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3篇
![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df0a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c.png)
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精选3篇(一)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词语辨析:包括近义词、反义词、词语的义项辨析等。
2.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文言文阅读:包括古文词义理解、古文句子的解读、课文背诵等。
4. 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基本情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5. 作文写作技巧:包括写景描写、人物描写、议论文写作、故事写作等。
6. 北京话和方言:了解北京话的特点,以及国内主要方言的特点。
7. 现代文阅读:包括现代文学作品和作家的阅读,如《呐喊》、《茶馆》等。
8. 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和理解,如唐诗宋词的欣赏。
9. 句式分析:学习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句式的分析。
10. 修辞格分析:学习修辞格的基本种类和修辞格在句子中的作用。
以上是高一必修三语文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提升语文水平。
高一必修三语文知识点精选3篇(二)1. 文言文阅读和鉴赏:高一语文学习阶段注重学习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和词汇,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的意思和把握作者的意图。
2. 作文:高一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古诗词鉴赏:学习古诗词的文学特点,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抒情,掌握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和诗人的生平,能够正确解读古诗词的意义。
4. 文学常识:学习各个文学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代表作品,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知识。
5.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能够识别和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6. 典故和典型故事:学习各类典故和典型故事的来源和故事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典故和典型故事进行文学创作或者进行文学鉴赏。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db40f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d.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笔记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篇一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如:用心一也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如:蟹六跪而二螯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1、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2、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3、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4、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5、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必修三高一语文知识点
![必修三高一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859a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9.png)
必修三高一语文知识点【必修三高一语文知识点】一、古代文人名篇古代文人名篇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艺追求。
这些名篇不仅在古代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广泛研读和欣赏。
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
它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儒家关于人伦道德、政治伦理和教育的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道德修养的指南。
2.《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括了诗经的民歌和周代的雅颂,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3.《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落,以及人性的善恶之辩。
作品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等古代文学,形式独特,语言优美,被人们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二、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形象的方法来说明或夸张所要表达的意思,常用于修辞手法。
比如:“他是我的太阳”,用太阳来比喻一个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强调了该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2.象征象征是一种通过符号或事物来代表另一种意义或思想的修辞手法。
比如:“桃花开了,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在这里,桃花作为一种花卉被用来表示春天的到来,传达了春意盎然的情感。
3.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词、短语或句子按照相同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排列,以强调句子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比如:“我读书,你种地;我乘车,你赶车;我做菜,你洗碗”,通过排比的形式将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了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4.对偶对偶是指通过重复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短语或语法结构来加强修辞效果。
比如:“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通过对偶的手法,使句子更具韵律感和表达力。
三、古代文学流派与作品1.古文流派:骈文和散文- 骈文:由两句或四句合成一组的文体,语言精练,常用于表达文人的思想和感情。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f8d6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0.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族的书面语言,广义上包括先秦时代至清代中叶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具有古代汉语的特点,包括典雅、正式、讲究平仄、形式多样等。
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1.了解上下文,理解主旨:通过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2.熟悉常用词语: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如“吾辈”、“尔等”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
3.注意句子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常常较复杂,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
4.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需要注意识别和理解。
第二单元:古诗文鉴赏一、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审题:理解古诗文的题目,了解诗文的写作时代和背景,从而理解诗文的意象和内涵。
2.朗读: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而把握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3.词句品味:仔细品味古诗文中的优美词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作品对比:对比不同的作品,不同诗人的作品,形成对古诗文的整体把握和比较分析。
二、古文阅读的重要性1.拓宽视野:古文代表了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智慧,通过阅读古文,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2.培养审美能力:古文中充满了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通过欣赏古文,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古文作为优秀的范例,可以借鉴其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单元:修辞与写作一、修辞手法的分类1.比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使语言更富有形象和感染力。
2.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3.排比:通过将同类事物并列起来,以增强修辞效果和强调。
4.对偶:通过呼应的语句结构和韵律,形成一种对称美感。
5.反问:通过提出疑问或反问,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写作技巧与方法1.文采斐然:在写作中,注重修辞和表达的艺术性,使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和美感。
