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 第六章 社会救助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概论(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财经大学

社会保障概论(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财经大学

第一章测试1.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保险双方当事人权益受到经济合同法保护,商业保险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A:错B:对答案:B2.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对劳动者应尽的义务,社会保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

A:对B:错答案:A3.按照资金来源、保障水平等不同,可以将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归纳为四种社会保障模式。

A:错B:对答案:B4.美国、日本采用“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A:错B:对答案:B5.社会互助是在社会组织和公民自愿基础上建立的,它无须政府参与,只要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具有共同意向即可形成。

A:错B:对答案:B6.作为社会保障特点,互济性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以丰补歉、以有补无、以强补弱、同舟共济”。

A:错B:对答案:B7.优抚安置是一种兼有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多重性质的综合性社会保障。

A:错B:对答案:B8.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也叫“传统型”、“保险型”、“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

A:对答案:B9.“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以“普遍性”为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A:对B:错答案:A10.社会互助更加注重权利,而不是义务。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社会保障待遇易升难降低是社会保障刚性发展规律的体现。

A:错B:对答案:B2.1948年,瑞典宣布建成了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的福利国家。

A:错B:对答案:A3.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显现的社会保障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的。

A:对B:错答案:B4.社会保障发展的慈善事业时期,慈善事业的救济活动都是随机的、临时的,并没有法律约束,它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和财力,多数也是一些居高临下的施舍活动。

A:对B:错答案:A5.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将其作为重要的反经济危机工具来运用的。

A:对B:错答案:A6.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最重要因素。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社会保障第六、七章PPT

社会保障第六、七章PPT

"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由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 中泰华威行动" 雨露计划 中泰华威行动 和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和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 限公司作为发起企业,承诺在未来5年捐资5 限公司作为发起企业,承诺在未来5年捐资5.1亿元人 民币,利用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培训系统,为贫 民币,利用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培训系统, 困地区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安排 年安排600 困地区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安排600 万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 0万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六省招 收约3万名农民工,为每个农民工资助2000 2000元费用参 收约3万名农民工,为每个农民工资助2000元费用参 加技能培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00 200家左右具有 加技能培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00家左右具有 较强社会责任感,劳动保障条件较好的用工企业, 较强社会责任感,劳动保障条件较好的用工企业,对贫困 农民工实行"政府协调指导,部门支持配合, 农民工实行"政府协调指导,部门支持配合,企业积极参 培训转移方式, 与"的培训转移方式,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的高质量成功 就业. 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加大了对农村社会救济的投入,1978年国家用于 五保" 年国家用于" 加大了对农村社会救济的投入,1978年国家用于"五保" 户的救济金2309万元,占国家拨付的农村社会救济费10% 2309万元 10%, 户的救济金2309万元,占国家拨付的农村社会救济费10%, 1994年为"五保"户拨付救济金7554万元,占国家拨付农 1994年为"五保"户拨付救济金7554万元, 年为 7554万元 村社会救济费的27% 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间 27%; 年到1994年的15年间, 村社会救济费的27%;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间,国家和 集体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和补助的资金共70余亿元, 70余亿元 集体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和补助的资金共70余亿元,灾民生 活救济费170余亿元; 170余亿元 活救济费170余亿元; 在这个时期,社会救济改革最有成效的是在农村开展扶贫 在这个时期,社会救济改革最有成效的是在农村开展扶贫 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的贫困人口有2.5 世纪70年代末, 2.5亿 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贫困人口有2.5亿,1982 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 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扶助农村贫困 扶贫工作在我国农村全面展开,1994年国 户的通知》 户的通知》后,扶贫工作在我国农村全面展开,1994年国 务院又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8年就 务院又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1998年就 下降到4200 4200万 下降到4200万.

