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4

合集下载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背诵版)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背诵版)

四诊心法要诀上毕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变色大安,生克顺逆。

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肝青心赤,脾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新病脉夺,其色不夺。

久病色夺,其脉不夺。

新病易巳,色脉不夺。

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色见皮外,气舍皮中,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不病命倾,有气无色,虽困不凶。

缟裹雄黄,脾状并臻。

缟裹红肺,缟裹朱心。

缟裹黑赤,紫艳肾缘。

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青如苍壁,不欲如蓝。

赤白裹朱,衃赭死原。

黑重漆炱,白羽枯盐。

维黃罗裹,黄土终难。

舌赤卷短,心官病常。

肺鼻白喘,胸满喘张。

肝目毗青,脾病唇黄。

耳黑肾病,深浅分彰。

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

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

山根候心,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

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

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庭阙鼻端,高起直平,颧颊蕃蔽,大广丰隆,骨胳明显,寿享遐龄,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视色之锐,所向部官。

内走外易,外走内难。

官部色脉,五病交参。

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沉浊晦暗,内久而重,浮泽明显,外新而轻。

其病不甚,半泽半明。

云散易治,抟聚难攻。

黑庭赤颧,出如拇指,病虽小愈,亦必卒死;唇面黑青,五官黑起,擦残汗粉,白色皆死。

善色不病,于义诚当;恶色不病,必主凶殃。

五官陷弱,庭阙不张,蕃蔽卑小,不病神强。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1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1
四诊心法要诀 【中医基础版】
• 四诊心法要诀: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 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本节主要是说明望、闻、问、切四诊是中 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望诊
• 就是通过医生的眼对病人显示的体态、 神色、舌进行观察。病人面部的异常色采, 叫做病色;根据病色表现,可以测知内脏 的病情变化 。 • 如五色诊法,是按照五行的规律,用木, 火,土,全,水来代表五色的属性,用以 说明病症变化关系;“肝病色青,心病色 赤,脾病色黄还望形休,望 动态;并且望舌,看舌质和舌苔;也对头、 百、眼、目、鼻、耳、唇、目齿和四肢、 皮肤的形态色泽和排泄物进行观察。
闻诊
• 就是通过医生的耳未辨别病人声音的正岸与病变以了解 病情的一种方法。 • 古代的闻诊,主要以五音的相应与不相应,以辨别五脏 的病变。所谓五音,就是:宫、商、角、徵(zhi,读止)、 羽。以五音配合五脏,如肝木,在音为角;心火,在音 为微;脾,在音为宫;肺金,在音为商;肾水,在音为 羽。 • 五脏都有各自的正音,这是正常的现象。如脾土在音为 宫,正常的发音,自喉而出,声音长大而调和,有沉洪 雄厚的尾声,这就是宫的正音;若是病人在发音里失却 了这种正音,就是病态。这种耳听五音的古代诊断方法, 目前临床上已少有人应用,可作为一种基础理论与古典 诊法来理解,下面还要谈到,这里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罢 了
切诊
• 是医生以手指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其他 部位(主要是切脉)来辨别脉象以诊察疾病。
切诊扩展
• 切诊方百,诊脉除掌握二十八脉(浮、沉、 迟、数、虚、实、滑、涩、长、短、洪、 微、紧、缓、弦、芤、革、车、濡、弱、 散、细、伏、动、促、结、代、疾)的主病 及其相兼脉象的主病外,并从寸、关、尺 三部来分辨脏府。除了切脉,对切按肌肤、 手足、胸腹、额部等,也都是现在切诊中 时常配合运用的方法。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3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3

