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必修三第三单元).(优选.)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文学常识与修辞手法。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文学常识的基础概念,还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更进一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文学是指人类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社会批判,从而使人们产生共鸣和反思。

因而,文学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艺术。

文学的内涵非常丰富,例如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寓言等。

叙事是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描写是说将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外貌等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化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抒情是说通过诗歌、歌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议论是指通过文章或演说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寓言是指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表达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二、修辞手法在文学中,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别具一格,形象化、语言化的表现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是指将两个没有实际关联的事物通过比较联系在一起,使得一个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易于理解。

例如,小桥流水人家的描写就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表现一个安逸闲适的情境。

2. 暗喻是指不直接表现命题,而是通过一些隐晦的语言来表达一个意思。

当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会意自可,从而产生某一种情感与体验。

例如诗歌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描写,就是将美好的、遥远的故事隐秘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产生意境与共鸣。

3. 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质与行为。

例如,“月儿胖了,笑眯眯地冲山谷飞来”,就是将月亮拟人,给予月亮一些形象的特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排比是指对同类或相近的词语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目的是加强修辞的效果。

例如,毛泽东的“我们要创造新的历史,我们要万众一心,我们要发扬光大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通过排比的方式表达了开创历史的决心与信念。

语文知识点(必修三第三单元)

语文知识点(必修三第三单元)

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论》《师说》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邹县东南)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通假字直不百步耳通“只”,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涂有饿殍通“途”,道路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通“又”;通“曝”,晒干知明而行无过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通“横”孝公既没通“殁”,死亡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通“纵”,合纵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疲惫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通“呵”,呢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矣通“又”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高威振四海通“震”,震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或师焉,或不焉通“否”古今异义词寡人之于国也1.河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兵器今义:战士,士兵;古义:逃跑今义:行走5.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6.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7.树之以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劝学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2、輮以为轮/以为、象郡(过论)古义:介词“以”+动词“为”,把…做成今义:认为3、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绳索4、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走狗、帮凶7、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腿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过论1.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划船工具2.于是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以西今:河的西面3.国之师古:军队今:指隶属于军或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4.赢粮而景从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5.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诸国今:指省6.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古:继承今:受7.西举巴蜀古:攻取今:向上抬8.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9.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今:给予10.斩木为兵古:兵器今:士兵11.迁徙之徒也古:征发今:迁移,搬家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总结)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总结)
狗彘食人。食物,名词。
时:
不违农时。季节,名词。
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
以:
请以战喻。用,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
则:
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胜:
沛公不胜桮杓。shēng,能承担,能承受。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輮以为轮。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輮使之然也。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吾尝跂而望矣。跂:动词活用作状语,抬起脚跟站着。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登高而招。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谷不可胜食也。shēng,尽。
二败而三胜。Shèng,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Shèng,战胜、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的。
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发:
百发百中。发射。
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征召。
请以战喻。战争,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动词作名词。
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形容词作动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
王无罪岁。罪,以……为罪,意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编辑短评语文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知识点总结,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和总结中积累相应的知识。

下面提供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给教师和学生,仅供参考!前言下载提示: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

Download tips:Chinese is a key teaching subject in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tent of its teaching is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form of its operation is also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bility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sciences.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词】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窝行(w)迷惘(wǎng)瘪(biě)惫(bèi)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hū)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阉(yān)(cí)湮(yān)赀(zī)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渚(zhǔ)殆(dài)圃(pǔ)(jiù)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黜恶(chù)赏(miù)(xiǎng)鯫生(zōu)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推荐文章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卷最新热度:高中语文采薇知识点大全热度: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最新热度: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热度:高中必修三地理知识点2021 热度: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学习的是古代议论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在先秦有两个流派: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以叙事为主,后者多是议论性的文章。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1《寡人之于国也》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1.生字曳:yè 数罟:cùgǔ 洿池:wū 鸡豚狗彘:túnzhì 庠序:xiáng莩:piǎo 好战:hào 不王者:wàng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翻译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头发花白涂有饿莩:涂,同“途”,道路。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说说下面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残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义:开仓救济;今义:发现、出发王无罪岁:古义:年成;今义:指年龄4.几个重点词语的解释填然鼓之:象声词,指击鼓声养生丧死:供养活人为死人安葬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负戴:负担。