2.情景交融:通过描述场景和人物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d090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3.png)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与文学形式-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点-文学形式:诗、词、赋、曲、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分析2.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古代文学流派:汉赋、唐诗、宋词等-现代文学流派:新诗、白话小说、现代散文等-文学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3.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文本批评、心理批评、历史批评、社会批评、意象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传统文论、结构主义文论、阐释学文论、后现代文论等-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在文学解读与鉴赏中的应用4.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文学发展的历史概况、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与代表作品-世界文学史:主要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文学发展的重大事件与影响第二部分:作品分析与学习方法1.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作品出处及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的生平与文学特点介绍2.作品解读与意义分析-作品的主题与意境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深层含义与社会意义分析3.作品的审美特征与价值评析-作品的风格与形象描写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评析-作品的时代价值与个人价值评析4.阅读与写作方法-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的使用与技巧-写作方法: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写作方法的特点与技巧第三部分:常见文学作品分析1.古代作品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品:《论语》、《孟子》、《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离骚》、《上邪》等-古代小说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2.现代作品分析-现代文言文作品:《圣经》、《说文解字》、《文心雕龙》等-现代白话文作品:《呐喊》、《骆驼祥子》、《围城》等-现代小说作品:《茶馆》、《骆驼祥子》、《活着》等3.外国文学作品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等-俄罗斯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等-法国文学作品:《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傲慢与偏见》等4.名家作品赏析-李白:《静夜思》、《将进酒》等-杜甫:《月夜忆舍弟》、《登高》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苏轼:《水调歌头》、《赤壁赋》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以上是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34a0b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9.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三主要涉及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古代诗词鉴赏等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1. 句读:主要掌握重叠句、倒装句、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型的理解和分析方法,注意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辞章:包括对文言词的理解和掌握,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虚词、副词、介词等词类,在词义、用法、修辞等方面要有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古文篇章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古文,熟悉和掌握古人的思想、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鉴赏能力。
4. 古文选读:主要是通过选读古代文言文短篇,包括命题作文、议论文、传记文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与写作1. 理解文章主旨: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并能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理解作者意图:通过阅读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对文章内容进行评论和思考。
3. 掌握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注意修辞手法与作者意图的关系。
4. 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包括提纲式作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的写作。
三、古代诗词鉴赏1. 学习古代诗词基本知识: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起源、特点和流派等,能对唐宋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2. 诗词鉴赏方法: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理解诗词的意象、抒情、意境等方面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名篇欣赏: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名篇,能够准确把握诗词的意义和特点,并能进行欣赏和评析。
4. 古代文学与当代生活的关系: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能够对当代文学和生活有所启发和反思。
总结起来,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古代诗词鉴赏等几个方面。
学生要通过学习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和诗词的意义,理解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同时也能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欣赏。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ad08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3.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 诗歌鉴赏: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鉴赏方法,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重点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先秦诸子文化:了解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
3. 古代诗词欣赏: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 《论语》阅读:学习《论语》中的经典篇章,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掌握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5. 句子成分分析:学习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分析方法,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6. 文言文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翻译方法,尤其是《孟子》等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
7. 阅读与写作技巧: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学习如何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理解作者的意图。
8.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方式,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9. 议论文写作:学习如何撰写议论文,包括论点的选择、论证的方法和结构的安排。
10. 作文批改:学习如何批改他人的作文,包括分析错漏点和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是高一语文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c45c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0.png)
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语文必修三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详解。
一、中国古代文学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三百零五篇诗歌,其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劳动、民俗、感情等方面。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人文情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了爱国、离别、思乡等各种情感,笔调激昂豪放,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情表现力。
3.《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古代仿唐文集,共收录了一百篇古文,内容涉及了经史子集、文章、唐宋八大家等方面的文章,语言精妙,内涵深厚,对后世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清代贵族阶层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残酷现实。
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和价值。
5.辞赋辞赋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内容包括了抒发感情、赞美美好、抨击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6.诗歌、散文诗歌和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主要体裁,二者皆以语言为媒介,以情感为主题,但在形式和格律上各有千秋,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典故典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概念,包括了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传说故事、名句名言等,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解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文学1.《春》《春》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以悲愤的笔调批判了封建社会、揭露了国民性格的软弱和遭遇的困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启迪性。