第六讲-社会救助PPT课件

第六讲-社会救助PPT课件
2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第一步(2008-2012)
– 统一低保制度,制定《社会救助法》
• 第二步(2013-2020)
– 实现综合性救助制度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
• 第三步(2021-2049)
– 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为主,选择性救助为辅, 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
22
“X二代”反映了什么?
23
贫困概念的演化
• 收入贫困(income poverty)
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绝对贫困、相对贫 困,以贫困线识别
• 人文贫困(human poverty)
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联合国人类发展 报告》
•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7)
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乏获得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即 能力贫困,Capability poverty),贫困的真正含义是指
水平的社会(Touraine 托瑞纳 社会排斥理论的观点) 32
2000)
– 对社会排斥的研究是为了促进社会整合
– 工作是消除社会排斥的手段;个人经济水平表明其生存状态;得到社会 支持和家庭支持的多少可以表明其社会整合或社会排斥的状态
– 整合、脆弱、孤立、有援这四个状态可以互相转换,它们可以重新划定自
己的边界
29
社会排斥程度高 孤立(social disaffiliation) 脆弱(vulnerability)
第六讲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 转型期中国救助制度的改革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和社会救助 贫困问题与社会排斥
1
全球贫困问题的现状
• 贫困问题的全球性 • 贫困问题的长期性 • 发达国家的贫困特点 •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特点

社会救助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概论①》(一)社会救助制度的定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救助的存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为贫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总有一部分人不能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贫困。

如果贫困问题不能得到稳妥地解决,不仅将会给个人生活带来困难,也将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因素,所以各个国家都比较重视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认为,社会救助为:国家通过立法,对于因为自然和社会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生活困难,难以维持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按照法定程序,以货币或者实物的形式进行救助,以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传统社会救济是工业化社会以前的产物,它是国家救济、教会慈善救济、个人慈善救济的总称。

传统社会救济是消极性、急救性救济,其管理也是时有时无,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法定的管理程序。

现代社会救助是在传统社会救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补充。

国家有责任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个人有权享受社会救助,强烈的公民权利色彩构成现代社会救助的显著特征。

现代社会救助不仅提供必要的现金和物质等直接救助,而且还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受助者摆脱贫困。

(二)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首先,义务和权利的非对等性。

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和社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获取最低生活保障或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仅认识到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而且也意识到拥有起码的生存条件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所以当社会成员陷人贫困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援助,这种援助既不是带有怜悯性的恩赐,也不是需要先尽义务的补偿,而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利。

所以,在整个社会救助实施活动中,绝大多数项目不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应,而是注重国家和社会对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的特性。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汇总: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1.【名词解释】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大社会保障概念:经济概念,服务概念,精神保障3.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范围待遇、过程)、社会性(制度开放、筹资、管理监督)、福利性、法治规范性(强制与规范)、多样性、刚性发展4.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目标:为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居民)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公平性;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资金来源:国家财政+企业+个人,经济福利社会性项目:以特定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经济援助的方式解决为设立条件,多样性、发展性、刚性方式: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自身独特的规律,特殊性5.【比较特点】【反复出现】英国福利性保障制度——体系完整覆盖面广,与福利制度相联系分类合理,体现不同功能财政负担繁重,福利刚性明显新加坡储蓄型保障制度——征收具有强制性、支取不存在随意性(最低存款保证);筹资模式是完全积累式的,雇主和雇员按规定比例支付社会保险费;公积金记入个人帐户个人的公积金存款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工资收入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央公积金功能多样,是综合性的自我保障体系;美德保险型保障制度——与收入相关的保险金以自我保护和自我支持为主6.因国情不同、国民的需求不同、历史变化和政府指导思想不同而不同7.我国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最低层次社会保险——基本层次社会福利——高层次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8.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普遍性与选择性、互济性法制性、公平原则、责任分担原则第二章社会保障发展和变迁1.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社会,道德伦理,政治2.【社会保障历史发展(立法)】【反复出现】【必考】萌芽时期——1601年英国济贫法原因:社会动荡,教权衰落,王权兴起代表人物: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萨伊认识局限性:忽略了救助的社会和生产积极意义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疾保险法德国一系列法律标志着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贫困,马克思主义传播,俾斯麦内安抚、外扩张代表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基本特征:权利义务相结合,根本目的在解除社会成员后顾之忧,基本保障型,保障过程规范化,强制性社会保险形成制度时期——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原因:20s30y经济大萧条代表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充分发挥时期——20世纪中叶英国贝弗里奇报告背景:二战后反作用力;冷战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改革时期——20s70y末至今改革的背景“滞胀”【简答】(1)经济增长率低(2)全球化下的放松规制和探底竞争(3)人口结构变化存在问题:(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本高昂)(2)国家财政负担加重(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4)缺乏创新机制(缺乏创新动机)(5)养懒汉改革目的(1)更适应社会需求(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改革方法开源:扩面、增税(提高缴费上限、费率,征收社会保障所得税)节流:调整社会保障条件以缩小保障范围;减少社会保障给付时间等;推迟退休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等3.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障型4.改革经验:【简答】尊重本国国情,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健全法律制度,社会保险一体化教训: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社保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社保体系的残缺不全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特定社会时期,结构,问题,目标)采用经济援助手段必须有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刚性发展规律——需求不断增长,制度化保障,保障水平和范围刚性发展5.我国社会保障模式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国家主导,政府干预,国家和政府共担责任,社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系不完善,安全网存在漏洞立法滞后;忽略乡村,不平等;效率低;责任划分不清第三章社会保障相关关系1.社会保障涉及基本理论范畴:公平与效率:公平是主要核心目标(保障范围,待遇,过程),效率为次要市场与政府: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政府失灵与社会保障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弊端:无法反应偏好,权利义务不对等,低效率权利与义务:国际:保障生活,安定秩序企业:为员工提供一部分社会保险资金义务个人:劳动义务,缴费义务个人权利:在遭遇风险和生活困难时,有权获得生活资料保障基本生活的权利2.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目标:“扩中提低”与基本生存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层次:初次,再次,第三次(慈善)3.【重点】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社保制度不统一,板块分割,各自为政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分割,不利于流动4.【重点】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社会保障越好,劳动力供给越少社会保障给付相当于收入纯增加,一般只有收入效应,不愿意参加劳动(养懒汉)社会保障税征收具有收入与替代效应收入减少,收入效应是努力工作,替代效应是减少工作5.【重点】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社会保障下转移支付(社会救助等)——扩大了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成本增加——替代效应下,资本替代劳动,劳动力减少规模效应下,提高了价格,需求减少,缩减规模,劳动力减少6.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恢复劳动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失业保险用于培训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共性:分担风险,风险转移,损失赔偿,充足的基金区别:性质不同(公共与私人),目标不同,管理体制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1.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社会保障的历史与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内涵:(4)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几层含义:1. 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3.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4. 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

