂的交叉回路,若将a点移至b点,同时将c点移至d点,同理,另一条交叉支路也作类似的移动,得到右图的简化结构图。
图1 解除回路的交叉是简化结构图的目的
3.梅逊公式的理解
梅逊公式中前向通道的增益K P 、系统特征式∆及第K 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K ∆之间的关系仅靠文字讲述,难于理解清楚。需要辅以变化的图形帮助理解。如下图所示。
图中红线表示第一条前向通道,它与所有的回路皆接触,不存在不接触回路,故11=∆。
第二条前向通道与一个回路不接触,回路增益44H G L -=,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略)。
四、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比较
1.状态反馈为系统结构信息的完全反馈,输出反馈 则是系统结构信息不完全反馈。
2.状态反馈系统的系统矩阵为(A+BK),其中K为状 态反馈阵。输出反馈系统的系统矩阵为(A+BHC), 其中H为输出反馈阵,这里HC相当于状态反馈阵中 的K阵,但K的选择自由度大,而H的选择自由度小, 尤其是HC对系统的影响效果要比K小得多,所以输 出反馈对改善闭环系统的控制特性要比状态反馈差 一些。
鲁棒控制:系统有一定的稳定性裕度(增益裕度、 相位裕度等)允许系统参数误差或摄动出现在模型参数 的一个领域内,系统仍保持稳定。
3.对外部扰动影响的抑制问题
本章主要学习和掌握内容: 1、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2、极点配置方法。
5.1 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主要学习和掌握内容: 1、学习和理解系统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概念; 2、学习和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3、学习和掌握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对系统能控性 和能观性的影响。
(3)以使系统的输出 y 无静差地跟踪一个外部信号y0(t)作为 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为跟踪问题。
(4)以使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实现“一个输入只控制一个 输出”作为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称为解耦控制问题。
2.优化型性能指标常取一个相对于状态 x 和控制 u 的二次 型积分性能指标,其形式为:
x Ax Bu
y
Cx
Du
v: 参 考 输 入 ,r维 向 量.
闭环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开环系统:Σo (A,B,C,D)
x•
Ax
Bu
y Cx Du
闭 环系 统 Σk :
u Kx v(v为 输 入)
x•
(
A
B
K
)
x
B
v
y (C DK)x Dv
闭环系统:Σk [(A BK),B,(C DK),D]
性能指标
非优化型性能指标:是一类不等式型 的指标,即只要性能达到或好于期望 指标就算实现了综合目标。
优化型性能指标:是一类极值型指标, 综合的目的是要使性能指标在所有可能 值中取为极小(或极大)值。
1.常用非优化型性能指标:
(1)以渐近稳定性为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称为镇定问题。
(2)以一组期望的闭环系统极点作为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 题为极点配置问题。系统运动的形态,即动态性能(如超调 量、过渡过程)主要由极点的位置所决定。
1)建立可配置条件问题,即利用状态反馈而任意地配置 其闭环极点所应遵循的条件。
2)建立相应的算法,即用以确定满足极点配置要求的状 态反馈增益矩阵K的算法。
二、极点配置条件
定理:采用状态反馈对系
统∑o=(A, b, c) 任意配置 其所有极点的充要条件是
∑o=(A, b, c) 完全能控。
证明:若Σo能控,则可写出能控标准I型
则反馈系统k 完全能观测。
上例说明状态反馈可能改变系统的能观测性。这时因为
状态反馈会改变系统的极点(不改变零点),这就有可能使传 递函数出现零极点对消,从而破坏系统的能观测性。
结论2:输出反馈的引入能同时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和能观测性,即输出反馈系统∑F的能控性及能观测 性与受控系统∑o的能控性及能观测性一致。
(A bK)x y cx
bv
0
(
A
bK)
0 a
0
a1
In1
an1
0
1
k0
k1
kn1
0 (a0 k0 )
(a1 k1)
In1
( an1 kn1)
则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λI (A bK) λI (A bK)
λn ( an1 kn1) λn1 ( an2 kn2 ) λn2 ( a1 k1) λ( a0 k0 )