负,背负;戴,把东西顶头上。

5.指出下面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寡人之于国: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王: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以:请以战喻:用可以无饥矣:凭借以时入山林:按申之以孝悌之义:把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第一个食,吃,动词;第二个,食物,名词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不译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五亩之宅:“的”,助词6.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上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然而不王者:名作动,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指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并口译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课件.pptx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积累课件.pptx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 后止。 译文: 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 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士兵跑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五十步 停下来。
课件
答案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 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 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七十岁的人穿绸吃肉,百 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从未有过。
第三单元
文言知识归纳
课件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 ②无失其时: 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道路。
课件
答案
(3)古今异义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 黄河。 今义: 泛指河流。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 凶恶,厉害。
③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跑,逃跑。 今义: 行,走路。
课件
答案
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 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 保养身体。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义:“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
课件
答案
⑦皆明智而忠信 古义: 聪明智慧。 今义: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⑧国家无事 古义: 诸侯和大夫封地。 今义: 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⑨才能不及中人 古义: 平常的人。 今义: 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高语必修三基础知识(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寡人之于国也》等。

二、古代文化常识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朕”字用法首创者是秦始皇。

明清两代,“朕”成为皇帝唯一用词。

2、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罃(yīng)。

魏国都城在大梁,所以魏惠王又叫梁惠王。

3、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4、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南部。

5、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6、谷:粮食的统称。

《论语》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形容一个人缺乏知识,非常懒惰。

“五谷”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 /稻(dào)、黍(shǔ)、稷(j ì)、麦(mài)、菽(shū);另一种是 /麻(m á)、黍(shǔ)、稷(j ì)、麦(mài)、菽(shū。

这两种说法主要差别就是在一种有稻无麻,一种有麻无稻。

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较少,所以五谷中最初是没有稻的。

7、庠序: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弃甲曳.兵()生拉硬拽.()数罟..(cù gǔ)数.落()数.见()不鲜洿.池(wū)鱼鳖.()瘪.三()干瘪.()丧.死(sāng)颓丧.()帛.书()衣.帛()鸡豚.(tún)狗彘.()庠.序()孝悌.()畜.养(xù)牲畜.()饿莩.()饿殍.()四、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成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成语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五、词类活用(1)然而不王者(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填然鼓之(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六、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斧斤以时进山林(2)申之以孝悌之义(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劝学》荀子一、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大汇总!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中有很多重要知识点需要同学们掌握,今天爱智康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分享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大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大汇总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课文知识点大汇总【篇二: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1。

积累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

重点实词:发、加、绝、道、假、传。

重点虚词:而、于、以、焉、则、所。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学习并掌握阅读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基本方法。

4.识记本单元出现的文学常识。

重点难点目标1、2、3。

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 王无罪岁归咎,归罪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智慧3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倔—崛,崛起4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影,影子,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5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敝—弊,弊政6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传授8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9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以……为师10 弃甲曳兵而走跑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博地学习12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13 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14 以为轮把……作为15 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16 养生丧死无憾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17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18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读“w ng”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19 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20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21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22 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23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24 以愚黔首使动用法,使……愚昧25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6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7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28 惑而不从师有疑难问题29 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削弱30 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二)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

穿
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称王
(2)动词活用作名词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文化常识
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 周代叫庠。
杏坛,实际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现 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指教育界。
杏林,指中医学界的代称。 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
名词作动词,低于 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名作动,学习
五、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不耻相师)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名词,军队
2.道
(勉励/规劝、劝戒) (检查/参加、加入) (强、洪亮/疾病、快) (凭借、借助/不真) (因为心思/读书用功) (脚/跪下) (即使/虽然) (金属/金子) (渡/断绝) (把…做成/认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愿大王少假借之: 周公旦假为天子. 七年。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要学习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四、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吾师道也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