5. 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

二、社会保险(13)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中断劳动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社会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雇主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以建立保险基金为基础、以国家立法为依据、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社会保险等。

三、社会救助(13)社会救助是在公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受害者,不是由主观原因引起贫困)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保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线。

四、社会福利(14)社会福利是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社会弱者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优抚安置(14)社会优抚是由国家和社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按照规定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六、社会保障的特点(6)(一)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立法建立的,并依法强制实施,因而具有强制性。

(二)社会性。

社会救助.PPT课件

社会救助.PPT课件

精品课件
5
(二)各国社会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了新的《济贫法》,使社会救济第一次以立 法的形式公诸于世。它认定国家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公民有要求社 会救助的合法权利,社会救助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20世纪中叶以 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起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此 时,社会救助成为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并只限于对社会保险制度未 能保障或保障不充分的人群给予最低层次的保障。70年代以后,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各国对社会救助制度也进行了 相应的变革,使之更加完善。
精品课件
17
医疗援助。医疗援助是政府出钱资助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种形式。接受医 疗援助的人不仅有老年人,还包括所有由政府赡养和需要给予护理的人。 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在美国,除失业救助和医疗援助外,还有其他一 些救助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补充家庭收入。补充家庭收入 是由政府举办的对65岁以上没有得到社会保险保障的穷苦老人、盲人 残疾者发给救助金的一项补充规定。二是抚养儿童家庭的补助。这是对 那些绝大多数没有父亲的单身母亲家庭进行救助的措施。补助金由联 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共同支付。三是食品券补贴。这是对低收入和贫 困家庭发给食品券,按照政府补贴价格购买食品的一种办法。四是供应 贫困学生早、中餐。
精品课件
20
残疾人救助金的发放在瑞典社会福利费用开支中比较多。具体的规定是 每个残疾者的就业工资都由政府支付其中的75%,其余由雇主负担; 政府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创办了许多新工厂;国 家对那些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提前给予养老金等。
精品课件
21
各国在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实物救助与服务救助制度不 断的整合与分化。社会救济内容由传统发放救济金的方式,以维持穷人 的最低生存需求,逐渐演变为实物与服务救济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救助形 式,包括对高龄老人的护理服务,对失依儿童的关爱和照顾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考试题型:混选20分名词解释20分(答题格式: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简答30分论述30分(答题格式:原理+自己分析)重点内容: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社会福利的区分)广义:狭义:(社会福利:(一)状态:人类社会,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一种正常和幸福的状态。