• 以上是五声的失常和病生各脏的辨别方法。 • 若是在这种五声变异的病态之下,病色也有相克 的情况出现, • 例如; • 肝病的呼声急迫,又见面色发白(肺金克肝木); 心病的笑声粗盛,又见面色发黑(肾水克心火); 脾病的歌声漫散,又见而色发青(肝木克脾土); 肺病的哭声迫急短促,又见面色发红(心火克肺 金); 肾的呻声低微,又见面色发黄(脾土克肾水)等五 脏相克情况出现,那末,这病多数比较凶险。
• 好言者热,懒言者寒。言壮为实,言轻为虚。 言微难复,夺气可知。言严妄无伦,神明已失。
[译注]这节是以病人的语言状态来辨别疾病的 寒热虚实和预后的方法。
• 《中藏经》说过:阳证而喜多言语的属热, 阴证而不言语的属寒。讲话声调壮厉的, 多为实证;发言声音轻微的,多为虚证。 若是语言声音微小得不能从喉向外发出, 想讲话又不能讲出声音来,这是夺气的现 象。若是说胡话没有伦次,不能识辨人的, 这是神明已乱的病。夺气和神明已乱等病, 多是预后不好的严重病症。
• 除了以上耳闻声音以外,还有以鼻闻嗅病 气,用来诊断的。常见的有嗅口气、汗气 及排泄物气等。
• 口出臭气,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 不洁; • 口出酸臭气,多是胃有宿食;口出臭秽气,多 是胃热; • 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溃腐疡疮。 • 汗有腥膻气,多系风湿热之蕴于皮肤,津液受 蒸变所致。 • 痰有腥臭并有脓血,多为肺痈。 • 大便臭秽为热;有腥气为寒。 • 小便浊臭而色黄赤,多是湿热。放屁酸嗅,多 是宿食停滞等。
声音的发出机理
• 中空有窍,故肺主声。喉为声路,会厌门 户,舌为声机,唇齿扇助,宽隘锐钝,厚 薄之故。
[译注]这节是说明声音是由有关的组织和器 官而发生的。
声音的发出机理
• 古代医生看到凡是物体叫间空有孔窍的多能发声这 一现象,联想到人体中肺的形态也是中空有窍,因 而认为它主声音的。 • 发声音是用喉拢的,所以说喉是声音的通道; • 声气自肺、喉出,还得通过会厌的开和闭,所以会 厌成了声音的门户; • 声气出自喉和会厌,若没有舌头的转动,也不会发 出宛转的声音,因此舌头成为发声音的机枢; • 问时牙齿、口唇都在发声音的过程叫闭合扇动,起 着扇助作用。 • 喉、会厌、舌、牙齿、口唇五者的协同动作,五音 就能够通达的发出。

乙1、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4--脉诊

乙1、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4--脉诊

乙1、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4--脉诊脉为血腑,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

诊人之脉,高骨上取,因何名关,界乎寸尺。

至鱼一寸,至泽一尺,因此命名,阳寸阴尺。

右寸肺胸,左寸心膻。

右关脾胃,左肝膈胆。

三部三焦,两尺两肾。

左小膀胱,右大肠认。

命门属肾,生气之源,人无两尺,必死不痊。

关脉一分,右食左风,右为气口,左为人迎。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寻。

男左大顺,女右大宜,男尺恒虚,女尺恒实。

又有三部,曰天地人,部各有三,九候名焉。

额颊耳前,寸口岐锐,下足三阴,肝肾脾胃。

寸口大会,五十合经。

不满其动,无气必凶。

更加疏数,止还不能。

短死岁内,期定难生。

五脏本脉,各有所管,心浮大散,肺浮涩短,肝沉弦长,肾沉滑软,从容而和,脾中迟缓。

四时平脉,缓而和匀,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

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饮食劳倦,诊在右关,有力为实,无力虚看。

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宁神,调息细审。

一呼一吸,合为一息,脉来四至,平和之则。

五至无可,闰以太息。

三至为迟,迟则为冷。

六至为数,数则热证。

转迟转冷,转数转热。

迟数既明,浮沉须别。

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

人喜忧怒,思悲恐惊。

浮沉巳辨,滑涩当明。

涩为血滞,滑为气壅。

浮脉皮脉,沉脉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统属。

浮无力濡,沉无力弱,沉极力牢,浮极力革。

三部有力,其名曰实。

三部无力,其名曰虚。

三部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微脉可考。

三部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散脉可察。

惟中无力,其名曰芤,推筋着骨,伏脉可求。

三至为迟,六至为数。

四至为缓,七至疾脉。

缓止曰结,数止曰促。

凡此之诊,皆统至数。

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至数不乖,代则难痊。

形状如珠,滑溜不定。

往来涩滞,涩脉可证。

弦细端直,且劲曰弦。

紧比弦粗,劲左右弹。

来盛去衰,洪脉名显。

大则宽阔,小则细减。

如豆乱动,不移约约。

长则迢迢,短则缩缩。

浮阳主表,风淫六气,有力表实,无力表虚。

浮迟表冷,浮缓风湿,浮濡伤暑,浮散虚极,浮洪阳盛,浮大阳实,浮细气少,浮涩血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弦风饮,浮滑风痰。

1.四诊心法要诀之【望诊】

1.四诊心法要诀之【望诊】

1.四诊心法要诀之【望诊】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

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注:耳占:占,根据观察,以辨吉凶为占。

耳占,通过医生的耳来辨别病人声音的正常与病变,是古代的闻诊方法。

能合色脉:色,指病人的神色形态;脉,指诊得的脉象。

能合色脉,是说诊断疾病,必须从整体出发,审察内外,四诊合参,互相参照,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本段总说望、闻、问、切四诊是诊断疾病的主要诊法。