2.《呐喊》《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又一代表作,结构松散,但语言生动,视角新颖,以其批判风格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境界。
3.《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其内容以描写了一个西方艺术家的生涯和心路历程,反映了现代人在自我认识和自我选择上所遭遇的困境和矛盾。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58a93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e.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本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1.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46b5c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2.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2. 文言文阅读技巧- 上下文推断法- 词类活用的理解- 虚词的用法与意义3. 文言文经典篇章分析-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现代文阅读技巧-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结构与布局- 理解作者的观点与态度2. 现代文体裁特点-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3. 现代文经典篇章分析-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朱自清的《背影》- 老舍的《骆驼祥子》节选三、写作技巧与练习1. 写作基础知识- 作文的基本结构- 论点、论据与论证- 修辞手法的运用2. 写作类型与技巧- 记叙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3. 写作实践与范文分析- 记叙文范文分析- 议论文范文分析- 说明文范文分析四、文学常识与作品欣赏1. 文学基础知识- 文学体裁的分类- 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 文学流派与时期2. 中外文学作品欣赏- 中国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外国文学作品3. 文学批评与分析-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 人物形象的塑造- 艺术手法的运用五、语言知识与运用1. 词汇与成语- 常用词汇的积累- 成语的意义与用法- 新词语的理解和应用2. 语法与修辞- 句子成分与句型- 修辞手法的种类与效果 -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3. 语言运用实践- 口语表达与演讲- 书面表达与书信写作 - 媒体语言的特点与运用六、综合实践活动1. 研究性学习- 选题与资料收集- 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报告的撰写2. 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知识的应用- 跨学科的学习项目- 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七、考试技巧与备考策略1. 考试题型分析- 选择题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答题策略- 作文写作指导2. 备考计划与方法-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知识点的系统梳理- 模拟考试与反馈调整八、附录- 常见文言文虚词表- 常用成语及解释- 经典诗词选读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高一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
![高一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f8241beec3a87c24028c4cf.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篇一】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篇二】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01fc1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0.png)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知识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三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a26712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4.png)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三在高一语文课程中,必修三是学生们接触到的重要内容之一。
必修三的知识点涉及到文言文阅读、辞章学、文心雕龙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高一语文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语文必修三中的文言文阅读是学生们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和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句子结构:主、谓、宾的基本组合形式- 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基本用法- 时态:用词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或者状态的变化2. 文言词汇的理解:- 学习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吾、尔、之、乃”等- 针对生僻词汇,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修辞手法起到的强调效果的分析和解读二、辞章学辞章学是研究文言文修辞和文风的学科。
通过学习辞章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辞章学的相关知识点:1. 格律与音韵:- 学习词的平仄格律,如平平仄、仄仄平等- 了解韵脚、押韵等音韵手法2. 比兴和夸张:- 学习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分析比兴对表达的强调作用和意义的影响3. 符号与典故:- 了解文言文中所使用的各种符号和典故的意义和背景- 掌握文言典故的常见典故故事和典故的引用方法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唐代刘勰的一本文艺理论著作,对于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学习《文心雕龙》的必备知识点:1. 文心雕龙的编排结构:- 学习《文心雕龙》的各个篇章及其内容和主题- 分析书中的论点和观点对文学创作和鉴赏的指导作用2. 著名的论述与解读:- 学习《文心雕龙》中著名论述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这些论述对于文学创作和鉴赏的影响3. 文心雕龙的主要思想:- 理解《文心雕龙》中的文艺思想和美学观点- 掌握这些思想和观点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和价值总结:通过学习高一语文必修三中的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修辞理解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2cb5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d.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三是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习此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本文将就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论述,深入探讨其中的重点,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与鉴赏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第一部分重点训练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提高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与鉴赏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第二部分重点强调对现代文的阅读与鉴赏。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荷塘月色》、《风筝》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现代文学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第三部分:写作技巧与方法高一语文必修三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写作技巧与方法的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进行逻辑推理等。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第四部分:诗歌鉴赏高一语文必修三的最后一个部分主要是关于诗歌的鉴赏。
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欣赏与理解诗歌,学习如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与内涵。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诗歌作品。
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三的学习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写作技巧与方法以及诗歌鉴赏等方面,结构丰富多样。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知识点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高一语文必修三的学习,努力掌握其中的重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从语文学习中受益,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为高一语文必修三的学习努力奋斗吧!。
高一语文必修3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3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23c4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1.png)
高一语文必修3知识点导语:高一语文必修3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很多不同的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多个不同的角度,对高一语文必修3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文言文阅读在高一语文必修3中,文言文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知识。