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的调控,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实现人的发展潜能。

(二)制度:1、广义: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

2、狭义: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福利措施和社会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在劳动报酬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之外的给付和服务。

)2、社会保障构成体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1)社会救济(最低层次)——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第六章)内涵: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延: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2)社会保险(核心)——基本保障(第七章)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用收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稳定。

—待遇水平的确定与受保障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关联,是收入关联制度—交费是受益的前提条件,供款与劳动者的薪资水平直接关联—解决劳动者未来的和不确定的风险(社会救助:解决脆弱社会成员的即期生存危机)(3)社会福利(最高层次)——高层次社会保障(第八章)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实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责任主体本质:经济福利性社会化(开放式)供给:服务保障目标(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略)(此部分内容进一步理解详见第六、七、八章,重点掌握:内容、层次、资金来源、群体、给付方式)我国社会保障构成与特点:3、社会保障分类体系(主要了解有代表性的国家)(1)英国:英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 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缩小这 些差异。
01
03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国际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和借鉴, 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提高全球社会保障水平。
04
未来研究可以探索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稳定、人民幸 福感等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提 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国之间应加强社会保障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共
同提高全球社会保障水平。
04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覆盖了包括城镇职 工、城乡居民在内的广大人群,基本实现了 全覆盖。
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投入的增加,我国的社会保 障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需求。
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未来我国将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便捷性 和智能化水平。
05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01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 律体系
通过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明确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 会保障管理流程。
0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结 构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建立多层次、 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满足不同社 会群体的保障需求。
保障公平性
• 保障公平性: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重 要指标之一,主要通过考察社会保障 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 体之间的公平程度来评估。公平性越 高,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越均衡,保 障效果越好。
03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
2.建立最低生活保障要遵循以下原则: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 普遍性原则、法制化原则、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3.确定最低生活标准的方法有生活需求法、国际贫困标准线、生 活形态法、恩格尔系数法。
4.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现代社会救助制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 城镇普遍建立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农村扶贫的战略路径主要有三条:体制改革 推动缓贫、经济增长带动扶贫以及项目开发促进扶贫。我国已经 启动这三条途径,采取综合性扶贫战略。但是,任重道远。
• 我国农村贫困的标准 • 贫困者规模 • 农村贫困的成因
11.3.2 我国的农村贫困对策
• 农村扶贫的含义和对象 • 农村扶贫战略选择 • 农村扶贫的方式和方法 • 农村扶贫的成就、问题与前景
第四节 dir 转型期中国贫困问题 及其对策
群言堂
自主选题 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第十一讲小结
1.贫困可以区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维持生存 的最低需求品缺乏。相对贫困是建立在将贫穷者的生活水平与其 他社会成员的低生活水平对比上的,是指比社会成员平均生活水 平低的生活状态。在最低生活保障中,一般指相对贫困,因此这 里的贫困是一个变动的概念。
11.2.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概念 •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 •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问
题和改进措施
第三节 农村的贫困问题和 贫困救助
• 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对策
11.3.1 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 社会救助的概念 • 社会救助的历史沿革 • 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 社会救助体系 • 社会救助的标准 • 社会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 社会救助的管理