J (u()) (xT Qx uT Ru)dt 0
R 正定对称常阵;
Q
正
定
对
称
或
半
正
定
对称常
阵
且(
A,
Q
1 2
)为
能
观
测
。
三、研究综合问题的思路
1 建立可综合的条件:建立相对于给定的 受控系统和给定的期望性能指标,使相应的控 制存在,并实现综合目标所应满足的条件。
2 建立起相应的用以综合控制规律的算法。
Qck [ B( A B K ) B( A B K )n1B ]
假 设 受 控 系 统0 完 全 能 控必 , 有:
r an kQc r an k[ BA BAn1B ] n
而
Qck [ B( A B K ) B( A B K )n1B ]
上式中列向量
(A BK)B AB BKB
故 (A BK)B的 列 向 量 可 由[B,AB]的 列 向 量 的 线 性组 合 来 表 示 。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理论结构形式)
1 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1)基本结构形式
2)特点:
采用对状态向量的 线性反馈规律来构成闭 环系统。
3)优点:不引入新的 状态变量,维数不变。
受控系统即开环系统 反 馈 控 制 规 律 为: u Kx v
0 ( A, B,C, D)为:
K:r n状 态 反 馈 阵 ;
系统维数不变, 极点可配置
当
D
0
,x• y
(A Cx
B
K
)
x
B
v; W
Σk [(A (s) C[sI
BK) (A
,B,C] BK)]1B
2.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1)基本结构形式
2)特点:
采用输出反馈。
3)数学模型:
受控系统为:
x Ax Bu
y
Cx
反 馈 控 制 规 律:
u Hy v HCx v
因此有
r a n k Qck r a n k Qc
又 ,我 们 可 把c (A,B,C)看 作 由ck ((A BK),B,C) 经 反 馈 而
形 成 的 状 态 反 馈 系 统 c (((A BK) BK),B,C)
故而有
r a n k Qc r a n k Qck
r a n k Qc r a n k Qck
n
f*(λ )
( λλi*
)λn
an*1λn1
a1*λ
a
* 0
i1
பைடு நூலகம்
f*(λ )表 示 以 期 望 极 点λ1* ,λ2* ,...,λn*为 特 征 值 的 特 征 多 项 式。
闭 环 反 馈 系 统 的 传 递 函数 :wk(s) c[sI (A bK)]1b
3)闭环系统阶次等于受控系统阶次与补偿器系统阶次之和。
三、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对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的影响
结论1:状态反馈的引入,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但 可能改变系统的能观测性。
证明:先证明能控性。
受 控 系 统0 的 能 控 性 判 据 阵:
Qc [ BA BAn1B ]
反 馈 系 统ck 的 能 控 性 判 据 阵:
一般控制作用规律常取反馈的形式。
一、综合问题
给定系统状态空间描述:
x Ax Bu, x(0) x0 t 0
(1)
y Cx
A、B、C均为常阵且给定。
再给出所期望的性能指标:
1)对系统状态运动期望形式所规定的某些特征量。
2)对其运动过程所规定的某种期望形式或需取极小 (或极大)值的一个性能函数。
3.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基本结构形式均不太适用于工程实 际问题。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通用结构形式较适用于工程 实际问题。带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可解决系统状态不能 测量时的状态重构问题;带有补偿器的输出反馈系统,可解 决输出反馈基本结构形式不能任意配置极点的问题。
4. 状态反馈能保持原受控系统的能控性,但不一定能保持原 受控系统的能观测性。输出反馈能同时保持原受控系统的能 控性和能观测性。
结论1证明(续)
同理
(A BK)2 B (A BK)(A BK)B(A BK)(AB BKB) A2B ABKB BKAB BKBKB 故 (A BK)2 B的 列 向 量 可 由 [BA,B,A2B]的 列 向 量 的 线 性 组合 表 示 。 以 此 类 推 (A B K )n1B 的 列 向 量 可 由 [ BA,B ,A2BAn1B ] 的 列 向 量 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一、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问题
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问题:就是对给定的受控系统, 确定状态反馈律
u = Kx + v,
v 为参考输入,
即确定一个 r×n 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使所导出的状