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復生青,如环常德。

注:五行五色: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黄、白、黑。

德:福的意思。

本段是说运用五行学说,说明望诊中的色诊。

变色大要,生克顺逆。

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

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成紫,黑黄黧立。

本段,前部分为五色相生之合化;后部分为五色相克之兼化。

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

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注:五气:风、暑、湿、燥、寒。

食人入鼻:食:si,音饲。

给人吃东西。

食人入鼻,是说天地正常的五气,自鼻而入。

颐:yi,音移。

口角后腮之下的部位。

本段是说五脏无病的人,应该具有正常的色泽。

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本段是说主争(又叫脏色〉,即人的正常面色;客色(又叫时色),即由于气候不同,而出现的四时面色。

诊断疾病,必先注意主客气正常与否,如果出现异常,而又不是其他如饮食、劳倦等引起的,就是病色。

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

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本段是说望色与诊脉有相合相应和相反不相应的状况。

新病脉夺、其色不夺。

久病色夺,其脉不夺。

新病易已,色脉不夺。

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注:脉夺:脉象微小色夺:色无光泽。

本段是说诊脉与望色的密切关系。

色见皮外,气含皮中,内光外泽,气色相融。

有色无气,不病命倾。

有气无色,虽困不凶。

本段是说五色配五气的望色诊法。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全书译注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全书译注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全书译注毕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译注]本节主要是说明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望诊,就是通过医生的眼对病人显示的体态、神色、舌进行观察。

病人面部的异常色采,叫做病色;根据病色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病情变化。

如五色诊法,是按照五行的规律,用木,火,土,全,水来代表五色的属性,用以说明病症变化关系;“肝病色青,心病色赤,脾病色黄,肺病色白,肾病色黑”。

闻诊,就是通过医生的耳未辨别病人声音的正岸与病变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古代的闻诊,主要以五音的相应与不相应,以辨别五脏的病变。

所谓五音,就是:宫、商、角、徵(zhi,读止)、羽。

以五音配合五脏,如肝木,在音为角;心火,在音为微;脾,在音为宫;肺金,在音为商;肾水,在音为羽。

五脏都有各自的正音,这是正常的现象。

如脾土在音为宫,正常的发音,自喉而出,声音长大而调和,有沉洪雄厚的尾声,这就是宫的正音;若是病人在发音里失却了这种正音,就是病态。

这种耳听五音的古代诊断方法,目前临床上已少有人应用,可作为一种基础理论与古典诊法来理解,下面还要谈到,这里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罢了。

问诊,就是通过医生和病人的谈话问答,以了解疾病的经过和病人自觉的病苦和感受。

自然界有风,暑,湿,燥,寒五气存在,在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人能很好地适应它,因此,反过来对人体五脏起一种资生作用。

但是超过了正常情况的五气,也会使人体五脏引起病害,就往往会反映出各种症状来,如反映心的噫气,反映肺的咳嗽,反映肾的欠伸等等。

这种由于五气所致的五脏病症,古人称它为五病。

同时根据古人的体会,人的五脏对环境和饮食中的五臭(办称五气,即臊、焦、香、腥、腐)和五昧(苦、酸、甘、辛、咸)都有“所主",也就是各自的分管,这往往从病人对某些气、味的独恃喜爱和不喜爱反映出来。

医生通过和病人的语言问答,以了解病人的五病,并推测五脏的偏胜情况,从而诊断所生的是什么疾病。

《金匮要略》最全知识点总结

《金匮要略》最全知识点总结

《金匮要略》最全知识点总结金匮要略》最全知识点总结《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版本【一】结合09本郑雪1、《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

北宋·林亿等整理《金匮要略方论》。

2、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3、共载方剂205首,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名解】①五常:即五行②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③千般疢难:一切的疾病【要点】①核心思想:内因为主发病学观点②病因分类:内所因、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2、【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名解】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②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要点】①治未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②治未病以肝病为例——肝实脾虚证治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③肝虚证的治则: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3、【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要点】先解表后治里——表证重,里不虚;先治里后解表——里证重,里虚者;表里兼治——表里同病,相互影响4、【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光伏古文怎么说?问题二:太阳出来的时候用文言文怎么说?平旦píngdàn1.清晨。

孟子告子上:「日夜之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似也是几希。

」汉·《新序杂事四》刘向:「君昧爽而排冠,平旦而听朝。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鸡鸣洛城,禁门平旦开。

」唐·白居易《郡亭》诗:「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凡诊病脉,以平旦为准,虚静宁神,调息细审。

」四诊心法要诀翻译。

2.平日,平时。

《唤醒婚姻缘传》:「平旦良心难道没有绝义相持吗?」三、古十二时之一。

相当于后来的寅时。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原文。

问题三:用古文怎么说?医宗金鉴白话全译。

最近看到**悬在天上,很大。

我想问一下自学中医的书顺序是什么医宗金鉴白话解书。

2.学习中医不仅要学习,还要背书。

这是古今医生成才的共同经验。

没有一点书是没有功夫的。

背诵这些经典是中医学者必备的基本功,是中医知识的必备基础。

3.中医是一门博大高深的学问,学习中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只有沉下心来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