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救助PPT教案

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救助PPT教案
第二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 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 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 政预算,予以保障。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 助流浪乞讨人员。
3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2)国际贫困标准法:由欧洲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一种收入比例法, 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的平均收入水 平来确定最低标准。社会救助以满足最 低生活消费为目的,这种最低消费水平 的确定可以一定时期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为依据,向下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一 般情况下,最低社会标准相当于社会平 均收入的50%-60%。
和宗教的色彩。 1601年,英国颁发的《伊利莎白济贫法》,是西方最
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措施。 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救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 统的差别,各国社会救助的目标、标准和措施等也各 有不同。
14
(二)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政策 与实践(了解)
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待遇标准低,目标是应付灾害,克服困 难,向救助对象提供最低生活需求和简 单再生产的资金或物资。
9
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实物救助、现金救助 临时应急救助、长期固定救助 政府救助、民间救助 形式多样,有利于满足救助对象最迫切
的需要。
10
救助程序的法定性
救助对象必须履行一系列法定的程序方 能获得社会救助的待遇。
36
符合救助条件的精简退职职工的救助标准
一、按本人原标准工资的40%发放救助费;补助2/3的医疗费; 当死亡后,按去世前4个月40%救助费总额发给丧葬补助费。 ❖如果原标准工资过低,救助费不够维持本人生 活的,除原工资的40%外,可以再增发稍高于当 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救助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可以 随着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提高而进行相应的调 整。

社会保障概论 第六章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概论  第六章 社会救助

• 1、现金救助
• 2、实物救助
• 3、服务救助
• 4、以工代赈
• 依据社会救助时间的长短来划分
• 定期救助 • 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的对象
只对自我保障有困难而且确实需要国家与社会给 予救助才能摆脱生存危机或困境的社会成员负责。 在中国,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三无”人 员、灾民、贫困人口。
救助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第七章 社会救助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救助、贫困问题等基本理论
熟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 灾害救助制度等的目标、原则及基本内容
概述 社会救助的含义:
• 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 体 •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 4、低保标准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科学性。保障标准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一定程序, 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严密方法测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 性; • 二是统一性。由于一个行政区域(市、县或区)只有一 个保障标准,它适用于本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无论其就 业与否、身份背景如何,在这个保障标准面前都一视同 仁,这不仅较好地体现了社会救济的无歧视原则,也有 效地克服了原来社会救济随意性大的弊病; • 三是权威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由政府组织制定和调 整,并通过文件或法令形式向社会公布的一项政策规定, 具有法规的效力和权威性,这使救济工作能够实行民主 化的管理,并易于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 5、申请、审批程序

• 6、家庭收入核算
• 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以国家统 计口径为准)。 • 具体包括: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及其他劳动收入; (二)离退休金、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失业保险金; (三)储蓄存款、股票等有价证券及利息; (四)出租家庭资产获得的收入; (五)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费; (六)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 (七)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如遗嘱补助,参加商业保险的收入,股金分红等资本所得。 • 下列收入不计入申请人家庭收入: (一)对国家、社会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励金;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 津贴。 (二)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及保健金。 (三)奖学金、助学金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四)因工(公)负伤职工的护理费及死亡职工遗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五)因公致残返城知识青年的护理费。 (六)在职人员按规定由所在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及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基本手段。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原则、体系和发展趋势,本课程旨在提供一个社会保障概论的教学大纲。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概念与意义本章介绍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

通过介绍社会保障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原则与价值观本章探讨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同时,介绍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和价值观,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体系与组成部分本章介绍社会保障的体系和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学生将了解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如何相互关联和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

第四章: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本章分析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其中包括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和社会变迁等因素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趋势和挑战,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第五章: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章介绍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第六章:社会保障实践案例分析本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会保障问题。

通过实践案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从事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准备。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原则、体系和发展趋势。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国际比较,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的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准备。

社会保障概论课件 第六章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

社会保障概论课件 第六章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
① 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 ② 恩格尔系数法 ③ 消费支出比例法
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 ① 建立家计调查制度 ② 杜绝骗保现象 ③ 加大就业监督与建立诚信体系
• 救灾包括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建立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保障受 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三.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
1. 司法救助
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 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缓交、减交、免交的一项救济措施。
2.法律援助
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层次上,对因贫困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难以通过 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基本权利的社会弱者,通过减免收费、提供法律 帮助的方式,实现其司法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第六章 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
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 生存风险概述 • 六项制度安排 (1)住房保障:补充内容,可以比较新加坡和香港的情况 (2)生活救助:相关政策、保障对象、待遇标准、管理服务 (3)灾害救助:相关政策、保障对象、待遇标准、管理服务 (4)专项救助:相关政策、保障对象、待遇标准、管理服务 (5)慈善事业:相关政策、保障对象、待遇标准、管理服务 (6)优抚安置:相关政策、保障对象、待遇标准、管理服务
课堂讨论与教学难点 • 如何平衡筹资与企业和职工的负担 • 兼顾提高待遇与持续发展的问题
1. 1949-1953年的慈善事业改造 2. 1954-1977年慈善事业的缓慢发展 3. 1978-2007年慈善事业的新生 4. 2008-2018年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期
二.慈善事业的特征 1. 民间性 2. 非营利性 3. 自愿性 4. 利他性 5. 公开性 6. 法制规范性 以医疗费用捐助为例,应当在披露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 保险支付情况,家庭支付能力等信息后进行社会求助。