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1、重点字词:数罟(gǔ)洿池(wū)鱼鳖(biē)河豚(tún)狗彘(zhì)庠序(xiáng)孝悌(tì)饿莩(piăo)2、一词多义凶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缉拿元凶(杀人的人)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或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天之行,或日或雨(有时)莫之或止(表示不定)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数:①几,若干②密③数目④屡次数罟不入夸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见不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发:①打开②派遣③花开放④发射野芳发而幽香()百发百中()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直:①通“只”②直接③价值④不弯曲⑤径直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随君直到夜郎西()兵: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④士兵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穷兵黩武()草木皆兵()非我也,兵也()胜:①尽②战胜③胜利④承受⑤超过⑥优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驴不胜怒()巴陵胜状()谷不可胜食也()3、文言虚词于:①对,对于②比③在④到⑤跟⑥向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则移其民于河东()十年不收于国()以:①拿,用②按③因为④表修饰⑤表并列⑥表顺承⑦认为请以战喻()皆以美于徐公()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斧斤以时入山林()以其无礼于晋()阙秦以利晋()敢以烦执事()之:①的②取独③代词④语气助词⑤动词⑥宾语前置标志何厌之有()五亩之宅()辍耕之垄上()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填然鼓之()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通假字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古今异义:弃甲曳兵而走古:()今:()养生丧死无撼古:()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今:()6、词类活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使足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填然鼓之()然而不王者()养生丧死无憾也()王无罪岁()7、特殊句式非我也,岁也()可以无饥矣()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劝学》《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语文文学常识汇(必修3第3单元)

语文文学常识汇(必修3第3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一、走近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元文宗封为“亚圣”,后世并称“孔孟”。

孟子曾把孔子重道德修养的“仁”发展成他的政治理论“仁政”,主张施“王道”,行“王道”,即“省刑罚,薄税敛”,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

“仁政”的政治理论是“民本论”,哲学理论是“性善论”。

曾游说各国,讲“唐、虞、三代之德”,但“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因此他被诸侯认为是脱离实际,加之孟子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傲骨,不肯趋炎附势,故他的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七章传世。

二、了解作品: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孟子》现存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汉代赵歧注释《孟子》,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孟子》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和在一起称为“四书”。

三、熟悉背景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在讲究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

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离娄上》);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兵员缺乏,劳力不足。

各诸侯国也就处心积虑的争夺人力。

梁惠王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些体恤百姓的措施,以求吸取人力资源,但收效甚微,故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却“民不加多”的疑问。

孟子借梁惠王的疑问,或说是心理需求,宣传自己“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四、文体知识:1、诸子散文: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时主要学派有十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小说家。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寡人之于国也》等。

二、古代文化常识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朕”字用法首创者是秦始皇。

明清两代,“朕”成为皇帝唯一用词。

2、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罃(yīng)。

魏国都城在大梁,所以魏惠王又叫梁惠王。

3、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4、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南部。

5、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6、谷:粮食的统称。

《论语》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形容一个人缺乏知识,非常懒惰。

“五谷”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 /稻(dào)、黍(shǔ)、稷(j ì)、麦(mài)、菽(shū);另一种是 /麻(m á)、黍(shǔ)、稷(j ì)、麦(mài)、菽(shū。

这两种说法主要差别就是在一种有稻无麻,一种有麻无稻。

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较少,所以五谷中最初是没有稻的。

7、庠序: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弃甲曳.兵()生拉硬拽.()数罟..(cù gǔ)数.落()数.见()不鲜洿.池(wū)鱼鳖.()瘪.三()干瘪.()丧.死(sāng)颓丧.()帛.书()衣.帛()鸡豚.(tún)狗彘.()庠.序()孝悌.()畜.养(xù)牲畜.()饿莩.()饿殍.()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成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成语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五、指出下列词类活用,解释该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按课文总结ppt优选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按课文总结ppt优选

(10)山. 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1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 为池。
古义: 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12)国. 家. 无事
古义: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13)古之学. 者. 必有师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读“wànɡ”,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
(4)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名词作动词,穿。 (5)谨. 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办好。 (6)王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7)填然鼓. 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劝学》
(8)故木受绳则直. :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9)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10)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11)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名词作动词,游水。 (12)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 也:
·
(7)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均为介词
(8)归璧于·赵:到,·介词 ·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不拘于时,学于余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判断句: ①④ (2)状语后置句: ②⑦
(3)定语后置句: ③ (4)宾语前置句:⑥⑨ (5)被动句: ⑤⑧ (6)省略句: ⑩
(10) 以为轮