丁甘仁医案在线阅读。

更多关于自学中医阅读的书籍顺序,输入:查看更多内容中医儿科望诊极为重要由于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儿科诊断尤为重要。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说:「自古以来,儿科最难,毫厘之差千里衍,气血不充难据脉,神知不发不知言,只凭面色识因病,再到三关诊寒热……」儿童发育不成熟,气血不充盈,医生经常哭,影响呼吸和脉搏图像,难以闻到和脉搏诊断;由于精神意识发育不完善,无法表达疾病,主要依靠医生观察面色了解疾病的转移。

历代儿科医生都注重看病。

特别注意看神、看形态、看脸五色、看苗窍、看指纹。

面部是十二经汇总的地方,五脏的变化可以从面部相应的五部、五色中表现出来。

比如钱乙的《儿童药证直诀》创立了五脏证治法则,重视面部诊断,即面部上证和目内证。

(完整word版)金匮要略原文

(完整word版)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1)▲【原文】(发病与预防)--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 【原文】(病因—反常气候)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

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

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

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此为至而太过也。

(8)(病因-疾病分类与病邪特性)问曰:阳病有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

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

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榖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四诊心法要诀

四诊心法要诀
青 (木) 黃 (土) 青而兼黃之绿色
黑 (水) 赤 (火) 黑而兼赤之紫色
黄 (土) 黑 (水) 黃而兼黑之黧色
按上表来说,相生就是吉,相克就是凶。但吉中亦有小逆大顺,凶中亦有顺逆,都要根据五行的制化乘侮规律来衡量,这是古时望诊中五色诊的诊法原理。
在临床诊断时,根据这种生克顺逆的变化,可以推知五脏主病和兼病,病的善恶吉凶变化也能够大致测抖出来。例如:肝病见青色为相应,是疾病的正常现象,若见黑色或赤色(则肝的主病外,可能有肾或心的兼病),是不相应中的相生之色,属顺证,一般症情属吉。若见黄色或白色(则肝的主病外,可能有脾或肺的兼病),是不相应中的相克之色,属逆证,一般症情属凶。共余各脏也仿此类推。但是这种主病兼病生克顺逆的推断方法,在实际临床运用时,仅仅不过是四诊合参中的一种参考,不能孤立的单纯依靠望色一法,否则就会得出片面的诊断。
是在辨别正常的声音之外,还对病变的声音,从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呢逆、嗳气、呻吟、叹息、喷嚏等加以分辨。另外,还利用医生的嗅觉,从病人的口气、汗气、鼻息、身气乃至于病室的气味中加以测察病情。问诊方面,从病人或家属询问一般惰况:问生活习惯,问家属病史,既往病史;从起病到现在症状都要问清楚,特别是对现在症的探问,更应该仔细问明。如问寒热,问汗,问头身感觉,问大小便,问饮食口味,问胸腹感觉,问耳眼,问睡眠。对妇女还要问月经胎产情况。对小儿还得问种痘出庶,断乳迟早以及是否受过惊恐等等。切诊方百,诊脉除掌握二十八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车、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疾)的主病及其相兼脉象的主病外,并从寸、关、尺三部来分辨脏府。除了切脉,对切按肌肤、手足、胸腹、额部等,也都是现在切诊中时常配合运用的方法。
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①,肝青心赤,脾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
第9页
脾病色症2
• 依据脾脏生理病理情况来说, • 黄是脾色泽,所以脾病面见黄色。 • 按内脏与精神活动关系讲,忧思是脾情志改变,
所以脾病时,通常有忧思神情表现。 • 脾部位在身体 中部,所以脾病时,当着脐部
有“动气”。 • 脾主味,是因为脾病机主要关系于饮食和消化,
所以脾病不但饮食降低,而且要出现腹满、肠 鸣、下痢等病症。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
第6页
心病色症2
• 依据心脏生理病理情况和内脏与精神活动关系来说, • 喜是心情志改变,所以心病时,可有自喜自笑神情表现。 • 赤是心色泽,所以心病面见红色。 • 心开窍于舌,心主热,《内经》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所
以心病就出现口干、心烦、舌红等内热症状; • 心部位在身体上部,故心病时脐以上有“动气”。 • 心是生命活动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主掌精神活动。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
第15页
肾病色症
• 肾黑善恐,脐下动气.肢胀肿喘,溲便不利, 腰背少腹,骨病欠气,心悬如饥,足寒厥 逆。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
第16页
肾病色症1
• [译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 髓……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 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在窍为耳, 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
金匮要略四诊心法要诀
第22页
五脏病色生克论2
• [译注]这节是以五色合五脏病依据五行生克规律来推诊 顺逆吉凶望诊方法。
普通说来,各脏正病,应见各脏正色,这么多是顺证 • 若是病色交织,则是逆证为多。 • 但其中依据五脏生克规律,相生就顺,相克就逆。 • 所谓相生顺,这里面又包含子乘母小逆和母乘子大顺; • 所谓相克为逆,这里面也包含色克病大凶和病克色小顺。 •