《社会保障概论》414救助

《社会保障概论》414救助





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制度,救助 对象是因失业救济金低下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或失 业保险期满未找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者。 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 无经济能力治疗的人实施专项支持的制度。 住房救助:指政府向最低收入家庭、其他需要保 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租金补贴、以低廉租金配租 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住房的制度。 教育救助:国家、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 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 地区和贫困学生在不同阶段提供援助的制度。 农村扶贫开发:中国政府和社会帮助农村贫困地 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制 度安排。
城市低保(1999)
基础
农村低保(2007) 五保(2006)
社 会 中救 国助 体 系
主要内容
灾害救济
医疗救助
乞讨救助(2003)
配套 补充
住房、教育、司法 临时救助
• 按不同标准,社会救助可以做不同的分类
1.按救助的区域不同,分为: (1)城市救助:对具有城市户口的时候贫困 户提供帮助的一种措施。 (2)农村救助:对农村居民中的贫困户、五 保户、特殊对象提供帮助的一种措施。
(二)社会救助的对象(保障范围) 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限 度的生活时发生作用的。 当公民生活困难时(由于年老、伤残、疾病、 下岗、自然灾害等),国家和社会才提供援 助。 所以,社会救助制度所保障的对象:是最困 难的社会成员(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困难群 体)。包括:
1.“三无”人员:孤儿、残疾人、长期患病者、 未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的配偶的老人等。 2.生活贫困者:贫困线以下的生活严重困难的 人。他们有收入来源,只是自然条件、失业、 疾病等原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3.灾民:突发性自然灾害导致生活一时困难的 个人及家庭。他们有劳动能力,也有生活收 入,只是一时的人身、财产损失,暂时生活 困难。 4.其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 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 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 • • • 生存保障原则 普遍性原则 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联系原则 维护受助者尊严原则
英国懒汉靠政府救济养活4个老婆和4个情人
• 据3日《太阳报》报道,47岁的英国男子沃克是
第七章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助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救助、贫困问题等基本理论
熟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制度、 灾害救助制度等的目标、原则及基本内容
概述 社会救助的含义:
• 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 体 •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来源
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有 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 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 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 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具体办法由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 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五保制度
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农 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该条例规定,在吃、穿、住、 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
五保供养的对象
•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 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 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 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二)贫困线的测定和最低生活标准的确定