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①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于:对于(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①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②粟:谷子(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①亦然:也是这样②之:的③无如:没有像……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①之:的②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③加,副词,更、再④也:呢(邻国的百姓不见减(更)少,我的百姓不见增(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①好战:喜欢打仗②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③以:用④喻:比喻⑤填:拟声词,模拟鼓声⑥然:……的样子⑦鼓:名词作动词,敲着战鼓⑧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⑨兵:兵器、武器。

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弃:抛弃。

曳,yè:拖着。

走:跑,这里指逃跑。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①或:有的人②而:表承接(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①以:凭着,借口②笑:耻笑,讥笑(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

”【①直:只是、不过②是:代词,这(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①如:如果②则:那么③无:通“毋”,不要④于:比(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①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②谷:粮食的统称③胜:尽④数:细,密⑤罟:gǔ,网⑥洿,wū,深(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三单元知识点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1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必修三语文学习方法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

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

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必修三语文学习技巧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

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

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通假字直不百步耳通“只”,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涂有饿殍通“途”,道路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通“又”;通“曝”,晒干知明而行无过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通“横”孝公既没通“殁”,死亡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通“纵”,合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疲惫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呢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矣通“又”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高威振四海通“震”,震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或师焉,或不焉通“否”古今异义词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兵器今义:战士,士兵;古义:逃跑今义:行走5.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6.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7.树之以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劝学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2、輮以为轮/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古义:介词“以”+动词“为”,把…做成今义:认为3、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绳索4、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走狗、帮凶7、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腿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过秦论1.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划船工具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以西今:河的西面3.国之师古:军队今:指隶属于军或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4.赢粮而景从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5.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6.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古:继承今:受7.西举巴蜀古:攻取今:向上抬8.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9.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今:给予10.斩木为兵古:兵器今:士兵11.迁徙之徒也古:征发今:迁移,搬家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

跟随、而且今义:连词。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一词多义寡人之于国也•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寡人之于国(对,介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王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以请以战喻(让,介词)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以时入山林(按,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之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五亩之宅(“的”,助词。

)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数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读shuò,屡次)数罟不入洿池(读cù,密)•发百发百中(发射)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派遣)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食狗彘食人(吃,动词)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胜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兵士)•时:不违农时季节;名词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填然鼓之地、…的样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赵太后曰:“然” 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劝学•之取之于蓝代词,代青水为之代词,代冰须臾之所学结构助词,的登高之博见结构助词,的锲而舍之代词,代雕刻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前置的标志蛇鳝之穴结构助词,的•而•表转折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表递进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知明而行无过/蟹六跪而二螯•表修饰终日而思/ 跂而望/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表承接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表因果而神明自得•于取之于蓝介词,从青于蓝介词,比寒于水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向,引出对象•者不复挺者语气词,表停顿见者远/闻者彰/ 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的人无可寄托者助词,表判断•一骐骥一跃数词,一次用心一也专一过秦论•固据崤函之固险固,形容词作名词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指逃亡的军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兵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策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致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及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名词作状语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度内立法度制度,名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遗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师说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在”的意思;后“比”,表比较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而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可怪也欤副词,难道•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身也介词,对于皆出于此乎介词,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汉大兴兵伐匈奴(《史记〃张汤传》)发动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兴旺•疾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君有疾在腠理小病疾恶如仇厌恶、憎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焉兼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此,从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代词,的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代词,的地方•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词类活用寡人之于国也•名词作动词填然鼓之击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上王无罪岁归罪然而不王者称王•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动词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劝学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名词作动词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走得快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游水。

知明而行无过矣犯错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形容词做动词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变直;变锋利形容词做名词登高而招/ 登高之博见也高处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见者远远处积善成德善行•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过秦论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系户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抽;用竹杖打《过秦论》指摘过失•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形容词作名词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自以为关中之固坚固的屏障尊贤而重士贤者,贤能的人因利趁便便利的条件;便利的条件•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布包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瓮;用绳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深谋远虑从长远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会盟而谋弱秦/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约从离衡使……离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以愚黔首使……愚蠢•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意动用法尊贤而重士以……为重,看重师说名词的意动用法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以……为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名词作动词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遇到疑难问题特殊句式寡人之于国也判断句非我也,岁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劝学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