背诵医宗金鉴方法

背诵医宗金鉴方法

背诵医宗金鉴方法篇一:医宗金鉴之伤寒心法要诀(背诵版)《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伤寒一证,仲景论中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神明变化,可谓既详且尽矣.其治杂证也,则有『金匮要略』分门别类,包举赅括,无非示人以规矩准绳,欲其触类傍通, 以应变于无穷也. 但其辞旨古奥, 义薀幽深, 条目繁多, 未易领会, 人多苦之. 兹特撮其要旨, 编为歌诀,俾学者便于熟读默记,融会贯通,然后再玩味全书,则易读易解,有会心之乐,而无望洋之叹矣。

由此登堂入室,将见二千年来大法微言,昭如日月,不致尘封,庶几于斯道不无小补云尔。

一、太阳病脉证并治1、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

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2、太阳风邪伤卫脉证中风伤卫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风;病即发热汗自出,鼻鸣干呕桂枝功。

3、太阳寒邪伤营脉证伤寒伤营脉浮紧,头疼身痛恶寒风;无汗而喘已未热,呕逆麻黄汤发灵。

4、风寒营卫同病脉证中风浮紧遍身痛,头疼发热恶寒风,干呕无汗兼烦躁;伤寒身重乍时轻,浮缓呕逆无汗喘,头疼发热恶寒风,烦躁而无少阴证,营卫同病大青龙。

5、误服三汤致变救逆伤寒酒病桂勿与,呕吐不已血脓鲜,尺迟服麻致漏汗,恶风肢急小便难;微弱汗风青龙发,厥惕悸眩热仍然,身瞤振振欲擗地,桂加附子真武痊。

6、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伤寒一日太阳病,欲吐烦躁数急传,阳明少阳证不见,脉静身和为不传。

二、阳明病脉证并治7、阳明表病脉证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8、阳明热病脉证白虎烦渴热阳明, 汗出身热脉长洪, 不恶寒兮反恶热, 合柴兼见少阳经。

9、阳明腑病脉证胃实脉大腑阳明, 大便难兮脾约同, 蒸蒸潮热濈濈汗, 满痛始可议三承。

10、阳明慎汗慎下阳明表证反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

热证无汗亡津液, 燥渴仍从白虎痊。

胃实汗热原应下,恶寒浮缓表为先。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1)▲【原文】(发病与预防)--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原文】(病因—反常气候)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

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

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

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此为至而太过也。

(8)(病因-疾病分类与病邪特性)问曰:阳病有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

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

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榖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四诊心法要诀

四诊心法要诀

四诊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上1.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

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2.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3.变色大要;生克顺逆。

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

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4.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上华面颐。

肝青心赤;脾藏色黄;肺白肾黑;五藏之常。

5.藏色为主;时色为客。

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长夏四季6.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

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胜则生。

7.新病脉夺;其色不夺。

久病色夺;其脉不夺。

新病易已;色脉不夺。

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8.色见皮外;气含皮中。

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不病命倾。

有气无色;虽困不凶;9.缟裹雄黄;脾状并臻;缟裹红肺;缟裹朱心;缟裹黑赤;紫艳肾缘;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10.青如苍壁;不欲如蓝。

赤白裹朱;{血不}赭死原。

黑重漆炱;白羽枯盐。

雄黄罗裹;黄土终难。

11.舌赤卷短;心官病常。

肺鼻白喘;胸满喘张。

肝目眦青;脾病唇黄;耳黑肾病;深浅分彰。

12.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13.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

山根候心。

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14.庭阙鼻端;高起直平。

颧颊蕃蔽;大广丰隆;1/9页骨胳明显;寿享遐龄。

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15.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

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16.视色之锐;所向部官。

内走外易;外走内难。

官部色脉;五病交参;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17.沉浊晦暗;内久而重。

浮泽明显;外新而轻;其病不甚;半泽半明。

云散易治;搏聚难攻。

四诊心法要诀

四诊心法要诀

四诊心法要诀上1.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

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2.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3.变色大要,生克顺逆。

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

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4.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上华面颐。

肝青心赤,脾藏色黄,肺白肾黑,五藏之常。

5.藏色为主,时色为客。

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6.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

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胜则生。

7.新病脉夺,其色不夺。

久病色夺,其脉不夺。

新病易已,色脉不夺。

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8.色见皮外,气含皮中。

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不病命倾。

有气无色,虽困不凶,9.缟裹雄黄,脾状并臻,缟裹红肺,缟裹朱心,缟裹黑赤,紫艳肾缘,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10.青如苍壁,不欲如蓝。