最低生活标准是指在社会发展的某一时期内由 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在衣、食、 住、行等方面维持一个人生存的最低限度的基本生活 标准。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方法主要有市场 菜篮子法、国际贫穷标准法、生活形态法、恩格尔系 数法四种。
市场菜篮子法
(一)贫困
• 1、贫困的含义 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 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 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 地。 • 贫困包括两层含义: (1)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而使生活水平低于最低标 准。 (2)贫困的根源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会。
• 2、贫困的状态 一般来说,社会成员的贫困状态有绝对贫困和相对 贫困之分。 绝对贫困:又叫赤贫状态,是指在某一个时期, 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 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状态。 相对贫困:一方面是指随着不同时期的不同生产 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贫困标准的变化,另 一方面是指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成员之间、不同地区之 间因收入差异而产生的低于社会认定的某种水平的状 况。
• 5、申请、审批程序
• 6、家庭收入核算
• 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以国家统 计口径为准)。 • 具体包括: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及其他劳动收入; (二)离退休金、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失业保险金; (三)储蓄存款、股票等有价证券及利息; (四)出租家庭资产获得的收入; (五)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费; (六)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 (七)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如遗嘱补助,参加商业保险的收入,股金分红等资本所得。 • 下列收入不计入申请人家庭收入: (一)对国家、社会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励金;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 津贴。 (二)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及保健金。 (三)奖学金、助学金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四)因工(公)负伤职工的护理费及死亡职工遗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五)因公致残返城知识青年的护理费。 (六)在职人员按规定由所在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及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
• 4、低保标准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科学性。保障标准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一定程序, 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严密方法测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 性; • 二是统一性。由于一个行政区域(市、县或区)只有一 个保障标准,它适用于本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无论其就 业与否、身份背景如何,在这个保障标准面前都一视同 仁,这不仅较好地体现了社会救济的无歧视原则,也有 效地克服了原来社会救济随意性大的弊病; • 三是权威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由政府组织制定和调 整,并通过文件或法令形式向社会公布的一项政策规定, 具有法规的效力和权威性,这使救济工作能够实行民主 化的管理,并易于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标准是——
• 凡食物支出占到家庭支出59%以上比例的,属 于绝对贫困的家庭; • 40%-59%之间的,进入小康生活水平; • 这一比例下降到20%-40%时,家庭生活便上升 到富裕行列; • 这一比例下降到20%以下的,则属于极富裕阶 层。
社会救助的管理
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型 地方政府分散管理型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层管理型
• 2、北京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 3、《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 2000年12月15日颁布京民救发506号
城市低保的主要内容:
• 1、主管部门: 市民政局 • 2、资金来源:所需资金由区(县)财政负责落实,列 入各区、县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 目,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 3、城市低保范围 •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 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恩格尔系数法
•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经过大量统计调 查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用于饮食支出的比 例,大体可测定该家庭的生活水平。如果饮食 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很高,意味着家庭生 活水平很低,收人只能维持最低生活;反之, 如果饮食支出比例很低,则意味着家庭用于满 足其他生活需求的收人很多,生活肯定是富裕 的。这种饮食支出与家庭收支成反相关的情况, 称为“恩格尔定律”。
• 1、现金救助
• 2、实物救助
• 3、服务救助
• 4、以工代赈
• 依据社会救助时间的长短来划分
• 定期救助 • 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的对象
只对自我保障有困难而且确实需要国家与社会给 予救助才能摆脱生存危机或困境的社会成员负责。 在中国,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三无”人 员、灾民、贫困人口。
救助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 五保供养的形式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 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 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 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 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1、1993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
• 2、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制度确立----
• 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成为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保障措施。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政策依据: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 院于1999年9月28日颁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名常年失业在家的懒汉。但令人惊讶的是,没 有一分钱收入的他,仅靠政府救济竟同时养活了4 个老婆和4个情人,以及她们为他所生的11个孩子! 据悉,沃克迄今已经狂花了英国政府高达250万英 镑救济金,被封为英国“头号寄生虫”。据悉, 1980年,沃克和第一任妻子琳恩结婚,后者为他 生下4名子女。
• 但结婚数年后,沃克就和妻子离婚,并从此像走马灯一 样,不断寻找情人、结婚、生子、离婚。过去25年来, 他先后找过4个老婆和4个情人,她们至少为他生下11个 孩子。据称,一开始,沃克还想方设法地打工挣钱,但 很快他就发现了另一条不花任何气力就能白拿钱的“致 富捷径”——申请政府救济。令沃克惊喜的是,英国的 救济制度“优越”到令人难以臵信的地步——补助机构 对他提出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掏钱的时候绝不迟 疑。无论他提出什么要求,总能迅速得到满足。据报道, 这些年来,沃克一家20来口人,迄今已经总计狂花了政 府高达250万英镑救济金!记者采访时发现,沃克住在 政府为他提供的一套3层楼房中,周围还有一大片草坪 供孩子们玩耍。
生活形态法
• 它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 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 态的问题,然后选出若干剥夺指标,即在某种 生活形态中舍弃某种方式、行为,再根据这些 剥夺指标及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确定哪 些人属于贫困者,再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及 消费和收人,由此得出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 障线.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过于抽象,在实际操 作中过于复杂,不易为非专业人员所了解和掌 握。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 其产生和发展起源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济贫”思 想。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困难群体,是保障社会成 员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最低保障性 按需分配 权利义务单向性 社会救助还具有全民性特征
社会救助的功能: 缓解贫困问题是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 社会救助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
五保供养申请及审批程序
五保供养的内容 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 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 费用。 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 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