态反馈闭环系统 x (A BK )x Bu 的极点为期望
极点{
λ
* 1
,
λ
* 2
,
,
λ
* n
}。
解决上述极点配置问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利用这些算法,对满足可综合条件的问题。 确定出满足要求的控制规律,即确定出相应的 状态反馈或输出反馈矩阵。
四、工程实现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1.状态反馈物理构成问题:
(1)状态可直接测量:直接实现
(2)状态不可直接测量:间接实现,可通过可测量的 输入和输出变量来估计系统状态——“状态观测器”
2.系统模型不准确和系统参数摄动问题(鲁棒控制理 论来解决)。
x Tc1x •
;A
Tc11ATc 1
0 a0
In1
a1 an1;b Tc11b
x Ax bu
c cTc1 b0 b1 bn1
Wo(s)
c(sI
A )1b
bn1sn1
bn
sn2
2
b1s
s
a
sn1
n1
a1s
a0
b0
0
0
1
K
设状态反馈阵: k0 k1 kn1
状闭态环反系馈统系, 即统x•
ck 能 控 当 且 仅 当c 能 控 。证 毕 。
再证状态反馈系统不一定能保持能观测性。举例说明:
o
x
1 0
32x 01u
y 1 1x
能 观 测 性 判 别 阵:
Qo
C C A
1 1
1 5
故 o 能观测。
引 入 状 态 反 馈且, 取状 态 反 馈 阵 为 :K 0
rankQo 2 n
5. 输出反馈是在物理上可构成的,状态反馈是在物理上不能 构成的。基此,输出反馈优于状态反馈。
6. 扩展状态反馈(即带状态观测器状态反馈系统)和扩展输出 反馈(即动态输出反馈系统)是等价的。
5.2 极点配置问题:单输入系统
主要学习和掌握内容: 1、学习和掌握利用状态反馈配置极点的方法 和特点。 2、学习和理解利用输出反馈配置极点的方法 和特点。
综合:寻找一个控制作用 u ,使得在其作用下,系统 运动的行为满足所给出的期望性能指标。
一般 u 依赖于系统的实际响应。
形式为: u = K x + v
状态反馈控制
u=Hy+v
输出反馈控制
其中:K 为 r×n常阵,状态反馈矩阵。
H为 r×m常阵,输出反馈矩阵。
v为参考输入向量。
二、性能指标的类型
(2) (3)
二、反馈控制系统的通用结构形式(适用于工程实际)
1. 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克服状态向量 x 不可能测量到, 借助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重构)。
1)结构图
2)观测器系统
x*是受控系统的状态 x 的重构
状态。 x* 是可直接量测的。 x* 与 x 虽不等,但渐近相等。
图. 利用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 (扩展状态反馈系统)
观测器系统的阶次低于受控系统的阶次。
3)闭环系统阶次等于受控系统阶次与观测器系统阶次之和。
2. 带补偿器的输出反馈
克服基本结构形式,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配置闭环系统 的极点,借助补偿器来实现闭环系统的任意配置。
1)结构图
2)补偿器系统
图. 动态输出反馈(扩展输出反馈系统)
补偿器系统的阶次低于受控系统的阶次。
输 出 反 馈 后 闭 环 系 统 的状 态 空 间 描 述 :
x ( A BHC)x Bv
y
(C
DHC)x
Du
输 出 反 馈 系 统 的 传 递 函数 矩 阵 :
H为r m输 出 反 馈 阵. GC (s) (C DHC)(sI A BHC)1 B D
受控系统传递函数:GO (s) C(sI A)1 B D 则闭环传递函数为:GC (s) GO (s)[I HGO (s)]1 [I GO (s)H ]1GO (s)
第5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5.1 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5.2 极点配置问题
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问题:已知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及已知外 输入作用,研究系统运动的定性行为(如能控 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和定量的变化规律。
综合问题:已知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以及所 期望的系统运动形式或某些特征,要确定的 则是需要施加于系统的外输入作用即控制作 用的规律(简称控制律)。
4
则
反
馈
系
统k
:x
(
A
B
K
)
x
B
v
1 0
y 1 1 x
21x 01v
能
观
测
性
判
别
阵:Q c k
C C ( A
B
K )
1 1
1 1
因 此 ,k 不 完 全 能 观 测。
r an kQck 1 n 2
若取状态反馈阵为:K 0 - 5
Qck
C C ( A
B K )
1 1
1 0
rankQck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