赤白裹朱,{血不}赭死原。

黑重漆炱,白羽枯盐。

雄黄罗裹,黄土终难。

11.舌赤卷短,心官病常。

肺鼻白喘,胸满喘张。

肝目眦青,脾病唇黄,耳黑肾病,深浅分彰。

12.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13.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

山根候心。

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14.庭阙鼻端,高起直平。

颧颊蕃蔽,大广丰隆,骨胳明显,寿享遐龄。

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15.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

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16.视色之锐,所向部官。

内走外易,外走内难。

官部色脉,五病交参,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17.沉浊晦暗,内久而重。

浮泽明显,外新而轻,其病不甚,半泽半明。

云散易治,搏聚难攻。

18.黑庭赤颧,出如拇指,病虽小愈,亦必卒死。

诊心法要诀

诊心法要诀

四诊心法要诀上1.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

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2.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3.变色大要,生克顺逆。

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

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4.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上华面颐。

肝青心赤,脾藏色黄,肺白肾黑,五藏之常。

5.藏色为主,时色为客。

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6.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

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胜则生。

7.新病脉夺,其色不夺。

久病色夺,其脉不夺。

新病易已,色脉不夺。

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8.色见皮外,气含皮中。

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不病命倾。

有气无色,虽困不凶,9.缟裹雄黄,脾状并臻,缟裹红肺,缟裹朱心,缟裹黑赤,紫艳肾缘,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10.青如苍壁,不欲如蓝。

赤白裹朱,{血不}赭死原。

黑重漆炱,白羽枯盐。

雄黄罗裹,黄土终难。

11.舌赤卷短,心官病常。

肺鼻白喘,胸满喘张。

肝目眦青,脾病唇黄,耳黑肾病,深浅分彰。

12.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13.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

山根候心。

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14.庭阙鼻端,高起直平。

颧颊蕃蔽,大广丰隆,骨胳明显,寿享遐龄。

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15.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