文言文的阅读对学生的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时,需要注重积累词汇,培养对古代作品的理解力,同时也要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作文与写作技巧高一语文必修3中,作文与写作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作文,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学习作文与写作技巧时,学生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话题,需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其次,要注重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例如首段要点明主题,正文要论证和举例,尾段要有总结和观点表达;最后,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通过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让文章更加有吸引力。
三、修辞与修辞手法修辞是一种修饰和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法,它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形式,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高一语文必修3中,修辞与修辞手法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生在学习修辞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熟悉不同的修辞手法,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四、课外阅读与拓展高一语文必修3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生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与拓展。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诗歌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eb5fd9a76e58fafab003df.png)
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扎,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做宦,帝王的仆隶)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无不bù之(给…食物吃)老臣病足(患病)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王无罪岁(归罪,归咎)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填然鼓之(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必庙礼之(在庙堂上)朝服衣冠(在早上)暮寝而思之(在晚上)能面刺寡人之过也(当面)日饮食得无衰乎(每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事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向上;下,向下。
均作状语。
)⒉动词活用今寡人不能。
(才能。
)其继有在者乎。
(继承人。
)若不阙秦。
(使……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使……归顺。
)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使``````退)⒊形容词活用越国以鄙远。
(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以待乏也。
(物质匮乏的时候。
)吊有忧,贺有喜。
(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
)虽无四方之忧。
(忧愁的事,指外患。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羞恶之心。
)邻之厚。
君之薄也。
(厚,变雄厚;薄,削弱。
)然后卑事夫差。
(降低身份)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羞辱,侮辱。
)洁其居。
美其服。
(洁,使……洁;美,使….美。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胜过。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作动词。
)五特殊句式⒈判断句①此寡人之罪也——这是我的过错。
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几个人的过错。
③是社稷之臣也。
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非我也,岁也。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rou使之然也。
高一的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高一的语文必修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2be9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8.png)
高一的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简析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高一的语文必修三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这些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必修三涉及了一些重要的古代诗歌,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是必修三的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字句、语言和形象描写来理解其意义。
二、古代散文赏析古代散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记录,如韩愈的《师说》和柳宗元的《江雪》等。
学习古代散文需要注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行文方式,特别是对于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学生应当通过阅读理解,归纳总结来深入掌握古代散文的内涵。
三、现代散文与小品文鉴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散文和小品文成为了新的文学形式。
著名的作品如杨绛的《我们仨》和韩寒的《他改变了中国》等。
学生需要分析现代散文和小品文的主旨、观点和表达方式,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现实、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学生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探索科学幻想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需要理解小说中的文化背景、科技描绘和人物形象,这对于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非常重要。
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工人运动和劳动者的困境。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部小说,了解社会历史背景和劳动者的艰辛,进一步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六、文学常识的学习高一的语文必修三还涉及了一些文学常识,如古代文学史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流派和代表作品、作家的代表作品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篇一】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仅仅,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能够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能够衣帛矣(穿)不过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能够衣帛矣(古:能够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不过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3)连词,表转折:不过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不过不王者(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6.于(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不过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所以”)(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省去主语“梁惠王”)(5)(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省去主语“孟子”)(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
”(省去主语“王”)(8)五十者能够(之)衣帛矣(9)七十者能够食肉矣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篇二】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篇三】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言:感斯人言(话语)为:因为长句(写)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自言本是京城女(说)为君翻作《琵琶行》(为,替)命:遂命酒(吩咐)暂:凝觉不通声暂歇(短暂)命曰《琵琶行》(取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转:砯崖转石万壑雷(使转动)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幽: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隐晦,不畅达)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可:畏途巉岩不可攀(能够)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哪能)数: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几。
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量)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兵士)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以为绝妙(到了极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佛印绝类弥勒(非常)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ǎng,竭力,勉强)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博闻强志(见闻、知识)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伏)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从:惑而不从师(跟随)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吾师道也(学习)不拘于时(被,引出动作主动者)师必退(军队)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