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16.视色之锐,所向部官。

内走外易,外走内难。

官部色脉,五病交参,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17.沉浊晦暗,内久而重。

浮泽明显,外新而轻,其病不甚,半泽半明。

云散易治,搏聚难攻。

18.黑庭赤颧,出如拇指,病虽小愈,亦必卒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夜精神盛衰 诊断病人正气的虚实2
• 所以在诊断正邪盛衰进退时,病人的精神 是主要的。如果有些病人,在一日夜中, 当正气退邪气进的时候,精神仍然不衰, 说明病邓来潮时,耶气不能胜过正气,这 是正气充实的现象。相反,如果当正气退 邪气进的时候,病人精神困倦,衰弱难支, 这是正气不能抵御邪气,是正气虚弱的现 象。
视其五入,以知起止1
• 什么叫五入? • 根据古人的经验,以五脏来说,肺主五声,肝主五色,心主五 臭,脾主五味,肾主五液的。 • 但以声、色、臭、味、液来说,每一项又各分由五脏所主(如 五声的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五色的肝青、心赤、 脾黄、肺白、肾黑等)。 • 譬如心主五臭(焦、臊、香、腥、腐),脾主五味(甘、酸、 苦、辛、咸),这种五臭、五味,都是来自自然界随着人们的 喜爱嗜欲而进入人体的,即所谓五入。 • 因此,在问诊时,要注意问病人对饮食五味的喜爱,以了解他 的偏嗜和多食的情况,从而推知脏气的偏盛、偏绝和疾病偏于 哪一脏腑。同时,通过问诊,知道五液(汗、泣、唾、涎、涕) 的排出情况,也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 当然对臭、味、液的偏嗜、喜恶,程度上 是有不同的,同时也互有牵制、影响的, 在问诊中要善于掌握,更须参合望、闻、 切三诊,才能诊断确切。至于程度上的轻 重和预后顺逆,一般和五声的微壮、五色 的顺逆相同。
日夜精神盛衰 诊断病人正气的虚实
• 百病之常,昼安朝慧①,夕加夜甚,正邪进退。 潮作之时,精神为贵,不衰者实,困弱虚累。 [注]①慧:在这里作清爽解释。
饮食喜好,以决病性2
• 喜欢吃冷的饮食物,身体里多数有热;喜 欢吃热的饮食物,身体里多数有寒。但还 有虚实的区别:虚热的虽亦饮冷但不多, 实热的喜饮冷就比较多了。虚寒的虽亦饮 热但不多,实寒的喜饮热就比较多了。所 以辨别虚寒、虚热、实寒、实热,还在于 辨别喜欢吃冷热饮食多少的不同。
• 大便通闲,关乎虚实。无热阴结,无寒阳利。 • 小便红白,主乎寒热,阴虚红浅,湿热白泔。
视其五入,以知起止2
• 心是主五臭的,凡病人喜臭或恶臭,统主于心。 • 其中又分为焦臭入心,臊臭入肝,香臭入脾, 腥臭入肺,腐臭入肾。 • 脾是主五味的,凡病人喜味恶味,统主子脾。 • 其中又分为苦味入心,酸味入肝,甘味入脾, 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 肾是主五液的,凡病人多液少液,统主于肾。 其中又分为汗出于心,泣(泪)出于肝,涎出 于脾,涕出于肺,唾出于肾。
1.问寒热-2
• 邪气较轻而正气较盛的,恶寒发热较轻; • 邪气正气都盛 的,寒热亦较重; • 邪气盛正气衰的,恶寒重而发热较轻。 • 又每日午后或傍晚发潮热的,一般以阴虚 为多; • 畏寒而自汗,四肢感冷的为阳虚等等。
2.问汗-1
• 2.问汗:几是阳气亢盛或卫阳不固的,出汗都比较 多,但前者属实,后者属虚。 • 内伤症汗出,往往是阳虚不能固表,或阴虚不能摄 阳。 • 外感症腠理闭密的多无汗,为表实; 腠理松疏者多有汗,为表虚。 外惑表实证,经发汗后,一般都是热退脉静身凉, 但如外感暑湿等症,也往往汗出而邪不去,所以问 诊中得知已出汗并不能认为外邪都己解除。
1.问寒热-1
• 1.问寒热: • 在寒的方面,有恶风与恶寒之分。恶风与恶寒,有表证 也有里证,有寒证也有热证。 • 在热的方,有的 热病人自已能觉到,也有的热病人自己 不自知觉。 • 辨寒热主要是辨外感内伤和虚实阴阳。例如: • 外感症的寒热:发作突然,虽加衣被仍见恶寒,手背热 高于手心的热,背部热甚于腹部热。 • 内伤症的寒热:发作较慢,而寒热又往往间作,恶寒加 衣被就减轻,手心热高于手背热,胸腹部热甚于背部热。 •
2.问汗-2
• 另外,日间醒时汗自出的,称为自汗,多属阳虚。 • 睡眠中汗自出而醒后汗即止的。称为盗汗,多属阴 虚。 • 病人先作战栗而后汗出的,称为战汗,战汗是疾病 过程中邪正相争的表现, • 如果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这是邪去而正气已安; • 如果战汗后身凉而脉转躁的,这是正气不能胜邪。 • 所以战汗是疾病好坏的转拆点,要合参四诊,了解 清楚。
视其五入,以知起止
• 声色既详,问亦当知。视其五入,以知起止。心主五臭, 自入为焦,脾香肾腐,肺腥肝燥。脾主五味,自入为甘。 肝酸心苦,肺辛肾成。肾主五液,心汗肝泣,自人为唾, 脾涎肺涕。 [译注]有关望色和闻声的诊断方法,前面巳经介绍清 楚,下面要讲问诊的方法了。 诊病首先要问明白致病的原因,问清了病因,才能得知 全部病情。因为有些症状和身体上的变化可以由医生察 知以外,有些症状是患者自觉的,必须病人自述。其要 点在于根据患者的“五入”,才能知道病情的始末。
• 问诊是听取病人自己感觉的症状和变化, 其目的是取得辨证施治的有关资料。因此, 不能单靠病人自述,而是必须向病人按程 序、有重点的询问,从而掌握病情的要点。
• 首先应该对病人的一般情况作一较完备的了解。如姓名、 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情况、籍贯、住址等。例如其 中的籍贯住址一项,看来似乎意义不大,而实际上生活 所在地的条件、气候对健康和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如血 吸虫病、钩虫病、大骨节病、瘿瘤病等一般在一定地区 内流行,因而问籍贯住所对诊断上有很大的帮助。 • 再是对生活习惯、饮食偏嗜等亦宜了解。例如前面提到 的五臭、五味和饮食多少的问诊,就是探测脏腑寒热偏 胜所必需的。 • 另外问清吸烟、喝酒、饮茶等嗜好,对诊断湿症、痰症 也有帮助。至于问疾病过程、起病和病史以及家属健康 情况也多是不可缺少的。
• [附]以上五节,所讲的问诊方法,在诊 断上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是这几项问诊 方法,从程序和内容上说不够完整。兹为 了更适合临床需要,将比较常用的问诊方 法,补充如下:
• 小便颜色的红和白,可供分辨疾病属热和 属寒的参考。 • 小便色红为热,如果平时经常出现浅红或 淡黄小便的,多数是阴虚证。 • 小便色清白为寒,如果平时经常出现浑浊 像米泔水一样的小便,是湿热之证。
• 明代医生张介宾在他的著作《景岳全书》 的《十问篇》里说;“一问寒热二问汗,三 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 渴俱当辨……”后人又补充了“九问旧病十问 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 迟速崩闭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 麻疹需占验”。这个十问比较有程序、有要 领,因此后世学习问诊,都推崇张氏的十 问方法。
4.问大小便-2
• 口渴饮水多,小便亦多的,多属消渴症。小便 次频数,量少色赤的,多属湿热症;小便频数 而色质澄清的,多属下焦虚寒;小便频数而量 少,排出时有涩滞感的,多属阴虚内热。 • 小便不通利,除了老年人气虚和妇人怀孕者外, 多属热证。 • 小便癃闭不通,并有肿、胀、呕、喘的,多为 预后险恶的重症。
[译注]这节是讲问病人在一日夜中的精神盛 衰情况,以诊断病人正气的虚实。
日夜精神盛衰 诊断病人正气的虚实1
• 一般的说,很多疾病,早晨总是比较轻松爽快些,中午 前后比较安静些,到夜晚总是感到不舒服或加重些。 • 这是由于在早晨的时候人的正气开始生升,卫气开始运 行,所以病人的精神也较轻爽。 • 中午前后,人的正气长旺,正气长旺就胜过邪气,所以 病人的精神也较为宁静。 • 到了晚上,人的正气开始衰退,邪气必然偏盛,所以病 人感到不舒服,疾病也重些。 • 半夜里,人的正气内藏,邪气正盛,所以疾病更沉重些, 精神也就更感不支了。 • 这是在一天一夜中正气与邪气进退的常规,也是疾病消 长的常态。
4.问大小便-1
• 4.问大小便:大便的秘结、溏泻和排出的情况感觉以及小便的 多、少、不通利和遗尿,都必须通过问诊来了解。 • 大便秘结并见舌苔黄燥,腹部硬满和潮热口渴的,多属实证热 证。 • 老年血虚津枯或妇人产后便秘,多属虚证。 • 大便溏泻,排出物质薄而有腐臭,肛门口有灼热感的,多属热 滞; • 大便溏而腹痛四肢冷,舌白口淡的,多属里寒证; • 在每日天明前大便溏泻,称为五更泄,多属肾阳虚。 • 暴吐暴泻,眼陷转筋的,是属霍乱; • 利下脓血粘稠,里急后重,次数频多的,多属痢疾。
昼夜寒热,以决病性
• 昼剧而热,阳旺于阳;夜剧而寒,阴旺于阴。昼剧 而寒,阴上乘阳;夜剧而热,阳下陷阴。昼夜寒厥, 重阴无阳;昼夜烦热,重阳无阴。昼寒夜热,阴阳 交错。饮食不入,死终难却。
[译注]这节是讲问了病人白天和夜晚寒热发作的 情况,以诊断疾病的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和轻 重。
昼夜寒热,以决病性1
• 按照这种五脏分主臭、味、液的情况,医生可以通过问诊, 根据病人对五臭、五味、五液的出入和偏喜偏恶来探索疾 病的原因和可能发生在哪一脏。 • 例如问知病人素来喜食甜(甘)物的, • 从五味来说,如果适度的进食,是有助于脾的;但如果是 过量的进甜食,过则必伤,后果是脾的运化反受影响,致 生痰浊成为脾病。 • 从五臭来说,焦臭是入心的,如病人对焦臭特别喜欢或对 适当的焦臭药物感受较好,那末这就有心病的诊断意义了。 • 从五液的排出来说,如病人经常流泪、哭泣,多为郁抑难 解,自宜从肝论断。
[译注]这节是讲问病人大小便排泄的情况, 以诊断疾病的阴阳、寒热、虚实。
• 大便的闭结或利下,关系到疾病的虚实。 • 凡大便闭结不通,又没有内伤热证和外感热证, 这是阴结便闭,属于寒实之证。 • 凡大便利下的,很多是属脾胃虚或肾阳虚的。 • 但如没有里寒证和外寒证,那就属于阳实的热 利了。 • 这种阳实热利,往往见有肛门热痛,大便有腐 臭等证象。
饮食喜好,以决病性
• 食多气少,火化新痊。食少气多,胃肺两愆①。 喜冷有热,喜热有寒,寒热虚实,多少之间。 [注]①愆;qian,音千。这里作疾病解释。
[译注]这节是讲问病人饮食多少和喜热、喜 冷等情况,以诊断疾病的属气、属火、属寒、 属热等。
饮食喜好,以决病性1
• 饮食进得较多,精神气息也很正常,这是胃气盛的 表现,正常的健康的人多是这样。 • 若是饮食较多,但精神与气息都较衰少,一般是胃 火旺盛或疾病刚刚痊愈,胃气渐渐复原,需要饮食 水谷的精气以充实身体而出现的思食贪食现象。 • 若是饮食较少,而枯神气息亦较衰少的,这也是正 常的情况。 • 如果饮食较少而息粗气多,那是胃肺两脏有疾病, 胃病而不能多进饮食,肺病而气上逆而息粗气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